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时间:2019-05-14 20:3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一篇: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C)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

A.个体 C.团队

B.群体 D.组织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B)

A.抉择分析 C.离中趋势分析

B.相关分析 D.集中趋势分析

4.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类,其分类的基础是(D)

A.人员的不同对象 C.追求的不同目标

B.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 D.不同行为方式

5.根据控制方位论,技能为本报酬制能使员工更倾向于(A)

A.内因控制 C.前馈控制

B.外因控制 D.反馈控制

第 1 页

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是(D)

A.弹性的规章制度 C.和谐的人际关系

B.合理的组织结构 D.良好的信息沟通

7.事业生涯的两个组成方面分别是态度和(B)

A.知觉 C.性格

B.行为 D.价值观

8.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的阶段是(C)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有所作为阶段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效应是(B)

A.群体助长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从众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10.把信息有选择地转达给自己的朋友或相关的人,这种非正式沟通的形式是(C A.偶然式 B.流言式 C.集束式

D.单线式

11.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感情、包容与(D)

A.尊重 B.成就 C.利益

D.控制

12.管理群体间互动最简单、花费最低的方法是(A)

A.制定规则与程序 B.设计联络员角色 C.成立工作团队

D.建立特别工作组

13.领导的专长权来自于(D)

A.组织赋予的物资分配权 B.组织赋予的决策权 C.组织赋予的人事权

D.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与尊敬 14.领导权变理论又被称为(A)A.情景理论 B.领导理论 C.权力理论

D.周期理论 15.领导作风论认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C)

A.集权式 B.任务式 C.民主式

D.放任式

16.在组织决策中,形成决策的前提是(A)

A.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第 2 页)

B.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 C.把握决策对象的运动规律 D.确定决策对象与目标

17.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C)

A.导向机能 C.始发机能

B.选择机能 D.强化机能

18.按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分,可将需要分为(B)

A.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C.优势需要与次要需要

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19.根据双因素理论,以下不属于保健因素的是(C)

...A.职务保障

C.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20.奥德弗的ERG理论属于(C)

A.过程型激励理论 C.内容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公平型激励理论 B.工资待遇 D.工作条件

21.宝钢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是(D)

A.需要层次理论 C.公平理论

B.双因素理论 D.综合激励理论

22.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行为,这是(C)

A.领导特性有效论 C.领导权变有效论

B.领导行为有效论 D.领导作风有效论

23.下列组织变革的阻力中,来自群体的是(D)

A.人们的安全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B.人们的保守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C.人们的依赖性心理所造成的阻力 D.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24.组织文化能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团结起来,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组织的安危紧密相连,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A)

A.凝聚功能 C.激励功能

B.效率功能 D.约束功能

25.组织文化的建立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理念,不会因为微小的环境变化或个别成员的去留而发生变动,这

第 3 页

体现了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B)

A.目标原则 C.价值原则

B.相对稳定原则 D.环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态度的特性有(ACDE)

A.针对性 C.两极性 E.社会性

27.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的基本个性类型有(ABCDE)

A.现实型 C.艺术型 E.管理型

28.常用的测量和评价凝聚力的方法有(AC)

A.问卷调查法 C.数量分析法 E.准实验法

29.决策科学化的特征有(ACD)A.决策思想科学化 C.决策方法科学化 E.决策目标科学化

30.组织结构设计应坚持的原则有(ABCDE)

A.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 C.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 E.目标原则

B.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D.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

B.决策形式科学化 D.决策程序科学化 B.因素分析法 D.个案研究法 B.调研型 D.社会型 B.直接性 D.协调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控制观察法

第 4 页

答:

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32.事业生涯的开发

答: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33.人际关系 答:

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34.领导者

答: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35.企业集团

答:

所谓企业集团就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答: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 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 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37.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第 5 页

答:

(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 事业发展目标。38.处理群体冲突应采取哪些策略?

