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革总结2013.12

时间:2019-05-14 02:5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革总结2013.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革总结2013.12》。

第一篇:课改革总结2013.12

二○一三年课改总结

一年来,我校按区实验课程改革的工作要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我校课改工作计划,充分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教研组织,以学校教研为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课改例会制度,及时分析研究问题,总结推广课改实验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全面了解和指导课改实验进度。

一、学习先行 理论指导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理念,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时更新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实效,注重方法,注重过程,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通过学习《课程规范》,让教师懂得: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给受教育者适应实际,而是改造,创立新的实际,从而培养出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引导教师挖掘课堂潜力,挖掘课程潜力,挖掘学生潜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为同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从而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回归课堂 实践提升

我校确立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每位教师在执教中可定中有活,确保课堂高效。

1、展示目标:

把本节课的目标在课前写到黑板右上角或者上课时多媒体出现,由学生解读目标,或由教师强调本节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其间包括引入导语。(3分钟)

2、预习检测:

预习可在课前进行,具体操作是有学生完成预习案或预习指南,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出现,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心中有数,上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自主学习,也可小组讨论解决,或者预习就安排在课堂上。预习的内容为基础性的,相对教容易些,检测可由小组长查看或代表展示。(15分钟)

3、合作探究:

人手一份探究案,先自主学习完成,其间小组成员可以互帮互学,优生帮待优生解决有困惑的问题,所有问题在合作中完成,与此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探究案的题目等待随后的展示。在一定时间后,根据合作探究的进展情况,准备由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展示分书面板演加口头表述。口头表述即为学生上台讲解所做的题目,其他小组可以对登台展示的同学做出评价,或补充,或校正,或评头论足,形成教研、探讨、活学的氛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穿针引线,或点拨,或评论,或延伸,更多的是激励。整个过程基本由学生与学生之间自主的、合作的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在个别学生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一方面查看本小组成员的展示是否完美,同时准备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做出评价。(20分钟)

4、目标达成:

在上述各环节完成的前提下,开始对本节课的目标进行检测。人手一份检测题,看做题情况,或者通过多媒体出示,通过题来验证本节课的落实情况,做到当堂达标,反馈落实。(7分钟含课堂小结 小结一般也由学生来完成)

三、多层评价 实现共赢

课堂教学评价从多层次、多元化入手,力求师生共赢。

第一层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交流时间。

第二层次: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的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四、花蕾初绽 信心倍增

课改中,小组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课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即可。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调整学习状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愤悱状态。

五、解疑解惑 日臻完善

课改中的困惑:

1、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预习时间、效果难以保证。

2、个别小科教师专业不对口,驾驭教材、深入教研有瓶颈。

3、个别特殊生无法融入小组建设中

今后努力方向:

1、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落实课堂教学,提高课改实效

优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3、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信心百倍,虽然改革初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会迈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定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创造辉煌!

2013年12月

第二篇:#### 改革总结

四轮改革实践 十载跨越发展 —— 四平市中心医院周期改革成果卓著

四平中心医院始建于197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崛起,走过了34年光辉历程。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2012年,医院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拥有职工1,262 人,设有44个专业学科,年门急诊量45万余人次,年出院人次2.7万人次,年手术量1万余例,固定资产3.2亿元,医院拥有大中型先进诊疗设备416台件,包括大型超导核磁共振系统、128层螺旋CT、体、头部伽玛刀、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系统、各种腔镜、钬激光、中子刀等。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在本市设有四平市中医医院、四平市肿瘤医院、四平市生殖保健医院、四平市消化病医院、社区医院5所分院;并建立了四平地区唯一实行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后勤供给基地;还拥有吉林拓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干细胞研发与生产。

回眸过去,新世纪之初的中心医院,是一所拥有700张床位,年门诊量28万人次,全年业务收入5700万元的二级甲等医院。2001年,以唐立峰院长为首的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上任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医院快速健康发展,他们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深入学习国家“十五”规划中医疗卫生方针目标的同时,认真分析区域内医疗卫生事业需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现况,经过反复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形成了医院发展的阶段性设想。2001年,医院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首先提出了以“深化医院改革、从严治院、科技兴院、形象建设”四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阶段性目标。同年,精心谋划了医院第一个周期改革活动,制定了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通过改革促进医院向着更好、更快的发展方向迈进。

