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8年)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8年)
报告目录
第1章
旅游业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与发展情况概述
1.2 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概述
1.3 旅游业物联网概念
1.4 旅游业物联网产业链介绍
1.5 发展物联网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价值
第2章 全球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1 欧洲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1.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1.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1.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1.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1.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2 北美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2.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2.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2.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2.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2.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3 日本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3.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3.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3.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3.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3.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4 韩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4.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4.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4.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4.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4.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5 香港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5.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5.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5.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5.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5.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6 台湾地区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6.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6.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6.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6.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6.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2.7 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概况
2.7.1 发展历程整体回顾
2.7.2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2.7.3 旅游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与效益
2.7.4 旅游业物联网投资与运营模式
2.7.5 旅游业物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
第3章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3.1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政策环境
3.1.1 中央政府政策
3.1.2 东北地区
3.1.3 北京地区
3.1.4 山东及中原地区
3.1.5 江浙沪地区
3.1.6 广东地区
3.1.7 成渝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3.1.8 华中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3.1.9 云贵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3.1.10 西藏地区
3.1.11 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
3.1.12 国内主要旅游业物联网项目建设及实施情况
3.2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社会环境
3.2.1 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物联网的认知情况
3.2.2 各物联网服务企业对旅游业物联网认知情况
3.2.3 旅游业企业对旅游业物联网认知情况
3.2.4 旅游者对旅游业物联网认知情况
3.2.5 其他社会团体与及组织等对旅游业物联网认知情况
3.3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的技术条件
3.3.1 整体技术发展情况
3.3.1.1 物联网基础技术研发成果
3.3.1.2 物联网网络建设情况
3.3.1.3 旅游业信息化及物联网技术水平
3.3.2 旅游用户服务市场
3.3.3 酒店物联网服务市场
3.3.3 景点物联网服务市场
3.3.4 旅行社物联网服务市场
3.3.5 交通运输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
3.3.6 其他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携程网、购物等)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3.4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发展的经济条件
3.4.1 全国及各主要地区旅游业产值及增长趋势
3.4.2 全国及各主要地区旅游业企业数量与规模及增长趋势
3.4.3 全国及各主要地区旅游业企业投资规模及增长趋势
3.4.4 全国及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物联网投入规模及增长趋势
3.4.5 旅游最终产品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
第4章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需求方研究
4.1 中国旅游业各主要细分市场对物联网应用现状
4.1.1 旅游用户服务市场
4.1.1.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1.2 资金来源
4.1.1.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1.4 盈利模式
4.1.1.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1.6 典型企业分析
4.1.2 酒店物联网服务市场
4.1.2.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2.2 资金来源
4.1.2.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2.4 盈利模式
4.1.2.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2.6 典型企业分析
4.1.3 景点物联网服务市场
4.1.3.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3.2 资金来源
4.1.3.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3.4 盈利模式
4.1.3.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3.6 典型企业分析
4.1.4 旅行社物联网服务市场
4.1.4.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4.2 资金来源
4.1.4.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4.4 盈利模式
4.1.4.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4.6 典型企业分析
4.1.5 交通运输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
4.1.5.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5.2 资金来源
4.1.5.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5.4 盈利模式
4.1.5.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4.1.5.6 典型企业分析
4.1.6 其他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携程网、购物等)
4.1.6.1 应用规模与需求特点
4.1.6.2 资金来源
4.1.6.3 建设及运营模式
4.1.6.4 盈利模式
4.1.6.5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4.1.6.6 典型企业分析
4.2 中国旅游业各主要地区市场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规模
