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学课程实习报告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生态学》课程实践报告
学 院: 环境经济学院 专 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姓 名: 刘衍通 学 号: 201521030123
2017 年 11 月 2 日
说 明
1、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认真做好实践总结,完成社会实践报告,下学期返校时交给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给出社会实践报告评价意见和成绩。
3、实践报告文字编写格式和装订要求:(1)实习报告一律要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
(2)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2.6厘米,右2.5厘米;对称页边距;页码设置为“页面底端”、“外侧”。
(3)字间距设置为“标准”;(4)段落设置为“单倍行间距”;
(5)字号设置为:正文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正文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其余正文汉字均为宋体小四号;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
一、实践目的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成效显著。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学的相关知识,了解植物种群的之间的关系和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景观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我们对太原市森林公园进行了参观实习。
二、实践时间
2017年11月2日
三、实践地点
太原市森林公园
太原市森林公园以高大针阔林为主体,具有生态、休闲、旅游和科普功能的城市生态型公园。
太原市森林公园隶属于市林业局的全额单位,东临大同路,西濒滨河东路,南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于赵庄村接攘,交通十分便利。太原森林公园占地2630余亩,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2440亩,南北长2670m、东西宽420m-900m,地势总体平坦,北高南低,土壤为沉积沙壤土、黄土,大部分地段60cm以下为粉砂层。
全园主要分为森林景观区、树木园、百鸟园、人工湖四大景区。园内栽植树木42科86属173种,常绿树、落叶乔木等树种达11万多株,花灌木约4万株,草坪约56万m2。经过2001年-2004年对公园进行了改建后,森林景观区占地约1100亩,展现了公园的林分结构和季相景观;树木园占地290亩,是一个以山西乡土树种为主的专类植物园;人工湖景区占地约378亩,水上有游船竹筏等休闲设施;百鸟园占地36亩,有近60个品种约1500只禽鸟。
园内树木改建以来新值的桧柏、华山松、国槐、白皮松、油松、毛白杨、金丝柳等针阔林树和原林地保留的杨柳树、刺槐等阔叶树,常有野雉嬉戏枝头,野兔出没草丛,小气候特征明显。
四、实践内容
(一)参观路线
森林公园以东门为起点,大致有两条游览路线。一条为沿百鸟园,经公园高尔夫球场,绕园内人工湖,到达终点站西门;另一条为本次游览参观路线,以东门为起点,沿植物园大道,绕过公园的南部到达本次的终点西门。
本次选取的游览路线,植物种类丰富,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乔木、灌木相间分布,在秋末冬初的时节,落叶阔叶林基本完成落叶,其周围布满了金黄的树叶,与常绿阔叶林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了园内的颜色对比,在植物园内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森林绿化景观。
(二)参观植物物种介绍 丁香花
丁香花,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形态特征: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m,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 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
生长习性: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丁香喜欢阳光,较耐阴,喜欢湿润,但忌积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欢大肥,若施肥过多,会影响开花。
桧柏
桧柏,常绿乔木,又称圆柏。有鳞形叶的小枝圆或近方形。
形态特征:叶二型,即刺叶及鳞叶;刺叶生于幼树之上,老龄树则全为鳞叶,壮龄树兼有刺叶与鳞叶;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鳞叶三叶轮生,直伸而紧密,近披针形,先端微渐尖,长2.5-5mm,背面近中部有椭圆形微凹的腺体;刺叶三叶交互轮生,斜展,疏松,披针形,先端渐尖,长6-12mm,上面微凹,有两条白粉带。
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黄色,椭圆形,长2.5-3.5mm,雄蕊5-7对,常有3-4花药。球果近圆球形,径6-8毫米,两年成熟,熟时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
有1-4粒种子,种子卵圆形,扁,顶端钝,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子叶2枚,出土,条形,长1.3-1.5cm,宽约1mm,先端锐尖,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上面则不明显.生长习性:喜光树种,较耐荫,喜温凉、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忌积水,耐修剪,易整形。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能生于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上,对土壤的干旱及潮湿均有一定的抗性。但以在中性、深厚而排水良好处生长最佳。深根性,侧根也很发达。生长速度中等而较侧柏略慢,25年生者高8m左右。寿命极长。对多种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是针叶树中对氯气和氟化氢抗性较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的抗性显著胜过油松。能吸收一定数量的硫和汞,防尘和隔音效果良好。常见的病害有圆柏梨锈病、圆柏苹果锈病及圆柏石楠锈病等。这些病以圆柏为越冬寄主。
金银木
金银木,忍冬科忍冬属落叶灌木。
形态特征:金银木为落叶性小乔木,常丛生成灌木状,株形圆满,高可达6m。小枝中空,单叶对生;叶呈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叶两面疏生柔毛。花成对腋生,二唇形花冠。花开之时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故得名“金银木”。浆果球形亮红色。花期5月至6月,果熟期8月至10月。
生长习性:金银木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力。性强健,喜光,耐半阴,耐旱,喜温暖,亦耐寒。管理粗放,病虫害少。在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可露地越冬。它的生长适温为14~28℃,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5℃。
银杏
