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修订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增强高校教师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特设立科研创新项目。为规范和加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重点关注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鼓励教师自由探索,培育教师承担更高层次的项目。
第三条 项目类别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并分别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项目完成期限为36个月。
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
第四条 项目申请人为本市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附属医院)在编在岗教职工。
第五条 项目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的方式申报。各申请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审核后,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报送市教委,逾期报送不再受理。
第六条 项目申请人条件: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
(二)有独立组织及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已承担的项目总数尚未超过两项,并且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项。
第七条 市教委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一般由5位以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一般项目采用书面评审方式,重点项目采用会议评审方式。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由市教委审核后公布。
第三章 评议与结项
第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提交项目总结报告、项目经费决算表和相关成果,经学校审核后,报送市教委。
第九条 与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出版或发表时须注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英文为“Supported by Innovation Program of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第十条 市教委将组织专家组对相关成果进行评议。专家组为5人以上。一般项目采用书面评议,重点项目采用会议评议。
第十一条 项目评议分通过、不通过2个等级。评议等级为“通过”的项目,办理结项手续后,下拨预留经费。评议等级为“不通过”的项目,则不予结项,并扣留该项目研究经费,且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再申请本项目,同时将酌情减少相关学校的申报限额。
第四章 管理与经费
第十二条 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涵盖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理体制,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 项目计划任务一经批复应认真履行,任务目标原则上不予调整。对于涉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和执行期、项目负责人等重大事项确需调整的,由学校组织专家论证,严格审核把关,报市教委审核备案。
第十五条 学校应组织校内相关部门、咨询专家或中介机构对本校申报的项目进行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据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第十六条 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由学校组织专家论证,由学校报市教委审核备案。
第十七条 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违反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项目,学校应提出撤销申请;因其他情况导致研究计划难于完成的项目,学校应提出终止申请,经市教委审核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学校应跟踪检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时、保质完成研究工作,每年将项目年度工作报告报送市教委。
第十九条 项目由市教委专项资金予以资助。项目经费按相关财务制度专款专用,并采取“一次核定,分期到位,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各高校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
第二十条 项目立项当年下拨核定经费的80%左右,其余经费为预留经费。预留经费在项目结项后下拨,未通过结项的,不予下达。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
1.会议费: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2.差旅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差旅费、交通费等。
3.小型仪器设备费:项目所需小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租赁、使用等相关费用。
4.材料费: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等费用。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等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6.劳务费:直接参加项目研究人员的劳务性费用及研究生助研津贴。劳务性费用应控制在专项经费资助总额的10%以内,研究生助研津贴应控制在专项经费资助总额的50%以内。
7.专家咨询费: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8.其他支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详细列示具体用途及预算依据。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学校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包括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管理费用的支出。间接费用为专项经费资助总额的5%以内。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结束之后应进行结题结账。项目办理结项手续后,应于预留经费到账后6个月内办完结账手续,最多不超过1年。
第二十三条 因故撤销或终止的项目,除停止拨款以外,项目所在学校视情节追回已拨经费的全部或剩余部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项目的日常管理部门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受市教委委托负责部分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高校的内涵建设,加强“085”工程建设项目——科研创新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的管理,规范创新项目验收程序,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创新项目验收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创新项目完成后,按本实施细则进行结项验收工作。(在本实施细则生效之后尚未办理验收结项工作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管理创新项目验收工作。
第四条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验收内容和申请
第五条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创新项目申请书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以及申请书所明确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2.创新项目申请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3.创新项目所产生的论文、专著、专利、决策咨询报告、奖励等科研成果情况;
4.创新项目实施情况等。
第六条创新项目负责人在规定完成期限内提交验收申请和总结报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督促创新项目负责人及时结项并办理相关 — 1 —
验收手续。
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创新项目,确需延期验收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完成期限内提出延期结题申请,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委审查备案。每个创新项目可申请一次延期,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第三章验收方式和程序
第七条重点项目采取会议验收形式,一般项目采取书面验收形式。会议验收由创新项目负责人进行陈述和答辩,验收专家组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书面验收由专家组审查项目验收资料,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
第八条验收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业务专家组成,重点项目验收专家组不少于5人,一般项目验收专家组不少于3人。
第九条验收的基本程序
1.创新项目负责人在完成任务后,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填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总结报告》,并按规定提交有关验收资料;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签署审查意见后,将创新项目验收申请表及验收资料统一整理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市教委审核;
3.市教委收到验收申请表及验收资料后,按领域分组验收;
4.验收方式和验收工作具体安排将提前两周通知相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5.市教委将以书面方式公布验收结果。
第十条创新项目申请验收,需提交以下资料:
1.创新项目申请书复印件1份;
2.创新项目结项报告5份;
3.已标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的项目成果资料(合订成册)5套(其中至少一套成果原件)。
第四章验收结论
第十一条验收结论分为优秀、通过、不通过三个等级。
优秀:出色地完成了创新项目申请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研究成果有较大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本创新项目的研究基础上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
通过:完成了创新项目申请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研究成果有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不通过:未能完成申请书中约定的主要研究内容,考核指标或主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提供的验收资料、数据不真实;擅自修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经费使用弄虚作假或挪作他用;主要项目成果第一署名人非项目负责人。
第十二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验收通过的创新项目,颁发结题证书,办理结项手续,拨付创新项目预留经费。
对验收等级为“优秀”的创新项目进行表扬,并在下一的创新项目申报中,跟踪支持项目负责人承担一项同级别的创新项目。
验收等级为“不通过”但确有改进基础的成果,项目负责人在规定期 — 3 —
