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通测阅读练习概括段意3
【上篇答案】
1.装饰奇特
2.新鲜、便宜、冰凉、好喝、果汁
3.第二段:卖水人卖的是新鲜的水果汁,价格很便宜。
第三段:卖水人出尽奇招来招引顾客。
第四段: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叫人感动。
【分析】段意归并法:第二段,包括第2、3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叙利亚
卖水人卖的水 是新鲜的果汁,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在归纳段意的时候就就需要综合第2、3自然段的段意来概括——卖水人卖的是新鲜的水果汁,价格很便宜。第三段包括3个自然段,其中第4自然段是过渡段。第5自然段写的是卖水人装饰他们的摊位,第6自然段写的是卖水人吹笛子招徕顾客,归并到一起就可以得知段意了。摘句法:如上文第四段,它包括第7、8两个自然段,就可以用第7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概括段意。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
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
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
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7分)
⑴小女孩很想买那根项链,文章第一小节中的“”、“”这两个词语可以反
映出。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的心情。(6
分)
⑵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6分)
一是;
二是。
2.文章已分为两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意。(6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答案见下篇
第二篇:概括段意训练课
概括段意训练课
教学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
1、找准中心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梳理已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1)找中心句。《秋天的雨》第2、3自然段 2)找一个自然那段的不同方面再合并起来。《花钟》第2自然段 《赵州桥》第2自然段
2、联系课文梳理中心句的几种形式。1)中心句在段首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① 画出中心句
② 用自己的话说段意: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2)中心句在段尾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南京长江大桥真是太雄伟壮观了,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① 画出本段中心句
② 用自己的话说第二自然段的段意:南京长江大桥很雄伟壮观了,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3)中心句在段中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①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用自己的话说段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4)中心句是过渡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画出两个自然段中心句
②用自己的话说第二自然段的段意:赵州桥很美观。
3、找一个自然那段的不同方面再合并起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 看看这一段描写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② 用关联词语把这两方面特点合并起来。(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坚固)
4、总结写人记事文章概括段意的方法:
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
例文
有一次,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③ 画出主要词语: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结果怎样(有什么感受)
④ 串联主要词语,用自己的话说段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感到很快乐。
例文
1、风娃娃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① 画出主要词语:谁
干什么 结果怎样(有什么感受)
② 串联主要词语,用自己的话说段意:风娃娃帮纤夫吹船帆,纤夫很感谢风娃娃。
4、练习独立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然成了红色。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美丽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段意。(什么)(怎么样)
2、枣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那里有许多枣树。春天一到,沉睡了一冬的大枣树有了生机,褐色的树杈上,开始绽出新芽,真让人喜欢。
初夏,已有了近似椭圆的绿叶,继而开出五瓣小花。它淡淡的香气是人心旷神怡。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的小果,变成小伞状的小枣儿。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由黄变成淡红色。到枣子成熟时,吃起来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点健胃的作用呢。没有人不喜欢吃这又酸又甜的大红枣。家乡的枣树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3、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可爱的鸟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乘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4、记忆力
人的记忆力是靠什么来增强的呢?快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吧。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日久天长坚持不懈,他的记忆力变得非常好。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还熟练地掌握了五种外语。
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有个单位新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话务员在两个月内会背这些号码,如果靠死记硬背,很难完成任务,可话务员用谐音背记、推算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1、用“ ”画出短文的过渡句。
2、短文第()自然段写“勤奋锻炼可以增强记忆力”,第()自然段写“增强记忆力要有科学的方法”。
3、整合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增强()不仅要()而且要()。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鱼行老板只顾挣钱,把鱼全卖给了老鼠。
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 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 :“ 笨蛋,咱们虽然不愁吃,但是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 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
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所以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但是上了老鼠的当。”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段意。(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篇:概括段意(教案)
概括段意(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归并法。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简练、准确、通顺。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个人,从肥胖到苗条,叫什么?——减肥
一句话,从具体到凝练,叫什么?——缩句
一篇文章,从长篇大论到短小精悍,叫什么?缩写
好,那么把一段话说成一句话,又叫什么?缩段——概括段意。
二、回顾、揭题
1.你们以前学过哪些概括段意的方法?找中心句。但事实上,有些段落是没有中心句的,那怎样来概括呢?(多读;先把每句进行缩句,再进行合并)(这就是归并法,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大家的办法真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归并法概括段意。
3.看到这个方法,你猜,大概是怎么做的?(先想想每一句写了什么,把它写下来,再合并成一句话。)
三、教给方法 1.出示段落。
2.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每一句分别讲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句意。
4.请大家把每句话进行归并,合并相同的,保留关键的。5.讲讲这一段的段意。
四、巩固方法
1.刚刚,我们是怎样概括段意的 2.回顾方法:细读,给每句话缩句;
归并,合并相同的,保留关键的;
3.就用这样的方法,你能概括这一段话的段意吗?
