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说课稿[定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叫,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时代》(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时代》是人音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新课改用书)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的内容。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是以往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总结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段的教学,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音乐节奏、旋律、和声三种音乐要素;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等形式美要素;音乐风格、流派——民地域、历史、时代以及音乐家个人因素对音乐创作和审美的特色影响。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培养了爱好音乐的情趣,初步具备了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思想。情感层面: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分2课时学习。(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包括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拓展与探究四个部分。在介绍音乐的社会功能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时要引导学生联系高中音乐鉴赏中所学过的所有作品和知识,最后得出音乐具有社会性的这一功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将音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以从刚刚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到走向新世纪创作歌曲的时间发展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音乐中充分感受从建国初期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时刻不忘几代领导人为新时代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歌曲的情绪,了解创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歌曲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从而理解音乐的社会性功能。
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善提炼、勤专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教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
本课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程,我采用看、听、做、想、练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迈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教师播放《红旗颂》,让学生在歌曲《红旗颂》的歌声中走进教室,由“五星红旗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引入,引出课题《走向新世纪---新时代》。再由两幅图片(建国前的断坯颓墙、开国大典),引出本课欣赏的第一首作品《祖国颂》。
(二)教授新课
由于这一节课活动性很强,我采用看、听、做、想、练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1、看
让学生看教材所选用的欣赏作品是《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和《祖国颂》,进行作品简介。
①《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
②《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这是一首对伟人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宋小明作词,三宝作曲。③《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歌曲体裁是颂歌,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2、听
(1)欣赏《走进新时代》。体验歌曲旋律的抒情优美,动听婉转,感受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聆听《你是这样的人》。感受歌曲情感的含蓄深沉。体验歌曲用宽广的节奏和级进的旋律,3)欣赏《祖国颂》。聆听《祖国颂》的演唱方法:混声合唱。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宽广,速度从容和气势宏伟。欣赏时注意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
3、做
1、随录音演唱歌曲《走进新时代》,体验歌曲的豪迈、自豪情怀。
2、唱一唱《祖国颂》的主旋律,然后逐步练习分声部合唱。体会用自豪、抒情、悠长的歌声,表现出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赞美、歌颂之情。
颂扬伟人崇高的品格。
3、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性歌曲。分组讨论列举我国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代表性歌曲和曲名。
4、想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想一想音乐有哪些社会功能?
(1)音乐的审美功能
(2)音乐的认识功能
(3)音乐的教育功能
(4)音乐的娱乐功能
5、练
通过练习选择题、填空题和学生自编、自演、自唱的表演方式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相关知识,总之,我们今天欣赏了《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等作品,这些作品讴歌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意气风发迈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新的世纪,新的面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奔小康中不断开拓进取,谱写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知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我将对这节课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说解。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即生产决定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而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就业准备有重要作用。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4、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重点的依据:学生们作为未来的21世纪劳动者,只有通过劳动就业,才能达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错误择业观已开始引起他们的困惑,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是对他们终身发展负责。
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自身权益。难点的依据:这部分知识离学生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具体学法——调查研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和讨论探究法;具体教法——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讨论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1、依据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力求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既来自生活又能回归生活。
2、依据学生实际,此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网络运用能力,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1、新课导入:课前5分钟就开始营造氛围,伴随《劳动最光荣》歌曲,屏幕中滚动播放关于劳动的格言警句。同时,进一步创设情景,给出近年感动社会的几个人物——白芳礼、孔祥瑞、刘俊刚图片,给学生继续带来视觉冲击,引出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关于劳动光荣和就业的意义。这两个问题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设疑,给出两个人物事迹,一是农民工刘俊刚把青春献给第二个家乡的城市美容师;一是北大学子李彦宏自主创业,创建百度公司,启发学生比较、思考。很多学生倾向于要做李彦宏,教师则适时引导:难道清洁工的劳动不重要吗?经过辩论,归纳出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接着利用教材中李师傅的事例,进行问题探究,“李师傅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环节学习。第二环节:突出重点。
多媒体展示:通过数字的列举及对占有材料的分析,既看到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也介绍了国家关注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我国就业严峻的原因及对策?”学生把教材理论与生活中的现实材料相结合,进行探究,得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教师引导:找工作难,这是事实,但像李师傅一直没找到工作,是否有其主观原因呢?