第一周期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医院领导和全体职工在摸索和实践中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坚定了信心继续延伸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从2002年至2011年又相继成功的推行了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第四周期改革。在四轮周期改革的推动下,医院综合实力突飞猛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员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局面。

把改革作为四项工程之首,一、确立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 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发展要求,我院领导班子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始终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将医院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医院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局面。在确立了要以深化改革、科学管理、科技兴院、形象建设四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的工作思路之后,将深化医院改革作为四大重点工程建设之首,锐意推进医院各方面改革。几年来,我们认真分析医院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途径,不断厘清发展思路,深入探索创新途径,从2001年起,医院专门成立了改革办公室,规划并启动了每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深化改革工程,至2006年末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三个周期的改革运作。通过前三个周期的改革,全院上下已经确立了以患者需求、医院发展和全体职工共同利益为重的改革指导思想;确立了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改革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就是要搞好利益再分配的大破大立的坚定理念;确立了坚持科学改革,依法改革,民主改革,一切实施“阳光”作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改革机制;确立了医院的大政方针和全部改革举措在出台之前,都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审议、修改和通过后才正式实施的改革渠道。通过几年来医院走过的改革之路,确实使医院事业受了益,让广大患者受了益,也让全体员工享受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活化用人机制

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的切入点,是激发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医院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一环。我院从2001年启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采取了总量控制,编制管理,结构调整,竞争上岗,拓宽人员分流渠道等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改革方略。

首先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科学设岗、减员增效。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从盘活现有人员存量,解决科室重叠、人浮于事入手,科学设岗、因岗择人,将全院总编制由原来的床位与人员之比的1:1.7下降至1:1.6。

其次,建立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中。实施了干部职工竞争上岗、优化重组、逐级聘任办法,落实不重学历重水平、不重资历重能力、不重过去重现实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在全院推行了科主任述职测评、职能科室中层干部竞选、职工全员聘任、新进院人员人事代理制度。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过程中,我们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重新确定中层干部指数,严格规定了竞聘条件、规则、程序及办法,真正做到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6年是我院深化医院改革的第三个周期,从8月初开始,全院总动员,历时50天的时间,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业务科室主任述职上岗;职能科室中层干部和护士长竞聘上岗;职工全员聘任并末位淘汰。这次共削减了18个中层岗位,有30个岗位发生变化,行政和后勤科室实行了一科一长制,精简了机关中层职数,在学历、年龄等方面精干了管理干部队伍。通过竞争由普通职工走上中层干部岗位的有10人;护士长的平均年龄降至35.4岁,比改革初期减小3.1岁。

第三,在职工全员聘任中,本着逐级聘任、层层负责的原则,全员实行了民主测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院里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的业务考试考核和民主测评,依据综合成绩实行末位淘汰,另一方面科室二级法人与职工双向选择,个人志愿与科室聘任相结合。仅在2004年的第二周期改革中, 按照2%的比例全院就末位调整了13人,对落聘人员采取调、转、待、下的方式进行了合理分流。在全面推行新人新办法的人事代理制度中,自2002年以来对新调入人员及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了人事代理管理,至目前为止,已有200余人按照新人新办法招聘来院工作。

第四,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和评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制度;推行了评聘分离的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制度等,采取职薪结合的“双轨制”,打破职称的“铁交椅”。同时建立制约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由此逐步建立了人才开发及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探索了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身份管理逐步向岗位管理过渡的新的用人模式。2006年首次聘任了7名年龄到杠的临床科主任为首席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技术上的引领作用,加速专科梯队建设。

通过前三个周期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在我院基本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待遇有升有降的动态的用人机制;拓展了一个挖掘、利用人才潜力,激活人才存量,使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发展空间;建立了一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效能的人事管理格局。“我能故我在”,改革使全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大地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层干部队伍成为一支业务强、会管理、形象好、威信高、群众信任的管理队伍,医院各项工作也进入了可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建立以责任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积极因素是我院分配制度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我们不断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的亮点。

