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

时间:2019-05-14 19: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

第一篇: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

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 时间:2016-05-24 10:25:42

来源:本网综合责任编辑:elite

近年来,西安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和西安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打造全国法学研究重镇、建立西部法学研究高地、争创全国全省先进”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学研究,在政治引领上开创了新局面,在智库建设上展现了新作为,在法学研究上取得了新成绩,在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上开辟了新途径,学会工作有声有色,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多次受到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和市委通报表扬。连续六年被西安市社科联评为“先进社科组织”;2012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地方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和2015年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评选为“全国优秀社科组织”。

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全市法学研究力量

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是法学会工作最重要的依靠,法学法律工作者是我们最主要的依托。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兼职副会长和常务理事的作用,积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源开展工作。西安是法学研究力量比较集中的地区,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等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一流高等学府,具有深厚的科研实力。目前,驻西安高校共有法学专业院(系)32所,其中法学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职人员730多名,在校法学专业博、硕士3000多名,本科生30000多名。这样一支规模宏大的法学法律人才队伍,是“法治西安”建设中大有可为的力量。如何把这支力量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这一力量服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市法学会一方面大力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广泛吸纳人才,团结各方力量,发展了1500多名个人会员和116家团体会员;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专业研究会建设,紧贴西安需求,和陕西省法学会错位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学研究资源效能,依托驻市高校和部分团体会员单位组建成立了西安市法学会“航空航天产业法研究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唐律研究会”、“文化产业发展法律研究会”、“房地产法研究会”、“行政法研究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环境保护法研究会”、“证据法学研究会”、“行政诉讼研究会”、“禁毒法学研究会”和“经济法学研究会”共12个研究会,为开展法学研究吸引凝聚了一批法学法律人才。市法学会禁毒法研究会会长、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褚宸舸还受聘担任了国家禁毒委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二、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主动围绕中心工作搭台唱戏

近年来,学会不断创造条件,自觉主动地靠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在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战略、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历史时期,我们抓住机遇、主动跟进,先后举办了“‘一带一路’法治论坛”、“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法治论坛”、“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24次年会暨‘法治文化建设论坛’”;协助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第二届“中国法治媒体高峰论坛”;作为发起城市,我们倡导建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及相关机制,举办了第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目前该论坛已连续举办了4届。抓好法学研究课题工作,是法学会引领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每年都坚持选择与法治西安建设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为课题,与驻市法学院校联合开展“法治西安”专项课题研究,共同发布了《法治西安研究报告》,举办了“法治西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针对一个时期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及时做好法律服务跟进工作。如,在西安曲江新区建设出现拆迁信访难题后,及时组织法学专家参与听证、对话工作,为政府和群众提供双向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在西安世园会召开时,市法学会专门组织了由35名知名法学专家组成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法律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法律服务。“西安法学沙龙”是我们独创的一个常态性小型学术研究平台,2010年启动以来,每年都举办3-4次,目前已举办了18次。每次沙龙都选择一个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为主题,比如“治污减霾”、“食品安全”、“醉驾入刑”、“暴恐犯罪”、“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职务犯罪预防”、“非法集资防范”和“法治建设中的禁毒工作”等,组织法学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及时研讨对策措施。这项活动的时效性和指向性很强,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已成为市法学会开展法学研究的品牌和窗口。

三、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第二研究室”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法学会如何围绕全市政法中心工作和任务,吸收、吸引更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共同配合政法机关做好工作,不断为政法工作实践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市法学会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联合开展了“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征文活动和“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研讨活动。针对我市维稳工作实际,我们组织力量起草《依法保障和规范公民利益诉求表达》等系列评论员文章,在《西安日报》连续刊载,为依法治理非正常集体访和封门堵路、强揽工程、打砸商铺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学理论支持。去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综治办的有关要求,组织参与了中央综治办交办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专项课题。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多方组织协调,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与市综治办共同代中央综治办起草的《关于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指导意见》,已由中央综治办印发全国,成为全社会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指导性文件。今年,我们与市委政法委、市委维稳办一道,共同组织对我市近年发生和处置的重点社会矛盾纠纷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开展联合调研活动,我们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实际,确定了40多个调研课题,力争通过活动总结一批经验,推出一批新鲜成果,进一步助推“法治西安”和“平安西安”建设。

