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荒股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纪实
架起致富桥 铺就幸福路
——北大荒股份八五三分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纪实
张传文 朱吉祥
北大荒股份八五三分公司现有耕地102万亩,总人口4万人。自198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场以来,分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职工收入两大目标,按照“大开发、大投入、大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制为手段,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使分公司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分公司实现粮食总产55.7万吨,预计今年实现粮食总产62.6万吨;分公司连续8年被农业部授予产粮大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
筑牢发展大堤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实施,八五三分公司始终坚持总经理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亲临项目区现场;分管领导将项目区建设情况抓在手,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成员单位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三坚持”原则。分公司党政班子每年听取农业综合开发情况工作汇报后,确定当年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分公司财务、审计、农业、农综办等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将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对三级管理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分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农发、财务、审计、纪检、计划、农业、水利、农业、基建、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他们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支农资金集中使用。目前,分公司共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5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1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4个。
加大基础建设
夯实发展基石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八五三分公司农业结构不优、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和制约了分公司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分公司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契机,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开发与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采取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农业、科技等措施为辅的办法,共改造中低产田75万亩,新挖沟渠2784.7公里,建设水库4座、排灌站4座以及桥、涵、闸建筑物733座,打机电井445眼,铺设田间路159.4公里,建设水泥晒场50746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配套125.02公里,购置美国大型喷灌机两台、大中型拖拉62台、联合收割机80台、插秧机及其它机械1182台,建设育秧大棚1053栋,改良土壤17.4万亩。
近年来,分公司通过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稳产农田,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特别是通过对项目区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多年来涝不能排、旱不能灌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促进了项目区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大大降低了项目区员工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了净收益。输电线路通到田间后,改变了原井灌区柴油发电提水灌溉模式,每亩地可节约成本35.5元,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地增产近100公斤,亩增收近200元。
通过发展优质水稻、高产玉米、高油大豆、香菇种植以及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也调整优化了分公司农业种植结构。目前,项目区共建各类科技示范带6条、科技示范作业站20个、科技示范户300个,辐射面积3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良种繁育基地达6.5万亩,组建了4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8万亩。目前,项目区新增总产值2.3亿元,新增纯收入2565.3万元。
为提高项目区员工科技素质,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分公司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示范操作和个别指导等方法,对项目区员工重点进行新品种作物载培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共完成各类技术培训3.7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份。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项目区员工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青年员工钻研种植、养殖技术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员工自身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井水增温技术、玉米原茬卡种大豆、稻壳替代营养土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南瓜大垄覆膜等37项新技术,重点实施了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展示、辐射区推广的“三区”建设,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项目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完善体制机制
保障项目建设
近年来,八五三分公司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律特点,深入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坚持实施7项制度,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项目法人制度。农发办是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公开招投标制度。项目招标严格按照国家农发办制定的《农发项目招投标试行办法》进行招投标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了“人情工程”、“关系工程”,避免了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必须委派有资质的监理工程师到施工现场跟踪监督,发挥工程监理的职能作用;项目公示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及时对项目建设地点、招投标时间、工程建设内容、技入资金等情况进行公示,确保员工群众对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采取日常监督和联查联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检查与监督,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工程,立即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将收集整理的项目资料按综合管理、资金管理及项目管理进行分类,做到及时收集整理项目资料,做到完整齐全、建档规范;
项目管护责任制度。每年,分公司农发办都及时将竣工工程移交给项目单位,完善交接手续,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资金。
在每年度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后,分公司审计部门采取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检查、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投资效益。采取审查内业资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式,走访项目区干部群众,听取广大员工群众意见,以求得真实有效的审计结果,最后以审定的金额与施工方办理项目工程建设投资决算。
员工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分公司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项目实施前,广泛动员,充分发动群众,部署具体工作,使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项目实施中,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参观等形式,向员工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项目实施后,通过开发前后对比,向员工群众宣传项目开发的好处和展示开发成果,使员工群众认识到自己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主体和受益人,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经过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分公司共治理中低产田75万亩,扶持优势特色产业6个。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逐年加大,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促进了分公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常宁市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706个行政村,77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总耕地面积59.8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旱土8.9万亩。我市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始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结合,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建设”的思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完成了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工程建设,共投入财政资金106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02万亩,开挖疏浚渠道33公里,衬砌渠道37.01公里,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8处,渠系建筑物16处,桥、涵、闸配套1100处,改良土壤0.4万亩,新修机耕道路13.5公里, 购置农业机械26台,营造防护林0.06万亩,科技示范推广0.4万亩。