一是在全院实行了以成本核算为基准、以6种核算形式为内容的院科两级核算办法,特别是在2006年的深化改革中,本着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我们在对临床、医技科室实行的损益分析的全成本核算中,积极控制医院内部的消耗与支出,例行节约,降低运行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在对机关、后勤及其它非收益性科室继续实行效果分析的成本核算中,将管理水平和工作任务目标纳入分配要素,综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对大型设备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严格了单机绩效管理的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各种形式的分配均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状况,结合岗位责任及风险程度、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岗位重要性等确定全院各岗位的分配次序及比差,拉开分配档次。二是在分配上实施以业绩为主、动态运行、优劳优得、多劳多得、效绩挂钩的分配原则和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的岗位质量效益工资制,全院实行浮动工资办法,2002年在工资总额中拿出20%至2006年已拿出40%的比率进行二次分配,原工资总额的60%由人事科做表正常发放。有收益科室的分配采取浮动工资与科室核算的结余分成部分作为效益工资进行捆绑式分配;非收益性科室则实行分档分级分配,依据有收益科室的分配基数,采取科室档位系数及比差系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配。科室进行二次分配时要有明确的分配方案,使浮动工资起到应有的作用,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避免因分配上的走过场、形式化而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

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注意不断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重点实施了科室二级法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分配比例和效益工资倾斜的有关政策。将科主任的奖金系数相对提高,并将其绩效工资由原来的科室发放改为院里在科室分成比例中提取后直接发放,科主任不再参与科室剩余部分绩效工资的发放,这样,临床科室根据床位数、医技科室根据人员数确定的月绩效工资可提高1-2倍。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评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制度。每两年在医疗、医技科室评选一次在管理、技术、学术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每次为8-10名,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特殊岗位津贴,并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我们还加大科技奖励的力度。对引进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医务人员或技术攻关小组予以奖励;对重点项目的责任人依据其所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予以奖励;对省市重点专科给予专项基金扶持等,从2001年以来,先后召开两次规模隆重的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知识、技术、贡献的价值,调动和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由此建立了一支队伍精干、素质全面、充满活力的业务技术队伍。

四、理顺布局,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院在医疗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改革中,对工作效率不高、两个效益不突出、人员作用发挥差的科室采取了逐步萎缩的办法;对功能相近、业务交叉、资源浪费的科室或业务工作进行了合并或重新归属;对性质相近的系统或科室逐步进行了调整和理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服务功能;对个别经济效益不佳,但在专科及技术上较有潜力的科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设备或技术投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

我们先后整合了医学影像中心、内镜中心和消化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和肾内科,调整了普通外科、门诊功能科等,增设了肾内科、血液科、烧伤科、乳腺外科等。成立了院中院---四平市肿瘤医院,理顺组织机构,整合专科技术,购置了多台国内外先进的放疗设备,规范了就诊流程和治疗程序,强化了门诊肿瘤会诊中心的管理职能和制度建设,目前已在我院形成了一个系统、标准的肿瘤会诊与治疗体系,成为四平地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心。新门诊大楼落成使用后,改革了旧有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一体化门诊管理新模式,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和一系列准入制度,启用了更为迅捷、高效的急诊急救服务路径,增强了院前、院中急诊急救综合能力和绿色通道的功能和效应,使门诊在管理与服务上全方位地呈现一个全新面貌。

在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中,后勤科室以转变职能、完善功能、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发挥效能为重点,推进后勤的管理与服务向职能明晰、功能健全、管理强化、效能明显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向迈进。至2008年,经过三个周期的运作,后勤系统以“一科、一公司、一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以总务科履行后勤管理监督职能、由职能科室、独立业务科室和二级服务科室多个部门组成的管理格局,成为设置合理、分工明确、程序清晰、配合默契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信息科与器械科联手,成立一个以软件开发和器械维修为主的对外经营的公司---吉林省一信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我院又在市郊租用一处2万平方米面积、4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将院内的洗衣班、供应室、制剂室、水厂迁移至此,建立了一处后勤供给基地---后勤供给部。在不断提高制剂、供应、洗衣、供水四项保障能力,满足我院后勤供给的同时,加大院外市场开发,开展社会化的后勤保障服务。08年后勤供给部加快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的综合服务项目全年共创收40万元,为自我发展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我院还不断完善了药品招标采购和各种物资招标采购机制和监督约束等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后勤系统各个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在设备引进、基本建设、药品、物资采购等方方面面都实行院务公开,在医院管理和经营上事事处处做到阳光、透明,让职工群众充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

