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从书中追寻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源由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从书中追寻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源由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从知青、村民以及与他相知相交的各界人士的角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读罢令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动情处甚至感同身受、潸然泪下,总书记知青岁月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态度,似一种跨越历史的触动与震撼直击心底,吸引着我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都可以从7年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涯中找到“蛛丝马迹”,正如艾平所说的,“7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酷爱读书,是《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正如有些老乡所讲的——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不仅读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还广泛涉猎了历史、军事、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梁家河村老党支书梁玉明回忆道,“近平读书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这是难能可贵的。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总书记的人生轨迹。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正是在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中向前迈进。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梁家河插队期间,敬爱的父亲已经受到了9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们额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即使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一步步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也磨炼了他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他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像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同梁家河老乡们同甘共苦,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建沼气池、打淤地坝、办供销社、办缝纫社、办铁业社、打水井,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1969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梁家河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正是基于此。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困,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总书记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当时在文安驿公社工作的刘明升说:“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赵家河村民赵勋功说:“近平跟我们开会,我们都听得可认真了。因为他讲得可有意思了,讲咱农村的这些事,特别实在,都是跟我们社员密切相关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所说的,“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习总书记这种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支撑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
心得体会
自从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我努力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转化为实践,深感学总书记讲话就是学真理,是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坚持把“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作为约束自己的政治纪律、工作原则和实践标准,同时还应该在学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时学在前列、用在前列、走在前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关于领袖人物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员党性教育等方面的一大探索创新。我们既要将这本书当作“史”来读,更要将这本书当作“经”来读,做到经史结合,实现教育效用最大化。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领袖论的生动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向我们展示了总书记在决定人的才干、气质、风范的“黄金时期”的成长过程,以直观生动的事实,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总书记的领袖地位是建立在多么坚实、多么深厚的根基之上,让我们深刻领会到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领袖论的科学性、重要性,让我们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运动、党的事业发展对总书记这一领袖的需要和依靠是内在的、必然的。比如,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总书记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这“三个最”与书中提到的另外“三个最”,即总书记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有着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当年梁家河的“三个最”中已经蕴含着当今大国大党领袖“三个最”的初始密码。学习这本书,就是要通过了解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对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其次,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论的重要教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总书记这一当代中国党性最强、觉悟最高”的领袖人物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学习这本书,就是要从这一个个故事中,向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第三,这是一本关于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论的权威教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教材。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堂党的群众工作精品课程。学习这本书,就是要学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
我认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研习、领会精髓、把握要义。一是要深刻把握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二是要深刻把握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三是要深刻把握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实践特质与理论特质的统一。
一、要善于从总书记的“人生历程”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从大视野、大环境、大格局来认识理解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从源头上深刻理解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要准确认识深厚思想根脉。七年知青岁月,为总书记提供了一个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原点(人民群众实践),在诞生毛泽东思想的地方(延安),在孕育邓小平理论的时间(文革结束前夕),系统进行实践、学习、思考,从而实现思想发展的宝贵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要自觉认同绝对思想权威。七年知青生活,决定了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
总之,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要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 “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要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要把思想养分与精神养分结合起来,既要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0一七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学习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这一段极富人生哲理的话是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所讲,当时这段话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激励着无数青年发出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铮铮誓言。
如今当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回味和咀嚼这段话,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在讲这一番话时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我理解,总书记这段话是说给广大青年听的,同时每一个字又是对自己知青岁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种震撼,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 1 示。
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时的外部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有人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阳光下、灯光下扣,而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与启迪。
