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4 19: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要真正实现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大转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供需矛盾,才能最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转移 就业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大,转移就业任务重

开平市是农业大市,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约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6%。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也在日渐递减,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在现有农村劳动力27.2万人中,富余劳动 1

力约有11万人,目前未转移就业的约4.2万人。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开平仍将处于新增劳动力的高峰期,每年将有近6000新成长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如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低于农村劳动力的净增量,那么势必就会造成农业劳动力剩余量逐年增大。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给农村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困扰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平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矛盾

近年来,随着开平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用工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接收平台。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水暖卫浴、电子电器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萎缩,用工需求大大减少。另一方面,虽然开平市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但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据调查显示,目前没有转移仍然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占40%,无技能的占6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1年,未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水平。一无知识,二无技术,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如建筑工、搬运工、清洁工等,赚钱越来越难。随着企业技术含量、生产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对工人的技术、文化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是一方面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劳动力。总的来讲,开平市劳动 2

力市场数量上供大于求,素质上供不应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

目前,开平市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经政府或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6%。由于大部分劳动者都是通过亲戚、熟人介绍的方式找工作,所以,亲人、朋友扎堆在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工作的情况很多,这使得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外出务工人员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转移方式上盲目性很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依靠亲朋好友和乡邻的介绍,便进城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不了解异地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往往是徒劳而归。而那些没有朋友介绍,又或者不满足于介绍企业的工作待遇的劳动者,要自己重新开发新的就业“阵地”,就更只能靠碰运气。盲目求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限制了开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四)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的劳动保障体系十分脆弱。目前,以工资待遇难以保障为主要特点的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时有发生,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欠薪逃匿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开平市的一些地方和企业,农村外出劳动者很少有节假日,有13.4%的劳动者全年工作330天以上,而且是经常加班加点却得不到相应报酬。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重视 3

不够,很多农民工从事高危行业而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同时,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等原因,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后很难获得及时、足额补偿,甚至没有补偿。

二、开平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

2010年,开平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1.8:38.2,先进制造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服务要求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企业对工人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已经很少企业会招聘初中学历以下的劳动者,至少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甚至要求大专、本科学历。

开平市有些乡镇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对滞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求职者中初中文化以下,无基本技能的占60%,文化程度偏低成为转移就业的一大障碍。

以前,企业招工往往对年龄有严格限制,一般要求25岁以下,或者30岁以下。但是现在,由于用工紧缺,已经有部分企业把年龄要求放宽至40岁,但是由于大龄劳动者文化程度太低,很多企业仍然招不到足够的工人,这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转移就业的制约非常明显。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教育程度较低,而上学时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主要目标是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离开学校以后,没有特长,动手能力较差,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普 4

遍缺乏职业技能,而随着工业产业升级,开平企业对工人的劳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技能的缺乏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培训机构不够完善

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要把一个“白纸”般的劳动者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型生产工人,需要巨大的成本,而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一般不愿意对毫无基础的劳动者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大量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技能训练。

目前,开平市个别镇未能建立相应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全市上下定点培训机构不多,培训设备设施相对简陋,机构规模小、师资短缺,制约了培训数量的增加和培训质量的提高,开展培训工种相对单一,培训层次多为初级,对开展专业水平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缺乏必备条件,难以满足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需求。

(三)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多年来,开平市只有一个人才市场和一个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劳动者提供服务,劳动力市场为普通劳动者服务。虽然两个机构都号称“市场”,但实际上仍属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机构,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与其它城市相比,开平市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发展明显滞后。

目前,开平市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也尚未建立,在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中的往往偏重城市劳动力就业,各种劳动力专业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方面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属于原始的盲目流动。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存在缺陷

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近几年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当前,开平市社会劳动保障体系仍然比较薄弱,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参加各种社会 6

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人数仅为总人数的12.6%。部分企业不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农村劳动者的工资兑现、因工致伤致残的医疗及保障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制约了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三、加快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

一是积极发动企业开展岗位培训。结合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的需求,引导企业转变用人观念,更多地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并继续动员企业开展灵活有效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农民提供就近就地的培训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订单式”培训。定点培训机构通过与用人单位定向联系,结合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制定培训方案,设立培训专业工种,培训后向用人单位输送技能人才,促进培训与用人单位岗位素质要求紧密结合。