第三环节:突破难点。利用教材中小张的案例
第二部分:课堂小节: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未来寄予极大的希望,另一方面,对这次学习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积极合作学习、认真探究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六、说板书设计:直观、系统的板书以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篇:《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教材和学情分析】
从教材来看,本框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出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案及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对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就业准备有重要作用。
从学情来看,高一新生在学习品质方面,学习意志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难点的依据: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课作了如下的基本要求: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要求。根据以上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我确立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光荣的观念,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就业的过程,感受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感受与人交往和沟通的乐趣,分享彼此交流与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3.知识与能力维度目标
(1)知识层面:识记——劳动光荣及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运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层面: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问题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2.学法:本节课我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法。
【教学过程】
在上课之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学生需要在上一节课中自主学习本框题的基础知识,完成相应的导读单、自荐书等,课前同学们要拖动桌椅布置教室。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也是引入新课的环节,我把它设置为《我的职业理想》: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访谈的形式,采访学生的职业理想及规划,学生也可畅所欲言,然后展示出近年来中国较受欢迎的职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各种职业的正确认识,指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各种行业的劳动者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今后都将面临就业和职业的选择,也对此有所理想,但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对此并未有所规划或者不甚了解。通过对学生职业理想的访谈,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引起学生对就业的一些思考。通过一些受欢迎职业和热门职业的展示,也可以对同学们今后的志愿和职业选择有所启示。)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针对本框题的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来设置的《我的职业选择》:
在此环节,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我模拟了一个招聘会的现场。同学们将会拿着上一节课写好的自荐书到相应的地方参加招聘。招聘会结束后,我依次出示四个问题:
问题一:招聘现场人潮涌动,大家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样的择业观?这样的择业观有何意义?
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与自主择业观相关的知识。
问题二:有的岗位条件苛刻同时又竞争激烈,你要怎样才能从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生同样很容易回答出需要树立竞争就业的观念,要好好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需要。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在这里可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就业形势的严峻,然后我通过两组数据的展示进一步追问,这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是怎样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怎么解决就业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把对就业难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但素质偏低,且就业信息不畅通、市场不完善的理性认识上面来,学生结合预习也能回答出要从党和政府的角度以及劳动者个人的角度来解决就业问题。)
问题三:为什么有的岗位要求低但却几乎无人问津?
学生能回答出待遇低、工作没面子等原因,然后老师展示大学生罗福欢通过擦皮鞋创业成功的案例,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
问题四:如果以上都没有你想要的工作,而你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该怎么办?是否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为止?
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老师进而可以结合名词点击介绍一些新兴职业。
(第二部分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招聘的过程,感受到部分岗位竞争激烈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再通过几个问题将这些切身感受上升到理论层面,学生对几个正确择业就业观的体会和感悟将会更加深刻,通过一些直观的数据让学生对我国的就业形势有更深刻的把握,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针对本框题的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来设置《我的职业困惑》:
在此环节,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学法。在本环节,我展示正反两个案列:一是麦当劳侵犯劳动者权益的案例,二是农民工讨薪的案例。然后提问:
A.阿玲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什么同样经历的大学生们选择了沉默?
B.维护劳动者权益有何意义?请你帮阿玲想想应该怎么办?
c.正反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小组代表展讲、修改、补充,学生基本能回答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维权的一些途径,老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的角度来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能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的要求,并能了解一些维权的合法的途径。)
至此,本堂课主体部分的教学结束。结尾部分我采用情感教学法对整堂课进行升华——
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财富,我们重视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我们也尊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未来的职场等待着你们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一段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演讲使课堂首尾呼应,具有整体感,又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通过教师的激情演讲,将整堂课推向高潮,为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留给学生无尽的思考。)
【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既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也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板书。本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如下: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意义
3.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2.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3.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4.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从采访学生的职业理想入手,设计一个模拟招聘的活动,再到正反两个案例的启示,采取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从学生出发,体现了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以及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和案列中感悟经济生活的原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篇: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教学内容
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知识看似零散。而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劳动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确立依据: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之下,这是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课题,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确立依据:要找到维护权益途径和程序,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但高中生在这一方面有所缺乏,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
十五、六岁的学生,社会交往面有所扩大,对身边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有具体的设想,对于劳动、就业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及课程标准,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劳动光荣、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认识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势,分析劳动和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能列举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制度。
2.能力目标:能够对职业排序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深入地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准确描述就业市场中的“买方市场”现象,阐释这一现象的成因,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论证和探讨劳动者如何应对、政府如何作为;在观点的交锋中提高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面肯定每个人选择中的积极因素,认可不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处理好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性面对不同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材料引入(用时3分钟)
在某大学校园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只招一名公办学校教师的摊位前一个个大学生手拿简历排起了“长龙”;而另一个招20多名老师的培训机构却少有人问津。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考虑,你的这种就业观念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板书)课题名称
学习新课(用时10分钟)知识点
1、劳动与劳动者
师: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一切正当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你是怎样理解劳动的?
