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尔集团员工培训方案
海尔集团新员工培训方案
成功的大企业必然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上有独到的见解。比如,新进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是不少企业的通病,而海尔集团每年招录上千名大学生,离职率却一直很低。原因就在于海尔采用了海尔新员工培训“四部曲”以及海尔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海尔新员工培训“四部曲”
第一步:端正心态。
海尔在新员工入职之初就肯定待遇和条件,让新员工做到心里有数,把心放下来。之后海尔举行新老大学生见面会,通过互相交流,使新新员工尽快客观了解海尔。同时参加见面会的还包括人力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主管领导,通过与新员工的面对面沟通,解决他们的疑问,企业领导并不回避海尔存在的问题,并且鼓励新员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新员工真正把心态端平放稳,认识到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
第二步:说出心里话。
海尔给新员工每人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员工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
对合理化的建议,海尔会立即采纳并实行,并且对提出人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不适用的建议也给予积极回应,因为这会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考虑过,他们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第三步:培训归属感。
敢于说话了是一大喜事,但那也仅是“对立式”的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可能就会产生不满、失落情绪,这其实并没有在观念上把问题当成自己的“家务事“,这时海尔就帮助员工转变思想,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第四步:树立职业心。
当一个员工真正认同并融入到企业当中后,就该引导员工树立职业心,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海尔对新员工的培训除了开始的导入培训,还有拆机实习、部门实习、市场实习等等一系列的培训。
海尔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来全面培训新员工,目的就是让员工真正成为海尔躯体上的一个健康的细胞,与海尔同呼吸、共命运。
海尔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海尔对新员工采取企业文化培训的目的在于:
让新员工熟知企业文化
认同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包括海尔企业文化,海尔精神、海尔作风,海尔理念和海尔人个人修养四个部分。
一、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二、海尔精神、海尔作风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与服务来回报用户,用最好的效益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对用户、对社会海尔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海尔作风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以迅速快捷的速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
三、海尔理念
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 永远如履薄冰
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 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
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营销理念:先卖信誉 后卖产品
市场竞争理念: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四、海尔人个人修养
宠辱不惊 自强不息
得意不忘形 失意不失态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海尔新员工培训之所以会成功,其中一点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是海尔建立的强大榜样原则。比如17小时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砸冰箱事件、一台也生产事件、海尔小小神童开拓市场等都给新员工留下深刻印象,并建立他们像榜样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凝聚力空前强大,员工流失便不再是问题。
第二篇: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
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
海尔集团从一开始至今一直贯穿“以人为本”人员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了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从而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
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训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士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的新闻机构《海尔人》进行大力宣传以及通过上下灌输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员工互动培训。目前海尔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文化氛围建设,如通过员工的“画与话”、灯谜、文艺表演、找案例等用员工自己的画、话、人物、案例来诠释海尔理念,从而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下级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下级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对于集团内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下级是其职责范围内必须的项目,这就要求每位领导即上到集团总裁下到班组长都必须为提高部下素质而搭建培训平台,提供培训资源,并按期对部下进行培训。特别是集团中高层人员,必须定期到海尔大学授课或接受海尔大学培训部的安排,不授课则要被索赔,同样也不能参与职务升迁。每月进行的各级人员的动态考核、升迁轮岗就是很好的体现:部下的升迁,反映出部门经理的工作效果,部门经理也可据此续任、升迁或轮岗;反之,部门经理就是不称职。
为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海尔集团将培训工作与激励紧密结合。海尔大学每月对各单位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考核,划分等级,等级升迁与单位负责人的个人月度考核结合在一起,促使单位负责人关心培训、重视培训。
海尔的实战技能培训