深化改革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医院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至2009年,我们制定的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基本提前一年实现,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的格局也已基本形成,还建成了中心医院二院和四平市生殖保健医院两所分院及一所院中院—四平市肿瘤医院。医院总资产已达3.87亿元;职工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8倍。医院的年总收入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2.55亿元,呈现建院30年历史的最高水平。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医精诚先进集体等17项荣誉称号之后,2008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荣获中国百佳示范品牌医院。仅2009年就接待了40余家兄弟单位来我院参观学习改革与发展等工作。

按照我院深化改革总体工作安排,2009进入改革的第四周期,这个周期的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就是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入手,在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以往改革成果,特别是针对现有分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医院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的状况,要深入研究探索管理运行机制、利益分配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院领导班子要参加有关深化改革学习班等搞好调查研究,借鉴成熟经验,制定改革方案,力图通过第四周期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医院活力,调动全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新的增长。

目前,我院领导班子正带领全院职工满怀信心、凝心聚力、拼搏奋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新出台的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指引,以争创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任务,继续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教、研综合能力,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精心营造高品味的医院文化氛围,打造强盛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医院早日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而努力奋斗!

多年来,我院领导班子在办院过程中,就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发展道路,结合不同时期的客观形势、目标任务和医院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三个周期(每三年为一周期)启动和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医院改革的政策和举措,使医院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医院已经确立了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医疗技术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心的地位,在社会和广大患者中博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一所区域性现代化的大院、强院、名院。

一、确立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 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发展要求,我院领导班子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始终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将医院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医院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局面。在确立了要以深化改革、科学管理、科技兴院、形象建设四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的工作思路之后,将深化医院改革作为四大重点工程建设之首,锐意推进医院各方面改革。几年来,我们认真分析医院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途径,不断厘清发展思路,深入探索创新途径,从2001年起,医院专门成立了改革办公室,规划并启动了每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深化改革工程,至2006年末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三个周期的改革运作。通过前三个周期的改革,全院上下已经确立了以患者需求、医院发展和全体职工共同利益为重的改革指导思想;确立了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改革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就是要搞好利益再分配的大破大立的坚定理念;确立了坚持科学改革,依法改革,民主改革,一切实施“阳光”作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改革机制;确立了医院的大政方针和全部改革举措在出台之前,都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审议、修改和通过后才正式实施的改革渠道。通过几年来医院走过的改革之路,确实使医院事业受了益,让广大患者受了益,也让全体员工享受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活化用人机制

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的切入点,是激发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医院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一环。我院从2001年启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采取了总量控制,编制管理,结构调整,竞争上岗,拓宽人员分流渠道等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改革方略。

首先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科学设岗、减员增效。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从盘活现有人员存量,解决科室重叠、人浮于事入手,科学设岗、因岗择人,将全院总编制由原来的床位与人员之比的1:1.7下降至1:1.6。

