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2:4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第一篇: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概况】工业园区位于县镇境内,规划面积45.57平方公里,涉及新开田、、干塘子3个村委会,涉及村寨16个村民小组6551人。园区于启动规划建设,目前区内有企业22家,企业总产值达10亿元,上交税收1.2亿元,是全省33个重点园区之一。为更好地服务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镇党委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围绕服务抓党建,推动

工业大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于服务园区项目建设的热潮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等一批项目的顺利建设。【亮点呈现】抓班子,使党组织成为服务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堡垒的战斗作用集中体现在攻坚克难上。氧化铝厂及配套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4000多亩项目用地,如何确保项目用地的落实,如何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厂方利益,是考验镇各级党组织的一个现实课题。镇党委从抓班子建设入手,进一步巩固堡垒。针对部分村民小组无党组织的实际,镇党委以联、帮、带的方式把支部建到村小组上,选派了3名机关党支部党员与甲马石村的两名老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使党组织的设置覆盖到项目建设地村寨,并把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组织班子,选齐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党支部结合征地工作,注重把思想觉悟高、有威信的优秀青年、村组干部发展成为党员,先后吸收了7人加入党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意识,在群众与厂商、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形成了服务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抓教育,发挥党员服务项目建设的骨干作用镇扎实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思想上谋求发展、行动上支持发展。一是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张椅子请座,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一定时限办成,一声再见相送”的“六个一”活动,提高机关党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亲商爱商的良好形象。二是在项目所在地党员中开展强化思想引导,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三强化”活动,以及党员素质教育、形象教育、纪律教育“三项教育”活动,邀请发改、国土等部门人员对党员开展培训,帮助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了解政策、熟悉业务,增强党员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大力调动党员服务园区发展的积极性。镇党委采取会议、广播、标语等各种有效措施,向广大党员大力宣传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项目建成后对于镇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对少数民族党员,还专门抽调了会讲苗语、彝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党支部开展宣传工作,增强了党员的大局意识,有效调动了党员的服务项目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服务,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使项目留得住、建得好,政府服务好与坏是关键因素。自工业园区落户辖区建设后,镇党委就一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把服务体现在做实际工作和实际行动中,赢得了投资业主和社会的好评。一是领导重视带头抓。在项目建设前期的征地工作中,为保证建设进度不受影响,镇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镇机关党员干部、国土所、司法所部分干部职工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工作组,负责处理征地、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并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排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中,把服务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项目建设创造便捷高效的环境。二是干部职工支持共同抓。把“为投资者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作为全镇党员干部的一项服务准则,禁止机关干部职工向企业伸手要吃、要钱、要物,禁止在服务中推诿扯皮,使全镇机关干部职工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氧化铝厂建设中时有发生的厂区建设物资被盗的情况,镇党委专门安排政法委、派出所、司法所人员组成工作组,进厂开展联防和打击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共侦破盗窃案14起,抓获涉案人员29人,切实维护园区周边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抓发展,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工业园区的兴建,一部分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成为了失地农民。如果这些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园区的长足发展,甚至对园区发展造成破坏。镇党委为确保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不降、家庭经济收入不减少,因势利导,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当地群众发展步伐,为园区发展营造和谐氛围。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干塘子、甲马石村、白革龙等村寨的新农村建设。协调氧化铝厂出资为白革龙、幕菲新寨两个村进村道路扩修提级,解决了两村进村道路狭窄、晴通雨阻的问题,形成“村企结对、共建新村”的良好合作关系。二是帮助涉及村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工业园区涉及村寨的斗牛存栏达124头,传统产业玉米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甘蔗、烤烟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预计到,工业园区涉

及村寨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00万元以上,实现纯收入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以上,确保了村民不因建设工业园区而减收,让村民高高兴兴地支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多方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镇党委积极与各投资商协调,优先考虑使用失地农民工,并组织失地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能,以适应厂商需求。目前,在园区就业的失地农民达4000余人。同时,甲马石村党支部等园区周边党组织还注重引导农民发展饮食、服务、建材等行业,不断引领农民脱贫。在党支部的组织和党员带动下,目前有部分农民开起小卖部、小餐馆、摩托车修理店、五金器材小门市等。在为项目建设中工人提供买菜、理发、修车、娱乐等生活便利的同时,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与企业建立起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镇党委还适时组织企业与村民联欢联谊,丰富厂区和村寨的文化生活,融洽企业与村民的关系,为推进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亮点呈现】镇党委立足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突出“围绕服务抓党建,推动工业大发展”这一主线,将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亲商安商的氛围,有利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党组织和党员在参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服务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成果村企共享的和谐互赢路子。(县委组织部组织股供稿)

