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9: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一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界水小学 黄英荣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农村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从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场景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

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直接导入课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1、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角”。你认识吗?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起点,此时教师不需要发表评价。

2、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老师把校园图中的四个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同桌、邻桌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如果说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角对角的认识。

1、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

(1)指一指主题图中的角

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主题图上的四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判断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

这里出示五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让学生说说理由。(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在练习纸上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找主题图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老师这也有一副美丽的校园图,你能在这副图中找到数学中的角吗?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5)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学生,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这时教师总结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的大小

(1)制作一个角

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用手中的彩色笔画一画,或者用其他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来制作角的,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这个角能活动,叫活动角。学生也用老师发下的材料(吸管和图钉)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展示两个大小不一的角,说说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一个角大,一个角小。

教师总结:角有大有小,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学生会想到把两个角重叠起来,把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较大小。(这里采用了活动角这个学具来比较角的大小是有一定目的的,有目的地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表扬,并让同桌同学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吸管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吸管拉长点,角的大小变了吗?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动手画一个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角,并说说怎么画角,然后按照学会的方法自己动手画角。

(三)最后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我认识了角

生:我学会了折角

生:我学会了画角

生:我学会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生:我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2条边

……

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认识它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边 边

整节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 界水小学 黄英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长角形卡片,活动角,三角板、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角”。你认识吗?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起点,此时教师不需要发表评价。

2、师:我们校园不但漂亮,而且有很多角,这些角都是美丽的图形,你们想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1)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图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2)汇报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3)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课前老师也给每人发了一个这样的角,请你拿出来,拉一拉角的两边,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媒体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媒体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5、仔细看书,质疑问难。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有能力的学生试回答,师再小结,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养成不懂就要问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找出主题图中隐含的角。(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角?)(球门上有角、爷爷的剪刀上有角,老师的三角板上有角,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

2、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NM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3、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五、知识延伸:我所知道的角

我们今天认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界水小学 黄英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教法学法 :

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长角形卡片,活动角,三角板、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角”,你认识吗?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此时教师不需要发表评价。

2、师:我们校园里有很多角,这些角都是美丽的图形,你们想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3、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老师把校园图中的四个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同桌、邻桌讨论。

4、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

(二)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1、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1)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老师这也有一副美丽的校园图,你能在这副图中找到数学中的角吗?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不是角的,让学生说说理由。是角的,在练习纸上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学生,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这时教师总结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

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2、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的大小(1)制作一个角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用手中的水彩笔画一画,或者用其他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来制作角的,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2)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这个角能活动,叫活动角。学生也用老师发下的材料(吸管和图钉)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展示两个大小不一的角,说说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一个角大,一个角小,教师总结:对,角有大有小,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学生会想到把两个角重叠起来,把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较大小。(这里采用了活动角这个学具来比较角的大小是有一定目的的,有目的地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表扬,并让同桌同学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吸管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吸管拉长点,角的大小变了吗?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并说说怎么画角,并且按照学会的方法自己动手画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游戏:(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三)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同学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学得开心吗?请闭上 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我认识了角

生:我学会了折角

生:我学会了画角

生:我学会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生:我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2条边 ……

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认识它的。

第二篇:认识角教学设计说课及反思

2008全国优秀教案(论文)参赛作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课 题:角的初步认识 作者姓名:赵成敏 作者性别:女

职 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 历:大专

工作单位:开阳县第二小学 电话号码:*** 通讯地址:开阳县北街47号 邮政编码:550300 电子邮箱:535798969@qq.com

开阳县2007-2008学第二学期

“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材料

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课 题:角的初步认识

授 课 人:开阳县第二小学 赵成敏

时 间:2008年5月13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在生活物体中抽象出角。

2、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这是第一次接触角,是全新的内容,它不像其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经验,它是将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地细化,更深层次地了解图形,生活中虽然有,但一般没有抽象出角。因此,本节课我十分强调: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角的表象,从而逐步建立角的概念。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角的印象比较模糊,教学设想中拟定从学生所知道的层面为基础安排一系列符合低段孩子特点的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认知,从而让其原有的模糊经验得以提升。

[指导思想]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比较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设计理念]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五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图形娃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角,形成认识角的表象,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用最快的速度折一个角,进一步认识角,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再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指一指等方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最后,让学生动手画角,再次深入体验角。通过由易到难的五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比较角的大小,怎样画角,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铅笔、直尺、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上课前,有一个图形娃娃给二(3)班送去了一面流动红旗,看看,上面写了什么?你们想得到吗?那就要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才行。有信心做到吗?

2、提问

师: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娃娃吗?谁来说说它的名字?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来指一指,三个角在哪里?

师:我们来看看文明班级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老师奖励了明明一个小礼物,是什么啊?

生:五角星。同学们想得到老师的小礼物吗?那就积极表现吧!

师:它有几个角?谁来指一指?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接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角(1)寻找主题图上的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调皮的角朋友就藏在这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奖励)

(2)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角,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儿呢?(两人汇报,其余同桌互说)

2、动手操作,制作角(1)(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怎么办?(学生可能说出折、画、剪等方法)

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来折一个角吧!看谁的速度最快。

(2)指名展示制作的角(集体评价后奖励)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1)摸一摸

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折出了漂亮的角,拿好了,咱们一块来感受一下角的样子,用尖尖的地方戳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摸它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角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数学家们也给角的各部分取了个名字,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尖尖的地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地方叫边。最后用一条弧线来表示。

(3)指一指

把你折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同桌看看。

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个环节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4)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我们已经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听说我们在和角交朋友,课堂上来了许多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才是真正的角?

