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案教例分析
2004’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这次会议对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五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外专家以及全国各地音乐教育界的精英骨干济济一堂。包括有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女士,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平教授,杨燕迪副院长,国际奥尔夫基金会主席哈特曼(Wolfgang Hartmann)教授,丹麦奥登塞音乐学院院长莫斯特(Uffe Most)教授,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主席麦克赫森(Gary Mcpherson)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音乐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江明敦教授,柯达伊音乐学院副院长艾泽斯(Mihály Ittzés)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客座教授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专家舍夫里茨(Manfred Sirevritts)教授等。专家们紧紧围绕“21世纪音乐教育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当前的音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为期五天紧张而又热烈的研讨活动,使众多与会者从观念、理论到教学实践上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理解。与会人员不论是被邀请讲课的专家教授、还是充满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执着求学精神的老师和教研员都有着加强学习与交流的强烈愿望。本次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分为论文宣读(Paper)、专家论坛(Round table)、课程展示(Workshop)、海报交流(Poster)四大版块来进行,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别具一格。
专家论坛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就“21世纪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新的发展趋势”、“音乐基础课程问题”、“国外音乐教育发展”“中国音乐教育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国际奥尔夫基金会主席哈特曼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余丹红博士、中国奥尔夫协会会长李妲娜女士,柯达伊音乐学院副院长艾泽斯教授分别做了奥尔夫和柯达伊在中国新发展趋势的专题论坛演讲,在音乐基础课教育论坛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余丹红主任介绍了音乐教育系音乐基础课开展的现状和特色。上海音乐学院的孙维权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即兴伴奏和和声教学作了精辟的论述,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则运用丰富的音响资料和图象资料讲解了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在国外音乐教育发展报告中,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介绍了柯达伊教学法在匈牙利的现状,伍颂美女士介绍了美国的一堂集合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兹、铃木四种教学法特点的音乐课,东北师大的尹爱青老师介绍了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课程改革情况。在“中国音乐教育学发展纵横”中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曹理教授通过比较中日两位老师的课程展示提出: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论、音乐教育法三者是从属的三环关系,科学的、理论的音乐教育学在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当前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下,我们应该在理论上作更多的思考。而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更是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成为整个音乐事业的最高层次,音乐教育是音乐院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应由全校最好的老师任教,最好的学生作为研究生,这样才能培养出最好的老师,更多好的学生,使我们的学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这次会议中,赵晓生教授的《音乐教育的金字塔结构》,莫斯特的《丹麦的音乐教育状况》和孙维权教授的论文《欧洲近代音乐的始祖——巴赫的和声风格》普遍引起轰动与好评。
我国高师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显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的过于细化。同时,也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定位过早或专业技能单极拔高的普遍现象。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始终鲜有自身的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素质综合与相互兼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些可以说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型“克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众所周知,一个正常走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之后,无论如何是很难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师音乐专业不仅承担不了如此重任,也不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况且音乐家是不可能批量培养的,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高师音乐专业其首要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未来的艺术教育家。的出台,使得现今高师音乐专业日趋显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师音乐专业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面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是在艺术上兼具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方面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态势,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必将大步推进高师相关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呼唤。
三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想与观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须将现有各科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实行真正有机地综合。切实地从艺术学的角度,全方位进行通识性的学科贯通。众所周知,除科学之外,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既具有直觉、感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鉴于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应摆脱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必须主动自觉地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应将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与键盘的学习加以紧密地结合,在键盘普修课中,加大理论和声的含量。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的技能教学中,造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贯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更进一步地造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作为艺术的传播者,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是急需充实的一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面对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传统的学养型课程,已经突显出其在人文学习上滞后与单极化的一面。所以,高师传统的中外音乐史应在原有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外音乐史课程的基础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设为单独一门课程,这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明确提出了走音乐、戏剧、舞蹈、美术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高师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的专业学科教学,从理念更新到学科之间的合理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乐、舞蹈、戏面对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展开了。特别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四科综合之路,教学的内容皆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为核心。明确将艺术课程界定为涵盖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四个部分。
剧、美术的四科综合之路,必须由基础教育的母体——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始启动。
同时,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在坚持传统的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走出技术学习重于一切的误区,合理调整学科结构,更进一步地明确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层面,增设相关的文艺理论课程,尤其必须尽快增设通俗性的中外戏剧比较、中外画论解读、审美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听赏、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等讲座或阶段性课程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因为,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对中小学生实行人文关怀,意图通过艺术史和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世界各种文化是如何通过艺术而形成的,培养正确地价值观。艺术课程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和欣赏,使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源泉接通,艺术应视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艺术课程通过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有这些都将对高师艺术类专业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和彻底地革新。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教育母体的高师教育,必将更进一步地反思自身的专业结构,高师艺术类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高师艺术类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发展方向,只有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步入良性转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原本的人类的状态。一种融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全体艺术。一种还只能在比较原始的民族和儿童身上才能见到的音乐艺术。
当前,纵观我们的幼儿音乐教育,学习歌曲、名曲欣赏、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被禁锢成一个一个的死板的模式。如音乐活动必须有进室、有发声练习以及学习打击乐要先学会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后才能与音乐进行合奏等等一系列化的程序。将这些可以融会贯通、一气呵成的音乐财富,被无情地切割变得破烂不堪。孩子们一次次地丧失了获得良好感性经验的机会。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出现,给我们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它不是不要知识、技能和表演,但它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以下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与现实音乐教育的对比阐述:
1、被动趋从与亲自参与
音乐课开始了,这节课是唱歌课或是韵律活动,那么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坐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会这首歌,要唱准音要唱会歌词或者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学会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也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只能被动的夺教学法上进行调整。一遍遍反复的说歌词,孩子只是被动的模仿,加入歌表演但孩子还是推动了兴趣,连教师也推动了信心。韵律活动更是让教师发现了一大片的没有音乐感、节奏感的儿童,孩子们毫无疑问是被动趋从没有机会去体验亲自参与的乐趣。
奥尔夫著: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教育上的无能出于无知,经常在这一方面堵塞源泉、压制才能并造成其他的不良恶果。他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并不断的探索将这样的现象改变。由于他在教学中唱、奏、舞、戏综合教学使用权学生在音乐课上能有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亲自参与珠活动,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游戏中角色的变化,领与被领互相转换都为所有孩子提供各种角色的体验机会,并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格。
2、从语言入手的节奏练习
现如今,我们在组织儿童进行音乐活动时常觉得利用简单的词组、人名、地名来做节奏苦石练习方法非常好。但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进行组织,不敢让他们去进行
二、多声部的卡农很大的程度上是加为不信任儿童,认为他们不会有这样的能力;然而有时又会南宁市的估计了幼儿的掌握能力,在幼儿刚刚却因难度的突然加大使幼儿又有了新的负担,使之事倍功半。
其实,节奏朗诵又可以发展为肢体和节奏乐器有多声节奏活动。同一个节奏不断变换花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的学习兴趣味得到发挥,节奏感得到训练,不急于求成,从你学过的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这就是奥尔夫所说的尊重孩子,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在他的基础上去开发他,从多种渠道去发展他,使之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从钢琴凳上,座位上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
一节音乐课到底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动作,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大家都是想让孩子有一定的节奏感,上些音乐感受力。但目前,我们的教育手段,让人觉得缺乏新鲜感;缺乏创造性。一节课教师被固定在了钢琴前面,而孩子们被无情的绑在了座位上。我们现在给予孩子们的窨活动的场地和大动作活动的机会太少了。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或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其在动作教学上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这样,孩子们充分的参与着、感受着音乐,教师也可以十分投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当我们都被解放出来后,就可以去体验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感情的发展和描述情感和经历的能力这句话的意义了。
4、即兴——创造力的培养
即兴——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奥尔夫著: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即兴也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教师给予孩子去参与珠即兴也是少的可怜。因为教师都对这各步行能一种恐惧,认为即兴活动是神秘的、教不会也不会教的课程。还的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的创造能力就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也就更不会想念孩子在这方面的特殊才能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是适合幼儿园的好的教育方法,但从理论联系实际上来讲,我们对于它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和透彻。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其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说它是适合我们的。
接触此练习的短时间内认为XX‖XX X ‖的简单节奏型 能熟练的掌握后,就盲目的加入更多的较有难度的节奏型。儿童原本愉快的享受着最初之体验,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它能促进一般的感知、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训练身体动作和对窨感知和可能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
第二篇:化蝶音乐教案分析
《化蝶》教案
课题:《化蝶》 课型:综合课
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段——化蝶
演唱《化蝶》
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也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课前对梁祝的故事也基本上有所了解,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故本课从激发兴趣入手,层层深入。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段及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2、能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3、欣赏的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结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不同乐器演奏《化蝶》的效果,从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钢琴演奏《化蝶》的前奏,学生欣赏,并引出音乐主题《化蝶》。(教 师的钢琴演奏前奏,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出“化蝶” 主题。)
二、展开
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1、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化蝶》,请学生谈谈感受。问: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为什么?
2、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师: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越剧《十八相送》
(1)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越剧音乐,欣赏越剧《十八相送》。(2)学唱一段越剧唱腔,让学生体验一下中国戏曲。
(3)请两个学生身着越剧服装表演越剧《十八相送》,播放背景音乐。
三、深入
1、朗诵《化蝶》歌词导入
师:传说,梁山伯与英台楼台相会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在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的坟前去祭奠。祝英台一心寻死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下面请同学们朗读 “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2、让学生选择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化蝶》,比较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效果和感受。师: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化蝶》
二胡、钢琴、吉他、小提琴、排笛、萨克斯、手风琴、双电子琴、扬琴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乐器曲,欣赏2-3首,并让学生谈谈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感受。
3、欣赏学生琵琶演奏《化蝶》。
4、学唱歌曲《化蝶》
(1)用“mu”、“ma”来哼唱旋律一二段主题旋律,再视唱第三段主题旋律。(2)演唱歌词(3)请学生分析歌词。
问:歌词共有几段?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连线题:(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段 惜别 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第二段 化蝶 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三段 相爱 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4)聆听范唱,注重情感表现。
思考:每一段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何变化?(结合歌词内容,强调第三段的情绪、力度都要加强。)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拓展
1、欣赏FLASH 吴奇隆《梁祝》。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流行歌手,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吴奇隆是怎样演绎《梁祝》的。
2、欣赏录像:舞蹈《化蝶》(双人舞)
师:吴奇隆演唱的《梁祝》哀怨悲切,感人至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演唱了《化蝶》,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的坚定和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革命热情。
2.能够分别用柔和、抒情的,以及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3.了解舞剧、芭蕾舞剧知识。
4.亲自体验芭蕾形体训练和舞剧的表演。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背唱《红色娘子军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2.尝试学习芭蕾片段、舞剧的表演。教学方法:
情境法、尝试法、欣赏法、讲解法 教具:
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踢踏舞《大河之舞》录像。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 生:踢踏舞。
播放第二个舞蹈《胡桃夹子》录像。师:这个又是什么舞蹈呢? 生:芭蕾舞。
2、体验芭蕾舞手位,了解芭蕾舞的起源。
师:同学们跳过芭蕾舞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学学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先来看看图解。(播放幻灯片)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芭蕾手位。师:同学们知道芭蕾舞的起源吗? 生:
。。。
师: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演员用足尖舞蹈,芭蕾(包括其它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后来我们国家也学习了这种高雅的舞蹈,创编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用芭蕾舞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蹈,比如《红色娘子军》,我们来欣赏这部舞剧的片段。(播放录像)
3、学唱《红色娘子军连歌》。
师:同学们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 生:。。。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电影,后改编为芭蕾舞剧,在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的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连。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因不堪欺压逃出了南府,但被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死,就离去。后来吴清华被一位共产党路过而救。吴清华加入了娘子军,歼灭了南霸天,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打幻灯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其中的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播放歌曲录像,采用跟唱法,录音反复播放了三遍学唱曲段,跟随钢琴演唱一遍,就基本学会了)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才能演唱好这首歌曲,表达作品的情感?