答:

(1)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

39.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何塞和布兰卡特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工作中被领导群体的成熟度,领导要根据被领导群体工作成熟度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领导方式,以达到较好的管理绩效水平。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得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叫领导行为权变理论。这个理论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卡门首先提出,后由何塞和布兰卡予以发展。它认为,工作中的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逐步成熟的变化。工作成熟度的主要标志是群体或个体的能力、经验和教育水平,体现生理变化的年龄则是一个次要的因素。从成熟度的表现来看,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领导的行为方式被按照关心工作和关心人这两个维度划分为四大类型,构成四个象限。下方是群体或个人的工作成熟度显示。曲线是领导行为选择的运行轨迹。

(1)象限1(S1):指令型领导。此象限被领导群体或个人的工作成熟度较低,需要领导给予较多的工作指导,适宜的领导方式是以工作为导向。

(2)象限2(S2):说服式领导。被领导群体或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成熟度,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工作导向和人际关系并重。

(3)象限3(S3):参与式领导。群体成员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适宜的领导方式是较高的人际关系导向和较低的工作导向。

(4)象限4(S4):授权式领导。被领导者群体和个体的工作成熟度已发展到高层次水平,逐步把两种导向行为都降低到适度的水平是有效的领导方式。

第 6 页

40.简述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

答:

(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激励原则(5)环境原则(6)个性原则(7)相对稳定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论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答: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有其优势,但都不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的。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下面一些主要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当然,群体决策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主要不足是:

1、浪费时间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42.运用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惩罚。

14-345、346 答:

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他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答应性行为,这是与生俱在,属于不学就会的本能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必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行为。斯金纳认为人们作用于环境的结果,如果使他的需要满足,这种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这就称为强化刺激。凡能增强反应强度的刺激物,即称为强化物,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求得行为的改造。

第 7 页

惩罚是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的要点之一,它是以某种带有强制性的、威胁性的结果,例如批评、降职、罚款、开除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乃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对于惩罚有较多争论,有些人倾向于少用或不用。他们认为惩罚只能暂时停止不好的行为,并不能导致好的行为,相反却使职工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伤害,产生一种对抗情绪,甚至采取欺骗、隐瞒手段来逃避惩罚。另一方面,它却会对管理人员带来一种错觉,不适当地夸大惩罚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惩罚是不可避免的。管理人员必须懂得,惩罚并非目的,应力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处理得当。为了减轻惩罚的副作用,应当采取惩罚与正强化结合的办法。在运用惩罚时,要告诉职工应该怎样做,在出现符合要求的行为时,随即给以正强化,肯定及巩固其行为。

第 8 页

第二篇:全国2014年0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

5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A)1-1

2A.心理学

C.组织学 B.哲学 D.行为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B)1-10

A.三层结构

C.五层结构 B.四层结构 D.六层结构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D)2-3

5A.抉择分析

C.因素分析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C)3-49

A.世界观

C.价值观 B.人生观 D.态度 B.回归分析 D.相关分析

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C)3-6

1A.行为上

C.动力上 B.特征上 D.速度上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3-

46、14-31

4A.X理论

C.Z理论 B.Y理论 D.超Y理论

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B)4-8

5A.TAT

C.SPS B.RAT D.SPSS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C)5-96

A.意识

C.行为 B.价值观 D.知识

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6-129

A.资源条件

第1页,共5页B.工作环境

C.社会环境 D.组织环境

1O.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D)6-135

A.规定

C.依赖 B.看法 D.期望

11.从事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活动,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C)7-158

