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假义务支教个人小结报告材料
暑假义务支教个人小结报告材料
暑假义务支教个人小结报告材料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为我们送来了柴炉,锅,碗等炊具,但是说到做饭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没有盐,没有油,没有米,没有火,几乎每个人都补充了一番,一列单子,所缺的东西还真不少,赶紧的安排人到镇上去大购物。到第二天做饭时问题又来了,十四个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结果第一顿稀饭,几乎成了饭,每个人都笑着说:“继续摸索继续摸索!”看来当好一个家真是不容易,妈妈有多辛苦了?夏天时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凉刺骨的水,相信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更加热爱今后的生活了。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成为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幼师,理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
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
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日常记录员,在教学中我仅需教英语,而且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一个团队的决定,需要每个人去遵守和服从。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
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辛苦。而他们的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
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而在这十几天里,另一种情感则是来源于队友。每天我们穿着队服,带上工作牌,在规定的时间起床,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在规定的时间上课,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没有其他的娱乐,我们就自娱自乐,饭桌上是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的活力也尽展在大家的面前。除了开心的笑,我更是收获很多,团队精神,宽容,忍让,赞赏,细致,可爱,各种品质,各种态度,让我看到不一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年轻的我们原来可以像这样,像那样的活。也许我们十四个人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相聚,但是这份情感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都说“患难见真情”,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同样让我们彼此铭刻。
我庆幸参加了这次的义务支教,我感谢这些孩子,感谢这些村民,感谢我的队友。让我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让我成长,让我感恩,让我学会珍惜。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支教,永远记住
这些质朴的孩子和热情的村民,永远记住可爱的队友!
第二篇:暑假义务支教个人小结荟萃4则
暑假义务支教个人小结荟萃4则
《一》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的支教,我收获了很多。认识,走进,让我感受到的山美,水美,人美。
刚来到时我便被这里的山水震撼了——原来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叫山清水秀。这里的山高高低低很有个性地独立或绵延,这里的水在哪都能见着,绕山而行又不随山而止。
第一天就见识到了这里村民的淳朴,在这里谁有困难便会有很多人来关心帮助。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第一天就有村支书留我们吃饭,后来就有大哨村支书像邻居一般给予我们所需的东西,有次走访时还有不相识的大姐请我们穿苗服。
来之前以为这里会很落后,来时才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这里的路不是烂泥小道,而是宽宽的马路,村里的路也多数是水泥铺成的。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政府也大力投资发展这里的经济。让人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感觉。经过了改革开放,经过了新农村建设,这里已经发展了很多,但是偏远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发展迅速。这里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自己种粮吃,喝的水是山上引下的泉水,衣服自己做,连布都是自己织。这里的人一直在寻求生存的路,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去年金融危机打工的人回来了很多。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种烟,这倒也成了他们的出路。这里山多平地少,能种稻的地极少,倒是种烟不仅不需要很大的地,而且收入也比稻谷多几倍。但是种烟也不是人们生根立命的办法,毕竟国家不鼓励种烟。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村会计的想法,他认为补抽要发展还得靠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开展养殖业,养猪、羊、牛等牲畜。来到这里我也发现这里要发展不能靠打工,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这里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开展旅游也并不现实,发展农业才是正道。既然村会计寻求到出路,其他干部应该也是有想法的,我想他们缺少的是技术上的指导和场地的限制。来这里时就发现这里有很多修路的人,本以为都是本地的工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修路的都是外地的。由于修这里的路不比修别处的路,这里山高路险多是盘旋的山路,需要很高的技术,而这里的人虽然打工的很多但有技术的却很少。其实技术不是学历决定的,为什么这里的工人就缺少技术,别处的工人就有这些技术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太明白。如果能解决技术上的障碍,这里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的,不用总是靠政府出资。据我所知,我们所到的地方只是补抽乡最富的四个村,还有十几个中等下等的村我们没有去过。如果都靠政府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显然是不现实的。来到过了二十几天有意义的生活,真有点不舍……希望我们真的为做了点什么。
《二》暑期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追忆似水年华:
在的日子,已如飞驰的列车,与我的生活渐行渐远。向记忆的远方挥一挥手,依稀听得到孩子们的欢笑,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我无法说清这种感觉究竟证明什么,但是我只求能够再次出现,原封不动的供我受用,使我最终彻悟。回忆很甜,过程实难。特别的感动献给特别的:
记得7月13号的上午,当拖着我们满身的疲惫,越过无数盘山石子路,来到村时,我们的身上,行李上,又多了几层尘土,就像是我们遇到的困难,我们要面对,要拨开尘土,在风雨中伫立!我们不是在孤独的奋斗,这其中,村里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给予了我们帮助。当我们面对一栋空楼的无助时,村长送来了被子、厨具、柴火。记得我们还在为第一顿饭没有炊具做菜而发愁时,村长正好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苗家人朴实的菜肴,大碗的腊肉,填补了我们队员的胃,更温暖了我们孤寂的心。还有麻老师的酸菜,以及她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对我们的关心。村里对我们的关心,使我们不止一次受感动,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支教的中期,我们队的柴火不够用了,一打听柴火的价格,一百元只有五十公斤的柴火。对于本来经费就紧张的我们,这种价格难以负担得起,想想先前有学生家长问过我们需不需要柴火,都被我们给推辞了,因为我们坚守的原则,这柴是不能收的。正当我们发愁的时候,不得已,我们就去跟村长商量,村长特别热情,立即帮我们解决。有天夜里,我们看都院子里有个背着一大捆东西的人正准备往楼这边来,还拿着手电筒,是谁啊,当时还特警觉,走进一看,原来是村长给我们送柴火了。村长说担心第二天支书那边的柴不能及时送到,怕我们没柴做饭,临时给我们顶一顶。村长朴实低调的为人,我们很受感动。记得汇演前夕,他还冒雨给我们送来音响。一个村的领导者,往往可以代表这个村的形象,的村民们个个热情,以至于我甚至会怀念在井边和他们一起洗衣服时的情形。村里对我们的支持,是我们支教的最大动力之一。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刚刚开始支教的时候,相信许多队员和我的心情一样忐忑,以及,试图以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去和孩子们接触,还很无奈的该不明白,自己的热情会把孩子们吓跑。人与人相处需要一个过程吧,哪怕是 和小孩子。很感动后来孩子们喜欢牵我手,就算扯我的衣服,在白色的队服上留下他们的“爪印”,真真实实的付出,才看的到孩子们的笑容,有时候自己偷懒休息啦,就会后怕孩子们会离我远了。关系亲近了,有许多细节就不会计较,开始看着他们都那么脏,是很不习惯的,会试图给他们洗脸洗手。后来倒觉得,那时可爱的标志,而且,环境的不同,有些东西,是你自己难以改变的。想起午后金色的阳光,带着孩子们穿过尘土飞扬的石子路去井边喝水,那些孩子们之间的打闹争吵已是依稀记得,只清晰的想起水花喷打在他们眯着小眼的脸上,似乎连水花都荡漾着幸福,阳光点缀在孩子们湿湿的脸庞,星星点点,异常灿烂。孩子们就是这样,简单、快乐。好比这时路上来了一辆采石车,带来了浓浓的尘土,自己很可能捂着鼻子一脸苦相,可是孩子们呢,车一过,你还看到他在“烟雾”中喊呀、叫呀,特开心。所以,在,我感受到的许多种细节,都被我自己称之为“生活状态”,有些东西,在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是去理解,用平静的心去感受。
作为一二年级班主任,是我的福气,当然,这是后话,因为其过程实在令人“挣扎”、“纠结”。确实,正如乔燕所说,我有更多与孩子们接触的机会。是的,而且意义不同,更加带有一种责任。无论有课没课,都要去班里瞧一瞧,若是遇上赶集、做饭、甚至是小偷懒,会不去教室。可是有意无意,心中牵挂,第二天特向见见孩子们有什么变化,问问有没有听话呀之类,其实,是心里有歉意。而孩子们难得在意。想教好他们,就是要舍得花时间。当然,还得花点物质上的,给点小诱惑,当时我几乎每天都有准备糖果,发给当天最听话的小朋友,那时扯着嗓子的一句:看谁坐的好,棒棒糖就给谁!之后的片刻安静总会被调皮的孩子们的告状声打断,或者是安静以后,突然有排小孩因为椅子不结实而塌下去后的哄堂大笑,亦或是看着瞬间所有小朋友们都坐的笔直,用渴望的眼神盯着你手中的棒棒糖时,你都不知道到底要发给谁的那场景。我不得不偷笑,没有什么比这更可爱的了。汇演前夕,我们排节目,在副班主任的大力协助下,我们班的孩子们越来越听话了,我看着他们站得笔直的小身体,强忍着自己好动的那种表情,我自己都会当着他们的面笑出声来,于是全班也会跟着我一起笑,有的笑得还吹鼻涕泡泡。他们脏脏的脸笑得最好看了。实在是可爱得让我招架不住。我们班有个叫的孩子,顶调皮,忘不了上课时他肥肥的身体坐在课桌上的样子,白白的脸上总是划满的污垢,整一个“小猫王”。汇演的前一天,还特别叮嘱他要洗干净脸,第二天真的洗干净了。往往,孩子们感动自己的,就是这些小细节。记得有天早晨去井边洗衣服,遇到的妈妈带着他在洗衣服,蹲在那里刷双小拖鞋,正在刷的那双被他洗出了颜色,另一只还灰头土脸的呆在旁边,他那认真的样子真是可爱,没想到如此调皮的孩子也有专心致志的时候。还有我们班的龙其珠,有次是去最远的排座村走访,我本来就慢,路上还拍拍照,就掉队了很长一段路,刚好走的还是没走过的小路,就是其珠陪着我走,那么小的女孩,肩膀上还架着大大的脑袋,吸鼻涕的时候,眼里总流露出最真诚的目光。手里一边拿着早晨从家里带到学校没吃完的中午饭,一边对我说:老师,要小心。按理说,这句话应该是我对她说才是啊。所以说,跟孩子们交流,流露出来的都是不惨任何杂质的真诚,面对镜头,他们也不会摆特别的动作、表情,但拍出来好看,天然。《三》义务支教总结
时光匆匆,年义务支教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年二十天的支教竟也结束了。记得去年出发前的懵懵懂懂和对的无限向往,到腊乙村后的激情无限;今年看着身旁的队友对支教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充满着大干一场的豪情,自己则少了分冲动,多了分理性与冷静。冷静地看待着每一天、出现的每一种状况、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分析、认真解决。解决了,不敢懈怠地迎接着下一个困难;解决不了,赶紧寻找队员们的帮助。就这样,20天里,一直绷紧着神经,不敢有半点松懈。支教结束后,疲劳的神经终于松下来了,开始静静地回顾支教所有的点滴了:
早在寒假时,我就开始准备支教的事情了。但当时我对于支教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否定。从去年支教回来的半年里,我一直在想:我们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精力、那么大的经费开支所做的义务支教意义何在?那边的孩子真的在我们这学到了多少东西吗?当地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有多大改变吗?我们真的在其中获得了多少吗?而且我们去年在腊乙村的表现相对来说应是很不错的,无论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还是在当地形成的良好口碑,这样的队伍的支教效果都无法令人满意。另外一些没有经验的支教队伍呢?他们做的怎样?他们会让社会给支教冠上一个什么修饰词?一系列的问题困惑着我,甚至一度使我想放弃支教。
但我作为心星家教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完成协会最大的一项工作,我必须组织这次义务支教,并保证它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筹备支教时,我想尽一切办法使它更具有意义。决心在长沙为的孩子募集一个“爱心书社”,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志愿者团队”,把原先两个星期的支教时间延长到二十天,并带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在这二十天里给当地人留下一批完美的大学生形象,一定努力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联系资助。而现在以上种种设想均已实现或是正在实现,毋庸置疑,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此次支教的实际意义。如果真正圆满完成了以上几项设想,相信无论是哪只队伍的哪次支教都是成功的,都是有意义的。这些设想可以使得否定支教的人重新审视支教。
