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管理

时间:2019-05-14 19: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门急诊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门急诊管理》。

第一篇:门急诊管理

门急诊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门急诊窗口建设

肖丹

1998年8期

医院在卫生服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劳动生产力的艰巨任务。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医疗行业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我院根据卫生部要求和卫生厅的工作部署,领导班子非常关心、重视门急诊工作,把门、急诊部当作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加大了管理力度,强调了医疗服务的主体,将病人放到了最高位置,紧紧围绕满足病人的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心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制定便民措施,为病人排忧解难

(1)以病人为中心,首先要改变旧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新的医学伦理观念,即医生和病人是双向性的对等关系,病人应该尊重医生的专门知识,医生则应该尊重病人的自决权利。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院已从单纯的服务型逐渐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服务在前,优质是本。为此门诊设立了总服务台,医务人员在病人来就诊时便主动迎诊,微笑服务,咨询答疑,亲切热情地使病人宾至如归,愉快就诊。

(2)总服务台建立了一系列方便病人的措施:对危重病人、残疾人及行动不便的病人免费提供服务。如轮椅、担架、体温计、一次性杯及开水,发现危重病人及时送急诊科处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导诊护士都要立即迎上去,搀扶送到就诊室。

(3)总服务台设立“咨询热线”,上班时间设立电话咨询;发放、邮寄化验单,查找丢失的化验单;预约挂号,周一至周六全天开诊;中午设有值班导诊,随时为病人服务。门诊各手术科室天天开展小手术,减少了病人的预约,节省了病人来就诊时间。护理部主任和分管各科的门诊护长经常深入门诊第一线,了解门诊护理工作情况,听取病人意见,及时指导并改进门诊的工作。

(4)医院门诊的工作环境和病人治疗休养环境,是给患者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场所。医院环境既是医院内在关系的外显,又是凝聚医务人员爱院的一个条件。总服务台的导诊护士始终保持着门诊大厅、走廊、诊室的干净、整洁、安静、舒适,使病人就诊时心情舒畅。2 导诊服务,病人至上

作为医院它所具有的各种形象,无不直接影响医院自身和其医疗活动,从而直接影响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成败。因为病人在选择医院时的标准就是医院能否真心实意地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

(1)护理部清醒地认识到一流服务就意味着规范、高效的服务。我们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站在社会、病人的立场上,观察和制定医院的各项服务规范,在门诊一二三楼大厅设导诊服务,护理部专门编写导诊员培训教材,导诊护士要经过培训上岗,使她们明确导诊服务的目的宗旨,提高导诊护士的整体素质。因为导诊护士直接代表医院职工的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和仪表等,是其总体之和的反映。

(2)我们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全程服务的观念,为门诊需入院病人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病人需住院,医生开出入院卡后,就有专人负责带病人到住院处办入院手续,办完手续后直接送病人到病区护士站,病区护士签字接收后安排到病床,并通知负责医生,如病人有需求时,护士负责电话联系。护理部注重在全体护士中树立“病人是医院生存与发展之所在”的意识,做到病人到医院处处有人关心,时时提供方便。3 急诊科建立生命绿色通道

(1)以病人为中心,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急诊室工作,认识到急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哨,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缩影,是社会关注医院服务水平的窗口,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岗位意识。为此我们制定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通过建章立制,在急诊科建起一套快速反应的急症抢救机制,实行急诊护士分诊、导诊、咨询负责制,明确规定对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款。

(2)急诊室分为“红、黄、绿”区,建立有生命绿色通道。我们打破急诊的旧体制,废止按传统挂号就诊的老做法,将急诊室分为“红、黄、绿”三个明显标志的区域,按病情将病人导入不同区域,实行“分区就诊”,目的是为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实现急诊抢救工作有序化。红区主要收治重危病人,黄区主要收治亚急病人,绿区主要收治一般急症病人。一旦重危病人进入红区,医生、护士立即到位,服从统一指挥,全力迅速投入抢救,分秒必争。