第二篇:工业园区服务工作有关情况范文

工业园区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为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促进产业倍增,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坚持“一切以服务对象的需求的导向,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园区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办事流程,更好地服务了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园区服务体系

为全面提升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点)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营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会同市投促委出台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经信发[2012]34号),着力推动政务服务进园区,加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入园企业及项目的“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们已下发通知并准备组织相关部门检查验收,按照工作计划,各区(市)县将于7月初完成总结和自查工作。

二、建立“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机制

随着区内企业不断增多,产业化项目加速入驻,如何系统化、专业化为企业做好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以“务实、专业、高效”为目标,建立了由“招商引资段、项目促建段、企业服务段”构成的“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机制。招商引资段主要为企业进入园区投资作全方位跟踪、代办、政策解读等;项目促建段主要负责建设期间的项目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企业服务段为建成投产企业提供市场开拓、融资服务、能动协调、政策兑现、项目争取等特色服务和重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优质服务。“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以来,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三、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机制

为促进圈层融合,推动远郊县市工业园区建设,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全市积极推广市工投集团与崇州市、新津县共建园区平台模式,多渠道、多途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三圈层园区建设。目前,市工投与新津县合作成立“蓉工鸿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工投与崇州合作成立“新蜀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金堂县正在与市工投集团对接沟通,研究启动平台公司组建工作,共同推动工业前沿区开发建设。其它三圈层县市已开展与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经开区的结对发展:大邑和温江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科技园”和大邑工业园 区互设联络办,引导“科技园”企业入驻大邑,共建园区;崇州与武侯区经科局已就结对发展进行了初步沟通;都江堰市正与高新区积极对接,开展高新区在都江堰挂牌的前期工作;邛崃市正在积极争取高新区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在临邛工业园区挂牌;金堂县正在积极与经开区衔接合作事宜,双方将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工业战略后备区建设,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新津和武侯区的结对合作正在洽谈中,争取尽快实现结对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服务

一是提高用地保障,优化工业用地时序管理,按分期建设分期下达报征计划的原则,精细化管理工业园区用地计划。今年1-6月,共计安排用地指标4101亩,保障了40个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做好项目选址认定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关于印发〈市新引进工业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实行)〉的通知》的执行力度,按照职能职责分工,重点做好项目产业类别审查,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是否符合产业布局规划、节能减排标准、安全生产条件,是否符合用地规划、是否符合供地相关规定等,提出审查意见。截止6月底,严格按“一区一主业”产业布局审查落户新上工业项目134个,其中建议流转项目3个。经审核通过的挂牌项目共计72个。三是不断完善市内资金工业项目准入评审机制,我们会同市投促委、市环保局联合发文,规 范市内资金投资工业项目的选址、备案事宜,进一步提升引进工业项目质量和水平,确保项目符合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四是强化园区代理服务。推进了行政中心职能下移,深化园区“一站式”服务、代理服务,推进金融、商贸、信息、物流向园区延伸配套,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我们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点)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成经信办【2012】91号),要求全市各工业园区(点)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卫生、园区道路、项目建设场地等的管理督查力度,积极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管理,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 文章来源:安徽省商务厅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调研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正式启动。13年来,园区已经成为一个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开发建设所走过的历程,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成功缩影。园区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和推广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其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历程

园区启动建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中新合作开发,结合国情和开发建设实际,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园区开发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酝酿启动阶段(1992—1994年)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在新加坡高层引起了积极反响。当年9月李光耀资政率团访华,表达了中新合作建立借鉴新加坡经验载体的意向。此后,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苏州。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4]9号),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园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同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财团签订了《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和《关于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总协议书》。5月12日,园区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为确保园区项目顺利实施,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共同担任理事会主席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的双边工作委员会,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经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了园区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举行了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首次会议和双边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新双方开始联合对外招商,韩国三星、美国BD等首批14个外资项目落户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培训工作正式开始。

