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 广东省可行性报告参考提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报告参考提纲:
(本提纲仅供参考,申报单位可自行决定可行性报告内容,以能够准确、翔实反映申报单位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反映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准。)
一、项目内容简要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可行性意义
三、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目标,攻克什么核心技术,主要创新点,研究开发采用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四、项目预期完成的技术经济指标,产业化前景及规模,对相关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度
六、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
七、申报单位、参加人员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八、经费预算分析
九、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十二、项目总投入经费预算说明
项目总投入经费预算及各科目支出的用途、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及测算分析说明(使用省科技经费购置单台价值5万元以上设备须单独说明),各承担单位经费分配情况,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说明。
第二篇: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现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首先,把绿色能源的研发作为经济复苏的重中之重。美国除了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外,还将投入7.77亿美元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中,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其次,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提出要在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方面重返世界领先地位,加大对信息传感网、公共安全网、智能电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到2010年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率。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大对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达到25%—30%。即使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各国不但没有减少对生物技术研发的资助,反而加强了对这些领域的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未来10年间要使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翻一番。英国计划10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
第四,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纳米技术已拓展到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资源、环境、空间等诸多领域,纳米领域继续成为各国创新投资的重点。美国纳米技术计划2010年的研发预算是16亿美元。俄罗斯则在2009年6月宣布将投资2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在一揽子计划中强调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科技支撑的各项部署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实施重大专项。调整并加快实施了一批需求迫切、基础较好、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在安排重点任务时,充分考虑与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相结合,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大批专项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为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结合十大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调整科技发展计划,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了“高速铁路装备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
三是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示范推广工程。相继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并网输配、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的规模化应用或示范工程,加大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释放了多年技术创新成果积蓄的能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未来竞争优势,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在重点产业领域积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广泛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五是加大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 法的实施,将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信贷担保、集约债券等措施,努力推进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深入推动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试点工作。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新能源产业。我国幅员辽阔,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核能的关键元素具有一定的储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要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引领性产品,发展电动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一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争。当前,要努力攻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实现现有成果的规模化和市场化。
智能网络产业。以网络融合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下一代网络产业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三网融合”为目标的智能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要重点突破下一代网络与通讯、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安全产业、软件产业、高性能计算产业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为解决粮食、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大力发展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重大专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半导体照明、碳纤维和高强钢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展迅速,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材料和制造领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产业,提升我国关键材料和重大装备的整体水平,对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四、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
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还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要素影响。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
一是把握好科技超前部署的规律。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上要有所积累。因此,一定要把握方向、超前部署、率先投入和引领发展。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选择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对于带动新产品开发、产业技术升级、催生和引领产业发展变革都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培育和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产业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把握好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由于投资热情高、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后续环节阶段性的“阻塞”和前端技术配套性的“过剩”现象。要科学分析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节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着手,打通新兴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持之以恒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把握好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规律。要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把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上来,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为自主创新产品打开市场做好服务工作。在鼓励大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更加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把握好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规律。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新一轮产 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此,国家实施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重点学科、重大专项、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领域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给那些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温家宝指出: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科技教育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民族未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部崛起,科技教育支撑十分关键。
