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开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
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包括
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国家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耕地开发的土
地开发整理项目。
示范项目是指国家在耕地开发中,为完成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改
革、创新任务,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补助项目是指国家对特定地区耕地开发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项目的审查确定和组织实施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四)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的审查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管理工作;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国家对项目建设实行一年一定制度。新建项目实行年度申报与审定,续建项
目实行年度核定。
第六条 各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
使用费收入预算负责组织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须经地(市)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土资源部。项目申报实行一年一报,每年申报时间
为第四季度。
申报项目原则上以重点项目为主,示范项目与补助项目为辅。对于土地违法严重,造成耕地大量减少的地区,不应安排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点项目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击破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
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2、建设规模:
土地开发:丘陵山区100-600公顷(1500-9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
积不少于20公顷(300亩),片场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50公顷(750亩),片
块不超过10片。
土地整理:丘陵山区100-1000公顷(15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
面积不少于40公顷(6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900亩),片
块不超过10片。
土地复垦:丘陵山区60-400公顷(900-6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3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200-1000公顷(30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9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3、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
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
l
4、资金配套:国家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安排投资。中央资金与地方资金原则上按1:1比例配套,其中地方资金省、地、县级资金配套比例由各省(区、市)确定。地方配套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部分和其它耕地开发有
关的资金以及社会筹资。
l
(二)示范项目申报条件
l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们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发行等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项目具有代表性。l
2、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关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下策配套、管理机制与手段、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工作比较突出。
l
3、建设规模:不高于重点项目同等类型建设规模。
l
4、资金配套:国家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安排投资。项目投资以中央资金为主,地方进行资金配套。地主配套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部分
和其它与耕地开发有关的资金以及社会筹资。
l
(三)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l
1、项目所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通过项目建
设,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当地经济。
l
2、建设规模:项目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山区100公顷(1500亩),平原地区200
公顷(3000亩)以上。
l
3、资金配套:国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其余资金由各省(区、市)根据地方各级财力自行解决。
l 第八条 项目申报要求:
l
(一)规划建设期:重点项目、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期不超过3年,补助项目规划
建设期一般为1年。
l
(二)资金使用范围:符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及有关规定。
l
(三)投资额度:依据当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投资测算,但项
目投资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预算标准。
l
(四)项目评估论证:重点项目与示范项目应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可
行性组织评估论证。补助项目可不予评估论证。
l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
l
(一)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告;
l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评估意见;
l
(三)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
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审核意见;
l
(四)涉及土地开发的有关批复文件;项目总体规划图、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
用现状图;
l
(五)其它有关资料(如有关影像资料等)。
l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每年对续建项目进行核定。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上报核定续建项目所需材料,上报材料时间为每年
7月。核定续建项目的上报材料包括:
l
(一)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实施情况;
l
(二)续建年度计划任务;
l
(三)配套资金承诺意见。
l 第三章 项目审查和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下达
l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其中,对建设规模超过600公顷(9000亩,含9000亩)的重点项目组织进行评估,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备选库);并通知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
位,按规定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逐级上报。
l 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项目排列优先顺序,报国土资源部。每年上报时间不迟于5月底。l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对上报的项目规划设计、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查,符
合部有关规定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
l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项目入库(初审库)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组织编制国家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并通过部专题会议或部长办公会议确定。l 国家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中的项目是在各省(区、市)推荐意见的基础上,从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中筛选。
l 对于续建项目在项目承担单位按时保质完成上一年度项目计划任务与预算且上报材料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按原批准的项目建设规模与期限,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和预
算。
l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将国家年度项目预算报关财政部,经同意后,收财政部和国
土资源部共同下达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
l 下达执行的国家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中的项目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预算
库)并予以公告。
l 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l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批准下达的年度计划与预算,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
领导下,组织项目实施。
l 批准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和申报的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不一致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按批准的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并将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国土资源部备