刚到补抽乡,支教还没进行时就连续遇到了两个巨大的困难。首先是原定的支教小学过小,如不能换到更大的学校,所有的支教计划必须跟着调整,很多的设想将成为泡影。经过艰难地努力换到中心小学后,校长却不允许我们召集学生到中心小学上课,如不能解决,无法想象今年的支教会是怎样一个情景。不仅如此,在校准备阶段、支教期间还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但这些问题最终都得以顺利解决,面对困难,我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我为我们面对困难时的魄力与勇气而感到自豪,更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得到的成长而感到高兴。
拿着队员们的总结、日记,看到队员发自内心的感慨、不断成长的印迹。我知道我们的支教是有意义的,我们的队员在成长,在支教的顺境与逆境中得到的磨练将会受用终身。
当地的孩子们虽是可爱,但毕竟年纪小、不懂事,有很多做得不尽人意的地方。见到我们也不打招呼,看完图书后不放回原位,借东西不说谢谢,上课不敢发言。
但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路上时常能听到“老师好”了,码放整齐的图书再也不用时不时地整理了,借出乒乓球、羽毛球时常能听到“谢谢”了,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
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改变,我们都记在心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努力付出的回报。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我们欣慰自己的付出实现了价值,忘记了困难带来的伤痛,知道我们来这一趟是值得的。
虽然近些年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升,但地区的教育现状很让人担忧。窘迫的经济条件,使得一些孩子甚至无法完成义务教育;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家长们哪会把精神层面上的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读书与否全由孩子兴趣;而幼小的孩子哪里会真正懂得“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的道理,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甚至成为理所当然;恶劣的环境、低下的待遇吸引不了老师,仅XX县就缺编数百名老师。
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这是我们通过亲身的支教了解到的,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而我们能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状况,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我们相信关注也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用二十天时间结交了十余位值得铭记终生的朋友。在这里的每一位队员都是有爱心的人,都是为了他人能够牺牲很多的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能力的人,都是选择了崇高的人,都是我至亲的队友。
二十天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提携;我们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一起为同一个理想奋斗。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即使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舍友,也可能各忙各的事情,各走各的方向,分开后各奔天涯。而我们则是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我们的感情绝不会因为支教的结束而中断,这份特殊的感情将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永远。
此次起笔之前我翻出去年支教的总结和日记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对比了一下今年的日记。发现去年的日记虽然字数没今年的多、文笔没现在的成熟,但却更耐读,更有思想,更有精神。今年的日记仿佛流水账一般,事情一件一件的记下来,却没有感动、没有思想在里面。花了好长时间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四》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了解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
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为我们送来了柴炉,锅,碗等炊具,但是说到做饭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没有盐,没有油,没有米,没有火,几乎每个人都补充了一番,一列单子,所缺的东西还真不少,赶紧的安排人到镇上去大购物。到第二天做饭时问题又来了,十四个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结果第一顿稀饭,几乎成了饭,每个人都笑着说:“继续摸索继续摸索!”看来当好一个家真是不容易,妈妈有多辛苦了?夏天时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凉刺骨的水,相信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更加热爱今后的生活了。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成为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幼师,理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日常记录员,在教学中我仅需教英语,而且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一个团队的决定,需要每个人去遵守和服从。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辛苦。而他们的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