一要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二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三要强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轮训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五要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实需求,解决好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科技瓶颈问题;
六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刘延东强调,要抓紧组织实施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障碍,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刘延东强调,办好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关系教育和社会公平,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系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
一是要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任教。
二是努力改善薄弱学校教学条件。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并对家庭困难的寄宿生给予补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让学生健康安全,让家长安心放心。要完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城乡学校对口支援,让优质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创造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广东西联合办学。五是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在宁夏大学考察时,刘延东要求,高校要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特色,发挥优势,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努力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第三篇:广东省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申报指南
附件1:
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申报指南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
专题名称:核心高端芯片及其产品开发(专题编号:0106)
主要内容: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重点在多用途计算机、固态存储、集成多频多模发射、高性能卫星导航、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核心芯片取得突破,攻克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保障能力。推进嵌入式存储器IP核和高速串行接口IP核开发。
目标: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发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高效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系统芯片(SOC)和网络化软件,实现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初步形成自主核心电子器件产品。实现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固态存储(SSD)核心芯片、集成多频多模GSM/EDGE/TD-LTE发射芯片、高性能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及终端,信息安全加解密芯片的自主开发。
申报要求:牵头单位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与能力;研制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性、新颖性特征明显,产品具有竞争力并能够实现产业化。
专题名称:云计算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专题编号:0107)
主要内容:围绕发挥云计算在虚拟化、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研究云计算智能感知与调度技术、智能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云存储、数据管理、虚拟机、分布式编程与计算、虚拟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云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攻克云计算系统(包括调度、分割、存储、计费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和集成大规模通信资源的云存储的核心关键技术。
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固定服务模式的云计算系统,开发云计算服务软件,形成面向电子商务、制造业等重要领域的云计算服务体系,培育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兴服务业态,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具有一定信息服务基础,具有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工作经验、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通过项目的研究,取得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并能够快速推广应用云计算产品。
专题名称:新型显示技术与数字家庭产品开发(专题编号:0108)
主要内容:顺应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趋势,突破大尺寸LCD及4.5代AM-OLED显示、关键材料、工艺和制造的关键技术;攻克裸眼、非裸眼、真三维和全息等三维显示的节目源、发射、传输、转换、接收、显示等集成技术;研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及接收终端的核心芯片,数字家庭内容服务,形成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数字家庭产业链。推进激光显示、电子纸和场致发射等前沿显示技术研究。
目标:掌握大尺寸高清显示屏、4.5代AM-OLED高清显示屏关键技术;推进立体视频转换芯片、三维(3D)立体成像显示技术突破及应用;实现新型人机交互方式、接收终端及其核心芯片开发的自主化;建立基于高端芯片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数字家庭内容服务管理平台。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与能力,具有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高世代显示产品和数字家庭产品的能力;项目能够获得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在国内取得技术领先。
专题名称: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及产品开发(专题编号:0109)
主要内容:突破限制宽带网络发展瓶颈的高速、高频段、高集成度、低功效的核心技术,重点开展高速A/D、D/A转换器关键技术与芯片开发、毫米波和可见光短距离高速无线接入系统、高性能网络处理器研制、新型无线电系统研制、端到端(E2E)低能耗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以提供100兆入户宽带接入为目标,研发成套的核心网络和接入网设备,重点攻克新型智能终端、新型光纤接入、新型无线接入、光纤网宽带可调、大容量分组传送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
目标:突破网络节点装备和融合业务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合三网融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和双向数字电视终端和宽带网络设备产品。实现TD-LTE移动通信设备和TD-LTE移动信息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的自主化。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在TD-LTE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工作基础,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产品的能力。
(二)新能源汽车
专题名称:电动汽车电源技术(专题编号:0110)(1)动力电池材料及电池的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突破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致性、寿命以及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及制备装备攻关;适应车载应用的恶劣工作环境,发挥动力电池的性能,系统开展新结构电芯及单体电池的设计技术、生产工艺以及制造装备攻关。目标:成功开发高品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单体电池,高水平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实现电池材料性能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电芯及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致性、寿命和价格全面满足整车需求。
(2)动力电池应用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充分发挥电池的性能、保证整车的安全,开展电池成组技术及标准、动力电池包集成设计技术及标准、电池荷电状态(SOC)及健康程度(SOH)估算、充电策略及智能充电机等关键技术攻关。