三是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技能提升培训。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发挥各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作用,依托技工学校、技工分校和就业训练中心、镇级培训基地等设立定点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前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技工智力扶贫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办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积极承担农村劳务输出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格局。

四是加强培训与就业渠道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网络延伸到乡镇社区,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并为转移就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后转得出、转得快、转得好。

(二)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全市按实名制的要求,对有转移就业愿望农村劳动力建立电脑工作台帐,实行转移就业跟踪。对开平市劳动适龄人口和进入本市就业的所有劳动者,统一印制和发放《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核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

二是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备案制度。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加强职业指导和管理,转变就业观念,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回流率不超过20%。

三是建立用人单位空岗申报制度,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推荐就业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长效机制。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按时足额 8

支付劳动报酬及其他福利待遇。

五是完善“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和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的部署要求,充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企村劳务合作的业务指导,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提高企村劳务合作实效。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抓好开平市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条件,为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和自主择业及企业自主用工提供便利、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一是劳动力市场建设工程。积极筹建新的劳动力市场和综合培训基地。二是远程招聘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在建立市与镇两级远程招聘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争取全面建立省、市、镇(街道)联网的远程招聘信息系统。三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市区建立一所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培训工种齐全、辐射全市的公共实训基地。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农村富余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可在市区开设大型的免费专场招聘会,方便市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而比较偏僻的乡镇,可联系各用工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到各乡镇开设的招聘会上设置招聘摊点,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将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消除农村已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改革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将 9

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对于已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应将其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在教育、劳动、工商、医疗、保险等方面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优越条件,消除转移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脱离出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近几年,开平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重要渠道,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开平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8344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89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501人,农村劳动力参加考证人员考评合格率为87%,获证后转移就业率86%,使企业和农民双方都受益匪浅,较好地实现了双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难题,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开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开平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开平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3、《2010年开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4、《开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目录

目录

一、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大,转移就业任务重………………………1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矛盾………………… 2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 …………………………3

(四)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3

二、开平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的原因…………………………4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4

(二)培训机构不够完善………………………………………………5

(三)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5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存在缺陷………………………………6

三、加快开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7

(一)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7

(二)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8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9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9 参考文献………………………………………………………………… 11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濮阳 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工业、服务业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在132802万人口中有72135万农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

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濮阳市农村人口259.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1.1%,其中农村劳动力188.01万人,富余劳动力64.9695万人左右。目前,外出务工人员50.31万人,全年劳务总收入150.93亿元。据统计,2010年濮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76.5元,当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人均2678元,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52.75%以上。濮阳市在河南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等方面表现明显。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途径。实现这种转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果转移速度过快,不仅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会给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问题和压力。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辩证看待。

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体化组织化程度低。濮阳市劳动力市场目前发育程度较低,一方面,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机构对这个市场进行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乡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完善,职能不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而已成立的农村劳动力服务组织,也存在办公场地、人员和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输入地与输出地工作相互衔接配合不够,比如说农村就业服务网络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匮乏,盲目性较大。

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偏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农民工总体受教育平均水平18.4%,很难适应市场用工需求。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用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趋势明显。虽然农民工工资报酬相对较低,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中招收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农村劳动力就业缺技能的矛盾愈发突出。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尽管目前国内十分重视改善民工务工环境,保障民工合法权益,但政府及相关部门仍存在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现象,特别是城市用人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农民工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不够重视;

二、对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缺乏政策优惠,影响了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

三、现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不够,转移农村劳动力在实现职业和身份转换的同时,缺乏组织依托、保护和制度承认,在社会保障、户口、婚姻、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基本被排斥在城市以外;

四、对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工作环境差,权益保障和在外生活状况堪忧。工作环境差、防护措施不健全、私自延长工作时间,这直接影响着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安全和身心健康。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25%的农民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天工作12~16小时的占48%,没有休息日的占49%。据统计,我国86%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75%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93%存在粉尘超标,职工中有35%接触有害物质,职业病发病率高达16.8%。由于维权途径和手段不畅通,真正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去处理问题的并不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是衡量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基本迈向了农业现代化。美国目前为3%,而我国则高达66.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客观现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个战略性的系统工作。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实现转移的思想基础。首先,国家应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制定中长期转移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这项工作,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领导小组”或“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小组”,吸收发改委、劳保、民政、公安、农业等职能部门参加,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全面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包括规划、安置、培训、维权、劳动保护等。政府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对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重新定位。