(3)目前,只要救护车笛声一响,护士携担架车便立即到救护车房,从接诊、检查到治疗一切环节均为绿灯。在这里“患者不动,医护人员围着患者转”,全方位的系统服务,使抢救节奏加快,且抢救病人一到,医护人员都废寝忘食,奋力抢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门急诊工作以来,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为98.6%。

第二篇:门急诊退费管理规定

门急诊退费管理规定

一、退费原则

(一)退费必须凭证和手续齐备后才能办理。

(二)交支票者退支票(收费处经办人拿现金到财务处换取同等金额的支票,交与病人,同时病人登记签字),交现金者退现金,急诊支票预交金以转帐或退

支票形式退费。

(三)如只退收据中的部分费用,需按剩余金额给病人新出收据。

(四)凡需退给现金或支票的,均需收款者在收据上签名及收到退费金额。

(五)退费时需从计算机中核对收据的真实性及支付形式(现金、支票、记 帐),凭证是否与电脑明细相符。

二、退费细则

(一)退药费

1.没有取药的患者,找原开电子处方的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上操作退费,患者 拿就诊卡到收费处直接退费,并在收据上签收。医生不在的情况下,到门诊部办 理相关手续。

2.已取药的患者,除走上述流程外,需到药房开具退药单,必需注明药品名 称、规格及数量,并加盖药剂科章,患者持原始收据和退药单到收费窗口办理退

费手续,原始收据和退药单作为退费凭证保留。

(二)退检查、化验、治疗等其它费用

1.患者将盖有收费章的原始医疗项目申请单(含有科室提成的附联)找开单 医生签名盖章,如医生不在,可由服务台护士盖各科证明章,并写明“请退费”

字样后,带上原始收据收费窗口办理退费手续,原始收据和医疗项目申请单作为

退费凭证保留。

2.因收费员错收费需将原收据退后重出收据的,应由后台人员当场核实无误 后在原收据上写明原因并签字后,由本收费员办理退后重出收据手续,原始收据

作为退费凭证保留。当天发生的费用由后台人员签字,如在星期

六、星期日或夜

间收费时发生差错的,由收费员在原收据上写明原因,并需患者在原始收据上签

名加以证明。如不是当天的费用,由收费处主任核实签字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3.电子申请单退费分两种情况,未执行和已执行的检验检查申请。未执行的检验检查申请,需由原开电子处方的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上操作

第三篇:门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范文模版)

…………医院门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

为了系统规范急危重患者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抢救的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

入急救绿色通道疾病的规范

需要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患者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

(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第二条

急诊抢救绿色通道

(一)院外急救

按“急诊院前抢救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二)院内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抢救病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3、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负责和专科医生就患者的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患者,由急诊科医生负责将患者转送到专科医生指定的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患者,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等,在快速做好维持患者生命的各项措施同时,通知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到达后,与急诊科医生交接患者,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救手术准备;由专科医生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术前必须有书面的手术通知单,写明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患者基本信息;专科医生、麻醉师共同抢救患者,完成治疗和手术。

5、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最高行政主管或在场的最高医疗技术职称人员主持会诊,会诊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参加,根据会诊意见及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确定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第三条

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一)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生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生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生送急诊科。

(二)接诊医生在没有其他医生接收时,要对患者负责,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第四条

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进入急危重抢救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规范所规定的疾病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生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生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前往。在院外的二线医生30分钟内要到达现场。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平片、CT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生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检验科接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四)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在手术室门口接患者,患者到达后,接入手术区,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急诊抢救手术要求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1小时内开始。

(五)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手术通知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件在右上角注明“抢救”,先进行医学处理再进行财务收费。

(六)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患者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两名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政处或总值班批准、签名。

第五条

报告和会诊

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接诊医生及时报告专业负责人,同时报告医院(正常工作日报告医政处,节假日和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科主任、医政处或总值班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协调抢救工作。总值班在抢救患者指挥有困难时可请示医政处长、主管院长。

