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长赴日研修考察报告
乡(镇)长赴日研修考察报告
乡长赴日研修考察报告
乡长赴日研修考察报告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作为武汉市乡镇长访日研修团第三批成员之一,于11月11日至23日,在日本大分市进行了为期了12天的研修。研修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日程安排,采取听、闻、看、访等形式,系统地了解和考察了大分市农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一、大分农业的主要特点
日本大分市位于大分县中部,濒临别底淡,全市总面积360平方公里,人口45万。走进大分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生态环境好,田园风光好,城乡面貌好,社会秩序好,农业农村经济虽占大分经
济总量的比重不大,但基础地位很突出,发展水平很高,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化”:
生产特色化。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大分市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实质就是追求特色化、个性化。正如“一村一品”运动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所述,“一村一品”就是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主自立、锐意创新、培养人才”为基本原则,一村可以生产一种或几种能代表本村特色的产品,也可以两个村或更多的村生产一种特色产品,但必须是优质、上规模、高附加值。在他的倡导下,大分市农业结构经过多年调整,特色农业的比重已占整个农业的90%左右。如大叶、雅尔芹等新品种逐渐潜代了传统大葱、大根等农产品,成为畅销日本的主导蔬菜品种,农业种植比较效益大幅提升。
经营网络化。大分市通过建立完善的农场品市场体系,发展农协组织,构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较好的解决了小农户分散
销售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中间环节少、速度快、效率高。像鲜活农产品,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交易场所,由农协负责组织生产者、批发商、大客户定时、定点、有序交易,迅速集散、便捷畅达。龙头企业更是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主体力量,吉野鸡饭,清晨加工,当天就能配送到全日本大型超市。九洲乳业,由农民联合创办牧场,入股组建乳制品加工厂,产品直销网络遍布全日本。
设施现代化。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是大分农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从基地上,有正规化的水、电、路、沟渠配套,受自然风险的影响较小;从作业上,有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替代人力劳动;从装备上,有可控温控湿的标准大棚等,如我们考察大叶、雅尔芹农户,都能做到一年四季生产。从加工上,有智能化的流水线,如我们参观的酱油加工厂,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但工人不到50人。应该说,现代化的设施,带来的是农业
组织的高回报与高效益。
城乡一体化。大分市不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而且三次产业结构十分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7,这是发达的标志。此外,大分市还非常注重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对农业的支持、扶持,农民的实际收入与二、三产业的生产者总体水平没有差距;通过建立全民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没有差异;通过完善町村集并改造工程,所有村湾实现了道路黑色化、房屋别墅化、水电气完备化、环境生态化。体现在城乡面貌上,看不出差别;体现在实质上已是完整的城乡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多方面的一体化。
保障法制化。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基础上。大分市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有力的保障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投入保障机制。从生产、加
工、销售各个环节制定和落实辅助、低息贷款的政策。二是价格稳定工程。主要针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农民的利益实行补贴保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田头到餐桌,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健全的检验监测制度,确保了市民吃上放心的农产品和食品。四是推行环境保全型农业。充分发挥农业自身在生态体系中特有的多方面的机能与价值,以有机物还田为主的培土和合理的种植体系为基础,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向上。
二、学习借鉴的几点启示
“它山之石可见攻玉”。大分作为“一村一品”运动的发源地,农业发展的成效显著,虽然中国和日本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大分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必须注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弱势群体。因此,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扶