4.2.1 中央政府政策
4.2.2 东北地区
4.2.3 北京地区
4.2.4 山东及中原地区
4.2.5 江浙沪地区
4.2.6 广东地区
4.2.7 成渝地区
4.2.8 华中地区
4.2.9 云贵地区
4.2.10 西藏地区
4.1.11 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
第5章 中国旅游业物流物联网服务供给方研究
5.1 整体情况
5.2 旅游用户服务市场
5.2.1.企业数量与产值
5.2.2 技术研发能力
5.2.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2.4 企业运营策略
5.2.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5.2.6 典型企业分析
5.3 酒店物联网服务市场
5.2.1.企业数量与产值
5.2.2 技术研发能力
5.2.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2.4 企业运营策略
5.2.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5.2.6 典型企业分析
5.4 景点物联网服务市场
5.4.1.企业数量与产值
5.4.2 技术研发能力
5.4.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4.4 企业运营策略
5.4.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5.4.6 典型企业分析
5.5 旅行社物联网服务市场
5.5.1.企业数量与产值
5.5.2 技术研发能力
5.5.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5.4 企业运营策略
5.5.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5.5.6 典型企业分析
5.6 交通运输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
5.6.1.企业数量与产值
5.6.2 技术研发能力
5.6.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6.4 企业运营策略
5.6.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5.6.6 典型企业分析
5.7 其他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携程网、购物等)
5.7.1.企业数量与产值
5.7.2 技术研发能力
5.7.3 主要产品与服务
5.7.4 企业运营策略
5.7.5 资金来源于投资机制
5.7.6 典型企业分析
第6章 中国旅游业物联网服务市场竞争态势及机会分析
6.1 各细分市场竞争态势及机会分析
6.1.1 旅游用户服务市场
6.1.2 酒店物联网服务市场
6.1.3 景点物联网服务市场
6.1.4 旅行社物联网服务市场
6.1.5 交通运输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
6.1.6 其他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携程网、购物等)
6.2 各区域市场竞争态势及机会分析
6.2.1 东北地区
6.2.2 北京地区
6.2.3 山东及中原地区
6.2.4 江浙沪地区
6.2.5 广东地区
6.2.6 成渝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6.2.7 华中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6.2.8 云贵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6.2.9 西藏地区
6.2.10 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
第7章 政府旅游业物联网政策建议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7.1 中央政府政策建议
7.1.1 技术发展路径建议
7.1.2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1.3 各地区旅游业物联网发展建议
7.1.4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2 东北地区
7.2.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2.2 招商引资建议
7.2.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3 北京地区
7.3.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3.2 招商引资建议
7.3.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4 山东及中原地区
7.4.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4.2 招商引资建议
7.4.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4 江浙沪地区
7.4.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4.2 招商引资建议
7.4.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5 广东地区
7.5.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5.2 招商引资建议
7.5.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6 成渝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7.6.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6.2 招商引资建议
7.6.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7 华中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7.7.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7.2 招商引资建议
7.7.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8 云贵地区各级政府政策
7.8.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8.2 招商引资建议
7.8.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9 西藏地区
7.9.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9.2 招商引资建议
7.9.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7.10 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7.10.1 各具体细分市场物联网政策建议
7.10.2 招商引资建议
7.10.3 重点项目启动及实施建议
第8章 各细分市场企业物联网应用建议
8.1 旅游用户服务市场
8.1.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1.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1.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8.2 酒店物联网服务市场
8.2.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2.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2.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8.3 景点物联网服务市场
8.3.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3.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3.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8.4 旅行社物联网服务市场
8.4.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4.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4.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8.5 交通运输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
8.5.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5.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5.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8.6 其他企业物联网服务市场(携程网、购物等)
8.6.1 物联网技术与产品选择建议
8.6.2 投资策略与合作建议
8.6.3 日常经营管理建议
网 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物联网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的概述及应用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当今社会,物联网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日趋成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还有个人的一些创新想法。
关键词:物联网
概述
应用
创新 一 物联网的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物联网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指的是将各式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从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来看,RFID电子标签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首先必须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任何事物网络。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提出,打破了传统旧思路,展开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传统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基础的建设,例如机场,建筑物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例如个人电脑、宽带等,这两方面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新一代的IT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我们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基础设施中,大到国家基础设施电网,铁路,桥梁等,小到家庭生活中的必须用品,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真正的智能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3.物联网的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4.存在的问题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二 物联网的应用
