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
更名通知: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的检索到心理学论文的相关信息,后期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统一更改为“**心理学论文题目”。请大家关注。
上篇文章心知识集团编辑部为您提供《儿童心理学论文题目》,此篇文章为您提供《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青少年自尊发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3.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4.肥胖青少年的羞耻感和应付特点
5.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6.青少年社会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7.城乡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对比研究 8.(青少年)阅读兴趣调查
9.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研究 10.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研究
11.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了解及支持度
12.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13.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14.青少年青春期心理调适对策研究 15.青少年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1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17.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18.青少年信仰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9.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 20.青少年烟酒滥用与自尊、焦虑、抑郁的关系 21.青少年颜色偏好发展研究
22.中国青少年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分析
23.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2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25.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性问题原因及对策 26.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年人心理咨询的比较 27.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
28.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29.HIV/AIDS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应对能力训练 30.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
31.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 32.浙江省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 33.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 34.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35.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36.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37.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38.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39.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文化冲突
40.亲子关系、思维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41.刚入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以上信息由心知识集团编辑部为您提供,关注下一章《幼儿园学生心理学论文题目》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成长。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能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因而更容易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大进步。而有些同学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被失败打击得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从而不愿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告诉他人寻求帮助,导致成绩不断滑落。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这种社会现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升学和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处理社会变化和处理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就我国而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专家们呼吁,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也呼吁全社会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要把这一行为上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来认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单纯依靠一个社会力量就能彻底根治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和家长多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充分关注。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
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作为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作为家人,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不要试图用 强硬的手段去干涉青少年的心理,要足够的关心孩子情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要走出去,积极的进行各种活动,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度过这个时期。
让我们都来做健康的家庭,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身心健康;家庭内部要和谐相容,“家和万事兴”;提倡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方式:保健、养生、防病;让家庭与社会能协调适应,让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心身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情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本学期我选修了贾谊峰老师的“青少年心理学”课,我很喜欢这门课,也收获很多。该课程主要讲述青少年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会带给我心理的成长。该课程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其中,我对“青少年情绪发展及问题调适"这章特别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很认真,也受益其中了。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情绪困扰:为迎接校篮球迎新大赛,我们09体教训练队很快组建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每天早上很早就摸黑训练,但是训练期间的一次意外,我把手臂烧伤了,后来又感染,迫使我不得不停下训练,但是篮球是团队项目,一个队员的缺失可能造成打不了配合,我不想放弃,毕竟付出了,但是我很无奈,我在心理斗争,虽然我很想在赛场上跟队友一起拼搏,但是现实不允许了,我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团队,但是我又很不甘心,烦恼一次次侵袭我,但是后来我还是选择放弃,为了团队的荣誉。以后的每天早上她们训练,我都很失落。也很难过。情绪很低沉。但是在那节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调适心态的好方法:1:理性情绪疗法写出困扰情绪的事实;写出对事物的信念;写出目前的情绪状态;了解消极信念并与之辩论;建立新的信念2:行为放松疗法 做一些调整心态的行为3:环境调适法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改变环境来调整情绪 我试着去做了,我告诉自己球队的荣誉重,个人的荣誉轻,慢慢养伤是不可急的,球队训练是不可缓的,跟室友谈心,告诉她们我的失落和遗憾,写下来我在心底对她们的加油,慢慢,我释怀了,比赛那天我去给她们加油了,那是很真切的快乐。
我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受人瞩目,喜欢成功的感觉,这个性格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体育生。但是大学是一个汇集各种人才的大熔炉,不可能我都做到比别人优秀,所以当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就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压力,烦恼和忧郁随之而来,遇到这样一件事:本学期修的体操课,个子高的本来就不擅长体操运动,第一节课就让我自信心打击完了,本班体操专项过来的同学都很受宠,而我觉得自己很受老师冷落,虽然老师也许并没有这样想,只是我太在乎了,以前的体育运动几乎每一项我都可以做的很好,可以让老师最早认识我,但是体操课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压力,我心情郁闷,烦躁,对体操好的同学很嫉妒,她们做动作时我很少喝彩更多的是嫉妒,以至于我体操课都常常践习,后来一次,我想挑战自己,就上了双杠,其实当时能完成这个动作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成功了,好几个同学为我喝彩,我心里暖暖的,第一次很开心的笑了,得到同伴的支持和认可,我开始慢慢积极起来,向体操好的同学虚心请教技巧,以前的嫉妒也少了很多。学习了贾老师讲的心态调整和自我调节的以后,这些不健康的心态都消除了,阴霾的心情也烟消云散了。我回到一种积极健康追求进步的心态了。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课堂内容有很多感想。觉得学习“青少年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我们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
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
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 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
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
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 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
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
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 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
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 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 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
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 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
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 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 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
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
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
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
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 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 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
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 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 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
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
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
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
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 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
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 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 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 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 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
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高中生自尊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 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
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
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 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
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 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
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
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
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
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
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
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
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
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
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 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
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
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
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
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
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 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
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
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 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 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 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
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 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
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