持、来推动。大分市政府推进农业发展首先是有一个科学的、可实可行的《规则纲要》。纲要充分结合市情和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国民消费需求,选择比较效益高的产业和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取向明确。其次,运用政策杠杆引导。如为加快发展大叶、雅尔芹等特色产业,政府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5:5开、3:3开等方式,对农业生产设施实行专项补贴,充分调动业主投资的积极性,引导结构调整。三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落实。采取典型引路、督办后进找路,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形成特色化、化、差异化发展。武汉也出台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合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创新发展方式,强化工作落实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必须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分人珍惜环境、珍视劳动,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民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是土地的私有化较好地保障了农民的创业主体地位。二是政府政策补贴资金的捆绑使用,激发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三是农协的职能作用,使农民成为联合创业的主力军。四是多元化的投资形式,使农民融入到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之中,利益在生产、加工、销售多个环节实现。五是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了农民的社会地位,维护了农民的既得利益,保持了农业生产队伍的相对稳定。以上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必须注意发挥农协的联合作用。农协在日本属农民自主、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所从事的事业是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服务。研修中,我们了解到大汾市农协会网络了全市90%的农民,农民和协自愿,退协自由。农协的职责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指导、经营计划编制、信贷保险、技术推广等,其费用主要来自信贷、保险投资等方面的获利。就大汾
而且是,农协具有半官半民性质,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在农村举足轻重,共政治影响力大,经济辐射力遍及农村的方方面面。就武汉而言,虽然有诸多农村专业生产协会,但由于组织结构松散,服务功能不全,自身实力不强,许多政府“包”不了,散户“干”不了的事,需要协会来“补位”,协会也无能为力,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的农协作用,值得我们大胆实践。
必须注意发挥社会的联动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依存度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大汾农业发展水平之高,一个重要的确因素就是社会联动、整体推动。从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备化,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的畅达到农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无不凝聚着全社会的力量。那么作为武汉农业的发展,不仅涉农行业需要整合发力,非农部门机构同样需要全力支持,只有在真
正意义上形成支农为农的“大合唱”,推动武汉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才有希望。
三、联系实际的发展打算
研修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如何学以致用,关键要吃透外地经济的实质,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创新运用上见成效。武湖作为武汉市“一主三化”示范建设试点,现代都市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日本农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借鉴日本农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纵深推进“一主三化”示范建设,促进武湖现代都市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着力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一个核心、四个环节”,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现代都市农业之路。一是按照“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要求,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二是强化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整合。进一步探索人地分离机制,依法
有效推进土地资源有序集中。使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小而全的分散经营向社会化的大生产转变,力求效益最大化。三是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本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场劳务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农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工的素质,形成全员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农工向引进企业分流,向新的就业领域分流,使农工向企工转变,生产者向创业者转变。四是组建和完善农合组织。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以利益为纽带,形成“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坚持用现代科技技术武装农业,加大科技投和,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高效种养殖模式,提高质量,提升档次,促进农业发展、农工增收。
着力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把培植壮大