第四篇:门急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办公室工作制度

二、门诊工作制度

三、门诊首诊负责制

四、挂号室工作制度

五、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

六、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

七、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八、门诊手术室抢救药品管理制度

九、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十、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十一、出具病休证明的规定

十二、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十三、急诊科工作制度

十四、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十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十六、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

十七、急诊抢救制度

十八、急诊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九、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

二十、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二

十一、急诊请示报告制度

二十二、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 二

十三、急诊病人收住院制度 二

十四、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度 二

十五、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二

十六、救护车管理制度

一、门诊办公室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做好门诊全面管理工作。

2.经常检查督促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做好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4.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院长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及方案。

5.建立健全和落实好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本部门大事记。6.严守工作岗位,每日检查开诊情况。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及门诊管理水平。

8.认真接待对门诊服务质量进行投诉的患者,用科学妥善的方式处理投诉。

二、门诊工作制度

1.医院业务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日常行政工作由门诊办公室管理。各科主任应当加强本科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各科室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

2.门诊实行医务人员轮转制,人员轮换时,应与门诊部协商,并报医务科。参加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由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

3.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定期上普通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周至少一天,专科门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1次。

4.门诊诊室的设置由门诊部统一规划。儿科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相对独立。5.门诊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上班时必须穿好工作服,佩戴胸卡,热情接待来咨询的群众和关心体贴就诊者,做到举止庄重、衣帽整齐、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及对就诊者进行健康宣教。

6.严格遵守医院的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并准时开诊,门诊个别工作人员有殊情况不能出诊,必须提前向门诊办公室报告,并做出妥善安排。门诊办公室每天必须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核。

7.各级医师对患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简明、扼要、准确记载门诊病历,科主任、主任医师、门诊部应定期检查门诊病历及门诊医疗质量。

8.各科必须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疑难重症患者或患者复诊两次仍不能确诊的,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或会诊,对尚未确诊的危重患者应按照急诊处理。9.对需住院手术和治疗的患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手续。

10.门诊各科应与住院部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11.门诊各科建立健全门诊登记簿,凡就诊者均须按门诊登记簿项目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12.导医应热情主动的接待患者及随行人员,主动带领他们找医生、做检查、取药等。门诊各科室内外的环境应坚持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防止医院感染。门诊部不断改善候诊环境,保证卫生设施齐全,时刻保持医院门诊清洁整齐。

三、门诊首诊负责制

1、首诊负责制是指凡到医院门诊挂号的患者,首次接诊的科室和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应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并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均负有直接责任的制度。

2.门诊患者经分诊台分诊、挂号后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

3.首诊医师检诊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于本专业疾病的,首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处理。

4.如首诊医师经检诊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于他科疾患的,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给予认真处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5.如遇到边缘性疾病患者或遇到诊疗有困难、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进行指导,必要时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或上报医教部和门诊部办公室进行疑难病会诊。

6.当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时,被邀请科室应当派出高年资医师及时参加会诊,将会诊意见当面向首诊科室医师交代清楚,必要时协助首诊科室进行诊治。

7.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做好交班记录后方可离去。

8.对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如不属本专业疾病,应先行抢救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专科医师,在接诊医师赶到现场后,向其介绍患者病情和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并做好记录后,方可移交至接诊医师。

9.经检诊或抢救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与病区联系,病区不得拒收。病情涉及两科以上的患者,住院治疗时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依据患者的主要病情安排住院。

四、挂号室工作制度

1.挂号室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开诊前半小时准时开窗挂号。

2.初诊患者要认真填写病历首页各栏目,同时就诊两个科或转科患者,须重新挂号,会诊例外。

3.挂号诊病当日一次有效,隔日如复诊应重新挂号。

4.管好挂号票据,严格按规定的挂号标准收费。现款要及时上交,每日一校,月终同财务部结算。

5.挂号室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态度和蔼,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危重患者和持有老年人证者要优先挂号。

