第一篇:广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农业〔2017〕10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稳定的职业,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第三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认定”原则,着力构建培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
第五条
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
— 1 — 理工作,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科学制定培育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明确承办机构和相关责任。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林业园林、金融、供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培育对象
第六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农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18至65周岁之间的农业从业者。
(二)具备现代农业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经营管理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年人均收入达到本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高于当地农民收入。
第七条
新型职业农民类型
(一)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资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企业骨干、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返乡下乡涉农创新创业者等。
(二)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骨干,主要包括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年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
(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包括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农业信息员、动物防疫员等。
第八条
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年度培育计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绩效目标和管理责任,分类分层次落实培训计划。培训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和贫困户优先纳入培育对象。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九条
要明确标准和程序,科学遴选确定培育机构,统筹利用好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健全完善“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专门机构作用,开展需求调研、培训组织、过程管理和延伸服务等工作。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
— 3 — 体参与培育工作,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应补助,鼓励市场主体建设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等教育培训场所,为职业农民提供各类便捷服务。
第十条
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按产业类型组建培训班,统筹开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的各类职业农民培训。遵循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培训形式,强化模块化培训,突出职业素养、“三农”新形势、质量案例、绿色发展、转基因科普和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内容模块,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支持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第十一条
积极推进职业农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的落地对接、推广应用和拓展开发。鼓励开展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围绕壮大新型职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等为职业农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开设便捷易学在线课程。积极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上线服务,探索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在线服务职业农民获取相应的奖励与激励。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十二条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程序
(一)申报。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农业从业者,到本地乡镇农技服务机构领取并填写《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报审批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申报人的身份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和土地流转合同(非必选项)等资料复印件各一份,本人近期免冠一寸彩色照片3张。
(二)初审。乡镇农技服务机构按照认定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进行现场核实,提出审查意见签章后,统一报送县区农业主管部门。
(三)审定。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专家评议组,由专家评议组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审核,提出认定意见。
(四)颁证。符合认定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农业农村部统一证书式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网,报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建立统一档案。
第十三条
鼓励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章 政策扶持
第十四条
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或其领办的经营主体以多种
— 5 — 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逐步形成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促进新型农民队伍壮大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十五条
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合办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各类农机支持项目,购置农机具、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第十六条
鼓励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合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同等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牵头兴办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优先推荐申报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鼓励农民合作社聘任新型职业农民担任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建立对新型职业农民长期跟踪技术服务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对职业农民实行结对挂钩、技术帮扶和入户指导,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及时的科技信息服务。
第十八条
鼓励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业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服务机构灵活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创投基金等方式,拓宽新型职业农民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保险机构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政策性保险,发展商业性、互助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
第十九条
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规定给予缴费补贴。
第二十条
新型职业农民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植物病— 6 — 虫害综合防治员、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农业信息员、动物防疫员等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岗位,按规定给予相应必要的补贴。
第六章 动态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和职业农民档案,实行专人负责。
第二十二条
新型职业农民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新型职业农民资格,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一)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骗取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
(三)有违法行为和不诚信生产经营行为;
(四)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广元市农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二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篇: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活动,打好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攻坚战。进一步创新跟踪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月18日,公主岭市农广校教师来到南崴子镇温家村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王文革家的蔬菜大棚里,针对学员需要的蔬菜种植技术、防病防害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指导,帮助蔬菜种植大户提高种植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
学员王文革对于农广校的指导很是感激,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解决了他在生产中遇到的不少难题,并表示要带领周边农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公主岭市农广校
赵晓丽
2018年4月20日
第四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笔者认为,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培育重点对象应为“新型主体”,职业农民成长要有“新环境”,培育目标要能适应农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
培育重点为“新型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看,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将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这些新型主体的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农村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而对当前在农村新型主体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决策者进行培育又是重中之重,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法人经营组织的培育经验,特别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当然,除了重点为“新型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外,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培育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比如欲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劳动力,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中存在潜在的农业从业人员,可能会是未来农业的经营者,要对其进行培育、引导,鼓励其从事农
业。对这类人员培训可以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培育回乡青年等“新规就农”人员的经验,对这类人员除了技能的培训外,必须要为他们成为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与制度条件。