蓬田项目区建成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年新增(节约)水量5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5万亩。可常年烟稻轮作面积0.4万亩。年新增生产能力为:粮食138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128万公斤,新增烟叶0.56万担,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234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开发合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量大、面广、线长,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为搞好农业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开办工作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项目从规划、选址到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市委、市政府都要听取汇报,并多次召开农业综合开发专题会议,针对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分别进行部署,深入项目区现场办公,协调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于2010年底,配齐了农开办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了农开办队伍。二是确保经费有保障。市农开办原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解决开发办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从XX年起,将农开办归口财政统一管理,把职工工资福利纳入财政统发,充分调动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项目建设的县级配套资金,我市财政总是给予优先保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目标管理有效果。为了调动大家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市政府明确项目区乡、村两级主要负责人为农业综合开发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严格平时和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作为干部奖惩、晋级、升职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集中连片,实施规模开发。近年来,我市一改过去项目分散的特点,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之路。XX年年,经上级专家考察、论证同意,我市选择了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干群关系佳的蓬塘乡实施开发,蓬塘项目实行五年整体规划,分逐年实施,整个项目分为彭洲、蓬田、蓬塘、李井、凉水五个项目区,涉及我市蓬塘、松柏2个乡镇的37个行政村,共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是我市实施农业开发二十年来,集中连片最广、项目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一个项目,目前,已完成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建设,规模开发雏形基本形成。
(三)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设计。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我们不断摸索,力求规划科学合理。一方面尊重客观实际搞规划。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项目实施前,我们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到现场仔细勘察、测量,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按流域、灌区进行科学规划,绘制总体规划图、施工断面图、竣工图,编制概预算表,为高标准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搞设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要按人性化的思路设计,把方便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我们在大渠道边砌取水池,方便人们取水用水;在机耕路旁边建垃圾箱,防止生产废弃物随意乱丢乱放;在主路两旁预留空间配建休息区,方便群众劳作之余休息;在渠道穿越群众生活区的地方修建便民台阶和洗衣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人群密集和交通要道处,我们按承载5吨的标准设计主要机耕桥,按200米的间距设计便民机耕桥。
(四)严格管理,打造优质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十年不大修、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实力强的优秀施工队伍承建。工程招投标时,邀请市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现场参与监督。二是严把工程施工关。在施工方法和工艺上,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对骨干灌溉渠道,我们全面推广砼现浇工艺。对骨干排水沟渠,全面推广浆砌石衬砌。对田间支渠,推广使用u型槽或空心砼砖衬砌。对附属建筑物,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一步到位。如渠系接口处的涵管多余部分,我们要求使用切割机切平,坚决杜决锤子敲打,确保路涵边缘平齐。
三是严把项目监理关。我们聘请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监管,并指派具有专业资质工程监理深入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施工程序、工程质量等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对每个标段,农开办还安排一位高素质技术人员,同施工队一同吃住在项目区,现场跟班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建方共同处理,把存在的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强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一是严格资金审批。实行“一支笔”审批,一本账册核算,一个资金专户。严把资金支出关,所有项目资金使用,必须由负责人一支笔审批,不符合要求的各种票据一律不予入账列支。二是严格资金审核。每项工程资金的拨付,必须由项目承包人提出申请,并开出收据和正式发票,经主管工程的施工人员、财务股负责人及主管领导的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最后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通过层层审核,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三是严格拨款制度。项目资金拨付坚持四个原则,即按计划拨款、按项目拨款、按程序拨款、按进度拨款,无论是上级资金还是本级配套资金一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严禁违规拨款。
(六)落实管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工程建好后,把工程交由乡镇统一管理,由乡镇按受益面积交付村级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队,由村主任和各村民小组推选有关人员组成,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区每条渠道都设立管护责任牌,明确管护内容和责任人。建立工程管护基金,按受益面积每年每亩收取1元管护基金,对个别工程如排灌站,实行有偿使用,采取租赁、转让等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多方面筹集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口大。按照五年整体规划,我市蓬塘项目区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彭洲、蓬田项目两个项目区建设,完成投入资金1046万元,为加快我市项目建设进度,让项目区更早发挥效益、农民早日受益,请求省办在后期的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增加投入,促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又好又快发展。
2、产业化项目亟待省办扶持。我市素有“粮仓油海”之称,油茶资源丰富,是油茶大市。近几年,烟草产业发展也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市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此外,塔山山岚茶得天独厚,自宋代起就是宫廷贡品,与南岳云雾茶并列衡阳市两大名茶。尽管我市资源如此丰富,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开办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直至目前,我市产业化项目还是一片空白,产业带动力不能凸显,特建议省办对我市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使我市产业化项目早日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纪实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在**镇**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工地上,各项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由于该项目从项目审批、到招投标、开工建设仅用2个月时间,所以今年工程开工早,时间足,标准高,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力争将该工程打造成为省级优秀工程,这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
。近年以来,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日常运作机制,充实完善了学习、考勤、车辆使用、公务接待、领导干部外出请假等规章制度,改进了办事流程,缩短了办事周期,大幅度提高了办事工作效率。