1.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在温室环境里,每个温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由此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用户通过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系统,可以对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的生活习性、环境、生理状况及种群复杂度进行观测研究,也可用于对森林环境监测和火灾报警。传感器节点随机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状态下定期报告环境数据,当发生火灾时,节点通过协同合作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火源的具体地址、火势大小等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可以应用在精准农业中,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形状传感器、颜色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可用来监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由此确定作物的成熟程度,以便适时采摘和收获。用户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植物生长的人工环境的监控,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例如,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音频传感器等进行灭鼠、灭虫;还能用流量传感器及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农田水利灌溉。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物联网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解决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是增加容量。但在当今交通容量有限的城市环境中,我们需要其他解决办法。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道路和汽车中是一个高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增设路边传感器、射频标记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城市管理设立一个城市监控报告中心,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这样系统能够快速收集每个网格中所有类型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如何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策略使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这需要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还可以丰富驾驶者的经验,而不再仅仅关心出行时间及路线选择。同时,它还可以改进汽车、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使之更具便利性。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下一班的市郊火车或地铁上有多少空座位。集成服务和信息对未来的公共交通至关重要。例如,为均衡供求,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可以定位乘客位置,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智慧的交通工具。
智慧的道路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但我们仍不了解行人、车辆、货物和商品在市内的具体移动状况。因此,获取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安置的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的先进自由车流路边系统来无缝地检测、标识车辆,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并据此调整路线,从而避免拥堵。以后我们将能建成自动化的高速公路,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从而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智慧的交通系统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也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3.物联网在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在我国的普及速度十分惊人。从这项技术在国内出现到现在,不到十年时间,就已经处处可见。在大城市的写字楼中,很多公司使用的指纹打卡机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有笔记本电脑应用的人脸识别登录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看似与传统锁具相去甚远,但其实也属于锁具及安防产品的一部分。
相比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似乎还不那么普及,但是在大城市郊外的别墅区,应用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虹膜)识别技术的锁具与安防系统比比皆是。生物识别技术是锁具及安防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式,但是目前我国能够生产指纹锁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而能生产人脸识别锁具和视网膜识别锁具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我国锁具及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关。
2010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专家表示“中国国际锁具、安防产品展(CIL&S)依托于全球第二大五金展——中国国际五金展(CIHS)的强大平台,致力于为广大锁具与安防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参与展会的将有300余家锁具与安防行业国内外领军企业参展,他们将带来最先进的锁具及安防产品参展。”该专家表示,“展会还将在现场设立„新品展示专区‟,为锁具及安防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免费的展示机会,助力锁具及安防企业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技术动向,进而促使自己的产品实现技术上的飞跃。” 三 可能的创新应用
我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设计智能声控门,它们分为两类,一种是跟声控灯差不多的,有人要经过的时候,只要发出人的声音,门自动就开了,这类声空门没有选择性,任何人都可以让它打开,它主要应用于一些公共场所。另外一种是与指纹锁相似的,只有特定的人的声音以及设定好的类似于密码的话才能让它打开,这类们可以用于防盗,而且开门比较方便。不过这些只是一些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本人也不清楚。
第三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认为,虽然目前物联网发展正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缺乏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主要的限制性关键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RFID关键技术
2.传感器关键技术
3.云计算技术
4.IPv4地址数量有限
同时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又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果标准不一样,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就更谈不上去构建整个物联网了。可以说谁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可以向全世界推销符合标准的技术设备。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的层面非常广阔,所以标准的制定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物联网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了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在欧盟,物联网标准会很快出台,技术标准将统一技术、运营、服务层面的内容。虽然我国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产业仍是一片混乱。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正如同中国的3G标准一样,出
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3G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
1.接口的标准化
2.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3.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上和中兴、华为等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较弱。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三网融合进程。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如何突破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成了阻碍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