龙头企业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的主要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武湖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市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以“五大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联基地、农户,下接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与之配套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形成优势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以产业为纽带促进区域联动合作发展。重点是支持汉口精武公司加快股改上市进程,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鸭产业链;力促嘉禾公司形成年加工油菜籽、棉籽6万吨的能力,做大食用油产业链;力促新辰公司形成年加工蔬菜产品1万吨能力,促进芦笋蔬菜产业链的形成;力促惠尔康、中旺公司顺利投产,尽早开工,形成以惠尔康为核心的乳制品产业链和以中旺为核心的食品加工产业链。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促台湾亚细亚
速冻食品等项目落户武湖。
着力发展以种业为特色的主导产业。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1 2 下一页
第二篇:赴日研修心得
威视是山-赴日研修心得
此次赴日研修参观学习之行感触很多,针对丰田成功的主要因素总结起来有三点:看板管理+JIT+自动化。
首先,看板管理是管理要简单有效的典型证明。在丰田汽车制造的整个供应链中贯穿的信息流就是通过看板管理实现的。所谓看板,就是各种形式的信息板,有的是电子显示屏、有的是指示信息的展板,但更多情况下,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质卡片,上面记载着工序上下游之间需要的相关信息,衔接着每一道工序的生产动作,传递着信息流动的节拍,就像是人体上的一个个神经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询问了丰田的培训老师,日本多数制造型企业的信息管理正是通过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确实有效的看板管理方式实现的。并不像欧美企业,通常依靠计算机运行的庞杂的ERP企业资源信息系统,来管理生产制造的整个流程。两者信息管理方式的区别可能来源于,看板管理适应依靠订单驱动的拉动式生产,而ERP管理适应计划驱动的推动式生产。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结合这两种方式进行生产管理,预投部分适于采取计划推动,而客户定制部分适于采用订单拉动的方式,且定制选择模块化。
其次,JIT(Just In Time)是高效供应链的管理基础。之所以说它是基础,是因为这是基于企业管理理念,甚至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信用基础。以采购供应链条为例,丰田汽车的零配件库存是很少量的,完全由下一道工序通过看板管理,向上游工序提出需求,直至采购向供应商发出送货指令,供应商则会按照看板指令,在要求的时间,将要求的物料,按质按量地交到指定的地点,不差分毫,这就是所谓的JIT。JIT的实现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信用基础,还有整体的波动相对稳定,以及每个环节乃至每个人的节奏合拍,步调一致。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了日本国民文化教育对此起到的作用。这与欧美文化的契约精神,也是各有不同。就是说日本企业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事先不用约定,或者说不需要通过合同约束,就建立起了相互可以信赖的合作基础,所以后来我们也理解了在丰田不需要质检的原因。
最后,自动化是人与机器的完美结合。参观过丰田科技产业馆的人都会记得那个用小号吹奏美妙乐曲的机器人。我们在丰田汽车车体加工车间参观时,在机器设备工作发出的嘈杂声音中,同时听到诺大的车间厂房里飘荡着曼妙的轻音乐,看到林立的数十台机械手挥舞着手臂,与流水线上穿梭工作的工人,相互配合着完成一步一步动作,节拍准确,节奏清晰,真的就像是在演奏一部和谐的交响乐。
回想当初参观过的海尔,海尔总结自己成功的动力源泉在于持续创新,与松下提出的持续改善相比,关键是不破不立。两者既不矛盾,也无绝对优劣之分,视企业自身情况而定。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出现不同阶段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不同。如海尔在创业初期,凭着那一柄砸掉质次冰箱的大锤,砸出了一个崭新的海尔,然后又不断地以永不守业的精神自我完善。借用海尔对自己的比喻-“海尔是海”,我想说“威视是山”。山路有起有伏,只要脚步不停,永远有更高的山峰等着我们去征服。
第三篇:赴日卷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
赴日卷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
根据中日技术交流协议,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生产调度司组织的赴日卷烟生产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6人,于1997年11月4日至13日对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简称JT)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考察团在日期间,先后参观了熊本打叶复烤厂、滨松烟草薄片(卷烟)厂、东海卷烟厂、墨田卷烟产品开发中心,并拜访了JT总社。就卷烟生产管理、低焦油卷烟的开发及辊压法烟草薄片等技术,与日方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和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JT基本概况
JT前身为日本烟草专卖公社,隶属于大藏省。进入80年代以后,在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压力下(①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精简政府机构的压力;②欧美国家要求日本开放烟草市场的压力;③日本烟草业要求扩大经营自主权,扩大经营范围的压力),1985年日本政府决定取消实行了80多年的烟草专卖制度,废除了《烟草专卖法》和《日本专卖公社法》,同时颁布了《烟草事业法》、《烟草税法》和《烟草公司法》,烟草专卖公社改组为烟草产业株式会社(JT)。从此日本烟草开始实行民营化,目前JT 2/3的股权仍由国家控制。按国家法律规定,民营公司上市股必须达50%以上,日本政府准备于1998年再拿出部分股权上市(使国家控股达50%)。改组后的JT仍然垄断着国内卷烟生产,但对卷烟的进口和销售不再行使专卖权。
JT最高领导机构为董事会,由29人组成,总部下设7个职能司,以及烟草事业本部和从事食品、医药、不动产、农业等多种经营的8个部(共有56个下属企业)。