A.轮式

C.链式 B.Y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B)7-148

A.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A)8-177

A.霍曼斯

C.莫里诺 B.韦伯 D.阿西

14.最能影响人际吸引的交住因素是(B)8-184

A.容貌

C.互动 B.相似 D.智慧

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C)9-204

A.人际关系

C.工作绩效 B.凝聚力 D.工作目标

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D)9-197

A.竞争

C.人际关系 B.冲突 D.协作

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A)11-259

A.员工

C.环境 B.工作 D.决策

18.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它涉及的关系有(B)12-29

3A.二种

C.四种 B.三种 D.五种

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B)13-300

A.因果性

C.持久性 B.目的性 D.自发性

20.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明了人们的行为具有(A)13-30

1A.可变性

C.目的性

B.持久性 D.自发性

21.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A)14-320

A.工作内容

C.工作上的成就感 B.工作环境 D.工作富有挑战性

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D)14-315

A.亚当斯

C.弗鲁姆 B.麦克里兰 D.马斯洛

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D)16-378

A.事业部制

C.虚拟结构制 B.模拟分权结构 D.超事业部制

24.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指出,最适合于组织合作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是(C)17-406

A.职能型结构

C.矩阵结构 B.地区性事业部型结构 D.超事业部型结构

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D)18-44

2A.强文化

C.主文化 B.弱文化 D.亚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态度的主要特性有(ABCDE)5-53/

54A.社会性

C.协调性

E.间接性

27.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有(ACE)6-12

2A.安全需要

C.自尊需要

E.权力需要

2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ABCE)7-15

3A.智力因素

C.自信心

E.个性特点

29.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ABD)8-177

A.包容

C.成长

E.关系

3O.根据动机的由来不同,可以把动机划分为(ABC)13-303

B.针对性 D.两极性 B.合作需要 D.成长需要 B.人际关系 D.气氛 B.控制 D.感情

A.原始动机

C.习得动机

E.精神动机 B.一般动机 D.物质动机

非选择题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组织1-

3答: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32.弹性组织结构4-90

答:所谓弹性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交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

33.角色6-139

答: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任何一个进入群体的人,首先是建立和适应群体的角色意识。

34.领导威信10-23

4答: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35.激励机制15-350

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O分)

36.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6-127-128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2)群体成员资源

(3)群体结构

(4)群体任务

37.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作用?8-176

答:(1)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第三,它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

38.根据权变理论,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11-26

5答: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2)被领导者的特点

(3)领导的情景

39.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9-217

答:合作和竞争都取一种中间状态,寻找一种权宜可接受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双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适用于下列情况:

(1)当目标十分重要,但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的破坏性时;

(2)当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力能为共同的目标作出承诺时;

(3)当为了对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

(4)当时间十分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之计时;

(5)它可以作为合作或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18-425-426

答:(1)阶级性

(2)民族性

(3)整体性和个体性

(4)历史连续性

(5)创新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6-13

5答:(1)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确定行动的标准。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

(2)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每个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规范运作完成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这样就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确定行动的标准。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规划了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

(3)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每个群体都试图评价其成员行为的效果,群体规范就是这个标准尺度之一。

(4)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群体规范可以起到某种督导行为的作用,它对个人行为的监督和评价使得每个人的行为都试图按照完成群体目标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群体发展的迸程,成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力量。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14-3

41答:(1)领导者应该尽可能公平无私地对待每一个员工,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2)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使绩效考核评估有理有据、科学,有说服力。

(3)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框框,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创造条件建立人才流动、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机制。

(4)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创造一个公平、民主的组织气氛,使员工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第三篇:0全国2013年04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

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C 】1-19

A.普通心理学

C.人事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B 】1-18

A.B=f(s·p)

C.B=f(s·E)B.B=f(p·E)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C 】2-28

A.四个步骤

C.六个步骤 B.五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 A 】3-44

A.知觉防御

C.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B 】3-60

A.需要

C.态度 B.动机 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C 】3-46

A.麦克里兰

C.海德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B 】4-79

A.系统性

C.社会性 B.有用性 D.差异性 B.史布兰格 D.特尔曼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B 】5-96

A.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决策 B.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B 】6-127

A.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B.非正式群体 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D 】6-134