案。
l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应实行公告、工程招投标、项目法人、工程监理等管理制度。l 项目实施应采取合同管理方式。由项目申报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实施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严格管理。
l 第十七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组织项目申报单位向国
土资源部报告项目的实施情况。
l 第十八条 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得修改。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l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前应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权属调整;项目竣工后,应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等工作。
l 第五章 项目验收及成果管理
l 第二十条 年末或项目竣工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预算,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及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的年度验收或竣工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做好项目的结算或决算工作。l 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配套与使用情况、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l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
l
(一)自查。项目计划任务完成后,县(市、区)或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自主,自主完成后,向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
将自查情况和有关材料一并一报。
l
(二)初验。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组,对自查成果进行初验。在本省(区、市)范围内,所有项目初验后,将所
有项目的建设与初验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土资源部。
l
(三)终验。国土资源部根据省(区、市)初验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终验。其中,补助项目委托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
l 国土资源部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予以总结和公布。l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在组织进行项目终验后确认年度项目任务完成的,作为该项目下一年度续建的依据;确认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颁发项目合格证书。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隔膜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停止安排下一年度项目计划并取消项目所在县(市、区)申报项目资格。发现有截
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l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将新增耕地纳入省级补充耕地储备库。使用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形成的新增耕地不得作为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补
充耕地指标。
l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增耕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新增耕地与其它农用地应及时加以利用,未确定
土地使用权的,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
l 第二十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申报到验收
通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l 第六章 附则
l 第二十六条 各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规定,制定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办法,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l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l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这日起施行。
第二篇: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0〕316号
第二条项目包括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的审查确定、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管理工作;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项目申报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点项目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击破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2、建设规模:
土地开发:丘陵山区100~6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片场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5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
土地整理:丘陵山区100~10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4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
土地复垦:丘陵山区60~4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200~10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
3、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
4、资金配套:中央资金与地方资金原则上按1:1比例配套,其中地方资金省、地、县级资金配套比例由各省(区、市)确定。
(二)示范项目申报条件
3、建设规模:不高于重点项目同等类型建设规模。
4、资金配套:项目投资以中央资金为主,地方进行资金配套。
(三)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1、项目所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通过项目建设,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当地经济。
2、建设规模:项目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山区100公顷(1500亩),平原地区200公顷(3000亩)以上。
3、资金配套:国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其余资金由各省(区、市)根据地方各级财力自行解决。
第八条项目申报要求:
(一)规划建设期:重点项目、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期不超过3年,补助项目规划建设期一般为1年。第二十条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配套与使用情况、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第二十一条项目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
(一)自查。县(市、区)或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自查。
(二)初验。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组,对自查成果进行初验。
(三)终验。国土资源部根据省(区、市)初验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终验。其中,补助项目委托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
第三篇: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3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国家测绘局,国家海洋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加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发耕地开发工作,部研究制定了《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部耕地保护司。
二000年十一月七日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开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包括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国家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耕地开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示范项目是指国家在耕地开发中,为完成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任务,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补助项目是指国家对特定地区耕地开发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项目的审查确定和组织实施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计划;
(四)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的审查确定、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管理工作;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国家对项目建设实行一年一定制度。新建项目实行申报与审定,续建项目实行核定。
第六条 各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负责组织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须经地(市)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地资源部。项目申报实行一年一报,每年申报时间为第四季度。