限内进行改进,并参加二次验收。首次验收为“不通过”且没有改进基础,以及二次验收仍为“不通过”的成果,给予批评并停拨项目研究预留经费,项目负责人2年内不得申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对验收通过率较低的学校将减少下的申报限额。
第十三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请创新项目终止。
1.确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创新项目不能继续实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和目标的;
2.创新项目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已由他人公开,致使本研究开发工作没有意义;
申请终止处臵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书面提出申请,同时提交第十条中第2款规定的相关材料,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明确意见后,报市教委批准。结余项目经费按原拨付渠道退回。
第十四条对提供验收资料、数据不真实,经费使用弄虚作假或挪作他用的,市教委将追究项目承担人和依托单位的责任。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六条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第三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文 件
沪教委办„2007‟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高校,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直属单位:
现将•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执行。
附件: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七年一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
工作
计划
通知
抄送: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1月9日印发
附件:
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
2007年上海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与制度,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上海,服务全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一、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实现上海教育新的发展 1.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颁布并实施•上海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科学编制“十一五”期间上海教育基本建设规划,完善上海高校“十一五”建设规划,指导督促各区县完善“十一五”中小学布局结构规划。
2.继续完善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重点抓好上海音乐学院校园扩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临港新校区建设,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以及松江大学园区资源共享区建设。继续推进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大学和上海金融学院等高校的校园拓展建设。
二、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新方案,按教育部要求做好4门必修课的开设工作,扎实推动教育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进工作。继续探索配套选修课的建设模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
5.着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订并颁发•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试行)‣,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与“达标中心”的建设工作,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推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新郊区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6.做好落实•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工作。健全和加强区县和乡镇教育管理职能,坚持实行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引导乡镇加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努力营造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开展“教育示范乡镇”的评选。
7.加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的导入和辐射。加强人口导入集中的郊区农村街道、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学校公建配套工作,并依法实行有效监督。通过新建学校、举办分校、委托管理、搬迁优质学校等措施,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继续做好19个区县之间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工作,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完成第一轮(2005-2007年)工作总结与考核,提升郊区农村学前教育园所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协调制订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适当延长其工作年限的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优惠政策,协调落实农村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的办法,研究完善特殊教育工作者津贴问题等。
8.认真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要有效加大市和区县对乡镇财力薄弱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使这些地区能享受到教育的优惠政策。设立郊区义务教育项目专项资金,促进郊区学校内涵建设。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9.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郊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加强对郊区学前教育的指导,召开郊区学前教育现场交流会。继续做好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的复验工作。
10.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对二期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指导,健全和完善市课程改革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教材审查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完善教材审查工作,研制学科装备标准。做好二期课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工作。
11.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区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数量和比例。制订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范畴规范管理的办法,引导农民工子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12.加强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指导各区县开展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通过城郊高中结对互动、项目合作、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扩大郊区农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13.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认真实施并全面完成•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年)行动计划‣。推进“管理通”的应用,完成“教学通”三期工程建设,完善“培训通”的模式和机制,加速实现对教育事务的信息化管理。
14.搞好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研究与试点,组织编写各学科指导纲要。组织开展对区县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发挥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作用。总结推广特殊教育示范校的办学经验,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5.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全面完成中等职业学校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试点做好交通物流、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
16.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工作。调整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力支持和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制定并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设置新专业的评估方案。全面完成•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年)‣。继续推进创建课程改革特色实验学校工作,完成课程改革特色实验学校的评选评审。17.加快推进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完成开放实训中心整体规划布局的研究,大力推进开放实训中心对外开放服务的工作。基本完成首批立项的34个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及评估验收工作,推进第二批19个已立项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第三批开放实训中心的申报和启动工作。
18.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积极与劳动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联合创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有关高校完成新一批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开发。实施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建设。
