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

时间:2019-05-14 19: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

第一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

【发布单位】武汉市

【发布文号】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2004]43号 【发布日期】2004-07-06 【生效日期】2004-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2004]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加快我市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经研究,特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我市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

(一)农村教育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途径。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二)农村教育在构建我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量大面广,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公正。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农村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加快,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活力增强。但是,我市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落实,农村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亟待加强。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始终将农村教育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市农村教育要实现如下发展目标:

1.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全体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6―14周岁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

2.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合理比例,力争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5%,基本普及学前1年教育,积极发展学前3年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积极鼓励发展民办高中和学前教育。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每个区重点建设1―2所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次,到2010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8万人次。

4.优化中小学布局。力争到2006年小学学校数量由现在的838所调减至600所,校均约400人;2007年初中学校数量由现在的198所调减至120所左右,校均约1100人,逐步消除新城区城关地区薄弱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比例显著提高。

5.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到2007年,农村初中和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二、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一)各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区农村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统筹管理的责任。统筹规划本区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发展,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建设和管理,确保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要,确保校舍安全;依法筹措资金,确保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配备、管理,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的督导评估。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担负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学校治安和安全,动员、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教育干事要切实担负起协助乡、镇长管理教育事务的职责,拟定乡、镇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向乡、镇领导同志汇报教育工作,发挥其在乡、镇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纽带作用。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三)落实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市人民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从2005年开始,在编制市级教育费附加预算时,调整分配比例,适当向农村倾斜。各区人民政府要相应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校舍的新扩建及危房改造支出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并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接受其监督和检查。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固定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并主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和化解“普九”债务。

(四)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的第一责任人。区财政部门要按照区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和人事部门核定的项目标准,将本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不得留有缺口并按月拨付到个人工资帐户上。经批准的代课教师的代课酬金,由区人民政府制定标准,区财政部门拨付到位。省、市出台的地方性津补贴,农村中小学教师应与本区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并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遗留问题。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将对新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情况定期予以通报。

(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各区人民政府要确保农村小学、初中年度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不低于155元和370元的市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不低于155元和370元的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财政能力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要全部用于本校公用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收费和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经费的行为严肃查处。

(六)建立农村中小学新建、扩建和危房改造经费保障机制。各区人民政府要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纳入区级社会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校舍牢固安全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省定必备标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给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资金中,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市财政每年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建立和完善校舍定期勘察、鉴定工作制度。2004年市安排4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补助,其中,市财政局安排1000万元,市房产局安排1000万元,其资金渠道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市教育局安排2000万元,市计委安排500万元。各区财政也要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2004年前全面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在册D级危房改革任务。各区人民政府对2004年内及以后新增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确保自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改造。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免收其危房鉴定费及其它相关税费。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收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调控费和管理费。

(七)建立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工作机制。各区人民政府要尽快按规定完成对农村“普九”债务的全面清理,明确以政府为主体的债权关系,做好债务移交工作。对目前已确认但仍挂帐在村民委员会和学校的农村“普九”债务应尽快全部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区人民政府要按国家规定,从本区实际出发,通过合法渠道筹措资金,指定3――5年偿还计划,力争2008年前,全面完成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任务。市财政要继续按年度每年安排1000万元农村“普九”还债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农村“普九”债务。严禁任何债权单位和债权人因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八)建立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区人民政府要在2004年启动“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试点工作,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教科书费和适当补贴生活费。争取到2006年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市、区财政要设立农村中小学助学专项资金,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增,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各级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推进农村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优质中小学在保证本校规模和质量基础上,可以利用非财政性资金,按照“四独立”(独立的法人、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务政管理、独立的教育教学)要求,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民办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确保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小学就近入学提高水平、初中相对集中满足需要、高中规模建设优质发展的思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加强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偏远农村湖区、库区和山区开展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重视并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条件,确保其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其中30%的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启动新城区城关地区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合并、置换等方式重组教育资源,引导新城区学校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先进学校,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2004年秋季开始,全市所有中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认真做好教师培训、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贴近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1至2门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技能。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保证每个初中生毕业时接受不少于300学时的“绿色证书”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采取先试点、逐步推进的方式,有重点地在部分条件具备的地区率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要增加政府投入,落实上级补助的建设经费,适当降低建设标准,允许学校逐步建设到位。加快现代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设,开发符合农村学生需要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与城市对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落实教师编制,设立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专项培训项目,免费培训农村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通过引进、转岗和培训提高等途径增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数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投入要以区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市财政对财政困难区要给予适当扶持。

