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9: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最近,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对全镇的经济运行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与县经贸委、中小企业办和其它镇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察看了部分村、企业,召开了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经济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大力组织实施”1348” 工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扎实苦干,镇域经济有了新 的起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企业总产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2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民营经济。近年来,我们积极落实“二次创业”和“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民营经济牢牢抓在手上,以与兴福镇对接为契机,加快培植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面粉加工、化工、工艺品出口等重点行业和主导产品,我镇民营经济各项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截止底,我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家;个体工商户目前增至3392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163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去年年底 15068人增加到 16263人;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45%;全镇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实现利

税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工艺品、家具等外贸产品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目前,我镇有3家民营企业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实现自营出口3000万元。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了进一步膨胀,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为进一步完成和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固定资产投入和招商引资。我镇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始终坚持走“工业兴镇”之路不动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包企业制度,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招商引资工作呈以点带面,全面上升之势。截至目前,全镇新上项目30个,技术改造项目12个。与兴福对接初见成效,在新规划区已动工的项目 10多个,分别是千里马物流、金得信不锈钢制品、广宝不锈钢制品、广达不锈钢制品、恒源化工、中空玻璃加工、德尔制冷设备制造等企业,以上项目的招商缓解了我镇财政紧张局面,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创历史新高。全镇地埋防渗渠万米,发展高酸苹果2100亩,新建3个围村林,公路绿化公里,共植树万株。在全县10个乡镇中率先完成了春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元,发放农资补贴元。纵观近几年的发展,一是得益于加快与“兴福对接”,适时启动镇工业园的建设,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二是得益于解放思想,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铺天盖地”促“顶天立地”;三是得益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如东鲁管区蔺家、蔺辛、东鲁村,赵冯管区

大程村,后唐管区张家村,管区曹三村等充满活力、规模集中的镇域经济板块,促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思想解放不够,民间投资氛围不浓。一是小农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存款10万元以上农民家庭的不少,但真正想做和正在做大产业的并不多。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企业附近一些农民、包括部分干部都看不得别人赚大钱,强行阻工、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措施不落实,大多是上头重视,下头忽视,特别是在启动民间投资上,倡导有余,支持不足。经济总量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二次创业”“工业兴镇”讲的多,但硬措施少;整个工业的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先进镇仍有较大差距,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的产

品太少。,全县规模以上总产值、利税、实交税金前20名的企业没有一家;博兴镇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镇仅736万元。

资金融通机制不活,企业成长严重“缺血”。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特别是受前期企业改制破产影响,民营企业除少数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少量贷款外,大多数企业分文未获;农村信用社利息较高、期限短、贷款规模小,且多为流动资金。加之目前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条件尚不具备,利用股市、债券以及商业票据融资十分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大的缓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发展战略不清。一是有的民营企业业主年龄偏大,小进即满,只愿保本守摊,做轻车熟路的项目,缺乏不怕风险、争创一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真正对

自己企业发展有战略眼光、清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很少,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二是管理方式滞后,企业大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真正按照公司法规定形式进行管理的只有少数。三是企业高级人才缺乏,产品独立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上档升级。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镇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目前我镇的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由于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大,所有这些生产成本的上涨,都抵消了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仍然较低。

镇财政负担沉重。近几年镇经济底子

薄,财源建设后劲不足,存在较大的收支缺口,镇财政仍是“吃饭”财政;经济运行的质量较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工艺品、面粉、制砖等行业遭遇近几年的市场低谷,特种水泥厂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企业对财政贡献还不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仍然还很低;乡村教师及办学经费由镇财政向县级上解资金,加大了县级收入范围,减少了镇级分成比例;镇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镇财政负担重已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通过实施“环境创新”,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不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与外地相比还有差距。一些部门的少数人, 自己不干事,也不让别人顺利干事,“开门招商, 关门宰商”,造成投资环境不优。有些上级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缺乏“服务意识”、“纳税人

意识”,乱罚款、乱收费、乱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企业两头急,部门办事中梗阻”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地指标不足,用地缺口很大,土地、项目立项、环保等审批手续繁杂,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镇域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是新一届镇党委成立后的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明年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又快又好发展为方向,确保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农民负担“五条底线”不出事;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民营

经济、可用财力“四大重点”工作快发展;加快全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进程;坚持以内力引外力,借外力激活内力“两种手段”;着力抓好以农村支部“一把手”为主体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加快“二次创业”、推进“工业兴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和30%,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18%。做好关键之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强镇步伐。一是加快实现与兴福的经济对接,以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务求在投资力度、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取得