五、习得方法
1.很好,现在你能自己完成这一段话的概括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归并法。其实概括段意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法,比如取主舍次法等,这些方法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渐渐熟悉。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选取最适合概括这一段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快捷地概括段意。
第四篇:概括段意 教案
概括段意 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摘句法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④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⑤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⑥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先分析句①,理想是什么?阶梯又是什么?合起来其实句①说的是指:达到理想的方式就是要珍惜时间,后面的②③④⑤⑥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或是引用名言佐证,或是举例说明,总之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句①正是本段的中心句。置于段首,明显起着统率和确定基调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从以上的例子中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吗?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二、【依法析文】
1.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②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③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④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告诉我们,作者要写人,写人的性格,从句①可以看出这个人性格和善,温柔。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用了一件事情来说明,好象要打,结果还是没打,对应句①中的“从不”二字。因此,句①是中心句。
2.①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②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③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zh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说了“有了鸟,树就显得生动。”“生动”二字如何体现?从句②来看,作者写了鸟的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从句③来看,作者写了鸟的歌唱,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无论是作用于视觉还是听觉,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因为有鸟,树就显得格外生动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
3.①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们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②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③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把句①的句意紧缩下来,也就是说不管是戴花,种花还是养花,都是为了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美就藏在花中。而句②中写“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美,可见花代表着美,花含着美。句①加上句②的句意等于句③的意思,而句③能够总括句①和句②的内容,所以,句③为本段的中心句。
4.①电影大师卓别林说过:“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 ②信仰的力量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情感,并鞭策人们为此目的去百折不挠地探索、进击。③我国历史上遵崇恪(kè)守信仰的人物更是多不胜数。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他在就义前写了这样的话:“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⑤明末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chún)就义前赋诗道:“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⑥方志敏烈士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理想的阶梯”类似,都是举例来说理,不同之处是在于,句①是个引子,引出了要说理的内容,句③④⑤⑥都是进一步举例来说明信仰的力量对人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少见的“分——总——分”关系,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绝对的根据位置来判断中心句。
5.①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②海洋的平均深度是三千八百米。③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四十米。④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二千四百四十米。⑤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纳海沟,最大深度是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⑥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⑦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玛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二千多米!⑧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个语段容易引起争议的是到底是句①还是句⑧?我们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作者是要写“海洋的大和深的特点”还是“海洋比地大,比山高”,毫无疑问,应该是前者,因为无论是列数字,还是作比较都是为了说明“海洋大和深的特点”,所以在句①中就已经能够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句⑧是用对比来进一步说明海洋的特点,是强调和重申。这个例子也提醒了学生不要一昧地通过标志词来判断中心句。
小结: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同学们,你知道了怎样找中心句吗?从这个过程中,你又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方法:联系文段的内容来分析,逐字逐句地理解句意,从中找出最能总括该段意思的句子。从位置来看,中心句有规律可循,根据出现频率依次为段首、段尾、段中。
启示:一个句子能够成为中心句,是因为它能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也就是它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根据这个意图展开或是论述,或是议论,或是说明等表达。但是当我们以后遇到一个文段中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我们的语言也就应该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读段如此,读文亦如此。
三、【挑战自我】
1.①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②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③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句①说了语言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句②是举例来说明句①的内容,句③是进一步来说明语言除了随时间变化之外,还可能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就本段内容来看,毫无疑问,句①是中心句。
2.①黄桷(jué)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萌,一份凉意。②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城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③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④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争张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句②句③用了假设也是为了说明在其他情况下,黄桷树始终是枝繁叶茂的这一特点。句④则用“据说”二字来进一步来强调黄桷树的特点。所以,句①就可以总括本段的段意了。
3.①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②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③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⑤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⑥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⑦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⑧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⑨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⑩ 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紧紧的抓住句意,作者要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即句⑥中的“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个句子位于段中,既是对上文的小结,也是统率下文,既是正面说理,也是反面论证。
4.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②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③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④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⑥至于青菜、白菜、扁粗,毛粗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⑦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⑧青菜摊子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⑨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出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⑩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③是中心句,句①句②是一个引子,引出了句③中作者的喜好,而句④⑤两句说明了北平的花多,句⑥⑦⑧举例说明了北平的菜多,句⑨⑩则是说明了北平的果子多。这后面是一个总说与分述的关系。
5.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shèn);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yōng)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下)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段文字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引出下面“单是”的内容。从③句开始至第⑦句分别支撑、解释②句。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可见第②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6.阅读下面这一语段,概括回答作者写牛顿和拉封丹原来想要说明怎样的观点?