A、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为什么?(是角的用掌声告诉老师,不是角的用拍肩的动作告诉老师)

B、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角不仅藏在我们身边的的物体上,而且它还经常藏在其它图形的身上,你们能一个不漏地把它们全找出来吗?用铅笔画出来。(先出示第一个图形,带着学生一起找,引导从角的顶点向两条边的角度去找,并标出来,最后两个交给学生自己尝试)小结:要能一个不漏地找出角,我们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找。

学生完成P66页的第2题。课件展示正确答案。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比较角的大小(1)实验证明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折的角,研究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方法,想不想了解关于角更多的秘密?老师这里有一个角,它还会变大,变小呢(边讲边用课件示范),因为它能变大变小,所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试试吗?请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

A、你能让手中的角变得更大些吗?能变得小些吗? B、指名学生展示手中的角,问: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手中的角和老师手中的角相比,谁大谁小?(请学生拿上来比比,当学生拿上来的时候,教师顺势将自己手中的角变得和学生的差不多大小,学生可能会说教师的大些,也可能说一样大,如果学生说教师的大些,追问为什么?如果学生说一样大,反问教师的角边长一些,为什么还一样大呢?)进行比较并说明:比较时,将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现在老师把这位同学手中的角画下来,命名为角1,再把我手中的角画下来,命名为角2,我们来比一比,谁大谁小?(课件展示比角的过程)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问:那与什么有关呢?

C、学生用手中的角做变大变小实验,边做边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先自己独立做并观察得出结论,然后与同桌交流想法,最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的过程,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D、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边问边课件演示)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2)比较角的大小

真能干,我们知道了角有大小,也找到了角大小的秘密,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角,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出示)课件演示

A、方法1 出示三组角,让学生判断说出谁大谁小,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直接判断。

B、方法2 出示两组差不多大小的角,课件展示比较过程及结果,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其中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那个角大。

C、同桌二人进行比较。

三、画角

同学们研究了那么多关于角的知识,大家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

1、试画

2、展示并发现不足之处

3、师介绍画法,并用课件示范

4、再次尝试画一个规范的角

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学生交流自己想法时,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3、数角。(给予奖励)(课件出示练习题)

4、制作角: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小组合作,评选出最漂亮的角给予奖励并展示)

5、儿歌: 《角 角 角》

我的名字叫做角,我有边儿是两条,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是角角角。

6、结束语:图形娃娃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也给我们送来了一面流动红旗。(课件出示)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小朋友们,再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及说课材料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我设计从孩子熟悉的图形娃娃场景导入,并把教材主题图中的角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有颜色的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课的设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在生活物体中抽象出角。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本节课我在学生所熟悉的教学主题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有一名教育学家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中,我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课堂训练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

第三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最佳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崔贤峰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等等。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下面我们进行一节复习课,请同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复习

1、认角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通过辨别角让学生加深角的认识以及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画角

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进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教师进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直角

我们学习过一种特殊的角叫什么名字?(1)在三角板上找出直角。(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比较。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进行对比)

(在数角过程中不仅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认识叶进一步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3)课桌面上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

3、判断: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里。

七、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

第五篇:《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模版)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方红平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熟练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适时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尤其是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时完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来把错误的思考排除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重点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的猜测、简介的排除等等。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认识,下面我们回想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在学习角的认识这节课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引导复习

1、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复习角的组成,想一想,一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一个顶点两条边。重点强调两条边不能弯曲。

出示几个已经画好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

2、认识直角并画直角

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角?其中最特殊的一种角叫什么名字?(1)在三角板上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2)画直角。

(3)比较直角的大小,课本上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比较。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 a)角的顶点与直角的顶点对齐。

b)一条边与直角边对齐,看角的另一条边,在另一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比直角小。

c)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比直角大。

(4)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

2、画角(画出三种角)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说说自己画角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

展示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角的画法。)展示优秀作品和失败作品进行对比。(感受画角的技巧。)教师进行板演示范。(规范画法加深印象)

3、比角

比较出这个同学画的这个角和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大吗?(出示一位同学所画角和三角板)

看来角有大有小,(板书: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数角

出示一张已经画好的图形(共三张,层层递进进行对比)(在数角过程中不仅要练习指导如何数角,对角的认识叶进一步加深,在几个图形对比中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和排除。)

(三)、综合练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1、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3)课桌面上有()个角,这些角都是()角。()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2、下面图形中,是角的在()里打“

3、判断: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填在()里。

七、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一)、引导学生自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

(二)、知识树的运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能让一部分不能把握住知识重点的学生很快的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知识树构建的活动,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本节课的知识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知识树在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逐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又进行了整理和反思,初步形成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小组互动,回忆再现旧知识——课堂交流,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专项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疑难,提炼升华,虽然教学模式只是雏形,有点幼稚,但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晶。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沧州渤海新区第二小学时秀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设计理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对象;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课标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

    角的初步认识 一、导入 今天,图形王国来了一些小客人,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回答:长方形,圆,五边形,正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图形。 瞧,这里有两位小朋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分析: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