目标:拥有系列化标准化动力电池包(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系统、电池故障诊断系统及设备、充电机产品等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包的功能完善、性能先进、达到整车要求;BMS功能完善、性能先进、达到整车要求;充电机充电效率高、性价比高。
申报要求:1)本专题鼓励与材料厂联合申报、电池主机厂与整车厂联合申报。2)在申请书中明确提出与所申报内容对应的定量指标参数。
专题名称:电动汽车电驱动技术(专题编号:0111)
主要内容:开展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制造技术、智能电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电机与齿轮变速器集成驱动系统、核心功率模块IGBT的攻关及产品开发。
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GBT,系列化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电机控制器。实现电机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扭矩控制精度、系统效率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动力性全面满足整车驱动需求。
申报要求:1)本专题鼓励与整车厂联合申报、鼓励产学研。2)在申请书中明确提出与所申报内容对应的定量指标参数。
专题名称:轻量化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112)主要内容:开展轻量化材料、轻量化零部件以及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轻量化零部件及生产装备。目标:开发轻量化原材料、制造装备及工艺、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的材料及轻量化零部件通过汽车结构性、力学性以及环境性测试,并在轻量化整车中获得规模应用。
申报要求:1)申请书中明确提出与所申报内容对应的定量指标参数。
(三)生物产业
专题名称:重大创新药物研制(专题编号:0815)
主要内容:针对治疗恶性肿瘤、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重点研究人源化抗体药物技术、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关键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诊断技术、试剂和疫苗产业化技术、手性催化技术等技术,开发一批国家一类新药。
目标:高通量基因芯片;国家I类创新药物。
申报要求:生物技术药必须具有新结构、新机理、新靶点,并在规模化制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符合国家新药注册分类要求的1类新药;具有临床批件或临床前评价具有明确疗效,与现有药物相比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专题名称:新型医疗器械(专题编号:0816)
主要内容:采用诊断技术、医学成像技术、数字化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安全、可靠的新型医疗诊断设备和器械。采用组织介入工程、介入治疗、聚能治疗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一批新型医疗治疗仪器及设备。重点研究高性能临床诊疗设备及配套试剂;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可移动医疗系统;组织工程、介入治疗技术。
目标:新型再生医用材料及介入器械;人工器官;全自动血液、体液诊断仪;超声聚焦治疗仪;先进大型气/液相分析检测设备;先进医学成像设备。
申报要求: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所采用技术必须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所开发产品可全面替代进口或出口。治疗仪应取得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
专题名称:现代中药(专题编号:0817)
主要内容:采用现代中药技术,开展验方药物分离、改进与制备,提高中药药效,降低中药副作用。重点研究中药高效快速提取分离和在线检测技术、中药质量评价及控制技术。
目标:新型中药大品种及新制剂;新型天然药物。
申报要求:阐明植物药药效和毒性的物质基础,确立中药质量安全标准,改进中药新剂型及新型释药系统。
专题名称:生物农药与生物育种(专题编号:0818)
主要内容:重点研究良种杂交技术、高效转基因技术,培育农业良种;重点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及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绿色生物农药产品。目标:农业良种;生物农药。
申报要求:相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基础良好;以农业龙头企业主持,产学研结合申报;项目完成后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四)高端装备制造
根据广东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全力提升我省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航空与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研发,在各个产业链的各重点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一批成套化、智能化及大型化高端装备产品。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装备技术支撑。
专题名称:航空与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09)
主要内容:发展通用飞机总体和机载系统的设计、重要功能部件及大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大型工程机械关键技术;轨道交通关键功能部件及检测技术等。
目标:通用飞机设计平台;机载航电系统;通用飞机关键功能部件及大部件制造专用设备;大型隧道工程掘进机械;轨道交通在线安全综合监测设备;大功率列车快速检修装备等。
专题名称: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0)
主要内容:发展高端船舶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储备、运输等装备等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
目标:先进特种船舶;豪华游艇;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深海运载作业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与装备等。专题名称:智能制造及仪器设备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1)
主要内容:发展高端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相关系统和装备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的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高端科学仪器等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
目标: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及制造系统;面向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超精密加工装备;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等。
专题名称: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2)
主要内容:发展服务机器人模块化体系结构技术研究;服务机器人机构、感知、控制、交互和安全等模块化核心技术与功能部件产业化。
目标:应急与安全防护、深海作业、灾害救援、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专用机器人等。申报要求:除遵循通用申报要求外:
(1)重点支持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申报项目;
(2)申报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相关核心技术与目标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要求通过相关检测认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3)申报项目必须实施规范化的示范工程,项目示范企业必须为省内大型制造企业。
(五)节能环保
专题名称: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节能设计与制造(专题编号:0331)
主要内容:以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开发为重点,围绕用能产品全寿命使用期的节能问题,运用生态节能方法,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在高压变频调速、余热低压利用、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若干战略产品,从而实现大型用能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使用及后期处理全过程的节能,推动我省高能耗制造业有效应对欧盟EuP指令,带动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目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相关工艺与产品;大型用能产品的高效节能产品;高效余热低压利用技术相关工艺与产品;应用智能电网技术的输配电产品。
申报要求:除通用申报要求外,本专题申报对象需提供应对欧盟EuP指令的技术开发方案。专题名称:工业产品有害物质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利用核心技术与产品(专题编号:0332)
主要内容:以工业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和工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为重点,优先突破含重金属工业产品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其资源化技术,优先发展LED、锂电池、液晶电视等新型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从而加速提升我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应对欧盟绿色指令(RoHS和WEEE指令等)的能力。
目标:含重金属工业产品处理处置技术所形成的重点新产品;含重金属工业产品资源化技术所形成的重点新产品;废弃新型电器电子产品(LED产品、锂电池、液晶电视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所形成的各种产品。申报要求:除通用申报要求外,本专题需提交应对欧盟RoHS和WEEE指令的技术开发方案。专题名称:新型节能环保装备(专题编号:0333)
主要内容:针对工业领域废气废水控制与资源利用等问题,通过重点研发大型窑炉污染气体控制装备技术、重点领域废水回用装备技术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并实现新成果的产业化,建立规模化示范工程,促进形成新型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目标:工业窑炉污染物(氮氧化物等)控制装备;印染、电镀、食品等重点行业废水回用装备。申报要求:除通用申报要求外,本专题要求:(1)申报项目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相关要求的核心装备产品,并要求通过相关检测认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2)申报项目必须实施规范化的示范工程,项目示范企业必须为省内大型制造企业。