盈利模式无经验供借鉴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用户使用成本壁垒存在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
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比如,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
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安全问题是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
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息息相关的物品中。人们在观念上似乎还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周围的生活物品甚至包括自己时刻都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嵌入标签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权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如果一旦政府在这方面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不会泄露也至关重要。所以说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
第四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1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
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用途遍及多个领域。因此,物联网的技术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物联网的核心实际上是“感知”,并不是我们所使用的网络。众所周知,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基于物联网本身的应用与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真正的信息整合将变成可能,并将带来非常智能的体验。本文在简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以及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对物联网的在海计算、云计算以及在实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斌对物联网发展前景做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 海计算 云计算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will becom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its use in several areas.So, the thing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core of the network is in fact that “perception”, and we do not use network.As is known to al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are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itself thing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computing power, the re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will become possible, and will bring very intelligent experience.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content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networking in the calculation, cloud computing and 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Added to the thing developing prospects were simple network prospect.Keyword : Content networkingSea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还在探索过程中,物联网可初步定义为:物联网是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和条码及其他基于物与物通信模式的短距无线网络等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把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和它们的属性标识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原来只是人与人交互的互联网升级为连接世界万物的物联网。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并合理运用,这将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得到很大的益处。
2、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种多样的系统技术应用。一般将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体系按照四个层次来建立模型,即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的各层次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所以,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的功能,各层之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
与共享。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层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同一个层次上,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进行按需分配设置。但是,优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控制首先都需要一个合理的顶层系统设计,为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整体性能保障。
3、物联网的体系构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但可把物联网划分为一个由传感器层、传送层、物联网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四层体系。
(1)传感器层及M2M 终端,主要包括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2)传输层首先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以将传感器层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可靠传送,这一层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部分。
(3)物联网服务层包括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部分。
(4)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比如物流系统、安全监控、农业监控、灾害监控、智能家居、车辆调度、军事领域等。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发展针对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最切实际需求。
4、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4.1. 物联网与海计算
海计算是通过在物理世界的物体中融入计算与通信设备以及智能算法,让物物之间能够互连,在事先无法预知的场景中进行判断,实现物与物间的交互作用。海计算一方面通过强化海量的独立个体间的局部即时交互和分布式智能,使物体具备自计算、自组织、自反馈的海计算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融入在个体中的信息装置,实现物体与信息装置的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获取物质世界的信息。海计算的本质是物与物间的智能交流,实现物与物间的交互,代表终端的万物世界,海计算是物理世界各物体间的计算模式,而云计算是服务器端的计算模式。
海计算是倡导由多个融入了信息装置、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物体,通过局部交互而形成具有群体智能的物联网系统。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用结构通过引入融入信息装置的“自主物体”,有利于产生通用的并可批量重用的物联网技术和部件,这也是信息产业主流产品的必备特征。
(2)分散式结构的海计算物联网强调结构分散,比较容易消除单一故障点、单一控制点和单一瓶颈,使扩展更加灵活。
(3)高效节能充分利用局部性原理,可以有效地缩短物联网的业务直径,覆盖从感知、传输、处理,到控制的路径,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4.2. 物联网与云计算
通过信息的感应、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我们把这一环节叫做物联网的“前端”;而基于互联网计算的涌现智能以及对物理世界的反馈和控制则称为物联网的“后端”。现今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目光普遍聚集在物联网的“前端”,而物联网的“后端”也同样重要。从“后端”看,物联网可以看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以提高物理世界的运行、管理、资源使用效率等水平为目标的大规模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实时感应、高度并发、涌现效应和自主协同等特征。云计算为很多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率计算模式,并具备互联网服务的便利、低价等优势。云计算的目的是将资源集中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由这种云中心提供应用层、平台