强化培训,创造学习机会。海尔为各类人员设计了不同的升迁途径,使员工一进入企业就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海尔为员工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进行以市场为目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技能培训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海尔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重点是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是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案例(最优事迹或最劣事迹),当日利用班后的时间立即(不再是原来的停下来集中式的培训)在现场进行案例剖析,针对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模式来统一人员的动作、观念、技能,然后利用现场看板的形式在区域内进行培训学习,并通过提炼在集团内部的报纸《海尔人》上进行公开发表、讨论,形成共识。员工能从案例中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观念,提高员工技能,这种培训方式已在集团内全面实施。
对于管理人员则以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剖析培训,且将培训的管理考核单变为培训单,利用每月8目的例会、每日的日清会、专业例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调
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在海尔集团发展的第一个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2年),海尔集团只生产冰箱,且只有一到两种型号,产量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的就是通过抓质量、抓基础管理,强化人员培训,从而提高了员工素质。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在具体实施上给员工搞了3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着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着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迁条件的即可升入后备人才库,参加下一轮的竞争,跟随而至的就是相应的个性化培训o
——“海豚式升迁”,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色。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动物,它下潜得越深,则跳得越高。如一个员工进厂以后工作比较好,但他是从班组长到分厂厂长干起来的,主要是生产系统,如果现在让他干一个事业部的部长,那么他对市场系统的经验可能就非常缺乏,就需要到市场上去。到市场去之后,他必须到下边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然后从这个最基层岗位再一步步干上来。如果能干上来,就上岗,如果干不上来,则就地免职。有的经理已经到达很高的职位,但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处事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培养锻炼了干部。
——“届满要轮流”,是海尔培训技能人才的一大措施。一个人长久地干一样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这在海尔这样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难以维持的。目前海尔已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每个岗位最长的工作年限。
——实战培训方式,也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点。比如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柴永林,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入厂的,一进厂,企业没有给他出校门进厂门的适应机会,因为时间不允许。一上岗,在他稚嫩的肩上就压上了重担,从国产化、引进办,后又到进出口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们看得出来他很累,甚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阶段工作也上不去了,但领导发现,他的潜力还很大,只是缺少了一些知识,需要补课。为此就安排他去补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课,到一线(检验处长、分厂厂长岗位)去锻炼,边干边学,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他成熟了,担起了一个被兼并的大型企业副总经理的重任。由于业绩突出,1995年又委以重任,接收了一个被兼并的大企业,这个企业的主要症结是:亏损、管理困难较大、离市场差距较远。他不畏困难,一年后就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企业两年走过了同行业20年的发展路程,成为同行业的领头雁,也因此成为海尔吃“休克鱼”的典型,被美国哈佛大学收入其工商管理案例库。之后他不停地创造奇迹,被《海尔人》誉为“你给他一块沙漠,他还给你一座花园”的好干部。
海尔的培训环境
海尔为充分实施全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培训软环境,在内部建立了培训教师师资网络。首先对所有可以授课的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同时建立了内部培训管理员网络,以市场链SST流程建立起市场链索酬索赔机制及培训工作考核机制,每月对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并与部门负责人及培训管理员工资挂钩,通过激励调动培训网络的灵活性和能动性。
在外部,建立起了可随时调用的师资队伍。目前海尔以青岛海洋大学海尔经贸学院的师资队伍为基本依托,同时与瑞士IMD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中欧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法国企顾司管理顾问公司、德国莱茵公司、美国MTI管理咨询公司等国内外20余家大专院校、咨询机构及国际知名企业近百名专家教授建立起了外部培训网络,利用国际知名企业丰富的案例进行内部员工培训,在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同时,又借用此力量,利用这些网络将海尔先进的管理经验编写成案例库,成为MBA教学的案例,也成为海尔内部员工培训的案例,达到了资源共享。
海尔集团除重视“即时”培训外,更重视对员工的“脱产”培训。在海尔的每个单位,几乎都有一个小型的培训实践中心,员工可以在此完成诸多在生产线上的动作,从而为合格上岗进行充分的锻炼。
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管理人才,海尔还专门筹资建立了用于内部员工培训的基地——海 尔大学。海尔大学目前拥有各类教室12间,可同时容纳500人学习及使用,有多媒体语音室、可供远程培训的计算机室、国际学术交流室等。为进一步加大集团培训的力度,使年轻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知识,海尔国际培训中心第一期工程2000年12月24日在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崂山已投入使用,该中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600人的脱产培训,且完全是按照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来建设,并拟与国际知名的教育管理机构合作,举办系统的综合素质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办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海尔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向社会开放,为提高整个民族工业的素质作出海尔应有的贡献。
思考题:
1)海尔的员工培训有何特色?