不错,一种思想往往是个宝藏,但它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矿一样稀少,需要长时间的寻找,或者说等待更妥当些,想从思想的产物上投机牟利的,大有人在,多是食得无厌之辈。这些在铜钱里翻筋斗的家伙不会理解艺术家,他们甚至以为,艺术创作比每天拂去办公桌上的灰尘还要容易。由此,也招来了贫困。但艺术家在捕捉思想时所感到的幸福是无法形容的。据说牛顿有一天早晨思考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别人发现他还保持着同一姿势,而他本人以为还在上一天。拉封丹也有过类似的实例。
分析:作者用以上两位的实例,意在想证明两例前的观点:“艺术家在捕捉思想时所感到的幸福是无法形容的。”回答时,只要摘出这一句,并将可有可无的文字压缩一下,即可得到圆满的回答。
7.下边文段的中心句是:
①大概是因为古来文人因袭之风大盛罢,所以较进步的文艺批评家都赞美“自成一家”的“独创”。②然而此种赞美也只限于文艺的形式方面,小自用字练句,大至所谓“风格”。③至于思想方面的“独到”,就受到大大的限制了。④倘若尚不离乎“中庸之道”,那批评就是“好与人立异”,这已经是褒少贬多的口气;倘若跳出“中庸之道”的圈子,那批评就会说它是“怪癖”,而且意在“惊骇世俗”了。⑤最后一着,是把“离经叛道”的罪状加于思想上太“独到”的人们。
分析:在表达方式相同的语段中,中心句分布在文段中的首尾或中间。多种表达方式混用的语段,中心句往往是议论、抒情性强的语句。而真正要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析每一句话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或指认或概括或选择。就例1来说,属于对文中中心语句的指认提取,细看文段,一共五句话,1、2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要表达的意思是“批评家只赞扬形式上的独创”,目的是在于引出第3句,对思想上的独创却受到了大大限制。其中“至于”一词很重要,表明另提一方面,有强调提醒作用。而4、5两句又分明是针对第3句而言的,指出所以受到限制的情形和原因。如此一分析,便会发现,第3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前两句是为了引出第3句,后两句又是为了证明阐释第3句,可谓前呼后拥,鹤立鸡群,中心地位显赫。这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姑且称为“主从分析法”。
8.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不难发现,这个语段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引证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具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一主旨。因此,这个语段的中心就是第二句: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9.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①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②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③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④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⑤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⑥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⑦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都是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
10、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中微子的质量很小,其宇宙意义却很大。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极大部分(90%)物质皆为所谓暗物质。它们是什么东西?科学家至今未搞清楚。而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数量十分巨大,即使如此小的质量,其总质量足以超过目前已知的星系质量的总和。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
【分析】先找中心句。将所给文段读一遍,很容易找出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这里“因此”中的“此”指什么呢?是指对中微子的研究。用“对中微子的研究”来替换“此”,概括为:研究中微子的质量,将局部揭开宇宙暗物质之谜。
11、不过,还是让我们尽量乐观一些,承认人类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假定靠了技术的奇异力量,粮食的产量会增加10倍;假如我们能够从海洋中开采出金属,在撒哈拉沙漠上竖起油井,南极洲发现煤矿;假定我们能够学会利用太阳能和热核能,那么,情况又将怎样呢?如果人类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增长而不加限制,则各种科学技术发明也不会使我们摆脱困境。
这个语段干扰的信息点较多,中心不够鲜明,但只要我们作全面分析,便很容易发现,这个语段运用假设的说法,强调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它的中心可以概括为:人类智慧虽无止境,但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1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联合法)
第二课时
概括段意之联合法
学习目标:认识并学会用“联合法”概括段意 教学难点:句子层次的理解与合并及段意的准确性 【以例识法】 例1: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本段落分四个层次描述“卢沟桥”:句①为第一层次,这一层的要点(也即层次)是“卢沟修建桥的时间”;句②③④⑤为第二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的结构”;句⑥为第三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的坚固程度”;句⑦⑧⑨为第四层次,它的要点是“卢沟桥上的石柱雕刻精美”。把四层要点联合起来并在文字上稍作加工,就形成本段段意的概括:“描述卢沟修建桥的时间、桥的结构、桥的坚固程度和桥上石柱精美的雕刻”。
例2: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层意。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就把文段的意思全部概括出来了。本段写冬天萧条的景象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3: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浅析:文段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是“筑巢”,这是一个语言标志,小、中、大三种蚂蚁,它们是如何筑巢的,通过摘取,再加以综合表达,这个文段的信息就很清楚了:三种蚂蚊筑巢的不同方式。
二、【 方法归纳 】
由上例可知,联合法概括段意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分出段中的层次;接着提取各层要点,有现成的词句则用现成的词句,没有现成的词句则自己进行提炼;最后把各层要点按前后顺序连接起来构成段意。正确运用联合法的关键一是提取要点须准确;二是概括要纳入各层要点,重点的不能漏掉。
即先提取所读段落中各层次的要点,然后把各要点合并在一起组成该段的段意。联合法一般适用于段中各层次内容是并列关系的段落。因为并列关系的各层次在段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概括段意只要把各层次要点联合起来,一般就能作出正确的概括。
【小试牛刀】
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①大家用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纺的棉纱合线,织布。②同志们穿的衣服鞋袜,有的就是自己纺线或者跟同志换工劳动做成的。③开垦南泥湾的部队甚至能够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纺毛线给指战员发军装呢。④同志们亲手纺线织布做的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⑤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⑥衣服旧了,也“敝帚自珍”,不舍得丢弃。⑦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一水又穿一水,穿一年又穿一年。⑧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随心,西装革履,华丽的服饰,只有在演剧的时候作演员的服装,平时不要说穿,就是看看也觉得碍眼,隔路。⑨美的概念里是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
