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2:2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第一篇: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2005年4月21-23日,陕西妇女研究会发展部李春叶与来自宜川县教育部门的13位同志一同赴兰州考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三天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了几所学校,了解到中英项目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统的人员开阔了思路,并感触颇多,为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考察目的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中特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

-----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项目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免费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截至2004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

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冯建林:

1、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东乡县,那里的条件那么艰苦,真是不容易。

2、这次参观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把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贯彻的非常好,关注公平、关注弱势,值得我们学习。

3、我们去年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但是针对我们的班额过大,只是做了浅显的尝试,通过这次参观,大班究竟该怎样搞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我们回去以后好好的尝试、摸索。

4、他们的帮扶课上得很好,而我们只是上的公开课,这需要我们回去借鉴。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杨海林:我们宜川教师的学历比这里要高很多,但是人家这里却能把参与式搞好,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新集学校,他们的校务公开栏在校门外面,上面公布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名单。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呼唤参与式教学,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带给其他的同事们。后半年,我们要实行新课改,但是我们的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后的工作还是很大的。

通过此次兰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员每个人心底都深有感触,在自己的意识中已经有了认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不过教育改革毕竟是一项大的工程,特别是意识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但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第二篇: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范文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中特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

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

(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

-----

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

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

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杨海林:我们宜川教师的学历比这里要高很多,但是人家这里却能把参与式搞好,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新集学校,他们的校务公开栏在校门外面,上面公布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名单。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呼唤参与式教学,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带给其他的同事们。后半年,我们要实行新课改,但是我们的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后的工作还是很大的。

通过此次兰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员每个人心底都深有感触,在自己的意识中已经有了认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不过教育改革毕竟是一项大的工程,特别是意识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但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第三篇: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专题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11-2020)实施方案》(粤教师[2011]21号)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一行几十人于2013年4月中旬赴香港开展基础教育考察学习活动。

在香港职业训练局高峰进修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分别聆听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专业顾问、崇真书院前校长张文彪博士的讲座《香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和专业发展》,香港前教育局副秘书长、前教育署副署长郑文耀先生的讲座《香港中小学教育制度、校本管理及课程改革》,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拔萃女书院、崇真书院、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并就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范畴涉及的问题与郑文耀先生进行了对话交流,随学生参观了香港立法会和香港展城馆,从而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一、香港教育的基本情况

1.办学形式和管理架构。

香港的中小学共1085所,其中90%为津贴、直资学校,5%为官立学校,5%为私立学校。香港没有内地的“中职”类学校。我们参加的三所学校中,拔萃女书院为基督教学校,是直接资助学校办学模式,在政府每年按学生人数资助经费之外,学生每月还需交纳一定的学费给学校;崇真书院也是基督教学校,为津贴学校办学模式,跟官立学校一样学生均不用交纳学费。

香港基础教育的主管部门是香港教育局,负责研制教育政策,监管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各所学校的具体管理架构不尽相同,在校长之上普遍设立有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教育局或校董、学校、家长、校友等方面的代表组成)。

2.学制和规模。

香港的国民教育体系为:1-2岁为学前教育(家长陪同参加),3-5岁为幼儿园教育,6-11岁为小学教育,12-17岁为中学教育,18-21岁为大学教育。每所中学均设置中一至中六年级,小学、中学的十二年已全面实行免费教育(即内地的义务教育)。

2011-2012学年的基础教育在校生总数为797976人。每所学校的在校生总数一般为600-1000人,每班人数为27-33人。拔萃女书院为小学、中学一贯制女校,社会声誉极佳,在校生也只有1120人。

3.入学办法。

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均实行免试入学,分别按照《小一入学办法(pOA)》《中学学位分配办法(SSpA)》《初中评核办法(JSEA)》就读小学、初中(中一)、高中(中四);大学则依据香港考试局组织的“中学文凭试”及《大学联合招生办法》进行自主招生。

4.课程设置与教学语言。

因为中六的文凭试科目为4个核心科目(中、英、数、通识教育)和至少一个选修科目,所以各校的高中课程基本一致(选修科目共十余门,各校开设的选修科目数量不一)。初中与小学的科目设置各校不尽相同,如拔萃女书院设立9个学习领域18个学习科目;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的中

一、中二为14个科目,中三为16个科目。

香港中小学的教学语言普遍为英语或粤语,只有教学“中国语文”等科目时才使用普通话。

5.关于教师。

香港的教师必须是教师专业本科毕业生,非教师专业毕业的必须进行一年的“教育文凭”学习才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所有教师入职前要有16周的实习训练期。除正式教师外,还有约15%的教学助理,但他们不能单独担任教师的教学工作。