A.群体结构

C.性格特点 B.群体规范 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B 】7-159

A.轮式

C.链式 B.全方位式 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D 】7-160

A.流言式

C.单线式 B.偶然式 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 】8-187

A.莫里诺

C.韦伯 B.霍曼斯 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C 】9-200

A.运用层次等级

C.构建规则与程序 B.设立特别工作组 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C 】10-230

A.奖罚权

C.资源控制权 B.专长权 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 】10-240

A.工作绩效

C.德才兼备 B.工作计划 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C 】11-266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B.被领导者的特点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8.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 D 】12-278

A.决策的合理性

C.决策的前瞻性 B.决策的科学性 D.决策的有效性

19.动机会由于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这表明了动机具有【 D 】13-301

A.始发机能

C.选择机能 B.反馈机能 D.强化机能

20.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B 】13-303

A.原始动机

C.一般动机 B.习得动机 D.生理性动机

21.用奖酬,如认可、奖赏、增加工资、提升等,对员工的某一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使员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这是【 A 】14-345

A.正强化

B.负强化

2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C 】14-327

A.马斯洛

C.弗鲁姆 B.麦克里兰 D.亚当斯

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事业部制也被称为【 A 】16-377

A.斯隆模型

C.立体组织制 B.直线职能制 D.职能制

24.组织变革力场分析的提出者是【 A 】17-402

A.勒温

C.罗西 B.卡斯特 D.艾诺芬

25.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称为【 D 】18-425

A.组织理念

C.组织规范 B.组织伦理 D.组织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态度的构成因素有【 ABC 】3-53

A.认知

C.意向

E.价值观

27.研究群体发展的模型有【 AD 】6-122

A.五阶段模型

C.生命周期模型

E.激励模型

28.按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沟通可分为【 BCD 】7-156

A.正式沟通

C.书面沟通

E.非正式沟通

2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ABCDE 】8-181/185

A.容貌

C.邻近

E.互惠

30.根据需要的功能特征的不同,可以把需要划分为【 CE 】13-304

A.自然需要

C.物质需要

E.精神需要

B.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B.个性特点 D.相似 B.口头沟通 D.非言语性沟通 B.群体阶段模型 D.间断—平衡模型 B.情感 D.行为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组织行为学1-5

答: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32.群体结构4-89

答:

所谓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33.角色冲突6-142

答: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如果个体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那么就很难服从另一种角色要求,这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34.领导10-223

答: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35.激励13-308

答:激励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有哪些?6-138

(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3)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4)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37.简述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内容。8-178/179

答:

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正如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一样。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分为三类,而每一类需求又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

(1)包容的需求

具有这种需求的人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此行为动机而产生的与人交往的特征是交往、沟通、融洽、参与、出席等。与此相反的特点为孤立、退缩、疏远、排斥、忽视等。

(2)控制的需求

在权力上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权威,超越、影响、控制、支配、指挥他人等。与此相反的特点是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被动顺从、追随他人等。

(3)感情的需求

在感情上有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行为特征是喜爱、亲密、同情、友善、热心、照顾等。与此相反的特点为憎恨、厌恶、敌意、冷淡等。

38.在哪些情况下运用回避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9-217

答:

严格地讲,回避是一种消极的策略,既不合作也不竞争,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都缺乏兴趣。适用于下列情况:

(1)当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

(2)当你认识到不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和关心时;

(3)当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

(4)当收集信息比立刻决策更重要时;

(5)当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时;

(6)当这一问题与其他问题无关或是其他问题的导火索时。

39.什么是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11-260

领导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现代管理提出要由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用四分图从两个角度考察领导方式的尝试,为研究领导行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18-432/433

一、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创新功能

5、约束功能

6、效率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

1、阻碍组织的变革

2、削弱个体优势

3、组织合并的障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4-320/322

答:

一、简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要从人的内心、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赫兹伯格的结论来自他对9个工业企业中203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工作的激励》、《工作与人性》、《再一次,你如何激励职工》等著作中,资料分析表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后者则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由此,赫兹伯格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且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赫兹伯格称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为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相应地称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此即双因素理论(2-factor theory)。

二、现实意义

1、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制定组织变革的方案。17-410

(1)关键环节的选择是组织变革的基础

组织变革的环节是指对变革的诸多方面都会发生一定影响的事项。变革的关键环节是指对变革的各个方面均会发生强烈影响的关键事项。整个变革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关键环节的选择以及围绕关键环节所建立起来的成套变革体系的成功与否。

(2)在确定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还要选择组织变革的配套环节

在组织变革中如果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套,违反了系统论的原则,关键环节的变革也是难以实现的。配套环节实质上是起辅助作用的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的配套体系。尽管配套环节的变革在组织变革中只起辅助作用,但对于变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的甚至会导致整个变革的失败。

第四篇:自学考试真题:10-04组织行为学答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B)3-53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2.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D)1-14

A.行为科学

B.组织科学

C.微观组织行为学

D.宏观组织行为学

3.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是(B)2-35

A.趋势分析

B.抉择分析

C.相关分析

D.因素分析

4.把能力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其划分的标准是(A)3-63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5.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C)4-79

A.社会性

B.系统性

C.主动性

D.管理性

6.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坚持(A)12-281

A.择优原则

B.随意原则

C.衡量原则

D.平衡原则

7.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B)5-113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8.“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提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5-108

A.霍莱特

B.霍兰德

C.薛恩

D.罗斯

9.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D)6-129

A.正式

B.非正式

C.异质

D.工作

1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C)8-181

A.外貌

B.聪明

C.热情

D.能力

11.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C)6-133

A.外部环境

B.群体规模

C.群体构成D.群体任务

l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倾向被称为

(A)7-148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群体决策有多种方法,其中决策速度最慢的决策方法是(C)7-174

A.头脑风暴法

B.命名小组法

C.德尔斐法

D.电子会议法

14.了解人际关系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A)8-187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关系分析法

D.参照测量法

15.管理群体间互动有许多办法,其中功能性最强,但代价最高的办法是(D)9-202

A.设计联络员角色

B.建立工作团队

C.成立特别工作组

D.构建综合部门

16.一般地,人们把冲突源概括为沟通变量、个人变量与(B)9-205

A.层次变量

B.结构变量

C.类型变量

D.行为变量

1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综合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与(A)11-271

A.被领导者的工作成熟度

B.被领导者的性格

C.被领导者的气质

D.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

18.领导过程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C)11-278

A.决策的合理性

B.决策的创新性

C.决策的正确性

D.决策的民主性

19.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这表明了需要具有(D)13-305

A.再生性

B.交替性

C.转移性

D.发展性

20.美国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奥德弗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将员工需要分为三类较为合理,它们是(B)14-323

A.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合群需要

B.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C.生理需要、尊重需要、权力需要

D.生存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

21.吉林羊毛衫厂在实施全员塑形法过程中设立了“三奖”,这“三奖”具体是指(D)15-358

A.增益奖、增辉奖、增效奖

B.增辉奖、增效奖、争先奖

C.增效奖、增益奖、争先奖

D.增益奖、增辉奖、争先奖

22.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或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称,被称为组织成员的(A)16-390

A.认同感

B.协同性

C.参与度

D.和谐度

23.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开创组织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B)17-402

A.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

B.增大变革压力的强度

C.增大变革阻力的稳定性

D.把变革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阻力

24.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科学理论,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这一理论是(C)18-428

A.行为科学理论

B.权变管理理论

C.组织文化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5.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和宝洁公司为其成员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并安排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这种组织文化属于典型的(A)18-442

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调查法中,一般采用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有(ABD)2-31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案例追踪法