(六)新能源
专题名称:太阳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334)1.高效太阳电池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非真空铜铟镓硒太阳电池;高效低成本超薄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技术;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MW级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MW级柔性薄膜硅太阳电池;MW级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电池;高效n型太阳电池。
申报要求: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并以产学研联盟或企业联盟的形式承担;产品可实现产业化,项目完成时年产值不少于5000万。
2.太阳能利用关键材料与组件生产技术
主要内容:透明导电膜TCO;光伏建筑模块化材料;环保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板芯镀膜新工艺及装备等;高寿命/高选择性的真空集热管生产技术;高端组件封装材料EVA;高效稳定薄膜电池组件;大功率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微网控制逆变器;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新材料。
目标:高效率太阳能转化关键材料;高端电池组件。
申报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关键技术上可实现重大突破;太阳能转化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产学研联盟或企业联盟形式承担,产品可实现产业化并推广应用。
专题名称:大型风机及部件设计、制造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335)
主要内容:3-5兆瓦大型风机及部件设计;大型风电机组自主化设计软件;大型风机整机设计以及轴承、变流器和控制系统制造技术;
目标:3兆瓦以上大型风机,高智能化风机控制系统、大型风机设计检测综合平台。
申报要求:大型风机载荷强度、可靠性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形成大型风机及核心部件的设计开发与产业化配套能力。
(七)新材料
根据广东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发展高性能、环境友好、轻量化、低成本的新型材料的关键技术,围绕新材料开发、制造和应用中的核心共性技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逐步攻克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重在前瞻创新性、产业链关联度强、对整个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端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关键技术。推动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新型能源与环境材料、先进稀土材料等的关键技术研究及重大产品开发,辐射带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跨越发展。
专题名称: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3)
1.高性能纤维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主要内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的制备关键技术,突破规模制备稳定化和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用关键原料制备、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加工工艺、增强界面设计、高效利用、安全服役、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
目标: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游艇、风车叶片等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能辐射复合材料行业。
2.高性能合金材料
主要内容:发展高强、高韧、耐磨、耐蚀等高性能新型轻质合金材料及特种钢制备关键技术,发展耐高温、高强、高韧涂层材料及应用技术。
目标: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工业装备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部件。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申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材料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应用领域特定的技术条件及标准规定,有推广应用前景,能形成大规模化产业化示范,产业化实施方案可行。
3.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主要内容:发展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等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可控降解高分子材料,导热、导电、压电、光伏组件、介电材料、自修复等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以及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与评价,材料高效利用,材料服役行为,材料工程化,材料表面改性,材料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目标:高效散热封装基板用新材料,光伏组件封装用材料,有机无卤阻燃电线电缆材料和工程塑料,高阻尼耐疲劳等材料。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项目的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提升广东省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技术竞争力,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具有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对行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专题名称: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4)1.超材料
主要内容: 把握我省超材料研究国内领先的契机,与国际前沿材料技术接轨,重点发展应用于卫星通信射频、微波测量系统、终端射频无线的超材料产品研发与制备关键技术。
目标:应用于卫星通信的射频超材料产品;应用于微波测量系统的超材料产品;应用于终端射频无线的超材料产品。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较强的研发实力、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团队和在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实现的潜力。
2.功能陶瓷
主要内容:发展具有优异物理、化学性能的新型陶瓷功能材料及器件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目标:新型电子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广东省陶瓷产业高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具有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对行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专题名称:环境材料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5)
主要内容: 发展应用于石化工业、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废气、废水有机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生物质利用、建筑节能等新型环境材料的关键技术。
目标:生物质能转化材料,高效吸附、分离、催化材料,高性能建筑墙体材料。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提升广东省环境产业的技术水平,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具有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对行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专题名称:先进稀土材料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916)
主要内容:围绕分离提纯-化合物及金属-高端功能材料-应用全产业链,发展稀土绿色分离技术、稀土永磁、稀土发光、稀土储氢等先进稀土材料的制备、应用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提高高丰度稀土在化工助剂、轻金属合金、钢铁等材料中的应用水平,促进稀土材料的平衡利用。
目标:风电或家电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用稀土储氢材料、显示/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掺杂光电功能材料、稀土掺杂功能助剂,稀土催化剂等。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提出申报。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提升广东省稀土材料产业的技术竞争力,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具有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对行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第四篇: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8