其次,建立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中。实施了干部职工竞争上岗、优化重组、逐级聘任办法,落实不重学历重水平、不重资历重能力、不重过去重现实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在全院推行了科主任述职测评、职能科室中层干部竞选、职工全员聘任、新进院人员人事代理制度。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过程中,我们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重新确定中层干部指数,严格规定了竞聘条件、规则、程序及办法,真正做到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6年是我院深化医院改革的第三个周期,从8月初开始,全院总动员,历时50天的时间,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业务科室主任述职上岗;职能科室中层干部和护士长竞聘上岗;职工全员聘任并末位淘汰。这次共削减了18个中层岗位,有30个岗位发生变化,行政和后勤科室实行了一科一长制,精简了机关中层职数,在学历、年龄等方面精干了管理干部队伍。通过竞争由普通职工走上中层干部岗位的有10人;护士长的平均年龄降至35.4岁,比改革初期减小3.1岁。第三,在职工全员聘任中,本着逐级聘任、层层负责的原则,全员实行了民主测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院里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的业务考试考核和民主测评,依据综合成绩实行末位淘汰,另一方面科室二级法人与职工双向选择,个人志愿与科室聘任相结合。仅在2004年的第二周期改革中, 按照2%的比例全院就末位调整了13人,对落聘人员采取调、转、待、下的方式进行了合理分流。在全面推行新人新办法的人事代理制度中,自2002年以来对新调入人员及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了人事代理管理,至目前为止,已有200余人按照新人新办法招聘来院工作。第四,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和评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制度;推行了评聘分离的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制度等,采取职薪结合的“双轨制”,打破职称的“铁交椅”。同时建立制约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由此逐步建立了人才开发及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探索了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身份管理逐步向岗位管理过渡的新的用人模式。2006年首次聘任了7名年龄到杠的临床科主任为首席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技术上的引领作用,加速专科梯队建设。

通过前三个周期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在我院基本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待遇有升有降的动态的用人机制;拓展了一个挖掘、利用人才潜力,激活人才存量,使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发展空间;建立了一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效能的人事管理格局。“我能故我在”,改革使全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大地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层干部队伍成为一支业务强、会管理、形象好、威信高、群众信任的管理队伍,医院各项工作也进入了可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建立以责任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积极因素是我院分配制度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我们不断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的亮点。

一是在全院实行了以成本核算为基准、以6种核算形式为内容的院科两级核算办法,特别是在2006年的深化改革中,本着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我们在对临床、医技科室实行的损益分析的全成本核算中,积极控制医院内部的消耗与支出,例行节约,降低运行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在对机关、后勤及其它非收益性科室继续实行效果分析的成本核算中,将管理水平和工作任务目标纳入分配要素,综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对大型设备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严格了单机绩效管理的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各种形式的分配均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状况,结合岗位责任及风险程度、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岗位重要性等确定全院各岗位的分配次序及比差,拉开分配档次。

二是在分配上实施以业绩为主、动态运行、优劳优得、多劳多得、效绩挂钩的分配原则和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的岗位质量效益工资制,全院实行浮动工资办法,2002年在工资总额中拿出20%至2006年已拿出40%的比率进行二次分配,原工资总额的60%由人事科做表正常发放。有收益科室的分配采取浮动工资与科室核算的结余分成部分作为效益工资进行捆绑式分配;非收益性科室则实行分档分级分配,依据有收益科室的分配基数,采取科室档位系数及比差系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配。科室进行二次分配时要有明确的分配方案,使浮动工资起到应有的作用,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避免因分配上的走过场、形式化而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

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注意不断调整宏观政策,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重点实施了科室二级法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分配比例和效益工资倾斜的有关政策。将科主任的奖金系数相对提高,并将其绩效工资由原来的科室发放改为院里在科室分成比例中提取后直接发放,科主任不再参与科室剩余部分绩效工资的发放,这样,临床科室根据床位数、医技科室根据人员数确定的月绩效工资可提高1-2倍。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评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制度。每两年在医疗、医技科室评选一次在管理、技术、学术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每次为8-10名,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特殊岗位津贴,并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我们还加大科技奖励的力度。对引进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医务人员或技术攻关小组予以奖励;对重点项目的责任人依据其所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予以奖励;对省市重点专科给予专项基金扶持等,从2001年以来,先后召开两次规模隆重的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知识、技术、贡献的价值,调动和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由此建立了一支队伍精干、素质全面、充满活力的业务技术队伍。