申报项目原则上以重点项目为主,示范项目与补助项目为辅。对于土地违法严重造成耕地大量减少的地区,不应安排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点项目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2、建设规模:土地开发:丘陵山区100-600公顷(1500-9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3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50公顷(75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土地整理:丘陵山区100-1000公顷(15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40公顷(6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9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土地复垦:丘陵山区60-400公顷(900-6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300亩产),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200-1000公顷(30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60公顷(9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3、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
4、资金配套:国家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安排投资。中央资金与地方资金原则上按1:1比例配套,其中地方资金省、地、县级资金配套比例由各省(区、市)确定。地方配套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部分和其它与耕地开发有关的资金以及社会筹资。
(二)示范项目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项目具有代表性。
2、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政策配套、管理机制与手段、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工作比较突出。
3、建设规模:不高于重点项目同等类型建设规模。
4、资金配套:国家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安排投资。项目投资以中央资金为主,地方进行资金配套。地方配套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部分和其它与耕地开发有关的资金以及社会筹资。
(三)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1、项目所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通过项目建设,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当地经济。
2、建设规模:项目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山区100公顷(1500亩)以上,平原地区200公顷(3000亩)以上。
3、资金配套:国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其于资金由各省(区、市)根据地方各级财力自行解决。
第八条
项目申报要求:
(一)规划建设期:重点项目、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期不超过3年,补助项目规划建设期一般为1年。
(二)资金使用范围:符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
(三)投资额度:依据当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实际情况进行投资测算,但项目投资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预算标准。
(四)项目评估论证:重点项目与示范项目应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组织评估论证。补助项目可不予评估论证。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
(一)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告;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评估意见;
(三)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审核意见;
(四)涉及土地开发的有关批复文件;
(五)项目总体规划图、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六)其它有关资料(如有关影像资料等)。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项目计划与预算,每年对续建项目进行核定。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上报核定续建项目所需材料,上报材料时间为每年7月。核定续建项目的上报材料包括:
(一)项目计划与预算实施情况;
(二)续建计划任务;
(三)配套资金承诺意见。
第三章 项目审查和项目计划与预算下达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其中,对建设规模超过600公顷(9000亩,含9000亩)的重点项目组织进行评估,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备选库);并通知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计划和预算,逐级上报。
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项目排列优先顺序,报国土地资源部。每年上报时间不迟于5月底。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对上报的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查,符合部有关规定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
第十三条 国土地资源部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土地利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项目入库(初审库)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组织编制国家项目计划与预算,并通过部专题会议或部长办公室会议确定。
国家项目计划与预算中的项目是在各省(区、市)推荐意见的基础上,从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中筛选。
对于续建项目,在项目承担单位按时保质完成上一项目计划任务与预算且上报材料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按原批准的项目建设规模与期限,纳入项目计划和预算。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将国家项目预算报送财政部,经同意后,由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下达项目计划与预算。
下达执行的国家项目计划与预算中的项目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预算库)并予以公告。
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预算,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项目实施。
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预算和申报的项目计划与预算不一致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按批准的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并将实施方案逐级上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应实行公告、工程招投标、项目法人、工程监理等管理制度。
项目实施应采取合同管理方式。由项目申报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实施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严格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组织项目申报单位向国土资源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八条
项目计划与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得修改。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的,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前应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权属调整;项目竣工后,应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等工作。
第五章 项目验收及成果管理
第二十条
年未或项目竣工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预算,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及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的验收或竣工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做好项目的结算或决算工作。
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配套与使用情况、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
(一)自查。项目计划任务完成后,县(市、区)或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自查;自查完成后,向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将自查情况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
(二)初验。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组,对自查成果进行初验。在本省(区、市)范围内,所有项目初验后,将所有项目的建设与初验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土资源部。
(三)终验。国土资源部根据省(区、市)初验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终验。其中,补助项目委托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