D.问卷调查法

E.心理测验法

27.下列属于莱维特所说的组织和群体中正式沟通网络基本形式的有(ABCDE)7-158

A.轮式沟通

B.Y式沟通

C.链式沟通

D.全方位沟通

E.圆式沟通

28.领导权的分配应坚持的原则有(BCD)10-232

A.量才适用,德才兼备原则

B.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

C.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

D.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

E.保权授责,科学授权原则

29.途径—目标理论的补充者和发展者豪斯教授提出的领导方式有(ACDE)11-270

A.指令型

B.独裁型

C.支持型

D.参与型

E.成就型

30.在下列激励理论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有(ABD)14-315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ERG理论

E.公平理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工业心理学1-13

答:

所谓工业心

理学就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32.事业生涯的设计5-96

答:

所谓事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

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

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33.群体思维7-168

答:

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

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34.冲突9-203

答:

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

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35.职业生活质量15-353

答:

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文化的功能。1-22

答:

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37.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条件。6-127

答:

制约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有:

(1)组织战战略;

(2)权力结构;

(3)正式规范;

(4)组织资源;

(5)人员甄选过程;

(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7)组织文化;

(8)物理工作环境。

38.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10-234

答:

领导威信的作用有:

(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

有利于吸引人才。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容。17-416、417、418

答:

组织变革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调整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2)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3)管理的转轨变型;

(4)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5)企业责任-权利体系的完善。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18-432

答:

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有:

(1)目标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创新功能

(5)约束功能

(6)效率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麦克里格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3-46

答:

麦克里格在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

做法。他提出了一种Y理论来取代X理论。

一、Y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即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1、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

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

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

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相统一的;

4、人

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5、人

们把工作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

中得到极大的满足;6、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即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1、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

安排具有吸引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人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

出来;

2、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

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

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地完成任务;

4、鼓励职工

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

5、总之是用“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

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

42.试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13-305

答:

一、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有:

1、所谓动机即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为导向一定目标的洗礼过程。

2、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但是,动机总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而人们还是可以根据行为溯

源到真正动机的。但是,动机和行为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

复杂性表现在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3、这种复杂性表现在: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动机;

(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二、在管理上的意义:

1、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动机,可能相互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所以,在管理实践中,既不可简单地从行为推断动机,也不可绝对的有动机来判断行为,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满足员工需要的目标,增强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动机,规范他们达到目标的行为,从而使员工做出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个人的需要。

第五篇:自学考试真题:10-07组织行为学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着重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的学科是(B)1-19

A.工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劳动心理学

D.人事心理学

2.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C)1-14

A.行为科学

B.组织科学

C.微观组织行为学

D.宏观组织行为学

3.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C)2-35

A.+1到0

B.0到-1

C.+1经过0到-1

D.+1不经过0到-1

4.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A)3-53

A.态度

B.性格

C.信念

D.理想

5.激励人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是(B)3-60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价值观

6.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社会、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这是指创造性行为的(B)4-79

A.有效性

B.有用性

C.适应性

D.首创性

7.组织内部的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是事业生涯的(A)5-111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向核心变动

D.斜向变动

8.不属于霍兰德六种“个性定向”的是(D)5-105

A.现实操作型

B.调查研究型

C.管理型

D.创造型

9.规定了每个角色的行为期待的是(C)6-141

A.角色期待

B.角色知觉

C.心理契约

D.角色定式

10.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7-160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11.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D)8-178

A.霍曼斯

B.劳勒

C.伦林

D.舒兹

1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C)8-175

A.交际关系

B.利害关系

C.心理关系

D.互动关系

13.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B)9-196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4.下列不属于领导服务功能的是(D)10-228