教师待遇收入高于全港平均工资水平,国立学校教师是公务员。制定有教师退休保障计划——公积金制度。

班级教师配额,初中为1:1.7,高中为1:2。教师周课时较多,工作量较大。拔萃女书院另聘了30余名教师,教师每周课时约17节,已是全港工作量最少的学校。

二、香港基础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充足的财政保障。

2011-2012财政,香港支出的教育经费为682.74亿元港币,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18.6%。中小学整体实现相对均衡性的发展。

2.管理和评价方法独树一帜。

政府不直接管理学校事务,而是对学校实行“赋权问责”的管理方法。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香港政府则通过《质素保证机制》分八个范畴23个指标每年对每一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评估,评估等级分为“优异、良好、尚可、欠佳”,但评估报告不向社会公布。此外,还有国际层面的“专家定期检讨”机制对学校进行评估。

学生就读小学、中学期间,大型的统考只有中六的“文凭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各科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各校之间互不知道对方的考试成绩和录取情况。我们所参观的三所名校,都没看到、听到学校介绍历年高考升学情况。从墙上贴着的“2013年中学文凭试安排表”来看,考试分散安排在四月份的18天中,每天考一门学科。

学校不可以开除学生。留级生应低于学校人数的5%,但小学或中学阶段每位学生最多只能留一次级。不提倡学生复读备考。

3.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制定有相对比较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以让教师对专业能力进行审视,同时也对教师给予专业发展道路的指引。以制度保证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其中每位教师在三年内须参与150小时的持续专业发展训练。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香港的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研讨交流的机会普遍较少。

4.“全人教育”颇具特色。

香港学校普遍开展形式活泼的“全人教育”,让学生全面成长。其中拔萃女书院的办学理念为“追求卓越”,力图让学生高效能学习,发挥潜能并乐于终身学习。

香港课程改革后新设立的“通识教育”“应用学习”科目很有特色。通识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论题,发展学生自我研习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学习”则是一反“学以致用”的做法,采取以“用”促“学”的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学校一般是上午8点到下午3:30为规定在校时间,其中中午休息(含吃午饭)为一小时。下午放学后的50分钟一般为学生自主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其中拔萃女书院成立了70多个兴趣小组,要求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一个。学校提供各种设施设备平台,让学生课后自我充分发展。对学生收取适当的费用,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责任感,只要学生本学期能保证参加课外活动的出勤率,还能获得退费的待遇;学校还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聘请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指导。

崇真书院开设了很多必修或选修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如缝补、手工、烹饪等。

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落到实处。

香港的学校普遍成立有“家长教师会”和“校友会”,他们经常协助学校开展教学之外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等教育。而社会也为学校教育大开绿灯,如香港立法会内设有一个“学生模拟立法会”,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和参政意识;而开放香港展城馆给公众参观,以了解香港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和未来的城市规划,更能激发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爱港热情,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献计献策,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有用得多。

三、几点思考与启示

1.教育必须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乌龟跑赢兔子只能是一个童话故事。

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确立全面的人才观。应树立普高、职高、技工学校都能让学生成才的观念,应引导社会、群众对中小学进行综合评价。应正确处理好高考、中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能让高考、中考成为应试教育的借口。

3.社会要求与学校要求应有机衔接。

第四篇: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西藏教育印象——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 刘丽霞

xx年5月21日至31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项目县相关人员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促进两省区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学习交流,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10天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5个县8所学校,听评课9节,参加乡、村干部、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谈会、交流会11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

中英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和实施好中英合作项目颇有启迪。

1、规范化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旧西藏时期,这里的教育形态以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在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友好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借助“两基”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按照自治区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在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实施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10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我们访问的学校,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学校的校舍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了第一轮规范化建设任务,村完小以上学校均基本解决了危房问题,与当地较为低矮的民房相比,学校的校舍显得高大、宏伟、明亮而色彩鲜艳,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五星红旗飘扬下的建筑群就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得到最大满足。这些学校都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备较为齐全。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基本达到自治区二类学校以上的办学标准,农牧区教学点改造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拉萨这个有57万人口的市,从xx年起,每年从市级财政中拔出专款100万元对农牧区教学点进行改造,计划再用5年时间,教学点的校舍也将成为当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