五、门诊输液室、注射室管理制度

1.注射室的工作人员应准时上岗,坚守岗位,态度热情。

2.各种注射治疗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物过敏试验。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必须认真核对药物和处方。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若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知医师。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器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要定点放置,做好交接。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7.注射时注意遮挡患者,以保护患者的隐私。8.随时做好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0.每天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每月按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监测),并有检验报告单及完整记录。

六、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

1.换药室工作人员必须服装整齐、清洁,非换药人员不得人内。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各种灭菌物品必须注明失效日期,超过期限应重新灭菌。各种消毒液要保持一定浓度,器械浸泡液必须每周更换两次。换药室每天工作结束消毒一次。

3.换药时应遵照医嘱,根据伤口的性质进行换药,敷用腐蚀性药物时,应注意保护伤口周围健康组织,头、指、趾等处,应慎用烈性腐蚀性药物包扎。

4.换药时必须遵守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性伤口的原则。换药器械要做到每个患者使用一套,不得共用,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存放药品和消毒品的容器要有醒目的标签,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6.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7.做好本科室的安全、防火、防盗工作。

七、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进人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人员职责、消毒常规及无菌操作、急诊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患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和手部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2.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严禁存放无关物品,严禁吸烟,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语。

3.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少恐惧情绪。受术者进入手术室时护士应查对姓名、手术名称,嘱排空膀胱、测体温,核对澳抗。

4.手术室的器械、敷料、专用负压吸引器和一次性用品,均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并登记,定期检查、核对更换和补充,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定期清点常用药品、器具,保证药品和器具的质量,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药品。发现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以及生锈、破损的器械不得使用。

5.手术室内抢救药品及消毒药品须有明显标志,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针剂、内服、外用)分别定位放置,麻醉药、剧毒药品设专用抽屉存放,由专人登记管理并加锁,每日检查、领取,及时更换、补充。氧气设备及其他抢救物品定期检修和校正,应处在待用状态,根据医嘱仔细检查后使用。

6.手术室每日术前开窗通风30分钟,消毒液进行地面清洁,术前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1~1.5小时,每周大清扫一次,每季应由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手术室空气、手术包、术者刷手后抽样合格报告。

7.手术包及器械应定期消毒,手术包外贴有专用消毒指示剂,并标明消毒日期,定点在无菌柜内存放并标有无菌标识,严禁使用消毒过期、未消毒、生锈、破损的手术包及器械。8.拿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内应在关节上2~3厘米或镊子长度的1/2。浸泡消毒物品应是全部浸泡,容器及管腔内应充满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换。9.经常打开的容器每天更换、灭菌。打开无菌器的盖子时,无菌面朝上,用完盖上。10.手术后应及时整理、消毒手术室,按规范的无害化程序处理(500~1000mg/l有效氯)。被血液污染的器械、污染的手套与敷料等弃入相应的一次性用品弃前须毁形;移入标有污染的存放医疗废弃物的场所。

11.凡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手术室,如遇紧急抢救情况,应经手术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人内,听从手术室人员指挥,不得影响手术人员的工作。

12.受术者手术后应在术后观察室留观半小时至1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去。

八、门诊手术室抢救药品管理制度

1.手术室的各种抢救药品应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针剂、内服、外用分别放置,定位存放,专人登记管理,每日检查、领取及保管。

2.毒、麻药品设专人管理,在专用抽屉存放,并加锁,每日检查。用后补充,以保证随时使用。

3.要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过期、变质。如有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不得使用。

九、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设立专用肠道门诊诊断室、留观室、专用诊断桌以及肠道门诊兼职医生,负责对门诊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

3.肠道门诊应配备有防蝇设备、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专用的诊断、检查、采样、抢救、消毒、杀菌药品和医疗设备。当值医生应当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周围环境卫生。4.肠道门诊业务范围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传染病。

5.肠道门诊医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各种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有关专业知识,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6.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对患者的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及时消毒处理,患者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7.医院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凡就诊的腹泻患者一律要填写《肠道门诊患者登记簿》,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便于查找和统计。

8.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上报,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要按规定上报疫情。

十、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患者一般社会情况、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以备随访。