层和基础设施层的集中服务,以解决传统IT系统零散性引起的低效率问题。云计算不仅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而且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4.3 实时信息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RIS)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又由如传感器、射频识别和视频、音频图像采集器等多种类型的采集设备所组成。当用户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系统时,实时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主动推送,或是用户主动发出请求后等待接收信息。一个实时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开放性,以此促进实时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在物联网中,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以及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等都是常见的采集设备,所标记的物体的相关信息事先已经被写入射频识别标签,同时通过标签接收阅读器发出相应的射频信号。实时信息处理大致分为分类实时信息收集、数据规整、实时场景重构和数据挖掘等步骤。总体上讲,实时信息处理是把原数据加工成信息的一个过程。实时信息分发模型又由Pull和Push两种模型构成。Pull模型一般是由用户发起信息请求,请求在经过处理后转化成采集指令,信息源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传回给用户;而Push模型一般是由信息源先通过采集设备采集到实时信息,信息经过处理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有选择地传送。此外,实时信息系统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传递延迟、信息精准度问题以及隐私问题等。目前,尽管物联网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应用也遍及公共事业、物流交通、医疗卫生、政府机关、文化教育、市政管理、安全生产、金融投资、旅游经济、能源环保、工业监测、气象水文、农业服务、智能家居等各行各业,并得到各个领域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还面临众多挑战。另外,物联网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知识充分集成和融合,为物联网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物联网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5、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随着通信设备、管理软件等相关技术的深化,物联网技术相关产品成本的下降,物联网业务将逐渐走向全面应用。中国政府也将物联网相关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几十倍,巨大的经济利益必然驱使激烈的技术竞争。全球科技大国先后都提出了物联网发展战略,掀起了新一轮物联网的浪潮。2010 年国务院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国内各大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竞相跃跃欲试、蓄势待发。许多省份也都陆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并纷纷兴建示范工程。展望未来,国家和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下一步物联网必将向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通信宽带化、多元化、协同化;应用综合化、多媒体化;网络的融合化、自组化、泛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于物联网〔J〕.商场现代化,2010,(5).〔2〕李虹.物联网—生命力的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9,(12).〔5〕 Texas Instruments.A true system-on-chip solution for 2.4GHzIEEE 802.15.4/ZigBeeTM[Z].2006 〔6〕 Texas Instruments.CC2430ZDK ZigBee Development Kit ProUserManual Rev.1.2.1.2006
第五篇: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物联网产业的热潮正在席卷全球,在我国,政府高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无不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是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政府勾画蓝图,各地积极布局,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正逐步趋向成熟。
物联网:物物相连 传感未来
——AMT咨询中国物联网(暨传感网)发展报告
潘多拉星球上所有的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每个物体之间都能通过心灵的沟通来指挥其行为,而沟通的方式正是纳威人的辫梢和树木的根须。天人合一的巨大网络让所有的一切变得有生命和灵性,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依存也变得清晰可触。
——电影《阿凡达》片段。
电影《阿凡达》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外太空世界,这些细节具体到现实科技的发展,就是物联网在未来的典型应用。的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让一切自由连通”,甚至做到“沟通从心开始”。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2009年由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当年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上,对这两个名称进行了界定:“传感网和物联网其实是两个名字一个概念,为方便交流宣传,传感网是官方用名,物联网可作为‘小名’使用。”
根据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概念则是从技术的角度对物联网的这一实质进行了阐述: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除传感节点组成的网络外,传感网还能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实现全面融合。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传感网,其实质都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此,物联网和传感网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个事物的命名。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
物联网能够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而可以使物品(商品)具有“智慧”,在没有人的干预的情况下彼此进行“交流”。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具体到现实生活当中,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就目前来看,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发现,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
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技术、标准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应用。
中国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物联网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相继指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国家还将传感网以及传感技术的研发计划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中。此外,工信部已经开始统筹部署宽带普及、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并将物联网发展列为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2010年,中国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来自高层和政策的推动将加速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国内众多知名企业也开始在物联网领域摩拳擦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行业企业已经展开攻势,另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公司也开始进入物联网领域,国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AMT咨询日前收购深圳某物联网产业相关公司,开始在该领域持续发力。
此外,我国已经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家之一。无锡市自2009年以来已经联合美国有关机构发起了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工作,产品目前在公共
安全、民航、交通、电网、环境监测等行业得到初步应用,相关物联网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并被欧洲列入政府航空采购目录。
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尚不完善,业内专家也明确指出,物联网商业模式短期内不能大规模商用。但是,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正在逐步趋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