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

时间:2019-05-14 19: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

第一篇: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

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种表象

2017.12.14 严中华

一、脱节表象:

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困扰着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令很多数企业家们一筹莫展。这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内的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将企业的品牌快速地传递给广大的消费,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高调登场,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过份强调传播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然而企业的员工从心里真正认同企业文化理念确困难重重,甚至有老板认为企业文化不是经营管理等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形象与内在文化内核严重脱节。企业文化落地,就是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融,企业老板和管理层要身先士卒,让企业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心中,相融于员工的血脉,形成员工主观行为习惯的原动力,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上升。

基于企业文化本质的抽象性与非经济直接性,是一项长期战略决策,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施方法不当,性子过急或缺乏系统而有力的长效机制保障,很容易流于形式,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因此,如何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老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深思的问题。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西红柿,当我们用刀把许多中国企业这些个大西红柿切开后发现:出现了多数西红柿里外不一的现象,皮是红的,而瓤却是绿的,或者是半红半绿的:企业外在的形象是红色的,而内在的文化、组织、制度与管理却是绿色或者半红半绿的。这就是典型的“大企业的皮,小公司的瓤”。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西红柿都是“夹生”的。当夹生西红柿在市场上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消费者与社会公众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有朝一日,当某一个品牌的西红柿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公众不瞒情绪就会集中爆发,而且如果这个品牌是行业内的领先者,无疑会成为众所矢之的靶心。大家应还记得三聚氰胺事件,三鹿集团遭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激烈攻击?这就是因为在三聚氰胺之前,三鹿集团这个西红柿的表皮太红了——红遍了全中国,红遍了中国的亿万消费者心。而当消费者真正发现它表里不如一的时候,不瞒的情绪必然会一泄汪洋。

二、主观表象:

我们要实现企业经营发展和企业文化双丰收,那么企业文化就必须要落地。一个企业的文化落地,首先要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含是什么?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谁是企业文化的旗手?谁是企业文化的带头人?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我们不必去考究它有多少个定义,但我们企业的老总们心中应有自己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做事的标准是什么?企业文化本其质首先是管理者文化,管理者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在企业里被员工所接受,所认同、能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这时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内核。企业文化就象我们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企业家的态度和主观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员工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个性,它具有四大功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规范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激励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渗入到员工的骨子中、血液里,以柔克刚,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企业产品与品牌、决策与执行、组织与管理良好运作,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杰克.韦尔奇有过论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企业越大、越是需要企业文化。企业家们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炼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挂在墙上最显目的位置、写在手册里人手一份,大会小会的宣讲,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可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都成了“口头文化”、“墙上文化”、“应付文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在企业里推不开、落不了地和企业家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家们不清楚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旗手,然而,遗憾的是有的老板从来就不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更没有认识到老板才才是不可替代的文化旗手与践行者。企业家们自身的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演变,更是代表了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企业家们的一言一行,处事风格对员工的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的价值观引领于社会的潮流,又能说到做到,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相反,企业家目光短浅,说一套做一套,毫无疑义这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落后的。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个性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人,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落地就顺理成章。反之,企业家们想推行一套他自认为好的企业文化,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是另外一套文化,结果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家自身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两张皮”,互相割裂,甚至互相矛盾,其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企业文化为什么落不了地了。

企业文化怎样才能真正地落地,我们不妨从曾国藩治军策略中找到答案。曾氏治军思想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将政治思想中的各项要求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灌输到部队,从而形成一支有明确政治纲领、团结奋战、酷羡英雄的军队。他亲手制定军纪、营规并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教士兵们唱,留传下来的有:《陆军得胜歌》、《水师得胜歌》、《爱民歌》、《解散歌》等。例如,曾国藩1858年在江西建昌大营作《爱民歌》,此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曾国藩亲自教授,令士兵先识字,再识义,个个都会背唱《爱民歌》,曾国藩身先士卒、率先践行,士兵们个个响应,使得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另外,咨询公司从事企业文化的老师还必须是在具有丰富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经验,才能为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咨询工作。然而国内有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咨询的博士、专家,理论功底很丰富,但多数都缺乏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可想而知一个没的实战经验的专家做出来的企业文化同样也不能落地。

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非常希望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同仁多交流多探讨。

2017年12月14日

第二篇: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种表象

造成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种表象

一、脱节表象:

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困扰着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令多数企业家一筹莫展。这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内的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将企业的品牌快速地传递给广大的消费者,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高调登场,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过分强调传播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然而要使企业员工从心里真正认同企业文化理念却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形象与内在文化内核脱节。企业文化落地,就是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融,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去,根植于员工的心中,相融于员工的血脉,形成员工主观行为习惯和原动力,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上升。

