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雷雨预习题纲
18雷雨预习题纲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导语:炎炎夏日,是什么声音从天空传来?是什么给花草送来甘露?快看,它来了……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句。
彩虹黑沉沉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
3.试着记住下面的字。
①压②乱③垂④虹
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能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能用其他办法(数笔画、编儿歌)记住
4.在课本上描一描、写一写田字格里的生字。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三个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
黑沉沉清新
6.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我们描绘了()、()()的自然景象。
7.读课文并画出:雷雨前,蝉和蜘蛛有什么表现?雷雨过去后,蝉、蜘蛛、青蛙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8.写出三个你不明白的问题:
(1)------------
(2)------------
(3)------------
第二篇:预习题
《安妮日记》预习题
一、搜集资料1、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二战)
2、纳粹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迫害犹太人?
3、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方式有哪些?
4、犹太人面对这样的迫害做出怎样的反应?
二、熟读课文
1、通过字典你解决了哪些生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
2、了解每则日记的内容
3、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字、词、句)不理解?
三、思考
1、你眼中的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2、安妮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15岁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她的日记记录了怎样的痛苦心情?
3、安妮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她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4、如何理解7月15日的日记中所写的“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这句话
三、拓展阅读
古德隆·希姆莱,1929年8月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纳粹党魁海因里希·希姆莱之女。古德隆日记始于1941年夏,记有家人对她的期待、周围发生的事及她从大人谈话中的所闻,还录下她蜷缩于自身小世界的孤独和对形势急转直下的无奈。日记由其母连同希姆莱的重要文件一并保存,后落入盟军手中,被公布于众。
安妮日记1943年10月29日
“(密室中的气氛令人窒息、呆滞、沉重),我像只会唱歌的鸟,但被剪去了翅膀,不断用身子去撞那阴暗的笼子铁栏。‘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和笑声的地方去!’我心中有声音在哭喊。”
古德隆日记1943年11月1日
“林登菲希特(Lindenfycht)(希姆莱发迹后迁入与其身份相当的庄园)以后准归我所有,囚徒们已在周围安上了篱笆。”
安妮日记1943年6月15日
“收音机是我与世界的惟一联系,真的!周围的气氛很糟,但有这来自太空的神奇之声相助,给我鼓气:振作起来,形势定会好转!”
古德隆日记1943年11月1日
“战况难以言状,形势急转直下。在东线,不久前我们还在斯大林格勒,现已退至基辅一带„„,还有那可怕的毁灭性轰炸。遗憾的是不少德国人已不再相信会胜利。我们准会胜利的,老爸会不遗余力,尽力为之的。”
安妮日记1944年6月6日
“今天是D日(指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击退德军,大举进攻之日),12点英国电台广播。说得好!确实如此!登陆进攻已经开始,背街的屋在摇晃,盼望已久的解放果真临近?这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真的吗?1944年能给我们带来胜利?对这我还不太清楚,但愿我们能振作起来,再次鼓足勇气,使我们变得坚强。”
古德隆日记1944年7月15日
“运动场上正在筑地下掩体,挺可怕的。闹哄哄的没完没了,还有,老见到那些犯人,我们也就不能去那儿玩了„„瑟堡已失守,我们正从意大利和俄国大规模撤退。罗马早已失落,俄国人已进入边境,这太可怕了!爸爸说,我们还相信我们会胜利的。我作为备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名人的女儿也必须这样认为,而且我也这样做了。”
安妮日记1944年6月27日
“形势很好,一切顺利。今天攻占了瑟堡、威特斯克和斯洛宾,缴获了许多德军装备,抓获了许多俘虏。五名德军将领在瑟堡丧命,两名被俘。神奇武器(WUWA)全用上了,但这些火箭又能怎样?德国佬在报上大肆吹嘘,但对英军造成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古德隆日记1944年7月15日
“简直不能设想,要是我们失败了„„。眼下我们拥有全新武器对付伦敦,神奇武器复仇1号(V1)可射到海峡对岸,有了V1定会有V2。”
安妮日记1944年7月21日
“形势终于转好,我们有望了!一点不假,形势很好!还有条特大新闻,有人行刺希特勒,不是犹太共产党人干的,也不是英国资本家干的,而是一名正统的德国将军,是个伯爵,还挺年轻的呢?元首算他命大没死,真遗憾!只受了些皮肉之伤和有几处灼伤。他身边的几名军官倒是死的死,伤的伤。行凶主谋遭枪杀。这也许是最好的证明:许多军官和将领对这场战争已深恶痛绝。”
古德隆日记1944年7月22日
“7月20日一帮德军将领行刺元首,他们全是贵族。元首周围的人受了伤,他倒没什么的。我洗澡回来,听到这消息,失声惊叫。谢天谢地,行刺时爸爸不在场,当然,说到底,他要对此负责。”
(安妮日记记至1944年8月1日,8月4日在密室中被捕。)
古德隆日记1945年4月18日
“我们在欧洲已无盟友,只有靠自己。内部出现许多背叛者,不少军官不想再打仗,干脆逃之夭夭。空袭之惨,难以言状,德累斯顿遭炸,大批难民从东涌来„„。昨天元首发布一日令,情况也许会有好转,我对胜利又坚信不移。”
(古德隆,你可知,你所崇拜的偶像,你父——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在德国法西斯行将土崩瓦解时,已与盟军秘密接触,准备投降。)
古德隆的最后一篇日记记于1945年4月29日,9天后战争即结束:“世上发生的事太多了,尤其是我们这儿。”道出了她的无奈与悲哀。
体会两位生在同一时期,年龄相仿的女孩不同的内心世界
第三篇:地理预习题纲的编写
地理预习题纲的编写
陈彦杰
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工作,我对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自己的体会,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预习-——展示——反馈”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预习是基础,只有充分做好预习工作才能进行其他三项;展示是手段,通过展示反映学生预习的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反馈是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后进生一个补救的机会,从而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出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要如何做好预习呢?这就要提起预习题纲了。
预习题纲是什么呢?是指以预习题纲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觉得预习题纲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预习题纲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预习题纲,预习题纲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预习题纲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预习题纲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预习题纲的关键是编制,一份好的预习题纲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预习题纲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
一、预习题纲的编写