A.工作服务

B.心理咨询服务

C.信息服务

D.沟通服务

15.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D)11-248

A.创新能力

B.社交能力

C.激励能力

D.决策能力

16.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是(A)12-294

A.决策的科学化

B.决策的民主化

C.决策的法制化

D.决策的合理化

17.基于个体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理性动机是(B)13-302

A.物质动机

B.原始动机

C.习得动机

D.精神动机

18.根据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可将需要分为(C)13-303

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B.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

C.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1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也称为ABC公式,其中字母A指的是(A)14-346

A.产生行为的前因

B.行为本身

C.行为的过程

D.行为的后果

20.“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A)15-351

A.战略、结构和制度

B.战略、人员和风格

C.结构、制度和技能

D.战略、人员和制度

21.为组织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责任感,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D)16-389

A.保健激励

B.情感激励

C.成就激励

D.责任激励

22.下列不是现代组织结构理论代表人物的是(D)16-377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23.在组织变革过程中,人们担心变革失败威胁自身的安全,因而就抵制某种变革的实施,这是(D)17-399

A.求全性心理

B.习惯性心理

C.恐惧性心理

D.安全性心理

24.被称为美国组织文化理论代表作的是(B)18-429

A.《企业的人性面》

B.《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C.《工作与人性》

D.《工作和激励》

25.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的办公室的大小与摆设、交通工具以及组织部门的建筑格局等属于组织文化的(C)18-440

A.文字和标识表现形式

B.仪式表现形式

C.物质象征表现形式

D.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表现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有(AB)2-34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标准差

D.上数

E.集中数

27.影响人际吸引的交往因素有(ABD)10-182、183

A.邻近

B.相似

C.互动

D.互惠

E.互利

28.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特点有(ABCE)10-225、226

A.示范性

B.激励性

C.互动性

D.引导性

E.环境适应性

29.决策的实验实证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有(ABD)12-291

A.验证方案是否可行

B.个别地方是否需要修改

C.科学地评估方案

D.判断决策方案的有效性

E.初步组织实施方案

30.组织文化理论把组织中的个体看作是(BC)18-430、431

A.社会人

B.文化人

C.观念人

D.经济人

E.机器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行为2-18

答:

所谓行为就是人的主观特征对客观环境所作的反应。

32.事业生涯管理5-101

答:

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33.群体压力7-151

答:

所谓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34.激励机制15-350

答:

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

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35.组织决策体制16-387

答: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它涉及决策机构的设置、内部分工、人员职责、人际关系及技术装备配置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3-47

答:

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

37.简述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6-121、122

答:

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下列几方面:

(1)安全需要

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小独处时的不安全感。个体加入到一个群体中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减少,在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2)地位需要

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满足感。

(3)自尊需要

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身份除了能够使群体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外,还能够使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4)情感需要

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工作中的人际相互作用是他们满足情感需要的最基本的途径。

(5)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是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实现。

(6)实现目标的需要

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主管人员就要依赖正式群体来完成目标。

38.简述现代企业家的能力素质。11-247、248、249

答:

企业家能力主要包括:

(1)决策能力。

按照西蒙的观点,企业家可以看作是企业的决策者,因此,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就构成了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2)组织能力。

企业家的组织能力,是指企业家设计组织结构、配备组织成员以及确定组织规范的能力。显然,拥有较高组织能力的企业家能够运用组织理论原理,建立科学的、分工合理的、配套成龙的和高效精干的组织结构,合理配备组织成员,确定一整套保证组织有效运行的规范;反之,则是组织能力不佳的企业家。

(3)协调能力。

企业家作为企业组织中的最高领导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而且企业组织的规模愈大、愈复杂,对企业家协调能力的要求愈高。企业家的协调能力,是指企业家的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关系,解决各方面矛盾的能力。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家的协调能力,就是把企业中所有的部门、所有的成员的行为都统一到企业的总体目标上来,保证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活动,在时间、空间和质量上达到和谐统一。

(4)创新能力。

企业家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是由经营管理活动的竞争性质所决定的。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发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地使用新的思想、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工作方法来替代原有的作法,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激励能力。