生:音乐情绪是铿锵有力的,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我们应该用充满勇敢坚强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根据他们的理解重新演唱歌曲)
4、扩展教学,《军民团结一家亲》。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红色娘子军》的第四场《军民团结一家亲》(播放录像)师:《红色娘子军》发生在我国哪个地区? 生:海南 师:对,海南,在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山,叫五指山,李双江歌唱家的代表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中的五指山和万泉河就位于我国的海南省。今天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五指山歌》。(播放歌曲)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五指山歌》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否有相同的地方?(如果听一遍听不出来,可以重复播放)
生:有。(旋律差不多一样)
师:对,《五指山歌》是在《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基础上创作的,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军民团结一家亲》。(因为歌曲难度同样不大,所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唱)
师:同样请同学们思考该怎样演唱好这首歌曲?它和《红色娘子军连歌》有何不同? 曲名
歌词内容、音乐情绪、演唱的感情 《红色娘子军连歌》 铿锵有力
进行曲的风格、表现妇女坚强、不服输的一面 勇敢、坚强、豪迈、有气势的情感 《军民团结一家亲》 优美
抒情、优美、缓慢 柔和、亲切的情感
5、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背唱这两首歌曲。(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我们来模仿芭蕾舞的几个动作(播放录像),(把几个连贯的动作截成几个片段,如:跺泥、亮相。。。让学生模仿,熟练后再加上音乐伴奏把动作连起来,可以全班做,也可以挑选几位学生表演,或者其他学生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几位学生表演。)
6、总结: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的芭蕾舞剧。它展现了我们祖国的风格和气派。在舞台上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的形象,把属于西方的芭蕾艺术和中国的特色融为一体,为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学科:音乐 类型:教案
本科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第20课 参考:未知
课题: 婆娑舞姿《天鹅湖》《丝路花雨》 教学目标:
聆听舞剧《天鹅湖》选曲《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能够辨别这两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
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几首舞剧音乐中辨认出民族舞剧音乐。
知道舞剧、芭蕾舞剧知识;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教学重难点:
聆听舞剧《天鹅湖》选曲《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并能够随着音乐唱出这两首乐曲的主题片段,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教具:录音机、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
《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1.作者简介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爱音乐。乌拉尔地区丰富的俄罗斯民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4岁开始弹钢琴,10岁到彼得堡法律学校上学。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然而他不喜欢这个职业。1862年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66年应邀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1877年至1890年他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创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音乐创作活动之中,这是柴科夫斯基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代。
柴科夫斯基一生是辛勤创作的一生,差不多对音乐艺术的一切体裁和形式,都进行过探索。他一生创作了10部歌剧、6部交响乐、3部舞剧、4首交响组曲、12首大型的交响管弦乐作品、3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重奏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浪漫曲、合唱曲等。其中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钢琴曲《四季》,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等已成为世界音乐经典,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在本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13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欣赏《如歌的行板》时曾作过介绍。2.舞剧《天鹅湖》简介
典作品。《天鹅湖》为四幕芭蕾舞剧。舞剧脚本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由贝吉切夫和赫尔茨撰写脚本。创作完成于1876年,1877年2月2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
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用魔法变成一群白天鹅,她们只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一日王子齐格弗里德打猎在天鹅湖边与奥杰塔相遇,他们互相倾慕,奥杰塔向王子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告诉他只有真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王子决定在次日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宣布奥杰塔为新娘。恶魔命其女儿黑天鹅化妆成奥杰塔参加舞会,欺骗王子,王子发觉受骗后,立即奔向天鹅湖畔,追杀恶魔,一声巨响,恶魔殒灭。奥杰塔和她的女友们恢复了人形,公主和王子重逢,终于获得了幸福。
该舞剧音乐后由作者编成同名管弦乐组曲《天鹅湖组曲》,由6首乐曲组成。该组曲后由他人扩充为13首乐曲。
3.《场景音乐》音乐分析
(舞剧音乐的第10分曲,全剧共29个分曲)。这段音乐是贯穿整个舞剧音乐的主题——天鹅主题(见例一),以这个基本主题为主导动机,发展成整个芭蕾舞剧音乐。例一:这个音乐主题在舞剧的多处出现,在舞剧的第一幕的终场(舞剧的第9分曲)、第二幕的开头场面(舞剧的第10分曲)、第二幕的终场(舞剧的第14分曲)和第四幕的终场(舞剧的第19分曲)中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发展而成。
题音乐,表现了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式的主题改编了速度、节拍,由小调变大调,成为一曲辉煌宏伟的颂歌,表现忠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邪恶的力量。
鹅湖水面静静地浮游,领头的一只头戴花冠的天鹅就是奥杰塔公主。天鹅主题音乐是一段充满温柔和悲伤的优美旋律,既表现了纯洁、善良、美丽的天鹅——奥杰塔的音乐形象,又象征着奥杰塔和她的女伴们的悲惨的命运,同时还体现出王子和奥杰塔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追求。
乐曲开始,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而略含忧伤的天鹅主题,描绘了天鹅纯洁、端庄而略带哀婉的形象。
琶音,使人仿佛看到静静浮游的天鹅在湖面上漾起了层层涟漪;竖琴的伴奏,使天鹅主题更为柔美、清纯。这一主题反复一遍后继续发展,双簧管奏出渐渐上行的旋律(见例二)使乐曲情绪逐渐激动,仿佛在诉说着奥杰塔的不幸遭遇:例二:接着,在乐队伴奏下,圆号用柔润的音色再现天鹅主题(例一),小提琴和中提琴重复了双簧管奏出的如泣如歌的旋律(例二)。随后,整个乐队奏出悲愤的乐声,表现了对奥杰塔命运的同情。天鹅主题(例一)再次由整个乐队奏出,大提琴等低音乐器将这一主题再一次轻轻地重复,仿佛在为奥杰塔的悲惨命运黯然神伤。
4.《西班牙舞曲》音乐分析
子齐格弗里德安排的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妖魔罗特巴尔德及其女儿和随从闯了进来,他们扮作外国客人,在妖魔黑斗逢的挥舞下表演了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包括匈牙利、西班牙、那不勒斯和波兰的舞蹈,第一段舞蹈的音乐各有其民族特点。
曲的节奏,节拍为三拍子,节奏强烈,气氛热烈,常用于男女对舞和独舞,还采用西班牙舞曲中常见的响板,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音乐特点。该舞曲具有典型的波莱罗舞曲的特征。有关波莱罗舞曲,本套教材在九年级下学期(第18册)第四单元将学习介绍。
班牙舞曲》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
第二段:节奏比第一段更加强烈,情绪更加炽热,以连续的快速节奏中的附点音符和间歇的大跳为特点。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第四段:转为升F大调,旋律富于歌唱性,与前后形成对比。第五段:升F大调,情绪更加活泼,出现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其热烈气氛达到全曲的高潮。
(二)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1.作者简介
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编导。
2.舞剧《丝路花雨》简介
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
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中,伊努思仗义疏财,为沦为歌舞伎的英娘赎身,父女得以团聚。在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为免遭市曹毒手,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后来,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随之踏上归国的旅途,市曹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于阳关外烽火台下拦劫,神笔张点火报警,救伊努思于危难之中。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上,英娘化妆献艺,借机陈诉市曹和窦虎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隐患。
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音乐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音乐还将一些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剧中波斯人的风俗特征。3.音乐分析 合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的舞台场景,以起伏流动的优雅旋律和徐缓轻盈的节奏,塑造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形象。