——《记一辆纺车》
附答案:
这一段有三层意思:①②③句是第一层,要点是(“纺线做到了衣着上的自给”),④⑤⑥⑦句是第二层,要点是(“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 ⑧⑨句是第三层,要点是(“在衣着上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把这三层意思合在一起,即为本段的段意:(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再留主舍次压缩:纺线使延安军民衣着自给并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2.先在语段上标上序号,然后提取每个句子的要点,再整理归纳段意。例
4、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答案:说明水葫芦的传播(分布)广、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3.简要概括上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
例5.这种鸟叫粉红椋(liánɡ)鸟。虽然它的学名不少人会感到陌生,其实它与大家熟悉的八哥、鹩哥是一家,是由椋鸟、八哥、鹩(liáo)鸟三大类组成的椋鸟科大家族。这个大家族有28属114种,在我国有3属18种。椋鸟家族成员体形中等,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新疆的粉红椋鸟,来自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一带。每年的3月、4月,便从越冬地飞行数千里,来到新疆繁殖后代,在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广为分布。5月至7月,是它们生儿育女的好季节,粉红椋鸟到达繁殖地后,先在低山树林“集合”,修整羽毛,寻找配偶,完成“一夫一妻”制的婚配。数日后,他们便集群在崖壁缝隙、树洞等洞穴中筑巢。
答案:介绍粉红椋鸟的种类、分布及其迁移繁殖规律。4.阅读下面段落回答段后问题。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数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策略。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教学行为,以教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而现代教学则特别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两者就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只有将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通过教师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93年高考试题第27题)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能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这是一道典型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的题目。本题题干是从文段小结部分化出的,要求由果溯因。而要对“因”的部分加以概括,就要对相关的三句话进行层意分析,逐一概括。一层是说威廉斯的研究理论基础和实验时间及范围;二层是通过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比较,说明其“整体性”的特点;三层是介绍其探讨不同学科教学模式的设想。分别摘其要点并组合在一起即为答案:①有吉尔福特的研究作基础;②有数百名教师参与,有10年实验经验;③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④探求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
5.阅读下面段落回答段后问题。
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造纸术和印刷术。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还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hú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绢帛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铁钱一贯,即1000文,约重3.9千克。而社会对钱币的需要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
此题要运用合取法和复取法结合的方法进行概括。
一、二两句话是总说,下面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二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要量日益增大。
6.①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②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③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④从全省各地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附答案:
分析:以句号为界,本段划分为四个层次:①实名制颁布实施。②何谓实名制。③实施实名制的意义。④实名制引起的反响。(2)辨析主次,留主舍次。这四个层次中,重要内容应是①④两层,而次要方面是②③,为什么呢?因为①是中心事件,必留;而这个事件是新生事物,人们接受与否至关重要,那么④则应留。②为解释性文字可删;③为意义,③④比较,③就只好割爱了。(3)压缩连缀,切合要求。这一步可借用“摘取法”,压缩保留下来的①④两层。答案拟为:个人存款实名制颁布实施,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
7.2001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60%。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75%。但今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第一层是说名牌重点院校爆满,第二层是说一般院校生源不足。8.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它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爬山虎有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制造氧气、吸收噪音、吸附尘土等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作用。
9.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草原,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这个语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层次清晰。整个语段由四个复句构成,前三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最后一个复句为一个层次,说明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很重要。综合以上两个层次的意思,就可以概括出这一语段的中心,即:阴山以南的沃野对于游牧民族和汉族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0、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段意:写“我”和小伙伴们钓虾、放牛的事情。
11、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由死去的贝壳想到上帝制作贝壳的精致。
概括段意之替换法
一、【以例识法】
1.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生活历程就是要好好地活着。
2、再次醒来又不知道是几点,可还是不想起床啊!疲惫淡淡地粘在脊椎骨上,心仿佛泡在温水里沉浮不定。睁开眼睛看着空白的天花板,那里一如没有波澜的大海,干净洁白得像一望无际的沙滩;让两只眼睛空洞得像没有底的黑洞,里面什么都没有——发呆。
早上起床我开始发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三段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分析】这几段文字都是用比喻描写春天。根据实际语义,第一段“像刚落地的娃娃,„„”可替换成“带来希望”;第二段“像小姑娘,„„”可替换成“带来美好”;第三段“像健壮的青年,„„”可替换成“带来力量”。因此就可分别概括为:春天具有新、美、力的特点。
总结:同学们,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能说说是怎样进行概括的吗?你能总结出一点方法或规律来吗?