(二)奠定基础阶段(1995-2000年)

这一阶段,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经验,共同编制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全面展开了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基本完成了首期约12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和工业地块招商任务。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正式建立了园区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工委、管委会及相关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专业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1999年6月28日,中新双方工作小组签订了《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股比调整,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65%,中方承担园区开发公司的大股东责任和园区管理的主要工作。

(三)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中新股比调整后,园区与时俱进,适时调整阶段性开发目标与策略,从“全力向东开发挺进”到“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计划”实施,再到新十年发展目标及“四个示范区”目标的提出,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不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成了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以及一批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在中新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股比调整当年即扭亏为盈,2003年底彻底消除累积亏损,并保持5年连续盈利,2005年又按上市要求进行了改制,走出了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强化了中新双方的互信合作。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

二、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成果

在中新两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园区始终坚持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高速、高质、高效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成功典范之一。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3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经济总量、效益同步增长,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过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2003年全区经济总量就达到了开发前的苏州全市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73倍,按户籍人口人均GDP达3.6万美元,相当于苏州市平均水平的3倍、江苏省的8倍,接近新加坡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70亿元),同口径增长150倍。目前,园区以约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市的贡献份额比开发初期提高了8倍,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和主要增长极。

(二)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突破3000家,引进注册外资2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其中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89个,7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了115个项目;累计批准设立内资企业1.1万家,注册资本1156亿元。进出口规模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567亿美元,其中出口284亿美元。2007年,园区综合保税区监管货值达380亿美元,入区操作业务企业达2000家,遍及全国25个省市,正在成为苏南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之一。积极“走出去”,先后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合作建设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与老挝合作开发了万象综合开发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与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与地区之问的交流合作,中新合作经验不断拓展、推广和提升。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60%,信息技术(IT)产值和集成电路(IC)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和16%,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已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IT专业展会,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软件、动漫、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集聚软件设计、金融服务、风险投资、物流仓储、动漫制作等服务企业400余家,5家企业入选江苏省服务外包前十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累计科技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投用各类科技创新载体200万平方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4%,累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0万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4项,其中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重点科技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0项,累计申请专利4650件、专利授权超过2000件,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亮点企业。

(四)协调发展成效突出

集约发展成效显著,中新合作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17亿美元、工业产值超100亿元,投入产出水平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06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0.43千克、二氧化硫排放量0.3l千克,为苏州市平均水平的1/7和1/

15、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l/40,万元GDP耗能0.374吨标准煤,为苏州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相继建成了环金鸡湖八大景观工程、10个生态公园和主干路网绿色走廊,累计建成绿地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布局框架,区域整体环境建成了IS014000国家示范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6.8,高于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16.8分。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达27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2万人、境外人员超过1万人。2007年园区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2万元和1.3万元,比开发初期增长了3倍多;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40平方米和60平方米,率先全部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指标。

园区发展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02年4月,胡锦涛副主席(时任)访问新加坡时指出:“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上的成功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切实利益”。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会见到访的新加坡李显龙副总理(时任)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典范,对促进中新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时任)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充分肯定园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新加坡领导人对园区发展成就也给予充分肯定。2004年5月,新加坡李显龙副总理(时任)在出席第七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是新中之间最重要和值得骄傲的合作项目”。2004年6月,新加坡李光耀资政在出席园区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取得‘青出于蓝’的成绩,是中新双方都满意的项目”,“已成为一个规划周详、管理效率高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

三、园区开发建设成功的主要原因

园区13年的发展历程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谱写了中国开发区建设史上崭新的篇章。园区开发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支持下取得的,是中新两国政府真诚合作、全力推动的结晶,也是园区开发建设者奋力开拓、创新发展的结果。

(一)园区发展取得的成就,首先归功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关于学习新加坡经验的讲话直接推动了中新两国政府创办园区项目。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邓小平理论是推进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按照“三个有利于”要求,园区大胆借鉴新加坡经验,积极创新开发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保证了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园区发展的成就无不闪烁着邓小平理论的光辉。

(二)园区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中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两国政府真诚合作的结晶