(三)相关知识 1.舞剧
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舞剧一般不包含歌唱和说白。
2.舞剧音乐
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尤其是舞剧音乐加强了交响性,更加强了音乐在舞剧中的主导作用,也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舞剧音乐通常包括序曲、各种舞曲、场景音乐、幕间曲等。
3.舞剧发展的历史
国家称舞剧为芭蕾(Ballet),源于意大利文,即“跳舞”的意思,是在16、17世纪时,意大利和法国宫廷以民间舞蹈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宫廷芭蕾后来进入剧场,成为剧场芭蕾,常常穿插在歌剧和各种戏剧当中。18世纪,芭蕾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了足尖舞的技巧,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18世纪又传入俄国,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
4.中国舞剧的发展
追溯至商周年代。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尤其是戏曲艺术中,保存着不少小型舞剧和舞蹈性很强的剧目与片断。20世纪40年代前后曾有过吴晓邦创作的《虎爷》、《宝塔牌坊》等作品。1949年后,舞剧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型舞剧有《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和《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近年来,舞剧创作不仅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舞美设计等方面,而且在音乐创作表现手法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出现了《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魂》等有影响的作品。我国的舞剧有的增加了歌唱形式的插曲,如《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三)欣赏《天鹅湖》选曲
1.引导学生倾听舞剧音乐。让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简要归纳。
2.比较两段《天鹅湖》选曲的不同风格特点。这两段选曲有很强的对比性。
3、采用让学生自己“比较、感受”的方法。教师先不作揭示,仅提出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4.模唱《天鹅湖》两段选曲的音乐主题片段。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旋律性很强,简短、易唱,5、在欣赏前后引导学生视唱或模唱。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熟悉之后再欣赏时可小声随着哼唱。
(四)欣赏《丝路花雨》
1.引导学生注意这首乐曲音乐的浓郁民族风格,以及使用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特殊效果。
2.结合课本上的画面、相关的录音、来加深对中华民族舞剧的认识。
(五)总结
课后记:
第三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案、教例分析系列
案例3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系列课)
浙江省象山中学 蒋 亮
一、教案描述: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包括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椭圆的第二定义等等,教材中单独地把它分成几块拿出来讨论,显得极不自然。特别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教材通过一个例子给出,思路不蹈常规,这一切都是教材的简洁性决定的。我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问题情境,把这些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整个过程如同一次重大战役,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展开,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如下:
(一)、以问题为中心,注重过程教学。
首先,设计如下情境,提出反常规的问题。
师:上几节课,我们导出了椭圆的标准方程,整个过程严谨周密,现摘录如下: 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焦点F1和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图1)。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xc2y2a2cxaxc2y22a(1)
y
M
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xc2y2(2)
F1
O
F2
x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
x2y2 221ab
(图1)
(ab0)(3)
问题1:为什么将(3)式作为椭圆的标准方程?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首先会感到奇怪,似乎(3)式作为标准方程那是顺理成章的,进而会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
1、(3)式简捷,具有对称的美感。
2、(3)式为我们提供了求椭圆轨迹的标准方程,方便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轨迹的方程。
3、根据解析几何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这一特点,(3)式方便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针对上述理由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如何利用(3)式从整体上把握椭圆的曲线的形状,展开讨论。这样便自然引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课文要求的内容。若要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曲线,自然需要列表、描点、连线等常用手段,于是课文中的例1便自然出来了。上述讨论需要一个课时左右。
(二)以探究为热点,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基础,本节课教师的问题设计显然容易且自然多了。
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3)式作为椭圆标准方程的诸多优点,自然我们会有: 问题2:将(3)式作为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什么缺点?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比较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后,发现(3)式无法揭示椭圆上的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a这一本质属性,相比之下(1)式恰好具有这一优点。于是师生一起可以讨论(1)式的优缺点,具体可得:
1、(1)式充分揭示了椭圆的定义。
2、(1)式难以讨论椭圆的其他几何性质,如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等。通过以上讨论,自然产生了:
问题3:是否存在一个方程,同时体现椭圆的第一定义和椭圆的几何性质?自然将目光转向(2)式,将(2)式变形,得
xc2y2acxa(4)
y M
P x 即 MF2aex同理可得 MF1aex将(2)式再变形,得
(5)(6)
O
F2
xc2y2即 ca(x)ac2
(图2)
xc2y2axc2ca(7)
(5)(6)两式将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只和焦点的横坐标有关的一维算式,充分体现了数学降维思想。而(7)式正好揭示了椭圆的第二定义,正是书本上例2的意图(图2)。
如此处理教材,自然流畅,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充分地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被人们所遗弃的(2)式,挖掘出如此宝贵的教学成果,这会让学生兴奋不已。在品尝创新果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讨论约一教时。
(三)、以反思为主调,奏响创新旋律。
务必指出,反思是创新的源泉。通过前二节课的探索,特别是第二课时获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后,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打破思维定势,争取更大的突破。
师:总结上二节课的讨论,我们发现对(1)式的每一次变形,都会收到一系列令人激动的科学成果,那么自然会有:
问题4:(1)式还有其他变形吗?如果有又能得到什么收获呢?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讨论特别的活跃,热情空然的高涨,通过讨论可获得一系列成果如下:
成果一:将(1)两边平方,整理可得:
xc2y2xc2y2MF1MF2MO2x2y2a2b2(8)
y
M(8)式揭示了椭圆的又一本质属性:
a2b2,F1 O
F2
x 即,椭圆上动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积,和它到椭圆中心距离的平方之和等于常数(图3)。
成果二:将(5)(6)代入(8)式可得:
(图3)
MOb2ex2(9)
若将动点到中心的长度称为椭圆的半径,那么(9)式给出了椭圆半径的计算方法,它只和该点的横坐标有关,同样起到降维作用。
成果三:若将(1)式的两边乘以
xc2y2caxc2y2,整理可得:
xc2y2xc2y22x(10)
(10)式给出了椭圆的又一本质属性:即椭圆上动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差与该点到椭圆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焦点所在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
成果四:在 F1MF2中(图1),设F1MF2,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4c2MF1MF22MF1MF2cos(MF1MF2)22MF1MF2(1cos)4a22MF1MF2(1cos)222b2所以 MF1MF21cos将(11)式代入(8)式可得:
(11)
MOa2b2tan22(12)
(12)式给出了椭圆半径与动点到两焦点连线所成角的关系。
应该指出:本节课的创新讨论是无止境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得到的成果也不同,无论如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对(1)式作变形看,自然也可考虑对其它式子变形,如将(3)式变形成
y2b2 2(xa)(xa)a
二、教案分析,于是可得,椭圆上动点到两焦点A
a,0,Ba,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等等。本内容可以安排1至2课时。
(一)、教学观念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突出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寓创新意识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本节内容教学设计的主思想、主旋律。
