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汇编)

时间:2019-05-14 19: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第一篇: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

合肥工大附中 刘以成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安定的大事。构建和谐校园,要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依法治校,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要因校制宜,制定和谐的发展战略,建立和谐的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收入,协调人际关系,发展校园文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学校的安全、稳定、文明、和谐,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共同愿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引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爱护学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及时化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各种矛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二、依法治校,加强管理

实行依法治校,加强管理,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和各种常规管理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加强管理,就是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日常管理,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和各项管理制度,调整、规范和解决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校的日常管理中,往往是弹性有余,刚性不足。常常听到有人张口“人性化管理”,闭口“温馨提示”,明明违反制度,久久不见制止。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求得一团和气。殊不知这样做,跟少数人“和谐”了,对大多数就不和谐、不公平了。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要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环节,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切不可朝令夕改,任意而为。

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为师生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校园安全工作应实行校长 负责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通过内部人员调配,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力量,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认真组织检查门卫、值班、巡逻等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安全教育,加大管理力度,与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加强合作,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高于一切,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是校园最根本、最大的和谐。

三、因校制宜,共铸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应着重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和谐。

1.发展战略的和谐。一所学校的发展战略是指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办学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内部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小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很多困扰和挑战,如办学体制问题、经费来源问题、人员编制问题、招生政策问题等等。为此,应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和谐:一是规模与效益的和谐。适度控制规模,降低办学成本,争取政策优惠,拓展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寻求规模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促进办学效益的改善和提高。二是办学模式与内部结构的和谐。三是师资质量与结构层次的和谐。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督促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把名师工程落到实处;逐步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把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苦练内功上,抓集体备课,抓校本教研,抓考试研究。

总之,发展战略的和谐是事关学校前途命运、事关学校兴衰存亡、事关全体教职工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大事;因而必须未雨绸缪,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充分论证,慎重选择。

2.管理机制的和谐。建设和谐的校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各级管理层的和谐共处、协同作战。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一要调整内部管理机构,畅通行政运作渠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民主、法制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利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科学、协调、高效。三要强化岗位责任制,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按需设岗,以责定岗,全员竞聘,分工明确,注重绩效。四要加大制度监督执行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做到布置到位,执行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科学协调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间的关系,和谐的管理机制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证。

3.收入分配的和谐。要建设一套和谐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应该处理好以下两方面关系:一是公平与效率关系。要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强化激励功能。要改变平均主义思想,改革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但是,如果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以至于偏离了劳动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注意在以合理收入差距激励人才的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要保障校内相对困难的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共享发展成果。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物质激励体现了优劳优酬原则,相对于过去只重精神不重物质、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激励模式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如果过分夸大物质激励的作用,忽视甚至完全摒弃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样也会步入歧途,这与建设和谐校园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要适时修改完善校内各种奖励制度,如年度考核制度、竞赛奖励制度、教研奖励制度等等。总之,学校的收入分配要向教学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向教学骨干倾斜、向毕业班倾斜、向教学成果倾斜。要充分利用绩效工资的政策导向,建设和谐、合理、富有激励作用的分配制度。4.人际关系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一是领导对师生的和谐。领导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宽容谦让、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和谐。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地爱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要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同学之间少一点摩擦纠纷,多一点包容谅解;少一点猜忌戒备,多一点信任坦诚;少一点冷漠孤傲,多一点热情互助。给成长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给花样的年华以温馨的记忆。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当努力营造管理者关心体贴师生员工、师生员工拥护支持管理、教师尽责尽力、管理人员热忱服务、学生勤奋好学、全校上下团结祥和的和谐氛围。

5.校园文化的和谐。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表层结构,制度文化为中层结构,精神文化为核心结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一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二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三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音体美老师、学生会、少先大队部的作用,开展符合时代精神和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要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以改革促和谐,以发展增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陈至立《加强学校管理 共建和谐校园》

周济《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

百位校长倡议书《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去博里、施河学习有感

(马甸中学张宝龙)

