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临时工被辞退后能否获得经济补偿
事业单位临时工被辞退后能否获得经济补偿
【案情概揽】:
某音乐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操某于1983年9月到音乐学院做临时工。2002年7月,音乐学院将操某辞退,操某被辞退前的月收入为300元(武汉市自2002年1月起的最低工资标准为400元)。操某被辞退后,音乐学院未给予操某任何经济补偿。为此,操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决结果是:(1)音乐学院支付操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7600元,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3800元;(2)音乐学院补发操某 2002年1月至2002年9月期间实得工资与最低工资差额部分900元,并另支付经济补偿金225元;(3)音乐学院为操某补办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养老保险,若补办不成,由支付养老保险金19655.87元;(4)驳回操某其他仲裁申请。音乐学院对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其不承担裁决书第(1)、(3)项所确定的费用。
【焦点透视】:
临时工在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多年,但未享受任何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较为普遍,用人单位普通存在不为劳动者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情况,且存在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现象,本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本案经过一裁两审、三个诉讼程序。劳动仲裁委、一审法院、二审法
院对本案的处理意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音乐学院与操某之间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音乐学院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向操某支付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等,意见基本一致。对补足实得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差额并另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双方当事人也无异议。二审法院在支付补偿金标准上与劳动仲裁委及一审法院意见不同。对是否应补办养老保险或支付养老保险金,两级法院与劳动仲裁委意见不一致。本案所涉及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用人单位是否应当补办养老保险手续或支付养老保险金、是否应当支付失业保险金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裁判要点】:
一审法院认为,操某自1983年9月起即在音乐学院做临时工,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
第2条规定,音乐学院虽然为事业单位,但与操某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音乐学院单方面解除与操某的劳动关系后,应当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8条的规定,向操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及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湖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范围均不包括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法律法规尚未将该类事业单位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的条件下,音乐学院无义务为操某补办养老保险或支付养老补偿金。因此,判决:(1)音乐学院支付操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7600元,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3800元;(2)音乐学院补发操某2002年1月至2002年9月期间实得工资与最低工资差额部分900元,并另支付经济补偿金225元。音乐学院和操某对一审判均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操某自1983年9月至2002年7月在音乐学院做临时工(共计19年),双方之间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第6条第5款的规定:经济补偿金以被解聘人员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武汉市在2001年度的最低工资为300 元,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应为300元。音乐学院与操某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根据操某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二审判决:音乐学院支付操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5700元,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2 850元;补发操某2002年1月至2002年9月期间实得工资与最低工资差额部分700元,并另支付经济补偿金175元。维持一审其他判决事项。
【评析】本案主要涉及下列问题:
一、关于经济补偿金的标准问题。
对于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11条规定:“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本案被告操某在被解除劳动关系前的月工资为300元,但当年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为400元,仲裁委和一审法院均按照该规定,以最低工资标准
作为音乐学院向操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因音乐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二审法院参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按照被解聘人员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计算,武汉市在2001年度的最低工资标准为300元,故二审法院按该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这些争议看似虽小,但事关劳动者的直接利益。二审法院的意见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劳动仲裁委和一审法院的计算标准是正确的,理由有两点:一是音乐学院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操某并非音乐学院的聘用人员,而是与音乐学院有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现实生活中,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与雇佣的大多数勤杂人员和部分聘用人员属于劳动关系。《劳动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说明机关、事业组织及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本案被告操某与音乐学院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应属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调整范围,故二审法院《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处理本案欠妥。二是即使操某与音乐学院属聘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属行政规章,人民法院只能参照处理,行政规章与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司法解释处理。
二、关于是否应当补办养老保险手续或支付养老保险金的问题。
对此,劳动仲裁委的处理意见和两级法院的意见不一致。笔者认为劳动仲裁委的裁决更符合公平原则,理由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湖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虽均未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范围,但条例和办法均属行政规章且所规定暂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范围仅包括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应包括签订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工勤人员和聘用人员。因此,对事业单位暂不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范围不宜扩大到工勤人员和聘用人员。根据《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聘用人员也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事业单位为工勤人员和聘用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故认定音乐学院无义务为操某补办养老保险或支付养老补偿金欠妥,也不符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因此,由于音乐学院因客观原因无法为操某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应按规定标准向操某支付养老保险金。