四、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深入推进“法治课堂”进社区

这些年,我们在工作中既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公转”,又及时聚焦服务群众搞好“自转”,有效地发挥法学会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多次组织法学专家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自2014年6月起,市法学会通过多方汇集力量,与市综治办共同组织驻市高校法律院系师生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法治课堂”进社区活动。“法治课堂”以聚焦百姓身边法律难题,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区实际、贴近基层需求为目标,不仅宣传了法律知识,提升了百姓的法律观念,也进一步增强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更为我市创建和谐社区、法治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已开展的40余次社区法律服务活动中,40多位法学法律专家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分别就社区百姓最关心的“公民权利保护”、“正确履行监护职责”、“非法集资的危害”、“夫妻共同财产界定”、“继承权和遗嘱的效力”和“物业服务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等,为基层群众献上了一堂堂精彩的法治宣讲课。由于这项活动灵活度高、针对性强,既为驻市法律高校师生创造了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又为基层解决了法治教育力量薄弱、人员短缺、质量不高的难题,达到了一举多赢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工商联、市教育局等部门主动与我们联系,希望我们扩大服务范围,能进一步组织法学专家深入我市中小企业和中小学校开展“法治课堂”活动。市委也将这项活动列入了“法治西安”建设实施方案,与其他部门各项法治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春雁批示:“法治课堂”进社区工作,是我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市“三官一律”进社区等综治工作的重要补充。这种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的法治教育新模式,受到了市委肯定和群众赞扬,值得发扬光大。

五、充分发挥智囊智库作用,不断扩大西安法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积极组织和支持我市法学法律工作者和会员参与全市法治建设及对外法学交流活动的各环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囊”“智库”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供决策建议、贡献智慧力量。我们设立有“法律人才专家库”,从驻市各高校、有关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法制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精心遴选了100余名专家学者入库,为我市开展第三方立法评估、重大项目决策、政府聘用法律顾问、培养法律人才和普及法律知识奠定了人才基础,先后为市人大、市委维稳办推荐了30多名相关领域的法学法律专家,“法律人才专家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去年,我们与市人大法工委联合举办了西安市“第三方参与地方立法”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对《西安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建议。根据中国法学会法学“引智”工作的要求,我们先后选派12名政法系统领导同志赴西欧、北美和台湾省考察交流,达到了开阔眼界、砥砺学术、扩大交流的目的。同时,还配合中国法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心,组织接待了“首届中国国际法律冬令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1名法律专业大学生来西安的学习交流。每年组织会员参加“中国·西部法治论坛”和“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等中、省法学会组织的法学研讨活动数十次,选送的论文有100余篇获奖,在法学法律界树起了西安法学研究的品牌,提升了西安法学研究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西安市法学会恢复重建以来,我们在中、省法学会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努力推动工作转型升级,做到两个“靠近”(一是靠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靠近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较好地实现了由老“四有”(有人员、有机构、有场所、有经费)到新“四有”(有队伍、有机制、有作为、有影响)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兄弟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弱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国法学会关于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最新要求,学习兄弟城市经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彰显作用,努力做到“四个好”,即守好阵地、建好平台、搭好桥梁、做好保障,力争使西安市法学会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15推进法治西安建设十大诉讼案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

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

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孝感撤地设市,从此开启了一个由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新征程,揭开了古老澴水大地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建市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孝感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带领500万孝感儿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农业大区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未来十年,更是孝感发展的“黄金十年”。面对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区建设、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两个国家级战略机遇和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两个省级战略,孝感市委、市政府以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指针,以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湖北”建设任务为引领,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战略目标,在理论研讨、实践探索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孝感路径,得到全市上下广泛认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孝感将紧紧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即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奋力开启孝感第三次创业新征程,确保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产业跨越 建设经济强市