2.病历书写、病历记录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力求详细,必要时查阅患者医疗档案,防止误诊、漏诊。3.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4.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根据情况修订治疗方案。

5.应向患者或其家属阐述清楚病情、治疗方案、效果预测、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等,征得其同意并签字。

6.接受各种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治疗方法和病情留观到无全身反应和无神经运动系统障碍时方可离院。

7.操作意外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及时处理。

8.对疑难病例必要时邀请有关专业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9.诊断室、治疗室等每日空气消毒,器械按消毒常规处理。

十一、出具病休证明的规定

1.凡经我院诊治的患者,才可出具相关的病休证明。

2.门诊医师要严格按照病情认真开具病休证明,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并将其记录于病历。急诊患者的病休证明一般不得超过3天。

3.病休证明书上的诊断只是疑似诊断,此类证明文书只证明患者需要病休和休息时间,不应提及对患者的行政处理意见(如“调离现工作岗位’’、“照顾轻工作”等)。病休证明书必须由门诊的经治医师出具并签名。

4.出具病休证明必须经过详细的体检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于病历中,重要的阳性辅助检查应记录其检索号以便备查。

5.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出具人情假条,一经检查核实,将严肃处理;造成重大后果的,可停止处方权并给予行政处理。

6.证明盖章时须持挂号证(或小病历)在假期时间内有效,过期不予盖章,一般不补开病休证明。门诊部加盖公章时应严格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门诊病史是否符合要求;医师是否签全名;是否有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十二、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1.专家门诊由已取得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或科室主任的临床医师担任。2.凡参加专家门诊的医师,应着装整齐,佩戴胸牌。

3.专家门诊由门诊部排班,并将排班表送医教部审批备案,由门诊部挂牌,并提供诊室,挂号室负责分诊挂号。专家看门诊时间一般不得随意,如因故不能按时应诊,必须提前一日通知门诊部调班或停止挂号。

4.门诊部制作宣传栏公布专家照片及简介,以便患者选择专家。

5.专家、专科医师接诊要做到优质服务,对患者认真负责,检查耐心细致,用药合理,不得敷衍马虎,病历记录应合乎要求。

6.普通门诊的危重和急性疑难病症需要专家会诊时,不需另行挂号。慢性病经普通门诊医师检查后需看专家门诊者,可嘱患者下次门诊时挂专家、专科看病。

7.已在专家门诊确定诊断的患者,可挂普通门诊号观察治疗,医护人员不得推诿。8.各科做好专家门诊的管理工作,认真考勤、考核,医务人员要切实维持秩序,指导患者就医,专家席处要设立姓名标牌,以便患者监督。

9.为保证专家门诊医疗质量,对专家门诊应诊人数实行定量控制,除完成定量门诊外,要对低年资医师工作进行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十三、急诊科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3、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中心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得单独值班。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流程及技术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5、对急诊患者要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6、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患者一般社会情况、来院准确时间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诊查患者。

7、危重不宜搬动的患者就地抢救,如遇困难,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8、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由医师书写病历,开出医嘱,护士负责治疗。

9、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完备,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做好消毒和维护工作,及时补充更新,保证抢救需要。

10、遇批量患者救治时,须立即报请科主任、医务科和院领导亲自指挥,涉及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1、遇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

12、确保医院固定急救电话通畅,接到出诊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急救车装备齐全、完好、适用,及时做好出诊记录。

13、认真填写值班日志、交班报告,做好交接班。

十四、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十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4、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6、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7、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十六、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

1.操作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口罩、帽子。

2.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工作。3.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有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 试验。

4.配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并应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5.密切观察输液中的情况,发生输液反应或意外应及时处置,并立即报告医师。6.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严格交接手续。7.室内保持清洁,严禁吸烟,每天空气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8.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9.认真做好交接班。

十七、急诊抢救制度

1、急诊抢救室在负责人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2、急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3、急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4、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1)“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急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2)“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5、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6、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7、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8、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9、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转传染病院。