突破,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建设。二是坚持“抓大带小、择优扶强”的方针,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千万元企业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千里马物流、银泉机械、泰元家具、新兴厨房、广达不锈钢、博星砂布等项目建设,把企业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举全镇之力,加大配置扶持力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认真做好可行性论证,积极筛选和储备一批后续大项目,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和总量。四是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小城镇建设为原动力,大力发展商住业、餐饮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扶持千里马物流公司发展,加快建设运输、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提升镇域经济三产经济总量,尽快使服务业发

展速度赶上并超过生产总值增速,显著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引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大外资”和“域外资金即外资、借助外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激活民间积累的大量资本,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外地资金和社会资金,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二是强化政府作为,认真制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好推动作用,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提高装备水平,重点扶持博星砂布公司与韩国合资项目、钢板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从加工和制造业入手,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三是搞好政策扶持,着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育与保护。坚持“先破后立”,“先发展,后规范”,放水养鱼,大胆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像抓“封山

育林”一样,严禁一定期限内各职能部门随意上门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四是扶持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要搞好产业引导,学习张家发展建筑市场的经验,引导千家万户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生产经营,促进“小产业、大群体”,“小产品、大市场”块状特色经济的形成。五是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六是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创新领导机制,继续实行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从项目洽谈、签约、建设直至开工,一对一,一包到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招商机制,着眼于提高招商实效,丰富招商手段,重点实行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创新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抓好服务。力争全镇实现招商引资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民营经济

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增长30%。

围绕“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二是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要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有资源优势的工艺品、家具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面粉加工等食品工业,把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村实事工程为抓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

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认真抓好全镇总体规划及各试点村的住宅小区、经济小区规划,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整理、改造,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四是以增收减负为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正确处理好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积极引导村、企业资金投入为主体,农民自筹资金为补充,银行贷款作为保证的“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对企业和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争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一是努力打造“信用”。突出抓好政府信用这个核心,坚决兑现各项政府承诺和公布的服务措施;突出抓好企业信用这个

主体,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深入开展“银企诚信合作”活动,大力优化信用环境;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的评选活动,树立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建立起银企联手合作的关系。二是探索建立信用担保机制。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信用担保公司,构建以社会资金为主体、财政资金为补充,民办公助的镇域商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筹措社会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实行集约化投入,集中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切实搞好镇工业园的建设。要以与兴福对接为契机,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办园,构建好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企业到园区内建设和发展。要多渠道融资,多种形式办园。采取政府启动办园、吸引民资办园、外商办园、企业包片开发等方式,“引凤筑巢”,加快园区建设步伐。,镇工业

园、大程厨房设备配件工业园、张家建筑市场要有大的发展。

加强财源建设,增收节支减负担。一是搞好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培植新的财源。二是实施“群马拉车”战略。加快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户户有项目、村村有特色,以“铺天盖地”促“顶天立地”。三是用激励机制加强财源建设,增强镇财政实力。设立引进资金和项目扶持奖项,进一步调动镇直各部门及各村、各工商企业生财聚财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强镇收入征管,依法治税,颗粒归仓,应收尽收,切实防止财政收入流失。,力争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0万元,同比增长35%。五是严格支出结构,从严控制支出以减轻支出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减少、杜绝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不出现新的债务。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促进全面发展。一是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加快镇敬老院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把解决处理信访案件问题同整顿后进班子、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落实党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规道。二是认真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三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集中,为经济建设提供宽松的用地环境。三是推进教育强镇。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三要建设健康城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快推进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全镇、功能完善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要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违整治”不放松,进一步稳定低

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总体工作实现位次前移。四是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建设,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建设“平安”为主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高度重视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认真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镇安全稳定。

第二篇: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

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伴随着世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大幅滑坡,财源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乡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根据伍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办实体,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镇村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祥云县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树立经营城镇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参股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要围绕伍明镇区位优势,在建材、商贸、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工业聚集区硬件和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乡镇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和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工业反哺,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第四篇:2019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9年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

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乡镇经济发展思路调研报告1

xx镇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我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事关我镇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的具有重战略意义重大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并分别召开镇机关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征求发展思路和规划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镇未来发展的初步设想。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县县城约13公里处、309国道旅游环线,包

茂高速路穿境而过。是途径全国著名旅游胜景“壶口瀑布”的必经之路。全镇总面积38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19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5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

xx镇有耕地面积18000亩,主要种植苹果、烤烟、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养殖业以生猪、鸡、鱼为主。2009年,xx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烤烟种植面积8000亩,是全市烤烟种植第一大镇。苹果种植面积10000亩,是xx镇塬区的一大主导产业。前川依靠高速路的优势,率先发展起来的富园饭店、傻儿鱼庄为代表的农家乐特色餐饮服务点达32个,初步形成了塬面四村为苹果生产区,后川六村为烤烟生产区,前川四村为餐饮服务区和一个大棚蔬菜示范点的,“三区一点”产业格局。

x镇境内森林茂密、水资源丰富是旅游渡假圣地。旅游-1-

资源主要有柳稍湾水库,储水量达2000多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及已经开采的煤、石灰厂,有力的带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强化了集镇的管理,新型的农贸市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临街门面50余间。商业铺面80余家,对院子进行了硬化,街道进行了整修,农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发展思路