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烟草贸易自由化,取消进口关税。由于失去关税保护,大量外烟涌入日本市场。受外烟冲击,日产卷烟销售量从1985年的606.4万箱(市场占有率97.6%)下降到1996的年541.2万箱(市场占有率77.7%)。面对这种局面,JT确立了以烟草事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和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战略。具体目标是:到2000年烟草业的收益占70%,多种经营占18%,海外业务占12%。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如对工厂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合并小型企业,形成规模经营,卷烟厂由原来的35家已合并为25家,全公司从业人员由原来的34000人削减到22000人。同时加强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发展系列产品,大力降低成本。在采取各种措施与外烟竞争国内市场的同时,JT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985年日本卷烟出口量仅为3万箱,1996年已发展到35.4万箱,10年增长了10倍。此外JT还以占领国外市场为主要目的,采取多种方式在国外生产、销售日本卷烟。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国外购买卷烟生产厂,使其成为JT在国外的企业。如1992年购买了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卷烟厂(1996年生产卷烟4万箱),并在欧盟及海湾国家销售;另一种方式是向国外烟草公司提供JT的牌号、生产技术及香精香料(即来牌加工),并且只允许在生产国国内市场销售。目前JT在国外已有4家上述类型的公司。
经过努力,日本国内市场进口卷烟的增长幅度自1990年以后逐年降低,基本遏制住了外烟大量涌入、大幅度增加的势头。1996年日本国产卷烟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仍保持77.7%,远远高于原实行专卖制度而后实行烟草贸易自由化的法国和意大利(均在50%以下)。JT的烟草年经营量虽然少了,但公司的利润逐年增加。1987年至1996年经营利润由943亿日元增至1367亿日元,纯利润由276亿日元增至795亿日元(含海外卷烟厂的利润)。
为了强化烟草业,JT还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于1995年成立了烟草事业本部(相当于烟草集团),专门负责整个烟草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动作规范、高效。 1.2 JT卷烟生产技术管理
工厂的生产牌号、配方、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新产品试验、产品质量标准、加工技术条件均由公司制定或决定,工厂只负责组织生产。烟草事业本部对工厂的管理主要有3个方面。
(1)质量 考核内容包括消费者投诉、仓库抽样检查和内在质量评吸,3项内容所占比例各不相同。
(2)制造成本 过去总部对工厂考核实行的是统收统支“报帐制”,计划性和指令性很强。为调动工厂自身的积极性,现已改为“成本包干制”,结余部分按一定比例留给工厂作为自由资金,亏损部分按一定比例从工厂自由资金中扣除。
(3)交货期 原则上交货期误差不得超过±2%。但如果是因非主观素,如因原材料供应或外界因素引起的停工待料等影响了交货期,则不视为工厂未完成交货期标。
以上3方面的考核所占比重分别为40%、40%和20%,综合得分高的工厂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励金和出国进修名额。由于JT生产组织计划严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很强(工厂生产动态和市场信息等,都直接与总部实现了电脑联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1.3 辊压法烟草薄片
JT于1959年开始研究辊压法烟草薄片,1971年建立了第一家辊压法烟草薄片厂,即现在的滨松薄片厂。1986年经改造后开始生产起皱薄片。1960年JT也曾研究开发并生产过造纸法薄片,后来由于环保和制造成本等原因,于1990年关闭了造纸法薄片厂。目前JT有2家辊压法薄片厂,生产能力都为1.5万吨/年,两家厂合计实际产量为2.5万吨/年。卷烟配方中薄片用量为10%~15%。与我国的辊压法薄片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大量加入纤维(10%~15%),其余部分为烟梗、烟末各半。薄片强度高、起皱效果好、燃烧性较强,填充值高(4.7cm3/g)。在流程设置和工艺参数的确定上,注意了烟粉与纤维的均匀混合以及薄片的吸味品质。其工艺处理的主要关键是:
(1)烟末及碎片 烟末经过螺旋推进器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细粉;碎片粗粉至50目/英寸左右,经螺旋推进器混合均匀后进行细粉,细粉后进行混配。为保留烟末和烟片原有吸味,细粉前进行加湿(加香)和干燥。
(2)烟梗 先经两次粗粉后由螺旋推进器混合均匀,直接细粉至50~100目/英寸。为了去除烟梗的不良气息,细粉后的梗末要进行加湿(加香)和干燥处理。
(3)纤维 纤维板经分切后进行粗粉,粗粉后的纤维长度为30mm,然后进行细粉,细粉后纤维长度为2mm,密度为2~3kg/m3,经捕集机捕集后,纤维密度为30kg/m3,再经压实至35kg/m3后进入混配。
(4)混配 混配前烟粉水分为10%,粒度为50~100目/英寸;纤维水分9%,纤维长度2mm,密度为35kg/m3,混配时依次放入烟粉、玉米淀粉(5%~10%)、纤维,缓慢搅拌,然后加水加香(水分30%~35%),快速搅拌3分钟(搅杆线速度40m/s)。由于快速搅拌,物料摩擦生热,可使混配时物料温度达到40℃。
(5)混炼 辊压成形、干燥、起皱、裁切、打包工序工艺与国内类似。 1.4 JT卷烟产品开发
JT的卷烟产品开发统一由产品开发中心承担。产品开发中心下设3个专业部门,即产品开发一部、产品开发二部和海外烟叶购买部。开发中心共有人员120人,其中第一开发部20人,第二开发部90人,其他人员10人。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卷烟新产品的设计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技术把关,开发中心还下设了一个配方评吸专家组,其人员组成是来自产品开发二部各专业组的资深专家。
(1)产品开发中心各专业部门的职能及机构设置
产品开发第一部:具体负责产品的原材料选购、计划和管理,以及新产品装潢设计。下设产品开发组、原料管理组、材料管理组。
产品开发第二部:负责新产品的具体设计。包括新产品的吸味风格、感官质量标准的制订、叶组加香加料、材料设计,以及新产品小试、中试和加工工艺条件的制定。下设综合组、制造组、设计组、叶组配方组、香料组、材料开发组和品质保证组。
国外烟叶购买部:具体负责进口烟叶的采购及质量保证,下设一个计划组。
(2)卷烟产品设计程序
商品策划:由商品计划部实施。主要调查分析市场潜力,竞争牌号的特点,确定产品的类型、规格、产品烟碱及焦油量。
产品设计指标的制订:由商品计划部和制品开发部(开发中心)负责。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牌号的市场定位,如产品的风格特点、产品消费对象、广告宣传及成本。产品开发实施:由产品开发部(开发中心)、制造部、品质分析部、生产技术开发部以及中央研究所共同参与。主要工作内容是香吸味设计和焦油、烟碱设计,制品的质量分析以及新产品小试和工艺技术条件的确定。