四、理顺布局,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几年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院在医疗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改革中,对工作效率不高、两个效益不突出、人员作用发挥差的科室采取了逐步萎缩的办法;对功能相近、业务交叉、资源浪费的科室或业务工作进行了合并或重新归属;对性质相近的系统或科室逐步进行了调整和理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服务功能;对个别经济效益不佳,但在专科及技术上较有潜力的科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设备或技术投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我们先后整合了医学影像中心、内镜中心和消化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和肾内科,调整了普通外科、门诊功能科等,增设了肾内科、血液科、烧伤科、乳腺外科等。成立了院中院---四平市肿瘤医院,理顺组织机构,整合专科技术,购置了多台国内外先进的放疗设备,规范了就诊流程和治疗程序,强化了门诊肿瘤会诊中心的管理职能和制度建设,目前已在我院形成了一个系统、标准的肿瘤会诊与治疗体系,成为四平地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心。新门诊大楼落成使用后,改革了旧有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一体化门诊管理新模式,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和一系列准入制度,启用了更为迅捷、高效的急诊急救服务路径,增强了院前、院中急诊急救综合能力和绿色通道的功能和效应,使门诊在管理与服务上全方位地呈现一个全新面貌。

在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中,后勤科室以转变职能、完善功能、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发挥效能为重点,推进后勤的管理与服务向职能明晰、功能健全、管理强化、效能明显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向迈进。至2008年,经过三个周期的运作,后勤系统以“一科、一公司、一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以总务科履行后勤管理监督职能、由职能科室、独立业务科室和二级服务科室多个部门组成的管理格局,成为设置合理、分工明确、程序清晰、配合默契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信息科与器械科联手,成立一个以软件开发和器械维修为主的对外经营的公司---吉林省一信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我院又在市郊租用一处2万平方米面积、4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将院内的洗衣班、供应室、制剂室、水厂迁移至此,建立了一处后勤供给基地---后勤供给部。在不断提高制剂、供应、洗衣、供水四项保障能力,满足我院后勤供给的同时,加大院外市场开发,开展社会化的后勤保障服务。08年后勤供给部加快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的综合服务项目全年共创收40万元,为自我发展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我院还不断完善了药品招标采购和各种物资招标采购机制和监督约束等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后勤系统各个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在设备引进、基本建设、药品、物资采购等方方面面都实行院务公开,在医院管理和经营上事事处处做到阳光、透明,让职工群众充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

深化改革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医院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至2009年,我们制定的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基本提前一年实现,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的格局也已基本形成,还建成了中心医院二院和四平市生殖保健医院两所分院及一所院中院—四平市肿瘤医院。医院总资产已达3.87亿元;职工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8倍。医院的年总收入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2.55亿元,呈现建院30年历史的最高水平。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医精诚先进集体等17项荣誉称号之后,2008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荣获中国百佳示范品牌医院。仅2009年就接待了40余家兄弟单位来我院参观学习改革与发展等工作。

按照我院深化改革总体工作安排,2009进入改革的第四周期,这个周期的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就是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入手,在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以往改革成果,特别是针对现有分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医院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的状况,要深入研究探索管理运行机制、利益分配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院领导班子要参加有关深化改革学习班等搞好调查研究,借鉴成熟经验,制定改革方案,力图通过第四周期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医院活力,调动全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新的增长。

目前,我院领导班子正带领全院职工满怀信心、凝心聚力、拼搏奋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新出台的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指引,以争创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任务,继续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教、研综合能力,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精心营造高品味的医院文化氛围,打造强盛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医院早日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而努力奋斗!。

2001年改革工作开始启动:一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二是推行全员聘任制;三是改革后勤系统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四是实行药品招标采购;五是改革分配制度。

为了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医院又于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6年8月至今,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三个周期的深化改革工作。

通过全面启动、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了机构,压缩了编制。全院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实行评聘分离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人才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的工作机制。“我能因我在”,改革大大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