信息来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湖州作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之一,目前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如何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迅速行动,做大做强略性新兴产业,对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带动湖州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一)国外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历来受到各国重视,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从全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美国将政策重点放在新能源环保产业上,仅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上就投入14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至全球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日本围绕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药等领域,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韩国制定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总之,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战胜金融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二)国家加快启动。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其中将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财政、税收、银行信贷等相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被看作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继“4万亿”后国家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
(三)浙江加快部署。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未来5年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15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两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的30%以上。吕祖善省长要求,明确重中之重,明确重点领域,进一步落实规划的抓手、突破口和载体,将政府意图转化为企业行动。11月10日,省委赵洪祝书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汇报会上要求,全省上下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进一步增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升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要注重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符合浙江经济发展特点,还要契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做到五个“有”和五个“结合”:有创新平台、有龙头企业、有领军人才、有服务支撑、有研发基地;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结合、与资本投入相结合、与政策支持相结合、与军地融合发展相结合、与加大宣传力度相结合。
二、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我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经历了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简单引进、应用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布局从分散到相对区域集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二三三”和“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载体建设明显加快,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具备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至2009年末,全市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88.8亿元,同比增长3.5%,比规上工业低6.1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2.3%;实现利税42.3亿元,同比增长8.5%;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3.5%。
1、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努力,已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市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实现规上产值114.89亿元,初步形成了由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中成药及饮片、化学合成原药及制剂、药用辅料等门类组成的较为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生物芯片、生物农(兽)药、药用辅料等部分主导产品在国内同行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技术优势。相继建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研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营养与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和浙江大学医学院湖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近10家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了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起步晚,发展快,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69家,实现规上产值125.3亿元,“十一五”年平均增长52.44%。蓄电池集群优势明显,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掌握行业话语权的优秀企业;太阳能利用产业迅速崛起,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技术研发水平国内领先;光热利用产业起点高,居民、工业应用逐步普及;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在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产品研发、风力发电机组生产方面都已具一定规模,且风能资源较有优势,有利于推广风能应用产业。
3、先进装备产业。“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进入了投资扩张和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288家,实现规上产值161.53亿元,其中成套整机类产值85亿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一大批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加工度化,行业门类增多,产业链延长;整机、成套设备和重大部件比重提高,重型装备、自动化设备制造等新的行业建立;产业正由通用设备制造向专用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设备方向发展。辛子精工、镭宝机械、巨人通力、中机南方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液压机床,精密裁剪设备,宽幅皮革机械,仓储搬运设备,分拣成套仓储设备,高速插秧机等一批技术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品已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功率汽车发电机、电梯及配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4、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在水处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利用、光热利用、污水处理、节能改造、废水中水回用等领域走在全省前列,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服务方面开始逐步发展。水处理设备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在全国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中,两家企业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绝大部分水泥回转窑新上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方面全国领先;地温空调设备、蒸汽循环锅炉、新型垃圾焚烧锅炉、污泥处置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产业不断壮大。
5、新材料产业。我市新材料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值一直位居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首位。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206家,实现规上产值153.13亿元。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多个不同行业,我市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特种电磁线、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突破口,在建材产品更新换代、纺织产品提档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长兴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吴兴金属管道、南浔特种不锈钢和安吉竹精深加工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34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较快。
6、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经过培育和扶持,以光电子元器件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 家,实现规上产值51.7亿元。其中新型元器件和新型电子专用材料在国内相对领先,功能晶体、声表器件、特种电磁线、石英制品、IC用锡球、专用接插件、IC测试夹具、特种电缆等电子信息用器件材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一。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新兴产业整体处在慢步盘旋上升阶段,纵向有发展,横向差距大,没有重大突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产业规模小,龙头骨干企业少。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2.3%,工业增加值率为 %,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足 %,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发展不快,新能源起步晚,新材料异军突起不多,装备制造中成套产品少;各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比较缺乏,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少,一个大企业带动和形成一个产业链的几乎没有。
