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和十三五战略落地的思考
关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与十三五战略落地的思考
——陆才垠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力量;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荣程集团重新梳理了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十三五战略。那么,作为执行层,如何让企业文化和战略落地生根,让这种动力转变成企业发展的根基,转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让企业理念在职工心中生根、在行为中落实,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思想基础。企业价值观是指导企业行为的根本思想、理念和原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依托。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是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灵魂。因此,在集团公司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的思想基础。让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职工的思想共识,使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突出人本管理。因为,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中心。只有让全体员工认可遵守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到各自的行为中去,才能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推力,才能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区分两个层次,抓住两个重点,围绕一个目标”来实现。“区分两个层次”,即职工层和管理层;“抓住两个重点”,即增强凝聚力和提高执行力;“围绕一个目标”,即以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统一思想,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这个凝聚力的产生,靠的是企业发展的希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长期形成的职工对企业的认可和信赖;另一方面,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本,努力提高团队的执行力。管理层的执行力,要顺应大势、把握规律、创新思维、正确决策,能够科学指挥企业的运行、掌控企业的发展;职工层的执行力,表现在能够高效、优质的完成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计划,需要具备适应生产需要的技术业务技能。因此,要提高管理层的履职能力、提高职工层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职工的培训机制,使其各尽所能,积极工作。让说真话、干实事的人得尊重,让有真正有业绩的人得到嘉奖和认同。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民主管理深度和广度,使职工在工作上有成就感、在精神上有幸福感、在物质上有满足感,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建设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必要准备。
建设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愿景目标服务的,企业愿景目标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类型、特征和方式。“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企业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创新、超越。要将培训投入变成知识产出,要将知识学习变成能力产出,要将实践能力变成财富产出,要将个人智力变成组织智能,要将个人创新变成组织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建设学习型单位、学习型部室、学习型厂处、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五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形成全员学习的团队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学习创新与政治荣誉挂钩、学习创新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学习创新与薪酬分配挂钩的制度体系,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激励保障机制;通过落实荣程学院专业学习、党员干部民主学习、班组学习日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培训、技术比武、项目练兵等有效载体的优势,形成富有实效的系统学习模式,以此提升每名员工和企业整体的学习力,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着力点。
企业品牌就是实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志和外在形象最明显的特征,也是企业实现人文化管理的成功标志和特征。品牌浓缩着企业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企业文化的气质,更能焕发企业文化的神采。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相融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佳着力点。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是企业文化的长期积淀,换言之,品牌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实施品牌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四、促进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标志。其中制度管理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层,是通向文化管理的现实桥梁,是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是保证企业文化落地的最有形的方式。那么,要把无形的企业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固定下来,在有形的管理制度中渗透出企业文化的内涵,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促进企业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创新,这是让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通过规范的员工行为得以体现,这时渗透的文化理念就成为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约束。
五、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建设软环境,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保证。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在内部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同样,企业文化建设要得以不断地推进、创新,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也要有一个和谐发展的软环境。只有在和谐稳定的大局下,才能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建设好企业文化软环境,要靠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靠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靠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靠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靠公平民主的管理制度等等。
一二三四五六七,步调一致争第一。不迟到,不串岗,遵守纪律有理想。戴厂牌,穿厂衣,抬头挺胸有朝气。向左看,向右看,摆放整齐不混乱。抬抬腿,抬抬脚,地面垃圾常清扫。看样板,看文件,保证质量很关键。抓产量,抓效率,增加收入靠积极。不吵架,不吵闹,见面点头常微笑。
你敬我,我敬你,五湖四海是邻居。团结友爱心情好,共同创造好成绩!
侥幸是危险的开始,麻痹是事故的根源。
交接班 手拉手,口对口, 你不来,我不走。
第二篇: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成果落地之我见
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成果落地之我见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开瑞公司的帮助下,年初集团公司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讲企业文化,但很多企业都是把文化当做一个口号、一个标语、一个希望,企业文化只有被广大干部认可,深入到职工心中,落实到行动中,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成果落地谈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改变干部职工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只有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念转变了,抛弃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靠着大树好乘凉的思想,树立集团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集团公司才能保持勃勃生机和活力,又好又快地发展。如何学习宣传企业文化?
