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高窟___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二课时
一 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请自由诵读第二自然段,谈谈你在莫高窟欣赏到了哪些彩塑?
2、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
样子各不相同,神态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引导观察彩塑插图
插图上彩塑形象是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大家再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还看出了什么? 菩萨有大有小,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他们的穿戴也不相同,神态不一,不过形象都是那么逼真。如果说 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那么卧佛的镜头就是近距离的特写。特写了什么呢?指导朗读特写镜头
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啧啧赞叹这个词的构词也很有特点,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相同,我们叫它AABC式,你还能想到别的词吗?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你想不想记住这段文字。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再来读一读。
(二)、回味“壁画”
1、其实,莫高窟并不仅有彩塑——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⑴指名读。
⑵请同学们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出示:过渡句 承上启下)
⑶这个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最大的特点就是——(生)精妙绝伦。(板书: 精妙绝伦)
⑷启下的部分是——: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生)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2、那我们就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⑴再读过渡句,齐!
⑵这句话中写出壁画的“宏伟”了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这个教室大概不足50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900个)?
⑶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900多个这样大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怎么默读(把心放入课文中)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出示第三节内容)(学生默读。)
谁来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把文字读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很不简单。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5、敦煌壁画宏伟瑰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飞天是在天空飞舞的乐神。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教师指导。
⑷准备好了吗?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他。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⑸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⑺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6、同学们,飞天是不是只有这五种形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⑴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词语说一说飞天,能说一种正常,说两种超常,如果你一不小心说出三种,那就太有才了。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
师提示:一切的想象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也是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创作出飞天形象的。同学们要联系生活,大胆想象。⑵指名交流。
7、每一位中外游客,置身于宏伟瑰丽的敦煌壁画前,都会流连忘返、举步不前。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其相似的地方,都是先概况后具体。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看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
A、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洞里曾藏有„„”一句)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板书:藏品丰富)
请大家注意一下“曾”字,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
⑴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⑵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⑶自己的无奈与遗憾。
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倍受欺凌。B、这数万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
请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幻灯出示)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C、再请读一段文字。(幻灯出示)
当时,洞窟文献也有一批送往京城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6、同学们,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又将会怎样?你为什么这么说?
7、此刻,你想说什么?
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被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
让我们带这份激荡的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8、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所以我们说——(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同学们,敦煌,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岂是一堂课,一次研究,就能说尽、道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投身于敦煌的研究,向世人证明(出示幻灯):敦煌在中国,敦煌研究也在中国!
五、课外延伸训练:(幻灯)
同学们,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学完《莫高窟》后,请想当播音员的,练习诵读课文;想当文学家的,研究本课的写作特色;想当导游的,编说导游词;想当考古学家的,上网、阅读,深入研究敦煌艺术的精华„„
第二篇:莫高窟教学案例设计
《 莫 高 窟 》 教 学 案 例
永定小学 丁建芳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伟大的创造力。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抛出问题,引起思考。
师:我觉得第1小自然段中,用错了一个字。“她”用错了,应该用它。(板书:她 它)。同意用她的举手,同意用它的举手。想一想为什么用她?
生:因为课文中说莫高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明珠我想到了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是形容女儿的,所以用她。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莫高窟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用它,就显得对莫高窟不尊敬。
师:你们的思维真活跃,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意用它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我们都知道莫高窟是一处建筑物,所以我觉得用它比较好。
师:(小结引起下文)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生:读书)对,读书。等我们学完第二~四自然段,你一定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师: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莫高窟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课文的语言也同样令人回味。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师:假如你站在这佛像前,你会说些什么?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3、师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神态安详。齐读。
读后教师评价:读得正确了,流利了,但还没有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想读好吗?
4、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
菩萨——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地慈善了。天王——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的。力士——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卧佛——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5、师:自由练习读,争取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6、指名读,师:读得正确了,流利了,更重要的是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了。高兴吗?
7、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8、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生: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9、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10、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生: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11、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12、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13、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和大家品位了描写彩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品位味写壁画的词句。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师:(板书飞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字,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读,师巡视。
4、师组织交流:
生1:我读懂了飞天多——“成百上千”,“有的……有的……”
师点拨:作者连用了几个“有的……有的……”表现飞天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可以用“有的……有的……”来表现,比如沸腾的校园,热闹的大街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生2:我读懂了飞天很美——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后评价—— 听起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确实挺美的;你动情的样子也很美;虽然我们才刚刚认识,但老师感觉你的读书有进步了。
师:文章写得这样优美,同学们又读得那样动情,连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了。师在音乐声中示范读文章。鼓励学生自由读,齐读感受飞天的美。
5、引导积累。师:壁画真美,看着这幅壁画,边读边把图画的内容印在脑海中,慢慢地你就能背下来了。
6、指名背。出示课件欣赏飞天。
师: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积累,文章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成了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所以,同学们在课后,要进行大量的积累,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提高的。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点评: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何愁语文能力不提高。)
师: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评: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生2:我从第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生3:第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生4: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
生5:我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评: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生6:我有一个问题,就是陈列在故宫等处的部分经卷现在会不会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你们认为会不会呢?