基于企业文化本质的抽象性与非经济直接性,是一项长期战略决策,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实效,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施方法不当,性子过急或缺乏系统而有力的措施,很容易流于形式,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的怪现象。因此,如何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深思的重要课题。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西红柿,当我们用刀把许多中国企业这些个大西红柿切开后发现:出现了多数西红柿里外不一的现象,皮是红的,而瓤却是绿的,或者是半红半绿的:企业外在的形象是红色的,而内在的文化、组织、制度与管理却是绿色或者半红半绿的。这就是典型的“大企业的皮,小公司的瓤”。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西红柿都是“夹生”的。当夹生西红柿在市场上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消费者与社会公众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有朝一日,当某一个品牌的西红柿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公众不满情绪就会集中爆发,而且如果这个品牌是行业内的领先者,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例如蒙牛和伊利同时遭遇了三聚氰胺事件,而蒙牛却遭到了数倍于伊利的大众攻击?这就是因为在三聚氰胺之前,蒙牛这个西红柿的表皮太红了——红遍了全中国,红遍了中国的亿万消费者心。而当消费者真正发现它表里不一的时候,不满的情绪必然会一泄汪洋。

二、主观表象

我们要实现企业经营发展和企业文化双丰收,那么企业文化就必须要落地。一个企业的文化落地,首先要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含是什么?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谁是企业文化的旗手?谁是企业文化的带头人?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我们不必去考究它有多少个定义,但我们企业的老总们心中应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做事的标准是什么?企业文化其本质首先是管理者文化,管理者的做人做事的标准在企业里被员工所接受,所认同、能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这时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内核。企业文化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

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企业家的态度和主观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员工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个性,它具有四大功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规范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激励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渗入到员工的骨子中、血液里,以柔克刚,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企业产品与品牌、决策与执行、组织与管理良好运作,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杰克.韦尔奇有过论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企业越大、越是需要企业文化。企业家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提炼出一整套企业文化,挂在墙上最显目的位置、写在手册里人手一份,大会小会的宣讲,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可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都成了“口头文化”、“墙上文化”、“应付文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在企业里推不开、落不了地和企业家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家们不清楚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旗手,企业家们自身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代表,更是代表了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企业家们的一言一行,处事风格对员工的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的思想超前,又能说到

做到,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相反,企业家目光短浅,说一套做一套,毫无疑义这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落后的。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个性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人,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落地就顺理成章。反之,企业家们想推行一套他自认为好的企业文化,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是另外一套文化,结果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家自身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的“两张皮”,互相割裂,甚至互相矛盾,其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企业文化为什么落不了地了。

企业文化怎样才能真正地落地,我们不妨从曾国藩治军策略中找到答案。曾氏治军思想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将政治思想中的各项要求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灌输到部队,从而形成一支有明确政治纲领、团结奋战、酷羡英雄的军队。他亲手制定军纪、营规并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教士兵们唱,留传下来的有:《陆军得胜歌》、《水师得胜歌》、《爱民歌》、《解散歌》等。例如,曾国藩1858年在江西建昌大营作《爱民歌》,此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曾国藩亲自教授,令士兵先识字,再识义,个个都会背唱《爱民歌》,曾国藩身先士卒、率先践行,士兵们个个响应,使得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另外,咨询公司从事企业文化的老师还必须是在具有丰富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经验,才能为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咨询工作。然而国内有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咨询的人,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所谓的博士、专家,但多数都缺乏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做出来的企业文化能落地吗?(严中华)

第三篇: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从个人到组织的转变

很多成长型企业在由小至大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创业期员工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文化。但随着人员数量增长,企业文化传承难,凝聚力和员工离职率成为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规避、解决?本文将从企业文化落地的角度进行探讨。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对于很多成长型企业,他们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如何落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企业愿景、使命、精神等价值观层面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战术中去;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和过程中,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任务中,从而引导并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般说来,初创期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容易执行。这离不开企业的三个特征:

一是人员素质较为相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在价值观、奋斗目标、学历、经历、行为习惯等方面相似程度较高,个体间的文化趋同一致,否则也难以留在创业团队中。因此企业文化落地的人员基础较好。

二是初创期企业较为弱小,只有依靠团队整体力量才能度过生存难关、谋求发展。纵观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有一支空前团结的队伍。因此强大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落地的基本保障。