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
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 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
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
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
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 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 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 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 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
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 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
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 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 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黄石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及违背效应研究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 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 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 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两个联想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类化 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以行为疗法为中心的儿童心理治疗个案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
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探索
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
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从四所高职院校调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矫治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
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 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 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理性情绪教育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实验研究
中小学生教师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高中教师成就目标及其与工作满意感、教学效果认知的关系 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
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的初建 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 初中生在欺负情境中的参与者角色与同伴地位
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
不同情境下成就目标定向对寻求反馈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学生创造力的结构、发展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以元认知策略训练为基础培养学习者自主性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两岁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青少年人权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青少年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3-9年级自我动机的发展研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的四大因素的因果模型之研究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 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结构及其相关研究 珠三角地区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非智力原因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研究
中学化学认知策略教学方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特征及其教育对策
第三学段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数学教学心理研究
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
改善初二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干预研究
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困境与出路
民族中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现状及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不同提问类型的初中生问题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昆明市小学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学生情绪智力评价理论研究
通过系统干预手段转变学业不良小学生的实验研究 湖北、广西、浙江6-7岁儿童智力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 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表征过程的案例研究 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 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 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 大学生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 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
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特点及其对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个体性学习动机研究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任务价值各要素与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研究
星象学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学习成功感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科特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被忽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
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适应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能力观培养途径研究
小学六~八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策略研究 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其自评量表的研究 关于我国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及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城乡苗族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动机比较研究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黔南民族师院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训练研究 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中意志控制的作用研究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大学生干预的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
大学生不确定人格的初步研究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
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低出生体重儿童认知、气质和行为发育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 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
运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提高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小学生自我概念训练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应对同伴冲突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情绪教育对初一学生情绪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民、普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相关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 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情绪自我教育与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验研究
纠错策略影响下的学生情感
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
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研究
蒙汉初中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性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
中学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
警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论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伤害情境下青少年宽恕的发展研究
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教育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论研究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 关心心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初中学生解决理科综合问题思维过程的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广东省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编制研究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高、低分组初中生动机调节策略、学习策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的失恋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城郊初中心理品质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化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初探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职专生成就归因特点研究及教育建议 贵阳市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高中生的EFL学习风格
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高考生焦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大连市农村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研究 关于培养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的理性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
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竞争的心理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 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压力状况的相关研究
湖北高校心理咨询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超越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
小学生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研究
当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 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与初中生叙事语篇阅读中主题推理能力与协调性整合
初中学生自我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教育的质的研究
初中生英语学习应激模式与干预方案研究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不同交往水平的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特点的研究 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及教育对策
高、低分组初中生动机调节策略、学习策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高校经济贫困生抑郁心理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其落实 心理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研究
在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
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中学生延迟满足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研究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
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成长。
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能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因而更容易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大进步。而有些同学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被失败打击得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从而不愿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告诉他人寻求帮助,导致成绩不断滑落。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这种社会现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升学和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处理社会变化和处理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
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就我国而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专家们呼吁,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也呼吁全社会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要把这一行为上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来认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单纯依靠一个社会力量就能彻底根治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和家长多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充分关注。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让我们都来做健康的家庭,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身心健康;家庭内部要和谐相容,“家和万事兴”;提倡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方式:保健、养生、防病;让家庭与社会能协调适应,让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心身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