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雨花区优化投资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雨花区优化投资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发表时间: 2009-05-11 稿件来源: 龚景顺
中共雨花区委副书记
龚景顺
值此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们组织这次投资环境专题调研,既是对雨花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次审视,也是对我区践行科学发展的一种促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中部强区的奋斗目标,大胆解放思想,致力改革开放,推进创业富民,全区各项事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一、总体概况与主要做法
雨花区是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成立的新区(前身为长沙市郊区),地处长沙东南部,辖7街1乡1镇1园(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全区面积114.1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1万。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开放、文明、友善、诚信”的投资环境,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持抓科学发展。综合经济方面。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5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每平方公里单位面积产出3.81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1亿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20%;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054元、11636元,同比分别增长12.75%、18.5%,GDP总量、人均GDP、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发展指标,稳居中部39个省会城区前列。基础成本方面。2008年,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695元,其中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29515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3.4万平方米,商品房年销售额为51.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值税(含中烟不含高开)分别达510亿元、57.3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营业收入和增值税分别达206.1亿元、5.04亿元。政策环境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快建设中部强区的若干意见》、《雨花区产业发展扶植和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金融产品洽谈会”,搭建了银政企多元化合作平台,并与多家银行、担保公司、证券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最早创建成为金融安全区。行政效能方面。出台了《雨花区机关行政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开设重大投资项目、创业富民项目的“绿色通道”,拍摄优化行政效能暗访片,在一定范围内轮映,对存在问题的人员和部门严格问责,起到了很好的惩戒警示作用,各部门行政执法、政务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配套设施方面。雨花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有长沙汽车南站,北靠长沙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直通黄花国际机场。武广、沪昆高速铁路客运站、长株潭汽车客运总站和长沙城市地铁起始站落户我区黎托并已启动建设,具有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即将崛起。商贸物流欣欣向荣,已逐步形成了东塘、红星、高桥三大商圈和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生态休闲三大板块,以全洲物流、中烟物流和高桥市场物流为代表的市场物流体系逐步成型。会展产业渐成规模,成功承办了十届湖南(国际)农博会,红星国际会展中心自2002年以来承办各类大型会展200多个。宜居程度方面。雨花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成区绿化率为32%,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4%,建成区面积67.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0%,基本构建了“六纵七横”的现代路网格局,拥有大型超市21家、商业卖场50家、限额以上餐饮单位51家,居民和企业负责人对社会治安满意程度较高,基础教育品牌不断强化,全民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诚信程度进一步提高,尊商富商观念进一步增强。
2、突出抓环境优化。一是着力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制度、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从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和全面促进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修改完善了《雨花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已进入政务服务大厅的许可类项目87项、服务类项目67项。成立了雨花区优化投资环境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区投资环境优化和企业客商投诉工作。二是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成立了雨花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雨花区民营企业投诉处理中心,确定了首批雨花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和监督员。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十公开”(公开“审批主体、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工作纪律、投诉渠道、责任追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委托代理制和重点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汇报制度,开展了阳光收费专项督查、千人民主测评等系列活动,加强协调联动,简化工作流程,实行“一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坚持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点项目制度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接服务、跟踪服务、协调服务。开展了“宜居雨花·百日团购·亿元回馈”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雨花商文化节,为企业和项目搭建了服务平台。同时,实行“首查不罚责令整改制度”,除涉及安全等重大问题,一律不予扣缴证照、不搞停业整顿。对环科园内企业和其它重点企业试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每月1-20日,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四是着力优化施工环境。加强了联合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阻工闹事、强揽工程、非法填土、乱倒渣土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为发展保驾护航。