中试及生产:由商品计划部、产品开发总部、制造部的品质管理部和生产技术部及工厂负责。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大生产条件下对新产品进行中间试验,检验新产品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现有生产设备是否适应和满足新产品的要求;检验试制品的香吸味、焦油、烟碱值、物理特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产品设计内容
产品设计包括叶组、香料、加工工艺条件、材料设计4要素。
叶组:包括单料烟评价和配方评价。单料烟评价项目有:香气、味道、不良特征,如刺激、杂气、劲头;烟叶的颜色、成熟度、组织厚度;混部位、混等级情况;烟丝充填值,单料烟吸阻、燃烧性、烟碱含量、糖、pH值、氯含量、含氮化合物等。
香料:包括单体香料评价、香料调配后评价、加料效果评价。
材料:各种材料的规格、结构、物理特性的选择,烟气烟碱量和焦油的设计,滤嘴通风率值设计。
加工工艺条件:整个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技术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时间和湿度等)。
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对JT的考察,有以下收获和体会。
(1)JT有80多年实行专卖制度的历史,管理基础好,技术实力强,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尤其是JT从专卖体制向开放体制转轨过渡中,前瞻性工作扎实充分和卓有成效。同时,日本政府虽然取消了专卖制度,但在法律上仍有《烟草事业法》、《烟草税法》和《烟草公司法》对烟草经营进行限制,国家仍然控制着JT 2/3的股权。因此,尽管取消了国家专卖,但JT事实上仍发挥着“不是专卖的专卖”作用,并能与欧美强大竞争对手相抗衡,而且在竞争中能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
(2)改组后的JT,既沿用了过去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垄断管理体制,又摒弃了过去行政色彩较浓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按照“精简、高效、充满活力”的原则和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政府赋予的经营自主权,通过合并小型烟厂、裁减从业人员、加快技术进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使JT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趋完善、规范、高效,各级责、权、利分明,横向之间即有分工又有合作,纵向之间信息灵敏、指挥有效、规范有序,整个行业的运转显得协调顺利。同时,JT又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证了JT在与欧美大烟草公司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地位。近年来,JT在取消专卖和关税保护,以及面对欧美强劲竞争对手的不利形势下,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并在各个时期相应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77.7%的市场,而且年利润额却保持上升趋势。
(3)JT强有力的科研体制和科研实力,保证了JT对国际烟草业的高新技术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出更为先进实用的技术为己所用。如JT在英国MK8基础上研制开发的MMC 4000支/分卷烟机、在MK9基础上研制开发的MMC 5000支/分卷烟机、在德国虹霓PROTOS基础上研制开发的MMC 8000支/分卷烟机,以及在意大利GDX1基础上研制开发的MMDP 8000支/分包装机等技术,都非常成功。JT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京中央研究所,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研究;一个是墨田技术开发中心,主要负责应用研究。按照JT的说法,基础研究是为5年以后服务的,应用开发是为明年服务的。两方面的研究职责分明,但又能较好的合作。基础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应用研究和科研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应用研究的发展,又促进了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JT在工艺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辊压法烟草薄片等技术领域,才有其独到之处。
(4)JT在工厂管理和产销组织方面,运用了当代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了高效、科学、标准、规范化。JT对工厂管理始终以方针目标为主线,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充分体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严格以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为重点,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方针目标的制定、展开、落实、检查,将全员的工作方向集中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目标。在产销衔接方面,首先依据各营业所营业员订货数量,即市场的需求量,制定销售计划,然后依据销售计划制定分品种牌号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确定后再制定出物流配送计划。由于JT从每个零售商店到每个生产企业以及有关的配送中心,都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该社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各环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信息,因此,决策指挥有的放矢,快速灵敏,井井有条。
几点建议
