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川小学高效课堂经验材料
大力实施“先学后导”显成效积极推进“1366”创新高
——桃川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课改做法
我校于2011年3月份被确定为市级“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推广校,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立足校情、学情,在教改实验中加大培训力度,严格操作流程,大胆探索实验,取得了高效课堂初始实验阶段的成效。到目前为止,我校的教改实验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我校积极推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第二阶段:2013年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推行“1366”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下我校在教改工作中的做法,以求共同探讨。
课改第一阶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
一、大胆实践与反复探索,创建新型学习组织。
一是确定学习小组类别;二是合理分配人数;三是确定学习目标;四是创设组名、形成组训;五是加强组内学习与交流。
二、加大对学生培训力度,努力转变学习观念。
一是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四是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
三、严格规范教学流程,采取梯次推进模式。
按照教学模式及操作流程,在问题发现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结构化的预习,解决最基础的知识。比如语文学科中生字生词、文章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佳词佳句等需要教师引导,在此基础上谈感受,说疑惑,提疑问,谈收获,学会发现,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在问题生成环节,教师一是要收集、归纳、梳理《问题导读—评价单》上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作为学生呈现的问题;教师还要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问题,作为教师呈现的问题。二者有机结合,1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在问题解决环节教师呈现问题,创设环境,学生合作交流,小组多元展示,教师做激励性评价或赏识性评价;而后小组概括,畅谈收获,提升意义,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英语课堂上,教师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展示预习评价单的预习收获——听录音熟知课文知识问题——小组间交流疑难——拓展训练能力提升”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按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开展“创建情境,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品味文本——重点问题,科学指导——展示交流——挖掘意义,进行训练——归纳拓展,总结提升”教学流程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四、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树立教师正确育人观。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二是外出观摩,学习经验;三是示范观摩,同伴互助;四是专家引领,提升水平。
课改第二阶段:1366模式
课改近三年,外出参观学习多次,校内研讨无数,桃川小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桃小特色的教改体系,可称之为“1366”模式。
“1366”模式,即高效课堂的一个目标: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三大课型:预习课、展示课、拓展课;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目标: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一个最终目的是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和创学的目标,从而落实真正意义的学习。
2、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拓展课。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拓展,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拓展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作好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初步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肢体语言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更多,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拓展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
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拓展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六种学法: 预习课的六种学法:读、划、写、记、练、思
展示课的六种学法:展、思、问、评、演、记拓展课的六种学法:读、问、辩、思、记、展
4、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练习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拓展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桃川镇中心小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拓展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解放了思想。教师敢于“放”相信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转换。2012年,我校一名教师荣获县级“课改标兵”称号。学生在看起来无序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我校也是“雏鹰展翅羽翼未满”,我们对它的尝试探索还是很有限的。不过我们也相信,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有广大同仁的点播指正和共同探究,我们一定会立足校情,关注学情,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努力构建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模式,扎实做好教改实验工作。
第二篇:高效课堂经验
仙岩中心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经验及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在我校实施近5年时间,在语文、数学方面取的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实施较晚,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可谈,今天也是带着学习的心情来到这里,下面我就讲讲我们平时一些做法。
第一.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了一步非常好看的电影时,总想与身边的人分享,讲给同事或朋友听。若别人没看过这部电影,你一直在讲,别人一直在听,听者很容易走神或失去兴趣;但如果在场的人之前都看过这个电影,那么很有可能大家会参与到其中来,甚至进行更深层的讨论。我们新小学英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若能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了解话题。那么在课堂上便会出现人人都想参与,想表达,想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局面。这正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英语课堂所需要的。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采用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
第二,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也经常抱怨“这个问题我讲了十几次了,可学生还是不记得,还是会在考试中答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是不是他们根本就没认真听我讲啊?” 不曾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understand;Involve me, I remember.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展示给我看,我懂了,你参与了,我记住了。这就体现了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在平时课堂中,我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困生每参与一次讨论都给与一定口头上或实际上的奖励。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带动了,也就有兴趣了。