建市20年,孝感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呈现出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

在10月17日的“魅力孝感20年中省媒体见面会”上,孝感市委书记陶宏欣喜地用6个“1”、3个“5”概括了2012年孝感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性跨越——

6个“1”,是指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05亿元,比1992年翻了四番,年均增长13.9%;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52家,居全省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0亿元,接近1000亿,年均增长24.2%;旅游接待人数1200万人次,综合收入70.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163.5亿元。

3个“5”,是指规模工业增加值511亿元,年均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52.5亿元。另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增长均翻了六番多。孝感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汉川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15个乡镇名列全省百强乡镇。

目前,孝感已由工业化初期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46.3:31.0:22.7调整为20.4:47.8:31.8。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盐磷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纸制品、能源等11个重点产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85家,过10亿元企业21家。食品饮料、盐磷化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销规模突破100亿元。孝感高新区电子机械、孝南纸制品、汉川纺织服装、应城精细化工、云梦塑料包装等5个产业集群名列省级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4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90亿元,居全省第四位。肖港小香葱、孝昌太子米、孝感糯米等13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孝感将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发展区,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区,商贸物流和旅游特色发展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和位次不断提升。

为此,孝感将大力实施百家骨干企业提升、千家中小企业成长、万家创新型企业孵化的工业经济“三大工程”,做多做大做强工业市场主体;加快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广享誉全国、被誉为“现代农业一面旗帜”的“春晖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板块农业和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四个一批”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生态化。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实施好事关孝感发展全局的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实行市和县市区领导“双包保”责任制,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

推进城镇跨越 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20年弹指一挥间,孝感由中等城市悄然跨入大城市行列,主城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58平方公里,人口突破50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9.6%。以孝感主城区为龙头、各县市城区为骨干、各乡镇为支撑的“1531”城镇体系日臻完善。孝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孝感市长滕刚说,孝感是连结湖北、河南两省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节点城市。按城乡统筹、“四化”同步要求,孝感将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中部地区重要交通节点,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首先坚持“全域孝感”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按“孝汉一体、市区一体、云孝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和打通规划。孝感中心城市建成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县级城区建成中等城市,建设好30个重点特色镇和100个农村新社区。加强区域发展统筹,明确每个县市区的发展定位,构建孝感“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其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加快城镇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市场等基础设施“六张网”和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等公共服务“六张网”建设。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两个全覆盖”,扎实开展“四城同创”、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一线一点”建设“三项创建”活动,改变城乡文明卫生面貌。

推进文化跨越 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

孝感,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古代24孝中,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三个故事都发生在孝感。今年10月10日,孝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孝文化之乡”。

多年来,孝感大力弘扬中华孝文化,成立中华孝文化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连续举办孝文化节和“孝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5次国际研讨会,举办孝文化高峰论坛,连续评选七届“十大孝子”和四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今年又将“孝感精神”表述为“至孝至诚,图强图新”。“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在孝感深入人心。

在中央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的今天,孝感正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

以孝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传承和弘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践行“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促进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开展孝德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四进”活动,号召广大群众争做文明孝感人。

以孝文化扩大孝感影响力。突出孝文化特色,除已建或在建的董永公园、中华敬老园、中华黄香文化园、孟宗文化园外,还要建设一批孝文化标志性建筑,办好孝文化节。孝感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的孝文化活动从农历七月七办到九月九,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办“人民的节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以孝文化塑造孝感品牌。整合孝文化资源,推进孝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孝文化特色商品开发力度,壮大孝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如引进凤凰卫视母公司香港乐天投资80亿元建设凤凰天仙城。

推进动力跨越 建设创新城市

资源、人口红利总有用尽之时,唯有思想红利、体制机制红利、精神红利、科技红利源源不绝。

去年,孝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完成了41个单位大科室制改革,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出台了全力支持“三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下放了113项市级权力,取得了很好效果。

