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9: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第一篇: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更新: 2007年6月20日 作者:赵小青、马茂林、丁守平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一个根本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根据巢人常办[2006]40号文件精神,我们3名代表先后来到县农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庐城镇、白湖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的技术技能状况:

1、农村劳动力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辖17个镇,总人口118万,乡村人口104.9万人,占88.1%。劳动力资源54.6万人,(男性27.8万人,女性23.4万人)。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2.13亩。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81029人占54.9%,从事工业的劳动力49653人占9.7%;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劳动力12349人占2.4%;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劳动力20003人占3.9%;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劳动力14693人占2.9%;从事其他劳动力58694人占11.5%。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

2、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 18.61万人,占34.1%,初中文化程度28.99万人,占5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61万人,占12.8%。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

3、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状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其他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全县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农口各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左右。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

据农村住户调查推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地转移至二、三产业和转移至本乡镇地域外)人数2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1.6%。他们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达92.6%,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1.6%。25周岁以下的比重为31.6%,45周岁以上比重为3.9%。他们大多到外省地区从事第一产业占3.5%,从事第二产业的占38.1%,其中建筑业占18.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2.9%,其中社会服务业占21.6%。以上数字说明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以青壮年为主,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职业与体力劳动紧密相联。

5、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经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类科技示范户约3000户,致富带头人1070人。生活状况占中等水平以上人口比例53.4%,农村贫困人口占1.92%。而各类种、养殖业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低同农民收入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这说明,在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县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在的各类社会办学机构不下三十家,但拥有完善培训场所的少之又少,他们基本是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培训内容上理论课偏多,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

3、培训机制不完善

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而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比如:电工、焊工等技术培训,需要到市一级机构参加培训才能颁发资格等级证。很多农民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费培训,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有的农民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误了时间又误了钱。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低,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

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全县职业教育尚处在发育初始阶段。

四、对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他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2、健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世界银行早在1997年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产生的效益,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约达1个百分点,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情专家胡鞍钢则称:农民工进城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所需的一技之长,他们多是靠乡邻、亲友的传帮、带,无序和肓目地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自主意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调研显示,有的农民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说,如果不参加培训盲目流动,就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干赚钱很少的工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发达的制造业的带动,对机电、电子、计算器、缝纫等各个加工制造类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里形成了“只要职业学校和技校有学生,我们就要”这样一个局面。企业认为,经过培训的学生,比在劳动力市场上现招未经培训的劳动力要强得多。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成为农村新增的富余劳动力,家里不需要,自己不安心,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要加入农民工队伍,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因此农民工培训应以政府行为为主,并坚持市场化运作,从源头上治理。我们建议政府在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尝试“3+1”工程。进一步严格初中毕业证制度,凡是各门功课未达及格分又无特长的学生,教育部门规定必须进入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或职业学校培训一年时间,获得资格证书,方才颁发初中毕业证书。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也可以在农村中学先试点,积极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并使之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主战场。

3、完善好教育培训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

在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面,教学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标上应重新定位,应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培训服务。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成立技术技能培训就业协会,有序掌握外出动向,外向联系,有计划统畴安排,甚至与企业联系,实行订单培训,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学校针对性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同时,在职校设立职业介绍所(如保安、家政、电子),将各类劳动力登记在册,有序输出劳动力。

企业应逐步规范市场操作程序,从劳动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比如招收新员工必须要有资格证书,规范操作。

将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资源输出作为二个产业来发展,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调查报告—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11:2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抓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抓住“双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载体和培训网络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民工转移、就业仍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近日对河源、揭阳、惠来、罗定、博罗、连州等地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工作面临着五大突出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1、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压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营仍较为困难,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吸纳劳动力数量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各地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欠发达地区普遍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给劳动力培训转移带来的双重挤压:一方面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下降。如罗定市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不但导致当地外出从业农民工返乡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市内从业的劳动力也受到较大影响,如宏利达公司员工由2008年初的23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1200多人,1100多员工离职;华天龙制衣厂因停工而使员工人数从2100多人锐减至800人。河源市劳动部门反映,2008年底该市有4.7万人农民工返乡,同时当地部分中小企业裁员或破产,导致1.5万名员工终止劳动关系,进一步增大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