第一,在集团公司各工作场所张贴企业文化标识、标语,让员工在工作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第二,集团公司组织一个企业文化宣讲团,给干部职工讲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第三,各党委、党支部、团支部可以利用党、团员学习日,组织大家学习企业文化手册。第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如企业文化故事征集、征文、演讲比赛等,进一步深入宣传企业文化。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了解,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让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统一到集团公司企业文
1化倡导的一系列理念上来。
二、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影响职工行为
某种程度上,干比说更重要。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宣扬的是一套理论,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理论。那么,基层的职工不会认可我们的企业文化。因此,集团公司、各单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都必遵循我们的文化理念,不违背我们的文化理念。尤其是集团公司的干部选拔、薪筹调整等重大政策的出台要遵循文化理念所倡导的精神。另外,集团公司的干部要带头践行集团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有言行一致了,职工才会真正从内心认可集团公司倡导的文化理念,干部的行为才能影响到职工的行为,改变职工的行为。
三、总结提炼职工中的先进事例教育员工,形成良好习惯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职工素质也分好、中、差,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职工工作中的闪光点,把日常工作中的感人事迹搜集起来,大力宣传这些感人事迹,用这些感人事迹反过来教育我们的员工,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职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规范变成习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单位制定了行为规范,以此去要求员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慢慢做多了,习惯养成了,内化了,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养提炼出来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对员工素质的提高过程,规范员工行为的过程,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过程。让我们用愿景鼓舞职工,用精神凝聚职工,用机制激励职工,用环境培育职工,大力营造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和
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氛围。
第三篇:关于农发行企业文化落地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发行企业文化落地的思考
近年来,农发行在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愿景、使命、核心理念、精神为框架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推动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农发行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建成后,让企业文化落地,使企业文化真正根植于员工心中,将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实现从理论认知向文化落地的转变,推动农发行又好又快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农发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关键课题,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实际,对农发行企业文化应该如何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企业文化落地的内涵和意义
企业文化落地,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与措施,把企业文化的一系列理念融合于经营管理和员工的思想行动中,使之成为引领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从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从根本上讲,它是指把企业的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心中,它是被广大员工所认同,并在广大员工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广大员工能自觉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主动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并非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最终是要落到实处的。农发行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研诊断、总结归纳、提升整合,建立起了较为完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要让其深植入员工心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精神力量,引导和约束员工的思想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要使这个目标达成,必须让文化理念体系落地,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活动或手段,不断地把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从文字逐渐转变成一种行为,使企业文化得到广大员工高度认同和领悟,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企业文化只有落地了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才能保障与发挥农发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落地对农发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农发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银行形象也逐步得以塑造,农发行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企业文化框架初步构建,建立由农发行愿景、农发行使命、农发行核心理念、农发行精神四个部分组成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价值体系。农发行愿景: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使命(宣传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农发行核心理念: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农发行精神:
尽职、务实、创新、自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农发行党委站在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新高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深化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重大举措,是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二)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其体系建设还不够稳固,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存在不少问题,需我们深入思考和加大力量充实完善。一是企业文化起步较晚,文化积淀薄弱。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2004年才开始着手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虽然目前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制度建设已基本完成,但还没有形成文化渗透,还没达到规范员工行为、统一员工思想的目的。二是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片面、不到位。部分基层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导致企业文化口号化、形式化,价值体系根植于心和融入管理不够。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把企业文化作为形象工程;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把文体活动开展的次数和阶段性效果作为衡量企业文化成效的依据;认为企业文化仅仅是企业文化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致使企业文化在落地过程中出现断