中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园区的发展,先后多次视察园区,为园区发展指明方向。两国政府专门成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副总理和新加坡李显龙总理、黄根成副总理先后担任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迄今先后举行了九次中新理事会和十次中方理事会,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先后就园区开发建设专门出台了七个文件(国函[1994]9号、国函[2006]128号、国阅[2002]37号、国阅[2003]1l号、国阅[2004]71号、国阅[2006]70号、国阅[2007]62号),赋予园区多项特殊政策措施。商务部牵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外事管理、海关监管等方面授予园区特殊的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政策,各理事单位对园区发展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新加坡全国动员,抽调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参与园区规划建设,专门成立“软件”办公室,负责向园区转移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土地规划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园区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及园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江苏省、苏州市始终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政策措施,集中全省全市人力、物力与资金、资源全力推动园区开发建设。13年来,园区加强领导,坚持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坚持亲商亲民理念与优质高效服务高度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协调,取得了合作开发的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的成功之路。

四、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

回顾过去的13年,园区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竞争中寻求主动,在规划开发、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是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开发区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

园区开发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300余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所有规划项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重点区域和重要景观项目规划设计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在规划中率先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先进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园区规划注重实施,坚持以规划引导建设、以城市设计指导地块开发,强调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者超出规划范围的要求,严格执行“违规申请”相关程序。目前,园区开发现状与13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

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整体推进开发,所有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佶,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一站式审批,纳入有形市场招投标,所有建筑工地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了滚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开发建设的高强度与高水准。中新合作区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平均投资强度达到5.6亿元,首期8平方公里建成区平均建筑密度达60%、容积率达1.3,接近新加坡中心城区水平。

(二)坚持全球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园区始终突出招商工作的龙头地位,积极拓展招商思路,构建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中新联合招商体制优势,坚持大小项目并举、内资外资并举、二三产业并举、存量升级与增量引进并举的方针,先后建立以管委会招商局、科技招商中心、各镇招商中心以及CSSD招商部和各国有公司为主体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创性地实施小分队、多批次“敲门招商”,注重运用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多种有效手段,形成严密高效的招商网络资源,使园区常年保持数百个项目源和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储备规模。

园区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进驻。近年来,根据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产业转移新变化,园区坚持内资项目与外资项目招商并举,统筹兼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招商资源向科技项目、服务业项目、税收型项目转移,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和招才引智转变。

(三)坚持科技兴区,注重载体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园区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在不断扩大外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

园区先后制定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鼓励设立研发机构等10多项扶持政策,启动实施“科技跨越计划”、领军人才创业工程、310工程(重点培育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密集型企业、10家快速裂变增长的科技型上市企业、1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领军型企业),建成集成电路(IC)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集聚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投资等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

园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载体建设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3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科技三项经费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注重发挥国资先行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出资70亿元组建成立了创投集团、科技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规划建设创新功能载体800余万平方米,建设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等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园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在项目开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程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领域广泛合作。积极与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开展技术交流与人才合作,组织科技人才互动与大学生就业招聘活动,并为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等中西部高校或研究机构提供上亿元资金支持。通过与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引进海外成熟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坚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园区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园区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全方位引入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雨污分流”、“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等先进环保理念,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安装污水管网成分构成(TOC)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从源头上消灭和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末端治理成本,初步建立以环境保护规划为龙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

坚持从污染预防、总量控制入手,强化环保前置审批,推行绿色招商,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试点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等活动,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和95%,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水系。注重加强对重点排污、排气单位的监管,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工地产生的废气、扬尘控制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不断优化空气、水体等环境质量。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园区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构建独特的城市人文环境,形成自然、清新、生态的城市环境风貌。

(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和谐园区建设

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坚持发展与惠民、富民与强区相结合,确保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结合开发实际,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参保人员达38万人,参保企业6600家,参保率达100%。为企业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采用预筹积累方式和以会员个人账户为主,在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减少员工收入的前提下,一揽子解决员工养老、医疗、生育、住房、失业救济等多项社会保障;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提前养老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设立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对弱势群体建立贫困帮扶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同时,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最高保额可达20万元。