四、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在专业设置上、科研项目上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农村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适应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特色鲜明的市级以上重点专业。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推行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努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推进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通掌握1―2项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化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为主的引导性培训和面向第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把职业、成人教育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认真做好农村初中毕业生毕业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工作,试行“3+1”(初中3年,职业教育1年)的办学模式,帮助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区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三教”工作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围绕“三农”和农村小康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四)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合作交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办学校的扶植和管理。扩大城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培养农村职业技术骨干,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城区对农村教育对口帮扶制度,促进城市与农村合作办学。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在做好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抓紧落实农村中小学编制核编到校工作。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点多面广、生源分散的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抓紧落实农村职业成人教育学校编制核定工作,保证其教学编制的基本需要。各区必须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积极完善区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定期调整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校长职务任期制。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担任教师。教师聘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将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做好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定岗、定员和分流工作。严格制定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坚持把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实行校长任期制,完善校长考核奖惩制度。

(三)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师资培养的渠道和层次,依托重点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合理改善职称结构,适当提高农村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来源,常规培训采取由政府、学校、个人分别负担,共同投入原则,减轻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定期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进行学习、食宿、教材资料全免费的集中培训。各区人民政府要不断改善农村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特别是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条件。迅速消除农村中小学内的教职工宿舍危房。在中小学较为集中的乡、镇、街,要充分利用自有土地,组织教师集资建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教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四)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农村中小学对口交流制度,继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签订“对口支援”协议,适当增加“对口支援”学校的数量,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资源方面实行“双向交流、共同提高”。今后评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必须要求侯选人有在农村支教1年以上(含1年)的经历。鼓励城区中青年教师和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和锻炼。

六、切实加强领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将农村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对区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年度考核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努力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选择1―2个区和若干学校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和总结发展我市农村教育的新经验。

(三)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农科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科教结合的各种基地建设,真正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督查。重点督查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农村教育工作目标落实情况,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行“三教统筹”工作情况。加大对上级转移支付使用、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到位、公用经费保障、教师工资发放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通报专项督导检查结果。建立区、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开展对区、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其结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扎根农村教育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各级政府要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四年七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4】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做好我市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的对象和时间

2005年接收安置对象为:服务役满2年以上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义务兵、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但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上述提前退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单位意见”栏中应有“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出现役”字样。因

国家改革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扬退役士兵中的先进典型,宣传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2005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是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2005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凡是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的,继续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介绍其回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各系统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采取安排工作、经济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因调整精简部队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对转业士官、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在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置;对符合转业条件而作复员安置的士官,在落户条件上可予以适当放宽。各级安置部门要按照边接收边安置的原则,及时将退役士兵的档案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具到其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或单位,尽量缩短他们待安置的时间。城镇退役士兵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分配的,由当地政府发给其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从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

要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能够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得到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关部队要认真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对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要加强培养和使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质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生产、生活、住房方面确有困难的农村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予以扶助。要继续大力培训和开发使用农村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注意培训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工作的领导。对安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强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置政策,依法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对以假材料谋取安置资格、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在农村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一

第三篇: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实施意见

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实施意见

武规拆字[2004]3号

各规划分局,各区房产局,各评估机构,各有关建设单位:

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有关规定,结合武汉实际情况,《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实施意见》已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涉及的房地产估价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房屋拆迁估价(以下简称拆迁估价),是指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对其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的评估。

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为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不包含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费,以及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的补偿金额。

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的补偿金额,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包括房屋承租人,下同)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委托具有房屋拆迁估价资格的估价机构一并进行评估。房屋装修装饰估价可以单独出具估价结果,也可以附着房屋估价一并出具估价结果。

第四条 具有房地产价格评估资格的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从事房屋拆迁估价,可以向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书面申请房屋拆迁估价资格,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会同市房产管理部门根据估价机构的资质等级、从业业绩、评估技术水平、社会信誉等,结合房屋拆迁工作的需要,予以公示。