层或缺位,没有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有利局面。三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企业文化属于思想领域范畴,相对于企业生产的具体实践活动面言是“虚”的。因此有些机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过分注重企业文化的表面效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就文化做文化、就宣传而宣传,使工作长期停留在企业标示的宣传上、文化理念的灌输上、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渲染上,未能做到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审视、指导、升华工作实践,从而导致文化难实践。
三、农发行企业文化落地的途径和对策
企业文化落地,最终的落脚点是将企业文化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在实际工作中,可从完善各项机制入手,探索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建立组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经过自觉努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和实践者。作为领导,只有以清晰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才能正确引领员工实现工作目标,才能实现经营效益。一是要领导高度重视。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各种会议上讲,强调其重要性,而是要从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大力提供保障。要将企业文化作为经营管理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筹安排,要具有战略眼光,制订长期规划,以文化战略助力发展战略,以文化管理助推管理提升。二是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领导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身先足以率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认同企业价值观,更要在实践上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一言一行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践行企业文化。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人员和资金作为保障。要树立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就是为农发行发展投入、为农发行未来投入的理念,建立企业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在人员方面,要充分提供保障,设立专职工作人员,并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在资金投入方面,每年要总体规划,做好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抓好落实,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三)建立考核评价完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否遵循规律、切合实际、富有特色、扎实有效,需要用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客观地认识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当前工作与文化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总行已制定了企业文化考核办法,各级行应按照考核办法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考核评价工作,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客观总结成绩,认真查找差距。通过认真分析考核结果,进一步了解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新要求、新期望,做好理念的提升工作,不
断丰富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此外,考核办法不应一成不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对企业文化考核的内容应各有侧重,考核维度、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值等内容也应适应实际工作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规范、有序、系统开展。
(四)建立载体推动机制。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有效的活动载体,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可以每年确定一个专题,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培育。建立企业文化经典案例搜集编写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针,对先进管理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加以整理,编制成经典案例,发放给广大员工。定期确定一个文化理念主题,发动员工撰写心得体会,讲自己身边的故事,并将其编辑成册。选树先进模范人物典型,通过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理想信仰、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挥其对员工的价值引领、思想启迪、精神陶冶、道德感化的作用。从而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把个人价值观与农发行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与农发行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发展。规范使用视觉识别系统,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农发行的整体形象。
(五)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
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载体。要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地生根,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人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只有以文化为支撑,制度的执行才能顺利。文化只有以制度为依靠,才能保证管理的强制性。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制度为依靠,才能保证管理的强制性。通过制度的规范,让员工明确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员工行为规范,哪些行为是必须禁止的行为禁忌规范。通过制度的规范,增强了员工服从与执行意识,使员工行为发生改变。一是奖惩制度。对实践企业价值观的先进员工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或事进行批评处罚,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二是培训制度。特别是新员工,从他们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受到企业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尽快从“社会人”成为“企业人”。三是考核制度。将价值观的宣传输灌、落地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并抓好落实。
(六)建立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要落地,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对农发行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普遍了解并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学习、教育和引导,才能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 的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思想认识、行为管理、典型示范、领导带动、物质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宣传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开展文化宣传。培育除了常抓不懈外,关键是要注意培育方式的循序渐进。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时一事之计,而是一项复杂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灵魂工程。因此,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做法。一是忽视员工主体的差异性,千篇一律。二是忽视认知过程的复杂性,急功近利,“一阵风”的短期行为。应注重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的行为训练和文化规范训练,才能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要方式与内容有:对企业文化内容进行通俗解读培训,让各级行员工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真实含义和深层意义;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员工正确树立的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强化了员工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营造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
