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中的应用分析
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峡县46所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的卫生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的食堂卫生管理、设施布局、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卫生、餐用具卫生等均显著好于量化分级管理前,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量化分级管理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有效的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关键词】 量化分级管理;学校食堂;保健服务
日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学校食堂是专门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最主要场所,同时学校食堂又是食物中毒易发的地方,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西峡县自2007年起对全县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有效的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现将7年来我县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做一分析,为推动全县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供指导。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西峡县46所学校食堂作为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象,其中城区食堂6户,农村中学食堂40户,中学27户,小学17户,幼儿园2家食堂。
1.2 方法及步骤 依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学校食堂卫生要求》,为具体操作规范,对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使用说明》,遵循公开透明和依法评价的原则,对46家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卫生设施、食品贮存、素证、专用间要求、生产经营过程等方面逐一进行现场检查评分,集中讨论确定量化分级评定结果。根据各学校食堂评分结果分为A、B、C,三个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食堂卫生信誉度等级评定结果 46户学校食堂评出A级8户,B级31户,C级7户,食品卫生信誉等级分别比实施前明显上升了26.26和58.56个百分点,同时C级单位下降了62.58个百分点。表明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B级以上食堂明显增多,C级食堂显著减少,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2 学校食堂量化管理前后卫生达标情况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控制系统明显完善,卫生管理、设施布局、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卫生、餐用具卫生等5个方面食品卫生达标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l。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学校加大了对食堂基础设施的投入,部分学校对食堂进行改建和扩建,增设较先进的卫生设施和专(兼)职厨房清扫员,厨房卫生实行动态保洁,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并增设食品专用仓库、生熟食品冷柜、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等;严格实行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制度。无标识、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得到有效控制。讨论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目的在于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公平、公开、透明,促进企业自律,提高诚信水平,最终达到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县46所学校食堂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食品卫生状况和卫生信誉度等级显著提高。笔者认为,关键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政府重视是推动量化分级工作的基础 推行、实施学校食堂监督量化分级制度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县专门成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和教育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有关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实施。
3.2 调动学校积极性,加强学校量化监管职责 在对学校食堂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分级,实行“定量考核、动态管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了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校量化监管职责,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大对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和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1],培育了激励机制,形成食堂内、学校间“比、学、赶、超”的氛围,促使食堂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使卫生监督部门职责具体化,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卫生监督质量具有可比性,克服了执法的随意性,提高了执法的科学性。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促进了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促使学校食品卫生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后卫生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实施前。
3.3 改变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模式 需要与时俱进,学校食堂需要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目的是督促学校自觉按照法律规定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这种监督不能代替学校的自身管理。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强化了学校自身管理在保障饮食卫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卫生监督部门,经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把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律意识低、风险度高的单位上,实行有效监管,做到重点监控,目标明确,不仅能够提高卫生监督员的责任心,同时也提高了卫生监督执法效能。量化分级的管理模式能促使学校食堂的监督手段和评价标准发生一个大的转变。目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展开,长效管理机制正逐步建立、完善,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3.4 细化标准,严格程序 在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县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要求,结合我县学校食堂实际卫生水平,制定了《西峡县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做到公正、公平。
3.5 必须通过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食品经营者、管理者的卫生法规及卫生知识水平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卫生管理模式,特别要做好食品生产经营关键控制点的卫生质量控制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卫生事故的发生。我县举办了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各学校充分了解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时掌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标准和要求,学校的食品卫生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参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觉悟也得到提高。
3.6 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 要加大卫生执法的力度[2],对于拒不整改,管理不善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严肃的查处。对于不合格食堂除依法处罚外,还要责令其限期改进,利用学校的2个假期,督促食堂整改到位。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3],一是在地方新闻媒体上对严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在各食品销售窗口和食堂发饭窗口设立食品卫生监督举报电话,发动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群众性的卫生监督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引起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视,以减小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贲志强.昆山市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28(16).[2] 冯素青,梁文.浅谈高校后勤改革后食品卫生现状[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3,2(5):5.[3] 魏新刚,张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8.