三是初创期企业人数少、交流沟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容易互相影响、形成团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企业文化大多是自发、不自觉中形成的,企业里并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流程要求大家遵守这样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基本上来自客户、来自生存的需要。比如海尔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在企业初创期就受到高度重视。因为没有服务质量,客户就不买账,就没有销量、就不能解决生存问题。这种生存的迫切性与团队每个成员息息相关,不这样做就不能存活,更不要谈发展。所以这种企业文化不需要倡导,执行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而这些情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就逐渐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人发生了变化。首先,人员数量快速膨胀,层级随之增多。其次,人员素质各异。这种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学历、经验的不同外,更重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趋于多样化。而这种隐性的个体特征从更深层次影响着个体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执行。再次,心态各不相同。初创期的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有一种创业的心态,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家。企业壮大之后,逐渐向职业化发展,心态也更加职业化。

在“人”发生了变化之后,有些“事”却并没能随之而变或者难以随之而变。比如沟通的频度、范围、渠道没能有效跟上企业人员情况的变化,还保持着企业初创期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显然已不适应企业的现状。比如说,在初创期,企业总共十多个人,老总很容易与每个人进行交流,甚至一起喝酒、一起促膝长谈。企业壮大之后,老总就算是有这样的意愿去做,也没那么多时间与精力。这时就需要更有效的渠道、机制来替代或者补充。否则老总的沟通范围、频率变得相对越来越小。所以人变事不变,或者事变的不到位,就导致了企业文化后续难以传承等问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企业文化落地越来越难的问题,关键要通过机制(制度、流程等)这些“事”的调整,把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化为组织能力,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上,而不仅仅是人的身上。实现企业文化从个体的文化转变为群体的组织的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简单来说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明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提炼成精神概念、形成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其实一直蕴藏在企业之中,但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二是内涵与外延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在推行企业文化落地前,首当其冲需要明确本企业的文化具体是什么。

第二步:对当前企业文化的状况做出评估。就如同医生先号脉,了解现状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步中较为重要的是结合企业情况建立合理评价指标,这也是今后评估改进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确立行为规范,进行形象宣导。这其实是制定落地改进办法的过程。好比是医生号完脉,给病人开的药方。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艰巨的一步。我们认为,行为规范的确立、文化的宣导要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层面,通过流程、规章制度来规范个体行为。通过组织管理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持续落实。当然,文化的宣贯不仅仅是制度的事,也要依靠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身体力行的表率去推动,二者缺一不可。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制度的建立。

企业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人”。人是可变、多变、不确定的。同样是推行同一种企业文化,同样是总经理的角色,头三年张三用空路落实企业文化,后三年李四又用海路来落实,再五年王五用陆路来落实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落实路径没有持续性,效果难以保证。所以单靠“人”来管理是不靠谱的,必须依托于管理制度,把落地工作流程化,那么无论担任总经理的是张

三、李四还是王五,都能按同一路径推行下去,并且能够不断优化流程,臻于至善。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是可积累的。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建议考虑如下原则:

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匹配。就是要考察制度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正和调整。比如规范企业语言,使其符合企业文化精神。例如很多外企在内部称谓上倡导直呼其名而不是某某总、某某经理,这种对称谓的规范,就与其倡导平等、开放的企业文化一致。

保证权责利对等。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限是制度有效执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形成集责任、权限、考核、奖惩于一体的管理机制。例如公司提倡共享的文化,那么就要设置相应的岗位长期负责共享的监督、考评,最后落实到具体的奖惩上。如果只是监督,没有考评、没有奖惩,那文化就难以落地。

保证各制度的一致性。要有全局观,系统思考整个制度之间的相容性与配套性,避免出现相互冲突、重叠或存在盲点的情况。建立长效的理念宣贯机制。凝结企业传统的故事、企业之歌、文化手册、企业网站、宣传文章等都是活泼有效的宣传方式。但是如果不是长期、定期开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落地效果也很难保证。

重视领导的示范效应。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花费了大量精力提炼出企业文化,但却仅仅挂在墙上、写在手册里,即使是大会小会上讲,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员工只是应付了事。为什么企业文化浮于表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高层领导没能起到带头作用。

很多领导,尤其是公司老板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事实上,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其行为对员工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对员工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和执行过程。因此,只有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大力倡导与执行企业的文化理念,发挥楷模作用,才能激发员工自觉执行企业的文化理念。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文化无从落地。

最容易破坏企业文化的就是高层领导。因为比起企业文化写的是什么来说,领导做的是什么,奖励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才让员工感受最深、受到影响最大。因此企业高层正向的示范力量和反向的示范力量影响都非常大。领导带头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必要条件。