国土资源部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项目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予以总结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在组织进行项目终验后确认项目任务完成的,作为该项目下一续建的依据;确认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颁发项目合格证书。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停止安排下一项目计划并取消项目所在县(市、区)申报项目资格。发现有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增耕地纳入省级补充耕地储备库。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形成的新增耕地不得作为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增耕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新增耕地与其它农用地应及时加以利用,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五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规定,制定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分配部分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办法,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范和促进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渝府令第53号)、《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本办法所称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指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国土管理部门”)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使用本级管理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或其它自筹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项目。
第三条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是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项目政策规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补充耕地计划,发布项目指南,实施入库项目核查和备案,确认项目新增耕地并颁发合格证,负责项目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管理。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申报补充耕地计划,确定计划实施项目和项目踏勘选址,组织审查项目勘测资料和实施方案,申请项目入库备案,办理项目入库手续,监管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理,会同农业等相关部门实施项目竣工和基本农田补划验收,组织实施权属调整和后期管护与利用等。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市国土房管局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负责。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土地整理专业机构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程招标,选择工程监理,管理工程施工,组织项目竣工初验和工程交接。
第四条 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
(四)规范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当年1月30日前,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向市国土房管局申报补充耕地计划。
市国土房管局根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新增耕地潜力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3月30日前下达区县补充耕地计划,发布项目指南。第六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补充耕地计划和项目指南,在村社申请、乡镇建议、项目承担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项目踏勘选址,确定计划实施项目。
项目踏勘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项目指南,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扶贫济困、地灾搬迁避让、新增耕地潜力等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土地开发。
第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确定的计划实施项目,安排开展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可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公开择优选择土地测绘机构开展项目区1:2000土地勘测。
土地勘测应符合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相关规定,成果应真实、准确、规范。
第八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应组织审查项目区土地勘测成果,并出具审查意见书。
第九条 计划实施项目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可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公开择优选择。
实施方案编制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准确计算工程数量和合理预算工程投资,并符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满足新增耕地确认要求并能够指导项目工程实施。实施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应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广泛征求项目区农民群众和基层组织意见。
第十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实施方案,并出具评审意见书。
实施方案评审工作应符合《重庆市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评审办法》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项目实行核查、备案管理制度。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在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告知市国土房管局并接受其核查;在办理项目入库手续前,应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项目备案并取得项目备案通知书。
第十二条 申请项目备案提交以下资料:
(一)项目备案申请表;
(二)项目踏勘选址报告;
(三)项目区最新变更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明项目区边界)、1:2000土地勘测成果资料及审查意见书;
(四)项目区最新变更的土地利用现状台帐;
(五)项目实施方案及评审意见书;
(六)项目1:2000规划图;
(七)项目涉及部门及乡镇、村社、农民群众意见材料;
(八)项目资金来源说明;
(九)项目区现状图片资料(远近景各5组)。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对申请项目备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凡资料有伪造、虚假的,市国土房管局将不予备案,并视其责任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受理项目备案申请后,除特殊情况外,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备案工作,出具项目备案通知书或不予备案通知书。
第十四条 项目备案审查内容:
(一)申请备案资料是否齐备、规范;
(二)项目选定是否合理、合法、合规;
(三)项目新增耕地数量是否可行;
(四)项目建设标准、投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五)项目新增耕地质量是否满足按等级折算要求。第十五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项目备案通知书,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项目入库手续。逾期未办理入库手续或不按备案资料入库的项目,市国土房管局不受理其新增耕地确认申请。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按国家、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审计制。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
第十七条 土地平整等分布较广、技术含量较低且难以量化的建设任务,当地农民群众有实施意愿并具备实施条件的,由承担单位或委托项目所在乡镇、村社组织农民群众实施,资金直接兑付给农民;当地农民群众不具备实施条件或没有实施意愿的,应征得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或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同意,并对实施方式予以公告后,纳入工程施工招标内容进行招标。
第十八条 项目应充分发挥项目区基层组织、农民群众的作用,鼓励其参与项目工程施工监督。
项目区基层组织、农民群众监督情况作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新增耕地确认的重要依据。基层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工程项目监管补助可在工程监理费结余或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九条 项目应严格按经备案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确需变更的,按以下情形处理:
(一)不涉及变更项目实施规模、范围、新增耕地面积、工程重大布局和降低投资标准、建设标准的,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经工程监理、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和承担单位同意,报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批准。
(二)涉及变更项目实施规模、范围、重大工程布局和降低建设标准、投资标准的,应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变更备案,取得变更备案通知书后,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变更方案。
第二十条 变更备案申请由区县国土部门提出,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变更备案申请;
(二)项目变更方案(含图件);
(三)工程监理单位意见;
(四)实施方案编制单位意见;
(五)项目承担单位意见;
(六)项目区农民群众意见;
(七)涉及变更区域的照片(远近景各5组)。
第四章 项目竣工验收与新增耕地确认 第二十一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对项目竣工验收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程序