二、【方法指导】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部分,读懂每个段落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任何段落或文章,无论材料多么丰富,意思多么复杂,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说的,只有真正把握了每一个段落的中心,才可以真正的理解文章。概括段落的中心方法有很多,今天我没所用到的是其中之一 ——替换法。替换法:即通过选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若干词语取代段落中表述详细的语句,从而达到概括段意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略去一系列修饰语,仅留下中心语;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词组代替一系列的例子;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词组代替一组动作等等。总之,就是用大概念概括小概念,用属概念取代种概念。替换法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替换,这种替换有明确的指示,即指代词如例1;或者有明确的中心词语,如例2;一种是不确定替换,没有指代词,或没有中心词语,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句中隐含的属性、特征、性质等进行揭示性的概括,如例3。
三、【牛刀小试】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说明:挨着、接着、推着、挤着、笑、嚷等详细描述都可以用“争先恐后(或活泼、繁盛)”来替换。写紫藤萝争先恐后地开花。
2、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在6月份,我捉到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分析】“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都是蝈蝈的体态特征的描述,所以可以用其代替。
蝈蝈的体态特征(或蝈蝈外表漂亮)。
3、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让心灵永远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能够使你对过去的脚步及时加以回顾和省视,知道哪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明白连连的不如意,责任是否都在身外,而牢骚满腹一无所获,是否陷入了误区?这种意识,它虽不能包罗全部,但至少能让你比较清醒地生活,并且,由此可能引出纠正、调整、扭转、加倍努力等行为,从而使你的生命经常处在自觉有效的运行状态。让心灵永远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识,使你的生命经常处在自觉有效的运行状态。
4、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说服母亲出去走走。
5、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是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写贝壳的漂亮外形。
6、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雪下的济南城具有水墨画的意境。
7、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皇帝试穿新衣。
8、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次,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才好。
女娲在孤独时产生了造人的想法。
9、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南方初春的景象使人想到生命。
10、“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妈妈说的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妈妈问我羚羊木雕的去向。
11、很久很久以前,中学住宿的时光恍惚间似乎是上辈子的事了,只是周末那暖暖的色调仍镶嵌在生命里。那静如湖水的校园,那空旷无人的教室,那仿佛停止了流动的空气,那一动不动的身曩,那窗外偶尔摇动的树枝、沙沙的叶子、静静飞过的鸟儿······周末的我,独自呆在教室里自由着我的思绪。我在操场远远传来的一两声特大的吆喝回声里拥有了一幢教学楼的空旷。只是常常问自己:不是计划要把那本练习做完的吗?,不是想好要读完那一单元英语的吗,不是要背下那一页单词的吗,怎么全成了纸上谈兵的泡影,在周末结束的时候?我不是一个特别好学的学生,虽然我花在教室里的时间可能是最长的。
我喜欢在周末独自呆教室发呆。
12、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写给秋天》)
我感到了秋天来到的气息。
13、(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随形,只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概括上面文段第二段的大意: 儿子想泥土会给他力量和希望。
14、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我第一次被母亲雪中送热水袋的行为感动。
15、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两院院士王选声名显赫,许多人在崇拜他。可他在2002年2月22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院士”“自己过了60岁,而在计算机等高新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王选院士的这番话,是要冲淡人们对他的敬仰。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使人们从心里更加崇敬他。
王选院士要人们冲淡对他的敬仰的科学态度,使人们从心里更加崇敬他。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时候既然(已经的意思)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几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写深冬故乡萧条的景象。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我回忆闰土在海边沙地刺猹的图画。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答案:我怀疑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的观点。
19、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2006年高考江西卷)
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分析] 阅读所给文字,知道有一个句子对概括研究的结论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抓住了这个句子,分析“为什么”“结果”的内容,之后用分析出的内容对“为什么”“结果”进行替换,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个句子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语序调整,这样便有了:“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
20、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概括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汉字能给异乡飘泊的游子带来心灵的慰藉
概括段意之“归纳法”教
案
什么叫归纳?请先看《剥花生的学问》的故事:
传说有位师傅,想考一下自己的两个徒弟。有一天,他给了两个徒弟每人一箩花生,让他们剥开看看,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不加思索,急忙走到箩筐前,抓起花生,一个一个地剥了起来。小徒弟则不然,他想了一会儿,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他先挑选了几个饱满的和不饱满的花生,又挑选了几个单仁的、双仁的和仨仁的花生,再挑选几个大的和小的花生,合在一起也就是十几个花生。不一会儿,他就把这些花生剥完了。他发现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都有粉衣包着,于是,他认为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忙了一天,才把一箩花生剥完,结果发现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尽管徒弟二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可是,从两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师傅不难看出到底哪一位徒弟更聪明。
