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

时间:2019-05-14 02: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

第一篇: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

第一章: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述 学地预测并确定未来的行动方案。

组织的应变能力。

费用控制、质量控制三项内容。

11、责任分配矩阵:责任分配矩阵是将所分项目的 协商、交流、和控制 而设计的。

1、计划:计划是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科

3、简述项目计划的目的和作用:

10、在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控制过程中,除解的工作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并明确表20、项目的基本计划形式有:详细计划、概

位。

前提下,本项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21、通常情况下,工人人数增加一倍,则项

23、B在A工作开始之前不能开始,这种工

答:项目计划的目的:项目计划便于高层管了质量、成本、进度控制外,还包括:范围示出有关部门对组织工作的关系、责任、地念性计划、滚动计划三种。

2、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理部门与项目经理、职能经理、项目组成员控制和项目变更控制等。活动作出周密安排。

目计划是沟通的最有效工具。

还要注意进度、成本、质量三者的协调。

目目标的规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的各项及项目委托人、承包商之间的交流沟通,项

11、在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过程中

12、总时差: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目工期减少一半。

3、基准计划:项目基准计划是项目在最初项目计划的作用:

12、费用预算是给每一项独立的工作分配全

13、自由时差: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作关系为——结束—开始型。

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24、进度控制可以分为:总进度控制、主

进度控制、详细进度控制。

1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时在解决问题25、单代号网络可以分为:普通单代号网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团队的全络和搭接网络。体成员自发地提出主张和想法。

26、工作进度计划 是项目计划中最主要

16、搭接关系:紧后工作的开始并不以紧前的,是其他各项计划的基础。

为紧后工作提供一定的开始工作条件后,紧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它有两种具体形式:

确定型和随机型。随机性持续时间的去诶的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时间。

28、进度控制的核心问题是能根据项目的实

19、时间—费用平衡法:时间—费用平衡法那个需要估计出三种持续时间即:乐观时目工期的方法。

启动时订出的计划,也即初始拟定的计划。(1)可以确定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各项任部的费用。

应用标准、进度指标、成本指标,以及人员明确各项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确偏差会随着项目的进展增加还是缩小。和其他资源使用指标等。

定预算,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

16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比进度计划落后时间。

5、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也称实施计划,是(2)可以确定项目实施规范,称为项目实的调整方法主要是缩短后续工作的持续时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围绕项目目标的最终施的依据和指南。实现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4、基线计划:项目基线是特指项目的规范、务范围,落实责任,制定各项任务的时间表,15、对项目成本偏差趋势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的机动时间。

(3)可以确定项目组各成员及工作的责任18.网络图是由 箭头 和 节点 组成的用来工作为前提,只要紧前工作开始一段时间能

27、项目的某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是指完成该

19项目进度计划的工具包括工作分解结构后工作就可以与紧前工作平行进行。

6、应急计划:项目经理在制定计划时就要范围和地位以及相应的职权,以便按要求去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保持一定的弹性,在工期和预算方面留有余指导和控制项目的工作,减少风险。地,以备应急需要。

(4)可以促进项目组成员及项目委托人和图、责任分配矩阵 和网络计划技术。

7、行政支持计划:行政支持是给项目主管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顾客满意

2、形成项目基本框架的是(项目范围说明是一种用最低的相关费用的增加来缩短项和项目组的职能经理们配备合格的助手,目度,并使项目各工作协调一致,并在协调关书)的是收集、处理及传达项目管理的有关信息。

项目范围并编写项目说明书的过程。

系中了解哪些是关键工序。

7、项目费用控制的基础是(费用预算)

20、项目进展报告:项目进展报告时记录观际进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进度计划的更新。

(5)可以使项目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奋斗目

2、引起项目变更的原因主要有:预测不准测检查的结果、项目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29、项目分解的目的是,明确项目所包含的以时间、成本及其他资源需求的最小化实现不力

1项目进展简介2项目近期走势3预算情况30、项目工期强制缩短法包括:顺序法、加

权平均法、选择法。

是:从逻辑关系到组织关系。

行的逻辑关系、组织关系、外部制约关系。判断、类比估计、单一时间估计、三个时间

1、项目描述的目的是(项目总体的概要性

31、确定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先后关系的原则

3、在费用估算时,下列因素中不应该考虑

32、项目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三种: 强的是(资源状况)

8、项目范围计划:项目范围计划就是确定标、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及期限,并确保确,缺乏必要的信息,计划实施过程中控制有关内容的最简单的书面形式报告。包括:各项工作。

9、项目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连续的项目目标。

8沟通计划的实质是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信4困难与危机5人事表扬

跟踪项目进展状况,并与计划比较,发现偏(6)可作为进行分析、协商及记录项目范息交流,沟通要求)10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在项目的策划和计的基础。

骤,程序,行动准则)

差,分析原因,及时纠偏,这就是项目控制。围变化的基础,也是约定时间、人员和经费

9、项目变更计划主要是规定处理变更的(步说明)划阶段,根据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

4、项目计划编制原则:(1)目的性。(2)

1、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选择 范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缩小偏差。中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的控制。

关性。(6)职能性。

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相应的防系统性。(3)经济性。(4)动态性。(5)相1项目规模的大小2项目的复杂程度3项目

5、资源均衡是以(资源使用率)导致比较

33、确定项目工作时间的主要方法有:专家的紧急性4对项目细节掌握的程度5有无相低的资源成本这一假设为前提的。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

11、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6项目计划过程的步骤

6、资源计划结果的是(资源需求计划,各估计法。种资源需求计划以及计划描述,具体工作的34、1定义项目的交付物2确定工作3建立逻辑

2、试述项目计划前的准备工作:

图是项目所包含的全部活动通常是一种“成果”的树,12、控制:控制就是为了保证系统按预期目关系图4为工作分配时间5确定项目组成员(1)计划必须在相应阶段对目标和任务进资源的需要安排)的一张清单,也是进行进度计划、资源分配、标运行,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输出进行连续可支配的时间6为工作分配资源并进行平衡行精确定义。(2)详细的微观的项目环境调

9、进度控制的核心问题是能根据项目的实费用预算的基础。的跟踪观测,并将观测结果与预期目标加以7确定管理支持性工作8重复上述过程9准查,掌握影响计划和项目的一切内外部影响际进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进度计划的更新)

35、比较,如有偏差,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加以备计划汇总 纠正的过程。

不断监控项目的进程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

5、项目计划的内容:

成。(4)各项目单元基本情况的定义。(5)法的是(实际进度前锋线法,甘特图法,形曲线法,香蕉形曲线法,列表法)

因素,做调查报告。(3)项目结构分析的完

1、以下分析方法中属于项目进度比较分析他的最底层是细化后的“可交付成果”,这

S

棵树确定了项目的整个范围。

1、为什么说网络计划技术既是一种科学的13、进度控制计划:项目进行过程中,必须(1)项目范围计划(2)项目进度计划(3)详细的实施方案的制定。

项目费用计划。(4)项目质量计划(5)沟

3、描述进度控制的步骤

4、WBS图是项目所饱含的全部活动的一张清计划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答:网络计划技术既是一种科学的计划方法不仅能完整地揭示一个项目所包含的全数学原理,应用最优化技术,揭示整个项目作。对于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期延置。

按进度计划进行。同时,必须不断掌握计划通计划(6)风险应对计划。(7)采购计划在资源措施一定,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一定单,也是进行(进度计划,资源分配,费用P64 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8)变更控制计划项目计划的种类:1工作的情况下,按期望目标编制或更新进度计划预算)的基础 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避免工期的拖延。这计划5应急计划6支持计划 一过程称之为进度控制。

1、简述概念性计划、详细计划的任务 概念性计划的任务是确定初步的工作分解

6、项目控制的过程

比分析,检查是否与进度计划相违,若与进配矩阵,工作责任分配表)

分析,必要时应采取有效地对策,使项目按计划2人员组织计划3技术计划4文件控制开始实施进度计划,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对

5、工作责任分配的结果形成(工作责任分法,又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这种方

度计划一致,再次进行干扰分析,执行计划,1、项目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进度控制、部工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根据

3、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甘特图、里程碑计的关键工作并合理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划、网络计划。

1制定项目控制目标建立绩效考核标准2衡若与进度计划相违,分析干扰原因,想对策,费用控制、质量控制。量项目实际工作状况,获取偏差信息3分析实施对策,直至与进度计划一致。

第二章: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结构图(WBS图),并根据图里的任务进行估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行动。计,从而汇总出最高层的项目计划。详细计

7、简述项目控制过程 图需要详细的为实现项目目标必须做的每成为详细项目计划。前似的调整方法。

1、项目描述:项目描述是用表格的形式列

4、项目进度计划的时间参数包括:周期、误等问题能够防患于未然,并进行合理的处

5、作为项目进度计划的工具——网络图的

2、例外报告常用于那些场合?P109

划的任务是制定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图,该(1)制定项目控制目标,建立项目绩效考出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如何执行,项最早和最迟时间、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核标准。(2)衡量项目实际工作状况,获取目完成计划等内容。采取适当的纠偏行动。

一项具体任务。然后由下而上再汇总估计,偏差信息。(3)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和趋势,2、工作的持续时间:工作持续时间是计划时间参数包括:周期、最早和最迟时间、总(1)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报告,报告

过程的核心。它不仅可用来设定给定工作的时差和自由时差、总工期、关键线路、关键发给决策有关人。开始和结束时间,还可以根据其前导工作的工作。

(2)公布决策并为之作出解释的报告。

2.简述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较计划进度提

8、简述项目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1)若仅要求按计划工期执行,则可以利及花费多少。

用该机会降低资源强度以及费用:实现方法9简述项目进展报告包括的内容

答:项目做什么、如何做、谁去做、何时做累积持续时间计算最早开始时间,根据其后

6、影响项目工作持续时间(周期)的因素:

3、简述项目进度更新主要包括的工作?