其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要充分发挥其宣传工具的优势和监督的魄力,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认识到加快转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三,农村工自身要克服自卑思想。要放弃农本位思想,改变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穷家难舍的传统守旧思想,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教育,积极投身到转移大军中去,融入到城市、小城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实施异地二次创业,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规范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转移的重要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上的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建设高效顺畅的就业市场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一是加快乡县省级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动整个劳务输出和就业服务。实现培训、就业指导、跟踪管理服务一体化,真正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建设成集技能鉴定、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培训等协调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信息网络。加快劳动力市场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构建覆盖区域、全国连接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省县乡级劳动力市场区域联网,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库。三是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组织化水平。四是进一步与外地建立密切的劳务关系。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要签订劳动力转移供需合同。如豫北南乐县充分利用政策创建濮阳市第二技校,并与浙江省奉化市技工学校、湖南省湘南市技工学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联合办学,向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输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五是加强跟踪服务。尤其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要加强跟踪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拓宽境外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转移的有效补充。近年来,我国境外劳动力转移一直徘徊在30万人左右,仅占同期国际劳务市场吸纳劳动力的1%,且输出较少,从事职业也较少,多集中在土木建筑工程。相比之下,罗马尼亚人口只有2100万,但2009年国外务工达500多万人次,国内汇款达20多亿美元;墨西哥有10%的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劳务输出收入达160亿美元,同时增加国内9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5,而劳务输出仅占世界总量的3%。资料显示,目前中东地区有上千亿美元的巨大劳动市场,俄罗斯远东地区国外劳动力需求达几百万。因此说,向国际市场输出劳动力的潜力是相当大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放宽政策,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如濮阳市张屯村,是有名的出国村:全村640口人70人出过国,收入相当可观。

结 语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实现自身非农化、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新阶段,清醒认识和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四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人多地少,庞大的农村人口和有限的耕地资源是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最严重的制约条件之一。如何转移农村庞大的富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部分的缓解人口增长和耕地不足的紧张状况,而且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加快了农业内部的结构的调整,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增强了农村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快转移为农村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建设新农村最大的制约是人才的制约。农民外出就业不仅挣了钱,还受到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与洗礼,开阔了视野,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和创业的欲望,他们中的不少人回归故里或投资农业或创办企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富余劳动力;结构失衡;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一定时期出现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下岗失业情况严重,而部分地区又出现的“用工难”的现象更加使社会各界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域性市场为主。劳动力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也应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在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原始手工业、传统的大机器和现代技术产业并存,劳动力的素质相差悬殊,职业偏见的存在,再加上地区分割等,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流动,大多数只能在区域内运转,只有少数高科技人才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从而形成的主要是区域性市场。二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范围是广泛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人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加上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富裕人员,因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三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流动;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力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劳动力的市场配置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者由于原有的劳动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如何转移农村庞大的富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部分的缓解人口增长和耕地不足的紧张状况,而且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的中重要问题。解决就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之道。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农民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土地资源的大量减少,农村人口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逐年减少,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中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从农村向中小城镇转移的人口越来越多,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一部分青、中年人外出务工,但在一些中小乡镇中根本不难看到“闲置”劳动力的存在。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阻碍。

1、制度障碍。

首先,我国所建立的劳务输出机制还不完整。据了解,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特别是把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农民的就业往往被忽视。其次,农民工务工缺失正规的劳动合同,其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的缺失会让他们在就业中难免处于被动的局势。

2、农村劳动力自身产生的障碍。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文化层次低,基本技能缺乏,严重制约了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机会。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使其在转移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低层次产业中形成过渡性就业竞争,即只能干脏、苦、累、出力型的、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既造成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出现结构失衡的矛盾,又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增大、效率低下,同时,可以选择的转移和安置的空间相对狭小。

3、其他障碍。

例如:一些社会因素。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很多城市人口的流入速度以及规模都远远的超过了自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特有的优越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还有一些障碍,比如政策政策制定上的缺陷等等。

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1、城乡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的统筹。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规范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和就业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第二,健全农民工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业化加速期的城乡劳动力统筹命题,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问题。第三,一方面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城乡劳动力统筹问题同经济增长命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工业化越深入,技术及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相对越强劲,产业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度相对越高,而劳动密集度相对会下降,因而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创造的就业机会会相对减少。所以除了以一定的增长速度支撑城乡就业的统筹外,必须注重发展性措施,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对城乡劳动力统筹的意义。

