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

时间:2019-05-14 02: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

第一篇: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

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

我村坐落在西部山区太行山脉中部,是比较贫困落后的村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村村民姚长录大胆走上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先明道路,开始了鞋垫产业。

先是手工粘、手工剪、手工砸,鞋垫种类比较单一。他先是从外地买来一些白布,用自制面胶把4片白布粘在一起,再自然风干,风干后用剪刀照鞋底样剪下,这段过程是最困难最浪费时间的,工人(家人)必须要手巧,剪下的鞋底样必须要标准、漂亮。这样鞋垫的大部分工作已做完,最后用家用缝纫机把“鞋垫”砸上美丽的图案,这样一双完整的全手工鞋垫就算完成,整个过程全部手工操作,其运输工具只有自行车。

再生产的过程中姚长录不思进取,他通过走访外地,又想办法,由先前的全手工发展到半机器化生产,从外地引进了一台“冲床”,他是用来专门压制鞋垫的,把风干的毡片放置冲床下,只用手一按就冲下4双完整的鞋垫,省去了大量时间不再用剪刀一双双的剪了,大大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自买来这台机器后,自制毡垫跟不上使用,姚长录大胆雇用村民来制毡片,解决了这一问题。年出产从原来的10万双发展到几十万、几百万······。在这一刻令一家村民也生产起了鞋垫,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鞋垫产品发展到供不应求。慢慢的又有几家看到鞋垫行业能为村民带来致富,也投资办起了鞋垫加工厂。目前每家鞋垫厂都是全机器化,从以前的家用缝纫机到现在的电脑绣花机,从以前剪刀剪鞋垫到现在的机器冲鞋垫,从以前的包装简单单调到现在的花样种多。

渐渐的鞋垫由以前的单一种类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鞋垫产业也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西城阳村有16家正规鞋垫厂,生产出的鞋垫部分出口,产业由小做大,由大做强。目前西城阳村在村书记张增福的带领下正以强烈的热情奔向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

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page_break]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08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第三篇:**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计划

杨围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杨围孜村位于杨围孜村位于潢川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共17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全村共610户,现总人口3253

人。耕地面积6983亩。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1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全村有建档立卡户51户102人,2018年脱贫34户62人。杨围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盛产花生、水稻、小麦、红薯、西瓜、玉米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以特色养殖业为辅,全村已发展小龙虾养殖180亩,黑斑青蛙养殖98亩。为发展杨围孜村产业和集体经济,促进我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壮大我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针对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动力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产业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乡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结合我村实际,要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改变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坚持把产业发展、产业带动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和覆盖叠加融合,带动脱贫和助推村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贫困户脱贫长期、稳定、可持续进一步巩固。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集体经济资源。

1、杨围孜村在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资金后,由财政出资2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于2018年投入至潢川县城投公司,每年分红1.6万元。

2、对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林地、塘湖堰坝等进行统一开发,既可以对外承包、租赁,也可以本村自己组织经营,变资源为效益,以増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契机。

1、优化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化农业种植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苗圃、花卉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保障贫困户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取得实惠和收益。

2、开展资产性收益扶贫。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持股贫困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资产收益。

3、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店,整合资源,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购产品或提供就业机会,健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网上购销体系。鼓励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政等系统在我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

4、加强巩固提升,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小农虾和黑斑青蛙养殖产业,用产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农民发展,将小龙虾和黑斑青蛙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成立杨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雨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杨围孜村养殖小农虾提供养殖服务,成立潢川县兄弟养殖场、潢川县永发养殖场、潢川县淮水养殖场、潢川县尹喜友养殖场为杨围孜村养殖黑斑青蛙提供养殖服务。全村小龙虾养殖面积180亩、黑斑青蛙养殖面积98亩,辐射带动全村12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产业+金融”小额信贷覆盖全村41户,年增收500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个,年人均增收9600元;开发灵活性公益性岗位18个,年人均增收4320元。

五、组织保障

(一)抓住支部引领这个核心。

“逐林模式”的“四个好”当中有“三个好”(即一名好的党支部书记、一个好的班子、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属于党建的重要抓手,抓住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强调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党支部就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只有党组织和党员引领发挥作用了,群众才能真正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乡村建设才会有力量、有支撑。

(二)抓实群众参与这个根本。

群众是乡村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最大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开展乡村建设不能搞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必须把“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干部领着群众一齐干”。只有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取得成效。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带头干,群众才会跟着干,所以必须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让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引领群众人人出力、户户参与。

(三)抓牢共建共治这个保障。

开展乡村建设,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各方面力量的支撑。要在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乡贤会、党群理事会等各类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当中,做到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要用好村内村外资源,动员外出务工人员、非公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力量,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落到基层,落户农村,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保障力。要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用好村规民约作用,不断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四)持续坚持志智双扶。