续工作的累积持续时间计算最迟结束时间。一是要完成工作的工作量、二是完成工作可答:项目进度更新主要包括:分析进度偏差

3、责任分配矩阵:责任分配矩阵是将所分用人数。的影响和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甘特图简单明了直观易于编制适用于小型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

是:选后续管讲座中资源消耗量大或直接费(1)项目进展简介。(2)项目近期趋势。解的工作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并明确表:影响周期的因素:损失时间、兼职工作、4、比较甘特图与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 用高的予以适当延长,延长时间不应超过已(3)预算情况。(4)困难与危机。(5)示出有关部门对组织工作的关系、责任、地冲突、交流。完成的关键工作提前的量。

成部分作为一个新的计划,从新计算与调整,按新的计划后执行。图示加以说明:的将来逐步制定详细计划,随着项目的推所定的进度和预算。

滚动计划的制定是在已经编制出的项目计

人、事表扬。

位。

(2)若要求缩短工期,则应将计划的未完10.简述WBS工作分解的原则。

4、工作历时时间:工作历时时间是指完成通过的设计方案、批准后的可行性报告。

7、项目描述的依据 项目立项规划书、已经项目,网络计划对项目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

8、确定项目持续时间的主要方法有:(1)管理技术。

线路?

(1)功能或技术的额原则。(2)组织结构。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持续时间。

(3)地理位置。(4)系统或子系统原则。

5、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是指规定的完成单专家判断。(2)类比估计。(3)单一时间估

5、何谓总时差、自由时差?如何确定关键职责分工说明式、混合式三种: 态报告计划。的工作量。

9、进度安排的工具和技术有:关键线路法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整个项目最早完成时

时间。

始时间的前提下,一项工作的完工期可以推

2、滚动计划的含义、编制依据、优点并用

1、项目人员组织计划的表达形式有框图式、位工作量所需的时间,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计。(4)三点时间估计。

答:滚动计划意味着用滚动的方法对可预见

2、项目进度计划包括:进度控制计划和状

6、资源均衡:资源均衡就是在项目的资源(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网络图的两间的前提下,一项工作的完工期可以推迟的需求图中,为了使各工作的资源需求的波动种基本形式的划分。

2、基于工作过程划分。

进,分阶段地重估自上而下计划制定过程中

3、项目费用计划包括:资源计划、费用估最小,对总时差或自由时差进行的再次分

10、WBS分解类型有:

1、基于可交付成果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

算、费用预算。资源计划必须与费用估算联配。系在一起,是费用估算的基础。

7、项目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是表达项目中

12、最常见的工作逻辑关系类型是——结束 延的时间。互衔接关系的计划。

自然的。

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1项目描述2项目分解3工作描述4工作责

划基础上,再经过一阶段,根据变化了的项

4、项目变更计划主要是规定处理变更的步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开始记完成时间及相/ 开始型、结束 / 结束型节点式关系是最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由关键工作目环境和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项骤、程序,确定变更的行动准则; 目目标出发,对原项目计划进行主动调整。

5、在我国网络计划技术又被称之为“统筹滚动计划的优点:

法”。

8、里程碑计划:里程碑计划是以项目中某

14、关键工作是指总时差为零的工作。由总

6、试述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 些重要事件的完成或开始时间作为基准所时差为零的工作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1)它可使项目组织始终有一个切合实际

6、、常用的编制项目进度的方法有甘特图、形成的计划,是一个战略计划或项目框架。

16、单代号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表示方法有两任分配5工作先后关系确定6工作时间估计的计划作为指导,有助于提高计划的质量,里程碑计划、网络计划三种。

加大准确性。(2)它可使长期计划、中期计

7、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是:控制项目划和短期计划之间相互紧密衔接,从而保证时间、节约项目时间。

了即使由于项目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偏差,8、项目控制目标包括:项目总体目标和项也能及时的调整。

目阶段性目标。

(3)它可以增大计划的灵活性,提高项目

9、项目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进度控制、9、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技术是用网络计划种,其中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用 TF、FF表7绘制网络图8进度安排 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示的。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10、项目进度报告:项目进度报告时记录观始、最迟开始时间开始。

测检查的结果、项目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18、项目计划是从定义项目交付物开始。有关内容的最简单的书面形式报告。

7、缩短工期有哪些方法:(工期优化及时间1强制缩短法。采取措施使网络计划中的某些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尽可能缩短。常用的17、利用甘特图判断项目是最早开始时间开优化)

19、从某种程度上说,项目计划是为了方便方法有:顺序法,加权平均法,选择法。

2调整工作关系。根据项目的可能性,将某些10.在资源均衡的实施过程中,最先调整的项目报价是一种商业决策,即为完成项目产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串联的关键工作调整为平行作业或交替作

工作为(自由时差最大)的工作。

业。三种安排方式:串行安排、并行安排、1、资源计划设计的问题包括:项目需要多并行交叉安排3关键线路转移。利用非关键少资源 和 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线路的时差,用其中的部分资源加强关键工

2、资源计划的工具包括:资源矩阵、资源作,以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使工期缩数据表、资源甘特图、人力资源负荷图。短。

27、简述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流程?

3、绘制资源需求曲线的依据是:项目的甘特图和资源需求表。

7、简述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品或服务,项目实施组织要索取多少费用。

4、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设计1确定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建立组有时项目估算和报价相吻合,有时他们之间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施质量目却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报价会低于项目预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算,这往往都是出自项目适时组织的一种商体系又都具有各自的固有特性,银次,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业策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项目的费用估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性和效率的方法6应用规定的方法确定每个算是进行选择报价的主要基准。第四章:项目的费用计划与控制

量。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

5、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除产生原因的措施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

8、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有哪些? 质量变异4易产生判断错误5项目一般不能

第六章:项目的变更控制

已识别的风险,监视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这些计划对降低风

2、项目范围变更控制:项目范围变更控制方向发展而变动和调整某些方面因素而引起项目范围发生变化的过程。

(1)对项目目标的有影响。、(2)对资源需求的影响。(3)对项目组织的影响。

当讨论某个问题时,由一个协助的记录人员

1、资源计划依赖的数据有那些? 在翻动记录卡或黑板前做记录,首先一位成(1)工作分解结构。(2)项目工作进度计过程不断进行,每人每次想出一个主意。如源安排描述。(6)组织策略。果轮到某位成员时他没有主意,就说一声

6、描述网络计划的优化的主要内容?

4.在检查时刻估算的项目范围规定的工作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全部完成时的项目总费用是(已完成工作量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13、一般费用控制中都采用(累计预算费用)满足需求就应该认为质量好。作为分析项目费用极小的基准:的彼此协调的活动。

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

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1影响因素多2质量控制的阶段性3易产生

6、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与质量有关解体、拆卸6项目质量受费用工期的制约。

员说出一个主意,接着下一个出主意,这个划。(3)历史信息。(4)范围陈述。(5)资的实际费用)

“通过”。有些人会根据前面其他人提出的时间-成本平衡法:是一种通过最低限度地

14、以下属于费用分解结构的是(CBS)想法想出主意,也包括把几个主意合成一个增加相应成本来缩短项目工期的方法。

或改进其他人的主意。协助的记录人员会把(1)每项工作有两组工期和成本估计:正的主要基准

1项目的费用估算是(项目报价和项目预算)

7、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正

1、风险变更控制:风险变更控制是指跟踪

这些主意记录在翻动记录卡或黑板上,这一常的和应急的。(2)缩短工期需要增加成本。4.项目费用计划的内容包括确保在限定的向。限定时间已到为止。

7、简述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的正常点和应急点之间,时间和成本的关系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是线性的。

于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的工作。于对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而提供信任的循环过程一直进行,直到想尽了一切主意或(3)应急时间就是极限时间。(4)在工作预算内完成项目的(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

8、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致力险的有效性。

5、费用和进度控制的关键比值法适用于(重

10、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中致力是指为使项目向着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1)保证按时获利以补偿已经发生的费用工期优化:(1)强制缩短法:采取措施使网要的大项目和投资大的项目)支出。(2)协调资源。(3)使资源在需要时络计划中的某些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尽可

1、应用金和资源的级别以便赋予项目以不同的优先级。(5)满足严格的完工时间约束。8.进度控制的原理

WBS

控制项目可以‘按三个工作。

可以利用。(4)预测在不同时间上所需的资能缩短。常用的方法有:顺序法、加权平均阶段进行:

1、在确定责任和估算的同时建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实施(质1项目的变化会给项目带来哪些影响?