总之,企业文化落地既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又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渗透融合的过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导向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积极、有针对性地将文化理念导入员工行为培养等工作,企业文化必将在农发行落地生根。
第四篇: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从个人到组织的转变
很多成长型企业在由小至大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创业期员工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文化。但随着人员数量增长,企业文化传承难,凝聚力和员工离职率成为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规避、解决?本文将从企业文化落地的角度进行探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对于很多成长型企业,他们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如何落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企业愿景、使命、精神等价值观层面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术中去;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和过程中,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任务中,从而引导并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般说来,初创期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容易执行。这离不开企业的三个特征:
一是人员素质较为相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在价值观、奋斗目标、学历、经历、行为习惯等方面相似程度较高,个体间的文化趋同一致,否则也难以留在创业团队中。因此企业文化落地的人员基础较好。
二是初创期企业较为弱小,只有依靠团队整体力量才能度过生存难关、谋求发展。纵观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有一支空前团结的队伍。因此强大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落地的基本保障。
三是初创期企业人数少、交流沟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容易互相影响、形成团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企业文化大多是自发、不自觉中形成的,企业里并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流程要求大家遵守这样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基本上来自客户、来自生存的需要。比如海尔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在企业初创期就受到高度重视。因为没有服务质量,客户就不买账,就没有销量、就不能解决生存问题。这种生存的迫切性与团队每个成员息息相关,不这样做就不能存活,更不要谈发展。所以这种企业文化不需要倡导,执行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而这些情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就逐渐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人发生了变化。首先,人员数量快速膨胀,层级随之增多。其次,人员素质各异。这种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学历、经验的不同外,更重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趋于多样化。而这种隐性的个体特征从更深层次影响着个体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执行。再次,心态各不相同。初创期的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有一种创业的心态,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家。企业壮大之后,逐渐向职业化发展,心态也更加职业化。
在“人”发生了变化之后,有些“事”却并没能随之而变或者难以随之而变。比如沟通的频度、范围、渠道没能有效跟上企业人员情况的变化,还保持着企业初创期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显然已不适应企业的现状。比如说,在初创期,企业总共十多个人,老总很容易与每个人进行交流,甚至一起喝酒、一起促膝长谈。企业壮大之后,老总就算是有这样的意愿去做,也没那么多时间与精力。这时就需要更有效的渠道、机制来替代或者补充。否则老总的沟通范围、频率变得相对越来越小。所以人变事不变,或者事变的不到位,就导致了企业文化后续难以传承等问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企业文化落地越来越难的问题,关键要通过机制(制度、流程等)这些“事”的调整,把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化为组织能力,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上,而不仅仅是人的身上。实现企业文化从个体的文化转变为群体的组织的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简单来说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明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提炼成精神概念、形成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其实一直蕴藏在企业之中,但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二是内涵与外延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推行企业文化落地前,首当其冲需要明确本企业的文化具体是什么。
第二步:对当前企业文化的状况做出评估。就如同医生先号脉,了解现状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步中较为重要的是结合企业情况建立合理评价指标,这也是今后评估改进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确立行为规范,进行形象宣导。这其实是制定落地改进办法的过程。好比是医生号完脉,给病人开的药方。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艰巨的一步。我们认为,行为规范的确立、文化的宣导要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层面,通过流程、规章制度来规范个体行为。通过组织管理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持续落实。当然,文化的宣贯不仅仅是制度的事,也要依靠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身体力行的表率去推动,二者缺一不可。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制度的建立。
企业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人”。人是可变、多变、不确定的。同样是推行同一种企业文化,同样是总经理的角色,头三年张三用空路落实企业文化,后三年李四又用海路来落实,再五年王五用陆路来落实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落实路径没有持续性,效果难以保证。所以单靠“人”来管理是不靠谱的,必须依托于管理制度,把落地工作流程化,那么无论担任总经理的是张
三、李四还是王五,都能按同一路径推行下去,并且能够不断优化流程,臻于至善。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是可积累的。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建议考虑如下原则:
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匹配。就是要考察制度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正和调整。比如规范企业语言,使其符合企业文化精神。例如很多外企在内部称谓上倡导直呼其名而不是某某总、某某经理,这种对称谓的规范,就与其倡导平等、开放的企业文化一致。
保证权责利对等。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限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形成集责任、权限、考核、奖惩于一体的管理机制。例如公司提倡共享的文化,那么就要设置相应的岗位长期负责共享的监督、考评,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奖惩上。如果只是监督,没有考评、没有奖惩,那文化就难以落地。
保证各制度的一致性。要有全局观,系统思考整个制度之间的相容性与配套性,避免出现相互冲突、重叠或存在盲点的情况。建立长效的理念宣贯机制。凝结企业传统的故事、企业之歌、文化手册、企业网站、宣传文章等都是活泼有效的宣传方式。但是如果不是长期、定期开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落地效果也很难保证。
重视领导的示范效应。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花费了大量精力提炼出企业文化,但却仅仅挂在墙上、写在手册里,即使是大会小会上讲,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员工只是应付了事。为什么企业文化浮于表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高层领导没能起到带头作用。