银杏,为落叶乔木。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叶扇形,有柄,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长枝上的叶大都具二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cm,直径1.5~2cm;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
生长习性:银杏寿命长。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火炬树
火炬树,科名漆树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原产欧美,常在开阔的沙土或砾质土上生长。
形态特征: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形至披针形,缘有锯齿,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茸毛,老时脱落,叶轴无翅。直立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茸毛,花淡绿色,雌花花柱有红色刺毛,花柱宿存、密集成火炬形,果穗鲜红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紧密聚生成火炬状。果实9月成熟后经久不落,而且秋后树叶会变红,十分壮观。
生长习性:喜光、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水湿,耐 盐碱。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四年内可萌发30~50萌蘖株。浅根性,生长快,寿命短。
五、实践体会
实践是理论学习的运用和考究。通过本次在太原市森林公园的参观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种类的判别、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它们的形态特征的区别和差异。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发现森林公园里的银杏和火炬树以及其他一些树种已经基本完成了落叶,但在公园以外的这些树种,特别是汾河两岸的公路绿化带,这些树种基本还未完成落叶。可见虽然树种可在不同的环境生长,但是也会存在一定得差异;即使在相同的大区环境中,若小区域的小气候不同,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的微小变化,如落叶的时间提前。
所以,在生态学中,对植物的考察和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比较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区别和差异,而且要研究同样的植物种群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的微小差异和变化。特别是要加大对园林植物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园林中种植出具有特色的和适宜区域环境的树种。
第二篇: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张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二.实习目的
1.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2.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4.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5.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
6.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三.实习内容及方法
2013年5月6日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出发,来到林州石板岩实习。林州市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石板岩的居民有什么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石板岩是位于太行山脉的4A级景区,其间植被丰富,山高谷深,林密峡险,气候凉爽,景色幽奇。峡谷浓荫蔽日,峰巅山花烂漫,四时燕鸣雀喧,景区海拔千余米,相对高差1000余米。地貌为大起伏侵蚀高中山,高山多以岩石为主。5月7日一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翻山越岭,爬到了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己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太行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领我们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学习如何做样地。样地面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种样地,因为各种植物大小不一,所以选择的样地棉结也有所不同。其中乔木要测量高度、胸径和冠幅;灌木的包括株树、高度及盖度;草本则需测量株高、盖度。学习到如何选择及测量样方后,我们便按照小组开始选择样地,开始了第一个样方的测量。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看似简单的样方在实践操作中并不是很简单,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还是有很多植物不认识,测量不够熟悉导致速度很慢等等,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在这一天劳累而又艰难的生活中,我们队高海拔地区山峰的北坡进行了取样调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数据。由于8日下雨,我们只能等到下午雨停了才出去。这个下午,我们又到附近山峰的南坡进行了取样调查,以便于对不同海拔和山峰南坡与北坡的植被特点和分布进行对比,以达到实习的目的。回到住处后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石板岩的植被分布差异。
实习小结
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样方法、最小样地面积和种-面积关系分析,对于石板岩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同时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在这一周的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生态学试验中划定样方和数植物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一周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
实习时间: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实习地点:室内实习C区310教室
室外实习小珠山
实习目的: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生活,从而重视保护环境
观察植被在生态系统的分布层次及有关次生林的生长
实习内容:室内实习观看英文版《沧海浮生记》和《热带雨林无限生机》
室外实习在小珠山观察小珠山的生态系统和层次结构
一、室内实习
(一)观看《沧海浮生记》
《沧海浮生记》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种来自海滩的海洋浮游动物—海龟为线索,从海龟的幼龟自两尺深的窝中爬出开始讲述海龟在进入海洋之后遇到的生物、环境、天敌、状况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生物等。