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孝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思路转换、体制转轨、职能转型、方法转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和动力。

今后,孝感将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纠风正纪促跨越”这两项活动常态化,着力清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陈旧观念,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更加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入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三情”结合找路径,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吃透改革“红利”。

打造一流的开放平台,弘扬一流的开放文化,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聚集规律和企业布点规律,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牢固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着力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科技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持久动力,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努力提升全民创新素质。继续以“十大融资办法”破解建设资金难题。采取“七大土地增容措施”破解项目用地难题。以招才引进和培养使用相结合破解人才难题,以三类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破解拆迁安置难题。

推进民生跨越 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发展是硬道理,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0年来,孝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倍,年均分别增长12.2%、13.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49.1%、59.1%降至43.7%、43.6%。

目前,孝感义务教育普及率近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7%,青壮年识字率99.4%。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增加了29.8平方米和15.39平方米。2012年,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2903公里,是1992年的4倍多。京广高铁等五条铁路、京港澳等四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孝感进入高铁时代;汉孝城际铁路等建设进展顺利,百姓出行大为方便。

孝感市委认为,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意味着百姓安居乐业、身心愉悦,稳定感明显增强;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舒适感明显增强;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安全感明显增强;自尊自强、实现自我,成就感明显增强;崇文尚德、包容共济,归属感明显增强。

为此,孝感将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障、现代化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五个全覆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群众居住、社会保障、户籍、培训就业、社会事业“五个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孝感。

同时,标本兼治创新社会管理。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积案大化解等“六大行动”;健全完善预防社会矛盾产生、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保障等“十大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党的领导 为“两五”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归根结底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作坚强的组织保障。

今后孝感将着力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切实解决唯年龄、唯学历、唯经历、唯结构、唯分数、唯票数等“六唯”问题;坚持上级要求与制度建设结合、平时考察和用时考察结合、干部使用和管理结合、储备和使用结合,使选人用人更加科学化。组织开展争当好干部、争创好班子“双争”活动、谈心谈话“双谈”活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快人才强市建设,组织实施好“槐荫人才计划”,继续实施人才奖励制度,评选表彰突出贡献人才。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社区建设进行全面梳理,老社区抓提升,新社区坚持标准,力争已确定的89个新社区年内全部开工。加强基层社区平台、组织、队伍三个“1+X”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组织“领头雁”队伍建设,在乡村两级开展“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乡村干部三支队伍建设,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去年底,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孝感结合实际出台了改进学风、会风、文风、话风、事风“五风”的75条具体规定。要继续严格抓好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的落实,克服一阵风思想,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同步”。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多到农村和企业去,多到建设工地去,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去,真心实意为市场主体、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满意。

大政方针一明确,创造性落实是关键。孝感将继续组织开展调研式督查、拉练式检查、点评式督办,着力打造落实链条,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张时间表、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六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效能办的作用,对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效能监察和廉政督查。对重大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底结硬账。每年组织好四次大拉练检查活动,看各地发展新战场、新项目、新平台、新模式。今年已开展了三次,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孝感市委书记陶宏说,20年来,孝感积累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做到好与快的统一。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三情”结合找科学有效路径。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五是必须坚持实干兴市,以干部优良作风保障发展。

第四篇: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近年来,我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总的感觉是政府重视、职能部门思路开阔、工作务实、特色明显,主要反映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配套措施比较完备,社区民主自治的工作基础较好。