在总校的带领下,马甸镇全体教育干部去博里、施河等学校参观学习,看到人家校园文化建设深有感触。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和物质形态,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塑造着学校形象,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我认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继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

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办学理念,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突出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操作的原则: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基本要求: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审美性、实用性和主体性;运行的思路: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活动文化为载体,使精神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活动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简洁、实用、素雅、美观的物质文化;修订完善学校的机构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守则等,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开展多彩的德育、科技、文体、综合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的学校活动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积淀学校文化内涵,彰显教育的特色。

二、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我认为着重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既考虑到每种文化的独特意义和作用,更考虑到四者是一个共同体,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相辅相成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精神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动员、座谈、研讨、演讲、征文等形式),使师生深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与蕴含的文化底蕴,发掘学校的文化实质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尊重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的共同愿景。积极向上、用于探索、尊重教育规律、加强“三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三大氛围——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弘扬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了五种工作方式——现代的思维、工作、教育、学习和生活方式。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大力彰显“团结、活泼、勤奋、开拓”的校风,倾心打造“亲和、优雅、勤勉、执着”的教师形象和“大胆探索、朴实严谨、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奋、刻苦、活泼、主动”的学风。在校园显要位置标示学校表层的精神文化;在规范的管理中使全校师生逐步认同、接受,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使师生日常和谐的精神风貌成为学校深层精神文化的体现。

我认为,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如校园建筑物的布局装饰、教学设施设备、设景布点、绿化美化等,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们先后多方筹资数百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南教学楼、连廊、塑胶操场,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本着“简洁、实用、美观、素雅”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规划完善多个主题教育功能区,使每一个小区域都能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如德育功能区、英语会话区、艺术长廊、运动健体区、绿色种植区等。同时,在师生全员参与的范围内征集、设计、完善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使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小记者站、校刊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我认为,学校制度文化既表现为以文本、书面文字等形式显现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又表现为师生对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要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陇西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营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真正发挥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活动的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把活动文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专门的领导组织网络,有规划和计划,有实施和评价的细则,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例如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全员参加的课外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专业训练活动;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师德教育活动和教师文化活动等,充分发挥和体现了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建立和发展而逐步积淀并形成的。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务本求实,开拓创新,使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创新和不断积淀,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马中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讲,我认为,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的任务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对于巫山高级中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学校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乐群的协作精神。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我校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编写了《心理导航》,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已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校长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巫山高级中学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使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成为了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内部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领导班子内部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

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

学校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师生员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教师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重视发扬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尊重教师的自我完善的要求。上下团结一心,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同谋发展,共建和谐。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打造“重庆市市级示范高中”的目标。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巫山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名校。长期的高中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依法执教,以爱施教”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后,更是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巫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巫中文化的传承人。用巫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巫中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此外,学校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了很多教育资源(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了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作用,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育人网络的建设,优化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师生积极参

加社会公益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子女间血缘的向心力所形成的情感责任、义务感和期望心、友爱等,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但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通过学生家长学校、家访、网络等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平等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开设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巫山高级中学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巫山高级中学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四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旅顺三高中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汇报

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学校全面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关键。怎样使领导班子成员心向一致、和衷共济,如何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我校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学校领导核心。

一、坚持“一个核心”不动摇

将校长、书记“和谐共事”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校长和书记的和谐,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也是全体教职员工各层面之间和谐相处的根基,更是促进全校师生以及学校发展的推进器。因此,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校长、书记始终坚持“坦诚相待、和谐共事”作为党政一把手日常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高度一致的原则。校长、书记做到在党性观念、教学政策法规及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避免歧义。

2、坚持大事先沟通的原则。在工作中,校长、书记做到大事先商量,事事先通气,做到绝对的透明度,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以“三碰头”的形式,使校长书记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早碰头”,每天早晨上班校长书记必碰头,将当天的工作做一沟通;“午碰头”,工作一上午有无问题,应如何处理;“下班前碰头”,反思一天的工作,拿出下一步工作改进意见。