第五条 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前,可以自行委托具有房屋拆迁估价资格的估价机构,对拟拆迁范围房屋进行勘估,估价机构出具房屋拆迁补偿参考意见,供拆迁人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使用。

第六条 拆迁人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愿意接受估价业务委托的估价机构可以到拆迁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拆迁项目大小和难易程度公示3家以上(含3家)估价机构,充分征求拆迁当事人的意见。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按以下方式进行:

拆迁人组织被拆迁人对公示的估价机构进行投票确定,根据实际投票数中有效票的相对多数确定评估机构;前两位估价机构得票数相等的,由拆迁管理部门以抽签的方式确定估价机构。

投票、抽签的过程及结果应予公证。

拆迁估价机构确定后,由拆迁人委托并承担费用。

第七条 拆迁当事人有义务向估价机构如实提供拆迁估价所必需的资料,协助估价机构 1 进行实地查勘。

第八条 受托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需要查阅被拆迁房屋的房产、土地权属档案和相关房地产交易信息的,市房产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允许查阅。

第九条 拆迁估价目的统一表述为"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而评估其房地产市场价格。

第十条 拆迁估价时点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拆迁规模大、分期分段实施的,以当期(段)房屋拆迁实施之日为估价时点。

第十一条 估价机构对被拆除房屋进行估价,不对其房屋的性质(包括用途,下同)用途和面积进行确定,仅以假设条件下评估房地产市场单价。

拆迁当事人对房屋的性质和面积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协商意见评估;协商不一致的,按照《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确定。

第十二条 拆迁估价人员应当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做好实地查勘记录,拍摄反映被拆迁房屋外观和内部状况的影像资料。

实地查勘记录由实地查勘的估价人员、拆迁人、被拆迁人签字认可。

因被拆迁人的原因不能对被拆迁房屋进行实地查勘、拍摄影像资料或者被拆迁人不同意在实地查勘记录上签字的,应当由除拆迁人和估价机构以外的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见证,并在估价报告中作出相应说明。

第十三条 估价机构应当将分户的初步估价结果向被拆迁人公示7日,并进行现场说明,听取有关意见。

公示期满后,估价机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委托范围内被拆迁房屋的整

第十四条 拆迁人或被拆迁人对估价报告有疑问的,可以向估价机构咨询。估价机构应当向其解释拆迁估价的依据、原则、程序、方法、参数选取和估价结果产生的过程。

第十五条 拆迁当事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自收到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原估价机构书面申请复核估价,也可以另行委托具有房屋拆迁估价资格的估价机构评估。

第十六条 拆迁当事人向原估价机构申请复核估价的,该估价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估价申请之日起5日内给予答复。估价结果改变的,应当重新出具估价报告;估价结果没有改变的,出具书面通知。

拆迁当事人另行委托估价机构评估的,受托估价机构应当在10日内出具估价报告。第十七条 拆迁当事人对原估价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或者另行委托的估价机构估价的结果与原估价结果有差异且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自收到复核结果或者另行委托估价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申请(书面,下同)技术鉴定。

第十八条 拆迁当事人仅对房屋装修装饰估价部分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估价结果5日内,向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

第十九条 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织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对申请鉴定的估价报告的估价依据、估价技术路线、估价方法选用、参数选取、估价结果确定方式等估价技术问题出具书面鉴定意见。

估价报告不存在技术问题的,应维持估价报告;估价报告存在技术问题的,估价机构应当予以修正,重新出具估价报告,并报专家委员会确认。

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鉴定意见作为拆迁管理部门行政裁决的依据。第二十条 拆迁当事人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积极协助估价机构实地查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拆迁估价机构可以直接依据所能收集的资料进行估价并出具估价结果,估价机构估价失实的相关责任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一)被拆迁人拒绝估价人员入户查勘达三次以上的。