3、注重抓招商引资。一是多角度打造招商平台。重点推出了“一册一网一报”工作,即“招商手册”、“招商网”、“招商简报”,主要介绍区情概况、优惠政策、重点项目等,加强沟通联系,实行网上招商。同时,建立了重点客商资源库,及时联络客商,掌握企业动态,开展洽谈活动,目前,进入我区资源库的客商已达4093名。二是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了签约项目交办制度、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重点签约项目区领导联点工作制度等,实行日常性服务和集中征求意见相结合、专业性机构服务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结合,大力推行“循环服务”,把服务内容延伸到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层面,真正做到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达产“经常性”服务。三是专业化开展招商活动。从全局发展的高度、产业提质的深度和要素集聚的广度,科学整合项目资源,共同做好项目策划,统筹进行项目谈判,围绕武广片区、“四圈两园”、旧城改造、“城中村”开发等发展重点,精心策划包装了一批在全市、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通过开展小分队招商、参与重点商务活动、举办大型招商节会、引进战略投资商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雨花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了更多资金、项目和企业汇聚我区。
二、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大了工作力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和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和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效能意识不强。过去,经济发展环境不优反映最多的是一些执法人员的“索、拿、卡、要”行为。现在经过整治,这类行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低、拖、拉”现象。“高”,就是高门槛,“门易进”却“事难办”;“低”,就是低效率,一张批文一路“章”,一件小事腿跑酸;“拖”,就是故意拖拉,不说不能办,就是不给办;“拉”,就是滥用权力拉赞助、巧立名目乱收费。这种现象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危害更大。二是社会信用不高。有些地方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还比较多,尤其是食品方面,不合格,不达标,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有些中介组织很不规范,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合同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采取违约、欺诈等手段,逃废金融债务。三是社会环境不好。有些地方投资环境还不宽松,保护投资者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项目未开工争施工,达不到目的就鼓动老百姓去闹事干扰;有的在拆迁上超出政策规定,要高价,提出不合理要求,阻碍拆迁,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有的地方地痞恶霸猖獗,欺行霸市。
2、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资本加快流动,世界市场加快开放,全球产业加快转移,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为我们集聚生产要素、谋求发展跨越,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周边地区发展你追我赶,生产要素争夺日趋激烈,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无论是客商来访数量,还是签约项目个数,同期对比都明显减少,进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情况,进口指标出现负增长,外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此外,由于投资商资金紧缩、规划审批、项目拆迁等因素制约,投资行为明显谨慎,一些项目迟迟不能落地,项目建设速度放慢,更无法进行二次招商。尤其是外资项目审批程序繁杂,使得外资企业难以顺利审批。
3、面临着新的体制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要求我们将投资主体让位于社会,将资源配置让位于市场,让各种市场主体在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中平等竞争。同时,各级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将主要精力放在抓观念创新、抓产业规划、抓平台建设、抓环境优化、抓协调服务上来。但是,一些可以用市场机制替代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没有交给市场运作,一些应该下放的权力还没有下放,仍然存在着审批事项过多、手续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基本对策与工作建议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各地的优惠政策渐趋一致,能优惠的按照政策都优惠到了最大限度,下一步比的就是环境建设,看谁的环境优良、服务周到、效率高效。主要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1、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认真研究政策环境问题,发挥政策环境优势,对行之有效的政策,一以贯之地坚持、不断加以完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失效、过时甚至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悖的政策,及时清理、坚决废止,保持政策的时效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积极推进电子政务,逐步实行网上办公,扩大企业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凡通过市场机制可以代替的行政审批事项,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改革完善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窗口,实施行政审批网上监察,做到“一站式办成”、“零时间停留”。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失职追究制,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签约有人跟进、项目启动有人联点、项目建设有人协调、项目动态全程掌握。
3、着力营造方便快捷的配套环境。近年来,我区投资硬环境有了长足的改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项目承载力不断提高。但与发展要求、投资者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可在园区建设、要素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雨花成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在园区建设上,严格按照规划和标准,从严把关,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项目优势突出的环保工业新城,使招商引资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平台、更具吸引力的载体。在要素保障上,着眼于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快解决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培育,重点围绕项目用工需求,抓好用工培训和供需对接服务。在人居环境上,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完善城乡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区。同时,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巩固“平安雨花”建设成果,加快教育、体育、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为投资商提供一个社会安定、受教育机会多、医疗服务水平高、休闲健身方便的安居乐业环境。
4、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尽快构建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手段完备、调控有力、管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基础。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的道德风险、经济成本,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氛围。本着以诚相待、平等互利、互惠互助的原则,支持外来投资者在雨花发展。对因失信引起投资者投诉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着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深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通过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有权须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