3、坚持和谐共事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以校长书记的和谐带动副校级领导的和谐,以校级领导的和谐,引领中层干部群体的和谐。通过“四讲”确保和谐共事。一讲感情,彼此以诚相待,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个人有难事彼此照应、帮助解决,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和谐的基础;二讲真话,讲真话、讲实话,才能彼此信任,这是和谐的关键;三讲具体工作如何开展,避免讲场面话和不切实际的事,这是和谐的精髓;四讲原则,重大问题按原则办事,做到公平公正,这是和谐处事的保障。

二、倡导“四种精神”扬正气

在班子队伍建设中,注重提倡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精神,不断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此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

1、主人翁精神。一个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集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该并有义务成为集体的主人,关心集体,爱护学校。寄宿制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所有成员应该如此,领导班子成员尤其应该做到。首先,校长在班子会上提出要求和希望,明确树立“以校为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希望班子成员牢记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还要兼顾学校这个“大家”,将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其次,通过教职工大会,将这种理念进行宣讲,让每一位教职工知晓,最终通过每一位班子成员的言行,影响教职员工,营造“大家”的氛围。

2、乐于奉献精神。关键在于一个“乐”字。一个有生命力、能得到全体师生充分认可的校领导班子,必须是一个肯于吃苦,甘心付出的集体。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秉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理念去做好管

理工作。寄宿制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一天24小时在校学习和生活,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牵动着数以千计的家长及亲朋好友的心,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这就决定了校领导班子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做到全天候的到位,细致管理。如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以苦为乐的心态,是绝不能担此重任的。因此,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校长、书记到主管副校长再到每一位中层干部,上任伊始,都必须做到乐于奉献,勇于付出。每天清晨,校长书记、主管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在学生刚刚起床就以先于教职工早早到校;每天晚上,值班值宿,在学生宿舍楼内都能看到主管副校长、中层干部的影子。

3、不断进取精神。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为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扎实实施,是一种工作品质,是一种工作作风。在班子建设中,为班子成员树立目标,引导成员自定目标,有意识地激励成员不断进取,这是校长培养干部的职责。在理念上,要求班子成员政治上旗帜鲜明,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思想上不断吸纳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行动上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校长带动全体干部学习教育教学新观念,深入教研组和教室研究教育教学以形成制度。

4、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是一个领导班子凝聚力形成的关键,只有真诚合作,校领导班子才能够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真诚合作”的前提是团结,团结的前提是班子成员之前真诚的关心、爱护与信任。因此,在班子建设中,特别注重对团队合作品质的培养,要求班子成员

在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彼此互相了解,多掌握情况,明确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细微之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既做到分工明确,又强调分工不分家,彼此相照应,在此基础上放手大胆工作。只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做到真诚的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班子气氛融洽;只有班子融洽,才能使团队的合作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增强五种意识助提升

要建设强有力的校领导到班子,使每一位成员增强科学决策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就必须增强充电意识、科研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忧患意识、及争先意识。

1、充电意识。提高班子成员对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充电意识。每周一的校务会议安排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内容,就是由校长或书记主持学习。形式包括:“以研代学”,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管理方法;教育教学专题讲话,介绍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管理方法。同事要求班子成员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有计划地购置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写读书体会。

2、科研意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必须增强科研意识,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落实教科研工作,成为教科研的高手,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牌。因此,要求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特别是兼课的干部,必须做到人人有研究专题。

3、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将学校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是对校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做到的。对班子成员每学年都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个学期都根据前一年情况进行适当的微调。明确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与奖惩制度。校长通过个别指导与培养,提高中层干部坎坷评课能力、处理教育教学及总务后勤棘手问题的能力和如何进行工作计划总结和工作反思的能力,培养班子成员勇于承担的品质与独挡一面的魄力。

4、感恩意识。俗语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懂感情,有感恩之心,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维系和谐的关系,工作生活才有意义。培养班子成员感恩的品质,对领导班子的健康发展、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干部懂得你能“争先进位”,是领导的培养和真心提携,应该感谢领导知遇之恩。同时,让干部懂得会感恩,是提高班子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更是班子成员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