在这个传说中,徒弟二人都用了一种叫做归纳的逻辑方法。所谓归纳法,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归纳法按照它所概括的对象是否完全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大徒弟之所以不如师弟解决问题快,就在于大徒弟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法,而小徒弟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作出概括的一种推理方法。穷举法就是一种完全归纳法。尽管完全归纳法的结论真实可靠,但是,对于不胜枚举的一类事物,使用完全归纳法就会遇到困难。这就如同大徒弟那样,剥了一天,才终于得出了结论。
下面这则笑话也说明某些情况下,用完全归纳法是不可取的。从前有个绅士想吃苹果,就打发佣人去买,并吩咐说: “我要吃甜的,不甜的不要。” 佣人来到集市上,走到苹果摊前,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尝尝是甜的。就放到秤盘上,又拿起一个,咬一口尝尝,再拿一个咬一口尝尝······卖苹果的人说: “我这苹果个个是甜的。”可是,佣人还是拿一个咬一口,只有这样,他才感到放心。当他提着一篮子各咬一口的苹果回到绅士家后,绅士见了哭笑不得。
当然,在某类事物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完全归纳法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 10 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特纳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 1 + 2 + 3 + 4 +„„+ 100 =?老师刚解释完,高斯就把石板交了上去。布特纳心想这个全班最小的学生准是瞎写了一通或者交了白卷,所以连看也没看。快到下班的时候,其它学生才一个个把石板交上。布特纳看完了所有的石板,结果发现只有高斯的答案是正确的。他大吃一惊,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学生,就买了一本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并对别人说:“高斯已经超过了我,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他了。”
在计算这 100 个数之和时,高斯就巧妙地运用了穷举法。高斯发现 1 +100=101,2 + 99=101,3 + 98=101······ 50 + 51 = 101,所以,50 个 101 即 50 ×101 = 5050。
什么又是不完全归纳法呢?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简单枚举法就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
例如,根据铁能导电,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金能导电的属性,推出 “金属能导电”的结论。这种推理方法就是不完全归纳法。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来的。哥德巴赫常和著名数学家欧拉通信讨论问题。1742 年,哥德巴赫根据对一些奇数,例如,7 = 2+ 2 + 3,15 = 3 + 5 + 7,23 = 3 + 7 + 13,77 = 7 + 17 + 53 等的分析,发现他所列举的许多奇数都是三个质数之和。于是,他就提出了一个猜想:所有大于 5 的奇数都可分解为 3 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自己证明不了这个猜想,就把它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进行了一番努力后,也没有能够证明它,但他认为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他还从这个猜想推出了另一个猜想,即:每一个大于2 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 2 个质数之和。这两个命题后来就合称为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王元、潘承洞、陈景润等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当然,不完全归纳法也有其局限性。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有时会得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例如,人们根据多次经验到的事实,认为: “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天鹅一般白”,“鸟都会飞”,“血都是红色的”等等。可是,后来却发现了白乌鸦、黑天鹅、不会飞的鸵鸟、白血动物等等。列宁曾说: “以最简单的归纳法所得到的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列宁全集》第 38 卷,第 191 页)
在科学研究中还经常使用一种与归纳法相反的推理方法,这就是演绎法。所谓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方法。演绎法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例如: “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所以张三亦有死。”在这个三段论中,“凡人皆有死,张三是人”是推理的前提,“张三亦有死”是推理的结论。再如: “一切物质是可分的,基本粒子是物质,故基本粒子是可分的。”
演绎法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欧几里得几何学就是一个演绎推理系统。直到今天,我们所学的平面几何的基本内容仍然是从欧几里得那里传下来的。
本世纪 20 年代,人们发现在β衰变过程中有能量亏损现象,也就是衰变放射出的电子带走的能量小于原子损失的能量。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物理学家泡利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进行了推理,于 1931 年预言在β衰变中有一种还未被发现的微小中性粒子带走了这部分亏损的能量。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把它命名为 “中微子”。20 多年以后,人们终于在原子反应堆中找到了中微子。
尽管这个例子说明了泡利是通过演绎法来预言中微子的,但是,追根溯源,如果没有从大量事实中归纳概括出能量守恒定律,怎么会有泡利的预言呢!这正如恩格斯所说: “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206 页)
归纳是一种由特殊(个别)到一般的概括,从阅读理解角度说,所谓个别即具体细节,所谓一般即章节段落的大意或主题,归纳是由特殊细节推向一般主题的概括过程。而演绎法则相反。
一、【以例识法】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几个段落。
1、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分析】从“山上”“山尖”“山坡” “山腰”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此段是对薄雪覆盖的山进行的景物描写。可以用“山”来代替这四处。同时在抓住这是济南的山,下的是小雪。所以可以简要概括:薄雪覆盖下的济南的小山很有妙趣。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句话:
他随着音乐,轻轻摆动着身躯,头、手、腰肢、双腿都缓速有致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
【分析】“轻轻摆动着„„”实际是表现一组优美的舞蹈动作,因此必要时就可以被替换为“跳出美妙的舞姿”。所以,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他随着音乐,跳出美妙的舞姿。
3、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害鼠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分析】从文段中来分析,鸟使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能消灭害虫、害鼠;以及鸟对科学研究有很多用处。这三个方面都是说鸟是对人类有益的,所以可以运用替换法来概括:鸟在很多方面对人类是有益的。
总结:同学们,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能说说是怎样进行概括的吗?你能总结出一点方法或规律来吗?
请你根据上面的练习,概括出“归纳法”: 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全面、准确归纳段落涉及的各个方面。
二、【方法指导】
近年来,在中考语文试题设计中,语言概括类试题由于能够清楚地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然而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这类试题的特点及解答方法存在缺陷,因此正确率不是很高。一般情况下,解答语言概括题,可以分三个步骤:一是审题;二是分析概括材料;三是正确组织表述文字。审题不仅要审题干,而且要审材料。审清题干要求,针对要求答题。又因为语言概括题的材料有它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要注意辨析材料性质和类型,以便于选择具体的解题方法。表述时要注意语言流畅,符合字数要求。那怎样才能准确地解答语言概括类试题呢?