我们青年一代始终要向总书记学习,学习总书记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2 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总书记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 3 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结合青年习总书记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习总书记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窑洞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但是来这里拉话、讨论事情、听说书的老乡越来越多。这是一幅没有刻意导演、但却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定格了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深深扎根群众的生动景象。总书记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青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河,对乡亲们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
习总书记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总书记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总书记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总书记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到总书记和我们离得越来越近、贴得越来越紧,发自内心地爱戴这样的人民领袖。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书中讲述的总书记的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 4 在,都是普通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是这么多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诞生了伟大。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群众都能理解和认知的“伟大”,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感到习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一代有一代的际遇和机缘,每一代人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启示。当代青年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踏实、务实,我们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应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向习总书记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大王初级中学 陈美玲
2017年10月16日
第四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中央党校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社会上受到热烈欢迎,身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的我们,也积极地涌入了学习热潮之中,于平凡、质朴、真实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习近平那七年的知青岁月。这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励志成才具有十分深刻的作用,读之后,感触深刻。
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首先我深刻的感受到总书记是一个及其热爱读书的人。总书记15岁时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其实当时的他并没有到插队的年龄,但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下乡的路程。总书记在当年梁家河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忘记读书,下乡时书就带了两个沉沉的皮箱,在那个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的年代,但是近平没有受那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同时用自己的影响身边的人,例如和戴明一起读了,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并展开讨论,以及注重村里人学习文化知识,为此办了扫盲班等方式。总书记同样热衷于了解基层的生活状况,将真理运用于实践之中。作为一名当代的研究生我们的学习环境比起总书记来说要优越的多,而我们在如今的优渥的环境中,要经常在书香中静思,多读书,读好书,不能让手机、游戏,磨灭了我们最初的梦想,每当我们懈怠的时候要要时常想一想初心,要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次,总书记拥有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书中写道习近平将一生中最青春的年华献给了梁家河的百姓,作为最小年纪的知青,谁也没有想到会是最后一个走的人。初到的“过五关”让一位北京的青年吃尽了苦头,但是随后的艰苦岁月却磨练了他的意志,明确了人民的重要性。离开之后习近平多次回到梁家河,那里虽然给了他苦难,但是也教会了他在象牙塔所学不到的东西。正如书中所说“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你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今天学会吃苦是人生必修课要不怕,艰难困苦的意志,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未来的我们必然走上工作岗位,但是我们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拥有为人民奉献的心,做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发光发热,为新疆梦,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书记是一个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远大理想的人。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那七年的岁月中在总书记的心中播撒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种子,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长成了参天大树。在这一理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回想小时候我们也都是有梦想的人,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渴望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想当老板等等,为什么我们的理想不见了,我们要值得深思,有人说是现实磨灭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但人终归要有目标,有理想的“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这样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我们的人生刚刚开始,要不怕困难,要勇于“仰望星空”并为之而“脚踏实地”,每到迷茫的时刻回想一下最初的梦想,让每天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总书记用七年的知青经历来教会我们当代青年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此刻北宋张载四句名言才能表达我的心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五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
我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党性修养和心灵的洗礼。切实的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成长过程中的不易和历练,字里行间中,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书中描述的件件事例凝结汇聚成为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经验来源,事关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明朗、可信可学。该书生动反映了总书记在艰难磨砺和丰富实践中的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深刻揭示了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作为一名基层组织人事干事,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锤炼工作作风,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发挥作用。
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脉络、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更加深刻地领悟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敬仰核心、信赖核心、跟随核心、维护核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坚持砥砺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在养育了中国革命的黄土地上,经受了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怀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要进一步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的丰厚养分,以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冬天冰凉刺骨的泥水照样蹚,劳动中手掌起泡流血也在所不惜,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历经了七年的磨砺成长。在闭塞荒凉的黄土高原,总书记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从没忘记学习和思考,坚持博览群书,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山上放羊时学,干活休息时学,曾为借一本书能跑30多里路。读马列、读历史、读政治、读文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当今时代,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更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重要的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脚踏实地的进取精神。目前一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就怨声载道,一味将责任全部推给社会和环境。面对成功人士,也仅仅是看到他们的光环与优势,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与努力。纵观其他行业的佼佼者,无一不是在磨练中成长、从困境中涅槃。作为当今的青年,更应当脚踏实地,珍惜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的困难当做提升自己的挑战。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踏出一片宽广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