2、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别于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风险分担与化解机制等,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和支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政府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管理部门分散,支持重点不突出,尚未有单独的税收优惠政策、单列的引导资金或专项资金等,缺乏对研发和产业化实行两头激励政策。
3、存在着技术和人才“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技术路线多样,对研究能力和投入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技术、人才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湖州缺少大院大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不够;尽管08年开始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但是每年引进的领军团队和人才还十分短缺。同时,许多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技术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 %左右。与无锡、常州、苏州等地相比,湖州缺乏长远有效的技术战略和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战略,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技术和人才“瓶颈”。
4、金融创新不够,金融环境不成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其发展迫切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别融资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湖州缺乏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创业投资体系不完整、不完善。湖州民间资本比较充裕,有“闲钱”、有投资愿望的民间业主大有人在,但普遍存在着“重短轻长”短期行为和“一哄而上”的非理性投资,缺少战略性投资决策和冒险精神。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体系,调动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体系和金融支持体系,解决具有天然高风险性的新兴产业企业初创期融资需要,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是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根本之策,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化解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保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市实际,抢抓重大机遇,明确发展方向,突破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三、重点产业领域取向
培育发展战略产业应把握发展规律,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升级规律,坚持全局性、长远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原则。要根据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选择不同的战略重点。近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要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注重现实产业基础,符合湖州经济发展实际,近期选择一些新技术领域、正处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明确重点,加大培育突破力度,发展成为今后的支柱产业;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要瞄准科技前沿、萌芽期的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从我市各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交叉情况分析,节能环保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分散在各个国民经济行业中,且节能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水处理设备归类于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中的汽车零部件归类于装备制造产业、动力蓄电池归类于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近几年发展不快,体量较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其中LED归类于新能源;新材料规上企业较多,规上产值较大,但种类纷繁,涉及新能源(硅基太阳能电池材料)、金属材料(漆包线)、建材(新型墙材)、特色纺织品(工业化纤)等多个行业领域,分类归属难以分清和统计;且具有前沿技术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合金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材料等新领域几乎空白,不具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
根据国内外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综合分析我市各新兴产业内涵、显示产业基础和项目技术支撑等潜在优势,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最具备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为突出新兴产业的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建议产业取向为: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6个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重点突破、布局发展两个层次推进,其中近期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统筹谋划和布局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和形成“3+X”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格局。
四、培育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培育发展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和新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湖州实际和潜在优势,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为载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选资为突破口,以集聚发展为方向,深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集聚政策和要素资源,集中力量在“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发展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方向与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重点突破与统筹发展相结合。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注重产业基础,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成长点比较明晰的产业领域,加大培育力度,率先取得突破,加快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瞄准科技前沿,统筹谋划和布局发展其他新兴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储备和产业化研究,培育一批先导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创新引领与产业化相结合。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线,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产业链高端优势。
集聚发展与龙头带动相结合。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资源要素向特色产业园区聚集,实现聚集集约化发展。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骨企业,突出龙头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产业链延伸、扩散配套,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
(三)重点产业领域
集中力量在“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到2015年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力争建成1个千亿级产业和2个500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1.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及光热、新型动力电池、LED新光源、风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重点攻克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普及太阳能热水器,拓展光热利用新领域,提升光热产业层次;重点发展新型动力蓄电池(组)、磷酸铁锂等高性能电池(组)、燃料电池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大尺寸LED背光源,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突破风能核心技术,扩大产业规模,促进集聚发展,探索风能发电;积极引进和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推进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智能快速充电技术与设备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培育目标: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产值确保完成6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800亿元,培育5家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以湖州经济开发区康山工业区、东部新区、临沪工业区、长兴经济开发区及城南片区为重点区域;重点规划和推进东部光伏电子特色产业园、长兴(开发区、城南)蓄电池产业集群、康山动力电池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建设,至2015末力争建成2个200亿元以上、1个10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2.做强做优先进装备产业。