下面介绍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归纳法。
归纳法,即借助归纳推理的原理,把段落中涉及的若干事实或若干道理或若干观点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段意。文章中某些段落的主旨,或者含蓄说之,或者间接述之,或者委婉表之„„总之,并没有把要说的意思明明白白写出来,而是暗含于写出来的语句之中,这样的段落,即无中心句可摘,又无要点可提。概括段意就只能依靠归纳法。
用归纳法概括段意,关键是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归纳段落涉及的各个方面,防止以偏概全;同时语言又要尽量简约,避免以复述代替概括。
三、【牛刀小试】概括以下段落的大意。
1、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具有前进的方向性。
2、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具有时代性。
3、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简要概括上段文字的内容: 皇帝爱穿新衣。
4、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算个宝地。
写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温暖晴朗。
5、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简要概括上段文字的内容:段意:云的四种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6、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棉花大致有四种。一种叫“小绵”,也叫做“草棉”,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一带。这种棉花比较耐旱,成熟也早,可是产量低,纤维短,不受人欢迎,现在已经快要绝迹了。一种叫做“中棉”,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因为棉桃小,产量低,也逐渐淘汰。但是这种棉花纤维短粗,弹性大,适宜于做絮棉,因此,仍有一些地方少量种植。另一种叫“海岛棉”,分布在云南、新疆等地。这种棉花纤维长,品质也好,但只适宜在较暖的地区生长,不能在全国广泛种植。再一种叫做“陆地棉”,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长得很健壮,棉桃又大又多,纤维品质也好,所以很快就推广到全国各个棉区。
[方法指导]本段的起始句只有一个总领的作用,不可误为中心句。概括这一段,还得用归纳法。总观全段,涉及的内容有棉花、特点、产地、优缺点。于是,归纳这些内容就可得到如下段意:介绍我国四种棉花的特点、产地及各自的优缺点。
7、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波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谓(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方法指导]:这个语段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干扰的信息点更多,如果运用概括法来归纳中心,实属不易。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不难发现,这一语段从时代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宋、元、明。层次清晰,结构上表现为并列关系,这样我们不妨先分层概括其中心:一层:宋代画家多,画竹气魄极大。二层:元代画竹盛行,风格独特。三层:明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然后,我们再“去同存异”,将三个层次的内容归纳、合并,就很容易地概括出这一复杂语段的大意:举例说明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风格独特。
8、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计算机的个人化是人类观念的一大突破。IBM是世界著名企业之一,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它的利润却大大降低,原因就是它没有及时认识到计算机个人化的发展趋势,误认为发展大型机仍然是主流。而比尔●盖茨这位微软公司年轻的总裁,正是在这种发展趋势刚露苗头时就抓住了机遇。他在1975年创建了微软公司,提出让每张桌面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计算机的口号。现在,这个口号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计算机的网络化也是一个大趋势。计算机可以联成网络,而且利用这种网络可以搞信息化。正是由于网络化,连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现在也感到了威胁。他最近说,他现在也面临着IBM过去面临的危机。
分析:文段从两个方面说起,告诉你了一个事实:谁掌握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个人化、网络化),谁就能得到发展,否则必将陷入危机。
9、请用一句话归纳概括本段的意思。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波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谓(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方法指导]:本段落涉及的内容有4项:朝代、竹画家、绘画技术、绘画风格。归纳这4项内容,就可获得本段段意:宋元明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风格独特。
10、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坐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
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检查时间在登机之前。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予检查。
浅析:上题材料由几个短句组成,句中的“接受安全技术检查”重复运用,有啰唆之嫌,而且“中国人”、“外国人”可组合成“中外旅客”,因此可将几个短句以最简洁、最恰当的顺序重新排列,变换成一个长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乘坐国际航班,还是国内航班,包括其带的行李物品,在登机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请运用学过的概括段意之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完成下列练习。注意:完成练习后指明你用的是哪一种方法?
第一组(每题5分,共20分)
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绿色蝈蝈酷爱甜食(摘句法)
2、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文人少写夏,我却要赞美夏。(联合法)
3、“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回忆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替换法)
4、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生命不一定要死亡。(归纳法)
第二组(每题5分,共20分)
1、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冒孆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答:介绍了松鼠的性情、食物、外形及行为习惯。(联合法)
2、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因某一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重大事情,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便成为365天里的一个亮点,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运动迅速席卷中华大地,5月4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青年节”,打上了爱国精神的烙印。又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lO月1日这个日子从此成为“国庆节”,凝聚了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新生与振兴的希望。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年一度举行庆典的缘由。每逢这些节日,人们或举行盛大的聚会,或召开庄严的大会,或举办载歌载舞的晚会,用以歌颂人民、礼赞祖国,充分感受节日的分量和意义。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这些庆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回眸和眺望的机会,成了人们保持意义记忆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是人们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答: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摘句法)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答:①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 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③水体污染严重。(联合法)
4、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不然,听了他《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①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音乐发展的特点。
答:①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摘句法)②这是1996年高考题,通过概括,即可得到:从只追求乐式到乐式和感情并重再到完全用作表现感情。换一种说法,可答为:巴赫,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
(归纳法,即从两个个别例子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
第三组(每题5分,共20分)
1、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答: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摘句法)