10、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急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急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11、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12、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13、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14、急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十八、急诊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急诊科值班医师在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值班。2.值班期间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3.值班医师每日应提前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交办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室,危重患者做到床边交接班。

4.医师在下班前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并做好床边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应将值班期间急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和医疗措施,记入病程记录。

5.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危重患者随到随诊。6.值班医师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7.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因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因临时医疗救治工作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8.遇到大批伤病患者或突发性事件时,立即上报科室主任和医院总值班。

9.每日早交班时,值班医师应将患者病情、处理措施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交清急危重患者及尚待处理的工作。10.认真填写值班日志。

十九、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

1.急诊科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接待就诊急诊患者的接诊、分诊工作。2.向患者及陪同人员发放“患者须知”,介绍环境,交代注意事项及就诊程序。3.接诊护士应根据急诊工作程序及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尽快安排患者就诊。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各项治疗护理在病历、治疗单上做相应的记录。

5.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6.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7.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按医嘱及时正确进行各种治疗。

8.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并参加抢救工作。需急救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9.遇有不明身份患者,在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询问患者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联系其家人或朋友。

10.对神志不清且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通知保卫部门、接诊护士、医生和保卫人员共同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信息,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11.重大抢救事件,涉及法律或重大纠纷,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应及时处理和上报有关部门。

二十、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2、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3、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4、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6、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7、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8、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9、遇传染病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0、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院总值班。

11、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12、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二

十一、急诊请示报告制度

1.请示报告项目:(1)重大交通事故伤亡;(2)大批中毒;(3)甲类传染病;(4)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5)病人紧急手术,家属不在场;(6)怀疑病人非正常死亡(刑事案件);(7)危重疑难病例;(8)死亡病例;(9)厅级以上干部就诊;(10)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11)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或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物变质;(12)接受医院或急诊科调度派遣因公外出、院外会诊。

2.请示报告程序:

当班一线医生、护士;二线医生;科主任;院医务科。

3.请示报告时间限制:

急诊科医务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必须在即时或12个小时内把情况向科领导、医务科或院总值班、院领导,请示报告并记录在案。(1)即时汇报:①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伤亡、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②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③紧急手术而病人的家属和单位领导不在场。④病人发生意外事件。⑤厅级以上干部就诊。(2)12小时内汇报;①发生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②接受医务科或派遣因公外出、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

二十二、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

1.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诊治方案。

2.急诊一、二线医生,在医疗工作中,如诊疗过程涉及有创操作或需告知病情危重时应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①自费药品(急诊病房); ②诊断治疗有风险(溶栓、机械通气、手术、穿刺术、输血等; ③病人拒绝诊治; ④出院时属于自动离院。均要求病员或家属在相应同意书上签字。

3.上述签字后的相关文件贴入病历,必要时在病历中予以记录。

4.相关记录:(1)手术同意书;(2)病危通知书;(3)贵重、自费药品同意书;(4)AMI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5)呼吸机治疗同意书;(6)自动出院同意书。

上述(1)和(5)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时可考虑不进行医患双方签字。病人或病人家属不愿签名时,主管医师应在病历上予以记录说明。二

十三、急诊病人收住院制度

1.急诊病员由门诊医师或急诊医师开住院通知书入院。凡是急诊入院的住院病员,各有关科室均应提供方便条件。

2.凡门急诊收入住院的病员,病房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而拒收,如存在客观上的具体困难,应及时报告门诊部主任或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员,门诊部主任、医务科、院总值班员有权决定病员的去向,各科不准拒绝。

3.急诊病人入院,若系危重病应按危重病人转运规定执行。二

十四、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度

1.一般急诊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如非本科室专业疾病,由急诊室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会诊。2.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如非本科室范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后方可离开。被邀请的医师,应立即赶到现场,以首诊医师的责任心投入救治。

3.如遇复杂病例,需其他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诊治,并通知医务科,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进行会诊和治疗,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4.凡系决定收入院或转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护送。

5.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做好记录后方可离去。

二十五、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值班人员应准时接班,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并了解上一班救护情况。