人才甄别与培训。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员数量、素质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企业通过人才甄别和培养可以减小这种差异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

通常来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通过笔试、面试、小组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但是真正决定这些人才是否适合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这些特质是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谈话、观察被准确挖掘的,所以测评工具在这一环节非常有帮助。测评工具可以针对企业文化认可的价值观、人生观设计考题,企业可以根据测评结果来加深对候选人的了解。另外,对候选人的背景调查也非常必要,通过以往的行为事实能够帮助判断其内在特质。

合适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还需要加强培训,帮助人才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培训可大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法。

线上培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IT平台,将企业文化相关信息制作成电子课件,放在网上供员工学习,并进行在线考核。这种方法可以让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培训效率。

线下包括培训课程、企业文化专题讨论、企业文化竞赛等,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线下的培训中,我们建议要采用生动、易于记忆的方式来进行宣贯。比如曾国藩带军,就将各种军纪、营规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亲自教授士兵识字、解义。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士兵很容易就理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每一步骤都需紧密相连、有序推进。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相对较易,而文化落地则相对较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达不到以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地解决文化落地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点:

坚持企业文化的全员性是文化落地的前提

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就要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因为在员工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中抽象出基本理念,经过整理、加工、提炼,上升为企业的价值理念,这样的文化才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员工亲身参与进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业绩受到认可、重视,员工才会自觉为企业着想,进而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理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使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员工

1的利益保持和谐统一,变成共同的信仰,这样才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所要倡导的理念。

领导者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是文化落地的关键

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居于企业支配地位的领导者的文化,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第一责任人。“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这是IBM前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切实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优秀文化不是“管理”之功,而是“领导”之功。企业领导者不但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也是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者,更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企业领导者作为员工思想的引领者,其大力倡导的企业文化,首先自己必须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切实践行,时时处处以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标杆、表率,才能让普通员工发自内心地信服、服从。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庆余堂的创建者胡雪岩,为了调制出含有砒霜的“龙虎斗”药丸,身为巨富,与药工一起接连十天十夜搅拌调制,切实躬行了“修合虽无人见,诚信自有天知。”从而也成就了庆余堂这一中华老字号。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一定要在企业领导者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这个关键环节执行到位。

企业文化理念的具象化是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

文化本身是无形的,文化理念本身是理性归纳抽象的产物,要想使其落地生根,必须找到合适的“器物”作为载体,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这些“器物”不仅仅是开展培训、召开会议或贴标语、喊口号等等,更重要是让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也就是感性化、人格化、故事化。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从主流上来讲,是发散型的、感性的,即使是形而上的理性提炼也多数要回融到感性的层面来进行阐释。这种以感性寓理性的文化传播方式,因其易于与现实生活相连接、比对,从而更易于理解,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接受习惯。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接受也不例外,同时,这种文化传播方式也符合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管理“简单化”的大趋势。文化理念人格化、故事化,企业应有意识地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的员工中发现苗子,有意识进行培养和塑造。最重要的是,挖掘和树立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吻合的先进典型,并通过颁奖大会、经验推广、会议座谈、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用员工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员工、引导员工。“近朱者赤”,相互影响、感染,彰显出文化的感召力,从而使文化有效的落地。

企业文化的制度化是文化落地的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最新的模式。大量的企业文化成功案例证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深化的过程。要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是最好的结合点。要让经过提炼定格的文化模式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必要的制度保障,建立奖优罚劣的企业文化考核制度,才能使企业文化有形化和具有可操性。在企业文化的推行落实过程中,倡导和引领是主导性的推行方式,但仅依靠这类思想教育式的“语言行动”是不够的,因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此并不“感冒”,会造成文化落地不实,形不成整体氛围。这就需要“情法相济”,以制度考核来辅助推行,以有形保无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的约束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企业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借其对企业的正向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落地至关重要,落地不成,企业文化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铁路车间:倪文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对于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无形中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呼石化正面临500万工程建设大好时机,呼石化只有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前沿,才能不断的创新 发展,才能有质的飞跃。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企业文化落地。

呼石化经历了企业文化的持续年和企业文化的推进年,今年公司把企业文化定为落地生根年,我们大家都感同身受,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人文、民生、社区和谐处处都流露出企业文化气息,我们的带头人处处都体现民生、管理到细节,言必行行必果,基层员工更是感受博深,这一届领导是带着500万真心来带领我们创业致富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从一个简简单单的上班带胸牌、穿统一的工服工鞋、到现场戴安全帽,细化到穿戴每一个细节都有制度规范,并做到一如既往,每一行为无不都孕育有文化;