2、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答: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比例太小; ②人口和经济增长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 ③废水直排造成水源污染。(联合法)
3、请将下面消息拟为一句话新闻。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只要不用于出售,旅游者就可以从津巴布韦带回象牙和象皮制成的纪念品,狩猎者也可以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猎获大象带回。这项必须经欧盟15国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定,还允许从这三个国家进口活的大象,运往欧盟内的动物园和其他“适宜”的地方。这一规定与6月份在津巴布韦哈拉雷通过的关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协议是一致的。最近几年保护工作很成功,这三个国家的大象数量已超过保护区可承受的能力,因此欧盟才同意放宽政策。
答案:欧盟放宽大象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抓主要信息先看其首句和结尾句。首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对以下内容起领起的作用,是语段的关键句。其下面“根据这一规定”自然是对新规定内容的展开,是从属内容。结尾句“因此”是一个总结,又点明了“放宽”这一主题。](替换法)
4、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分析】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此段是对薄雪覆盖的山进行的景物描写。可以用“山”来代替这四处。同时在抓住这是济南的山,下的是小雪。所以可以简要概括:薄雪覆盖下的济南的小山很有妙趣。(归纳法)
第四组(每题5分,共20分)
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摘句法)
2、人们大概不太清楚,许多调节人体功能的内分泌腺体也坚守在“夜班”岗位上。实践证明,有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激素在夜间达到最大值。例如腺垂体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软骨与骨头生长,使人长高,这种对发育极端重要的激素在人熟睡后一小时达到最大分泌值。至于神经系统这个人体活动的“总司令部”,在夜间当然是“灯火通明”的。例如:值“夜班”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指挥内脏的活动,丘脑在调节着人的体温、水平衡、内分泌,脑干中的睡眠中枢产生的去甲肾上腺素在清晨把人唤醒,否则人就要无休止地睡下去。甚至主管思维的大脑也安排有“夜班”———做梦。感谢这些“夜班工人”,使我们的生命能平稳地延续。
人体许多器官在夜间还在工作。(归纳法)3、2001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60%。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75%。但今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2001年全国高考中出现了考生集中报考重点院校而普通高校生源不足的现象。(联合法)
4、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写紫藤萝盛开的样子(替换法、联合法)
第五组(每题5分,共20分)
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情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加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一般,将其尽可能排除。
我们应使情感的世界保持生态平衡。(摘句法)
2、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回忆小时候我常爬上海棠树玩的各种情景。(替换法)
3、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明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不一样,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情感过分枯涩粗躁,就像没有大树,那就会导致情感的荒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也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的同时也应尽力改进病态情感。
4、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怀特说,生活本身就是紧张。你最好以紧张为乐,因为,人若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并非象想像的那样脆弱,紧张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不得也缺不得。适度的紧张可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前苏联科学家对此也作过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因而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相反,如果长期生活松懈,缺乏进取心,就会削弱人体抗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衰老。
适度紧张对健康有利。(归纳法)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望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友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第五篇:概括段意教学设计
《概括段意方法多》教学设计
执教班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综合法、连词法、缩句法。2.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并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概括段意的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有关阅读短文的练习,请大家回忆:我们归纳的阅读短文四步法是什么? 阅读四步: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细读短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3、带着问题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4、检查。
过渡:第二步了解每段的意思非常重要,为完成第三步做好准备,而概括段意又是大家感觉最困难的,今天我们就进行概括段意的练习(课件),通过今天的练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很大收获,不过这可需要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现在,就需要转动你的小脑筋了!我们看第一篇短文。
二、探究方法:
1、摘句法:
指名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能用哪句话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公园的春天真美!一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东墙边那一棵棵桃树,玫瑰红的、粉红的、粉白的,一树一树的桃花竟相开放,美丽极了!快看!西墙边那一排垂柳,就像一个个小姑娘披着淡绿色的纱巾,长长的柳条像一缕缕长发在风中飞舞。挺拔苍翠的松树经过寒冬的考验,更给公园增添了一份活力。你听!一只小鸟正站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儿呢!
师总结:摘取文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概括段意叫摘句法。自读段文,用摘句法概括段意。
喜鹊全身的羽毛有黑、白两种颜色。头、颈、背和尾部是乌黑的,闪着油亮的紫色光泽。双肩和腹部的羽毛光滑、洁白。黑白两色,把喜鹊打扮得那么朴素,那么雅致。喜鹊不仅颜色朴素,而且体态轻巧优美。它无论停在枝头,还是落在屋顶,那长尾巴总是一翘一翘的,整个身体也随着一颤一颤的,使人感到它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学生交流。
师总结:中心句或中心句不一定在段首,可能在段中或段尾。
2、综合法:
请概括下面的短文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段意。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概括。
“小花鹿”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 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学生交流。
师总结: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关键是要看看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请用这种方法概括下面短文。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张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3、连词法
思考下面短文的段意是什么。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学生交流。
师总结:找出短文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进行合理连结就能概括出段意。
4、缩句法
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下面这句话讲了什么吗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总结:这种方法叫做缩句法。
三、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试。
1、快速阅读你手中的几个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他们的段意。
2、在小组内讨论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小组的题单。
五、学生展示交流。
六、课堂小结
你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你的收获?(引导看板书)
同学们,如果你认真练习,时间长了,这些表格就可以在你的心里了,那时你的概括能力就会很强了,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