(二)被拆迁人恶意回避导致估价人员无法入户查勘,拆迁人在本市市级以上报刊上进行通知,在通知约定的时间内(7天以上)被拆迁人仍然回避。

(三)拆迁人当事人提供虚假或不具备法定证明力的相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估价机构接受拆迁人、被拆迁人委托进行房屋拆迁估价、装修装饰补偿估价的,应与委托人签定书面估价合同,并将估价合同和估价结果报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房屋拆迁估价费用由委托人承担。鉴定费由申请人预交,经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鉴定估价报告结果存在问题的,由估价机构承担鉴定费用;经专家委员会鉴定原估价报告合法、规范、合理的,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估价费、鉴定费收取标准按照市物价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市房产管理部门、武汉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按各自职责对房屋拆迁估价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可以取消其房屋拆迁估价资格,同时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定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一)出具不实估价报告的;

(二)与拆迁当事人一方串通,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

(三)以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拆迁估价业务的;

(四)允许他人借用自己名义从事拆迁估价活动或者转让、变相转让受托的拆迁估价业务的;

(五)多次被申请鉴定,经查证,确实存在问题的;

(六)违反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和本管理规定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武汉市房产管理局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大学生补贴(模版)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9〕2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2009年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达到25万人左右,毕业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就业任务艰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9〕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切实加强我市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更加积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全民创业”发展战略,坚持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双向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我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自主创业,不断提高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我市用人单位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取消落户限制。市人事、教育、公安等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热情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

二、面向基层,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价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占企业职工总数30%的,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当年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足30%的,按实际吸纳高校毕业生每人5万元的限额提供贴息贷款,但总额度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元;在300万元额度内,按实际贷款可享受50%的贷款贴息。市、区人民政府建立的小额担保基金,可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提供100万元以内的担保。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且不裁员的困难企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按照我市商贸企业、服务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对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给予补贴;岗位补贴按照我市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的75%执行,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两项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

(二)继续推进“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的有关政策。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提供岗位,全市每年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为3年,参加该计划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的工资标准和增资办法执行,按月发放;同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并尽快研究社会保险政策。“三支一扶”计划所需经费除省财政转移支付外,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分担。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后,所服务的事业单位有空编的,直接招聘为正式职工;我市“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和公务员考录时,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服务,充实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者队伍,其生活补贴参照社区同类人员的标准,结合各区实际制定,同时按照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所需经费从市、区就业专

项资金中列支。积极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选调生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做好高校征兵工作,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三)鼓励各类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单位要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工作。科研院所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用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三、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

(一)加强创业政策扶持。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一方面增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专门窗口,为其提供专门服务;另一方面完善小额贷款制度,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给予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数额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环保节能型企业,工商注册资本金达到3万元即可申办,其首期出资额只需法定数额的10%。在2009年底前,持《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减免税手续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可享受再就业税收减免税优惠政策。

(二)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社区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市科技局和共青团、工商联等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各区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建立适合本区特点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各创业基地要提供项目咨询、项目开发、项目孵化、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通过努力,力争3年内扶持高校毕业生创办300家企业,吸纳50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创业指导。围绕我市的重点发展产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训;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和团市委要继续开展全市“武汉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活动,扶持大学生创业,对获奖项目的团队进行奖励,并优先向有关创业投资机构推荐;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工商联要发挥“大学生创业辅导站”的作用,聘请企业家担任创业辅导站辅导员。市人才服务机构要深入高校,广泛宣传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四、建立就业服务常态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大财政投入,加快中国武汉人才市场大厦的建设,发挥中国武汉人才市场和中国武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由市财政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公益性就业指导、招聘活动顺利进行。根据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性供需洽谈会和网上招聘活动,积极开展人事代理、户档管理、就业培训,外出招聘等服务。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每年举办100场以上公益性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进高校专场招聘会300场,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市人事、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和服务,通过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人才中介机构监管,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

(二)建立和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增加高校毕业生实习岗位数量。在我市重点发展的钢铁、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造船、先进装备制造、纺织、轻工、能源环保、创意、现代物流等行业中,选择规模较大、管理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建立一批“武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确保每年实现1.5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实习。对承担高校毕业生实习的武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市财政按每人每

月100元的标准予以适当补贴。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努力形成统一的市、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尽快使网络招聘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大学生就业率指数、就业质量指数及行业薪酬等信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做好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未就业信息的统计工作。逐步推进人事、劳动保障、高校和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网络的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努力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