六、加快发展步伐,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19.完善高校学科布局结构调整。统筹规划本市高校学科布局,研究制定•本市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与发展的规划方案‣,根据“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引导全市高校的学科布局结构和高校内涵发展更加贴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全市学科建设财政项目支出统筹的方案,重点支持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及世博会紧密结合的学科建设。启动建设与学科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学科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继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20.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继续深化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试点,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建设研究生教学开放案例库,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加强研究生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培养质量的监控。21.加强高校科技工作。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创新计划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导高职高专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相关学科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E-研究院建设,加大对市属高校E-研究院建设工作力度。推进高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高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高校重点学科与重点支柱产业的结合。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区联动”的运行机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2.继续推进高校“985”和“211”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推进上海市与教育部重点共建4所部属高校(“985工程”三期)的有关工作。继续抓好教育高地建设和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建设。
23.加强高校课程和实验中心建设。实施2007(第三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开展第5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建成国家、市、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络体系。推动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评选市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上海高校与国外名牌高校的实质性合作。继续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制度的建立,提高合作办学质量。
25.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完善和实行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健全全市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优化上海留学生环境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本市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6.建立健全以“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会同市文明办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积极组建工作机构,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27.建立以开放大学为龙头的学习型社会格局。加快推进上海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力争建成一所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面授辅导与远程教学相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参与,多层次、多类型、多专业、全方位实施终身教育的新型大学。
28.全面完成“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进一步开展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率。继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万名,全面完成市政府三年实事项目。
29.加强郊区成人学校建设,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结合上海市“1966”城乡体系规划,继续完善乡镇成人学校的独立设置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引导区县加大对乡镇成人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办好“上海郊区农民远程教育网”。与市文明办积极合作,推进“社区通”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服务工作。开展学习型城镇和乡村的创建工作。
30.进一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制订和实施“十一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召开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评选和表彰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加强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开展老年教育示范校的建设。制定•上海市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的试行办法‣,积极推进远程老年教育,加强收视点的管理。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3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召开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制订并颁布•上海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中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32.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师德建设计划。继续做好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实训基地管理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学历进修计划,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全员继续教育。研究并制定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标准,推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在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做好第二批名校长名师培养人选的选拔工作。
33.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成立上海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本市教师教育资源的领导与统筹、指导与研究。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与管理,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审查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文件。
34.探索中小学教师交流新机制。以长宁区和南汇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根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指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关校长和教师的流动机制。
35.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规划,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继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依托有关高校、企业(行业)研究并建设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基地标准。建立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技工学校校长职级制度。
36.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继续开展“上海高校培养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启动基金”项目。加强上海高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选拔上海高校“领军人才”地方队人选。继续开展高级专家管理、高校教师工资管理和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岗位聘任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专家数据库,成立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37.做好教师评优评奖工作。做好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和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园丁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评审工作。
九、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规范管理
38.积极开展立法工作。配合推进•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上海教育督导条例‣和•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立法进程。开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
39.加强民办教育和公办转制学校的管理。健全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年检和评估,继续提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立转制学校的深化改革工作。
40.加强专项督导工作。开展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主的综合督政工作。制定•上海市关于对区县政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纲要和指标‣、•“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政工作评估纲要和指标‣、•上海市关于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督政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上海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专项督导评估纲要和指标‣。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自评的公示公报工作。
41.深化教育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继续进行普通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及培训的清理整顿工作,强化成人高等教育规范管理。进一步深化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实施专项审计制度。加强招生执法监察工作。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2.加强上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和完善本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上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的制度建设。根据•本市高校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配置标准‣,推进高校技术防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及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43.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落实高校后勤管理与监控工作。加大推进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后勤服务规范体系。筹建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推进教育系统节能降耗工作。