培育要有“新环境”。培育职业农民不能忽视对其发展环境要素的“孕育和培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好比是一个育种工程,但优良的种子是否能带来好的收获,还取决于适宜的土壤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例如在土地流转方面,能让新型职业农民顺利得到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面积;在组织体系方面,能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只做作表面文章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在市场建设方面,能让其真正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拉动力,使新型职业农民创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再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如加工、物流、科技与市场服务等环节,而不仅仅在生产环节,为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出优良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此外,如何提高农民职业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除了收入的原因,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需要综合措施,首先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要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政府的扶
持得以实现;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善,要推动城乡一体化,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使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其三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门槛,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培育目标以农业“新产业”为导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各地农业“新产业”需要和基层实际,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怎么方便就怎么开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南省石门县2012年就确定了该县农业新产业为茶叶、柑橘,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中,该县围绕茶叶、柑桔这两大农业新产业项目,提出遴选条件严格选拔培训对象——要有强烈的农业从业意愿、占有一定的农业资源(茶叶8亩、柑桔5亩),实施问卷调查摸清茶叶、柑橘经营大户的培训需求,结合该县茶叶、柑橘产业发展特色,制定了详实的《茶叶、柑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培训了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和柑桔产业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柑橘、茶叶产业的发展。2013年,该县尽管受长期高温和持续干旱少雨的影响,柑橘总产达37.05万吨,比2012年增产2.02万吨,增幅为5.77%;茶园面积12.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1.2万亩,同比分别增加0.5万亩和0.9万亩。
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要求积极探索、力求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上有“新思路”。辽宁省通过学习和调研各地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并结合该省实际,创建了“3353”培训模式,值得借鉴。即,坚持三项原则: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农民需求;实施三个模块培训:系统理论模块、模拟操作模块、专项培训及考察模块;实行五个统一管理:省级农业部门农广校统一培训规程及培训模式、统一理论教材、市县统一师资及组织教学、考务管理,县级校统一教学班管理。对受训农民开展三证培育:全面的农业系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对没有中专学历的参训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受训农民要在培育后获得三证,即系统培训证书、中等学历教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也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一个条件。该省参照原有的中等专业教学计划,结合职业农民需要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同时,该省还总结职业技能鉴定经验,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办法》,要求三项培育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个证书齐抓共管、互为监督。
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探索中,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培育方式,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将财政投入、系统培训、专业指导、产业扶持、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一条
龙服务;二是将培育活动与农时季节、关键环节、主要技术、生产实践、农民需求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产业链中培育;三是将成人教育、田间学校、农民夜校、远程教育、半工半读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要;四是将培育机构、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成长;五是将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农技人员、乡村能人、培育对象紧密结合,组织技术人员与学员结对子,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第五篇: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郝建海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什么?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又是什么?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托管、农场主
中国农民是最伟大的群体。革命战争胜利离不开人民、新中国时期,是农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基金、改革开放时期是农民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可以说广大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更离不开农民,事实证明现代农业的根本是农民,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是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教育农民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基本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破解“谁来种地”、推动“三农”发展的根本制度变革。
一、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由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老龄化、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寻找农业的继承人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核心主体,改变以往一家一户耕作经营方式,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共同承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与责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没有高度知识话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话的农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超过50%,出外务工的60%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家种地,今后“谁来种地”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抓住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化、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
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偏低,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八分之一,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那些方面入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办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可以免费看病,还可以拿到养老金。
(1)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的核心内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课程以及培训方式进行改造,逐步建立成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理念,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和生产特点,既接地气又灵通多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注重数量,而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着重从生产型、创业型和服务型三类人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意识和辐射能带动能力,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二是以返乡农民工为创业代表,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管理能力,领办和创办农业生产化经营企业的新型职业那你;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区域经理人为服务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掌握一定
产业化经营和市场营销技能,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2)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培训项目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同,从业范围广泛,长时间集中学习十分困难,仅在教室里又很难学到生产实用技术,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品种多、技术高、周期长、环境要求千差万别等原因,决定了农民职业教育必须覆盖面广、专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教学内容丰富且要通俗易懂、随时随地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应运而生;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就是以合作社为依托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资源共享构建群体优势,共同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最终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实现:农厂对接、农超对接、农政对接,即农场和生产、收购厂家的直接接触,农产品和超市的直接接触,农民和政府的直接接触。
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国家政策就决定了农业的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中的关键点,只要出台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农业,才能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家法律的支持,只有完善国家面向农业的法律条例、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对待,农民也可以得到和城市人一样社会的保障,还有农业补贴、保险补贴、购买土地补助、减免税收,才能慢慢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内心对农业的抵触心理。
农业从业者的资格认证
农业生产经营者需要有务农的资格证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专业的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1)认定的标准:根据申请人的从业类型,分类管理生产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
(2)申请人组织培训:依靠合作社的平台组织申请人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3)结业资格认证考核:培训结束由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资格认证考核。
(4)制定每月的强制交流学习制度: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当然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尽是一帆风顺,毕竟我们都在探索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