法、选择法。(2)调整工作关系:根据项目立编码:

2、报告投资和进度:

3、调整时间量保证)的主要形式。的可能性,将某些串联的关键工作调整为平和预算:

4硬件的特点是(量具有计数特性)

行作业或交替作业。三种安排方式:串行安

2、关键比值法适合于大项目的费用控制:

7、质量保证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信任)2简述项目变更的原因:

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的变更。(3)项目经理引起的变更。(4)计

答:1动态控制原理2系统原理3封闭循环排、并行安排、并行交叉安排。(3)利用时

3、在一般情况下,项目中工作单元的进度

8、领导者应当创造并保持组织成员充分参(1)顾客引起的变更。(2)项目团队引起原理4信息原理5弹性原理6网络计划技术差缩短工期:利用非关键工作的时差,用其和费用呈反方向变化。原理

8、进度控制的步骤:在资源措施一定,技作的持续时间,使工期缩短。术措施,管理措施一定的情况下,按期望目

2、简述资源计划的结果:

标编制或更新进度计划开始实施进度计划,(1)资源的需求计划。(2)各种资源需求进度计划相违,若与进度计划一致,再次进需求安排。

行干扰分析,执行计划,若与进度计划相违,3、简述资源均衡的一般操作步骤: 分析干扰原因,想对策,实施对策,直至与(1)计算各阶段平均的工日数。进度计划一致。

9、信息采集方法 法4指标法5口头测定法 衡(项目进度更新的主要工作)

(2)以最早开始进度计划和非关键工作为依据,从那些具有最大自由时差的工作开

4、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资源分配

中的部分资源加强关键工作,以缩短关键工

4、费用预算的输出是费用基准计划,一般11项目的质量保证的基本目的是(信任)划的不完善引起的变更。(5)不可预见时间

13、由于顾客或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引发的变更。

5过程或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所3影响项目变更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执行(最晚开始时间执行)所形成的两以组织应该不断调整对质量的要求,这是指(1)项目的生命周期。(2)项目的组织。(3)

进行动态检测,通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与及需求计划的描述。(3)具体工作的资源的质量的(时效性)项目经理的素质。(4)外部因素。(5)其他

61、质量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质量基准因素。细依据。

1、试根据三种挣得值参数关系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并说明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1、ACWP>BCWS>BCWP SV<0 CV<0分析:效率的人员更换一些效率低的人员。

2、计划、流程图、效益/成本分析、实验设计、4、五种项目变更类型及其特点: 质量成本分析。

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1)在项目早期的开发阶段,项目范围和项目开发阶段项目范围和具体细节变更的2、运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具体细节的变更。项目的不确定性越大,在3、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之和称为可控成本: 可能性越大。

目的过程和各种可交付成果进行 质量考核设计阶段产生的变更。项目设计中的错误和

遗漏必须更改,而由于客户需求变化带来的改变项目最初范围时。

他团体带来的变更。通常这些情况下没有选择,只能改变计划。

(4)有利于提升项目回报率的变更。然而

1发生频率统计法2原始数据记录法3经验始,逐渐推迟某个工作的开始时间。

10、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需要哪些权(1)用较低的资源使用量完成工作。(2)调整方法:1关键工作的调整2改变某些工源。(5)推迟工作的进行。作的逻辑关系3重新编制计划4非关键工作3.简述资源分配的优先原则。

低进度较慢投入超前;措施:用工作效率高

4、质量基准计划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2)由于错误、遗漏或必要的修订,而在分解工作。(3)调整网络。(4)使用替代资BCWP>BCWS>ACWP SV>0 CV>0分析:效率高进和 绩效测量 的依据。

状。

3、BCWP>ACWP>BCWS SV>0 CV>0分析:

一种质量管理形式。原则。

1、什么是““

度较快投入延后;措施:若偏离不大维持现

5、全面质量管理是基于 组织全员参与 的客户“期望”的变更则更质疑,特别是客户的调整5增减工作6资源调整;权衡:1分答:在项目中,进行资源分配的一般途径是效率较高进度快投入超前;措施:抽出部分

6、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是 质量管理的八项(3)由政府法令、劳动合同、供应商及其析产生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2分析进先假设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限制,并从一条人员放慢进度。

4、ACWP>BCWP>BCWS SV>0 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简单的关键线路着手进行分析。然后,检查CV<0 分析:效率较低进度较快投入超前;大于自由时差 哪些?

分配结果是否是不可行的。常见的优先工作措施:抽出部分人员增加骨干员工5、11、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的方法有次序是:(1)具有最小时差的工作(2)最BCWS>ACWP>BCWP SV<0 CV<0 分析:效率较

3

”和“

如何在质量管理中贯彻

3

6”法则:

6法则?

”法则即要求产品的合格率要达因为项目回报率难于估计,这类变更也就很”法则即合格品率要达到进行谨慎决策。

迟完成时间最小的工作(3)需要资源量最低进度慢投入延后;措施:增加高效人员的到99.73%的水平,只有0.27%为质量不合格。难验证是否有必要,只有经过更高的管理层

1甘特图比较法2实际进度前锋线比较法3S多或最少的工作(4)工期较短或工期较长投入

6、BCWS>BCWP>ACWP SV<0 CV>0分析:“型曲线比较法4香蕉型曲线比较法5列表比的工作 较法

第三章:项目资源计划与均衡 目团队的其他职能部门,技术协会,工业组织,顾问)资源水平描述)

4、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而言(改变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将某项自由时差较大的工作向后推迟)进行资源均衡较为有效: 据表资源甘特图人力资源负荷图)

1、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关键在于收集意见的(数量多少)。

2、资源计划方法中较为简单的、有效的方法是(专家判断)

3、项目何时需要何种资源是围绕(进度计划)的需要确定的:

4、资源需求曲线是根据(进度计划的甘特图)绘制的。

5、资源均衡的方法是(利用非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调整期开始时间)

6、资源均衡是指某种资源的(量均衡)

7、资源均衡的目的是(以较稳定的资源使用率导致较低的资源成本)

5、资源计划的方法:1专家判断法2选择确加人员投入。

认3数学模型;资源计划的工具:1资源矩1简述费用估算的输入和输出: 荷图;

6、资源分配的规则有哪些?

(2)资源需求。(3)资源单价。(4)工作算的内容:1劳动力2原材料3分包商和顾

6

效率较高进度较慢投入延后;措施:迅速增99.99966%水平,在100万次机会中仅有3.4(5)有益于提升原始需求的变更。通常人

次犯错误的机会。在项目质量管理中贯彻们乐于不断地改进工作。期望的变更会导致

6

思想。

6

质量管理要求产品合项目最初的范围和要求。

1、专家判断法所需要的专家主要来自于(项阵2资源数据表3资源甘特图4人力资源负答:费用估算的输入:(1)工作分解结构。格率达到99.99966%水平,其核心思想就是

5、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输出和作用?