本教案一反常规的教学过程,在注重知识落实的同时,更注重的是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将课本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合情合理、引人入胜,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从这堂课的整体效果看,因从暴露思维的角度组织材料,所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发现中可以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看,特别注重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于是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富有成果的、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以探索的机会,创造的热情,从而提高了素质。我们说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但对于寻找真理、发现真理和探索真理而言,更要重视合乎情理的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一切,传统的数学教学未予重视,于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转变教学观念更是关键、是方向盘、是指南针。
(二)挖掘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必修课。
现行教学教材是由很多教学教育专家经过反复修改、讨论才编就的,它的每一项内容乃至每一条题目,都有其精心的考虑。当然,编写者不可能也无必要把他们的所有想法都写进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实际教学时,做到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从一个反常规的问题入手,扣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甚至在许多教师的心底里认为(3)式作为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把(3)式作为标准方程,也从来没有想过(3)式的许多不足和缺陷。本课时正是在这一逆向思维的基础上,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他们的好奇心,整节内容设计成几课时,犹如一部优秀的电视连续剧,让人留恋忘返、欲止不能。
本教案的成功之处是充分的挖掘了教材的潜能,站在学生的层面上设计教学过程,把知识点的掌握转化为探索过程,并把探求的领域一次次地扩大,一次次地深入,这种有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的教学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人们的一般的认知规律,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简介
蒋亮,男。1956年12月生,现任浙江省象山中学校长,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名教师、宁波市享受正教授待遇的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竞赛、数学管理和教育创新的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意识的培养有独到的见解和成效,在《数学教学》、《数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六年来高考内容的覆盖和应试秘方》一文曾被三家杂志转载,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论文,参与编写新教材教参用书多种。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与教学内容 第 一课 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欣赏《渴望春天》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用甜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过程方法经历学唱歌曲的过程,体验歌曲的情绪;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外国歌曲的特色;利用口风琴吹奏二声部,进一步感受和声的美。
态度情感通过学唱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生随歌曲《小白船》音乐进教室,进一步感受三拍子音乐,为学唱歌曲作铺垫。师生以互问好的形式进行发音练习。
二、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并
揭示课题:
《我们多么幸福》
2、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并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讨论并展开想象。1学生交流旧社会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2、新旧对比,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幸福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想象,谈一 谈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一 谈自己如何理解幸福。
也可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这节课。
三、学唱歌曲
1、用多媒体出示曲谱,指导学生分析节拍特点
2、指导学生分析节奏难点,读出节奏。找出延音记号
3、指导学生分小组、分乐句、借助教师的伴奏学唱曲谱。
4、指导学生按节奏、有表情朗读歌词。
5、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学习歌曲的方式(听歌曲录音、听教师范唱、小组借助口琴学唱)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演唱。
这首歌曲是四三拍子。找出节奏难点(切分)
试着读一读节奏。找出延音记号、升记号记号,试着唱一唱。每小组负责一句,在导生的组织下完成学习内容。读歌词。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学唱,完成学唱任务。
也可由教师分析讲解。
学生读不出的,教师给予分析指导。也可让学生先听一听带升降记号的音,再唱一唱。
对个别困难小组,教师可参与其中。
学生读不出感情,教师示范。这三种方式,也可本别尝试一下。
四、演绎拓展
1、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意境。(从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发表意见)
2、教师伴奏并指导演唱。
学生分小组讨论,主动发表意见。
学生按讨论的要求有感情很投入的演唱。
教师可做总结:2拍子活泼一点。伴奏也可由学生担任。
第二课 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
2、学习感受渐强、渐弱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过程方法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外国乐曲的特色。
态度情感 通过学唱和欣赏,启发学生学习骆驼不畏艰难在沙漠中跋涉的拼搏精神,感受行进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生检查课堂用品是否齐全。
师生以互问好的形式进行发音练习。
二、感受歌曲
1、教师谈话导入并
揭示课题:
《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2、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并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讨论并展开想象。
学生谈一谈骆驼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想象,谈一 谈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一 谈自己对党的认识。也可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这节课。
第三课 歌曲《吹草哨儿》
欣赏歌曲《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吹草哨儿》
2、引导学生学习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创作旋律。师生以互问好的形式进行发音练习。
过程方法
经历学唱歌曲的过程,体验歌曲的情绪。参与欣赏活动,感受歌曲的特色情绪及演唱特点。
态度情感
通过学唱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感情。
第五篇:音乐教案
设计意图: 小班艺术活动洗手绢(律动)
此刻的小孩多数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自小获得爸妈的宠爱,日常生活内的全部均有爸爸妈妈包办替代,自我料理能力非常差。韵律教学《洗手绢》,让小孩们充足认知到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活动目标:
1、感受律动活动的快乐。
2、感知《洗手绢》律动,学习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的模仿动作。
3、在洗手绢的基础上,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发展音乐表现力。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绢。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洗手绢》音乐CD。
4、事先欣赏过《洗手绢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猜谜语。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手绢)
二、知道手绢的作用,感受律动活动的快乐。
1、帮助幼儿了解手绢作用。
2、动手洗手绢。
3、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洗手绢的动作。
4、完整听音乐做动作。
5、教师和幼儿一同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三、教师总结,鼓励表扬幼儿。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洗手绢的本领,而且还把它变成了漂亮的舞蹈,你们真是太棒了!刚才小手绢告诉老师,它想到外边晒太阳,这样它会更干净卫生,让我们带着小手绢到外边晒太阳吧。活动延伸与建议:
1、组织幼儿边唱歌边洗自己的手绢。
2、教育幼儿为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反思:通过教学,小孩们明白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么样洗手绢;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么样洗手绢。在歌曲结尾时候的晾手绢又显现出了劳动后的快乐心情。这一个教学让小孩们充足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更达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小班音乐活动《找朋友》(舞蹈)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在情绪上比较脆弱,他们十分依恋自己的父母,长辈。他们从家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有新的老师、新的朋友,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和新朋友呢?于是设计了《找朋友》为旋律的韵律活动。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喜欢亲近老师和同伴,激发孩子想和老师、小朋友做好朋友的愿望。在说说、唱唱、跳跳中感受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从而愿意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2、能在教师的提示下边唱边表演动作,会及时交换位置。
3、熟悉旋律,初步掌握歌曲节奏,根据歌曲内容做相应舞蹈动作。活动准备:
1、提前熟悉音乐内容,会演唱歌曲。
2、音乐CD《找朋友》。活动过程:
一、模仿活动,发声练习。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入场。
2、发声练习:《小鸭小鸡》。
二、教师示范,幼儿表演舞蹈。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做声势练习。