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医院实行以成本核算为基准、以6种核算形式为内容的院、科两级核算办法;在分配上本着以业绩为主、动态运行,优劳优得、多劳多得、效绩挂钩的原则,实行向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岗位倾斜的岗位质量效益工资制,同时加大了科室二级法人的自主权,在加大职权范围、赋予责任和承担风险的同时兑现相应的利益,从而基本上形成了有竞争、有责任、有风险、有激励、奖罚分明的分配管理运行机制,使现行分配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为优化资源配置,医院在深化改革中调整内部结构,先后整合了医学影像中心、内镜中心和消化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和肾内科,调整了普通外科、门诊功能科,增设了肾内科等,从而优化了学科功能,拓展了服务领域,顺应了市场需求。在后勤管理改革中,医院以转变职能、完善功能、整合资源、落实责任为重点,推选了以总务科履行后勤管理监督职能、分设独立的后勤医疗设备保养维护和后勤保障供给部门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监管部门、二级服务布局合理、职责明确、程序清晰、配合默契的后勤管理服务系统。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了药品和各种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后勤系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革就是破旧立新,就是资源再分配,利益再调整,各种各样的矛盾必然在改革中显露,各种各样的难题必然在改革中交织。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顺利推进改革,中心医院的领导班子一是确立了以患者需求、医院发展、全体职工共同利益为重的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科学改革、依法改革、民主改革,一切实施“阳光”作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所有改革举措在决策出台之前,都交由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代表进行充分的讨论、审议,修改通过后才正式实施。

大改革必定推动大创新。建院30年来,每一次深化改革都带动起新的创新热潮。一个个新办法、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成果在改革中诞生。

大创新必定推动大发展。正是有了思想创新、服务创新、文化理念创新,才有了中心医院超常规的大发展快发展。新世纪之初,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为目标,制定了“一五”、“二五”两个五年建设规划。2004年年末医院提前一年完成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随着2.6万平方米外科大楼和1.5平方米门诊大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第二个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又将大大提前。走进这两幢崭新的大楼,展示人们的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监控系统,国内一流水平的层流洁净手术室,病室内独立的卫浴间、电视、电话饮水机„„这里不是宾馆胜似宾馆。

两个多亿的年业务收入,拥有三个多亿的固定资产,40多万的年门诊量,上百项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四平市中心医院理所当地成为“区域性现代化大院、强院、名院”。

什么叫“大发展、快发展”?中心医院这而改革创新的大旗就树立在全市人民面前。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汇报材料

毛井中心小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实践富有声色,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将近三年来的课程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

作会议,完善《毛井中心小学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乡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1)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一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二要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三是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2)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

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1)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四晚上作为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学习时间,通过讲座、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建立帮带制度,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等设备。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主

管部门的肯定,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但对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还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继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未来的路很长,目标会更高,任务会更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朝着“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争创“平安、和谐、活力”校园。

毛井中心小学

2013-3-1

第四篇:浅谈毛概课课程改革

浅谈毛概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课程改革做一个总结,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毛概,教改,期待。

上了一个学期的毛概课,心里对这门课还是有很多要说的。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一直很让本人无语,几年来,开了很多会,实施了很多举措,修改了各种教学方案,但是总体的效果确实不显著。电视偶尔会有新闻出来说某某高校新出了什么教改,效果会对今后的教学改革产生什么影响,也会有一些资深的所谓的“专业人士”当堂谈论高校教学改革,不管媒体怎么去评论教改,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的是:人民对于高校改革是充满期待的。教改前,作为理科生来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很不重要的,枯燥无聊的,浪费时间的课。对比专业课来说,毛概课在很多大学生眼中一点也不看重。或许就是因为这样,;领导才让毛概课充当高校课程改革先锋的原因吧。

要我谈谈今年的毛概课程改革,我可以肯定的说结果是让人很欣喜的!但我也要对改革小组泼泼冷水,我的欣喜并不是因为毛概课程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效果,而是因为改革终于真正开始了。万事开头难,我对今后毛概的课改,高校的教学改革充满期待。

我们海大的毛概课程改革是我周围偶尔会谈论的话题,有人肯定的说上毛概课很有趣,有人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听过类似毛概的课,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在占用浪费我们的时间,老师们挽救毛概课的做法很悲哀。但本人认为我们应该肯定毛概课的教学改革。至于毛概课的教学改革有没有我们海大的特色,我觉得形式上是没有的,但内容上有,主要在于海洋方面或者为海大献一言方面。

我觉得毛概课做到了这几点: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了毛概课的讨论。第二:增加了毛概课的趣味性,改变了大学生对毛概课的一贯印象。第三:训练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第四:完成了毛概课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但是,毛概课的课程改革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这是很多人不满毛概课的原因)。第二:老师轮流换,造成师生间交流过少,老师对学生责任感减少。第三:毛概课内实践占用课堂时间,造成学习时间过少。第四:个别班级的个别小组没有充分去准备毛概的课内实践。