追求质量无极限。在贯彻

6

思想中应采1合理调整项目范围2纠偏措施3总结经验

教训4调整后的基准计划

6、变更控制的程序

历时估算。(5)历史信息6账目表。费用估用DMAIC绩效改进模型。

2、简述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2、资源安培描述的核心是(资源的量描述,1、合格工作的定义。当所有的紧前工作都

被分配资源后,当前的这项工作就变成合格问公司4租用的机器设备和工具5差旅费6的工作。

2、优先权的设置。关键工作优先,其他费用。费用估算的方法:1类比估算法当有多个合格工作时,最迟开始时间最小的2参数模型法3标准定额法4工料清单法5优先。

3、比较选择。当有两个以上工作具

7、项目费用控制的内容

1对造成费用基准变化的因素施加影响,以

计算机工具法

费用估算的结果:1费用估算文件2详细依据3项目费用管理计划

费用预算的输入:1费用估算2工作分解结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1明确项目变更的目标2对提出的所有变更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要求进行审查3分析项目变更对项目绩效所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造成的影响4明确产出相同的替代方案的变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3、简述质量保证的输入: 果。(3)操作定义。

化5接受或者否定变更要求6对项目变更的原因进行说明,对所选择的变更方案给予解单项选择: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实施越迟,完成5、资源计划的工具有(.资源矩阵.资源数有相同优先权时,使用最小编号的原则。

(1)质量管理计划。(2)质量控制测量结释7对所有相关团体就变更进行交流

保证这种变化向有利的方向发展2确定实际构3项目进度计划费用预算的方法和技术:

4、简述管理的系统方法: 发生的费用是否已经出现偏差3在出现费用1项目估算中所用的方法2常规的项目预算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8、论述项目估算以及项目费用估算与项目报价之间的区别

项目估算是指估计完成项目的各个工作所获得项目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或需要指出的各种费用,如人力资源原材料管理费用差旅费等

项目费用估算与项目报价之间的区别: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变更(难度越大)

偏差时,分析偏差对项目未来进度的影响,方法3独特的项目预算方法分摊总预算费用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

2、(风险)变更控制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

就是根据项目预算过程的输入信息,将项目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的质的一种持续进行的过程: 总费用分摊到每个费用要素中去。费用预算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这就是系统方法在质量

3、使配置管理(的输出:费用基准计划

2简述项目费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中的应用。

CM)的根本理念是

满足(合同)要求。必要的。

目实际进程中的相关资料:二是有关项目范

5、简述项目质量保证活动过程的全部流1项目变更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是客观

需的资源费用的近似值。这里的资源包括要(1)资源计划过程。(2)费用估计过程。程:

第五章:项目的质量计划与控制 足要求的程度。

基于事实的管理。(4)授权的绩效。

(3)费用预算过程。(4)费用控制过程。(1)客户满意的管理。(2)过程改善。(3)2项目绩效报告一般包括两类信息:一是项

1、质量:质量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

6、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1客户导向2过程围、工期计划和成本预算的变更信息。

管理3选对质量标准4管理层重视5以事实3范围管理计划确定了项目范围及其变更的改进9使用恰当的工具10连续循环培训制

8、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资源分配方法中,(用当一个项目按合同进行时,费用估算涉及的2、组织: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为依据6全员参与7与供方双赢互利8持续管理方法。较低的资源使用量完成工作)适用于工期可是对可能定量结果的估计,即为了提供产品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以延长、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或服务,项目实施组织要付出多少费用。而

3、过程: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度

第二篇:自考《企业文化》复习资料整理稿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新时代培养现代企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提高企业员工道德水平与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在企业领域反腐倡廉,纠正企业不正之风;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 企业文化的概念: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企业心理习惯的企业价值观  企业文化的要素:中心要素(价值要素);品质要素;物质化要素;催化要素;习俗化要素。

 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即企业行为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即企业文化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即企业精神文化。

 企业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教化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优化功能;凝聚功能

 企业文化的类型与模式: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硬汉式,努力工作尽情享受,赌博式和过程式四个类型。威廉.大内的分类:J、A、Z型文化;罗伯特.皮尔瑟的分类:控制性文化,合作型文化,能力型文化,培育型文化

 企业文化的特征:民族性;继承性;习惯性;人本性;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

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重要的创造者;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实践者;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员工素质;世界各国企业都非常重视提高员工素质

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企业家是市场的主导者;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  企业英雄的作用:品质化的作用,规范化的作用,具体化的作用,凝聚化的作用,形象化的作用  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卓越与绩效思想;兼容与创新理念;创新思想

 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从企业内部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从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入手;从总结企业的优良传统入手  企业文化变革时机的选择: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企业经营业绩平平出现困难时期;企业管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时期;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环境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全面展开,突出重点建设的方法;软件硬件两手抓的建设方法;企业领导亲自抓的建设方法。

 建设企业文化的一般程序:提案阶段;设计阶段;实践巩固阶段;完善改进阶段。 企业愿景的内容:企业的方向;实现企业方向的方式,企业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 企业愿景特点:愿景必须是远见卓识,是真知灼见;愿景必须要有前瞻性;不存在对每个人都有效的标准的“愿景公式”;企业愿景中包含的信息室由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 企业愿景的作用和意义:愿景可以团结和激励员工;愿景能使企业成为团结的整体;愿景是可用于竞争的有力武器;愿景设想重视对机会的确认,可知道企业的战略实施活动;愿景为企业的用户,供应商等提供了可能的期望  企业愿景的改变:1.重申愿景2.调整愿景3.根本改变愿景

 企业使命宣言的内容:管理哲学;公共形象;自我评价;经营主线;经营目的;企业使命宣言的描述;使命宣言的第一步:选择动词;使命宣言的第二步:确定对象;使命宣言的第三步: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 企业哲学的外延:时间哲学;系统哲学;权威哲学;人性哲学

 企业价值观具有的独特特征:直接经济性;市场竞争性;情感色彩性;具体可感性;构成复合性  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观念的转化;“生长点”的选配;“闪光点”的开发;感情投资;融合配置

 核心价值观在员工的行为上得以体现的具体措施: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使之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让核心价值观锁倡导的理念无所不在;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得到落实;通过企业高层管理的亲身示范,宣导企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 如何建立我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狠抓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每个企业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精神的基本特点:时代性;卓越性;独特性;导向性。

 企业精神的意义:企业精神代表着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企业精神是引导员工前进的指针,激励进步的驱动力;企业精神可提升企业形象,对社会产生感召力;企业精神是企业生机活力的源泉,是评判企业行为的重要依据。 企业精神培育的任务:找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精神,或者说对本企业最有价值的精神;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企业精神产生共鸣,被企业精神所同化;以最佳精神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等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种最佳精神。 现代企业精神的塑造步骤:企业精神确认阶段;企业精神倡导阶段;企业精神深化阶段  企业精神的表达类型:比喻式;故事式;品名式;口号式;主要式;厂名式;人名式;目标式 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经营性文化理念;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体制性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领导形象;公共关系形象;企业的社会形象。 企业形象的特点:对象性;效用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

 企业形象的作用: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和激发作用;对企业外部的吸引和输入作用;  塑造企业形象的原则:差别化原则;整体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塑造企业形象的主要基础要素是:质量;信誉;顾客满意度。

 企业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三方面抓起:要讲究外显形象的设计和完善;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立足企业综合实力形象的增强;要加强与企业成员和社会公众的沟通。

 企业物质文化的内容和构成:企业容貌与劳动环境;企业产品文化;工具体系文化;企业管理物质文化  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原则:诚信守信原则,义利统一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 企业推行集体主义原则的目标:培养优秀企业团队;团队内部良好的协调沟通;具有优秀的激励机制;具有创新能力。 企业员工贯彻诚实守信原则的内在要求:“诚”:凭自己高质量的的产品,技术,信息,服务参与竞争,通过提高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努力工作去获取利益;以诚待人;以诚待事。“信”(信用,信誉和信念):信用是最一般层次的境界;信誉更多的依靠企业员工的清醒意识和自觉行动;信念是最高层次的境界。

 现代企业的义利统一原则:义利统一,实现企业文化与利益的最佳结合; 构建义利统一观为基础的企业信用文化;肯定合理合法的功利主义;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

 义利统一,实现企业文化与利益的最佳结合:公众利益时终极目的,个体利益不应凌驾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上;个体利益有其现实合理的存在性,“义”不必在游离于“利”之外;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弃短就长,方为“合义”  市场经济转型期正确运用功利主义的对策:1)宽容:宽容的前提是平等的,承认多元化的价值取向;2)批判:宽容是有原则的,但批判不是专制,而是一种平等基础上的竞争;3)建设: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容忍温和个个人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在一般条件下提倡显示集体主义和温和利他主义,在特殊条件下鼓励理想集体主义和极端利他主义  公平与效率原则: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公信规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的含义(地位的平等,权力的平等,分配的平等);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要求(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控制与自由协调统一,权力与权威协调统一) 企业文化行为的现实价值:企业文化行为存在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之中;企业文化行是提高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提升公司形象的关键;企业文化行为是锤炼公司自身创新精神与竞争优势的永恒动力;企业文化是公司治理的最基本层次;  道德契约的规范性要求:买卖时建立在交易各方相互意见一致的合意基础上的;契约包含买卖时交易各方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按各自的意志自由选择的结果;改善实现道德契约的环境。

 信用机制与有序竞争:有契约必须履行,必须讲究信用;信任本身就蕴含着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竞争与信任可相互为用的。 市场经济中信用机制的调节器:个人的文化观念与文化修养;法律;社会舆论导向;社会管理;消费者自觉。

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辩证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机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和了解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内在机制,外在机制必须通过内在机制起作用。

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涵义:企业文化内在机制首先表现为自我立法(形成自己的文化知识,文化情感,文化意志以及文化习惯),其次意味着自我选择,也是主体选择自由的一种表现,第三,还意味着自我控制。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情感;自我评价;企业良心。

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活动首先是人的创造性劳动;企业活动是企业员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企业文化内在机制座位企业员工道德践行的发动机制。

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的影响因素:管理规范机制;目标机制;环境机制;

