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 学 指 导 思 想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一、办学理念:崇真尚本,追求进步。真,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本,就是以民族为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操;以人为本,力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高校输送优秀学子,力争把我校办成全市先进,全省知名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追求进步,就是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是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的相统一。个人进步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加强、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学校进步既指学校软硬件建设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指学校群体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和加强,学校文化品位和形象的日益提升。
学校观:学校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共同体,是师生幸福成长和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是培育我国未来社会必需的人才和劳动者的专门基地。
教师观:教师是学校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创造性主体,是引导、促进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获得自主发展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特差异的和不断成长的的生命个体,是在教育者的引领下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塑造的发展性主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质量观: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办学的效益体现,高质量既指办学规模的良性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优质、持续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以牺牲师生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观:评价是理性认识的途径,是促进发展的基础。发展性评价应该以 自我反思为主,进行多元、动态和科学的测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德智体美的综合能力指数、情意状态的现时幸福指数、关注潜在差异的未来发展指数。
发展观:发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就是追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尊重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师生和学校相统一的共同持续发展。
二、办学目标
1、育人目标:高素养的现代人。
高素养:它包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求真、创新为核心,以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方法、严谨求实态度、积极自觉的科学意识为表征。人文素养以尚本、发展为核心,以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扎实的文化功底、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品质与高尚的审美情趣为表征。
现代:要求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包括:开放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环境意识、创新意识与能力、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能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能积极主动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自觉、自愿地报效祖国。
育人目标是针对学生或全体师生员工,由学校提出的符合教育规律、国家方针政策,符合学校本身特色和发展方向的目标。育人目标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办学的根本任务。
2、学校发展目标:高质量、现代化、特色明的全省知名学校。
高质量是指办学的高质量、育人的高质量;现代化是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特色明是指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努力办出鲜明特色,即真本文化引导下的科学、民族、现代特色;
3、学校特色目标:真本文化引领的科学、民族、现代特色
科学:科学是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表现在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办优质教育;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
科学品质的优秀人才。
民族:民族是指办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了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当前特别强调在青少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现代:现代是指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具有现代人格、现代意识与能力的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三、办学策略:文化立校,文化立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和稳定性的、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理念、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
1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大多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表现为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风气、学校传统等。
办学理念 理想建校 诚信办学 精致教育 追求卓越 办学目标 创办现代化学校 实施现代化教育 培养现代化人才 办学特色 学校管理精细化 课堂教学高效化
行为习惯养成化 校园环境人文化
校训 务实 明理 规范 卓越 教风 求实 求精 创新 爱生 学风 善学 乐学 勤学 博学 政风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2、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文化现象,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标志、学校设施等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与和谐人际关系相适应,以自然绿色为主体的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校园。
民族志趣校园:建设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华古诗词、书法、国画、名人画像与雕塑为主要元素,以文化墙、古诗文长廊、百家园为载体并与现代化主体建筑相适应的民族志趣校园。
3、践行文化建设
践行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工作方针:和谐、科学、法治、效益。
学校的和谐,是教育各要素整体优化形成合力的育人氛围,是师生个性自由舒展、内在需求得到满足的绿色生态,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环境的协调和默契,是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各得其所的多赢局面。我校贯彻和谐方针的基础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的生长点是创新和发展,在矛盾运动中达到发展的动态的平衡;和谐的辩证原则是强调多元个性的张扬和保护,贵在 “和而不同”。
学校的科学指办学要合乎教育规律,合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发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培育学生科学的素养和品质。我校贯彻科学工作方针的指导性纲领是“崇真尚本”的办学理念,重点在于坚持问题探究意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以课题的开发与实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法治,指依法治校,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我校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遵循教育法规的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的效益包括内部经济效益、教育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包括教学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使用,教师、员工与学生比的合理配置,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体制、机构、机制高效低耗的管理等等。质量效益最主要的是指在一定投入的前提下,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包括教师发展的质量。社会效益包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培养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学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办学要追求特色,树立品牌,能为兄弟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范例;发挥学校优势,扶持薄弱学校,提升龙岗教育整体水平。
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是形成办学思想,并在办学思想引领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新
型的学校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机构,学习是促使它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动力;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要求学校的主体必须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理论小组:是我校党员的学习组织,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道德行为修炼,加强共产主义信念,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能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师学习会:是一群由有着共同的教育信念、理想和志趣,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不断构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理论建设的教师自发形成学习型组织。
学生先锋论坛:是一群由充满理想、热情和活力的年轻教师,通过如沙龙、演讲、辩论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科组与课题组:是指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通过学科组活动和课题组活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团,通过学习沙龙、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二篇:112办学指导思想综述
湖南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综述
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立校之本,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途。升本以来,学院紧密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逐步凝练形成了学院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顶层战略设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建设教育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指引下,切实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结合湖南‚四化两型‛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砺志创新,谋求特色。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发展思路
内强基础,外扩影响,办出特色,科学发展。即夯实质量基础,坚持质量立校;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办校;凝练办学特色,坚持特色兴校;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与国际合作为突破口,增强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三)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发展目标定位: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学院办成在湖南省属本科院 1
校中具有鲜明人才培养特色和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的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发展目标
实施‚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十年求突破‛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自2007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专科教育为主到本科教育为主的转变,从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起好步,开好局,打好基础,在本科层次院校中初步立足;用五年左右时间,以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标志,达到整体合格,部分优秀,初具特色的本科办学水平,积蓄好向更高目标冲击的办学力量;用十年左右时间,达到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优势有特色、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影响广泛、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技服务能力强的目标。
(五)办学特色 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办学。以增强应用性、服务性为宗旨,努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形成以安全、材料类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为重点,带动管理、机械、电子、化工等学科专业群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