2、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欠发达地区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就业技能的就业困难对象,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难以实施理论上的培训课程,要实现这部分人群的转移,难度相当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招用年龄超过35岁的农民工,如何妥善解决“35岁现象”就业难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技能培训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培训时间限制。目前,各地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多为1-3个月,实习时间一般占训练时间的三分之二。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之实习指导老师不少是当地企业聘请的师傅,指导水平相应较低,因而学员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此外,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加上担心耽误了找工作的机会,没能参加培训。二是培训资源仍然欠缺。大部分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主要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完全针对农民的培训基地较少。不少培训部门存在基础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够强特别是专业教员缺乏等情况。三是培训内容仅注重技能培训。目前,相关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仅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而对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

4、思想认识仍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虽然各地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不少农户和企业却不“领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各地反映,目前仍有不少农户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缺乏认识,认为技能培训浪费时间且作用不大,不愿意去参与培训学习;一些农户表示,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在工厂或企业就业所获得的待遇与未参加技术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况且目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严峻,与其花费几个月时间培训,还不如早求职、早就业、早挣钱;部分参与了培训的农户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不少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怕花时间、怕出钱、怕培训的工人留不住的思想包袱和问题。

5、后续跟踪服务仍较薄弱。各地在转移、培训、就业等环节均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为农民工提供了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就业等服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地对就业后的农民工提供跟踪服务方面仍有所欠缺,对他们实行统一跟踪在岗培训、统一管理、统一维权保障等全程服务方面仍有待加强。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主要情况

2008年,我市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狠抓组织落实。坚持培训和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缓解企业用工难为目的,统筹城乡就业,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认真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系列培训。加强就业服务,使培训后的农村劳动者大量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大大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今年1-9月,全市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40344人,完成年任务80.69%;技能培训20295人次,免费技能鉴定4408人。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作为农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市政府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各部门共同做好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在局内部,由职业培训科牵头,就业科配合,就业服务 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共同推动工作的展开。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一项任务,提出全市要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就业培训3万人、免费技能鉴定5000人。市政府办印发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市委市政府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劳动保障部门全力以赴,3次召开全市技能培训会议,动员部署农村劳动力培训鉴定工作,并分解下达具体任务,建立逐月通报制度。蕉城、古田、福鼎等县市区将任务下达到乡镇,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劳动保障、农办、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认真组织实施,形成统一领导、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落实。

二、开展调查摸底,逐步摸清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摸清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是做好农民工工作、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周宁县在82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劳动协管员,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协管员,在乡镇派出所和村委会的配合下,进村入户逐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每两年编造一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花名册,比较真实地掌握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向和培训内容。古田县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劳动保障局、农村社会联动服务中心会同各乡镇政府,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实行动态 管理。柘荣县由劳动保障局和妇联牵头,依托各村妇女干部配合乡镇包村干部共同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福鼎市劳动保障局组织人员分3组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培训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大幅标语、有线电视等各种形式,结合在全市开展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关心支持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开放式的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组织等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大力引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采取资质认定确定了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培训中心和技术学校作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同时积极与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既注重发挥公办培训机构作用,又整合培训力量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培训力量参与培训。福安市各方筹资30万元组建技能培训中心,立足本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与数控机床、船舶修造等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并依托或联合市教师进修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力量实施培训;福鼎市通过开展对“一园三区”的用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采取依托企业基地,校企挂钩,订单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一是前移培训关口,提倡上门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提倡深入乡镇、深入农村,就近就地培训,培训机构派师资、带教材,把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村,方便了农民,减轻了负担。在培训方法内容上,做到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既有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的培训,又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二是联合厂、校、基地三方力量,实行浓缩实训。引进企业入驻培训基地或直接利用企业场地,进行企业式管理实训,专业教师讲授理论,企业师傅带班教学,学员亦工亦学,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后直接进入实践操作,经过阶段性实训,最后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增强培训效果,学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三是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确保就业率。蕉城区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与阳光办配合,主动到企业搜集用工信息,按用工单位需求“订单”培训,帮农民谋“婆家”,帮企业相“媳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培训的农民工被东宁和康宁超市、夏威和远藤食品公司等录用。古田、屏南县分别与福州鼓楼区、马尾区签订了劳动力资源协作开发协议,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协作开发劳动力资源,两区定期把区内企业用工信息提供给两县,两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岗位需求,定向组织培训,分别 向两区有序输送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