2)比较中外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三篇: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最终版]
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
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调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
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
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
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
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的新闻机构《海尔人》进行
大力宣传以及通过上下灌输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员工
互动培训。目前海尔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文化氛围建设,如通过员工的“画与话”、灯谜、文艺表演、找案例等用员工自己的画、话、人物、案例
来诠释海尔理念,从而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下级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下级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对于集团内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下级是其职责范围内
必须的项目,这就要求每位领导即上到集团总裁下到班组长都
必须为提高部下素质而搭建培训平台,提供培训资源,并按期
对部下进行培训。特别是集团中高层人员,必须定期到海尔大
学授课或接受海尔大学培训部的安排,不授课则要被索赔,同
样也不能参与职务升迁。每月进行的各级人员的动态考核、升
迁轮岗就是很好的体现:部下的升迁,反映出部门经理的工作
效果,部门经理也可据此续任、升迁或轮岗;反之,部门经理
就是不称职。
为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海尔集团将培训工作
与激励紧密结合。海尔大学每月对各单位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考
核,划分等级,等级升迁与单位负责人的个人月度考核结合在海尔的实战技能培调
强化培训,创造学习机会。海尔为各类人员设计了不同的升迁途径,使员工一进入企业就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
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海尔为员工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进行以
市场为目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技能培训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海尔在进行技能培训时
重点是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是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
出现的案例(最优事迹或最劣事 迹),当日利用班后的时间立
即(不再是原来的停下来集中式的培训)在现场进行案例剖析,针对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模式来统一人员的动作、观念、技能,然后利用现场看板的形式在区域内进行培训学习,并通过提炼在集团内部的报纸《海尔人》上进行公开发表、讨论,形成共识。员工能从案例中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观念,提高员工技能,这种培训方式已在集团内全面实施。对于管理人员则以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剖析培训,且将培训的管理考核单变为培训单,利用每月8目的例会、每日的日清会、专业例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
海尔的个入生涯培调
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在海尔集团发展的第一个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2年),海尔集团只生产冰箱,且只有一到两种型号,产量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的就是通过抓质量、抓基础管理,强化人员培训,从而提高了员工素质。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在具体实施上给员工搞了3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着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着工人的。每 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迁条件的即可升入后备人才库,参加下一轮的竞争,跟随而至的就是相应的个性化培训。
——“海豚式升迁”,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色。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动物,它下潜得越深,则跳得越高。如一个员工进厂以后工作比较好,但他是从班组长到分厂厂长干起来的,主要是生产系统,如果现在让他干一个事业部的部长,那么他对市场系统的经验可能就非常缺乏,就需要到市场上去。到市场去之后,他必须到下边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然后从这个最基层岗位再一步步干上来。如果能干上来,就上岗,如果干不上来,则就地免职。
有的经理已经到达很高的职位,但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处事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培养锻炼了干部。
——“届满要轮流”,是海尔培训技能人才的一大措施。一个人长久地干一样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方式及知
识结构,这在海尔这样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难以维持的。目前海尔已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每个岗位最长的工作年限。
