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漳州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全国深化学生军训改革
2018漳州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全国深化学生军训改革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面试热点话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背景一:
2014年,新华网曝光湖北宜昌的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的军训服装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且其招标采购存在种种漏洞,采购价和实际收费之差造成20万元军训费去向不明,提供“通信服务”的企业,成为了“军训服装”的供应商。除了军训服装费,在训练基地的食宿费用计算也成为谜团。
背景二:
据《大河报》报道,社会商业机构招聘的教官以退伍军人为主,其他人员也可应聘。而退伍军人只需退伍证即可参加培训,培训3天就能上岗。北京八达岭军训基地的招聘人士告诉记者,“经验年龄都不限,大部分人都能来,经验多少没关系,只要会基本的队列和口号,个人素质过硬,能吃苦就行。”
背景三:
9月7日,某大学军训期间,教官和学生因军姿站立问题起了冲突。网上视频显示,一个教官推了一男生几下后,三个教官一起脚踢男生,引来网上对军队军人的又一轮攻击。校方事后调查称,事发前学生先动的手,3名教官军训工作被暂停。据了解核实,该大学军训未经当地省军区相关部门审批,打人教官也不是现役军人。
背景四:
军委国防动员部8月中旬下发通知,明确从8月25日开始,全国学生军训建立日报告制度,每天各省军区收集汇总当日省域内学生军训情况,上报军委国防动员部。去年以来,各级军事机关与教育行政部门联手,全面展开深化学生军训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军训路子。同时,要求学生军训的承训力量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为支撑,不准社会力量承训、市场化运营、商业化施训。
题目预测:
近两年,关于学生军训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屡见报端。有人认为,学生军训工作面临“变味走样”风险,更有人直言军训对学生没意义,应该予以取消。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军训是我们在上大学之前的第一课。对我个人而言,军训曾经给我留下过非常美好深刻的记忆,是我人生当中一笔丰厚的财富。由于种种原因在军训的过程当中会确实出现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积极的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将军训真正变成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的锻炼场。
无论从何种角度,军训都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军训不仅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实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军训就已经意义非凡了。一方面,在军训期间,教官会像带新兵一样手把手教学生们整理内务,洗衣服,叠被。能够在上大学之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同时,军训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式,能够培养和磨炼大学生果敢,顽强,自制,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这种意志不但能够有效地克服大学生里,以及以后工作生活当中的难题,更能够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奋发成才的路上勇攀高峰。
生的军训生活里面,一般都有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集体活动,在这个生活当中,大学生接受各级领导管教,接受各种纪律的约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纪律一事以及团体意识。不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不断塑造集体主义思想。
最重要的是,参加军训,在军队封闭的管理、开放的教育、软功硬做的氛围中,学生们与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广大官兵朝夕相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军训这一特殊氛围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但对于目前出现的种种状况,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军训的广泛普及、加之目前高校和高中持续扩招,参训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军训需求量大与承训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的学生军训工作出现了组织管理不到位、政策制度不落实、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少数地方还出现了市场化运营、商业化施训现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地方出问题、军队背黑锅”的现象,有一些学校把军训当做走过场,让学生又累又没收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引发社会不满。因此,我们一定要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避免给人民子弟兵形象抹黑。
着眼圆满完成学生军训任务和提升学生军训质量,8月25号,我国建立军训日报告制度能够真正保证军训不再是走过场。同时,在今后的军训中要求学生军训的承训力量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为支撑,不准社会力量承训、市场化运营、商业化施训,也保证了学生安全。
国家现在也有政策,那么我们就应该将其落实到位,不要让政策变成一纸空文。作为学校来讲,要积极响应国家军训日报告制度,更要注意军训质量,让军训能够变为真正让学生锻炼的练兵场,尤其不能够搞商业化培训。作为国家而言,除了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也应该尽快的跟进监督。军训季时候要支持学校的军训工作,给予人力物力的配备,帮助学校搞好军训,从而使军训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材料参考:《解放军报》2018年8月25日01版《全国深化学生军训改革全面开展》
第二篇: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改革探析
2014年南昌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改革探析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等规定让网络上关于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的解读铺天盖地。事业单位告别“铁饭碗”,你怎么看?