做强做优:整机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引进扩展产业门类延伸产业链,积极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控制系统、轻纺机械及其控制系统、电梯及配套件、重型装备部件加工、农业机械设备、工程机械、仓储物流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我市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培育目标:至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000亿元以上,其中整机装备产值60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以临港产业带、临沪工业区、杨家埠工业区、德清临杭产业区、长兴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区域;重点规划和推进临沪节能电梯制造产业园、电器(机)特色产业园、临港重装产业园、农用机械特色产业园、膜法水处理研发与应用试点基地、临杭装备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产品特色、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突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突破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及再生医学技术、生物诊断试剂、新剂型药品、化学药物及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药物中间体等新医药产业的研究和产业化。加快推进中科院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南方)中心的建设,共建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实现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培育目标:至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产值500亿元以上,培育10家以上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建成省内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布局:以吴兴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清县、安吉县为主要区域;重点推进南太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德清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安吉(健康)医药特色产业园建设,至2015年末,建成2个100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扶持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推进计划制订、资源配制、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成立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加强对规划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
(二)实施倍增计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资源的集成配置。制订实施《湖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突出重点领域,加大培育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市经委、财政、科技、国土、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负责,有效运作,合力推进。各县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推进本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落实推进计划。
(三)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改革和完善专项资金分配制度,强化资金分配的产业导向,实施非均衡的产业支持政策,整合现有的市涉工资金3000万元,市财政新增3000万元左右,设立五年总额3亿元(每年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
(四)实施税收优惠。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市政府每两年认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在认定期内,行业龙头企业享受高新企业政策,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享受地方留成部分);建立税收超全市法定增幅以上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税收制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基于产业链融合的跨区域兼并组织和战略合作,相关税费经批准予以减免。应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亏损可以向前或向后若干年进行结转,进行税收抵免。
(五)增加创新投入。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由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和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开发水平。市财政可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科技经费,鼓励进行探索性试验项目。鼓励和协助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发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平台,推进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带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六)改革招商引资。改革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对新引进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加倍考核和奖励,一般类项目不考核不奖励。各导县区和招商专业机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主抓以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商,努力在产业集群龙头带动项目、产业链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把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点。
(七)引进领军人才。制订实施领军人才战略,通过“南太湖精英计划”,建立国际性领军人力资源储备库,要充分利用毗邻上海、杭州的区位优势,全面展开与沪杭的领军人才合作,以项目方式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能够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内外领军型科研人才。
(八)创新融资环境。各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品种,完善授信授权管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引导市城投公司、交投公司、财政、担保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境内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来湖拓展业务。对符合条件、具有上市意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优先培育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后备上市公司。
(九)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市级各部门要在产业资本引导机制、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政府经济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方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再创新优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最佳的成长与发展环境。
(十)建立考核机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统计体系,跟踪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各县区目标考核体系,突出和强化对产业发展规模、重点项目、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
第五篇:广东省第五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提纲)
广东省第五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项目
申请报告(提纲)
一、项目概况
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二、项目单位概况
项目单位设立情况,主要股东概况,主营业务情况,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现有生产、研发能力,近期财务状况,主要投资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等。
三、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项目前期研发及技术准备情况,现有装备等支持配套条件的落实情况;
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产能,技术、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实施方案的特色、创新性和可行性;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经费开支预算计划,按基建费、原材料费(包括元件、材料、试剂、配套设备部件等费用)、设备购置及使用费(附主要设备及检测仪器清单)、专用业务费(包括项目的设计、调研、资料会议、检测、外协加工费)、技术合作费等,支出科目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需做特别说明的经费开支;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各阶段起止时间及建设内容); 项目负责人简历、业绩,项目拟投入的人员情况。
四、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招投标方案,节能方案分析,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影响情况分析,安全生产、消防等措施方案等。
五、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包括年新增产能规模、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经济指标,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等;
行业影响分析:分析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六、其他
项目如有涉及商业技术及专利秘密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