 外在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对企业员工起着凝聚,约束,激励的作用:文化认同和沉淀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外在机制灌输的必然性;企业文化外在机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对员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 企业文化外在机制的影响因素: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法律制度机制;财经审计监督机制;内部企业控制机制  企业文化外在机制的建设原则:一致性;指导性;约束性  企业文化评价的维度: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

 企业文化评价的量化指标:价值观层包含三个维度:职业安全性,对工作的关注,对权力的需求;管理行为层分为六个维度:过程导向—结果导向,人及导向—工作导向,本地化—专业化,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控制松散—控制严格,规范化—实用化;制度层有一个维度:发展晋升—解雇机制

 企业股东的权利:拥有剩余控制权;拥有剩余索取权;在企业解散时参加分配并有权获得份额内的剩余财产;对于企业制的股东,有获得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信息(财务,报告)和新股摊认权;公司章程或其他有关法规,规则规定的其他权利  企业与股东的内在利益关系:现代企业的内部利益关系协调与制衡;企业文化与股东利益相互影响(企业文化维护股东的合理利益;股东文化队企业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文化规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只有考虑了利益相关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效果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股东利益最大化不一定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好处;法律是人们必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它只能对触犯了“最起码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予以追究;利润与文化既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二者是可以兼得的)

 董事会的道德义务:保持独立性,形成独立自主人格;勤勉尽责,客观求是,真诚为企业谋取正当利益;善管守信,维护企业资产,审慎行使决议权

 监事会如何履行文化责任?遵纪守法,严格监督(明确企业的监督职能;监事人员以身作,模范遵守财经法规;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的监督;把握企业监督工作重点,增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公正审查,廉洁执法(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利益关系;适时对违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法律诉讼)

 企业经理层精神人格的塑造:依法为民经营:企业经理层的经营方向;廉洁奉公:企业经理层之行为准绳(企业经理层做到廉洁清正,操守为重;企业经理层做到秉公执法,率先垂范);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 企业与员工文化:同舟共济,风险共担(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员工良好素质的关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和责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文化规范)

 员工对企业的文化要求:企业价值感重新定位;企业为员工提供明确目标;企业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 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降低能耗与成本,节约资源,优化管理,增强竞争力;满足绿色消费主张,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取得众多相关方支持,形成多赢局面

 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的主力军(高度重视资源环境责任履行;在资源节约上下硬功夫,运用低碳技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环境保护上花大力气,生产环保商品,提供环保服务;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公益活动,成为优秀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政府:推动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主导力量(转变发展观念,切实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措施对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予以支持;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使用;建设引导,发挥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监督作用)

 企业与政府及社区文化:培育优秀企业公民:对人民与政府负责,建议和谐的政企关系;对企业所在社区负责,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依法纳税,培育优秀企业公民;企业公民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的关系

 产品决策与经验中的文化问题:品种决策中的伦理文化问题;产品质量决策中的伦理文化问题;商品定价中的文化规范问题;商品促销中的文化规范问题

 企业竞争中讲究伦理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企业竞争中讲究伦理文化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竞争规则是以个人自律为基础,文化约束是维护有序竞争的重要工具;企业竞争中讲究文化是企业追求长远利益和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  市场竞争中的文化规范问题:产品竞争(“见贤思齐”与“压低别人,抬高自己”;顺风搭车走捷);价格竞争(压价排挤竞争对;限制价格的落后行为);销售渠道竞争(回扣的危害与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信息竞争中的文化规范问题:禁止侵犯商业秘密;散步虚假信息的危害;查封盗版现象

 信息时代引发的文化问题表现为:信息产权的侵犯(新技术发展使知识产权的保护界限方面越来越模糊,侵犯行为越来越常见);个人隐私的失控;信息安全的破坏(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信息安全也同时受到很大的威胁);信息垃圾的传播;  企业信息文化规范体系的建立构建:加强法律层面的调控;加强文化层面的约束;加强信息文化的理论建设

 大力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如何加强):加强网上文化规范教育;创建一个信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立法和安全管理措施;检举网络社会的文化问题

 企业会计与审计诚信文化的社会环境:提高会计人员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促进会计人员自由平等发展,消除行业不正之风;打破会计行业任人唯亲观念,形成举贤尚能新风尚

 会计诚信文化规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当好参谋,参与管理;如实反映,正确核算;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公私分明,勤俭理财;保守秘密,内外协调;大胆改革,讲究效益

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遵循文化行为规范:超然独立,客观求是;公正审计,廉洁守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谨执业,踏实进取;保密守时,收费合理;公平竞争,协同发展;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诚信文化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做到独立,客观(组织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谨慎,保守秘密;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胜任能力,保持后续教育

 企业文化教育的特征:整体性;针对性;复杂性;实践性;渐进性

 企业文化教育的方法:传授企业文化知识与进行文化锻炼相结合的办法;个人失范和集体影响相配合的办法;典范诱导和舆论扬抑相统一的办法  企业文化修养为什么要坚持实践原则:人们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意识;企业文化修养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查和提高;企业文化修养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循环往返复的过程

 企业文化修养的方法:进行两种企业文化观念的斗争;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慎独”;企业文化行为的反馈  企业文化境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雇佣型”、“尽职型”、“献身型”

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爱国理念;以质量求生存的传统;讲人和,重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任人为贤,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

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自由平等,提倡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个人主义;强调理性主义的行为方式;信奉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

 法国企业文化的风格:个性奔放,求新求变;追求效率,责任性强;重视人才,择才各异

 中国与欧美企业文化的差异比较: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讲究和谐为本,忽视人的主体性;欧美:“平等,自由,博爱”价值观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制度文化的差异(欧美企业有一个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认识较为淡漠);计划和决策模式的差异(中国:企业计划和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多程序和复杂的;欧美:企业的计划和决策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用人观念上的差异(中国:集体主义高于个人,提倡个人奉献和牺牲精神;欧美:团体精神非常浓厚,但他的基础是个性思想,个人先于集体);中国人士对Management一词理解上的差异(中国:重在“掌管“;西方:重在“授权“);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人顾虑全局和围棋逻辑;西方人士是团队取向,忠诚于原则和注重个人的);沟通习惯上的差异(中国:注重人,注重等级,被动,委婉和学习式的;西方:注重事,注重合作,主动,直接公开和教导式的);企业组织与员工关系方面的差异;权利距离方面的差异;

 跨文化管理的实施对策:识别文化差异;强化跨文化理解;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行跨文化培训;借助文化差异施行多样化战略;建立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创新的程序:第一阶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顾问共同制定并努力实施一种新创意,新经营思想或经营策略;第二阶段:企业员工运用新创意,新经营思想或经营策略,形成制度然后贯彻到行动中;第三阶段:企业通过采用新的措施取得经营的成功,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第四阶段:企业出现了新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成果,创意经营思想或经营策略,也反映了人们实施策略的经验和体会

 企业忠诚管理的重要性: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 实施忠诚管理战略:倡导诚信文化,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大执行力度;简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诚信意识是企业家人格的重要因素;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建设优秀的企业诚信文化: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塑造企业内部的诚信价值观;通过广泛宣传,在企业员工中营造“自律自制”的诚信道德氛围;企业内倡导股东文化和企业治理文化;不断完善有效沟通的工作渠道  核心竞争力基本特征:价值性,难以替代性,不可交易性

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密切: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融合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塑造功能);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积累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发展延伸核心竞争力)

 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精神的培育 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经济;是绿色经济;是效益型经济;是协调型经济;

 企业在循环经济经济中承担的责任: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承担三重责任;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角;企业是循环经济“生产者责任制延伸”的承担着

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提高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迎接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觉顺应世界经济的绿色潮流;实施绿色战略管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建设绿色企业文,最重要的是树立企业绿色核心价值理念;以绿色为标志重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渗透到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和企业的行为系统的每一单元 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创建和谐企业:创造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 塑造先进文化,创建和谐企业:塑造先进企业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塑造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把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塑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坚持企业文化的创新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自考法律文书复习资料

法律文书的概念: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以及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自书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选择:包括司法机关依法制作的司法文书、公证机构出具的工证文书、仲裁组织制作的仲裁文书和律师代书和自用的律师实务文书。法律文书的类别:依制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侦查文书、人民检察院的检查文书、法院的诉讼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依写作和表达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和笔录式文书;依文种的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等。法律文书的基本特点:一制作的合法性,二形式的程序性,三内容的法定性,四言语的精确性,五使用的时效性。法律文书的作用:一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二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三有关法律活动的忠实记录,四综合考核干部的重要尺度。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遵循格式、写全事项。

二、主旨鲜明,阐述精当。

三、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四、依法说理,折服有力。

五、说明情况,简洁明晰。

六、综合表达,叙议为主。

七、性文章发,因文而异。

八、言语精确,朴实庄重。侦查文书的概念和共用: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和其他依法具有侦查的检察机关、海关缉私机关、监狱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或者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选择:侦查文书是侦查活动的产物,是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行使侦查权的主要文字载体,是对侦查活动的正是记载。侦查文书的分类:

一、立案、破案文书。

二、律师介入文书。

三、强制措施文书。

四、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文书。

五、调查取证的文书。

六、延长羁押期限的文书。

七、侦查终结文书。

八、补充侦查、复议复核文书。搜查证使用条件:为了搜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及犯罪有关的人身、住所、物品进行搜查;呈请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决定书的概念和功用:立

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自首材料审查后,认为合符立案条件,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经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的立案决定书。选择: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对接受的刑事案件正式开展侦查活动的合法依据,只有立案之后,公安机关才有对案件进行侦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否则,侦查活动就是违法。起诉意见书概念和功用: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某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时制作的文书。检察文书的概念、功用: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简称检察文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为实现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司法公文。检察文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载体,实行使检察院实施案件的重要凭证。起诉书的概念、功用:起诉书,市人民检察院经过侦查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法交付审判,而将被告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

讼时所制作的文书。不起诉决定书的概念、功用: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刑事抗诉书的概念、功用: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刑事抗诉书是引起人民法院第二审或再审的法定文书之一。刑事裁定书概念、功用: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在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依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出的书面决定。选择:刑事裁定书,从内容上分,有解决程序问题的裁定和解决实体问题的裁定。民事调解书概念。功用: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调节方式处理民事案件和商事纠纷案件,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的协议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申诉书的概念、功用:申诉书,通常也成申诉状,主要是指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等因不服已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裁决二向司法机关递送的,要求按

审判监督程序引起再审的书状。仲裁协议书的概念:仲裁文书是当事人间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为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劳动争议二制作的申请仲裁和仲裁机构未处理纠纷、争议而制作的各种有关法律文书的总称。公证书的概念和功用:公证书包括公证书、公证申请书及各种调查文书。公正书是由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出具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证明出生。死亡、学历、经历、收养以及合同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现场勘查笔录的概念、功用: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现场所进行勘验检察时,对现场勘查过程、提取证据以及发现线索等情况,所做的文字记载,称为现场勘查笔录。

第四篇:公共政策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

公共政策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P26 2.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的政策思想:

P7 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荀况:君如舟而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管仲:“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智囊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P8 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赫伯特·西蒙,其获奖主要著作《管理行为》一书,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他在理论上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提出决策的有限理性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概括出了决策过程理论。P22,P84 5.拉斯韦尔揭示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特点:

民主性、逻辑实证性、时控性、跨学科性和动态性。

P27-28 6.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即七个阶段或步骤:情报(信息)、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P28,P206-207 7.克劳塞维茨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前半期,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主要条件有:P17-26(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1(4)凯恩思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9.公共政策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P34-43 10.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会的成立(2)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3)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4)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1.马克斯·韦伯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表现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P13-15 12.公共政策学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洛尔

P32-33 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2.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

P89 3.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模型表明决策中“暗箱”的存在。P89-90 4.政治系统理论认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周期过程。

P90 5.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

P85 6.从精英决策模型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7.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8.“多数人民主”与“少数人决策”这一难于克服的悖论的解释是基于公共政策的精英模型。P92-93 9.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中,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规范最佳模型。

10.试图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 2 论是逻辑经验主义。P69 11.“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1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即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P57-58 13.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P91 14.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集合体)、政策链(先后制定的同一政策问题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和政策一般。P50-52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1.著名政治学学者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P108 2.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即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P108 3.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P109 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P152 5.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6.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元政策或叫总政策,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P135-136 8.中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 3 行政决策。

P118 9.美国的公共决策(政策)体制在横向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10.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不存在着司法决策这一形式,而美国则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11.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省、市、县三级政权分别制定的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地方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P128-131 12.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P124 13.公共政策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政策的塔形结构、政策的链形结构、政策的圈层结构、政策的网状结构、政策的矩阵结构、政策的群落结构。链形结构是政策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P147-148 14.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但须经过2/3的人大代表通过。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P120 15.依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如下基本类型,P141-142即:

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等。

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农业、工业、金融、财政、贸易、环境、房地产、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救助(社会救济)、人口、宗教政策,等等。

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文学艺术、体育政策,等等。

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16.政策内容构成的其他分类方法,如:(1)美国学者西奥多·丁·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2)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即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3)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分为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哪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爱国主义,如国庆纪念日、忠诚、服从、民族自豪感)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精英(如授予称号或勋章,“三八红旗手”、“五四奖章”等)政府还经常用某种道德象征(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来营造一种氛围以支持国家制度。P145 17.政策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P159 1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体现了其调控功能。P163-164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1.根据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方式,将公共政策的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在间接主体中体现一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功能是利益集团。P167-169 2.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主要依据的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的不断循环往复。P206 4.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 5 系统构成。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P171,P173 5.政府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说良好的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P190 6.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效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强政府能力是分不开的。有能力的政府对某一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相反,无能政府对政治问题常常陷入“霍布森选择”中,直至束手无策。无选择余地的“选择”被后人讽刺为“霍布森选择”。P191-192 7.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路径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P216 当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这部分社会问题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转化为公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都必须通过政府政策来解决。只有在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并能够进入政策议程时,公共问题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说社会问题就是政策问题。P169 8.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私者”,他关心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交易政治学。P214 9.政策宣示(政策声明):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P210 10.公共政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P195 11.公民(选民、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既是政策的主体,也是政策的客体(政策发生作用的基本对象),即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公民往往兼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一项合理的公共政策只能是由负责任并且胜任的公共权力机关做出。因此,形式上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即,在多数情况下,公民只能作为政策对象而存在。12.综合西方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的政策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或政策周期。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P208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所谓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非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P216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觉察;(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P218-219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程度,这指的是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指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P219-220 4.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等。P226 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它有三个步骤:(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机理不是依赖于逻辑上的一致性或过程的合理性,而是靠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度。P231 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个人角度、组织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P227 5.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P234 政府议程执照其建立过程中多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四种阶段性类型:(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P235 6.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P236-238 有了正常、民主、开放的觉察机制、过程,一些有可能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地进入政府议程,并不必非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不必非要个别权威人物的认同、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7.政策诉求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策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政策诉求也被称作政策要求、政策倡议或政策主张。P222 8.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P239 9.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程的主要主体是政府。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1.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P242 2.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非拟定政策方案)。

3.公共政策目标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P242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和未来的预期性两大特征。

4.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主要有:(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 8 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P245 “跳一跳,够得着”说明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要具有挑战性与可行性。5.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为步骤的过程。P247-248 6.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我国个别地方(如深圳)自80年代价格决策领域就引入了听证制度。公共政策听证与公共政策论证,二者不是一回事。P251 7.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P252-253 8.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P255 9.公共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P256 能用于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方法,也有定量的方法;有直观的预测,也有非直观的预测;有演绎式预测,也有归纳式预测等。P258 德尔菲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介入的直觉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是指根据事物从过去到现在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来为今后该种事物的演变趋势作预测。

10.政策合法化涵盖三方面的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政策内容的合法化要求所制定的政策与既定的法律相一致;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政策的法律化即政策立法。

政策的抉择过程因抉择主体不同而抉择过程不同,一般有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较行政决策程序复杂得多,一般 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议案这四个阶段。P270-272 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哪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即政策立法所具备的三要件。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政执行是指公共政策被采纳之后,把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P27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实践环节。2.政策执行的总原则就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P277 政策变通就是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求神似,去形似”是合理、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政策变通的典型范例。P279 把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政策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政策合理变通的关键所在。P280 3.政策执行理论有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理论和系统理论。P280-281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4.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主要有:P281(1)过程模型,由美国学者T.B史密斯提出,又称史密斯模型。(2)互适模型,亦称“互动理论模型”,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创建。结论:成功的政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3)循环模型,美国学者M.雷恩和F.拉宾诺维茨构建。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其顺序为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须遵循三个原则,即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

(4)博奕模型,以美国学者E·巴德克为主要代表。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 10 前提,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

(5)系统模型,美国学者霍恩和D.米特提出,又称“霍恩一米特模型”。(6)综合模型,美国学者D.梅兹曼尼安和P.萨巴提尔提出,又称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

5.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P287 制定计划,编制出政策执行活动的“线路图”,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指的就是政策分解。P288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就是政策实验。

6.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是实施过程的部分中断,而非完全中断。P291 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同时兼有政策执行和制定的双重特征,它属于既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其目的是直接为既有政策的对象服务。P295 7.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引导手段 P297-299 8.政策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是政策目标的偏离。

9.“上有对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是替代式政策执行。

“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是照搬式政策执行。10.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

11.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象征式政策执行。主要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手松,或敷衍塞责。其总的 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附加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3)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了与现行政策表面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主要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真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行动。特点是执行者采取“软拖”的手法,能拖的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它的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有:

(1)政策质量低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B政策内容混乱。C政策标准不合理。

(2)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

(3)利益集团的压力。(4)政策资源的不足。(5)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多个阶段、各个环节,对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P319 政策评估的目的就是取得关于政策过程、政策效益和政策效率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分配政策资源、改进政策系统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美国学者J.E安德森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P318-319 3.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可分为三种:(1)政策延续;(2)政策革新;(3)政策终结,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作为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P321 4.公共政策评估者是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政策评估主体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政策对象等构成。P322-323 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P324 5.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13(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6.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3)社会公正

7.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含了五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政策评估的结果便是政策评估系统的输出结果,那么政策系统的输入情况,政策评估系统的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都要对其评估结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地讲,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涉及面广,要使其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而且这些利益往往互相矛盾,政策目标就会很不确定。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一项政策的影响有直接影响或间接的、共时的和历时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等等。政策影响的如此广泛和多样,常使有责任感的评估者感到评估困难,尤其感到对深层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力不从心的。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这使评估者不易确定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不但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而且还是对政策主体的行为及其客体化的价值判断。这是政策评估常常遭到有关人员抵制的根本原因。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有些政策评估者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可能有意识地夸大或缩小、掩盖或曲解有关政策的某些事实,或试图由看似科学的评估形式将评估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但是,在我国政策信息工作刚刚起步,信息系统尚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就会有不少问题。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政策评估者在不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政策评估,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所需经费不易获取。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约束,而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使政策主体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是与政策评估的科学追求完全对立的,因此政策主体会坚决地拒绝和阻挠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8.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被称之为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因为它概括了政策评估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始—终”、“始—中”对比以及“有—无”对比。在始—中对比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政策运动规律中政策效力规律的影响,政策效力规律是政策运动的基本规律。政策效力是指一项政策付诸实施后所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效力,可分为政策正效力和政策负效力。相应地,政策效力规律也可分为正效力周期规律和负效力周期规律。政策正效力周期规律表明,政策正效力运动过程有三个阶段,即政策效力低效期、政策效力增效-高效期和政策效力递减期。P342 有—无对比法是测量“纯效果”的主要方法。P343(2)价值分析法: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分析对象的选择;(2)功能分析与功能评价;(3)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

价值分析功能评价公式为V=f/C(其中V为功能值,C为某功能的实际成本,f为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9.政策监督的主体是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大众传媒、利益集团以及政党和公民等。P346 10.我国日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监察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11.政策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12.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控制的程序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1.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以实行。P355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P355 2.政策的变动有两种类型: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政策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中的政策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删减和修证。P359 3.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360-361 政策调整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涉及公共政策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主体调整,这指的是公共政策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这指的是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

4.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在政策的上升期。

5.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 16 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在政生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6.政策缩减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7.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有:

(1)政策制定者,政策终结的决定是由决策者自己做出的,他们作出判断时会权衡利弊得失。首先,制定者在心理上会有顾虑,抵触情绪。其次,政策制定者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

(2)政策执行者,这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者也像决策者一样,不愿承认政策的失败,尤其是终结某项政策,危及他们的利益时,抵触会更为强烈;二是执行机构产生的阻力。

(3)政策受益者,这些即得利益者包括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普通大众,他们囿于既得的利益,担心政策的终结会使自己丧失已有的实际利益,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8.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9.政策终结及其对象、方式与作用。(1)政策终结的定义,详见前第5点。(2)政策终结的对象:

A、功能,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B、组织,组织终结指伴随着政策终结的组织缩减或撤销。

C、政策,政策本身的终结指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承当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担负。

D、计划,计划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对象中,计划的终结最易达成。(3)政策终结的方式:

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阻力较小的局部的、渐进的终结方式。主要有:

A、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种种需求基本不变;

B、合并,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C、分解,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划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D、缩减,政策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终止一项已经过时或是无效的政策,那将是对有限的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

B、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C、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1.公共政策的研究指的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的分析和预测行为。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形式。

3.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

4.公共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5.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侧重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结合的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过程和步骤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过程。(3)邓恩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邓恩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即事实、价值和规范。6.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RAND)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P400 7.PPBS,即“计划—规划—预算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P400 8.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P404 9.公共政策分析的常见的定性方法有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超理性分析、创造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方法。

对公共政策进行直觉、灵感、洞察力分析是一种超理性分析。

10.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有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估法、模型预测法、动态分析法(又称历史分析法)。

趋势外推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P428 11.公共政策咨询按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决策咨询与政策信息咨询两类。公共决策咨询是自上而下的思维视角而进行的政策咨询。政策信息咨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

附:

案例分析

1.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没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里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策机构着手治理燕湖。

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 答: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下列一些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因此,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

2.A市是一个古老的工业城市,有化肥厂、选矿厂、棉纺厂、钢铁厂等许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没有采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清泉河,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清泉河水质严重污染,河中的部分鱼虾和植物已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问题的日益严重,2001年元月A市政府决策采取措施治理清泉河。

请你帮A市政府拟定清泉河污染治理的政策目标。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清泉河污染治理目标可被具体界定为:

(1)到2002年底,确保清泉河流域各工业企业及沿河的宾馆、饭店等单位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到2005年底,使清泉河的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清泉河 水体变清。

(3)到2010年基本解决清泉河富营养化问题,河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3.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方案(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是最佳选择。

4.某年7月29-31日,岭县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3月22日岭县水库蓄水量已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而且水位仍在上涨,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大部分人认为:炸坝泄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当即电告在水库指挥抢险的冯兴同志,但冯兴同志表示:炸坝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并说自己在现场,对坝上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因而提出了不仅不要炸坝,而且还要增调民工坚持保坝,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认为水库水坝的负荷虽已达到设计承受能力的极限。而且天还要降雨,据预测,水位最大限度还要升高37厘米,但水库水坝的负荷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大坝迅速加固,加高,大坝一定能够保住,现在也具备在大洪峰到来之前迅速加高大坝的条件:充足的人力和抗洪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抢险人员的誓与大坝共存亡的精神。

二是权衡利弊,还是保坝比炸坝损失小,无论在哪个地段炸坝,都至少冲毁三个自然屯和3000亩庄稼,若保坝,可能会使上游淹没2000亩庄稼。

三是即使退一步说,大坝经过抢险没有保住,水库上游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但可以延缓洪水冲击下游的时间,使下游的群众及其财产转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冯兴同志没有完全执行县指挥部的命令,带领民工经过紧张的抢险,大坝保住了。

你认为冯兴同志在执行政策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是政策执行的合理变通。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必须注意如下三点:(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冯兴同志的作法是与以上三点相一致的。县委炸坝决定的精神实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少受损失,冯兴同志的保坝作法比炸坝更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冯兴同志在抗洪现场对实际情况更了解,是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决定。正是把政策的基本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冯兴同志才做了保坝的决定。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把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在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统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搞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皮大皮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一小杯“人头马”33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享”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在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个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监审是指: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管制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度上涨。

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继续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用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家指导价,对重要的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在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转变中,材料3反映出了政策执行的 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2)材料4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什么情况,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答:(1)材料3的一些情况说明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产生这些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A、执行者的利益驱使;B、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价格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多);C、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材料4属于政策执行再决策。其作用和意义有:A、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B、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使计划价格机制顺利向市场价格机制过渡;C、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制定。

6.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建国以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控制人口的问题,但该问题及其政策建议直到70年代末才得到应有的重视。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1年3月6日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到2000年总人口能控制在12亿以内,这段时间,人口增长有所减缓,1981年为10亿,1988年达11亿,1995年突破12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可能在1987年就达到12亿了。现在党和政府对提出到21世纪中期要把总人口控制在16亿以内,因此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仍长期继续执行。

请回答:

(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2)从78年至今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政策为何能持续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有哪些积极效果?

答:(1)仅有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是不易于建立政策议程的,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而马寅初的建议恰恰在当时是毛主席所反对的,所以不会被政府采纳。

(2)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持续执行是因为这项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中国人 口问题仍未解决。

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会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B、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C、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7.据报载,人大代表,山东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雄介绍了本企业由于实行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介绍说,1993年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共募集定向股合4500万元。以前习惯于对上级、政府负责,有事也是找主管领导。1993年根据上年盈利650万元的情况,定下当年盈利850万元的目标。可再一算细帐,4500万元的募集股,如无1000万元的利润,第二届股东大会根本没办法向股东们交待。当时他们真是紧张,这时才真正理解股份制带来的不仅是资本金的扩大,更意味着责任。企业也正时从这时开始大刀阔斧走向市场,先是从内部改革做起。把企业的部门,由37个减少到只剩下12个。各部门负责人任免要经历重新考核,普通电工也要竞争上岗。1993直及1994年连续两年,企业纯利润以78%的速度递增,目前,企业正式职工虽只有900人,却与众多的超大型企业同列全国企业500强。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属于政策终结的哪种方式,结合题意说明这种终结方式有何作用?