企业家的激励能力可以理解为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能力,即使下属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

看,企业家的激励能力表现为企业家所采用的激励手段与下属士气之间的关系状态。

(6)应变能力。

企业家的应变能力,是指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既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衡量企业家应变能力的基本标准在于企业家所制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因此,不断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和要求,自觉调整经营策略,对于企业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社交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也是一

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家也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在现代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家仅仅与内部人员发

生交往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善于同企业外部的各种人员和机构发生交往,这种交往不应是一种被动行为或单纯的应酬,而是在外界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9.试用示意图说明人类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13-307

答:

需要

内心紧张

动机

行为

目标

需要满足

紧张解除

新的需要

促使

产生

引起

达到

萌发

40.简述主观不公平感的含义及产生主观不公平感的原因。14-340

答:

一、主观不公平感的含义:

由于个人的判断产生的不公平感,就是说,事情是公平合理的,个人却认为它不合理。

二、产生主观不公平感的原因有:

1由于个人自身的德才素质,把公平的现象视为不公平。

这种人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成绩与贡献,低估他人的成绩与贡献,把合理的差异看作不公平。

2、由于人的知觉误差而产生错误判断

例如在与他人收支比较时,选择不适当的参照系数或不适当的比较内容。

3、由于归因偏差而产生错误判断

例如,把他人的收人髙于自己归因为外部原因(如运气好、任务轻、领导者偏爱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9-205、206、207、208、209、210

答:

冲突过程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1)阶段1:潜在的对立或失调

冲突过程的第一步是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这些条件并不必定导致冲突,但它们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

(2)阶段2:认知和个性化

如果阶段1中提到的条件对某一方关心的事情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则潜在的对立和失调在第二阶段中就会显现出来。只有当一方或多方意识到冲突或感受到冲突时,前面所说的条件才会导致冲突。

(3)阶段3: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

(4)阶段4:行为

大多数人在考虑冲突情境时,倾向于强调阶段4,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冲突是明显可见的。行为阶段包括冲突双方进行的说明、活动和态度。

(5)阶段5:结果

冲突双方之间的活动一反应相互作用导致了最后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功能正常的,即冲突提高了群体的工作绩效;也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即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

42.结合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组织变革。17-402、403、404

答:

一、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了组织变革力场分析的方法。

1、这种方法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很有用的行动方向。

2、勒温认为,变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不同方面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动态平衡。任何一种状态均是一部分变革的阻力,要求保持原来的固有状态,而另一部分却是推动变革的动力,反对那些阻力。

3、但是,有时增加变革的压力过大也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结果。

二、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

1、在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有下列四种方法:

(1)激励职工改革的动机,宣传旧体制的弊端和建立新体制的好处。

(2)有针对性的采取克服心理阻力的措施。

(3)施加外部压力,使其感到有非改不可的迫切性。

(4)选择改革的恰当时机。

2、改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有下列六种方法:

(1)让职工参与改革,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改革的方面,需要采取的方法和对策,把改革的成败看成自己的事。

(2)利用群体新的规范和群体的内聚力来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向,凡归属意识强的人,当看到群体支持改革,他也就会支持改革。

(3)把改革的总目标,分解为几个目标,逐步过渡,最后达到总目标,这样,有利于减少阻力。

(4)变阻力为动力。

在组织变革中有一批年老领导者,要调下他们的职位。

(5)先试点再推广。

当竞争的方案还不够成熟,变革的实施办法还没有充分把握时,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待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普遍推广,也可以减少阻力。

(6)尽量保持企业原有的协作关系,避免因变革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3、改革后的行为转化阶段的方法

(1)要采取各种激励、强化积极行动,转化消极行为,使职工对新的行为规范逐渐认识并与之相适应。

(2)保持原有社会联系的相对稳定性。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适当保持了原有社会联系的稳定性,使人员感到满意。

下载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2013年07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