1、预习题纲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预习题纲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描述学习目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如“识记„„、说出„„、在图上找到„„、说明„„、会运用„„解决„„问题”等;而不是“了解„„、掌握„„”等模糊的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3、预习题纲还应该具备明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学法指导的内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难点处有提示、点拨,降低难度。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预习题纲要有适当的课前热身内容,主要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而做的铺垫,可以是复习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是提出一些日常的现象,为下面的重点,难点知识作铺垫,降低知识的难度。
5、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6、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预习题纲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预习题纲要有适当的知识补充,有的知识书本上没有,有的太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预习题纲中要有一些必要的知识补充(资源链接),甚至是总结难点知识,但是注意总结难点知识要在同学小组合作交流之后通过发纸条的形式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分析能力,又能保证难点知识学生更好地把握。
二、预习题纲的使用
导学导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预习题纲本身的价值则是预习题纲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预习题纲,发挥预习题纲的导学作用?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预习题纲,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预习题纲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真的解决不了,这时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预习题纲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预习题纲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以至于整个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依据,我们要不断完善预习题纲,力争做到最好。
第四篇:《智取生辰纲》习题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杨志跳起来喝道:“哪里去了!且睡了,却理会!”(想办法)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幸亏)
2.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作者这样描写天气的作用是()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势不可挡。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A.刻画人物思想性格B.交代时代背景
C.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D.引出矛盾并推动情节发展
3.对文中“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更歇。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7-9时)起身,申时(15—17时)便歇”。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说明杨志为了及时送去“生辰纲”日夜兼程,表现他办事干练。B.这都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前面防备中暑,后面为了防劫。C.说明标志熟悉押送之差役,处事小心谨慎。
D.因为他料到了在黄泥冈晁盖、吴用等的行劫,所以后来他才早晚没有行走,在大白天行走。
4.对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分析不当的一项()
A.“智取”主要采用了吴用的“软取”策略,不用一兵一枪,轻松获取了生辰纲。
B.“智取”的过程主要用暗线的方法来写,读者一时看不出“智取”的奥妙,直到事后经作者明白道出,方使人恍然大悟。
C.故事中用非常细致的笔墨描写了杨志的精细和周密的防范,实际对“僧取”有衬托作用。
D.担桶卖酒的白胜是这次“智取”的核心人物,所以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作了描述。
5.对“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描写了炎炎的夏日,农田因缺水禾稻枯焦的特点,反映农夫们生活的艰难。
B.
三、四句在表现农夫们焦急心情的同时,又揭露了贵族子弟生活的无忧无虑。
C.诗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方法,即使要表达的内容形象、鲜活,又能使主旨明确。
D.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6.下列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小说艺术的形式,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
B.《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元未明初人,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得到的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再创造,写出了这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伟大作品。
C.《水浒传》是用浅近文字写的。前人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
D.《水浒传》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刻画了为数众多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理想志趣各不相同,这样就从多方面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7.下列各项中,有关杨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杨志一路打骂督行,充分显示了他的谨小慎微和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B.杨志三次变更行宿时间,足见他的耿耿忠心和精明能干。
C.杨志偏偏不愿冒犯老都管,关键是不敢开罪梁中书。
D.杨志丢失生辰纲在所难免,因为在整个护送队伍中,他已是孤家寡人一个。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杨志为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可谓机关算尽,为了不让强盗摸准他们的行动规律,三次改变行窃时间和行动路线。
B.老都管在整个押运过程中,显然扮演成“监军”的角色,但是他不仅未能协调好杨志与其他人的关系,反而处处掣肘,置杨志于无奈的境地。
C.吃酒一段是“智取生辰纲”的高潮,妙就妙在一波三折假戏真做上:吃完一桶不够妙,妙在“饶我们一瓢”;“饶我们一瓢吃”仍不妙绝,又妙在抢酒吃上。这样一则刺激杨志们的欲望,再则使杨志们彻底放松戒备。
D.智取生辰纲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便是天热难耐,否则,吴用们真不知又该花费多少周折了。
阅读测试题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叫做“智取生辰纲”。1.解释下列词语
却才—— 端的——
2.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 杂,纵横开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救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 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B 2.D 3.D
4.D(白胜是关键人物,不是核心人物)5.D(不是含蓄,而是直白)
6.C(“浅近文字”应为“浅近文言文”)7.A(未表现外强中干)
8.A(“为了„„行动”路线不合文意)阅读测试题
1.却才——刚才端的——真的,确实2.D
第五篇:雷雨 课后习题答案
二、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3.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
4.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4.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