2、教师表演,幼儿欣赏。
(1)教师:好朋友见面时是怎么相互问候的?(2)带幼儿学做敬礼、握手的动作。
3、教师范唱,交代歌曲名称。(注意在肠道最后一句时放慢速度,用夸张的口型突出这一句的节奏,提示幼儿唱完歌曲要与朋友交换位置。)
4、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1)全体幼儿坐或站成圆圈或半圆形,面向圆心,拍手唱歌。请几个幼儿在圈中做邀请者。
(2)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三、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做各种动作出场。活动延伸与建议:
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舞蹈进行中也可由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同时出去邀请,直至请完所有的幼儿为止。
活动反思: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但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老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小班音乐活动:《小板凳》(歌曲)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于是我利用了已有的教具图谱,巧妙设计了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边游戏边歌唱。歌曲《小板凳》,主要教育幼儿尊敬和关心老人长辈,如果只用简单说教的方式,孩子们不容易接受,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不仅利用了图谱教学,而且还在活动中适当的加上了游戏环节。让幼儿通过演唱、表演,进入到图画中体验浓浓的爱意,是尊敬和爱护老人、长辈的行为得到艺术化的练习,他们也很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
3、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能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活动准备:
1、小宝宝在家坐在板凳上等妈妈回来的图片。
2、《小板凳》音乐CD。
3、音乐《小腕花》。活动过程:
一、模仿、做律动、做发声练习。
1、听音乐,模仿打鼓、吹喇叭动作入场。
2、安静律动:《小腕花》。
3、发声练习。
二、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并尝试表演。
1、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教师: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等谁回家?妈妈干嘛去了?
2、教师范唱,交代歌曲名称。
3、请幼儿跟随教师做声势练习,再次欣赏。
4、幼儿学唱鼓励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5、幼儿表演唱,教师鼓励表扬。
三、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表演。活动延伸与建议:
1、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歌词(可将人物替换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鼓励幼儿在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活动反思:
由于整首歌曲的旋律较慢,幼儿就会很轻松的边做动作边学唱儿歌。为了让幼儿不枯燥的反复学唱儿歌,首先我随着音乐《小板凳》的节奏,给幼儿讲了《小板凳》的故事。接着我利用电子琴,边弹琴边唱儿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学唱儿歌。在幼儿学得差不多会唱时,我又边唱歌边作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可喜欢了,都主动,大胆地和老师一起玩起了音乐游戏。
小班音乐活动:《春天》(歌表演)
设计意图:
美丽的春天到了,吃完中饭我喜欢带着小朋友到操场上散步,让他们沿着操场走一圈。这几天小朋友们走在小路上时一会儿用手摸摸小草,一会儿开心地叫起来:那里有花。还发现树上长出新叶子了。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蝴蝶飞来了,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音乐教学活动《春天》,让幼儿再看看说说唱唱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活动目标:
1、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能看图谱边唱边按照歌词内容做动作。
3、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能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活动准备:
1、教师把歌词内容画成一副画《春天》。
2、幼儿有关于春天的认知和经验。
3、图谱。
4、歌曲中各种角色的头饰。
5、《春天》音乐CD。活动过程:
一、节奏、发声练习。
1、教师放《春天》歌曲,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入活动室。
2、教师组织幼儿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教师范唱,幼儿歌表演。
1、教师范唱歌曲《春天》,小朋友安静倾听。教师:(1)、这首歌中唱到什么?(2)、听完歌曲后你想做什么?
2、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春天》。(1)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春天天气怎么样?地上长出什么了?还有什么小动物出来活动了?歌曲里怎么唱的?(2)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3)幼儿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4)教师鼓励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3、出示动作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动作顺序。
(1)教师:图片上都画了些什么?你会做哪个动作?猜猜这是歌曲里的哪一句,谁能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一边演唱一边完整示范动作,幼儿欣赏。(3)幼儿看图谱学习动作。
4、幼儿集体表演。
三、幼儿扮角色进行表演。
幼儿选择花、树、蝴蝶、蜜蜂、小兔子的头饰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再表演时表情丰富,能一边演唱一边表演。
活动延伸与建议:
鼓励幼儿在家人面前大胆表演,加强、提升对歌曲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活动反思:
歌曲《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歌词很简单,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简单明了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
本活动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了解春的主要特征:并学习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第二个课时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引导孩子用甜美、连贯、活泼跳跃的唱法唱歌;并鼓励孩子自选角色来创编其相应动作表演歌曲。活动中为了解除枯燥的唱歌方式,我抓住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在唱歌的同时让幼儿自选角色,分角色表演《春天》。还利用道具:花儿、柳树、蝴蝶、蜜蜂、小白兔,请幼儿扮演五个角色,每组幼儿唱一句歌词,要求摆一个动作。在游戏的氛围中,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歌唱愿望。从整个活动来看,大多数幼儿能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学唱歌曲和表演歌曲,争取在下次的活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小班音乐活动:《小鸭小鸡》(歌曲)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音乐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情感也得到熏陶。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边唱边玩指偶游戏,体验游戏与表演的乐趣。
3、尝试用圆舞板、碰铃随乐一拍一下有节奏的演奏。活动准备:
小鸭、小鸡以及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贴绒、圆舞板和碰铃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贴绒,以故事的方式引出主题。
引导语:一天,小鸭和小鸡见面了,它们亲切的招呼起来。小鸭是怎么叫的?小鸡是怎么叫的? 引导幼儿模仿小鸭、小鸡的叫声。
2、教师边演示小鸭小鸡的贴绒边范唱歌曲。提问:小鸭(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3、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1)玩法:左右手指各表示小鸭与小鸡,按歌词内容做相应动作。(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按节奏边玩手指游戏。
(3)教师伴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进行提示,如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唱、唱足二拍子的长音等。
4、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教师示范演奏圆舞板、碰铃,幼儿认真倾听,尝试为小鸭、小鸡选择合适的乐器:你们认真听听,那种乐器适合为小鸭(小鸡)伴奏?(2)幼儿学习看指挥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小鸡小鸭对唱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指挥,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轮奏。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让幼儿在一堂活动中,从头到尾来学习记忆歌词演唱一首歌曲,那么我想没有多少幼儿能够坚持到底。教师适当地加上一些手势与动作,即用老师的手势来传达歌词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词,再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做做歌词的动作,那么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小班音乐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贴近,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亲切感,小鸭的各种形态特征在幼儿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活动的主要原因。活动目标: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基础上,学习听辨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小鸭子躲藏的动作。3.在游戏中知道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过它们游水,走路。2.鸭妈妈胸卡,小胖鸭子胸卡(分小白鸭、小黄鸭和小花押)。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复习表演第一段歌曲。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上次妈妈和大家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是什么呢?”