第三,注重课后反思与集体备课的作用
在每节课上完之后,我就进行简单的反思,并不一定说要写出来,课后用几分钟在脑子回想下,这节课优缺点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这样我在另一个班级就能及时纠正,另外一点,注重集体备课,我们每周一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学校英语老师集中一起讨论某节公开课,谈谈这节课为什么这样上,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以及说说大家对这节课的意见等。
我的几点看法也就说到这里,这次来这里,更多的是带着问题来的。在实施高效课堂中,我们确实遇到很多问题
第一,我们都知道教学质量对于六年级来说有多重要,而且教学任务这么重,一个星期20多节课很常见,以至于感觉没有时间去搞课改。
第二.如何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像我们班60个人,怎么搭配,每组都有几个学困生,虽然我用过一些方法,但是有些学生连“small,big”这样简单的单词都认不到,真不知如何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
第三,小学生词汇量少,特别是三四年级,讨论的时候,多是用中文讨论,感觉像上语文课,如何在有限的单词量下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讨论,是我们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四,为了更有效的实施课改,我们改变了学生传统的位置坐法,学生面对面围在一起坐是为了更好的讨论,但是随之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我们需要讲一些语法的时候,需要学生认真看黑板倾听,可是学生头转过来时间久了脖子也难受,另外一点,每节课都需要讲很多次转过来看黑板,感觉很浪费时间。
经验比较少,问题比较多,希望各位有经验教师能给与指点。
第三篇:高效课堂经验材料
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2011.4.6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改革教法和学法,构建和推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了“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现将我校一年来在课堂教学研究与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做到“三个到位”,将教学思想和工作重心集中统一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中来。
1、认识到位:通过召开校长办公会、教研组长会、全体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等一系列会议,广泛学习宣传市局下发的关于“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等文件内容精神,让“高效课堂,有效学习”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2、组织到位: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落实到位:层层有分工,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按照部署及时开展活动,各分工口定期组织检查,阶段性汇报、总结、量化、评比、表彰。
二、坚持“四个保证”,在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时间保证:每周二至周五上午2、3节确保每天安排两节汇报课,下午活动课集中评课。周二活动课业务学习,周五活动课集体备课。教师每天上网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2、组织保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业务副校长具体抓,各分工领导负责组织,教研组长具体落实,教师全员参与。
3、内容保证:学习领会“省规四十条”和王局长讲话“三十条”等文件精神,研究《杜郎口教学模式》以及市局下发的关于“高效课
1堂,有效学习”等文件。反复学习《有效教学三铁律》、《高效课堂22条》。
4、措施保证: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与制度:《上课行为规范十条》、《学生课堂学习三十条》、《教师课堂教学二十不准》、《作业布置与检查规定》、《一分钟候课制度》、《小黑板使用与管理制度》、《导学案规范使用制度》、《汇报课与推门听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学校对每项制度安排专人检查、考核、评比。
加强师生的教学常规管理,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纳入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量化成绩,期末总评。抓好教学上的“三本一卡”:课堂笔记本、典型习题集锦本、错题本,记忆卡。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天一句格言,每天一支歌,每天一千米跑步,每天一分钟踏步,每天一分钟记忆比赛,每天一篇反思日记。
三、强化“五个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备课研究。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倡导“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初备后提出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个人潜能,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和补充。课后做好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编写一个精品教(导)学案,学校每学年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利用校园网建立“精品教案展示栏”,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教学模式研究。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10+35”教学模式。尊重教师首创精神,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模式。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研究每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三种课型教学模式,现已初步定型。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活的,课堂教学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只要体现了高效、有效,能把大多数学生教会、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就是好课。
3、加强教法研究。组织教师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教法探讨与研究。一是树立正确的教法选择理念。教法的选择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按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二是以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入研究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实效。三是组织教师结合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4、加强学法研究。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入手,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利用期中期末举行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教师学法指导经验交流会,切实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学生学法经验交流会,并建档推广。
5、加强小课题研究。降低教研重心,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学期初,各科汇集日常听课、座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小课题。对小课题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分析、实验,探索有效解决策略。学期末,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交流活动,汇集小课题解决策略并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四、抓好“六项常规”,在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上下气力。
1、狠抓备课。首先抓集体备课。按镇教委统一要求,各学科每月组织一次大型集体备课,确定中心发言人,对每一学科每学期教材分段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重难点突破、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其次抓教师个人备课。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详案,学校每月对备课检查一次,将成绩计入教师业绩档案。