2、学生享受最好的待遇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

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国家在西藏实行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心学校办学模式,距学校2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可以住校,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都可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保证每个学生每月有伙食费80元;每个住校生有一套行李,每生每年有2套衣服;同时,学生享受免交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政策。我们还得知,今年学生的“三包”政策标准将再度提高,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1150元,边境一线的学生再增100元。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保障,切实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保证了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所到的农牧区学校的住校生约占在校生的90%左右。为方便学生,学校在学习周期安排上,也作了许多灵活的处理,如上课10天,放假4天,以便于学生回家

和返校有充足的时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图书较为宽余,配备都在10册以上,许多学校得到内地捐赠的图书较多,如甲玛完小生均120册。得益于这些优厚的政策和条件,农牧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和巩固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打下基础。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我们到的甲玛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19人,大学专科以上18人,占%;牛玛完小专任教师14人,大学专科9人,占%;林周县苏州小学专任教师64人,大学专科52人,占%;羊八井小学专任教师23人,大学专科19人,占%。就拉萨市7县1市整体情况看,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占%,本科生占%;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占%,本科生占%;小学教师中,本科生占%,专科生占%。这些数据说明,教师队伍学历起点较高,整体素质较好。而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内地帮助培养和培训的。据一份资料介绍,在过去的20年

间,内地有21个省开办“西藏班”,共培养初中生3万人;中专、中师、高中生2万人;本科生6万人;每年还向全国各地引进大学生到西藏工作,仅xx年引进教师2500名,其中师范本科生870名。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西藏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西藏虽然是民族自治地区,但教育观、人才观是开放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我们重点考察的拉萨市基础教育居于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其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已基本满足发展需要。为此,拉萨市教体局采取了“骨干牵动,整体提高”的举措,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聘的中、小学教师按本科、专科学历要求进入,不断完善城镇与农牧区教师交流制度,新分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到基层从教锻炼,而交流教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学校,下派到基层学校或跨区县交流工作3年再返回原学校。2002年以

来,城乡交流教师达250多人,年均交流50人以上。这一制度的实施既锻炼了教师,支持了基层学校,又稳住了人心留住了人才。与此同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制定了《拉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拉萨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托北师大、首师大以及区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的步伐。关心爱护教师,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对农牧区基层、偏远、高寒地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在拉萨市区首个建成教师新村安居工程,真正使最基层的教师安居乐教。

4、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

“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这句话是我在两所农村小学看到的。农牧区中心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是件平常的事情,就在海拔最高的纳木措湖边的神湖小学,也有20台计算机,但学校用电靠太

阳能蓄电,仅能勉强维持照明用电,虽有计算机却未能正常使用。总体看,西藏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就拉萨市而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布点已基本完成,只要具备用电条件的学校基本做到电视班班通,教学点全部配备成套的教学光盘及播放系统,农牧区乡镇中小学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教育信息资源“校校通”达到70%,而城区学校配置更高,如闭路监控、校园广播、教学双向点播系统等,已成为办学的必备条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快信息化进程,偏远学校和农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带动农牧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观念新变化

西藏教育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广泛吸收和容纳着来自国内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本土化,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体

现在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每年都选派大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赴内地学习、考察,选派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到相关的内地大学进行培训和研修;同时特别关注教育教学的运用研究。西藏从xx年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就把素质教育理念与中英合作项目的教师培训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有机结合,逐步整合,做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按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把“以学习者为中心”所倡导的如“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友好学校”、“儿童自尊”、“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儿童切身利益相关内容放到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积极主动地运用小组合作、提问、教学具使用、游戏四种教学技能,牢固树立尊重所有儿童、让所有儿童获得发展权利的观念,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五大

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建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关系。

在我们访问的学校中,我多次在显眼的墙面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快乐吗?”这句话隐含的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诘问。在一所学校的班刊墙面上,我还看到这样一句话:“昨天的教师是圣人,是偶像;今天的教师是伙伴,是朋友。昨天的学生规规矩矩,今天的学生敢说敢议。”这些会说话的墙面,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西藏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6、职业教育为农牧区孩子提供帮助

我们访问的农牧区学校,校校都建

有蔬菜大棚,不单是学生,学生家长、社区老百姓都参与到学校大棚蔬菜的种植中来,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我们重点参观的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中学职教中心,是英国救助儿童会申报由欧盟投资开办的,是日喀则地区规模较大的职教中心之一。学校有专用的校舍,有教室、车间、仓库、教职工办公室等,有种植基地20余亩,开办了民族绘画、蔬菜种植、缝纫裁剪、卡垫编织、木工制作、农机维修六个专业。学生与白朗中学及其它学校相互沟通,招生较为灵活,有三年制、有“1+2”、有“2+1”等模式,关键是按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意愿来办班,为广大农牧区孩子走出校门能自谋职业、发展生产提供学习的基地,目标是“上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职教中心已有5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5届学生,锻炼了一批教师,稳住了一批外聘技术教师。而且各专业的成果也逐步推向了市场。如学生制作的