(六)办学精神
以‚勤学、务实、圆融、卓越‛为校训。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睿智圆融、追求卓越。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多样性的要求;遵循了教育规律,体现了一般本科院校共性,又体现我院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和办学实际、办学特色个性。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义,用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学院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切实解决好学院科学发展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问题;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切实解决好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切实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学院重点抓好‚五个着力‛,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即着力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在凝练与突破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育人水平,在创新与特色上下功夫;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在思路与举措上下功夫;着力和谐校园建设,在凝聚力和满意度上下功夫;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党的建设、文明创建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与解决师生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2、紧扣阶段特征,大力推进内涵建设
学院升本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为特征的内涵建设阶段。不仅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学院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
‘软件建设’、加大投入与防范风险、跨越发展与科学民主决策、突出特色与服务地方经济‛四大关系,实现学院的规模、结构、层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加强本科教育意识的培育。2007年6月,全院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本科教育意识系列研究、讨论、学习活动,明确统一了学院师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的基本认识。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共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个,省级重点课程1门;获得全国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省级奖励80项。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培并举‛的原则,完成青年教师‚硕士工程‛,并推行了‚博士工程‛。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41人,其中专任教师394人,教辅人员114人;具有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7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
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学院鼓励教师以提高科研水平来促进教学工作,积极培育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繁荣学院学术氛围。学院在科技工作方面继续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7项,项目总经费 826.45 万元;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分别获得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项、21项;出版著作69本。拥有湖南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平台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学院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介入度与贡献率不断提高,是国家核安全局、大亚湾及岭澳核电站的技术支援单位,也是全国有影响的人因工程和安全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多位专家参与衡阳市重大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以‚勤学、务实、圆融、卓越‛的校训为魂,激发他们的精神追求,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服务国家、地方社会和学院的建设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实行分层教育、分类培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方面的主体作用。
坚持开放办学。以董事会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湖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等8家省内外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培养人才、开展科技服务;与中钢衡重、金磊水泥等企业单位合作建设了3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日本星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了教师互访、交流及学生留学工作;已派出两批学生赴美留学,迈出了培养国际文化背景和视野人才的第一步。
毫不动摇地实施学院‚三步走‛的战略思想。目前我院已经基本完成第一步‚打基础‛目标,全院上下通过第一次党代会、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以及第一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正朝着‚上水平‛的目标
奋勇前进。
四年来,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发展思路,夯实办学基础,初步完成了从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的转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能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决定工作思路,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统领学院改革发展的实践,学院逐步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三篇: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学为立校之基,走科研强校之路,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崇尚真理,涵养大气。办学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文理渗透,理工互补,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举,各学科协调发展;立足运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国,突出应用,服务基层;培养爱岗敬业、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院训是:立德有为。战略目标是:第一步,以评促建,通过评估,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规模控制在1万人左右;第二步,达到硕士学位授权水平,学生规模发展到2万人左右;第三步,达到博士学位授权水平,学生规模发展到3万人左右,建成运城大学。工作重点是以评促建工作、大学文化建设和盐湖校区建设三件大事。
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运城学院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5月,山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运城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同意我院在盐湖新区规划容纳30000人规模、占地3000亩的新校园。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盐湖校区建设项目相继被列为山西省和运城市重点建设工程,2008到2010年多次被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组表彰为先进单位。2011年9月盐湖校区实现搬迁并顺利运行。
建校以来,一代代学人艰苦奋斗,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多次受到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曾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优秀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全省„三项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完成重点工作目标先进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AAA级信用度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运城学院正处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院师生员工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本科院校,为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及工作措施
一、办学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民主办学的道路,力争把我校办成区域性优质教育学校。
二、办学目标
1、在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加快改善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办学条件。
2、建设名师引领机制,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富有为人师表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队凝聚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学校文化核心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关注自我的强大,关注自我与学校环境的融合,让教师高扬精神旗帜快速成长。
4、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积极创建科技、信息、艺术、体育等特色学校和文明单位。
三、工作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校长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校长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4)以规程为向导,以评比为杠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2、提升师资素质。
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机制。
(2)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思
想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有所长的专
业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5、改善办学条件。
(1)高标准进行 “绿化、美化、人文化“建设,使学校达到校园标准化建设标准。
(2)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逐步更新设备,努力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3)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对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6、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逐步规划、精心布置,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弘扬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内涵,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7、关注学生健康。
(1)学校体育要保持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户外活动,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要全部达标。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能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
(3)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用丰富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8、保障校园安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做到物防、技防、人防三结合,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第五篇: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校训等
一、办学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局、中心校会议精神,以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以加大教研力度提升业务教学能力,模式细化落实提升学校品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习惯培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全员参与提升学校管理,公示奖惩增强竞争意识为主要内容,确保实效,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二、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
教研兴校质量强校
校训:团结进取诚实守信
校风:勤奋和谐文明知礼
教风:爱生敬业务实创新
学风:乐学善思勤问互助三、三年工作思路
创新模式,培养典型;
目标定位,公示激励;
梯度发展,力争一流。
五、2011—2012学第一学期整体目标:
安全无事故质量上台阶
校园有氛围德育显个性
师生有成长班级显个性
六、2011—2012学第一学期工作目标“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五
件大事”:
突出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
1、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学生习惯培养,提升整体素质;
3、目标定位、公示奖惩,增强教师竞争意识;
4、特色内涵发展,彰显学校品味;
5、加大安全管理,确保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