通过对JT的考察并联系我国烟草行业的实际,我们认为,JT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以提高中国烟草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变“烟草大国”为“烟草强国”为目标,切实打好行业自身“狠抓基础”的攻坚战。改革开放、降低关税、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我国既定的方针,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清醒地看到,如果有一天中国烟草市场也实行自由竞争,中国烟草业能否抵御住国际强手的竞争,我们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应着手研究和实施相应的前瞻性对策措施。JT在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专卖体制的优势,努力把行业自身的发展基础打好,切实发展壮大和增强烟草行业自身的实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合我国烟草行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T之所以能在取消国家专卖和关税保护,以及面对欧美强劲竞争对手的不利形势下,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有所发展,与JT自身高效、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是分不开的。我国烟草行业目前正面临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而艰巨,集团总公司如何组建和运作,上下左右如何协调理顺,多种经营如何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要从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实力,有利于行业长远的发展出发,尽早理顺和完善适合我国烟草行业特点的管理体制,明确并落实各级机构的责、权、利,管理重心要下移,决策重心要上移,做到该集中的集中,该管住的管住,该服务的服务,该服从的服从。如果我国烟草行业继续维持目前的分散状况,形不成合力,保持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变成“烟草强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是很危险的。
(3)尽快建立我国烟草科研体系,真正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我们这样一个烟草大国,面临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局面,必须抓紧兴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中心。要着眼未来,舍得花钱,大胆集中人才,形成强大、集中的力量,这是变成“烟草强国”的根本所在。JT之所以能在不利的环境下顶得住,PM、BAT之所以强大,其重要经验就是科技领先。建议国家局早下决心,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脚踏实地的去干。
(4)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外技术交流,特别是中日技术交流工作。我们认为,中日烟草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互补性。日本烟草市场有限、缺乏资源,但管理水平高、技术实力强。中国烟草要从“烟草大国”向“烟草强国”发展,可借鉴和借助日本烟草的管理经验、技术,而且在对日烟叶出口等方面也可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建议改变过去多为一般性考察的做法,把人家的技术真正学到手、学到家,并及时在行业总结推广。
(5)关于辊压法烟草薄片问题。通过对JT辊压法薄片的实地考察和与JT有关技术人员交流,我们认为,国际上现有的辊压法、稠浆法和造纸法3种薄片确实各有特点、各有优势。造纸法、辊压法和稠浆法薄片在我国将长期兼而有之。因此,尽快改进我国辊压法薄片工艺、提高薄片质量,建议国家局派专业人员进一步学习日本的薄片技术(考察期间已与日方达成初步意向)。
第四篇:07.03-赴日研修保证书
赴日研修保证书
关手续,作为保证人对于公司与所签订的《赴日研修协议书》的内容已充分了解并自愿为担保如下事项:
1、担保在日期间,严格遵守日本国的法律法规和聘方的规章制度,遵守与,并遵守国家的外事纪律,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
协议期满,按时回国。如需延期,需经甲方和日方同意,并承担有关费用,如发
生违约行为或违背上述承诺,担保人愿意为的违约行为对公司或日方造成的所有经济损失和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2、为履行上述连带保证责任,担保人整,但因担保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立即向甲方支付上述保证金,担保人自愿立欠条一份,如果在日本发生违约行为的,担保人愿意立即向甲方公司支付欠款人民币拾万元整。
3、保证责任期限为年月
4、本担保书作为《赴日研修协议书》的附件与《赴日研修协议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担保人(签字 盖章 手印)身份证号码:
与乙方关系:家庭地址:联系电话:
年月日
欠条
今有欠公司现金人民币壹拾万元整。
(注:本欠条需与《赴日研修协议书》和《赴日研修担保书》一并出示方为有效。)
欠款人:
年月日
第五篇:赴日种子管理工作交流及考察报告
赴日种子管理工作交流及考察报告
根据日中农业交流计划及日本日中经济协会农业委员会的邀请,笔者一人于97年11月16日至21日,赴日本进行种子管理工作交流和短暂的考察活动。按照事先安排,中日双方互相交流近年来的种子管理工作及农业发展状况。在四天的有效工作期间,前两天是双方座谈交流情况,后两天是实地考察学习。参加座谈交流的日方单位有日中经济协会、日本贸易振兴会、农林水产省、大东文化大学、东京农业大学、神奈大学、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笔者利用一天多的时间向日方简要介绍了中国种子工作发展成就、种子管理现状、种子产业政策、种子工程、种子法制建设等情况,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新中国农业发展变化和今后发展前景。座谈中双方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在实地考察中,笔者先后拜访了农林水产省农产局、经济局和日中经济协会农业委员会,听取了日本农业方面的情况介绍;次后,又乘车到枥木县和茨城县及筑波科学城三个地方,走访了地方农协组织,参观了种子生产加工厂,良种研究农场和国家种子管理中心。现将交流和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种苗产业现状
根据农林水产省农产园艺局提供的情况,过去日本农民种苗自采自用的多,现在通过市场购买种苗的多,今后仍有增长趋势。尤其是高质量、高效益的作物种苗需求量不断增加。近些年日本全国种苗市场销售额不断扩大,种苗产业不断发展。1981年全国种苗市场销售额为2400亿日元,到1991年销售额为3200亿日元,6年增长32%。在各种业中,花卉种业发展最快,份额最大,1991年达到1252亿日元,占种苗销售总额的39%;蔬菜为第二,达到1024亿日元,6年花卉种苗销售额增长39%,蔬菜增长38%。
种苗选育──因其作物的重要性不同,选育的单位不同。粮食类作物品种主要由政府的农业研究单位选育,蔬菜、花卉类作物品种主要由民间单位选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选育出的品种未经登记,不得推广应用,新品种权受《种苗法》保护。种苗在市场出售之前必须检查合格才能流通。