幼龟首先在海浪引路下远离海岸,避开浅海的捕食者,如鲨鱼。海龟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但是能从幼龟进入海洋成长为成年的,正如记述所说,一千只中只有一只能长为成年,大多数都会变成其它海洋生物的食物。海洋生物都是在产下自己的孩子之后,使它们远离自己,这是海洋生物生存下来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它们所在区域遗传物质更新。螯虾也是如此。幼龟游了36个小时之后停留在墨西哥湾的一片马尾藻中,这片马尾藻为大量生物提供了避难所,实际上这片马尾藻及其周围的水和生物所形成的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生物,如狮子鱼、海马、鯕鳅。海马进化得如马尾藻一样,但是它仍是捕食者,它将自己勾在马尾藻上以伪装自己和诱骗别的生物。整个食物链是一场自卫和诱骗的危险游戏。在以下的食物链中伪装和诱骗是生物取食和自卫的重要武器。
最小的浮游生物→水螅→海蛞蝓→单角鯙或其它鱼类
鱼→藻躄鱼
一些大的鱼类可以迅速吞掉藻之间的生物,于是海龟向更深的水域游去,水母这种活组织的薄膜是有营养的,海龟可以以此为食物。这篇记里对于海洋中的水母有粗略的介绍,如大红、瓜水母、栉水母、僧帽水母、海鞘等。水母可以吃小的甲壳动物,大型的甲壳动物也可以吃水母。水母也会自相残杀,其中瓜水母是水母中比较白鲨级的生物,伸展性在这种水母身上体现的比较重要。还有一些深海中的生物,如大红这种栉水母,它们的身体可以发出足以照亮在深海中的仪器的光,它们通过光相互联系,这就是我们书中所说的信息传递。
在这篇海龟的游记里还提到了海洋表面的生态系统,其中提到了拥有比眼镜蛇的毒性强的毒素的僧帽水母、田螺等生物。
僧帽水母→军舰鱼
↘海龟
当然还提到了海神鳃等一系列的海洋生物,但是无论多奇特的海洋生物都要面对比它们强的海洋生物,食物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食物链,还有海洋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原本就要吸收海洋中一波一波的化学废料,目前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它们还要吸收更多的污染物、有害的化学药剂等有害的物质。虽然目前科学家在不断努力,各个国家在努力扭转越来越恶劣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却只是速度减慢,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这就需要我们全球人类的重视和保护来扭转这种趋势。
跟着海龟的足迹,我们看到的仅是海洋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然而就在这很小的生态系统中,我们也足以感受到,种群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各种生物缺一不可,一旦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要恢复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海洋的污染还在扩张,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海洋生态系统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将无法预测,到时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要重视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重视对海洋的保护。
(二)观看《热带雨林无限生机》
《热带雨林无限生机》讲述的是热带雨林中的各种生物。赤道南北常年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南、北两个半球的信风气流在这里汇合,地面风力一般微弱,湿润而不稳定的赤道全年控制着这个地带(见),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降雨充沛,全年湿度较高。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地球上大多数的生物存在于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是最大的。
这个纪录片讲述了很多生物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中的生存,有珊瑚蛇的蜕皮过程、还有雄箭毒娃和雌箭毒娃的交配及引路时的前后位置等等。由于热带雨林中的养分很少流失,大部分存在于地表,土壤中很少,所以地表有很多的真菌类植物生长。叶片上的切叶蚁,用嘴切下叶片带回巢中,用以制作培养真菌类物质的培养基,来维持它们自身以及幼蚁的生活。它们靠第一只蚂蚁留下的化学物质作为信息传递的信号来认路,因此很少迷路。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茂盛,少不了的会有很多的昆虫采食它们的叶子,这样就破坏了树木的生长,而鸟类就是除害虫的先锋,如琉璃鸟。除此之外,还有蜥蜴。纪录片中讲述了雌蜥蜴蜕皮之后,吃掉以前的皮,以免浪费营养,还简述了雌雄蜥蜴交配前的行为信息及雄蜥蜴喉部肉垂鼓的饱饱的行为象征着求偶和宣告自己的领域。
在热带雨林中,即使是一棵已经死亡的树,也是起着为森林的更新和再生提供场所的作用。在热带雨林中,树木的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最大,自然而然的,生物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刺槐是比较精明的,它的树叶及树干上有蚂蚁等生物寄居,一旦有藤蔓或或树苗碰到它的枝条,它身上的蚂蚁就会立刻爬到藤蔓或枝条上,切断它们,阻止它们的入侵。而刺槐叶子的顶端有专供蚂蚁食用的组织,供其自身及幼蚁的营养。这就是自然界中种群间互利共生关系的体现。
纪录片中还有一种比较可爱的生物,我给它的外号是“铁掌水上漂”——蛇头状蜥蜴,由于它的蹼,它可以在跑得很快的时候在水上飘起来。热带雨林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猴子,这个片子介绍的是身手矫捷的蜘蛛猴。在热带雨林中的树冠这一层,树栖类动物数量最多,它们在树冠这一层纠结得生存着。
在热带雨林的无限生机中也有着潜在的危险,各种生物能靠不同的方法伪装自己,使自己不被敌人发现,逃脱被捕杀的可能,或不被猎物发现,抓到猎物。这是多年来的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植物在动物的演化过程中也在不停地进化,如叶子进化到能在雨后叶片上的水迅速流下或蒸干,不至于叶片腐烂。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即使是暴雨,也有其自身的作用,它可以将森林中的枯木和碎屑冲入河流,更新物质,等等。纪录片中还讲述了军队蚁、小丑甲虫、纺织娘、玻璃青蛙、雄蟾蜍和三撇胡子的铃鸟等生物的活动情况。叶蛙交配之后,以叶蛙卵为食的猫眼蛇会吃光它们的卵。
原本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的情况下可以生生不息的繁衍,但是由于这些年来,人类的滥砍滥伐,热带雨林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减少,世界上雨林的面积在不断缩减。由于人类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导致许多生物的灭绝,这些生物中包括人类知道的和人类未知的,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热带雨林环境的改变,甚至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即将威胁人类的生存。
所以,我们人类现在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认识,保护热带雨林,保护树木,不滥砍滥伐,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二、室外实习——小珠山