我区社区建设的起步较早,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特点是民政对象为服务重点,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白下区社区服务三年规划》;九十年代,我区以争创社区服务的发展为主线,社区服务得到拓展和深化,我区先后被省、市命名为社区服务示范区、社区建设实验区。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社区建设被区党代会列为全区工作的要点,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大了硬件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区级标志工程相继建成,各街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区政府于2000年初召开了社区建设大会,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明确居委会不再重现与社区服务无关的经济活动,居委会职能得到规范,居民主任的工资待遇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按照“六有、六统一”的标准,在硬件上打造“精品居委会”,调整了居委会的规模,进行社区组织体制改革试点,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理清台帐,为社区居委会减负。这些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至少说明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充分的,也确定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进入到目前这样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工作力度,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强化。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各社区就社区党建、社区居民选举、民主决策、社务公开、社区服务承诺、社区评议、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建立了各项制度,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打下基础。在抓队伍方面,民政局对全区360多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职能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素质。在2000年游府西街社区直选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获得圆满成功后,2003年又在全区采取以户代表直选方式产生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由直接方式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不仅架构了新社区组织体系,直选过程的本身也是对居民以及社区工作者的一次直观的民主自治的教育。我区的做法得到了省、市以及国家民政部的高度评价,其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抓社区服务方面,我区始终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来抓,在打造“爱心驿站”、“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站”、“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等老品牌的基础上,最近又创出了“康爱百姓服务站”、“爱心求助门铃”和“社区110”等一大批贴近居民生活新的品牌和亮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

三、注重工作创新,不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向纵深发展。这几年,区政府和民政局注意了抓工作重点和工作创新,年年上台阶,在探索社区民主自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除游府西街直选社区组成人员取得成功,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外,在淮海路地区成立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撤销淮海路街道办事处行政职能的改革举措,其方向也是正确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将对以后的社区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政府与南师大联合研制的《社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引领了建设规范化社区的方向。2003年,区政府又承担国家民政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城市社区地方治理”的调研课题,经过努力,“社区选举指导纲要”、“城市基层体制改革试点”、“扩大社区参与”三个项目圆满完成。成功举办“全国社区居委会直选培训班”,开展社区直选现场观摩,其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另外,区民政局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促进社区成员自我服务方面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总之,我区的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运行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成绩是显著的,但我们同时也感到,由于体制不顺、改革法规滞后、资金渠道不畅和人们普遍社区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往往是对民主形式尝试和探索较多,但自治的成分很少,社区自治的整体水平与建设政治文明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这一方面,民政局的汇报中着重提到了社区居委会担负过重、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和工作不落实三个方面,我们通过调研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此,我们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力度。针对现阶段社区自治氛围不浓和内在动力不足的现状,加强

第五篇:强化依法治廉,大力推进幸福广东建设

三、强化依法治廉,大力推进幸福广东建设

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廉政工作,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政、廉洁从政,加快幸福广东建设;把依法治廉作为执政治国的重大战略,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保障。要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大项目的督查落实工作,为建设幸福广东保驾护航

经济发展是国民幸福的基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我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才能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持久、更给力的幸福。应该说,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已到了攻坚阶段,当前的关键任务是抓好督查落实。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全国“两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省“两会”各项要求部署开展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大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全面推进我省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为幸福广东建设保驾护航。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要加强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大对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自主创新500强项目、“双转移”等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力促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健全重点项目专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倒闭机制,围绕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重点产业、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科室,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和项目现场调研,通过听取项目责任单位汇报、参加有关会议、查阅文件资料、现场视察项目、接待群众信访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有关工作和项目的进展情况;采取重点检查、专项查访、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督促检查活动,确保中央和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加强对重要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切实抓好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重要资金的专项督查,坚决防止财政资金用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及楼堂馆所项目,促进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依法合规进行,加强对工程建设单位资质以及项目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功能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规定,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切实规范资金运行;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全程监督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接收、管理、拨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监管。要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在项目实施和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贪污、挪用、挤占、私分资金,在项目投资中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同时,加强援疆、援藏以及救灾项目建设和资金运用、援建规划和制度落实,援建干部履职及信息公开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认真做好整改工作。要在继续抓好前几轮督查中发现问题整改的基础上,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成责任单位限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其认真整改,并做好跟踪问效工作;对违反相关规定,存在问责情形的单位和个人提出问责建议;定期不定期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反映重大项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严肃处理违纪违法案件。