种苗生产──粮食类作物原种、原原种是由政府控制的单位生产,农协组织进行大田扩繁和销售推广。蔬菜、花卉、水果、饲料等作物原种及原原种,一般由民间种苗业者或种苗公司扩繁和推销。但随着日本农业老龄化日趋和工业发展造成的制种环境不断恶化,现在制种不断向美国等海外国家转移。种苗制种规模以中小家庭、个体企业生产为主。据农林水产省统计,1994年一个制种农户的规模,水稻的制种面积0.967公顷,麦类的制种面积0.95公顷,大豆的制种面积0.458公顷,马铃薯制种面积规模最大,为1.29公顷,蔬菜的制种面积规模最小,为0.15公顷。
种苗经销──零售店1988年至1991年是减少的,但到1994年又开始回升,达到1.4万家。经营粮食等主要作物的种苗销售店减少,而经济类小作物的种苗零售店增加;主营种苗零售店减少,而兼营种苗零售店的增多。在全国50人以上的经销店,其中有1—2个人经营种苗的占种苗总经销点的63%。从销售额看,有法人资格的商店销售额1.2亿日,个人商店销售额1600万日元。
种苗进出口──1995年全国种苗出口额9500万美元,是1985年的2.6倍,相应种苗进口额为3.43亿美元,是1985年的4.7倍,总的看进口仍大于出口。而球状体种苗进口量大于出口量,蔬菜、花卉种苗的出口要大于出口。球状种主要从欧州进口,饲料种子主要从南美进口,蔬菜种主要从北美进口。日本的种苗出口区域:亚州占41%,欧州占45%。进出口价,出口价格大大高于进口价格。因为日本的种苗质量好,加工包装技术高。往往从其他国家进口初级种子,加工包装后再销售别国。
种苗产业开发趋势──随着食物消费量的日趋饱和,社会愈来愈需求优质化品种,要求更鲜美,更健康,更安全的品种。另外,农业生产正面临老龄化,劳动力减少,要求种苗生产省力,采用机械化。
二、指定种苗制度
日本1947年10月2日颁布了《种苗法》,随后的50年间又经过10多次的修正。特别是1978年修正后的《种苗法》,是由指定种苗制度和品种注册制度这两根支柱构成。通过制定种苗的标名方法以及为保护新品种而实行的品种注册等制度,使种苗流通更趋合理化,促进新品种的培育,以利于农林水产业的发展。
法律中的“种苗”,是指供繁殖用的植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指定种苗”是指种苗(林业的树木种苗除外)中,为了便于识别其品质,在出售时须标明有关项目的种子、孢子、茎、根、苗、苗木、接穗、砧木、种菌及政令所规定的种苗,由农林水产大臣指定。目前指定种苗有125种,其中谷物类5种、蔬菜类36种、果树15种、饲料作物及草萍草24种、菌类13种。不同的作物标明既有统一规定,又有不同的要求。即强制性标记和建议性标记。“种苗业者”是指以营销指定种苗为业者。经营者对经营的种苗,在包装物上要标明有关事项及说明,否则不许出售。必须表明的项目有:种苗者的姓名及地址、种类及品种、产地、采种年月或有效期及发芽率、数量及农林水产省规定的事项。为了需求者在选择适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品种时易识别,还必须标明其品种的适宜栽培地区、用途及栽培上或利用上的特点。
指定种苗的生产或经营没有许可条件,只要有能力、有技术、有条件,谁都可涉足此行。但种苗生产或经营必须尊循法律要求。比如,蔬菜种苗,一个制种农户只能是一个作物,萝卜的制种隔离区至少600米。作业场地要干净,防止混杂。生产的种子纯度、发芽率都有严格要求。不同的作物要求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对种苗生产和经营经常进行检查、监督。
三、品种注册制度
品种育成者,对其育成的品种可申请注册。从事法人业务的高级职员及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育成的品种,属于法人或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的业务范围。新品种权受保护,发明者的保护期限是15年。保护的条件是均一性、区别性和稳定性。也就是对现有同类品种能区别开,同一代长出的要一样,多年种植长出的一样。对同一品种的申请,只能给优先申请者予以注册。申请注册的名称,如果一个申请品种有两个以上的名称,或申请品种的名称与申请品种种苗的注册商标或与该种苗类似的商品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则不予注册。日本1982年加入国际新品种保护公约组织,同样保护参加公约组织的国家。
品种注册者要按要求向注册单位提供品种审查用的有关资料。在进行品种审查时,农林水产省责成专职人员赴现场调查或进行栽培试验。如果书面材料审查通过,可以不进行调查或试验。调查或试验可委托研究单位、学校等单位执行。符合规定的应予注册。注册要将品种名称、特征特性、有效期限、注册者的姓名、住址以及有关事项记载在品种注册簿上。全国品种注册都在农林水产省,地方无权注册。品种注册后由农林水产省令发布公告。目前已有467种植物品种注册,其中属257个,202个,亚种8个。截至1997年10月,已申请注册的品种10552件,实际能得到注册的5843件。据农林水产省主管种子的官员介绍,一般注册一个新品种一年可以完成,除非试验失败或受灾影响。注册品种按规定要缴纳注册费,每件每年不超过56000万日元。注册的品种或杂交亲本材料实行有偿转让。
四、参观的三个单位情况介绍
1、国家种苗管理中心:该中心是日本农林水产省下属的一个专业管理机构。全中心有346人,在全国分设12个试验农场。总部设在著名的筑波科学城内,部内仅有37人。该中心的主要工作:(1)负责注册品种的试验鉴定工作。主要承担农林水产省受理的申请注册品种栽培试验,按照不同作物的适宜生长区安排在不同的试验农场。申请的注册品种与相类似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报送农林水产省种苗科审查,若确认是新品种则予注册。(2)负责商品流通种子检查。检查包装标记是否按规定注明,出售的种子是否有检疫性病虫害,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含水率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一种是强
制性,采用抽查办法。一种是对外出口种苗进行检验确认,合格者初具国际公认的证明,以提高种子信誉度。(3)负责马铃薯、甘蔗的原原种生产。为民间快速繁殖高质量的种苗。(4)负责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繁殖。目前该中心对市场流通的种子收集很多,低温存放。
2、枥木县黑羽粮食种子加工厂:该县有四个粮食种子加工厂。该厂归黑羽农协管理,1973年开始从事粮食种子生产加工。1990年现投资兴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厂,总投资3.67亿日元,其中国家提供无偿资金2亿日元,农协自筹1.67亿日元。种子从精选、分级、药物处理、包装等全是自动化,整个车间只有5—6个人。日加工能力9吨,主要加工水稻种子。加工的种子来源主要是同制种农民事先签约收购来的,收购价格按当年稻米价格再加45%。生产出的来的商品种子再提供给农协,消毒处理的种子每公斤522日元,未处理的每公斤461日元,农协一般再加10%的手续费卖给农民。加工出的商品稻种每袋20公斤,其中内装5个小尼胧网袋,每袋4公斤,内外袋都贴有规定的标识、标记。该中心种子加工的开工率为半年。全县50%的种子都是黑羽加工厂提供的。1996年种子销售额3.6亿元。加工的种子一般都能销售完,每年都赚钱。