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西部,含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全境,并与胶南相接。小珠山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
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小珠山上的林木属于次生林,处于暖温带的末部分,土壤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的分布自上而下有垂直地带性,此外还有经向和纬向的地带性分布。
小珠山上的植被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了,在山下次生演替进行的比较完全,随着海拔的升高,太阳光的辐射增强,到山顶的时候,太阳光很强,苔藓植物无法生长,导致它的次生演替无法进行,所以自下而上的树木越来越少了,越来越稀疏,山顶是秃的。
这两幅图就是山腰和山顶的植被照片,显而易见地,我们能看得出山腰和山顶的植被稀疏差异。
在小珠山山腰处有一尊很大的弥勒佛,佛后面的山坡上人工播种的林木与其它地方的比较起来,比较密集。
通过这次室内实习,我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生活,深刻体会到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意义和具体形式,由此可看出,自然界的神奇莫测,变化无穷。在室外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演替而来的次生林及小珠山的植被层次结构。
与此同时,我也体会到,我们身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为环保而努力,这样才能阻止环境的继续恶化,环境质量的下降,阻止“人祸”的不断发生,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人类生活得更舒适,地球转得更轻松。
第四篇: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学113班莫鸿塔1131100329
一、实习目的:通过观察杨武鸣下渌村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明确农业生态模式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3.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三.实习内容:参观下渌村的生态农业,了解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四.实习地点:南宁是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
五.实习总结体会:2013年11月29日这一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南宁市武鸣县远近文明的生态村———下渌村。来到目的地之后,村主任接待了我们,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村的生态建设成果。下渌村的发展是以荔枝、龙眼、柑橘种植,沼气养猪为核心的“猪—沼——果”生态模式。目前,由于下渌村大力发展了生态农家乐的旅游休闲项目,使得生态农家乐在整个生态模式的比重逐渐增大,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趋势。因此,该村的模式已经逐渐转移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向。由于时间紧我们没有在村中仔细参观他们的发展状况。而仅仅参观了作为农家乐主要场所的一个所谓的山庄,以致不能全面的了解村里沼气、养殖、村民的生活水平等详细情况。下渌村依托生态农业开发的生态农家乐的旅游节目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村中有大面积的果园,平整的道路及其生态农业品牌,使其拥有十分丰富且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是从山庄的规划以及其中的设施质量上可以看出。该村的旅游质量有待提高。
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促进农业资源多层利用,防止农业污染加重,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因地制宜的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经过此次实习,我觉得,一、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与当地情况符合,不能超前、、,不能落后。否则,得不到农民的认可,生态农业无法发展。
二、生态农业模式应该具有充分的弹性,能满足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需要。当出现不适合社会经济和技术要求,与农民生活要求产生矛盾等情况,应该转变模式发展。如下渌村转变为生态旅游的例子。
第五篇:生态学实习报告
广州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发展、管理与环境影响
08环科1关XX08140200XX
关键词:广州生态恢复、生态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广州市位于珠江入海口,为淤泥质冲积平原,滩涂面积广阔,湿地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近几十年以来追求经济的发展,环境、生态受到第二产业的极大破坏。调查分析显示,近20年以来,广州湿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天然湿地丧失或转化为受控湿地、淡水水体和海水水质恶化、生物资源衰退、外来生物入侵、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形成人为活动干扰十分强烈的生态脆弱带。
随着广州市“转型”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生态多样性的主要,于是政府在海洋保护、红树林湿地恢复重建和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本文将会对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华南植物园以及广州大学城湿地生态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总结,以求给广州未来的生态发展、管理提供参考。
1、大夫山森林公园
大夫山森林公园在1997年中完成了初期的总体规划,定位于给城市人们带来一个天然的氧吧。并于 1997年7月动工兴建,公园首期的建设主要是南区,在经过2年紧张的建设后,森林公园的首期于1999年8月1日对外开放。至现在为止公园建设的主要项目有聚秀湖、红山湖、竹山湖、凤山湖、翠景湖、云岫湖、半岛观景台、果合岗景区、烧烤场、儿童活动及成人活动场、钓鱼区、游艇码头及配套、凤山茶轩、园区道路11.8千米、登山步级路20千米、南区所在的景区相关景点、公厕以及完成所有项目与之配套的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由于公园注重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公园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鸟类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加,多年未见的野鸭、毛鸡等经常在公园里出现。再加上环境、卫生、服务配套的管理做得好,开放后每年接待数十万计的游客。公园的建成开放为群众休闲游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也为广州新增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广受群众的好评,并带动了广州周边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地区的文体品位,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大夫山在番禺以至周边的知名度很高,群众更称赞大夫山森林公园是广州中心城区的绿肺、氧吧。