按照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将中新合作区周边三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范围,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准管理,实现区、镇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新建现代化动迁小区50个,90%农户得到安置,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拥有较为稳固的工资收入、物业收入和股权收入。对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先后实施“双五个一工程”:第一个“五一工程”,建立一本IC卡就业管理台账,强化一种技能培训,腾出一批适应性岗位,培育一种创业致富光荣氛围,探索一条股份合作、失地不失业的共同富裕新路子;第二个“五一工程”,建设一批富民载体,培育一批富民合作组织,壮大一批特色产业,扶持一批致富带头人,兴建一批便民利民设施。

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探索进行“工厂式”、“实训式”职业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创立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区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成立园区外企党委和私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基本实现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并组建园区工会联合会、工资指导理事会、公积金理事会、外企协会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互动的新型群团组织,为园区形成优良企业文化及和谐劳资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六)坚持学习借鉴,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营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园区紧密结合国情和发展实际,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坚持“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坚持授权管理与授权开发分开,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可),强化事后监督,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所有公务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分期、分批赴新加坡培训,一专多能,交叉兼职,并实行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

学习借鉴新加坡招商和企业服务经验,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建立“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创新建立了更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新型海关监管体系。包括进出口陆路口岸以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首创电子报关和空陆联程通关模式,设立虚拟国际空港功能,进出口货物可直接在园区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形成在国内、国际领先的海关监管机制。三是建立“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机制。定期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帮助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管委会各部门严格依法规范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形成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始终坚持按市场化运作,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事务,开创了政企严格分开、市场运作的开发区建设新模式。2001年中新股比调整后,按照市场机制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组建了地产、建屋、置地、创投、市政、物流、教投、科发、圆融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国资公司,充分发挥国有国资企业在开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并引进了中海集团、晋合控股、万科地产、港华燃气等一批品牌响、信誉高的大集团、大公司参与园区开发,在共同发展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园区开发建设走过了艰苦奋斗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服务简单经验总结

办理新员工入店工作程序

(一)报到手续

1. 接收求职申请书,审核接收部门是否签字确认。2. 新进员工应持卫生防疫站签发的[[健康合格证]]。

3. 检查调入人员的行政、工资关系、养老保险等手续是否办好。

(二)办理入店手续

1. 开具新员工入店通知书。

2. 填写各种人事表格,签定员工劳动合同。3. 通知培训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三)工资审定及建档1.根据国家和酒店的有关规定,以及新员工从事的工种,审定其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并停止财务部。

2.办理新进员工养老保险手续。3.将新进员工个人资料输入电脑并建立员工个人档案。九.办理员工离店工作程序

(一)确认

1. 辞退者应持有所在部门、人事部以及总经理批准的2. 被辞退、除名、开除者应持有总经理批准的处理意见以及工会同意意见。3. 要求调离、合同转移的员工应持有调离手续和合同转移手续。

(二)办理离店手续

1. 开具[[员工离店通知书2. 由离店者本人到有关部门办理制服、更衣室钥匙、名牌等手续。3. 检查各有关部门手续是否办妥。4. 开具行政、工资、档案转递手续以及养老保险终止转移手续。

(三)记录注销

1.将离店者的有关情况添表上报市社会保险局,及时作好养老保险转移或终止工作。2.将被辞退、除名、开除者的处理决定上报上级有关部门。4. 作好员工离店后的记录以及电脑处理工作。

]]。

[[员工辞职申请书]]。

第五篇: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市:

我县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加一推”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追比、进位、突破”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情况

(一)园区规划情况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县委托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贵州江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编制《XX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已于2011年9月4日经省经信委评审通过,并列入《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和省重点规划建设园区之一。XX工业园区辖双塘产业园、关中坝产业园、灯油坝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8.16平方公里,其中双塘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8.31平方公里,关中坝产业园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灯油坝产业园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园区控制性详规委托武汉华中科大编制,双塘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已通过县、市评审;关中坝和灯油坝产业园500:1的地形图已测绘结束,现武汉华中科大正在编制。园区规划环评于2011年4月27日委托贵州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目前初步成果已编制结1