2.严格执行急诊抢救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杜绝差错事故。

3.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内药品、物品及常用急救器材准备齐全,完好率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的卫生。

4.值班人员接到急救出诊电话后,问清患者地址、联系方式、呼救原因等立即出诊,不得推诿拒绝。

5.出诊医师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病情危重的应向其家属发病危告知书,病情危重不能搬运者,应就地抢救,若病情允许应尽快将患者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

6.医务人员应向家属交代清楚可能发生的转送意外,并与医院有关科室联系,提前安排院内急救工作。

7.出诊护士应准备好各项急救所需药品、敷料、设备等,迅速准确的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并做好救护记录。

8.在运送危重患者回院途中,应密切看护患者,适当固定,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9.出诊医师到达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10.急救出诊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遇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须及时汇报。

11.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相关科室后应作详细交接,院前院内交接应有记录单。

12.完成急救任务后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补充救护车上的急救药品及器械,并做好救护车内抢救器材的维护。

13.重大灾害事故院前抢救,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14.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应热情、礼貌,避免争吵现象发生。二

十六、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由急诊科调遣,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作他用或私自使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迅速完成出车救护任务。

2.救护车不工作时应按规定停放在车库内,定人、定车,责任到人。保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

3.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后要加足油、水,设有出车登记本,详细记录车辆运行情况。

4.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5.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送设备维修管理部维修。

6.出诊后,所用药品、器材、物品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以备下次使用。

7.救护车离开市区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主管院长同意,以便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8.救护车司机按照驾驶员等级范围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9.救护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必须变动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专业人员处理完成。

10.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用后及时消毒、清洗车辆。11.按期参加车辆年检。

第五篇: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原卫生部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原卫生部 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5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3.2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3.3安全注射 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3.4安全注射装置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管理要求

4.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4.1.2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录 A)、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1.3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4.1.4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4.2工作人员

4.2.1 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2.2 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合 WS/T 313 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 WS/T 311 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 WS/T 367 的要求。

4.2.3 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3设备设施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包括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

5、宣教和培训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1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5.1.2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a)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c)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及时更新;

d)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e)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5.1.3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5.1.4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5.2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5.2.1 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5.2.2 宣教内容宜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5.2.3 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对确诊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5.2.4 宜对留置透析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的患者和家属宣教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6、监测与报告 6.1监测内容与频率

6.1.1 可根据 WS/T 312 的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6.1.2 宜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法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

6.1.3 应按照 GB 15982、WS/T 367、WS/T 368 和 WS/T 512 等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6.2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机构门急诊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的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WS/T 524的要求及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6.3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6.3.1 发现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6.3.2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6.3.3 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 WS/T 524 的要求及时报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7、预检分诊

7.1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本机构的服务特性建立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

7.2 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7.4 医疗机构在门急诊可通过挂号时询问、咨询台咨询和医师接诊时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传染病的预检;在必要时,可建立临时预检点(处)进行预检。

7.5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备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等,以便随时取用。

7.6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7.7 经预检为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7.8 医疗机构应设置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需要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诊。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7.9 从事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接诊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如怀疑其患有传染病时,应依据其传播途径选择并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并正确指导患者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8、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1手卫生

8.1.1 手卫生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剂;

b)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换药室、皮肤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妇科、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

8.1.2 手卫生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应符合 WS/T 313 的要求。8.2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8.2.1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和防护服等),见附录 B,并符合 WS/T 311 的要求。

8.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如下:

a)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穿脱方法参照 WS/T 311 执行;

b)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人防护用品;

c)摘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d)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e)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8.3安全注射

8.3.1 医务人员应掌握治疗和用药的指征。8.3.2 注射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注射装置。

8.3.3 对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时宜使用安全注射装置。8.3.4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应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8.3.5 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应及时放入符合规范的锐器盒内。8.4医用物品的管理

8.4.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8.4.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按医疗废物处理。8.4.3 按照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并符合 WS/T 367 要求。