五、实施就业援助,保障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切实建立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登记制度。本地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应持就业报到证、身份证、户口簿和就业推荐材料到市、区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未就业登记。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就业推荐服务、提供人事代理、就业辅导、就业信息和专场公益招聘会,1年内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对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培训的,按照每人400-8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参加创业培训的,按照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持相关证件到市、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登记,免费接受就业培训、就业实习和推荐就业等服务。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免收其报名费。对就业援助对象,在规定职业培训期间,按每人每月150元给予生活补贴,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就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行统筹安排,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人事、财政、教育、卫生、科技、劳动保障、公安、编制、工商、税务、民政、农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调整充实骨干,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及时研究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协调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二)进一步营造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典型事迹,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成才观,提高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立足现有条件尽快实现就业,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建功立业。

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的通知

(武政(2003)87号 2003年12月22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国办发〔1999〕39号)下发以来,我市集体土地的管理特别是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存在随意审批农村村民建房的情况,个别乡、村仍然存在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等问题。为认真贯彻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现就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以规划指导土地利用的原则,加强农村村民建房批前管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乡(镇、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审批宅基地。

各区人民政府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以乡(镇、场)为单位的新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的新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经区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规划局审批;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新洲、黄陂区的新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由区人民政府审批。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村民建住宅,应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相对集中,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应按有关规定开垦耕地补充;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照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坚持城市规划和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农村村民建房应当依法统一管理。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依法经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新洲、黄陂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依法经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由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审核,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审批管理,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新洲、黄陂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审批管理。

三、严格控制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建筑面积标准,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

中环线内的农村住宅建设,原则上不单独审批宅基地,应按照社区建设模式,集中统一建设多层住宅楼,但不得进行土地和房屋开发经营。确属从事农业生产且人均农用地达到或超过全市人均耕地数,并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可申请审批宅基地,有关部门按1户1处宅基地进行审批。宅基地的标准是:占用农用地的,每户不超过80平方米;占用其他土地的,每户不超过100平方米。

中环线外的农村村民,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可以申请宅基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标准审批宅基地:

(一)使用农用地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米;

(二)使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在依法批准的宅基地上建房或在原有宅基地上改、扩建房屋,不应超过3层。

农村村民1户只能拥有1处宅基地,对于出卖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村民1户人均建筑面积超过50平方米,新分户后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对经批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建多层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50平方米。

四、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审批及发证、交易行为,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监督管理

具有审核、审批职责的政府和部门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农村村民建房,应在法定时间内办理完毕有关手续。

各区、乡(镇、场)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建房行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对未经批准的农民建房行为及时进行制止、依法拆除违建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遵照本通知的规定加强农村村民建房审批后的管理,并对违反规定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的,责令其退还多占的宅基地,对超过批准面积建房的,依法拆除超面积部分。

违法审批个人建房的,批准文件无效,除依法拆除所建房屋外,对违法审批部门的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未经依法批准在集体土地上修建的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土地登记、发放土地使用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工商部门不得以该违法房屋为注册住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农村村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城市居民不得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住宅,也不得购买农村村民的住宅;土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根据上述原则,有关部门已经办理审批手续或发放证件的,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清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3年12月22日 实施日期:2003年12月22日(地方法规)

下载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人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意见(五篇范例)

    武汉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意见(试行) 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规范审计实施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湖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武汉市首席人民调解员考试复习题

    武汉市首席人民调解员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职工李某加班时不幸摔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死者家属与死者所在公司协商后,双方签字盖章,达成赔偿43万元......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

    【发布单位】81805 【发布文号】武政办[1999]24号 【发布日期】1999-02-03 【生效日期】1999-02-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人......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政〔2007〕6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商标是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

    武汉市农村偏远地区中学教师培训

    武汉市农村偏远地区中学教师培训 学习总结 今年暑假,我们农村的中小学老师们踏上了前往江汉大学的路途。参加为期10天的武汉市农村偏远地区中学教师培训,这次有组织的学习,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城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但必须看到我市的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还比较薄弱......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7年人事任免信息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7年人事任免信息 原标题: 武汉市政府2017年人事任免(武政任〔2017〕1~7号)截至11月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了今年以来的7份人事任免文件,小编今天将其做......

    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武毕“2004”2号关于武汉市2004年人才储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区人事局,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各普通高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