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4 02: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第一篇: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汊河镇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镇龙坑村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产业扶贫围绕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以实施网箱养鳝项目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力量,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扶贫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帮

助贫困村培植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严格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2010年1月中旬圆满结束。通过项目的实施,龙坑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贫困农户致富能力有所增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分布龙坑村7个村民小组,实施项目的农户有6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其中:实施项目的养殖示范户15户、贫困户50户,受益人口246人。项目规模:共建网箱883口,其中贫困户建网箱456口、示范户建网箱427口。总投入35.51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万元。总收入75.6万元,近此一项,实施项目的农户比较上年户平增收3150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镇、村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镇财经所对扶贫资金做到“专账、专户、专人管理”。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核算。并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对项目资金使用原始凭证严格按要求审核,做到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报账凭证内容完整、真实,数字准确。

龙坑村网箱养鳝项目共完成投资35.51万元。其中完成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投资9万元,8.45万元用于65户的生产补贴,贫困户按(网箱数)12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示范户按(网箱数)7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资金已经适时发放到户,0.55万元用于技术培训。

三、总体效益

通过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龙坑村48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扶贫效益比较明显,实施项目的65户,户平增收3150元,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市财政投入的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网箱养鳝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在落实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措施上,变得积极主动了。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10余人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为项目成功嫁接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养殖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养殖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全村多年来单一传统养殖的发展模式,特色养殖得到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内部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六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项目的成功实施,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镇、村干部的工作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专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镇、村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的有序实施。

(二)宣传发动开好‘三会“,充分调动困难户的积极性。在项目的建设中,贫困农户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前期宣传发动阶段,重点开好“三个会”,广泛发动困难户实施好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召开了村 “两委”会,统一认识,要求村支“两委”成员要有针对性地入户做好调查和宣传发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带头示范。二是召开能人和大户会议,消除群众顾虑,让示范户先干起来,通过他们的带动影响贫困户,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同实施好项目。三是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向项目实施人分析市场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实施产业项目的信心。

(三)明确任务职责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镇农业办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镇纪委、镇财经所负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党政办负责公开项目资金、实施农户、补贴标准;镇、村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结对帮扶;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二)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小商贩的收购,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怕卖

不出去”的思想还在部分群众中存在。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经营理念的商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上级扶持力度也十分有限,仅凭这种鼓励补贴式的扶持很难解决特殊困难户的脱贫问题;二是 农民自主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依赖政府补助的意识较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

未筑牢。

(四)生产条件较差。渠系不配套,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村内道路不畅,农户自身经济条件差,修建配套工程资金严重不足,养殖项目受到一定的影响,客观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质量。

六、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我镇产业扶贫项目的管理力度,在巩固、发展、提高上下功夫,把项目实施好,从而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做好201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准备。在总结2009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的基础上,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把201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3、整合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小农水”、优粮工程、水产通道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农电改造等项目支持,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汊河镇党政办公室

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汊河镇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镇龙坑村2009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产业扶贫围绕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以实施网箱养鳝项目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力量,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扶贫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帮

助贫困村培植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严格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2010年1月中旬圆满结束。通过项目的实施,龙坑村产业

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贫困农户致富能力有所增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分布龙坑村7个村民小组,实施项目的农户有6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其中:实施项目的养殖示范户15户、贫困户50户,受益人口246人。项目规模:共建网箱883口,其中贫困户建网箱456口、示范户建网箱427口。总投入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万元。总收入万元,近此一项,实施项目的农户比较上年户平增收3150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镇、村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镇财经所对扶贫资金做到“专账、专户、专人管理”。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核算。并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对项目

资金使用原始凭证严格按要求审核,做到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报账凭证内容完整、真实,数字准确。

龙坑村网箱养鳝项目共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完成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投资9万元,万元用于65户的生产补贴,贫困户按(网箱数)12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示范户按(网箱数)7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资金已经适时发放到户,万元用于技术培训。

三、总体效益

通过2009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龙坑村48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扶贫效益比较明显,实施项目的65户,户平增收3150元,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市财政投入的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网箱养鳝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

“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在落实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措施上,变得积极主动了。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10余人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为项目成功嫁接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养殖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养殖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全村多年来单一传统养殖的发展模式,特色养殖得到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内部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六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项目的成功实施,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镇、村干部的工作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专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镇、村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的

有序实施。

(二)宣传发动开好‘三会“,充分调动困难户的积极性。在项目的建设中,贫困农户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前期宣传发动阶段,重点开好“三个会”,广泛发动困难户实施好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召开了村 “两委”会,统一认识,要求村支“两委”成员要有针对性地入户做好调查和宣传发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带头示范。二是召开能人和大户会议,消除群众顾虑,让示范户先干起来,通过他们的带动影响贫困户,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同实施好项目。三是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向项目实施人分析市场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实施产业项目的信心。