2、抓好农村内部劳动力的转移消化工作。

通过农业的广度、深度开发加速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内部直接或间接地扩大就业安置空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有效转移。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含量,使农业向着纵深发展。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联户甚至联社联村进行集约经营,连片建造日光暖棚,延长耕作时间,联户开展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增加农业内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大农业内部增加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在粮食供求平衡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到扩大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药材业的发展上,形成新型的经济结构,并使其最终成为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彻底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3、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首先,完善乡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提高乡镇企业家素质和大力引进技术、人才,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乡镇企业良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就业环境,缓解农村偏远地区劳动力资源过度转移所带来的危机,直到最后消除它。第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及第三产业的生产力水平,扩大规模以促进吸纳劳动力水平。第三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它将是个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也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就业的方向。第三,加快试点小城镇的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小城镇,搞好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相结合,通过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育要素市场,来逐步冲破乡镇企业的社区封闭性,为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创造条件。

第五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问卷调查

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是重庆大学的学生,我现在再进行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概论的寒假调查。很感谢您在百忙中参加我的调查,这是一份匿名的调查报告,不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如实地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写,再次感谢。

调查地点:重庆市云阳县乡(镇)村

调查时间:2014年月日

1,您的年龄是()

A,20~30B,30~40C,40~50D,50~60

2,您家中有()口人

3,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4,家庭人口()人;劳动力()个;学生()人;不足16岁()人;61岁以上()人。

5,你家居住地距中心(集贸)镇或市场()公里,交通:方便/不方便?

6.2005年你家收入大约有元,其中来自农业的占全家收入的%,你家收入水平在本村处于 上等/中等/下等 水平?

7.你本人的文化程度是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8.你 有/无 外出打工经历?有的话:最早开始于年。2013年外出天,总共的务工收入大约有元。你2013年在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9.20013年,你家有1个月及以上共天,外出地是,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

10.如果外出打工,一般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工作:

A.亲戚朋友介绍B.同乡介绍C.中介机构或有关组织D.自己盲目去找E.其他

11.外出期间,?子女是由谁照看:父母在老家照看 / 随自己同去打工地 ?

12.你选择外出打工的主要动因(可多选):。

A.在家收入太低B.家里劳力多C.开开眼界,便于施展一技之长

D.别人都外出,受其影响E.其它(可填写)

13.你认为哪些因素在外出打工中最重要(依重要程度排序,可多选)。

A.收入高B.离家近C.所在地生活习惯接近D.风险小E.工作稳定F.熟人多J.能发挥特长

14.你感觉进城打工或是回乡探亲交通成本高?一般来回的花费是 元。与用工方签定《劳动合同》?如果不签,你的感觉 受

骗?在实际打工经历中 是/否 真的感觉《劳动合同》没用?不签的原因:在自己/在用工方?用工方 有/无 给你交“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医疗金、公积金”等四项?如果交,你知道你的帐户上有元。

16.在打工期间,你遇到过强制超时

劳动的情况?

17.在你及家人外出劳务人员中遇到当地执法机关或工头雇用的保安的非礼(诸如

被抓、被打、被罚)现象?有/无 遇到克扣或拖欠工钱经历?有的话20013年共拖欠元。

18.在外打工时你感觉受到歧视?有的话,表现在:。

A.找工作时B.在朋友眼里C.在领导眼里

D.在酒店消费时E.在商场购物时F.其它

19.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你 是/否 想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或自家的合法权益不受别人侵犯。

20. 外出打工?没有外出的主要原因(可选3个)。

A.家里劳力少B.对外面不熟悉,担心找不到工作C.担心外面不安全

D.缺乏外出费用E.村里无外出习惯F.其它体内容)

21.如果你不外出打工,在家里是/否有工作可以提高你的收入?有的话,是

22,你所了解的在家乡有那些工作可以增加收入,属于下面那个行业

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下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

    近年来,##以引导从事##小吃业为重点,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进一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科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县......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近年来,以引导从事小吃业为重点,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明显......

    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思考

    富余劳动力转移前后的思考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加快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目标,结合团区委巴南团发[2007]18号文件......

    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满足的“双赢”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范文大全)

    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