(一)施工单位自检;
(二)承担单位初验;
(三)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应按照经备案及批准的实施方案据实验收。主要单项工程、新增耕地质量等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验收,形成专项验收意见,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国土房管局负责项目新增耕地确认和发证。新增耕地确认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三)有书面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表;
(四)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齐备、规范。
第二十五条 项目新增耕地确认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向市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申请项目新增耕地确认资料
1、申请项目新增耕地确认表;
2、项目备案通知书和入库通知书;
3、经备案及批准的实施方案(含项目规划图,涉及变更的提供经批准的变更方案);
4、项目竣工报告及其相关附件; 5、1:2000项目竣工图、1:1万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电子光盘;
6、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及批复文件;
7、项目审计报告;
8、新增耕地测算报告;
9、新增耕地分等报告;
10、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农民群众监督资料;
11、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12、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图片(远、近景各5组);
13、项目招投标资料及相关合同、协议书;
14、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资料;
15、项目工程移交及后期管护资料;
16、据实验收项目的图、表、册及验收意见。
(二)项目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图件、表册、责任书。项目竣工图测绘、新增耕地测算分别由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实施。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择优选择。项目竣工报告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和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经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及文档管理情况;竣工报告附件包括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项目竣工图在项目规划图的基础上实地补测和修测,包括地形、地类和工程等内容,工程内容应进行编号和列表。
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复。
项目审计报告包括工程造价审核和财务审计内容,由区县审计机关或具有审计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新增耕地测算样方测量中,样方布设应按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则随机选择,符合统计分析要求。不同坡度、类型的样方数各不少于2个,单个样方面积不小于1公顷,样方总面积不低于建设规模的5%.新增耕地分等报告编制应符合《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图件以项目所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编制,用文字标注补划基本农田的数量,以线条标注补划范围。
项目实施前后图片应具有相同的参照物。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的核查,由市国土房管局委托专业机构实施。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通过专业机构核查后,市国土房管局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新增耕地确认专家组,实施项目新增耕地确认工作。新增耕地确认专家组对新增耕地确认结果负责。
第二十七条 新增耕地确认程序
(一)听取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和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情况报告;
(二)查阅有关资料;
(三)实地查验新增耕地数量、质量情况,听取项目区农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意见;
(四)反馈新增耕地确认情况。
实地查验采取抽查的方式,抽查比例不低于实施总面积的10%.其中,面积超过1公顷的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地块为必查内容。
第二十八条 项目新增耕地确认中发现擅自违规缩减项目资金、降低建设标准或改变项目实施规模、范围、工程数量、工程重大布局等对新增耕地数量、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应中止确认工作。
新增耕地确认不合格的项目,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组织限期整改后重新申请新增耕地确认。
第二十九条 新增耕地确认合格的项目,市国土房管局颁发《重庆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经确认并发证的新增耕地,可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或申请市级新增耕地储备指标收购。经确认的新增耕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之日,《重庆市区县(自治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国土房管发[2002]98号文)同时废止。其它涉及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未明确的,执行现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省级收缴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补助项目。重点项目是指由省全额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助项目是指给予适当补助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确定项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四)以土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编制预算和项目的确定、预算审查、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补充耕地指标分配等管理工作。
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受国土资源厅委托负责项目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监督项目实施;指导竣工验收前资料整理和负责面积复核工作。
第五条
项目投资实行一次性安排,超支不补。
第六条
补充耕地指标分配:重点项目补充耕地指标由省管理使用;补助项目补充耕地指标按项目决算投资比例分配。
第七条
资金使用范围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承担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
作。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后集中上报,项目实行一年一报,一年一定。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经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同意,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可以单独承担个别项目的实施。
第九条
项目申报,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地区应有土地开发整理所必需的水、路、电、防洪堤等配套基础设施。
(二)项目规模:土地开发单块面积不低于200亩;土地整理2000——6000亩,相对连片,单片面积不低于2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200——1500亩,单片面积不低于100亩。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区总面积的60%;土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区总面积的40%;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区总面积的10%。
第十条
申报项目立项,应提交下列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
4、项目的平面布置图;
5、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6、投资概算表;
7、土地证书复印件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项目立项审批按有关规定办理。项目经批准后,作为开展规划设计和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编制完成后,上报省厅审批。
第十二条
申报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审批阶段,应提交下列材料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定界图;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
4、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5、项目预算书。
第十三条
项目规划设计和资金预算经批准后,项目承担单位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任务书,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任务书应规定任务、工期、投资、资金拨付、补充耕地指标分配、工程质量等内容。重点项目承担单位每季度末应向省厅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四条
资金拨付和使用按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项目实行公告、工程招投标、项目法人和工程监理等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的承担单位在完成项目决算并经审计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由省厅按部颁规定组织项目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补充耕地按投资比例纳入各级补充耕地储备库。省级补充耕地储备库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管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