8.5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8.5.1应遵循 WS/T 512 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门急诊环境按污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区:

a)轻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办公室、门急诊药房内部、挂号室内部等区域;

b)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心电图室、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

c)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采血室、换药室、穿刺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门急诊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区域。

8.5.2 卫生间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在开始清洁、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持卫生间的环境卫生,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

8.5.3 可使用 WS/T 512 描述的方法对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环境微生物评估方法按 GB 15982 执行。8.6空气净化

8.6.1 空气净化措施应符合 WS/T 368 的要求。8.6.2 普通诊室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可采用机械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其他合格的空气消毒器。应根据产品特性、使用区域空间大小配置适宜的消毒器。

8.6.3 诊治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其诊室宜采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或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负压隔离诊室。8.7呼吸道卫生

8.7.1 宜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区域张贴呼吸卫生宣传画,发放或播放宣传资料。

8.7.2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8.7.3 应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不必要近距离(<1m)接触。8.7.4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外科口罩。

9、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9.1 宜早期识别有呼吸道症状、腹泻、皮疹、引流伤口或皮肤损伤等可能有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9.2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遵循 WS/T 311 的规定,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以下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a)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及存在大小便失禁、伤口引流、分泌物、压疮、安置引流管或引流袋以及有皮疹的患者,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b)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 WS/T 311 中规定的情况及 A 群链球菌感染治疗的最初 24h 内,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宜将患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诊室,特别是剧烈咳嗽和痰多的患者;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c)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对 WS/T 311 中规定的情况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或免疫缺陷并局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宜与普通诊室分开,并将患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隔离诊室。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10、医疗废物处置

10.1 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密闭运送,相关登记保存 3 年。

10.2 门急诊公共区域应放置生活垃圾桶,内装黑色垃圾袋。但特殊科室如采血室、注射室等患者可能丢弃医疗废物的区域应放置医疗废物桶,内装黄色医疗废物袋。

10.3 门急诊换药室、采血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感染性疾病科诊室、肛肠科诊室、泌尿外科诊室等可能进行诊疗操作的房间应放置医疗废物桶,内装黄色医疗废物袋。10.4 普通诊室宜放置生活垃圾桶。

10.5 放置生活垃圾桶或医疗废物桶的区域应有醒目、清晰的标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a)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其职责;

b)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c)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d)门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e)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f)门急诊清洁和消毒制度;

g)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h)门急诊隔离制度;

i)门急诊个人防护制度;

j)门急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k)门急诊职业暴露报告处置制度。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要求见表B.1。

下载门急诊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门急诊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门急诊护士长工作计划

    门急诊护士长工作计划 一、看清形势,转变思想,修订科室规章制度。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自评,并在每月的科室例会上反馈。 2、 修订......

    门急诊报道[推荐阅读]

    2013年4月26日,我院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贯彻落实2013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卫生厅有关工作要求,根据沈阳市卫生 局[2013]67号文件关于开展《门急诊、手术室等医辅科室......

    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一、日常急救培训等工作 1.业务培训 ⑴医务科组织高年资的医生或专业人员对主治医师以下的员工及新员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仪使用等培训......

    门急诊工作职责

    A3班(主班职责) (8:00-11:30 14:00-17:30) 1、输液区接班,清点交接物品、药品。氧气筒安全交接班。 2、狂犬疫苗的管理(冷链监测登记) 3、每日监测各浸泡消毒液浓度,不足随时更换,每......

    2015年门急诊工作计划

    2015年度门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2015年,是医院“三甲评审年”,我们门急诊护理工作也将紧紧围绕 “医院三甲评审”相关要求及护理部、门诊部有关精神,结合门急诊护理实际情况,坚持以......

    2015门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2015年门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2015年门急诊护理组将在科主任领导,护理部主任的指导下,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基准,确保护理安全为前提,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职能,制订如下......

    门急诊护理工作总结

    XX年门急诊片护理工作总结 XX年门急诊片护理工作将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建设综合性医院与新大楼启用”为契机,依据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科工作制度(含门急诊)

    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为切实做好门、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