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三篇:2010年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为我们送来了柴炉,锅,碗等炊具,但是说到做饭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没有盐,没有油,没有米,没有火,几乎每个人都补充了一番,一列单子,所缺的东西还真不少,赶紧的安排人到镇上去大购物。到第二天做饭时问题又来了,十四个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结果第一顿稀饭,几乎成了饭,每个人都笑着说:“继续摸索继续摸索!”看来当好一个家真是不容易,妈妈有多辛苦了?夏天时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凉刺骨的水,相信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更加热爱今后的生活了。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成为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幼师,理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日常记录员,在教学中我仅需教英语,而且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一个团队的决定,需要每个人去遵守和服从。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辛苦。而他们的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四篇:2011年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2011年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文库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第一文库网
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日常记录员,在教学中我仅需教英语,而且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一个团队的决定,需要每个人去遵守和服从。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
常辛苦。而他们的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总结人:第一文库网
第五篇:2010年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2010年暑假义务支教个人总结
为期十几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踏上返程。窗外依旧是炙热如烤,窗内汗津津的我平静的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去湘西,了解湘西状况是我入大学以来的梦想,所以这次的湘西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憧憬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去报名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十几天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排达坝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支书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十四个人的团队,十四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做饭,买菜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我来自农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彷佛是回到了家一样,很快的,我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为我们送来了柴炉,锅,碗等炊具,但是说到做饭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没有盐,没有油,没有米,没有火,几乎每个人都补充了一番,一列单子,所缺的东西还真不少,赶紧的安排人到镇上去大购物。到第二天做饭时问题又来了,十四个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结果第一顿稀饭,几乎成了饭,每个人都笑着说:“继续摸索继续摸索!”看来当好一个家真是不容易,妈妈有多辛苦了?夏天时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凉刺骨的水,相信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会更加珍惜,更加热爱今后的生活了。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成为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幼师,理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
学生喜欢我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去姨妈家时,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表妹,看她的课本,问她老师上课都有什么内容,和她聊天,了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向他们比较了英语学习和苗语学习,希望消除他们的“英语难”的障碍,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教我说苗语,然后我就“顺便”地告诉他们英语说法。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想要的。或许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日常记录员,在教学中我仅需教英语,而且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一个团队的决定,需要每个人去遵守和服从。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
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辛苦。而他们的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抚养费几乎都由这些老人承担。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着背篓,低着头在爬坡。有点心酸,农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城市,年轻人出外谋生许多也是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费,多多关心一下孩子,即使是电话里简短的几句话,都可以替老人们分忧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不感孤单。想起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爸爸妈妈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出外打工,至今还在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我和妹妹一直跟爷爷奶奶住,现在我们姐妹两也出来读书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能感受都他们的欣喜,简单的问候也是强心剂。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文章资料由http://整理 ,更多详细请参考http://,第一手资料取源http:///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