答:它属于政策替代。

变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是政策替代。它可以促进政策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由于政策替代意味着人员的裁减与更新,因此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提高效益。二是政策组织优化,传统国有企业制度政企不分,企业是行政机构的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8.我国的户籍政策一直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市场经济的阻碍力量,必须尽早予以调整。改革开发以后,随着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制以及物价、特别是主要食品价 格的全面市场化,城乡之间的制度化壁垒有所松动。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籍身份密切相连。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户籍身分带来的福利差距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之间的利益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1985年-1995年,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收入从685元增加到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578元。二者的比差(以后者为1)从1.7:1扩大到2.5:1,同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差从2.3:1扩大到3.4: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物价等方面所享受的补贴待遇。1995年,仅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支出就高达365亿元。为了减轻国家的城市福利负担,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实行“离土不离乡”式的就地工业化。但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分散的农村工业成本甚高,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民工进城的潮流又难以阻挡,经济规律在自发地调整着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状况。

以上材料说明政策持续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会导致政策僵化,请你根据材料说明政策僵化的内涵。

答: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政策僵化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户籍政策的僵化付了惨重的代价,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9.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于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变动体现在:

(1)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原来社会保障的对象仅为城镇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覆盖面窄,要建立一种所有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

(2)国有企业职工的保障经费,原来一般都由企业直接支付,是企业的沉 重负担。现在要逐步还社会保障以社会办保障的本来面目。

(3)原有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够完备,如没有失业保险这个项目。(4)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过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原因主要有:

(1)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的保障制度必须改革。

(2)政策资源方面的原因。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少,资金来源少(而且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项目也不完备,经过调整后在人、财、物各方面都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看不起病”、“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病困现状普遍存在,试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包含的农村公共政策问题?你所在地农民就医状况如何?对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你有何政策建议?

第五篇: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

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

(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第二节 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

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节 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法律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

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

(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4)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社会组织普遍适用,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5)根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6)公法和私法

7)法系:

大陆法系: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英国法系: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仿效英国法律传统的各国法律。也称普通法系英美法系。第四节 法律的历史类型

1、法律历史类型:凡是经济基础及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的法律,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奴隶制法律:

经济基础:是奴隶主阶级对于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的完全占有。

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

(4)保留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3、封建制法律:

经济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4、资产阶级法律:

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无产阶级被剥夺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和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

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第五节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决定法律(2)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法律和政治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法律和道德

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2)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

4、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实现对敌专政

(2)社会主义法律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1)消灭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在对外方面的作用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

(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

(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和废除过时的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2、制定的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

(2)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

3、制定的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国务院的部门规章(5)军事法规和规章(6)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特别行政区的法律(9)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10)国家认可的习惯(11)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5、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结构:适用条件、行为准则(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6、种类:

(1)按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分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2)按法律规范所包含的行为准则的确定程序,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规范。

7、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系统化:

系统化方式:(1)法律汇编(2)法律编纂。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律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1、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二种:(1)法律的适用(2)法律的遵守。

2、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

(1)概念:即通常所说的执法,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2)特点: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它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活动。

2)这种活动必须严格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和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法律对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

(3)总的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4)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

(1)概念: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4、社会主义法律的效力:指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内,对什么人有约束力,包括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空间效力:(2)时间效力:(3)对人的效力:

5、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1)从解释的主体上分类:正式解释(立法、司法、行政)、非正式解释。

(2)从解释的外延上分类: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字面解释。

(3)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文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和系统解释。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6、违法与法律制裁:

(1)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要件:1)违法的客体2)违法的客观要件3)违法的主体4)违法的主观要件

(2)法律责任: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3)法律制裁: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7、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1)概念:指受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意志关系);

2)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由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3)社会主义法律关系通过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表现。

(3)结构:1)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内容:

(4)法律事实:那些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叫做法律事实。

分类:1)事件2)行为。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3)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几方面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以确立和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地位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法律秩序。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

优越性:1)社会主义民主是供绝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

3)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物质保障的。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

(3)对清除法律意识的作用。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瞳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必要性和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第四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1、宪法的性质: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特点:A.内容方面的特点 B.效力方面的特点 C.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A.宪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B.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宪法内容的变化。

3)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

2、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2、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4)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A.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

B.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高原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C.从政权的职能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维护工作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地位,镇压和改造敌对分子,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的职能,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

D.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成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任务,这也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

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第三节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2)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3)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性质:1)选举权的普遍性。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选举权的平等性。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4)无记名投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4)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调整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即调整国家整体和其所属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形式。

形式:1)单一制:以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划分其内部组成。

特征:1.全国只有一个宪法,一个中央机关体系。

2.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均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力。

3.不论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达到何种程度,地方的权力均由中央以法律加以规定。

2)联邦制:以成员国形式划分其内部组成。

特征:A.除联邦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机关体系外,每个成员国也都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机关体系。

B.联邦的权力遍及全国,它和成员国之间的权限划分由宪法加以规定。

2、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诸多因素:

1)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

2)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

3)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

4)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3、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提出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4、行政区域:是国家领土内划分的各级行政单位所管辖的区域。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行政区域划分: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镇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5)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第五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

2)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同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相适应的。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第六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3、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七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2、公民与人民的联系和区别: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的主体。人民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凡是我国人民,都是我国公民。

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4、公民的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管理国家、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政治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依据:a.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消灭和它的产生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

b.宗教信仰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3)人身自由:指与公民的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5)社会经济权利: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

1)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的休息权。

3)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4)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7)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8)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5、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八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

1、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体系:1)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主席:

3)国家行政机关:

4)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5)国家审判机关:

审判权:依照法律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权力。

6)国家检察机关:

检察权: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

2)为人民服务原则。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精简的原则。第九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宪法自身对宪法实施的保障:

1)规定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

2)规定了监督宪法实施和解释宪法的机构。

3)规定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

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5)第五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行政法律关系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2、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4、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

5、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构成三要素:1)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

2)客体: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3)内容: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特点: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制裁。

第二节 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行政机关:执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或政府。

特点:1)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它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国家。

2)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它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4)它实行首长负责制。第三节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主体:行政机关。性质: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行政立法:指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各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应当符合的要求:1)必须是具有制定行政管理法规职权的机关才能进行行政立法,并且不得超越其权限的范围。

2)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同级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3)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

4)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

2、行政执法:指行政机关依法执行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

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1)行政执法的主体合法。

2)行政执法的内容合法。

3)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真实。

4)行政执法的相对人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5)行政执法的程序合法。

6)行政执法的形式合法。

行政决定: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件而采取的处理决定。

表现形式:1)命令2)指示3)审批4)批准5)拒绝6)许可7)免除8)赋予9)剥夺10)确认11)证明12)通知

行政处罚: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2)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原则5)监督制约原则

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设定:1)法律和行政法规都可以设定行政处罚,但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行政规章和地方性规可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行政强制执行:指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依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

二种方式:1)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间接强制、直接强制、强制征收。

3、行政司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裁决人,对行政争议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司法与行政执法的区别:1)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是执法的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在行政司法过程中,行政机关则处于争议双方之外的裁决人的地位。

2)行政执法适用一般的行政程序,而行政司法适用的则是一种准司法程序。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有关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申请后,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司法活动。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第四节 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指对于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和法制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法实施的监督。

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权力机关的监督:

3、人民政协的监督:

4、司法机关的监督:

5、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

一般职能监督:指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

专门职能监督:指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1)行政监察监督: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执法情况和有无违法乱纪行为所进行的专门监察活动。

2)审计监督: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6、社会监督:

内容:1)人民团体的监督2)新闻舆论的监督3)人民群众的监督。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

下载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间管理复习资料-自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什么叫刑事诉讼法? 答: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自考复习资料2013

    第一章 1、安德鲁斯的定义P7 2、安索夫的定义(产品与市场范围、竞争优势、协同要素) 3、明茨伯格的定义:4P:计划、计策、模式、定位、观念。 一、战略是一种计划 二、……….. 4......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一、信息资源管理基础1、资源: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标而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必须要具备的且付出了代价或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一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条件,如材料、能源、信息等,称......

    最新-自考《资产评估》复习资料

    2018自考复习资料:00158资产评估第一章 总 论本章是资产评估的理论性、方法性、基本概念的章节,在历年考试中,本章的比重较大。1一般地说,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

    自考领导科学复习资料[范文模版]

    《领导科学》必须掌握的精华题目(第 1 -6 章) 1 、为什么说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1 )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 (2 ) 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 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

    自考市场营销策划复习资料(范文大全)

    2.什么是市场营销策划?试述市场营销的意义?P5 市场营销策划:是指企业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筹划的一种超前决策,它所提供的是一套关于企业市场营销的未来......

    自考土木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

    2013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迷你

    行政管理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为什么行政管理既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