很多领导,尤其是公司老板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事实上,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其行为对员工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对员工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和执行过程。因此,只有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与执行企业的文化理念,发挥楷模作用,才能激发员工自觉执行企业的文化理念。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文化无从落地。
最容易破坏企业文化的就是高层领导。因为比起企业文化写的是什么来说,领导做的是什么,奖励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才让员工感受最深、受到影响最大。因此企业高层正向的示范力量和反向的示范力量影响都非常大。领导带头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必要条件。
人才甄别与培训。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员数量、素质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企业通过人才甄别和培养可以减小这种差异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
通常来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通过笔试、面试、小组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但是真正决定这些人才是否适合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这些特质是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谈话、观察被准确挖掘的,所以测评工具在这一环节非常有帮助。测评工具可以针对企业文化认可的价值观、人生观设计考题,企业可以根据测评结果来加深对候选人的了解。另外,对候选人的背景调查也非常必要,通过以往的行为事实能够帮助判断其内在特质。
合适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还需要加强培训,帮助人才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培训可大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法。
线上培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IT平台,将企业文化相关信息制作成电子课件,放在网上供员工学习,并进行在线考核。这种方法可以让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培训效率。
线下包括培训课程、企业文化专题讨论、企业文化竞赛等,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线下的培训中,我们建议要采用生动、易于记忆的方式来进行宣贯。比如曾国藩带军,就将各种军纪、营规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亲自教授士兵识字、解义。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士兵很容易就理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每一步骤都需紧密相连、有序推进。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相对较易,而文化落地则相对较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达不到以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地解决文化落地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点:
坚持企业文化的全员性是文化落地的前提
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就要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因为在员工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中抽象出基本理念,经过整理、加工、提炼,上升为企业的价值理念,这样的文化才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员工亲身参与进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业绩受到认可、重视,员工才会自觉为企业着想,进而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理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使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员工
1的利益保持和谐统一,变成共同的信仰,这样才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所要倡导的理念。
领导者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是文化落地的关键
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居于企业支配地位的领导者的文化,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第一责任人。“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这是IBM前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切实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优秀文化不是“管理”之功,而是“领导”之功。企业领导者不但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也是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者,更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企业领导者作为员工思想的引领者,其大力倡导的企业文化,首先自己必须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切实践行,时时处处以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标杆、表率,才能让普通员工发自内心地信服、服从。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庆余堂的创建者胡雪岩,为了调制出含有砒霜的“龙虎斗”药丸,身为巨富,与药工一起接连十天十夜搅拌调制,切实躬行了“修合虽无人见,诚信自有天知。”从而也成就了庆余堂这一中华老字号。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一定要在企业领导者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这个关键环节执行到位。
企业文化理念的具象化是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
文化本身是无形的,文化理念本身是理性归纳抽象的产物,要想使其落地生根,必须找到合适的“器物”作为载体,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这些“器物”不仅仅是开展培训、召开会议或贴标语、喊口号等等,更重要是让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也就是感性化、人格化、故事化。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从主流上来讲,是发散型的、感性的,即使是形而上的理性提炼也多数要回融到感性的层面来进行阐释。这种以感性寓理性的文化传播方式,因其易于与现实生活相连接、比对,从而更易于理解,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接受习惯。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接受也不例外,同时,这种文化传播方式也符合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管理“简单化”的大趋势。文化理念人格化、故事化,企业应有意识地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的员工中发现苗子,有意识进行培养和塑造。最重要的是,挖掘和树立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吻合的先进典型,并通过颁奖大会、经验推广、会议座谈、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用员工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员工、引导员工。“近朱者赤”,相互影响、感染,彰显出文化的感召力,从而使文化有效的落地。
企业文化的制度化是文化落地的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最新的模式。大量的企业文化成功案例证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深化的过程。要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是最好的结合点。要让经过提炼定格的文化模式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必要的制度保障,建立奖优罚劣的企业文化考核制度,才能使企业文化有形化和具有可操性。在企业文化的推行落实过程中,倡导和引领是主导性的推行方式,但仅依靠这类思想教育式的“语言行动”是不够的,因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此并不“感冒”,会造成文化落地不实,形不成整体氛围。这就需要“情法相济”,以制度考核来辅助推行,以有形保无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的约束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企业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借其对企业的正向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落地至关重要,落地不成,企业文化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