木床、桌椅,编织的卡垫,缝制的藏棚、门窗帘已具有一定的工艺水平,农机具维修也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毕业的学生或走进城镇,或返回农村,他们正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寻求创业之路,为自身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在整个考察中,我们边看边对照、边反思,既看到西藏教育的发展,也看到西藏和临沧基础教育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巩固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如何过语言关的问题;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方面的难点问题,如何让学生形成刷牙、洗脸、讲究卫生和不随地大小便等文明行为教育问题,这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深入研究、注重落实,方可取得实效。首发公文范文

第五篇: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西藏教育印象——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刘丽霞

2006年5月21日至31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项目县相关人员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促进两省区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学习交流,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10天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5个县(市)8所学校,听评课9节,参加乡、村干部、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谈会、交流会11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中英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和实施好中英合作项目颇有启迪。

1、规范化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旧西藏时期,这里的教育形态以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在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友好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借助“两基”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按照自治区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在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实施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10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4.7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我们访问的学校,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学校的校舍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了第一轮规范化建设任务,村完小以上学校均基本解决了危房问题,与当地较为低矮的民房相比,学校的校舍显得高大、宏伟、明亮而色彩鲜艳,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五星红旗飘扬下的建筑群就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得到最大满足。这些学校都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备较为齐全。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基本达到自治区二类学校以上的办学标准,农牧区教学点改造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拉萨这个有57万人口的市,从2005年起,每年从市级财政中拔出专款100万元对农牧区教学点进行改造,计划再用5年时间,教学点的校舍也将成为当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

2、学生享受最好的待遇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国家在西藏实行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心学校办学模式,距学校2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可以住校,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都可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保证每个学生每月有伙食费80元;每个住校生有一套行李,每生每年有2套衣服(冬夏各一套);同时,学生享受免交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政策。我们还得知,今年学生的“三包”政策标准将再度提高,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1150元,边境一线的学生再增100元。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保障,切实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保证了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所到的农牧区学校的住校生约占在校生的90%左右。为方便学生,学校在学习周期安排上,也作了许多灵活的处理,如上课10天,放假4天,以便于学生回家和返校有充足的时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图书较为宽余,配备都在10册以上,许多学校得到内地捐赠的图书较多,如甲玛完小生均120册。得益于这些优厚的政策和条件,农牧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和巩固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打下基础。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我们到的甲玛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19人,大学专科以上18人,占94.7%;牛玛完小专任教师14人,大学专科9人,占64.3%;林周县苏州小学专任教师64人,大学专科52人,占81.6%;羊八井小学专任教师23人,大学专科19人,占82.6%。就拉萨市7县1市整体情况看,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占0.27%,本科生占72.7%;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占0.23%,本科生占52.5%;小学教师中,本科生占6.83%,专科生占43.76%。这些数据说明,教师队伍学历起点较高,整体素质较好。而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内地帮助培养和培训的。据一份资料介绍,在过去的20年间,内地有21个省(市)开办“西藏班”,共培养初中生3万人;中专、中师、高中生2万人;本科生6万人;每年还向全国各地引进大学生到西藏工作,仅2004年引进教师2500名,其中师范本科生870名。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西藏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西藏虽然是民族自治地区,但教育观、人才观是开放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我们重点考察的拉萨市基础教育居于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其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已基本满足发展需要。为此,拉萨市教体局采取了“骨干牵动,整体提高”的举措,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聘的中、小学教师按本科、专科学历要求进入,不断完善城镇与农牧区教师交流制度,新分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到基层从教锻炼,而交流教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学校,下派到基层学校或跨区县交流工作3年再返回原学校。2002年以来,城乡交流教师达250多人,年均交流50人以上。这一制度的实施既锻炼了教师,支持了基层学校,又稳住了人心留住了人才。与此同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制定了《拉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拉萨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托北师大、首师大以及区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的步伐。关心爱护教师,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对农牧区基层、偏远、高寒地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在拉萨市区首个建成教师新村安居工程,真正使最基层的教师安居乐教。