(三)明确任务职责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镇农业办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镇纪委、镇财经所负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党政办负责公开项目资金、实施农户、补贴标准;镇、村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结对帮扶;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二)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小商贩的收购,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怕卖12全文查看

第三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9xxx村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要求,按照县、镇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立足xxx村实际,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村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我村2019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奖补基本情况

2019年xxx村产业以奖代补项目主要有:种植方面有:超级稻、花生、李子、桃子、大豆、玉米、红薯、油菜等,养殖方面有:黄牛、土鸡、鸭子、生猪、鱼、蜂蜜等,全村完成两批产业扶贫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共有97个项目,其中从事种植业发展62个,从事养殖业34个,目前,上级下达该项目给本村资金35.06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到10月底,我村已按照县、镇关于验收贫困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的精神指示,完成全村贫困户79户申请,经帮扶人和村委的核实、乡验收工作小组入户验收拍照等相关工作,申报发放奖补资金35.06万元。第一批发放奖金资金322870元,第二批计划在12月发放奖补资金27805元。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组长由镇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包村组、村“两委”干部组成。同时又设立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员负责宣讲扶贫政策、帮助选择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加入合作社等指导工作。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全村发展产业当好参谋。三是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林简单实用技术及产业经营知识培训。2019年通过各种形式共培训贫困户95户,发放培训资料300余份。同时,按《xxx2019年以奖代补政策及县“5+2”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课件》《xxx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xxx扶贫产业实用技术汇编》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我村环境恶劣,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对产业发展上的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与传统农业相比,在贫困山区,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我村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村里虽然举办了几期贫困户生产技能专项培训,但覆盖面很低,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凝聚扶贫共识,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三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覆盖面。一是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出租)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贫困户有的稳定增收渠道。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鼓励他们扎根群众,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当好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为村里多培养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xxx村村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1日

第四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大全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亿元,信贷资金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专门制定推介项目库,积极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农,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成立创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水平,推动贫困群众创业。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相结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积极拓展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朋友积极投身巴山新居聚居点、重点镇、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广大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家门口挣钱。

(三)强化服务保障,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项基金,重点从奖励资金、项目整合、金融扶持等方面,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项目整合。整合新农村示范县(区)、扶贫连片开发、乡村道路、小农水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中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坚持用地优惠。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其所获得经营权的土地上,按照审批规划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修建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的,其占地按照农村三类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四)创新建设机制,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权量化、分红、租金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同时,探索反租倒包零租金机制,对农户入股的原承包地,在不伤害已栽植苗木的前提下自收自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并免收租金。二是探索产权改革推动机制。围绕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规范搭建县(区)、乡、村三级交易平台、投融资担保公司和产权评估机构,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八权一股”证书,规模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建立市场带动机制。按照市场法则,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思路,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引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卖、会员制销售等现代营销业,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支持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深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线下实体营销、线上网络营销、举办节庆营销、借力境外营销等相结合,增加销售额。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二)产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我市地处盆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发,金银花、核桃、茶叶、翡翠米等特色产业经常遭受干旱、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产业基础较为脆弱。

(三)市域经济总量小,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所辖县(区)均属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市域经济总量小,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经济和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产业经营水平低,现代农业体系不健全。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经营集约化,在推动土地规模上求突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贫困山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在税收优惠、金融贷款、“四荒”开发等方面突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抵押、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

(二)企业集团化,在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上求突破。树立集团经营理念,打破地域界限,有效整合现有农产品加工资源,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围绕“六大”特色产业,以县为单位,培育一批又发展潜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逐步改变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努力提高效益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品牌市场化,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实力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巴食巴适”区域品牌,尽快出台区域品牌管理使用办法、积极争创1-2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驰名品牌和著名商标,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扩大贫困群众依靠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的路径。

(四)经营标准化,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求突破。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是用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技术化。鼓励经营主体健全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生产体系。探索利益分配市场化机制,将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服务者之间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在一起,以追求产业整体利益,推动广大贫困群众增收。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2 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产业扶贫工作总结3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亩,人均占有耕地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言完毕。

第五篇:2016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颍州区2016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阜阳市颍州区农业委员会 2016年12月31日

颍州区产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扶贫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贫困村数量共计40个,贫困户总数为10084户,贫困人口24227人。2018年之前,计划产业脱贫户数5200户,人口数12755人。其中,通过种植业脱贫1100户,2693人,通过养殖业脱贫1000户,2451人,通过光伏脱贫2900户,7110人。

颍州区扶持建设“蔬菜产业联合体”“花卉产业联合体”“旅游产业联合体”等3个贫困农户参与度高的优势特色产业联合体基地,最大限度吸纳贫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务工帮扶、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蔬菜产业联合体扶贫项目计划在马寨乡、九龙镇、西湖镇、西湖景区街道、程集镇、颍西街道等乡镇实施,建设规模50000亩,流转贫困户土地3000亩,总投资26376.55万元,可实现项目