“小胖鸭子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做给妈妈看?” 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鸭的造型。
2、创设情景,跟着曲二的音乐做小鸭子在水里嬉戏的动作。
“宝宝们,跟着妈妈到池塘里玩吧”(转身来到后面的池塘边)“来,和妈妈一起跳下水,怎么跳的呀?”(教师示范,做跳的动作)“我们在池塘里做什么呢?”“哪个宝宝来试一下呢”(请能力强的幼儿跟着音乐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学习)
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鸭走、跳水、游泳、找食、潜水、和其他小鸭子一起玩等动作:“来,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动起来,我们先来游泳吧,划呀划呀,划到前面,换个方向,划呀划呀,划到这边,池塘里的水可真清呀,我们一起潜水吧,来,身体钻到水里,再浮上来池塘里有小鱼呢,我们来捉小鱼吃,先钻到水里,用嘴巴夹住小鱼,刁紧了,头抬起来给妈妈看看呢,真棒”(重点调动幼儿积极性,融入游戏情景)
3、玩捉迷藏游戏,了解游戏规则。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休息:“大家会玩捉迷藏游戏吗?妈妈来找你们的时候,你们怎么把自己藏起来?”(集体练习动作头儿钻到水里,尾巴翘起)
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请几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示范,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
幼儿游戏:分三组进行,提醒幼儿听音乐变换动作,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先请小白鸭来和妈妈做游戏,其他宝宝可要仔细看”(一组幼儿游戏,其他幼儿在池塘边休息)。
教师讲评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接着第二组幼儿游戏,最后第三组幼儿游戏。
4.完整游戏,熟悉曲一第二段歌词,进一步发展游戏情节。
“宝宝们,跟妈妈回家吧”(引导幼儿倾听鸭妈妈呼唤的音乐)“宝宝的家在哪里?”(回到一开始唱歌的位置)幼儿游戏一次,要求听见妈妈唱完最后一句才能走回家。
5.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活动结束:
鸭妈妈和小鸭回家休息 “宝宝们,来吃小鱼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
小班的幼儿很乐意玩“变一变”“玩一玩”之类的游戏,一开始学习胖鸭子走路,接着就“躲藏起来,”他们能跟快完成从小胖鸭子“头儿钻到水里,尾巴在水上”的动作,在躲藏的时候就要一动不动,否则就会被发现。这种转换同时又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避免连续蹦跳造成的疲劳,集中展示了艺术表达的形象性和愉悦性功能。
小班音乐活动:《小鸟飞》(舞蹈步伐)
设计意图:
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老师设想让幼儿跟着这段音乐进行表演,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要做一个要做孩子的发掘者、引导者。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能辨听鸟飞,鸟吃食的旋律。2.学走小碎步,并能用动作表现出音乐的变化。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视频。2.小鸟头饰。
活动重难点:走小碎步,并能用动作表现出音乐的变化。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感受音乐。1.播放音乐第一段。
师:这段音乐听起来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这时候小鸟在干什么? 2.播放音乐第二段。
师:这段音乐跟上面一段一样吗?你听了感觉怎么样?这时候小鸟在做什么呢?
小结:两段音乐第一段很优美是小鸟在飞舞。第二段有点轻快是小鸟在吃东西。
二、与幼儿讨论创编动作。1.创编动作。
师:小鸟在中飞舞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跟其他小鸟飞的不一样吗?怎么让小鸟稍微飞的高一点呢?(引导幼儿学用脚尖踮起的方法,做小碎步走)小鸟吃东西应该怎么吃呢?(提醒幼儿一下一下的“吃”注意重拍)
2.跟随音乐做律动。
师: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最后一句引导幼儿做动作,表示小鸟吃饱了)
三、听音乐,玩游戏。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鸟的头饰,下面我们一起来玩小鸟飞的游戏,注意,小鸟飞的时候“翅膀”不能碰到别人,不然会从天上掉下来了。活动反思: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课上,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了歌词内容的动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富有一个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儿中去。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小,刚入园很多幼儿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语言和体态的魅力,鼓励幼儿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演唱,活动中,我没有考虑到幼儿掌握情况,联系的次数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点,我想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小班艺术活动:《找小猫》(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尝试随音乐合拍的做猫走路的动作
2、感受能遵守游戏规则,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随意走动。
3、感受小猫与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场地背景图:大树、房子。
2、猫妈妈的头饰一个,小猫头饰若干。
3、课件《找小猫》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发幼儿学唱游戏歌曲的兴趣。
提问:宝宝们图上都有谁?猜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找小猫》。
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中唱到了谁?它们要和妈妈干什么?(熟悉歌词内容)。
2、完整地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提问:小猫和妈妈玩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参与游戏的高兴心情)
3、师幼共同完整学唱歌曲。教师注意倾听幼儿学唱歌曲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
4、幼儿自由演唱歌曲,鼓励幼儿用动作大胆表现。
三、理解游戏玩法与规则,能随音乐节奏进行游戏,体验小猫和妈妈做游戏的快乐心情。
1、带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
提问:你和妈妈捉迷藏时,会躲藏哪里?(引导幼儿练习躲藏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游戏玩法学习游戏的规则。提问:你躲藏的时候,能不能说话?为什么?