2、领导处处身先士卒,奖罚分明,让辛勤耕耘在一线岗位上的员工收入让人羡慕,备受领导青睐;让好逸恶劳、违章违纪的员工受到应有的处罚。甚至亲临一线操作岗位的次数都不许打折扣,去熟悉岗位,听取民生。在对外方面大力宣传中石油文化如在外参观学习都要穿戴呼石化中石油的标志、班车上“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尤为醒目、利用公司简介片对外宣传等等;

3、社区民生在逐一改善,收入稳中有升,工作生活环境都体现人文,管理到每一位员工,人们最关心的住房建设已接近尾声等,一系列的民生工程逐一兑现承诺;

4、领导的观念不断更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员工,更多的表现是员工思想转变和一份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500万二次创业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机遇,更是挑战。责任成就员工事业,文化推进企业发展。

正所谓“以文化人,以文兴企”,企业文化在呼石化逐渐根生地固,对呼石化人言行发生了质变。同时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存在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进行文化的培训,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的本质之一就是提升整体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寿。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力量也都是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维持和提升也都离不开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忠诚和顾客忠诚。现在我们有优秀的引领者带领大家发展企业成就员工,所以我们要对企业忠诚、员工忠诚思维从客户满意发展到形成客户忠诚,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的理念。无论怎样变化,对于企业来说,顾客至上永远是一个硬道理。我们也不难理解,员工忠诚是企业利益的源泉,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今后企业单靠某个因素或者政府给予的特权、资质,这种靠机会主义办企业的思维肯定是更不现实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文化的支撑。

要想把企业文化落地,必须将其渗透到制度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将文化变为行为规范,强化制度建设。受到内外不同因素的影响,企业都有各自对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度和文化应该并存,通过适当的制度加以规范,有助于把文化理念植根于员工头脑中 :(1)、我们要充分理解培训是机遇、培训是待遇、培训是福利,企业也要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训。在文化作为一种资本看待的今天,培训也是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应该培训、灌输一种学习型组织文化。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形成自身的学习型文化;(2)、文化要发挥出自身的管理作用,还要依靠文化沟通。无缝沟通是最理想的状态。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多种多样,切误将沟通形式化,为了将企业文化内化到员工的一切行为当中,要建立企业内部沟通网络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3)、创造环境,依靠企业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企业百年不败的机制,和谐、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星巴克咖啡公司就创建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氛围,这种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员工,也让客户融入了文化;(4)、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测评和反馈非常必要,公司不仅要识势、借势、也要造势。

要灵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公关活动(如公司简介宣传片等)社会责任,加强文化的外部传播,当然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员工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传播企业文化的精髓,为了掌握文化落实的情况,及时发现、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进行必要的测评,以便为下一个阶段打基础。企业文化落实和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经过一个阶段,企业都需要对文化实施效果进行必要的测评、反馈。

随着公司500万的开工临近,我们深知肩负的重担,大家要充分意识到文化是一种资源,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让文化感染员工成就企业,真正将“文化落地”在呼石化发挥出它应有的巨大力量和实用价值。我们基层员工只有将领导的先进理念责无旁贷付诸实施,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岗位最前沿。我们面临500万如此创业大好时机,让我们呼石化人携手共进为“建好500万超越500万,打造受人尊重的一流炼厂”而努力奋斗。

2011年10月29日

下载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不能落地的两个表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的“二十四字”方针,即:“搭班子、编手册、推案例、讲故事、办内刊、做培训、做示范、做目视”。具体措施如下: 1、搭班子——组建文化推广队伍......

    企业文化怎么落地

    企业文化怎么落地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空气,你无法直接触摸他,但是它却......

    浅谈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浅谈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做企业和做人是一个道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标签,通过企业各个方面传递的信息,外界对企业会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这个认知最终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

    浅谈企业文化落地

    浅谈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文/闵雁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以文化人,以文兴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也存在间接的影响。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五篇

    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培训,培训要自上而下的培训,不能只培训员工不培训领导,要自上而下 2、制度整改和实施。公司制度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制度要和企业文化的总基调保持一致,比......

    企业文化落地贵在

    企业文化落地贵在“五坚持”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落地是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笔者认为,实现企业文化落地,应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理念宣贯为......

    让企业文化落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企业文化落地 作者: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8期 起飞容易,落地难。这是对当今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好的诠释。 不可否认,企业文化已经被......

    供电所企业文化落地

    供电所企业文化落地 为了激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我所建设成为企业文化有特色,队伍素质高,管理现代化的标准化供电所,根据年初企业文化建设计划,我们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