44.不断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建设。推进学校周边交通和文化环境整治与建设工作。修订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指标。开展区县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估。
45.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制订并实施•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颁布•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检查评估。
十、做好若干项利民工作 46.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开展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卫生安全等办学条件工作。开展调研,制订工作方案,启动建设,使本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等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47.提升学生体质。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强调学校“一把手”管体育,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进修培训,调整完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适当增加体育活动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8.优化学校教室照明。完成学生近视眼预防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学校教室照明优化工作,制订政府干预措施。调整和改善教室光源的亮度、角度、舒适度,设计并提倡使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化课桌椅,研究制定新一轮教室光源建设标准等。
49.加强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协调,做好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50.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增加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高中阶段和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加强对师范院校学生的资助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第四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标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标志设计内容
一、内容
第一部分:教委标志(3个)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标志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标志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高地标志
第二部分:教委科技处各建设专项标志(4个)
4、上海高校E-研究院(英译:E-Institutes of Shanghai Universities)
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跨学科、跨地域合作为特点,以汇聚人才、培育人才、上水平、出成果为目的的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E-研究院具有的特征:共享性、开放性、协同性
5、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英译: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 of Shanghai)
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促进上海高校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五大建设目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6、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
通过创建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力图对高校艺术类学科的教育、科研、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进行探索。把握规律,形成经验,促进以行为表现为特征,以艺术创作为载体,以引导实践体验为重点,以杰出人才为旗帜的艺术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7、上海高校艺术大师工作室
着重考察艺术大师的艺术表现力、艺术传授力、艺术影响力。通过对大师级老教授们的深厚学术造诣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加快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推进文化艺术类学科专业的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同时也发挥对城市文化引领的作用。
第五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公„2008‟14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08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评议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网站建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我委决定开展2008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评议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议对象
本市19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二、评议内容
(一)信息公开:评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修订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大会的精神,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
(二)网站建设:评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政府网站卓越质量与服务管理规范‣的精神,拓展网站功能、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丰富网上办事、加强与公众互动、推进规范管理等情况。
三、评议方法
评议采取自查、专家评议、抽查、公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一)自查
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评议具体内容(见附件)进行逐项自查。自查结果通过“上海教育”网站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网站评议”专栏提交,并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委公众服务处(联系人:陈琼、刘瑜;联系电话:23116651、23116649;地址:大沽路100号,邮政编码:200003)。
(二)专家评议
我委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议组,针对评议重点,结合部门自查情况进行评议。
(三)抽查
我委根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自查情况,组织开展抽查,核实自查情况。
(四)公众评议
我委在“上海教育”网站开设评议专栏,接受公众对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情况的评议。
— 2 — 自查、专家评议、抽查和公众评议的结果根据不同的权重计算后得出最后评议总分。
四、评议时间安排
(一)自 查:2008年12月1日至22日。
(二)公众评议: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月16日。
(三)抽 查: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月16日。
(四)专家评议:2008年12月23日至2009年1月16日。
(五)统计排名:2009年2月初开始统计,评议结果择时通报。
五、组织实施
我委公众服务处负责评议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进行抽查,开展网上评议,汇总反馈评议结果。
请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和参评工作。
附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评议具体
内容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教育
信息
公开
评价
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11月27日印发
(共印65份)
— 3 — 附件: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和网站建设评议具体内容
一、推进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
1.加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指导、业务培训、监督检查的情况。
2.基础教育机构落实信息公开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
3.基础教育机构规范建设信息公开网上专栏的情况。4.基础教育机构梳理并公开信息的情况。
5.基础教育机构规范公开2008年招生和教育收费信息的情况。
6.基础教育机构多形式宣传信息公开网上专栏,提高网上专栏知晓率的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
1.网上及时发布主动公开信息的情况。
2.按照要求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信息和中考招生信息的情况。
3.规范公开早期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老年教育机构等单位名录的情况。
4.公开教育收费标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教育督导报 — 4 — 告、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展的情况。
5.提供重要政府信息的解读服务、便民问答、最近热点问答的情况。
6.提供快捷、方便、全面的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检索的情况。7.依申请公开受理工作的情况。
三、网上办事
1.网上办事栏目中开设“最新办事信息”区域,及时提供最新办事信息的情况。
2.设置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要素的情况。3.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结果的情况。
4.加强招生考试专栏建设,提供中考报名、中考查分服务的情况。
5.丰富网上便民服务事项的情况。
四、互动渠道
1.开展网上咨询、局长信箱、监督投诉受理工作,及时进行答复的情况。
2.提供基础教育机构热线电话、网上咨询、领导信箱一览表和相关链接的情况。
3.开展网上公示、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网上征求意见等互动栏目建设的情况。
4.开设“信息公开意见箱”的情况。
五、集群整合
1.落实上海市教育网站全网检索及内容聚合要求的情况。
— 5 — 2.探索开展本系统网站全网检索及内容聚合的情况。3.建立统一的信息查询和办事平台,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的情况。
4.加强教育类网站互联互通,探索资源整合的情况。5.共同建设“学习中心”专题栏目的情况。6.报送信息与纠错更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