让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无处遁形
《条例》中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明确岗位类别、等级。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对更多的应届生来说是个福音,改革后可以避免暗箱操作,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因人设岗的“萝卜招聘”无处遁形。
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挑战
在企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确保不被淘汰。员工在竞争中成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这才是良性机制。若年轻人因为一只“铁饭碗”丧失斗志,那对自己、单位和社会都是危险信号。所以,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是件好事,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
事业单位本不存在所谓“终身制”
在原有的制度设计中,事业单位也并非“铁饭碗”,而是有着相应的退出机制。早在1995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中,就明确规定了“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和解聘”。只是,规定并未得到有力执行。在一些地区,事业单位的考核只是走走过场,这就在无形中端上了“铁饭碗”。此次改革,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将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过去“旱涝保收”的职务等级工资将变为岗位绩效工资,这有助于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盘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条例》以法规形式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社会保险及工资收入等热点问题予以明确,是事业单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有利于克服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病,盘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过去很多人在事业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即使“混日子”,你还拿他没办法。这次改革的力度跟以往大不一样,“混日子”赖着不走的,单位可以叫他走,有工作能力却进不来的,单位也可以让他进来。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用人的“进出”和“双向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
从事业编制到合同聘用,这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如果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源,“连续2年不合格解聘”必然像过去一样沦为一纸空文。倘若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聘用合同可以无限期签下去,这样的合同制跟终身制又有什么两样?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真正落到实处。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
>>>2014年南昌事业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4年南昌事业考试入闱名单
第三篇:2014漳州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节风考验作风
漳州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漳州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节风考验作风
漳州人事人才网:【背景资料】
2014年8月24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总书记“6·30”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禁用公款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全体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坚决不用公款送礼,坚决不接受工作对象公款宴请和公款购买的节礼;领导干部要敢抓敢管,对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中公教育点评】
每逢重大节假日,各种“礼尚往来”便络绎不绝,这已经成为机关内部一种不良的节日文化,一些腐败问题往往也由此开始,因此抢抓节日的关键时刻,规范官员的节日行为,有助于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作风建设连续出台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各种规定,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重在转变工作作风,严厉整治和打击“四风”等机关的不良作风,在当前一个阶段,甚至是更长期的一个阶段,都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而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更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双节到来之时,重申中央要求便是现实之举。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依旧有部分公职人员存有侥幸心理,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理念铤而走险,变着花样收受礼品,置各项禁令于不顾。一些地方领导、纪检监察部门不闻不问,对于党员干部节日腐败问题关注不够,纠正不及时、禁令落实不到位,致使部分人员有恃无恐的收受节日馈赠,严重败坏党纪国法,影响队伍作风建设。
因此,要彻底管住节日期间的歪风邪气,就必须警钟长鸣,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自身的思想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外,还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来下狠功夫,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节日腐败”都纳入到制度监管的范畴内;另一方面要下狠手对于那些节日期间违规收受礼品的干部予以严惩,做好检查监督,从而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
本文摘自:漳州事业单位招聘网
第四篇:事业单位改革热点透析
事业单位改革热点透析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整体部署的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1995年,我国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又将何去何从?
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
现在,这项改革正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在几年前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分类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有关部门将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稳步实施。
招聘改革:公开招聘将实现全覆盖
近几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实施公开招聘制度。
为此,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我国自2006年实施规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目前全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达到1100多万人,实际聘用154万多人。通过公开招聘,事
业单位进人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用人制度改革:今年全部实现聘用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0年我国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率为8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启动岗位设置工作。
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目前是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1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2011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
职称改革:按类别逐步实施
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万人,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后,这些地方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今年,我国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研究提出会计、技校、中专等其他职称系列的改革意见。
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全面推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正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2009年,我国出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展试点。
第五篇: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
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染色河流
【导语】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面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问题原因】
第一,法律认定违法排污非常困难。要同时具备:超标、治污设施停止运转、故意停运等3项条件。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在执法过程中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看到污染,更要从实际执行标准来判断是否适用法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颁发执照的工商管理部门也面临这样的尴尬,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缺乏实际的执行能力。
第二,生产商家对于利益的追求,忽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各地的河水被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结果,生产商家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至社会公共健康的利益而不顾。
第三,社会监督的力度缺乏一定的长期性。哪里污染追到哪里,是我们社会舆论媒体的焦点。政府部门对于各地的污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不一样,有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居然对于明显已经污染的河流,说可以使用。
【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的国家,对于河流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法律化。许多地方环境污染的背后,总能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将是斩断地方保护主义的利剑。“区域限批”制度是环境监管手段的重要创新。实践证明,“区域限批”制度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使违法建设单位受到严厉惩罚,也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评等法律制度产生了敬畏。
第二,政府、企业应当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对于已经产生危害的企业,要严格控制,给与一定的处罚,尽快还河流的洁净。
第三,及时公布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政府的权利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使权力正常合法使用。民众对于企业的排污行为,依法要求公开的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公众知晓的报纸、媒体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