2、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为华南植物园建制。2003年10月16日,经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和最重要的植物种植资源保育基地之一。全园占地4237亩,建有现代化的展览温室群、科普信息中心、“羊城八景”之一的龙洞琪林,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0余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约13,000余种(含品种)。此外,华南植物园还包含着供科研的馆藏标本100万份的植物标本馆,以及就地保护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南植物园的发展方向为在创建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与生态安全、物种的演化形成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并在恢复生态学、系统演化植物学与保育植物学领域发展成为具高水平的研究单位。
3、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建于2004年,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周围遍布岭南特色生态湿地。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在文化区位上,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
而目前,大学城管委会正在与广州市野生动物园合作,计划将城内广东科技中心前的湿地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园,主要是通过改变恢复湿地的生态环境,来自然吸引野生动物来此栖息,生存繁衍,到时大学城将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景观。并因此广州大学城可以升级至绿色生态城,成为广州湿地治理成功的一个模板。
4、广州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发展、管理与环境影响
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表示2011年上半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5730亿元人民币,增长11%,增长速度较去年全年相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3%,同比增长16.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州走低碳、环保、绿色的发展新路的经济转型计划初显成功。而我们也可以由大夫山森林公园、华南植物园、大学城生态城三个成功的生态案例可以看出,广州在对于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环境的方面的重视程度。
广州今年来为恢复湿地生态的多样性,实行了经济转型,实施污水治理,保护原有的天然生态格局之余,还扩充森林、生态公园等举措,促使了产业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证明了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不相互冲突。
在未来,广州除了如市委书记张广宁所冀望的继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金融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之外,还需要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持、发展以及管理,力求把一个经济发达,但环境优美的全国一流都市交还给广州人民。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供参考:⑴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只有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才能算得上是跟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与时俱进。特别在于环境监测、信息跟进方面。
⑵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环境污染
环境、生态的继续维护,重点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⑶加强环保监督执法力度
虽然目前的广州转型计划初显成功,但是污染无处不在,对于污染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查、治,具体有:
1、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的脱硫工作
2、推进对饮食服务业的污染治理
3、强化水环境污染监督管理
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监督管理
⑷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围绕一年一度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珠江三角洲兄弟城市及港、澳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环境保护,联合行动”的理念,贯彻 “区域协调的战略”,促进了环境宣传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化环境宣传呈现出由自发向自为转变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徐国栋,刘振乾,李爱芬,徐宁,段舜山。广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 2000。
常京伟。广州海滨城市规划启动。中华建筑报/2000年/09月/19日/第009版
薛志慧。试论绿色植物、广种花草树木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广东科技 2010.2 总第 231 期
陶昕,李勇。生态仙湖 写意自然-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规划与生态发展。风景园林 2010 第五期 069
韩忠,张立明,胡道华。三峡工程背景下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旅游开发 SWOT 分析与对策。颜廷芬,丛沛桐,刘兴华,祖元刚。环境因子对植物生态位宽度影响程度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第27卷第1期1999年1月
陈永柏。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水力发电第35卷第12期2009年12月
李明阳。森林经营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7卷第2期1998年5月
严岳鸿,何祖霞,苑虎,邢福武。坡向差异对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 2011, 19(1): 41–47
张学知。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