五、强化就业服务,做好技能鉴定,巩固培训成果。注重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所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全部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服务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加强山海劳务协作,与福州市签订了山海劳务协作协议,实行对口帮扶。定期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将劳务派遣机制延伸到农村,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库区移民和被征地农民作为劳务派遣的重点对象,通过“定向培训、就地消化、就地转移”的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为参训者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坚持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工种行业人员的持证率。至今年9月底在提升培训劳务输出培训和预备培训中技能鉴定2万多人次。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培训、职业指导、用工等信息的传递;三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确定培训项目,走“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路子,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率。四是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培训学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后就业的学员采取适时服务,加强与学员的联系,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由于培训和 就业的良性对接,使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宁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8年10月14日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按照农业部《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根据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北安市劳转办给职教中心学校下达了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人数、补助标准及北安市阳光工程培训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要求,每期阳光工程培训班在开班前要向市劳转办、财政局申报开班申请书,培训前要先期公示,要有阳光工程培训教学工作计划,完备的班委会制度及成员分工等项目。参加培训学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照片、姓名、身份证号码),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技术考试、验收报告单、参加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等。建立“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及所有培训专业台帐总汇表。

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主要以涉农专业为主,我校开设培训专业有

1、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

2、美丽乡村骨干人员

3、肥料配方师

4、大豆栽培技术

5、玉米种植等。共五个专业,技能培训人数400人,专项技术培训1500人,总计1900人。为确保阳光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劳力阳光工程培训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具体实施项目由培训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了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每期培训班都有培训处负责安排,落实各项具体内容,要填写培训学员登记表,复印身份证、照相、台帐汇总,建立完整的学员电子档案等。培训处还制定了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培训教师岗位职责》、培训

学员《作息时间表》等规章制度,经过培训处全体同志努力工作,2013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七期十一个班次,共计培训1900人,按时完成全年培训工作计划。

北安市职教中心学校

第四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的调研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的调研

(李红祥)

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创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一步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高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处室3人根据近年来全县劳动力技能情况培训,通过个别谈话.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的技术技能状况:

农村劳动力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4459.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8万亩,辖9个乡镇,总人口16.5万,乡村人口13.01万人,占83.3%。全县共有农村现实劳动力8.3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万人的64.1%,其中:劳动年龄内(16-60岁)的7.63万人,超过劳动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生产的0.5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从就业行业看,总体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全县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6.0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3%,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比例为73∶15∶12。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集中在劳动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建筑装修.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一线产业,从业人员约1.34万人(其中建筑业1.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1%。2.从输出数量看,劳务输转相对充分。据统计,除一产必需从业人员外,全县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77万人,去年全县实现劳务输转2.88万人(其中常年输转1.5万人,季节性输转1.38万人),劳动年龄内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全额输转,全县劳务输出相对充分,呈超龄输转状态。

3.从就业方式看,具有明显兼业性特征。现有劳动力就业方式明显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候鸟式特点,即在农忙时回家务农,其余时间外出务工,属季节性亦工亦农性转移,全县兼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约2.1万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3%。

4.从收入水平看,劳务收入相对较低。年收入5000元以下4300人,5000-10000元13100人,10000-20000元9400人,20000元以上2000人,分别占输出总人数15%.45.5%.32.6%.6.9%。全县年均劳务收入2.27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7882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747元,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5.从文化结构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1.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1%,初中文化4.01万人,占48.1%,小学文化及以下3.32万人,占39.8%。

6.从输出方式看,组织化程度不高。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劳务带头人.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转移的,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不到转移总数的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就业状况看,富余劳动力较少,县内“民工荒”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据统计测算,全县农村有8.34万现实劳动力,按照有关标准,一个成年劳动力年可完全经营耕地8亩左右来计算,真正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劳动年龄内的主体劳动力)已经非常稀少;二是一产经营收入与劳务收入相仿。近年来,高台县蔬菜、番茄、棉花、制种等种植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9万座,有温室的农户8500户,占总农户的24.9%,亩均收入达9196元。加上近几年全县畜牧业尤其是牛产业迅速发展,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近三年年均增长10.5%,达1365元。因此,农民从事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等精细型、劳动密集型一产相关职业的收入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与全县年均劳务输出收入1747元/人相近,许多劳动力觉得与其外出务工,不如搞好家庭一产经营;三是县内兼业务工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县内劳务用工领域相对集中,主要是从事建筑、装修、水利工程建设和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体力型职业,就目前情况看,此类用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不高,有些工程甚至有一定危险性,加之许多工程建设工地分散,只能就近吸纳劳力,其他乡镇的群众因为工程离居住地远、食宿不便、劳务纠纷多、劳动保障不健全等因素,因而导致农村富裕劳力难输出和城镇缺乏劳力的矛盾同时存在,尤其是县内一些大型工程建设招纳民工难,有活没人干,影响了工程进度;四是新生劳动力本地就业较少。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原因,近三年全县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4‰,人口数量增长较慢,县内农村每年自然成长的劳动力约2100人,其中以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两后”生为主。据了解,这部分人真正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很小。