变“输血”为“造血”,结合“文化下乡”、“百姓直通车”等宣讲教育活动,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心宣讲,同时让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上讲堂,通过讲解自生及身边故事的方式,为贫困户灌输“积极向上,滋生发展”的观念,让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通过学习身边致富带头人等经验,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来提高自生素质。同时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保障农村贫困学生接受普及教育,确保贫困村适龄人员受到相应的文化教育。

中共潢川县魏岗乡杨围孜村支部委员会

潢川县魏岗乡杨围孜村民委员会

2018年1月15日

第四篇: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灯厂村特色亮点纷呈

灯厂村坐落在XX镇西南部,由二半山和河坝组成,是2021年区划改革二合一行政村(由原龙王庙村和新厂坪子村、灯厂村合并为灯厂村)。村委会距离县城29公里;全村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主要经济作物:青花椒、白魔芋、甘蔗,农作物有: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我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青花椒、白魔芋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开展村优秀党员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村党员带头人积极性,依托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明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二)整合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我村先立足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明确了思路,通过和农民细算经济效益账,引导农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青花椒白魔芋种植面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并成立了相应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出灯厂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初步形成以青花椒种植为重点的规模产业,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河坝发展甘蔗种植业从而拓宽群众致富路,农民更有奔头。其中以灯厂以龙王庙组青花椒示范点作为突破口,现我村种植青花椒达5300余亩,其中龙王庙标准化示范基地3500亩;通过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创新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搞好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推广技术,农业提质增效。

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引进先进烘烤花椒设备、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龙王庙区域推广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发展生产当中,积极组织农户参加政府组织青花椒种植技术,花椒地套种白魔芋技术培训,学习白魔芋深加工、青花椒储存等技术,主要依托青花椒白魔芋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本村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青花椒交易市场和网络电商等平台发展营销团队,搞好花椒销售,组织在家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在创收的同时也宣传好我村特色产业,现我村青花椒远销省内外。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灯厂村交通建设形成了县乡道路为连接、村组硬化道路为脉络的便捷交通网络。水利部门在龙王庙组配套了高效节水青花椒灌溉工程,已完成试通水,受益花椒灌溉面积达2500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全村922户、3885人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河长制,做好省、州、县、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大溪洛渡库区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金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村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村为框架、以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崭新格局。

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并村以来,灯厂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充满期待的新时代早日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变成现实。

第五篇: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XX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总结

XX村位于XX乡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4500亩,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942人。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山地开发和产业发展,我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金银花、金秋梨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村初步形成了以金银花、金秋梨为重点的规模产业。现我村金银花种植面积2400余亩,金秋梨种植面积1500余亩,我村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1500亩,金秋梨标准化示范基地120亩,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金银花、金秋梨销往省内外。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村在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金银花、金秋梨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狠抓金银花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我村以金银花为主的产业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造。2012年,我村对200亩中低产林实施改造,改造后,金秋梨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亩,增长150%,效果十分明显。一手抓加工。积极帮助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添置设备、改进包装、扩大规模。

二是狠抓金秋梨发展。规模方面,全村现有金秋梨共 1500亩左右。产业化方面,主要依托金秋梨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每年可创产值30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

二、采取的措施

(一)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我村先后制定出台了《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2012年产业发展计划》等重要的政策,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思路。

(二)推广科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适应区域推广间套作;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生产生活当中,2012年,举办了3期实用技术培训,学习金银花深加工、金秋梨套袋储存等技术,受训人数达320余人次。

(三)积极扶持,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用好两种资源,做好三大产业”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四)有机结合,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干部根据实际,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下载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城阳村鞋垫产业发展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湾底村发展历史

    湾底村发展历史: 湾底村在生产发展方面经历了一个探索时期,从80年代到现在的30多年时间里,正是这种探索历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从一个被称为“......

    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八里十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八里十河村地处**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

    膏腴村农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膏腴村农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膏腴,肥沃的意思,而膏腴村因之得名,地处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边远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美。虽地处偏远,但靠着当地农业、工业、养殖业、副业......

    明朗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明朗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07年8月31日)为准确把握我村产业发展现状,摸清家底,找出存在问题和困难,更好的加快我村经济发展,为做好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奠定基础,根据我村的实际......

    xx村产业发展及扶贫工作规划

    赤岩镇沙阳河村产业发展及扶贫工作初步计划一、基本情况:沙阳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

    关于x村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情况汇报

    关于x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情况汇报 xx市人民武装部: 为了加强沟通,携手做好新一级的包扶工作,现将本村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x村现有xxx户,xxx人口,集体耕地xxx亩。xxx年......

    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 调 研 报 告根据县领导安排,调研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县委政研室、县政府信息调研室等9部门共同参与,利用两天时间,到各镇(街)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小编整理)

    XX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2006年—2020年)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