6、着力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的意识和开明的胸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促进市场各种要素的最佳配置、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全面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等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不对企业的自身发展进行干涉。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影响企业周边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总之,环境决定着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向,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重在抓服务,雨花区在这方面虽然作出了一些努力,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力争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为上级提供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实践参考。(作者系中共雨花区委副书记)
第二篇:关于优化投资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优化投资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投资环境是实现新阶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委明确提出了以大开放推动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的战略构想,非常符合九江的实际。新阶段需要新发展,新发展离不开大开放。开放度的大小直接体现在投资环境的优劣上,吸引资本的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环境的优劣。因此,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是实现新阶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为什么说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理由:
1、投资环境具有可比性,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就是一个长期的、无止境的过程。因为你的投资环境改善了,而别的地区投资环境可能改善得更好,那么你还是处于劣势。据我了解,今年广州、大连等城市纷纷推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新举措,这些城市的基础比九江好得多,但仍在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2、中国投资环境网公布了中国投资环境专家组对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的排名,江西列第十七位,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在中部六省也仅列山西之前。可见江西全省投资环境仍处于落后位置。
3、今年浙江省组织了10000余名全国各地的浙商对全国各地投资环境进行过一次无记名投票,江西仅有鹰潭一家进入了浙商认为的优良投资环境地区(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南昌、九江、赣州均榜上无名。应该说浙商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这个结果很能说明问题,九江的投资环境在全省也不具有领先地位。
4、本人的工作岗决定了本人长期与民营企业主和海外人士打交道,与不少人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跟我在一起他们敢讲真话。据他们的反映,九江的投资环境仍存在较大问题,绝不是一句“上头很好,下头好狠”可以概括的。
三、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投资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化投资环境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在这里我谨就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提几点不很成熟的小建议:
1、加强领导。鉴于投资环境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建议在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优化投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将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单位的领导充实进领导小组,赋予领导小组一定的人事任免建议权。
2、选派后备干部驻企跟踪服务。这样既可以为企业办实事,及时反映企业情况,又可以培养锻练干部,让干部了解企业疾苦,学习经营管理之道。同时也符合赵智勇书记提出的“赛马”理论,使“赛马”更加公平。
3、建立投资环境督导制度。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党外人士更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因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选配一批投资环境督导员,定期汇报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4、出台鼓励民营企业主举报的办法。要努力营造让民营主敢讲真话的氛围,对于举报属实的,不仅要严惩责任人,还要加强对该民营企业的保护,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以上三项工作可以考虑由优化投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因此赋予领导小组一定的人事任免建议权至关重要。
5、加大配套市场建设力度。我们不少的干部群众有这么一个观点,九江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具有沿海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不错,九江的水、电、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低,但是根据外来投资者反映,来九江后要人才招不到人才,要配套产品仍然要到沿海去找,要资金找不到融资渠道,最终其综合成本并不比沿海低。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配套市场的建设力度:首先是人才市场建设,要有过硬的吸引人才、为人才服务的措施,绝不能仍停留在人事代理就是收费,人才服务就是调整档案工资这个服务水平上,连基本的医保社保都不能为所引进的人才办;第二是配套产品市场建设,要围绕九江的几大支柱产业和新引进的大项目,大力引进配套产品生产项目,努力培育几大产业集群。第三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贷款担保中心的作用,不能让其徒有虚名。要进一步增强担保中心实力,市财政要大胆地给予支持,使其真正能为民营企业融资办实事。
第三篇:如何优化投资环境
如何优化投资环境
环境是一种资源,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投资环境是经济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优化环境已经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增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哪里经济发展环境好,那里经济社会发展就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展环境是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因此优化环境就成为城镇发展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和常抓不懈的基本任务。优化环境的基本目标就是整合现有的环境资源,增强其稳定性和增值性。投资环境的改善毕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上升的过程,要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打造更加优化的发展环境。
一、只有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才能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践表明,利用外来资本进行直接投资,是解决自身资金短缺,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地区利用外资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首先表现为集中力量改善投资环境上。哪个区域投资环境更为完善,那里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哪个区域的投资环境-1-