1、明确总体要求,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当前我国要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振社会,这是目前我镇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一要围绕这个工作大局,第二要与当地的产业政策紧密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依托市县产业布局的政策凹地来迅速发展经济。不断强化,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效、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综合素质,使我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瞄准总体规划走,达到既定的目标。加强工业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特色行业,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干部“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都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热情。带动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新兴的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强镇推进。

2、突出产业特色

确立我镇经济发展思路的定位要与我镇的基本条件相适应,没有港湾不能发展造船业、没有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发

展旅游业,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融合,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在经济结构上率先转型,努力构筑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就是要依照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按照“一村一品竞相发展”思路进行合理布局,依托本地优势,深化造林成果、发挥种烟优势、扩大无公害苹果和蔬菜种植、做大畜牧产业、做强餐饮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由小规模种植向规划带,规模经营区,为家产品优势向农副产品加工,由传统的小打小闹向工业化、现代化工业企业迈进,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新局面,备足我镇发展后劲。

3、确立经济发展方向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就要借助开发政策,不失时机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要大力倡树“经济要振兴,项目来支撑”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立足创优环境,动员干群,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多方出击。要巧借资生钱,借鸡下蛋。采取争取道路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土地复耕政策性项目资金及企业技改投资等形式,从而达到多招商、多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目的。促进开发,大迈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就要千方百计地实现吸纳外商投资和政策性资金的重点突破,进一步膨胀工业企业总量和规模,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4、增加经济发展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是经济

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增创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围绕服务民营企业,全面提升政府形象;围绕农田基本建设、硬化公路、移动、联通基站建设及光纤联网、电力等增创乡镇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坚持经营城镇理念,发挥小城镇建设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突出扩规模、强产业、丰内涵、提品位四大重点,实现以城活商,以商兴镇的目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筹资,招商引资,市场融资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制约瓶颈问题。二是突出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化工程,拉大镇区框架,加速旧城改造。三是强化城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宣传教育,城镇管理出现新气象。城镇形象大为改观,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为我镇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步伐。

三、任期目标及工作措施

1、任期目标

“十二五”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不断前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改进工作方法、更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解决“十二五”期间事关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我镇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努力实现全镇生产总值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人均纯收入以每年16%的幅度递增,到2015年,实现全镇生产总值6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

发展模式及推进措施:围绕“建设新xx为中心”的目

标定位,坚持工业、农业并举,整合矿山资源,推进城镇建设,活跃民营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农民增收模式示范,强化项目保障,形成产业集聚,集矿业、加工业、商贸、物流、农业为一体的经济建设格局。

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以夯实基础、完善功能、强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旧镇改造,盘活闲置土地,开发商贸城。着力抓好新旧镇改造工程,进一步拉开城镇整体框架,增加城镇的承载能力,增强城镇竞争力;采取招引客商的方式,将商贸楼延伸开发6000平方米,扩大开发面积,扩充人口和经济总量,完善配套商贸流通功能;积极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扶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向商贸城集聚,提高城镇品位,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突破口,重点实施土地改造建设项目;以发展农民家庭致富模式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民科学致富步伐,继续大力推广优质苹果、烤烟、蔬菜的种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优先突破工业经济。

无工不富,xx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其主要道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矿产、石油的开发;二是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烤烟、苹果生产工作。大力发展畜牧业,生猪、草食牲畜和家禽并举,以企业化、大户生产带动面上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小家禽10000只以上,肉类产量490吨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30万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在以新增劳动力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确保劳务经济提质增量,实现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1000人以上,消除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户。

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不辱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建设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生机勃勃的新xx。

下载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民贸民品企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宗教事务局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特需用品供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工作的重要......

    乡镇劳务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xiexiebang推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近些......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_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

    乡镇经济发展思路调研汇报材料

    在实现乡镇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乡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事关乡镇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的具有重战略意义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寻找这一思路也......

    2009年关于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大全5篇)

    关于蚌埠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蚌埠市工商联调研组 (2009年4月20日) 为贯彻落实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会精神,深入了解当前我市非公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引导......

    关于当前我县乡镇人大工作的调研报告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也是乡镇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力的基本形式,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实施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民营经济是经济社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