——实战培训方式,也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点。比如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柴永林,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入厂的,一进厂,企业没有给他出校门进厂门的适应机会,因为时间不允许。一上岗,在他稚嫩的肩上就压上了重担,从国产化、引进办,后又到进出口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们看得出来他很累,甚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阶段工作也上不去了,但领导发现,他的潜力还很大,只是缺少了一些知识,需要补课。为此就安排他去补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课,到一线(检验处长、分厂厂长岗位)去锻炼,边干边学,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他成熟了,担起了一个被兼并的大型企业副总经理的重任。由于业绩突出,1995年又委以重任,接收了一个被兼并的大企业,这个企业的主要症结是:亏损、管理困难较大、离市场差距较远。他不畏困难,一年后就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企业两年走过了同行业20年的发展路程,成为同行业的领头雁,也因此成为海尔吃“休克鱼”的典型,被美国哈佛大学收入其工商管理案例库。之后他不停地创造奇迹,被《海尔人》誉为“你给他一块沙漠,他还给你一座花园”的好干部。
海尔的培调环境
海尔为充分实施全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培训软环境,在内部建立了培训教师师资网络。首先对所有可以授课的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同时建立了内部培训管理员网络,以市场链SST流程建立起市场链索酬索赔机制及培训工作考核机制,每月对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并与部门负责人及培训管理员工资挂钩,通过激励调动培训网络的灵活性和能动性。在外部,建立起了可随时调用的师资队伍。目前海尔以青岛海洋大学海尔经贸学院的师资队伍为基本依托,同时与瑞士IMD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中欧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法国企顾司管理顾问公司、德国莱茵公司、美国MTI管理咨询公司等国内外20余家大专院校、咨询机构及国际知名企业近百名专家教授建立起了外部培训网络,利用国际知名企业丰富的案例进行内部员工培训,在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同时,又借用此力量,利用这些网络将海尔先进的管理经验编写成案例库,成为MBA教学的案例,也成为海尔
内部员工培训的案例,达到了资源共享。
海尔集团除重视“即时”培训外,更重视对员工的“脱产”培训。在海尔的每个单位,几乎都有一个小型的培训实践中心,员工可以在此完成诸多在生产线上的动作,从而为合格上岗进行充分的锻炼。
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管理人才,海尔还专门筹资建立了用于内部员工培训的基地——海尔大学。海尔大学目前拥有各类教室12间,可同时容纳500人学习及使用,有多媒体语音室、可供远程培训的计算机室、国际学术交流室等。为进一步加大集团培训的力度,使年轻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知识,海尔国际培训中心第一期工程2000年12月24日在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崂山仰口已投入使用,该中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600人的脱产培训,且完全是按照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来建设,并拟与国际知名的教育管理机构合作,举办系统的综合素质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办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海尔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向社会开放,为提高整个民族工业的素质作出海尔应有的贡献。
讨论问题提示:
1)海尔的员工培训有何特色?
2)比较中外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篇:海尔集团是怎样培训员工的
海尔集团是怎样培训员工的
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训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的新闻机构《海尔人》进行大力宣传以及通过上下灌输、上级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员工互动培训。目前海尔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文化氛围建设,如通过员工的“画与话”、灯谜、文艺表演、找案例等用员工自己的画、话、人物、案例来诠释海尔理念,从而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下级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下级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对于集团内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下级是其职责范围内必须的项目,这就要求每位领导亦即上到集团总裁、下到班组长都必须为提高部下素质而搭建培训平台、提供培训资源,并按期对部下进行培训。特别是集团中高层人员,必须定期到海尔大学授课或接受海尔大学培训部的安排,不授课则要被索赔,同样也不能参与职务升迁。每月进行的各级人员的动态考核、升迁轮岗,就是很好的体现:部下的升迁,反应出部门经理的工作效果,部门经理也可据此续任或升迁、轮岗反之,部门经理就是不称职。为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海尔集团将培训工作与激励紧密结合。海尔大学每月对各单位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考核,划分等级,等级升迁与单位负责人的个人月度考核结合在一起,促使单位负责人关心培训,重视培训。
海尔的实战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海尔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重点是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是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案例(最优事迹或最劣事迹),当日利用班后的时间立即(不再是原来的停下来集中式的培训)在现场进行案例剖析,针对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模式,来统一人员的动作、观念、技能,然后利用现场看板的形式在区域内进行培训学习,并通过提炼在集团内部的报纸《海尔人》上进行公开发表、讨论,形成共识。员工能从案例中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观念,提高员工的技能,这种培训方式已在集团内全面实施。
对于管理人员则以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剖析培训,且将培训的管理考核单变为培训单,利用每月8日的例会、每日的日清会、专业例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