生:(预想学生的回答)
知识点
2、就业是民生之本
劳动使人伟大,就业使人生存。就业是人们参加劳动的主要方式。合作探究一:
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
师: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就业? 生:(预想学生的回答)
(1)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2)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知识点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合作探究二:
材料:罗福欢的创业传奇故事
1995年7月,23岁的罗福欢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父母所在的四川航天工业公司工作。1997年最后一天,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辞职,开始了自己摆地摊的擦鞋生涯。一时间,大学生擦皮鞋的消息传遍了成都市。引得一些老板开车前来,看罗福欢究竟怎么个擦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有的消费者甚至从广元、南充等地慕名而来。为了擦好鞋,罗福欢在实践中边干边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擦洗高档皮鞋的独特工艺。如今,他独创的“喷火”擦鞋技术让顾客们看得瞠目结舌,大开眼界。
2003年2月,罗福欢的第一个专门为中高档客户服务的鞋店———罗记擦鞋店在成都市桐梓林路正式开张了。罗福欢专门为自己的擦鞋店注册了“罗记擦鞋”的商标。正是由于选择了擦鞋这一并不那么“光彩”的行当,并运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从中寻找窍门,罗福欢擦出了感觉,擦出了红红火火的生意,成为国内擦鞋店注册商标第一人,成为了一个在全国拥有80多家罗记加盟店的“老总”,还要争当中国“擦鞋大王”,把鞋擦到国外去。我们不得不说, 罗福欢的选择很聪明,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不无启发
师:罗福欢坚持了什么就业择业观?
生:(预想学生的回答)
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关、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课堂练习(用时1分钟)板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与劳动者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自主择业观 2竞争就业观 3职业平等观 4多种方式就业观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劳动与劳动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相关知识
研究性作业(用时1分钟)(布置作业)
思考:除了书本中我们所学的就业观之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就业观念?(回去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课后反思
设计理念: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所以,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第五篇:走进新时代的说课稿
《走进新时代》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走进新时代》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走进新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以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声乐作品为主,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这个作品的演唱者是张也演唱的,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 》《边 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
二、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走进新时代》歌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体验、行为辅助、启发的教学模式以及欣赏、谈话、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分析鉴赏音乐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2.①教学重点:聆听《走进新时代》、《祝酒歌》通过比较欣赏,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②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歌曲学唱等音乐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
通过老师的范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加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为此我将采用:
①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采用欣赏法、演示法。②启发的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启发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对所学知识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为此我将采用: ①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采用练习法,讨论法。②行为辅助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谈话法。
四、说教学过程:(45分钟)第一个环节导入:(2分钟)
我将用钢琴弹唱《走进新时代》(演示法)设问: 刚我唱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名称不? 同学:《走进新时代》(谈话法)
(目的:通过老师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发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
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新课:(8-10分钟)
首先是(课件展示)《走进新时代》张也演唱
作曲:印青
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 》《边 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欣赏法)
(目的:通过欣赏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对象的背景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然后是复听一次《走进新时代》,我将请同学说说音乐中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色。(讨论法)
学生:旋律很舒缓,优美。节奏平稳。学生:旋律很抒情,柔美。节奏很有律动。
我将给出正确答案:(展示课件)《走进新时代》旋律很婉转起伏,娓娓动人。曲子分为两段体结构。每段有四个乐句。结构方整。第一段是表达了我们了我们以豪迈的心情走进了新时代的那种热爱生活的态度。第二段旋律基本集中在高声区,情绪比较激动澎湃。与第一段时形成对比。
(目的:讨论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对音乐作品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新课:(25分钟)
①我用钢琴伴奏弹唱引导学生据以上对曲子的结构的了解和分析、集体跟琴学唱全曲。
②分两组:一组唱第一段,一组唱第二段。然后交换唱,互相评价。(练习法)
我给出评价:这个曲子节奏大家都把握的很准,就是要注意音乐的情感,所谓唱歌就是用声音来传递你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最能打动别人。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你们的音乐中,那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的:通过跟着琴唱,有助于学生准确的把握音准,节奏,也强化了歌曲的学习)
③多媒体 播放《祝酒歌》这首作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两个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比较法)
同学:《祝酒歌》节奏欢快、活泼。《走进新时代》则舒缓、抒情。
同学:《祝酒歌》音乐的音乐起伏不大、音乐比较平稳。《走进新时代》起伏比较大,有比较高的音区。
我将给出完整答案:(课件展示)《祝酒歌》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音乐的起伏不大,音域主要集中在中声区,但是节奏很欢快,活泼。和我们的《走进新时代》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目的:通过启发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两个作品,可以很准确的把握作品的特征,更清晰的了解和牢记《走进新时代》的音乐特征。)
接下来这的环节我将(展示课件)
《祝酒歌》是人们在宴席上即兴而歌,劝酒把怀,这在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中尤为盛行。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跃的节奏、抒情的气质见长。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所作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由韩佳作词,创作于中国人民摆脱十年浩劫后的最初年代。
歌曲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门窗刚刚打开不久,一首《祝酒歌》唱响了一个历史新纪元的来临。
作者:施光南
(1940—1990)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品:《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屈原》、《周总理,你在哪里》等。
(目的:除了课本的教材的学习之外,多扩展学生知识学习的范围)
④请几个同学唱《走进新时代》第一段,全班齐声唱第二段。老师钢琴伴奏。(练习法)(目的:最后要回顾课堂的学习,巩固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力。)
小结:通过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无数革命烈士,伟人打下的江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四化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