2.劳动力缺乏系统培训,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人口素质尤其是农村人口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培训仍然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从目前培训状况看,培训方式单

一、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不能及时按照市场用工需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趋势、农民个人兴趣、特长进行分类培训,导致劳动力培训效果差、提升慢,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培训必需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落实到位,技能培训的深度不够,只能停留在一般性技能技术的培训上;三是农民思想认识有局限。对于年轻劳力和新增劳力,由于其接受新知识、新生事物较快,进行二次培训也相对容易。但是,全县农村现有劳力以35-55周岁为主,加上未输出劳力多为妇女、老年人,这部分人已经从事了多年的农业生产,加之自身文化素质有限,参加培训多为被动应付,没有能把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产业发展和学习技术上来,劳动力培训难度较大。3.劳务输出质量不高,致使劳务经济对农村的贡献乏力。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务技能普遍较低、劳动力劳务收入不高等因素影响,劳务人员缺乏创业精神,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反哺农村、解决农村发展缓慢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县内企业就业岗位有限,直接制约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一些季节性输出的劳动力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这部分人渴望就近寻找增收门路,降低打工成本。但是,目前高台县企业数量较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容纳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满足季节性务工人员的需要。4.政府组织困难重重,培训机制不完善

自2009年开始,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我校培训,各乡镇组织,人社局监督的模式进行培训。然而,由于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乡村干部对培训工作不重视,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而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很多农民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有些特殊工种,由于受设施的制约,不能进行切实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只能以理论培训为主。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低,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全县职业教育尚处在发育初始阶段。

四.对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他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2.健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我县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所需的一技之长,他们多是靠乡邻.亲友的传帮.带,无序和肓目地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自主意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调研显示,有的农民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说,如果不参加培训盲目流动,就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干赚钱很少的工作。

3.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坚持把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作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民进城”向“回乡创业”转变。要创造条件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力争使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高台,扩大农民就地转移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本地种养大户回乡创业,逐步实现向企业化经营转变,让更多的务工人员回乡利用本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中小企业;建立灵活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家庭劳力短缺致使长期闲臵的土地适度予以调整,逐步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劳务输出数量,努力增加可供输出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和范围,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XX县供销合作社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自2008年XX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照县有关部门的指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来,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办社宗旨,通过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农户培训,使农产品经纪人业务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农户在选择种植作物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搞活农产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至2012年,已累计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农户XX人(次)。组织有序的培训不仅对提高全县广大农民素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普及步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使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得到规范、健康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一.主要组织的培训内容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让广大农民从根本上了解认识了专业合作社的存在意义。使其认识到每一个成员所拥有的产权、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变,不会成为公司,不会成为公社。

(二)市场营销的常识和策略。使广大农民了明确了种植销售的方向,可以更好的围绕市场发展制定种植销售计划策略。

(三)XX县域内农产品的基本常识。使其培训人员加深了对当地农产品的了解,可以更好的选择农产品种植发展的方向。

(四)经验交流。通过农产品经纪人之间,经纪人与农户之间的交流探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XX县主要农产品的流向。农产品流向的学习中让更多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户加深了对本地农作物销售动向及销售地的了解。

(六)介绍XX兴办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成功的案例。让本地农产品经纪人、农户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更好的发展本县的农业经济。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对劳动力技能认识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我县农村大部分务农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培训难度较大。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强化宣传,做好发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新闻媒体,通过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等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培训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劳

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培训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农户急需的实用技术培训,最大限度的培训经纪人、农户,提高经纪人、农户素质,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培训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对开展的各类培训认真进行总结 ,做好各类培训资料的归类整理,同时认真总结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使培训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扎实有效。

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农户培训,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社将继续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下载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曲靖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曲靖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专业和补贴标准单位:小时、元序号学校申报专业课时培训鉴定费补贴标准合计地址联系备注1曲靖市技工学校维修电工360500曲靖市麒麟区官坡......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畜禽养殖骨干师资培训班心得体会 9月22日-9月27日,在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XX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区......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荐5篇)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培训的主要专业为计算机、美容美发、电焊工、架子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培训共十期,具体时间安排: 3月25日—4月10日报名; 第一期4月11月—4月16......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XX县供销合作社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自2008年XX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照县有关部门的指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来,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紧紧围绕......

    关于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

    关于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

    关于昌平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关于昌平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2006 为了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昌平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进展情况,探讨和广泛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根据区政协年初......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工作总结

    2011年度太和村农村劳动力 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1年,我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