(评:巧妙地将问题“踢”给学生。)
生1:我认为不会,因为以前那些文物被掠走,是因为清王朝腐败无能,现在我们国家有能力保护这些文物。
生2: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
师:大家说得很对,现在的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保护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件物品,要是谁敢侵犯我们,我们将和他们斗争到底。
三、总结
师: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完了这一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生1:通过学课文,我知道了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显得很神圣,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飞天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很多仙女,她们在空中漫天遨游,翩翩起舞,漂亮极了,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3:我还要补充,从图上看飞天仙女们裙带飘扬,显得那样轻盈,飘逸,真是美极了。生4:课文最后一小节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可见她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用她比用它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用她好。从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莫高窟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当成人来写了。
师:说的对极了,从这儿你可以看出作者对莫高窟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喜爱之情。
师:你们通过学习课文后,喜欢莫高窟吗?(生:喜欢)老师想看一看谁最喜欢莫高窟,我们通过争当小导游活动来评定。生:争当小导游介绍莫高窟。课后反思:
1、文章描写十分具体,十分精彩,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感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我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先读,然后请同学们进行评析,真正把朗读指导做到实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很好地对文章进行了感悟与体会,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文章描写精彩,就有必要借此进行说话联系。我借助课文对飞天的描写,请学生进行充分合理地想象,然后对其余的飞天进行补充描写。学生们在思考之后,纷纷说出了一些很好的答案,并且还和课文相联系,用上了“有的”的句式,使文章得到了很自然的延续。
3、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扮演了小导游,在参观了莫高窟之后,为游人介绍莫高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篇:《莫高窟》教学案例(模版)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沭阳县南湖小学 于惊春 教学内容: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封藏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文章结构清晰,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作者采用了总分结构的段落,并大量采用了排比句式。语言简炼而优美,对彩塑的描绘虽笔墨不多却栩栩如生;对壁画的描摹既大气又细腻;特别是对风姿绰约的飞天的描写语句整齐富有音律美和动感美,读来让人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对藏经洞的精当介绍,让人在为祖国古文化骄傲的同时感受到涩涩的酸楚。
学情分析:
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读
1.在我国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远眺,满目荒凉,毫无人烟。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是呀,莫高窟是(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质疑)是啊,莫高窟为什么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又为什么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
5.想解决这些疑惑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些心中的疑问。
6.过渡: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吗?(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二、精读解惑
(一)、走进宝库,欣赏彩塑
(1)课文的哪一段介绍了彩塑?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大屏显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一段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接下来概括了彩塑的特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呢?(2)投影显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句话中的“慈眉善目”和“威风凛凛”是形容人的什么?(神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兴高采烈、满面春风、和蔼可亲、凶神恶煞、)他们的样子和神态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谁能把它们的这一特点读出来,指名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作者为了突出彩塑的这一特点,接下来重点写了那一尊卧佛。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卧佛的句子。(3)投影显示: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尊卧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4)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作者先概括介绍彩塑的特点,再重点描写菩萨、天 2
王、力士和卧佛这几尊彩塑。这就叫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描写方法,同学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面对这一尊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称赞他们呢?游客们仅仅是称赞这一尊尊彩塑吗?请同学们带着对古人崇敬的心情读这一自然段。
你能用哪个词来概括彩塑的特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精妙绝伦)板书:精妙绝伦 指名说说它的意思。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二)走进宝库,欣赏壁画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大屏显示: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同学们读这个句子有什么发现吗?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前文又引出了下文,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宏伟瑰丽的壁画。
板书:宏伟瑰丽
指名说说它的意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
(2)大屏显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壁画内容丰富多彩)
(3)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大屏显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范读)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飞天很多、飞天形态各异、飞天姿势很美)谁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形态的飞天?
(三)走进宝库,了解藏经洞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大屏显示: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珍贵文物。
“曾”说明了什么?读到第三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齐读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它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的结晶)了吗?(指名回答)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莫高窟美吗?你们喜欢莫高窟吗?愿意把莫高窟介绍给更多的人吗?假如让你当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介绍莫高窟呢?请你为莫高窟写一段导游词。2.交流。
板书设计:
莫 高 窟
彩 塑 精妙绝伦
艺术宝库
壁 画 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藏经洞 珍贵文物
简析: 1.文章描写十分具体,十分精彩,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感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我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先读,然后请同学们进行评析,真正把朗读指导做到实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很好地对文章进行了感悟与体会,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文章描写精彩,就有必要借此进行说话练习。我借助课文对飞天的描写,请学生进行充分合理地想象,然后对其余的飞天进行补充描写。学生们在思考之后,纷纷说出了一些很好的回答,并且还和课文相联系,用上了“有的”的句式,使文章得到了很自然的延续。
3.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扮演了游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位位前去莫高窟游览的游客,在参观了彩塑之后,夸一夸莫高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自然而然地涌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莫高窟》教学案例
重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莫高窟》教学案例
荆林学校 茅伟群
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
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
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
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师,有同学嘀咕:语文课上怎么做数学题?)