2、坚持听评课活动。学校总体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复习课,对各种课型坚持听评课制度,有听必评,评中提高。本学期,重点坚持推行领导干部推门听评课制度,以促进教师备课和落实课堂教学的各种规定。
3、抓好导学案的指导工作。学校制定了导学案编写与使用规定,要求必须有三部分内容: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巩固案,充分体现师生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校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案进行集体展评,评出优秀的,打印下发,组织学习,相互提高,纳入教学管理考核。
4、坚持优质课评选工作。学校从级部入手,逐级听课、评议、推选,最后学校每科推选一节优质课,经过学校评委总体听课,全面审查,达95分以上者,确定人选,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学。
5、抓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以巩固课堂效果。要求教师布置适量正规作业和家庭作业,实行“三批制”,即精批1/3,抽批1/3,互批1/3,教师对每次作业注上批语,发挥作业的效用。同时学校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对特长生加强辅导,辅导做到“四定一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内容、定辅导人员,教导处每天检查落实。
6、抓好学习评价。为了做好课堂效果巩固,体现课堂效果,要求教师坚持学科单元测试和随堂评测,及时表扬优秀学生,鼓励下游学生,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乐于学习。学校重点抓期中、期末考试,抓好质量分析,但不公布学生分数,不给学生排队。
以上交流,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点具体做法。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突出体现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今后,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念,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全力谱写河头店镇中心中学的教育新篇章。
第四篇:高效课堂创建经验材料
高效课堂创建经验材料
乐二小学许兴华
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对高效课堂创建的经验及看法:
一、良好的校园环境,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
教学工作则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展开,每个教研组还安排一名校委会领导直接负责。这样至上而下,层层负责,形成了一条有条不紊的管理模式。
二、优秀的教师群体,浓厚的质量意识
1.认真进行个性备课和集体研讨,加强课前预设。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在课前亲密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师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2.加强了课堂常规的管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3.立足课堂教学的实效,完成真实、朴实的本真教学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
教学效率低的状况仍然存在。
4.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课堂教学是否真的落到实处,学生作业是最好的反馈途径。
三、有的放失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1.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扎实的教学研究。
四、良好的评价机制,促进每位教师积极向上。
1.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长期以来,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不能考试,其实,如果我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合理的利用考试,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良好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从点横撇捺、听说读写抓起,从课堂40分钟抓起,我们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郑川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安定区郑川小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根据安定区、学区打造“六模块‘3+X’建构式高效课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施行了“学、探、测”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教师为成员的高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本学期以来,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课堂高效为抓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口,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工作有了一定起色。
我校在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初见成效。学校通过召开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专题会议,制定了《安定区郑川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安定区郑川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计划》等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评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各个年级、各个教师的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作到责任明确,心中有数。
二是落实制度,加强检查。
每月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常规检查,而且进行通报。做到了月月有检查,月月有记载,月月有改进。
三是领导带头,强力推行,扎实打造高效课堂。
校长从寒假高效课堂培训学习回校后,先对老师进行了延伸培训,然后在不同年级上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多节,充分体现了“学、探、测”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教导处和其他教师听课20多节次,并组织评课,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四是每位教师学习关于高效课堂的相关文件精神,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上课时进行高效课堂实践活动,使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五是“走出去”,学习借鉴他人优秀成果。
教师先后参加区上组织听课活动和学区组织的说课竞赛活动,所有教师回校后都上了展示课、汇报课。取得较好成果。
六是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对活动能积极献计献策。
七是深入开展了“名师”创建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校教学质量开始明显提升。首先表现在教风、学风的转变上。本学期以来,从领导到教师,在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实行教学改革,注重课堂高效,加强课后辅导,涌现了一批工作踏实的教师和一大批勤学好问的学生。
同时在开展高效课堂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少数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有待革新,不放心学生,生怕学生不懂,上课老师讲得多,学生动的少;课外作业多,课堂作业少。二是小学科的教学还有待加强。包括品德与社会、心理安全专题教育的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处理。三是少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上的竞争意识不强,自主学习的效果较差。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特别是自习、自学、交流等等。
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压力很大,机遇也很大。说是机遇,是因为它为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气息。压力大是说教师传统模式教学由来已久,而高效课堂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投入比原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教学。不过困难是暂时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力争让课堂教学有一个较大变化,有一个新的起点。
二0一二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