区内4231贫困户,共计8842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花卉产业联合体扶贫项目计划在三塔集镇、三合镇、王店镇、清河街道、颍西街道等乡镇街道实施,总投资35412.3万元,建设规模50000亩,可流转贫困户土地1800亩,实现项目区内4313贫困户,共计11354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旅游联合体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在九龙镇、西湖镇、景区街道、程集镇、颍西街道、三十里铺镇等乡镇实施,建设规模100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35476.74万元,实现项目区内2976贫困户,共计6225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二、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组织实施到户项目。2016年预算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资金2000万元(光伏除外),申报到户项目两批,共申报审批贫困户4763户,贫困人口12679人,下拨到户项目资金1620.77万元。其中:从事粮食产业的计44户、109人,种植面积249亩;从事蔬菜产业的计556户、1276人,种植面积1530亩;从事畜牧产业的计2130户、5485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的246户、644人,存栏2049头;从事肉牛养殖的计44户、118人,存栏120头;从事肉羊养殖的675户、1800人,存栏3797只;从事蛋禽养殖的503户、858人,存栏29112只;从事肉禽养殖的计626户、1959人,存栏96830只;从事水产养殖29户、78人,渔业面积144亩;从事水果种植的有4户、计22人,种植面积8.5亩;从事中药材种植的有232户、846人,种植面积688.95亩;

从事林业特色产业计39户、计94人。

(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全区目前有86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2673户,贫困人口6201人。

(三)建立贫困户脱贫奖励机制。为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决心,确保贫困人口有序脱贫,在全区营造“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颍州区了建立贫困户脱贫奖励机制,对2016年申请脱贫户每户奖励1000元,全区拨奖励资金344.7万元,为顺利实现我区“十三五”脱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狠抓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全区已建设产业扶贫示范点23个,通过不同措施带动贫困户1380户,3353贫困人口,做到有氛围,有阵地,有档案,其中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有金牌实业、农之源、金绿地、乡里仁、金湖丰、雨辰、余亭等企业,通过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全区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五)编印技术资料。根据贫困户种养技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农委在做好科技包户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印了《种养业扶贫技术资料汇编》、《颍州区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和《颍州区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菜单”参考手册》,共印刷了20000多册,发放到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长、镇村干部手中,用于指导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六)发放项目明白卡。为让贫困户充分了解产业扶贫

项目申报程序,除了在全区23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宣传栏里宣传我区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补助标准和到户项目申报流程图,还专门印刷了10000多份《颍州区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明白卡》,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共贫困户申报产业项目时参考。

(七)鼓励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颍淮农商行、农业银行颍州支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扶贫贷款支持,按每吸纳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内的贷款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截止目前,共计对790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资金4390万元)。

(八)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目前,已培训贫困户1650人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175人,培训包村干部86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带动贫困户310户、计744人。

(九)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建设。在全区建设36个扶贫车间,用于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每个扶贫车间建设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每个投资65-7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建设中。

三、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且贫困户中存有等靠思想者居多,个别地方产业扶贫工作较为被动。

(二)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干部怕担责、怕出事、怕闹矛盾,思想上抵触,行动迟缓,主动性不强。

(三)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需要发展资金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没有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一)开展培训工作,扶贫首先扶智治愚。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在向贫困户“输血”的同时更重视“造血”,注重给贫困户扶精神、扶智力、扶技术,由“短期帮扶”向“长期受益”转变,不仅让贫困群众腰包能够“鼓起来”,还要让脑袋能够“活起来”,使贫困群众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改变“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

(二)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财政预算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小额贷款力度,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扶贫产业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四)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区

产业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使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火车头。

(五)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技术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六)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认真总结产业发展中的好思路、好做法,总结成功经验,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抓产业扶贫,促精准脱贫的合唱团。

下载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产业开发处全体同志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决策方针和办党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这一目标,以......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广东****综合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总结2010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

    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_1

    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自全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会议召开后,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标准程序,顺利完成了1个贫困村(郭沟村)和1085户贫......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来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天气渐凉,又站在了一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以来,恐怕是自己近30 年人生中最精彩、最丰富......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天气渐凉,又站在了一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以来,恐怕是自己近30年人生中最精彩、最丰富、最有意义的一年了。从XX年12月7日到树山,到写年终总结时,已经......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年终工作总结

    现提供一篇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年终工作总结,以作参考! 一、项目工作 1 、建设工程管理 负责工程管理,全面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与规划院、设计院、造价部沟通,协调图纸、造价......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根据会议要求,我将乌审旗2019年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落实推进情况进行简要汇报。2019年乌审旗共收到市级产业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12个,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