老师已经为我们整理出了海大毛概课程改革的特色:“三六一方案”

一、“三背景”:党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为《概论》教改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学校发展新部署,为《概论》教改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新机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改新要求,为《概论》教改吹响了课程改革的新号角。从以上背景来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各方共识,箭在弦上。

二、“六创新”:1.新设计。以教材为蓝本、以大纲为准绳、以专题为内容、以案例为实证、以育人为目标,解放思想、统筹兼顾、突出四点(重难热亮);2.新理念。从“教”为中心转到“学”为中心,实现从一元独白到多元对话的转变,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养成,立德树人;3.新定位。《概论》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联系最紧密、最全面、最高层的课程;4.新结构。总学时为72学时,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实行专题式构建、案例式解析,共设置了6个专题、30个案例;5.新方法。主要包括:专题案例突重点、课内课外双实践、网上网下双互联等三种;6.新举措。组建(先行先试)教学新团队,每人负责一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由教师专题讲授、案例解析与学生课内参与组成,课外实践(大型文艺汇演)在团队所带所有班级中进行,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建立轮替循回课堂教学制度,发挥教师个性特色,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新网络平台---建立“春华秋月”网络工作室;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无纸化统一机考;调整了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突出实践育人的考核比例。三、一品牌。建立课程新品牌、新样板,其有三大特色:大理论、大实践、大体验。

我周围的同学们学习毛概的情况。

我的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绝大多数不是按照专业课的要求来学习的,所以一般不会主动去看书,更不用说预习了。课内实践倒是有很多小组是很认真去做的,做PPT,拍视频,演话剧,模仿采访现场等等都让同学们大感兴趣。我想,同学们可能会在在考试前,抽出一部分时间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的内容,考后转头便忘。学习应该是怎样的?说全了,就是,上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认真复习,主动查找课外资料。但是,这关乎认真和积极两词的事情对于这门课是何其的困难,说白了,是因为这门课同学们不够重视,不够重视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实际作用,可能这门课程的震慑力和作用便在于期末的考试和作为考研时必考的科目吧。若失去这两大“震慑力”,这门课程说不得会变成选修课,但我想来,只要国家和党重视人们的思想教育一天,这门课便不会受到轻视。再者,这门课的叫教材内容太流于形式上的说教,官话味道太浓,即使想在课下学习,将书上的内容都看完了,便是能看明白讲的什么,又能有多少深刻的理解,又能有多少心得体会,最终还是流于表面罢了。或许我一直理解错了,那些编下书的人,一定要让看书的人觉得难懂才显得学识高深么。“我的境界你不懂”才是误人子弟吧。

我的建议:我觉得毛概课的改革成败主要在于教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教学,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选择哪个老师参与教改是最最重要的,教改小组的成员关系到整个毛概改革的成败,对今后的毛概甚至其他课程改革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我很期待毛概课能成为一门大学生受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篇:课改改革理论知识心得体会

新课改理论知识心得体会

大水坑一小

周波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下载课改革总结2013.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革总结2013.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总结

    龙形市中心学校新课改工作阶段性小结 (2013年9月——11月) 2013年下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两个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扩大了试点面,确定五、六、......

    课程改革总结

    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 推进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回顾和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这主要是各级领导重视,广......

    改革整顿总结

    改革整顿 每一次的改革整顿会议都是一次剖析自我的好机会,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隐藏自己的缺点,努力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当然也......

    课程改革总结

    课 程 改 革 总 结 (2013——2014学年度)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年度课程改革总结 一学年以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

    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崇信县铜城中学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我校按照市县两级教育局关于新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周密且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现就三......

    2010新课程改革总结

    城关中学2010年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按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9-20010学年的上学期开始实施,现在高二年级4个教学班、高一年级4个教学班都进入新课程实验......

    公立医院改革总结

    XX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结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紧密结合XX区卫生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以鼓励多元化办医为主......

    课程改革总结

    2014——2015学年度 赵康初中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强化常规管理,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为每个孩子未来着想”的办学宗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