正制度、改作风 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贯彻落实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和廉政建设制度,制定了《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严禁党员干部以任何形式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切实做到严以率己,清正廉洁。在工作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组织召开大型会议,充分利用文件、电话、邮件等方式,把上级指示精神,直接传送到基层镇、村、农户。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工作日中午一律不能饮酒,不用公款到各种娱乐场所进行消费,不用公款外出旅游。切实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实需求,探索开发利于基层发展的有前景的农业项目。2012年底,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单位内开展“接地气、当学生、长知识”专题调研活动,先后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镇、建设单位、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撰写了《**区农业综合开发及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专题调研报告,并上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亮项目、晒承诺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质量完成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我村新建蓄水池6座,新修生产道路7公里,维修机井2眼,铺设了1万多米的管道,加快了核桃园的建设,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地好处。”站在村里的神谷峪千亩核桃园前,源泉镇南崮山北村的书记李忠说。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了《**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公开承诺书》,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及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等方面做出承诺,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接受群众监督。2012年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共治理中低产田1.3万亩,共新修拦河坝2座;新建排灌站1座;新打机电井3眼,修复配套16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8公里;开挖疏浚渠道22.75公里;埋设各类管道62公里;新修机耕路27公里;整修标准梯田埂3.5公里,新植农田防护林900亩。项目在建设过程前、施工中及项目竣工后均通过公告栏的形式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向其介绍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得到了群众大力配合和支持,所有项目均按照实施方案标准顺利竣工,并于2013年5月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抓效能、促创新 推动有机富硒农业取得新突破
在**区整建制有机农业区建设中,随着有机农业发展,产品同质化问题开始出现,为避免由此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效益下降,挫伤农民积极性,有机农业发展必须寻找新思路、实现新突破。据此,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中国农业大学联系,共同申请2013年“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我区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实验项目区之一。项目计划总投资2048万元,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施。目前,已有13所高校的51名专家、科研人员来到**,落实实验品种、实验基地,设计实验方案,初步确定了上瓦泉、杨峪、上水、上园等10个基地纳入试验示范区,富硒韭菜、草莓、蓝莓、金银花等26个品种作为首批试验品,随着试验的逐步深入,富硒农产品将为我区有机农业增添新元素,注入新活力,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
财政部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措施,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提高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增强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新建灌区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为项目区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优质特色高效农产品种植养殖基 地建设,加大对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良种繁育基地支持力度,着力推进规模开发和标准化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支持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产品贮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益。积极支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条件较好的项目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保护以及土地沙化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生态建设和土地复垦项目,搞好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长江和黄河上中游及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程建设,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力度。做好秸秆养畜等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完善政策
(一)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开发 投入,地方财政要按照规定比例将配套资金列入预算,确保足额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自愿为其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投资投劳。改革和 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利用国外贷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二)突出项目支持重点。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进一步 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要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各项增产增收增效措施也要在粮食主产区集成投入,支持粮食主产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促进粮食生产、流通、加工的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粮食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特别要加大对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产粮大县(市、区、场)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政 策,探索运用其他有效扶持方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等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四)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逐步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对科 技的投入,集中安排和使用科技推广资金,扶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重点支持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鼓励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五)加大部门项目实施力度。逐步增加中央财政对由农业、水 利、林业等部门负责安排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结合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完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布局,集中安排资金投入,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积极参与项目管理,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六)规范开发县管理。按照“总量控制,适度进出,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逐步将一些开发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农业大县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并适时停止扶持开发潜力已经不大或工作不到位的开发县。
三、创新机制
(一)试行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机制。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通过试点,逐步推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先建后补得做法。中央财政根据地方项目规划、财政资金安排、农民筹资筹劳以及开发任务完成等情况,制定补助标准并拨付补助资金。各地区可以采用先建设后申请补助,或边建设边申请补助的方式,自下而上筹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并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办法。
(二)完善两类项目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将土地治理项目的规划布局与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土地治理项目安排产业化经营项目和资金,引导龙头企业组织带动农民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三)探索统筹使用支农资金新机制。以“条件具备,农民自愿,地方政府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参与,组合各种资金建设新农村”为原则,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壮大区域主导产业,鼓励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适当安排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资金整合平台,引导各类支农资金统筹使用,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管理
(一)规范资金运行,强化项目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实行资金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以项目为单位管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申报,根据项目种类或投资规模,分别由国家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组织评估、审定和审批,并严格执行专家评审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加强资金和项目绩效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与监测评价,实行奖优罚劣。加强建后工程管护,创新管护模式,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二)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业综合开发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给予重点支持。要坚持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多部门共同协商和参与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共同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事项,做好投资和政策的衔接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要稳定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构,使之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构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廉洁从政、勤政为民,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好事、做实事;要加强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