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在海尔集团发展的第一个战略阶段(1984年-1992年),海尔集团只生产冰箱,且只有一到两种型号,产量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的就是通过抓质量、抓基础管理、强化人员培训、从而提高了员工素质。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在具体实施上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着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着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迁条件的即可升迁入后备人才库,参加下一轮的竞争,跟随而至的就是相应的个性化培训。
1、“海豚式升迁”,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色。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动物,它下潜得越深,则跳得越高。如一个员工进厂以后工作比较好,但他是从班组长到分厂厂长干起来的,主要是生产系统如果现在让他干一个事业部的部长,那么他对市场系统的经验可能就非常缺乏,就需要到市场上去。到市场去之后他必须到下边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然后从这个最基层岗位再一步步干上来。如果能干上来,就上岗,如果干不上来,则就地免职。
有的经理已经到达很高的职位,但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处事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培养锻炼了干部。
2、“届满要轮流”,是海尔培训技能人才的一大措施。一个人长久地干一样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这在海尔这样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目前海尔已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了每个岗位最长的工作年限。
3、实战方式,也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点。比如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柴永林,是80年代中期在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入厂的。一进厂,企业没有给他出校门进厂门的适应机会,因为时间不允许。一上岗,在他稚嫩的肩上就压上了重担,从国产化、引进办,后又到进出口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们看得出来他很累,甚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阶段工作也上不去了,但领导发现,他的潜力还很大,只是缺少了一些知识,需要补课。为此就安排他去补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课,到一线去锻炼(检验处长、分厂厂长岗位),边干边学,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他成熟了,担起了一个大型企业副总经理的重任。由于业绩突出,1995年又委以重任,接收了一个被兼并的大企业,这个企业的主要症结是:亏损、困难较大、离市场差距较远。他不畏困难,一年后就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企业两年走过了同行业二十年的发展路程,成为同行业的领头雁,也因此成为海尔吃“休克鱼”的典型,被美国哈佛大学收入其工商管理案例库。
第五篇:青岛海尔集团培训项目
海尔项目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20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原国家经贸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海尔经验”以来,每年约有几十万人到海尔集团参观。海尔的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营销创新等成为国内众多企业的学习对象。然而,海尔经验的核心是它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再造——主要是文化再造、商业模式再造(人单合一双赢)、组织结构再造与流程再造,以使其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张瑞敏称之为:“变者生存”。
本课程可以使您通过深度了解海尔的管理精髓,来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海尔课程是一种培训方案,宗旨在于满足来自企业的培训和发展需求。如果你的组织需要具有以下特征的培训方案,则海尔课程是最佳选择:
1、注重课程的“实战性”与“可操作性”
2、解读海尔的管理
3、从成功企业身上学到经验与教训
4、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竞争力
5、根据需求量身定制
6、多种多样的授课交流模式
一、海尔的培训课程(500元/人一节课三个小时)
课程一:海尔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课程二:海尔的OEC管理
课程三:海尔特色的班组经营
课程四:服务创新创造用户资源
课程五: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生命力——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
课程六:海尔的市场营销
课程七: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二、座谈交流(400元/人两个小时/场次)
课程一:海尔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课程二:海尔的OEC管理
课程三:海尔特色的班组经营
课程四:服务创新创造用户资源
课程五: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生命力——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
课程六:海尔的市场营销
课程七: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三、参观考察
青岛海尔工业园区参观:海尔大学、海尔中心大楼、海尔文化广场
10元/人
青岛海尔工业园区参观:海尔大学、海尔中心大楼、海尔生产车间、海尔文化广场60元/人
青岛开发区黄岛海尔工业园参观:海尔时空飞碟、物流立体库、海尔生产车间
110元/人
预约热线:0532---83610036
参观预约部:公老师***课程预约部:陈老师
*** 预约服务:冯老师***
网站:
邮箱: qdhaiercx@126.com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东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