束,已送专家组及省、地环保部门评审。

(二)园区建设情况

一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水、电、路、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先后投入55873万元开工建设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工程、关中坝大道、双塘大道、小岩关隧道乌江三桥等1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污水处理项目、双塘排洪工程、渔溪沟洼地排涝项目、关中坝洼地排涝项目、灯油坝提水工程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6894万元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在今年4月投入使用,乌江三桥、延安路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70%,力争在今年6月投入运行,其余项目力争在今年年底投入运行,从而使我县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招商引资及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一年来,我县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个,协议资金?亿元,项目落地34个,到位资金?亿元,其中,省级层面招商11个。围绕石材资源、温泉资源和农业产业化招大商,建大项目,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90000万元的黔东北石材城项目、总投资120000万元的XX县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的XX曼地亚红豆杉种植加工项目、总投资30695万元的XX县棕榈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使我县园区招商项目超过亿元的达8个。各园区落地项目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早建成、早投产”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到目

前为止,XX乌江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优质白酒项目第一期工程、贵州鑫元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复合肥项目、XX县红业机械厂年制造2万台小型农机项目、XX华夏腾龙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标准砌块项目、XX火凤凰服装有限公司年加工5万件成衣项目等16个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

二、主要措施及基本经验

(一)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今年以来,XX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成立专门机构,组建驻三地招商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招商引资工作调度制度、目标考核奖惩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工作月通报、季调度,出台了《关于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决定》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用地、服务、税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二)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推进园区建设

去年11月,我县组团分别赴重庆梁平、酉阳、秀山等园区建设取得较好成绩的兄弟县份参观考察,在立足县情的同时充分借鉴其管理、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借他山之石促进我县园区发展。

(三)立足县情,建特色产业园区

一是设计XX工业园区产业总体结构为:以船舶制造、现代石材、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引进发展资源深加工的特色食品、医药保健及绿色化工,补链配套机电制造、新型建

3材,承接配套发展新兴制造业,共同组成四条生态产业链,形成五大核心产业集群构成的生态工业链网络和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二是明确各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根据《XX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双塘产业园定位为绿色轻工和制造加工工业聚集区,主要布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制造、医药保健、高新技术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并按功能分为综合服务及配套、制造加工、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行政管理及科技研发中心、物流中心5个功能区;关中坝产业园区定位为船舶制造工业聚集区关中坝工业聚集区主要为XX船舶制造及装备配套基地,主要布置船舶制造、水运、物流、航运等产业,配套建设XX乌江航运中心及水运物流配送中心等;灯油坝产业园区定位为化工及建材工业集聚区,主要布置化工、建材、舶制造配套产业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交通瓶颈尚未打破。航瑞、思剑高速公路尚未建成、乌江航道的彻底整治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严重制约着我县招大商、建大项目、谋大发展的进程。

二是高科技项目落地少,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门类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的吸引力、集聚力不够。

三是项目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个别职能部门对客商要求高,自己办事效率低;

二0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二、主要措施及基本经验

(一)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今年以来,XX县委、县政府继续将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商引强,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成立专门机构,在开展全民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组团联合招商。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招商引资工作调度制度、目标考核奖惩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工作月通报、季调度,出台了《关于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决定》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用地、服务、税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二)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推进园区建设

去年11月,我县组团分别赴重庆梁平、酉阳、秀山等园区建设取得较好成绩的兄弟县份参观考察,在立足县情的同时充分借鉴其管理、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借他山之石促进我县园区发展。

(三)立足县情,建特色产业园区

针对我县丰富的石材资源、温泉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推进石材产业、温泉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引进了总投资均超过100000元的黔东北石材城、XX温

5泉综合开发项目、华建军安文化健康产业园三项目,彰显园区特色。

下载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党委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湖南桂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县工业园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造新辉煌”号召,积极开展“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年”活动......

    市工商局2010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汇编)

    市工商局2010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服务“三农”,近年来,市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九项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政策惠农,落实 “三......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

    同志们:召开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项目拉练,检验今年以来的项目成果,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和部署;二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意识,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上......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一、集中区基本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工业集中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把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合山经济转型我局以我市2011年“学文件、强素质、增效率、促发展”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桂政发〔2......

    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 一、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现状 河池市工业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11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其中市级工业园区......

    如何做好工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榕江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榕江县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州政府督查室: 为实现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加快我县工业建设步伐,从2010年10月15日成立园区以来,管委会于2010年10月25日正式上班开展工作,现将园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