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
生:哇!
(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
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师:哦,现在想说什么?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造出这样宏伟的壁画,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亲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让人听出宏伟。
生:(纷纷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一齐来读!
(师与生大声地朗读)
这是两道简单的一步除法算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连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同学也很容易便做了出来,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带给他们心灵的愉悦,消除了课堂中的紧张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感。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
经过这样一算,抽象的数字就与文中的语言、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使学生有了更为真实深切的感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与“150多个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哪一个更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呢?很显然是后者。由此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这已不是书本中的语言,而是学生由衷发出的感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真正地感觉出壁画的宏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来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读中。
语文课上做数学题,显示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牢牢抓住的还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实在,更精彩纷呈!
第五篇:《莫高窟》教学设计与反思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赵玉慧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莫高窟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你能说说段落提纲吗?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写的部分,请大家把目光锁定在第二自然段中。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温馨提示: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分。
你能找出总写句中描写壁画特点的词语吗?(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壁画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吗? 生回答,画出(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这几个词能调换一下吗?比如:威风凛凛的菩萨,慈眉善目的天王,强壮有力的卧佛,神态安祥的力士。(不能)为什么?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不能调换,这就是引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老师还发现了描写一尊卧佛的时候用了一尊这个词,为什么其他的地方不用上一尊。再次强调读书就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描写就是面的描写。面的描写一般能写出一些大场面,但是比较简单。而一尊卧佛强调只是那一尊,是点的描写。点的描写一般是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具体的描写。看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这尊卧佛的。学生读“有一尊卧佛......神态安祥。”强调16米用上了列数学的写法,16米相当于一班到四班的距离。
我们来看看这些彩塑,是不是真如作者所写。播放课件。其实在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最高的有345米,有一百层楼高,最小的仅两厘米。这么有代表性的彩塑,作者为什么不写呢?
指导背诵。
是呀,敦煌莫高窟不愧引读——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和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极其相似。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话吗?先把这段话分层,找出重点词,找出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
请大家快速默读,完成任务。
交流。找出的总起句在这里还叫什么句?起什么样的作用?哪些内容承上,哪些内容启下?
总写的句子写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的词语。指导背诵。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壁画吧!播放课件。
敦煌莫高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不愧是引读——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学习了这两段,也学习了点面结合,总分总,排比,列数学等的写法,就让我们用新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吧!
引导写家乡的美景。比如可以写家乡的景色,果园,茶园,田野,山林,小河,等,你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进行画的大致描写,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熟悉的做为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还可以写我们的海东方,那里有许多的景点,比如:花园,长廊,海岸线等,可以前简单的面的描写,也可以有一个景点具体的点的描写。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讲评 布置作业:
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再写一处你没写过的家乡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用上过渡句把它们连起来。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文,作者用了总分总和点面结合,列数学,排比等方法进行精彩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设计时我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比如在内容教学上,我精心设计了第二自然段的词语教学。比如紧扣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欣赏图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从不能调换词语中让学生知道了这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指导背诵。教学飞天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用精炼的八字词语写出了飞天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并且指导了背诵。还在过渡句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还在每段教学之后进行了全篇课文的回扣,回扣了这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想这些教学都是紧紧抓住文本,抓住课文的内容在进行教学,并没有游离在内容之外。之所以内容上的教学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像,我做了反思,主要是没有抓住重点的词语进行,没有拎出一个词语来做具体的深入的教学。没有抓住一个点进行教学,教学的范围太泛了。而且及时没有进行总结,形到而意末到。意犹末尽的感觉。就是我太想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且教的内容又太泛,才导致我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连时间也来不及了。
对于写作方法的教学,在很多年前我就致力于这方面的突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一直坚定不移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大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我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比如:教学生怎么分层,怎么理清文章的脉络。板演怎么做旁注,鼓励学生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值得赞赏。教学生感受到总分总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写法,列数字,排比等等,而且我还增加了选材的教学。这种种的方法渗透不外乎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并且能把这种写法应用到描写家乡的景物中去,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可我却心太大了,我想让学生一课多得。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
关于写什么,有的老师建议我让学生写一写飞天的省略号的部分,我不是没想过,但我对省略号有自己的想法,作者这里留着省略号是留白吗?瞧,作者把飞天的许多神态都做了精彩描绘,我想这里的省略号更多的是一种赞叹,一种写不完的自豪,一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发出的由衷的赞美,用笔是记不完的。这里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再说了,作者已经写了许多典型的飞天形象,语言美妙精炼,学生再写能写出什么来,飞天又离我们学生的实际那么遥远,光凭想像能想出什么来?又怎能写得生动?所以我舍弃了在这里写。不过我得反思,省略号的解读是独特的,却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进行人文的教育,感受作者的那种自豪感。这是很不应该的,语文课就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