得不到有效改善,那里便难以成功地吸引到外来资本的直接投资。
二、投资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潜在劣势
(一)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足
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应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小企业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越大,如美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数量的99.7%,日本占到99.5%。对GDP的贡献也分别占到48%和57%。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是也占到95%以上,如浙江的温州、义乌、广东的深圳、惠州等地区都达到99%以上。其次,中小企业也是解决富裕劳动力就业的主体。美国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占就业总量的53.7%,日本占到73.8%。
扶持农场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因为中小企业多从事于服务性行业或者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可以解决农场富裕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龙头企业,完善基础产业的配套载体。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基础产业配套更加完善,企业之间的协作更加密切。目前,宝泉岭农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因此产业之间缺乏相互的支持。
(三)服务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信息交流,各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办公,避免企业东奔西走,浪费时间。职能部门加强横向协调和上下级纵向协调,避免政出多门,使工作程序透明化,让企业能一目了然。二是缩减行政审批范围,确实需要审批的项目,要简化程序,增加透明度,对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自主投资项目要由行政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重点清理有关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投资、人事、用工、分配以及各种收费的审批项目。应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使企业少走弯路。
(四)科技服务水平低下
目前,现有企业大部分属于产品初加工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如此,没有充分挖掘资源的附加值,发挥资源应有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使资源的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另一方面农场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投资环境优化措施
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关注外部资本进入和运行的客观因素或条件,不单纯从某一项或几项因素来改善投资环境。应当关注投资环境的动态性,不仅预先分析可能的良性变化,更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反向变化。从政府、市场、社会服务以及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对投资环境改善进行全面把握。
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的环境改善工作:
(一)营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环境
勤政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主导因素,对招商引资至关重要。首先要确定行政服务这一理念,将服务视为行政管理的本质,加快行政职能的转变;将突破点放在健全的招商引资运作体系和制度建设上,完善对有关项目联合审批制度,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重大项目领导挂钩追踪制度、客商投诉制度、以限制收费、减少收费为目标规范收费制度,以限制和减少对企业检查评比为目标规范企业监管制度等,形成招商引资的制度优势。
(二)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
各种法律是属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的过程中,尽快建立一套清晰透明、规范运作、符合国际惯例的游戏规则,就投资环境来说,新的制度必须对经营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重大政策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要积极建立有利于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的统一市场,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又是“诚信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讲诚实、守信用的基础上,坚持诚信为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以诚信参与竞争,并通过诚信取胜。如同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某些招商承诺的不兑现的情况任其发展,形成“开门招商,关门吃商”的现象,就会失去投资者,丧失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五)营造周到优良的服务环境
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其次是商业性服务,第三是社会服务。优化管理服务,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职能,促进行政工作人员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全方位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关部门要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效能告诫制等有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服务质量。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健全规章,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刁难投资者的恶劣现象发生。围绕强工攻坚战,竭力抓好行政审批中心和督察中心的运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推行“一条龙”服务制,切实做到“外商只管投资,其他一切由我们来办”,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全心全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亲商、敬商、重商、护商的浓厚氛围,各部门要为投资者、企业经营排忧解难,认真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及时掌握和处理一切破坏外商正常生产经营和生活秩序的人和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干扰和侵害
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六)营造优惠适用的政策环境
政策是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政策的运用要遵循有关程序,减少随意性,要更多地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减少行政硬性干扰。
(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宣传舆论导向如何,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先导。所谓良好的舆论环境,主要是指人人想“商”,人人爱“商”,人人为“商”,做到“商”不分身份,“资”不分内外。只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可以为“我”所招,为“我”所引。不论那种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归谁所有,有贡献就行;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由谁经营,有作为就行。与此同时,要在广大干部中倡导重商、亲商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纳税光荣等观念,鼓励大家敢于、善于与私营企业老板交朋友,主动为各路商家提供服务,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吸引更多的经营者投资创业。