3、茨城县龙井研究农场:龙井种苗株式会社是一个民间私人公司,1832年建立,距今已有165年的历史。总公司有800多人,主要以生产经营蔬菜花卉种子为主,每年销售额达450亿日元。该公司共有8个实验农场,其中国内有四个蔬菜研究农场,两个花卉研究农场,国外有两个农场,一个在美国加州,一个在荷兰。我们参观的茨城试验农场1935年创办,现有研究和管理人员23名,试验地约10公顷。温室和实验室的设备、条件都比较先进。该农场研究区域主要针对关东平原。目前已培育的各种杂交品种829个,常规种171个。该农场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各式各样优质品种和专用品种。比如白菜小个头的,颜色绿、黄、白各占1/3的品型;萝卜选育大小粗细一样,颜色半绿、半白的品型。现已开发的新型品种数十个,深受消费者欢迎。
五、日本农业新情况
1、食料问题:20年前日本普遍使用“粮食”一词,现称为“食料或食物”。包括粮、菜、果、肉、蛋等食品,范围扩大,形成大粮食概念。目前从日本的消费水品看,口粮减少,副食增加。1960年至1995年的35年来,全国大米人平由120公斤下降到67.8公斤,牛奶及制品由20公斤上升到91.3公斤,肉类由7公斤上升到31.3公斤,油脂由5公斤上升到14.6公斤。生活发生了多样化,特别是大米作为主食现已退居二线。总的看,日本大米自给率很高,达100%以上,而其它食料严重不足,尤其是畜牧养殖业需要的饲料几乎全靠进口,油脂也靠进口。据农林水产省测算,主要农产品进口量折算成耕地其面积为1200万公顷,是国内实际生产面积492万公顷的2.4倍!随着这种生活需求的变化,日本的食料自给率近35年来,热量自给率由1960年的79%下降到1995年的42%,谷物自给率由82%下降到30%,其中主食类谷物由89%下降到64%。食料总体自给率不断下降,近35年来自给率下降30%—40%。现70%的国民对自给率下降已感不安,80%的国民认为国内生产尽管价格高,但仍以国内自产为更好。农林水产省讲,要解决自给,唯一办法就是让国民多吃大米,少吃奶肉等食品,食料安全系数就高。但这种做法是很难行得通。
2、农业问题:目前日本耕地不断减少,家庭种植规模小,劳动力老化也是生产发展的障碍。近25年来耕地下降坚挺。1975年全国耕地557万公顷,1995年下降为504万公顷,减少53万公顷。现在日本每个农户平均耕种1.5公顷。在扩大规模上,日本政府也曾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不大。原因是地价高,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抛弃祖业的土地,家家都把土地视为“传家宝”。由于地相对较少,耕作灵活,加上机械化,农民耕田种地都是星期日的事,不影响其它工副业。另外,农村劳动力减少很多,1975年1373万人,到1995年738万
人,减少近一倍。农村65岁以上老人已占24.7%,大大高于全国人口高龄数占总人口14.8%的水平。另外城郊结合地区的农地生产受限制,不让农民撒农药,不让养猪、养牛,怕污染、怕脏。
3、市场问题:日本的大米市场问题一直是一个火热的话题。朝内、朝外围绕大米的市场是否放开争论不休。但随着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大米市场问题总的看正在逐渐松动。首先国内逐渐放松计划管理。除了政府按计划生产、收购以外,农民也可以直销,减少环节。1997年预计可产大米1300万吨,而市场消费1000万吨,剩余300万吨,政府出资收购150万吨作为国家库存,还剩余150万吨。所以政府一再让农民少种大米,价格会更高,否则米多不值钱,让农民调整一些土地,多发展其它市场需求的作物,但农民还不这么做。一是粮农长期以来就种水稻,有习惯、有技术,让他改种别的作物不愿意,既怕麻烦,又怕新购置机械。二是缺乏市场观念。过去种大米都是政府包购,农民不理解,政府一再向农民宣传,目前才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三是大米价格好,农民不愿改种玉米等饲料作物。去年政府收购农民稻谷每公斤267日元,市场大米价为每公斤500日元。目前国内大米价比国际价格高许多倍。现已允许适量进口国外大米,对外市场有所松动。日本经济界人士耽忧,国内价格仍如此高,一旦市场大门打开,怀疑日本农业能否长期生存下去。
4、改革问题:目前日本朝野正在讨论新政改革,主要想压缩政府机构,精减工作人员。计划把现在24个省级政府机构压缩到12个,农林水产省有可能同国土厅合并。在研究新政改革的同时,农业部门也积极提出要修改<农业基本法>。该法是1961年制定的,至今快40年了,现在形势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改。目前已成立了专门班子,集中研究食料、农业和农村问题。计划97年12月底拿出初步方案,1998年夏季拿出最终方案。目前探讨的主要观点,一句话,就是对农业进行怎么样的保护。一部分人提出政府不要保护,农产品进出无国境线,让市场自行调节;另一部分人提出必须保护。两种观点各不相让。而且持后一种观点主要是一些政治家,据日方有关人士讲,日本的政治家多半出身农民,保护主义的思想很浓,经济专家要说服这些政治家是很不容易的。
六、几点体会
1、种子实行产业工程是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发达国家看,普遍对种子产业开发十分重视,这次实地考察的日本也不例外。政府积极扶持种子产业,在投资上也重点倾斜,整个种子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现代化。日本的种子产业是以私有种子公司或种子集团为主体,育种、繁育、加工、经营、推广基本为一体化。参观的龙井种苗株式会设就是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一个集团,把整个蔬菜、花卉的种苗产业带动起来,在国内、国际都有一定市场、也有一定影响。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较缺少这种产业集团。所以,深化产业体制改革,大抓种子工程,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多项联合的集团形成是我们种业发展的希望。
2、依靠法制规范种业是管理的基础。相比日本,我们种子纳入法制管理比较晚。虽然有<种子管理条例>,但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迫切需要加快制定《种子法》。日本《种苗法》的指定种苗制度和注册制度也值得我们借鉴。为了规范市场,对出售的种子包装必须有与其内容相一致的标识、标志或标签,对其内容应作统一规定和要求。日本在这方面要求很严、很细。目前,我国新品种采取的是审定制度,不是注册制度。为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可以采取结合办法,主要作物、主要品种可采取审定制度,次要作物和次要品种可采取登记或注册制度。
3、突出提高品种质量是种业的生命。日本的种苗管理,其核心是质量管理。整个工作可以说是围绕优质和新异开展。无论是选育的品种,还是供应的商品种苗,都十分讲其质量。尤其是公司,一旦质量有问题,就会失去信誉,失去市场。为了种苗质量,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产园艺局种苗课30多人,其中一半人是专管种苗质量工作的,可见重兵把守。另外,种子商对其生产、加工等的质量意识也相当强。对出售的种子层层把关,都有档案,以备核查或核检。公司自我管理的意识很强。我们问及种苗管理中心主任,在检查中经销商伪劣假冒种子发生情况,他讲很少。这也是法律规范的结果。我们在管理上应建立起内部约束机制。
4、加强国际农业交流是提高的机会。这次交流考察,确实时间很短,自己对日本的农业及种子管理仅仅是一个浮浅的了解。但就在这短短的了解过程中,双方彼此合作很顺利、很愉快,不仅结识了朋友,而且增长了知识,开扩了视野,锻炼了自己,取得了一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