第二篇: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一、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全程监督;量化评价,分级管理;动态监督;公开透明;卫生安全。
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四个等级,是按下列标准确定的。
根据餐饮业食品制售范围和制售食品污染风险程度,制定食品卫生量化评审标准。
评分标准将从餐饮业建筑和流程布局、选址、经营面积、食品及其原料采购贮存、操作间和餐厅环境卫生、制售食品的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餐饮具消毒的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企业自身卫生管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等8个环节,进行考核评分。
经考核评审得分85分以上为良好,可评为A级,表示食品餐饮单位卫生条件良好,并能保持稳定的良好状态,低风险;
经考核评审得分75分以上为较好,可评为B级,表示食品餐饮单位单位卫生条件较好,并能基本维持其卫生水平,较低风险; 经考核评审得分60分以上为较好,可评为C级,表示食品餐饮单位单位卫生条件一般,并能基本维持其卫生水平,有一定风 1
险;经考核评审得分60分以下为较差,可评为D级,表示食品餐饮单位单位卫生条件较差,餐饮单位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可能引生食物中毒,风险性较高,应限期予以改进,到期不改进的,应停止其经营资格,卫生许可证是否有效、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擅自更改面积、设施与布局、餐厅的选址、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隔餐隔夜的熟食品是否充分加热、冷荤间的卫生设施、餐具消毒设施等12个环节为关键监督项目,关键项目若有一项不合格,则评为差。
三、考核评定
成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小组,按照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严格评审标准,对餐饮企业进行现场考核评分,做出等级评定。
大街乡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站)2012年4月28日
第三篇: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一、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全程监督;量化评价,分级管理;动态监督;公开透明;卫生安全。
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四个等级,是按下列标准确定的。
根据餐饮业食品制售范围和制售食品污染风险程度,制定食品卫生量化评审标准。
评分标准将从餐饮业建筑和流程布局、选址、经营面积、食品及其原料采购贮存、操作间和餐厅环境卫生、制售食品的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餐饮具消毒的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企业自身卫生管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等8个环节,分解为60多个详细的监控“点”,进行考核评分。经考核评审得分85分以上为良好,可评为A级,表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良好,并能保持稳定的良好状态,低风险;
经考核评审得分75分以上为较好,可评为B级,表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较好,并能基本维持其卫生水平,较低风险;
经考核评审得分60分以上为较好,可评为C级,表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一般,并能基本维持其卫生水平,有一定风险;
经考核评审得分60分以下为较差,可评为D级,表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较差,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可能引生食物中毒,风险性较高,应限期予以改进,到期不改进的,应停止其经营资格,卫生许可证是否有效、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擅自更改面积、设施与布局、餐厅的选址、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隔餐隔夜的熟食品是否充分加热、冷荤间的卫生设施、餐具消毒设施等12个环节为关键监督项目,关键项目若有一项不合格,则评为差。
三、考核评定
区(县)成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小组,按照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严格评审标准,对餐饮企业进行现场考核评分,做出等级评定。
四、公示授牌
考核评审完成后,卫生行政部门定期以通告的形式向社会公示餐饮企业等级的评定情况。根据卫生部要求,被评为A、B级的餐饮企业分别由所在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等级凭证,并将相应的“食品卫生等级标志”加贴在卫生许可证的右上角,A、B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在其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食品卫生等级标牌”。标志和标牌由市卫生局按卫生部要求统一制作。
大兴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预防疾病,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为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卫生部在全国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三、实施原则
(一)量化评价。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评价项目进行量化,并应用风险性分析理论,按风险度高低分为关键项目和非关键项目。通过监督量化评价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卫生状况。
(二)属地管理。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工作。公共场所的量化评分和卫生信誉度等级评定原则上由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实施日常监督机构负责。
(三)动态监管。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根据每次日常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监督频
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调整,以合理分配监督资源。
(四)公开透明。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向社会公示,并使用统一标识。增强消费者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四、实施方法
(一)确定量化评价内容。
在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量化评价效果。本指南中《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1)、《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2)、《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3)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表4)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要求制定的,对量化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分值、评价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
各省(区、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量化分级评分表,可调整本指南中确定的公共场所量化评价内容、项目,但对关键项目的调整不得低于本指南的要求。
(二)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三)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四)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下表规定了不同卫生信誉等级的最低监督频次,各地应根据实际,合理调整监督频次。
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而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五、公示卫生信誉度等级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确定了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发放《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的标识(见附表5),并张贴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六、效果评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情况,逐步开展效果评估。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及时完善和调整实施工作,确保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附表:1.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2.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3.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4.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略)
5.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标识(样式)(略)
第五篇:湖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
湖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切实推行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增加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已获得卫生许可证并满一年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适用于住宿场所、游泳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
第三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具体工作。
第四条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谁发证,谁主管”的原则。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定,并负责B、C级单位标识发放;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A级单位的复核和标识发放,同时对辖区内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市卫生局对各地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第五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使社会了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和监督;使经营单位自觉承担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责任,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六条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经常性卫生监督过程中,要按照浙江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下简称评分表)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第七条 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同时将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标识置于公共场所醒目位置,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第八条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信誉度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示范单位,B级为规范单位,C级为合格单位。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级别按下列标准判定如下:
(一)总得分在90分(标化后得分,下同)及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
(二)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
(三)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
(四)总得分低于60分或者关键项目(带※项目)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最高为C级。
第九条 各地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定结果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监督频率。A级单位简化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两年一次;B级单位常规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一年一次;C级单位强化监督,监督频次不少于一年两次;未评级的单位重点监督检查。
卫生安全保障、应急事件调查、投诉举报处理等特殊情况而需要进行卫生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第十条 对拟评为A级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将名单上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进行现场复核。复核采取随机抽查方式,每批次申报单位数大于50家的抽查数不少于10家,少于50家的抽查率不低于20%。现场复核时,如有20%以上(含)单位达不到A级标准的,则整批不予通过,退回上报单位重新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