(二)切实解决民生重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看待和评价政府,主要看是不是为他们谋利益,是不是清正廉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得民心者提天下”。突尼斯一个小贩的自焚,引起了社会的暴动,最后逼走了一国总统;继“茉莉花革命”之后,埃及开罗也发生了年青人上街抗议政府的示威集会,茉莉花危机在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持续发酵,其背后的原因是GDP蛋糕的分享不均。这些事件带给我们的政治警示意义极为深刻,可以预见压制CPI和过高房价,以及提供廉租房和充分的社会保障,从而保障民生是政府今年工作的重点。建设幸福广东,重在加强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福利,重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追求新生活的美好愿望。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国家、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建设幸福广东,着力推动十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我省十件民生实事,件件关乎百姓的福祉,如何将这些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真抓实干。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生十件实事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切实抓好专项治理。要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整改,规范工程建设决策行为,重点解决未批先建、违规审批等问题,加快形成投资建设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集中整治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违规违纪问题。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经营性收入、公共建设投入等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建立健全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重点解决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开展教育收费监测,推广“阳光采购”、“阳光用药”制度,继续治理公路“三乱”,清理涉企收费。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提高人民幸福感。

(三)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高效为民的廉洁政府

政府的高效失去廉洁的前提,将没有任何意义;政府的服务失去廉洁的保证,将彻底改变本质。记得马克思在总结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时,将塑造廉洁官员和廉价政府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员廉洁不廉洁,政府廉价不廉价,不但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时刻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政府的廉洁程度,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信任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廉洁是政府的第一形象,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起码要求。廉政搞不好,政府行政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有了政府的廉洁形象,就会使廉洁之风吹向各行各业,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形态。可以说,廉洁政府就是榜样,就是凝聚力,就是号召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一是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节。二是建立严格的目标岗位责任制,制定有效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接受当事人贿赂的人和事,严格进行追究,由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四是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及时修改和制定新的规定,从而使制度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避免理论和实际脱节。五是必须用规范的制度管人谋事。要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不得任意进行变通或调整,使制度真正发挥控制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要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源头上解决“用出来、批出来、花出来”的腐败。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落实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解决“用出来”的腐败问题。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换届期间,有些人为了逃避纪律约束,会挖空心思变换手法,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各地在严格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的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可能出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细化纪律要求,严密防范措施,让企图搞不正之风的人无机可乘。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批出来”的腐败问题。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治廉简政便民。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逐步撤销地级以上市自行设置的审批项目。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全面推开优化审批流程工作,推进项目立项、用地预审、环境评价、规划许可等事项的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行政问责,重点抓好对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政策措施不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的问责。积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败渠道,加强对反腐败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反馈群众举报的各种问题。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重点解决“花出来”的腐败问题。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加快建立健全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及绩效管理评价新机制,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信息公开。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试点。建立覆盖各级财政、投资、融资的动态监控机制。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决策制度为重点,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选好配好外部董事,真正实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依法正确处理好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建立健全董事、董事会与国资委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建立完善董事会向国资委报告工作制度。加强国有独资企业的监事会建设。要认真汲取新广国际重大经济损失案等反面典型案例的教训,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五)加大教育监督查处力度,构筑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建设廉洁政府,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从每个公务员抓起,从每个公务员做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纠正不求实效、只图虚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加大查处监督教育力度,从思想上筑牢勤政廉洁的防线。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扎实开展廉政建设教育活动,强化源头预防。教育侧重于教化,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是拒腐抗变的第一道防线。重点是要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和党的作风纪律教育。省每年举办的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月活动,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要认真贯彻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规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筑牢勤政廉洁的思想防线。二是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要加大督促检查和整改力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对本地本部门本系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对疏于管理、领导班子成员或直接管辖的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等情形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三是加大查处力度,保持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今年要着重围绕幸福广东建设,以查处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作为重点,严肃查办侵占惠民补贴、土地赔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的案件,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注意从体制机制及制度管理方面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制定和完善预防腐败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动机,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几率,使他们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一个廉洁的政府、一个受到人民信赖的政府。

下载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五个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法治西安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