“不能动也不能说话”。听到“找呀找呀找呀找”的时候,被摸到的宝宝要跟着妈妈走。
3、带幼儿练本领,完整游戏。
提问:你和妈妈捉迷藏的时候,你躲藏在哪里?(能用“我躲在„„”完整的表述)。
4、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与规则。
提问:你和妈妈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再次体验游戏玩法和规则。
5、请一名幼儿扮演猫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猫,再次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游戏时提醒幼儿要用最快的速度躲藏好,不动也不说话。)活动延伸:
“宝宝们真棒,我们今天不但学会了唱歌、做游戏,还学会了躲藏的本领。现在我们到活动室外面去玩一玩吧。”
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歌曲)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整个乐曲贯穿了小鸡的孵化过程,诱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感受入手、运用图谱、用具体的情境将孩子自然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引导孩子来感受小鸡出壳时喜悦,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活动目标:
1、用好奇、欢快的情绪唱歌。
2、想像并用各种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小鸡出壳的样子。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及录音机、实物教具蛋壳及小鸡、挂图、大蛋壳教具、电子琴或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幼儿听《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律动,走进活动室。
2、发声练习。用小猫叫“喵喵喵”、小狗叫“汪汪汪”引导幼儿练习发声。
二、导入:
1、出示鸡蛋及小鸡实物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讲小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小朋友知道谁在里面吗?(教师说,叽叽叽、叽叽叽)让我们仔细听一下,小鸡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咚咚咚、咚咚咚!’(边敲蛋壳)蛋壳,快开门,我要出去和小朋友唱歌、做游戏。蛋壳听了小鸡的话,把门打开了(边打开蛋壳)小结: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教师边操作教具边领小朋友念一遍。
教师:小鸡身上长满了毛,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让幼儿摸小鸡),引导出词语:毛绒绒;小鸡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黄色)。引导:小鸡长得黄绒绒的。身体长得什么样?(教师做动作引导出词语:胖乎乎)。小结:小鸡长得黄绒绒,胖乎乎。
教师:小鸡在蛋壳里呆着,太闷了(语调、表情变化),现在蛋壳打开了,小鸡可高兴了,就“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的有表情的示范演唱歌曲。
2、结合挂图,编成儿歌,按歌曲的节奏朗诵儿歌。唱到“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时,教师做动作(食指并拢,转圈)
3、教师弹琴,与小朋友一起唱歌。
教师:小鸡从蛋壳里出来,非常高兴,小朋友用最好听的声音给鸡宝宝唱歌。
4、听歌曲录音。
教师:我们和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一起唱,比比谁唱得好!
四、创编动作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为歌曲编动作。
教师:小朋友歌唱得很好,我们给歌编好看的动作吧!教师启发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对创编出动作的幼儿,教师及时表扬,并让他到前面示范动作。
2、教师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五、创设游戏情景,听音乐做《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游戏。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演示游戏玩法。
六、小结: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议,听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反思:
这节课对我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没上之前我还比较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好把这节课上好,不过这些都是多余的。在第一环节,我能把小朋友的兴趣都拉过来(除了个别),对小朋友来说,上音乐课他们很开心,因为又能唱又能在加上动作来表演,他们很喜欢展示自己,这样也能帮助他们来记住歌词,所以我并不担心他们。不过,我在道具方面可能还有欠缺,应该把小鸡出壳描述的更生动一点,像看动画那样,这样小朋友会更喜欢吧。
小班音乐活动《走路》(歌表演)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特别喜爱的情感,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会用音乐活动的形式来表达自已喜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2、会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内容,并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大胆想象创编动作;
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已喜爱小动物的这种情感;
4、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情感。活动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2、学会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已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难点:
1、由于幼儿经验的限制,在创编动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能大胆的在集体前面表演。活动准备:
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的图片和头饰,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走路》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背景导入课程:
1、小朋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
2、复习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3、我们都爱小动物,也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叫的了,那现在我们再来听听,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二、基本环节:
1、欣赏歌曲《走路》,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轻轻哼唱。
2、出示小兔子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提问题:这是谁?它是怎么样走路的?(让小朋友自主想象模仿一下)学习歌曲:小兔子走路,跳呀跳呀跳。
3、出示图片二,小鸭子的图片,提问题:这又是谁?它又是怎么样走路的?(让小朋友自主模仿一下)子学习歌曲:小鸭子走路摇呀摇呀摇。
4、出示小乌龟的图片提问题:小朋友猜猜看小乌龟又是怎么样走路的?引导幼儿根据刚才听过的歌曲回答。(让小朋友自主模仿动作)学习歌曲: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呀爬。
5、出示小花猫的图片提出问题:小花猫又是怎样走路的呢?(让小朋友自主模仿一下动作)学习歌词: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的样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动物走、跑的课件,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小班音乐活动《两只老虎》(歌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1)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
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奇怪的老虎可真多,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没有更奇怪的老虎好吗?
师幼一起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小班音乐活动《小星星》(打击乐)
活动目标:、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重点难点:
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活动准备:
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星星》音乐、歌曲图谱。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们见过他们吗?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四、和老师一起运用跟着录音带学唱;
1、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提示幼儿说歌词;
2、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录音唱;
3、看着图谱和老师一起唱;
4、请个别幼儿唱,老师和其他幼儿随着节奏做动作;
5、请幼儿来当星星宝宝唱歌,老师当月亮妈妈表演动作;
6、老师扮演月亮妈妈,幼儿扮演星星宝宝一起边唱边随歌曲有节奏的做动作;结束。
小班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1.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
2.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乐曲磁带几盒、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小乌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于什么?
2.再一次欣赏乐曲。
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
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三、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乌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小班音乐活动《蚂蚁》(歌表演)
活动目标:
1、体验同伴之间齐心协力、友好相处的快乐。
2、感受音乐的情绪,学唱和表演歌曲。
3、一边演唱一边合拍地表演动作。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蚂蚁头饰,《蚂蚁》音乐CD。
2、活动室内布置三个“洞穴”,并制作三粒“豆子”(可用沙袋替代)。活动过程:
一、律动游戏,导入主题。
1、出示蚂蚁头饰,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跟着《蚂蚁搬豆》的旋律,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第一段:小触角动一动,小触角摇一摇。
第二段:找个好朋友,碰碰小触角。
第三段:看到好吃的,赶快搬回家。
第四段:小蚂蚁笑眯眯。
小蚂蚁回家了。
二、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介绍新歌,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2、幼儿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学习歌词。(2)幼儿整体学唱歌曲两遍。(3)幼儿集体随伴奏演唱。
3、歌曲表演。
(1)启发幼儿体验小蚂蚁的情绪。(2)再次集体表演。
(3)全体幼儿分成三组,自由进行歌唱表演,并将豆子搬进“洞穴”里。
三、集体户外活动。
教师:外面还有许多小豆豆,我们把它们都搬回家好不好?出发吧!
活动延伸与建议
日常生活中,可让幼儿一起抬桌子,共同搭积木,进一步理解人多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