第四篇:优化投资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 ”活动心得体会
县委、县政府强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年”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时,也提到了优化投资环境是保增长、调结构、提效益、促和谐的总体要求,是改进机关作风的最重要途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厚气氛。各成员单位把此项工作作为本部门现阶段重要工作来抓,突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活动主题内容,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使每一位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开展“风清气正”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干部职工中营造出开展“风清气正”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要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围绕行政管理、干部作风、服务发展等方面,查找问题,自查剖析,对于查找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要转变干部作风。通过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为全系统打造全省最优投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深刻自查剖析。围绕行政管理和执法、干部作风、服务发展等方面,按照“六查六看”要求,逐条对照,深入查找、形成高质量的剖析材料。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最优投资环境,重点从履行职责、依法行
政、工作作风、办事公开、方面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自全面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牵头组织开展营造创业投资发展环境活动,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工作,进入自查自纠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五篇:对优化我县投资环境的几点思考
对优化我县投资环境的几点思考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投资环境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和发展潜力。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行政执法水平,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建设的速度、对外开放的广度。面对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就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资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我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投资环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资兴县”战略,牢固树立“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投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投资环境依然是制约招商引资发展的重要瓶颈,投资环境不尽人意的地方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在:
1、从硬环境看:我县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欠发达,招商资源有限,信息不够畅通,吸引力不强,城市的形象特点
不突出,策划、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2、从软环境看:一是对招商引资工作和投资环境认识不足。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资金、技术、人才都是从环境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环境好、效益好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才、资金、技术流向沿海开放程度较高地区,就是人们追求事业最大发展空间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突出表现,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也是人们思想的普遍反映,然而,我们一些干部还存在对招商引资工作不理解,对投资环境认识不足,二是“全民招商”氛围不浓。
三是个别群众过于贪图小利。一些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不够解放,开放的意识不强,总是一叶障目,算小帐不算大帐,看眼前不看长远,因一己私利就什么也不顾,雁过拔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个企业还在成长中就恨不得能下个金蛋,和企业讲条件、讲价钱,有一点达不到满意,就断水断电断路,联名上访,百般刁难。导致企业困难重重,难于发展。
四是由于对土地审批、金融信贷等管理权有限,受制较多,而大的招商项目配套政策要求高,审批周期相对较长,项目落地难、难落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二、建议和对策
第一、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我县是贫困地区,生产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仅
仅依靠国家投资和自身活力来推动地方经济已越来越不现实,必须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项目建设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加强投资是我们贫困地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困难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需要。而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新时期国家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决克服不敢放权让利、肥水不流外人田、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思维,敢于拿出优势资源,敢于出让优势项目,敢于吃亏让利于商,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就业,只要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不管投资大小,不管资本所有制形式,不管投资商来源于何处,我们将大胆引进,热情欢迎,周到服务。
第二、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
第三、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强化目标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力争在资金到位上实现新突破。目标有高度,工作才有力度,目标有强度,工作才有深度。高目标形成大压力,激发大动力,推动大跨越。要始终以高昂的发展斗志,以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情,坚持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高的工作标准,紧紧围绕引进县外到位资金既定目标,稳扎稳打,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招商引资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
第一,努力打造亲商、护商的创业环境。一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公务员是公仆、损坏企业利益者是罪人”的观念,不断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增强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活动,促进“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上津形象”的良好风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