4、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

“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这句话是我在两所农村小学看到的。农牧区中心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是件平常的事情,就在海拔最高的纳木措湖边的神湖小学,也有20台计算机,但学校用电靠太阳能蓄电,仅能勉强维持照明用电,虽有计算机却未能正常使用。总体看,西藏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就拉萨市而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布点已基本完成,只要具备用电条件的学校基本做到电视班班通,教学点全部配备成套的教学光盘及播放系统,农牧区乡镇中小学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教育信息资源“校校通”达到70%,而城区学校配置更高,如闭路监控、校园广播、教学双向点播系统等,已成为办学的必备条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快信息化进程,偏远学校和农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带动农牧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观念新变化

西藏教育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广泛吸收和容纳着来自国内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本土化,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体现在重视两支队伍的建设,每年都选派大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赴内地学习、考察,选派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到相关的内地大学进行培训和研修;同时特别关注教育教学的运用研究。西藏从2004年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就把素质教育理念与中英合作项目的教师培训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有机结合,逐步整合,做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按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把“以学习者为中心”所倡导的如“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友好学校”、“儿童自尊”、“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儿童切身利益相关内容放到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积极主动地运用小组合作、提问、教学具使用、游戏四种教学技能,牢固树立尊重所有儿童、让所有儿童获得发展权利的观念,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五大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建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关系。

在我们访问的学校中,我多次在显眼的墙面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今天你快乐吗?”这句话隐含的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诘问。在一所学校的班刊墙面上,我还看到这样一句话:“昨天的教师是圣人,是偶像;今天的教师是伙伴,是朋友。昨天的学生规规矩矩,今天的学生敢说敢议。”这些会说话的墙面,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西藏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6、职业教育为农牧区孩子提供帮助

我们访问的农牧区学校,校校都建有蔬菜大棚,不单是学生,学生家长、社区老百姓都参与到学校大棚蔬菜的种植中来,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我们重点参观的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中学职教中心,是英国救助儿童会申报由欧盟投资开办的,是日喀则地区规模较大的职教中心之一。学校有专用的校舍,有教室、车间、仓库、教职工办公室等,有种植基地20余亩,开办了民族绘画、蔬菜种植、缝纫裁剪、卡垫编织、木工制作、农机维修六个专业。学生与白朗中学及其它学校相互沟通,招生较为灵活,有三年制、有“1+2”、有“2+1”等模式,关键是按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意愿来办班,为广大农牧区孩子走出校门能自谋职业、发展生产提供学习的基地,目标是“上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职教中心已有5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5届学生,锻炼了一批教师,稳住了一批外聘技术教师。而且各专业的成果也逐步推向了市场。如学生制作的木床、桌椅,编织的卡垫,缝制的藏棚、门窗帘已具有一定的工艺水平,农机具维修也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毕业的学生或走进城镇,或返回农村,他们正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寻求创业之路,为自身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在整个考察中,我们边看边对照、边反思,既看到西藏教育的发展,也看到西藏和临沧基础教育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巩固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如何过语言关的问题;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方面的难点问题,如何让学生形成刷牙、洗脸、讲究卫生和不随地大小便等文明行为教育问题,这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深入研究、注重落实,方可取得实效。

下载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西藏教育印象——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刘丽霞2006年5月21日至31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

    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成果发布会上的致辞

    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成果发布会上的致辞 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郝 远 2006年5月30日 尊敬的戴伟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象征中英两国人民深厚友......

    项目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报告 2013-6-27 第一部分:考察说明 考察时间:2013年6月27日考察人员: 考察项目:临淄:棠悦、凤凰城项目第二部分:项目基本情况及本次参观情况棠悦 项目基本情况:? 棠......

    项目考察报告)

    篇一:项目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报告 2013-6-27 第一部分:考察说明 考察时间:2013年6月27日考察人员: 考察项目:临淄:棠悦、凤凰城项目第二部分:项目基本情况及本次参观情况棠悦......

    项目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报告2010年4月6日—11日,受公司领导委托,由质量监督中心组织,机关相关科室、三个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设计院人员共11人(公司9人,设计院2人)参加,分三个组:室外装饰装修组、室......

    参加中欧甘肃基础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基础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从2001年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和中欧甘肃基础教育培训工作启动,本人参加了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班,经过培训,现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

    项目考察报告1

    住宅小区项目考察报告一、概况 2010年4月6日至4月11日,按公司领导要求,由质量监督中心组织,公司机关相关科室和单位共11人,分外环境规划、室外装饰装修、室内装饰及配套三个组;分......

    招商项目考察报告

    篇一:招商考察报告模板 年产l0万吨生物质精炼制浆造纸及 苯丙氨酸生产项目考察情况汇报 9月15日早4点,副市长马辉带领发改局戴君、经济局吕贵生、经合局张亮、环保局王泽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