5、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增强班子忧虑意识,既是对整个班子的警醒,也是对每个成员的警醒。严格落实干部岗位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制度,探索“能上能下”的任用中层干部机制。通过竞聘、支委考察、校长聘用等程序选拨有理想、有抱负、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做中层干部和年级主任的人选和后备人选,进行培育,合理储备。

6、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增强班子成员的创新意识,激发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的激情,使领导班子充满活力。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鼓励班子成员在确保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创新管

理方法,如分层次家长会,分层次教学分析,三段式分层次德育模式等,都体现了班子成员的创新意识。

四、处理好六种关系促进和谐

学校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取决与校领导班子的和谐和稳定。

1、校长与书记的关系是关键。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下,党政一把手关系的和谐关键是校长对与其撘班子的书记的尊重。校长要先做到加深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充分认识到校长书记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班子内部各种关系和谐。

2、校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根基。包括校长、书记、副校长在内的校级领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很多工作是交叉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校长、书记起的是统领、协调作用。校级领导的关系和谐了,才能掌控大局,确保大局的稳定。

3、副校级之间的关系是纽带、是桥梁。两位主管校长,一个是主管教育教学,一个是主管总务后勤,两者是指挥“前线”作战与确保“后勤”保障的关系。

4、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校长、书记掌控大局,副校长分管工作,但决不能高高在上,要体恤“下属”,为中层干部把关定向,悉心指导;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工作繁杂,情况多变,遇到难题要主动请示,虚心求教。

5、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是配合。教导处与总务处、主任与副主任必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教导处与总务处是学校的两大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教职工面对面,布置、检查、指导和总结无处不细。

而教学与总务后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两部门之间的关系至至关重要,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是明显。因此,要求两处在每周的校务会议上,要将各自的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总务后勤的交汇点上研究,加强班子协调工作。同时要求每位中层干部不能各自为营,而要积极参与,相互了解,协调作战。

6、干部与教职工之间是水和舟的关系。领导班子成员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关心、爱护教职工,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营造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在处理干群关系上注重提高干部的说服力,重视说服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干部的说服力就是教职工与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在出台每一项重大措施之前,都要事先做个别谈话,开部分教师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把要求讲明白,道理讲透彻,力争让全体教职工充分理解学校的意图,明确对个人及学校的益处,就很容易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从而相信领导,自觉行动。

总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成的前提必须使每一个成员加强修养,以事业为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一致,和谐共事。在教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真心热爱、踏实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学校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

2012年11月

第五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党的十七大会议主题之

一、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世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美好社会。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力量。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党建保证发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据统计,全国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本专科生中党员占本专科生的总数已经从2003年的约7%增加到目前的8.16%,研究生中党员占研究生总数的41.82%。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中党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21%。全国民办高校中建立党组织的已占到民办高校总数的近90%

创建和谐校园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使学生专心向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全体教职工安心工作,心情舒畅地投身于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中;促进依法办学,公平公正,形成文明整洁、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更好地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帮助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使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软实力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自身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由此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式方法。创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关怀;就是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学校和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均衡发展。创建和谐校园体系庞大,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理念引导人,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用美好的前景鼓舞人,用真挚的感情感染人,用良好的环境熏陶人。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明确目标 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自觉性

大学校园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文明示范、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学科、不同职责、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及其家属于一炉,使之达到和谐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要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各地各高校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落到实处,转变观念,明确工作目标,使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以党内和谐推进校园和谐。

江苏省坚持宏观指导,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把握方向、制订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能动性,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提出同中有异、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共建和谐的党建工作思路。该省高校连续17年保持稳定局面,各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校优秀率100%。

吉林大学提出构建和谐吉大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即公正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活力和创造的激发机制,矛盾和纠纷的消解机制,稳定和平安的维护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构建和谐吉大的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2005年年底,学校党委把构建和谐吉大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正式写入党代会上通过的《吉林大学章程》里,明确了党委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谐吉大,各级党组织都承担着构建和谐吉大的责任。