三、关于失业保险问题。
本案被告操某被辞退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存在失业的问题且本案未涉及其失业保险问题。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劳动者被辞退时未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用人单位又没有为劳动者办理失业保险手续,用人单位是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失业保险金呢?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这是劳动者应当享受的最基本的权利。
第二篇:职工维权不当被辞经济补偿索赔无望
职工维权不当被辞经济补偿索赔无望
用人单位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擅自给职工调换岗位,引发了职工的过激言行,单位遂作出了辞退决定。职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却被拒绝。
【案情回顾】 ■车祸后单位擅自调岗 职工闹事被辞退
2013年7月10日,李某同河间市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期限为三年的《劳动合同书》,约定其岗位为质检,月工资2000元。2013年8月25日,李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受伤。9月10日,李某康复后到公司上班,却发现公司在未与其协商的情况下,已将他调换到装订工作岗位。李某以不能胜任装订岗位工作为由不同意换岗。两天后不再上班,并多次找公司交涉。交涉期间,李某曾产生过激言行:用电话短信骚扰公司领导;到公司闹事,导致一次重要的会议被迫取消。李某的行为干扰了公司正常工作,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10月16日,公司召开股东会议,以李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为由,通过了对李某的辞退决定,并通知了李某。李某对辞退决定不服,向河间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4000元。仲裁委经过审理,驳回了李某的申诉请求。
【案情分析】■仲裁委:职工过激维权导致不利后果
河间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金功认为,《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由此看来,单位任意单方给劳动者调换岗位,甚至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是,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李某做出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在双方协商期间,多次打电话、发短信骚扰公司领导,到公司闹事等。公司依据李某的表现,对其做出了辞退决定,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故李某请求公司支付赔偿金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律师在此特别提醒,如果劳动者对单位变更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服,可以直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者应当在单位继续工作,不能采取旷工或者过激的维权手段,以至让用人单位抓到把柄,导致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第三篇:被辞退经济补偿申请报告
被辞退经济补偿申请报告
XXXX公司:
本人于 年 月份入职于公司,至 年 月份已在公司工作了18个月(即一年六个月),现被公司辞退。按照劳动法关于辞退补偿标准,即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特向公司申请两个月的工资¥20000元(人民币贰万元整)作为经济补偿!
申请人:
201X年X月X日
第四篇:个人被公司辞退后所获补偿金如何税务处理
个人被公司辞退后所获补偿金如何税务处理
2011-5-12 10:31:01互联网字体:大小
【问题】
个人被公司辞退后,公司需要支付一定的补偿金(以补偿两个月工资为例/月工资4000元),同时公司还需要支付辞退前一个月的工资,那么两个月的补偿金部分是否需要缴纳所得税,所得税的交纳金额该是多少,如何计算?
【解答】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涉及实际操作问题以主管税务机关的判定为准。
第五篇:辞职原因决定能否得到经济补偿(精选)
辞职原因决定能否得到经济补偿
(作者:马振勇广东品然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介绍]
小赵1998年4月份应聘到深圳某电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工作,担任总工程师,电子公司与小赵签订了劳动合同,最后一份的期限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
2007年4月11日,小赵向电子公司递交一份《辞职报告》,内容如下:“我于1998年4月参加电子公司。工作9年来,虽然工作努力但能力有限,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为此深感不安。现在由于个人原因,必须离开电子公司,请公司给予批准,并安排人员接收我遗留下的工作。同时请将05、06年的年薪给予结算。”小赵上班至2007年5月16日。电子公司按10000/月的标准为小赵计发了2007年4、5月份工资共计11910.6元,于2007年6月15日转入小赵的银行账户。
2007年6月6日,小赵以电子公司拖欠工资迫使其辞职为由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小赵在申诉书中称,2004年,电子公司与小赵约定,自2005年1月起其工资变为年薪15万元,每月先发放1万元,余额年终发放。但电子公司并未履行约定的义务。基于以上理由,小赵提出:
1、要求电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12500元;
2、要求电子公司支付拖欠的05、06年年薪差额70300元、07年4、5月份的工资15263元。
[审理情况]
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9月4日裁决电子公司支付小赵2007年4、5月份工资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2977.52元,驳回小赵的其他申诉请求。小赵不服裁决,向区法院提起诉讼。
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小赵在《辞职报告》中已明确表明辞职的原因是“能力有限,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该情形不属于用人单位应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情形,因此,对小赵要求电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不予支持;关于小赵要求电子公司按年薪15万元的标准支付05、06年工资差额的问题,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小赵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曾经约定过小赵的工资自2005年1月起为年薪15万元,而电子公司对此又予以否认,小赵应承担举证不力的法律后果,因此,对小赵关于电子公司支付拖欠的05、06年年薪差额70300元的请求也不予支持。据此,区法院判决电子公司支付小赵2007年4、5月份工资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2977.52元,驳回小赵其他的诉讼请求。小赵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点评]
本案是一起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纠纷。处理此类纠纷的关键是看劳动者的辞职原因。这起案件小赵之所以败诉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辞职报告》注明的离职理由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之一。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及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情形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但需注意,虽然用人单位实际存在前面所列情形,但劳动者系以“待遇低、压力大”、“家中有事”、“身体不适”等原因为由提出辞职,后又以用人单位存在上列情形迫使其辞职为由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会得到支持。
(二)没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年薪的事实。
小赵主张电子公司曾明确与其约定自2005年1月起其工资变更为年薪15万元,每月先发放1万元,余额年终发放,但是在仲裁及诉讼中,小赵均未提供书面的协议予以证明,而这又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小赵当然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无权再依《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第十条规定请求用人单位支付50%额外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