清华大学把“构建人尽其才、利益协调,安定团结、紧张有序,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校园”确定为学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党内民主的健全带动学校民主管理的完善,在一届党委任期内试行了进一步发挥党代会代表作用的一些做法,如每年召开党代会代表会议,汇报学校的工作,把学校的重大决策交给他们审议,并把提拔干部公示的范围扩大到了每一位党代会代表。

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学生“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努力培养合格人才,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民办大学校园进行了积极探索,有近万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000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全院涌现出了148个学雷锋小组,102个学雷锋基地。二 着眼基层 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建设和谐校园,重心在基层。各地各高校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党委的领导能力、政治核心能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北京市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提出高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享受同级行政领导干部待遇、学校党委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培训等要求。市委也加大了对高校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力度,形成了市委示范培训、教育工委重点培训、各高校普遍培训的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体制。

陕西省明确了高等学校院(系)级党组织的职责,确定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院(系)级单位的基本决策形式,这样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职能分工,协调了党政关系,保证了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职能的发挥,克服了工作中“两张皮”的现象。

北京大学党委提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不断强化北大党建的工作重心,各院系也都根据自身教学科研的需要来强化党建工作,增强了院系党组织的活力,很多院系在优秀党员评比等一系列党务评比标准中,强化了教学科研含量,既使得被选人让大家心服口服,同时又明确了党委工作的一种价值导向。

山东大学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共建和党员互动活动,促进了相互交流与共同提高。仅机关各部门就与36个学生党支部建立了长期共建关系,文理工医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党组织通过结对共建,定期进行交流,联合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科交叉和融合,与企业、社区开展的校内外党组织共建活动,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媒介。

三 创新形式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各地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主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和有效性。党支部逐渐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师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强堡垒。

兰州大学广泛开展了“党员风采展示”和“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帮扶捐赠、承诺服务,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建设和谐学院的组织基础。

上海大学改变支部生活单一读报、学文件、讨论党员发展的形式,支部活动由班级向课堂、社区、社团、学科团队、社会实践等方面延伸,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的工作新模式,通过在课堂内建立“党员核心小组”,社区中搭建“党员红卡工作室”,理论学习型社团中建立党章学习小组,社会实践过程成立临时党支部等多种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党员意识,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石河子大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针对贫困生较多的校情,建立了党支部扶贫帮困机制,每个党员捐出7月1日的工资作为贫困学生帮困基金,每个教工党支部还通过多交党费的形式长期资助1到2名贫困生。截至2006年6月底,学校在校生中90%以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建校以来,无一名学生参与民族分裂活动。

中南大学把党支部建立在学科上,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支部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保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为学科支部建设提供载体,形成学科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总之,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壮丽工程和美好事业,需要一代代师生员工同心共创,谱写新章

下载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作者:万 钢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国呈现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旗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此,胡锦涛明确指出:“解放......

    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谈会川镇西关小学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会川镇西关中心小学创建于1921年,现为“定西市示范性......

    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强化学校党建工作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姓名:范欢欢 工作单位:新密市第二中专 联系电话:*** 邮箱:huanhuan10612@163.c0m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开展......

    加强内涵建设和谐促进发展

    加强内涵建设 和谐促进发展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暨信阳市妇幼保健中心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暨信阳市妇幼保健中心的前身信阳铁路诊所成立于1912年,今年10月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是......

    加强内涵建设和谐促进发展

    加强内涵建设 和谐促进发展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暨信阳市妇幼保健中心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暨信阳市妇幼保健中心的前身信阳铁路诊所成立于1912年,今年10月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是......

    加强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加强文明建设 促进和谐发展 ——涟水县实验小学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我校始建于1905年,现有校本部和幸福里校区两个校区学生4500余名。在岗教师252人,党员58人,其中小高以上......

    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 高瑞山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