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肩负起新时代的青春使命
肩负起新时代的青春使命
总书记7月2日下午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光辉指南,极大鼓舞了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豪情,有力激发了大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热忱。
作为新疆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谓是意识形态领域战场一线的战士,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自治区团委党组书记赵川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和共青团使命。首先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教育青年,在新疆,尤其要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是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坚持在团员队伍建设上严起来,在团员标准要求上严起来,从严把好入团质量关。坚持抓好入团以后的教育实践,坚持做好“推优入党”,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带动各族青年一起前进。
第三是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对于新疆共青团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扎实做好“访惠聚”驻村工作、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另一方面抓好青少年民族团结融情夏令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第二篇: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 六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本报评论员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人民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是无上光荣的神圣职业。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希望,人民群众对广大教师寄予热切期盼。为营造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为了依法保障和切实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机制,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2009年1月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使义务教育教师的收入水平依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这项惠及1000多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民心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使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使教师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人民教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重视、关心教师,全社会尊重教师,这对广大教师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广大教师更应自尊自励,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自觉地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切实履行人民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社会责任,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认识树立远大职业理想与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的关系。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长远的百年大计。教书育人是润物细无声的日积月累,需要滴水穿石般的坚韧持久,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实施绩效工资,在政策导向上建立分配激励机制,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不断提高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与鼓励教师树立远大理想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要坚决防止导向斤斤计较、追逐个人待遇的不良现象。广大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终身从教、矢志不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建功立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对待维护自身权益与维护学生权益的关系。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益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实施绩效工资,依法保障了教师的收入水平,维护了教师的根本利益。由于实施绩效工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仍处在探索实施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教师也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要求,希望得到解决。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有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会较快得到解决;有的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制机制、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起来会有一个过程
教师对此要理性对待,切忌为争取个人利益而采取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将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守教育教学岗位,以真情、真心、真诚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
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求广大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正确处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合理反映正当诉求的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远,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为人师表,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做受学生爱戴的有德之师,树立起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职业形象。实施绩效工资关系每一名教师的切身利益,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政策,积极支持参与改革,为改革顺利实施建言献策。对于在绩效工资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应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反映。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不得采取罢课、消极怠工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深刻认识非理性诉求对学生权益造成的损害,对教师本人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形象的伤害,以及在社会上对整个教师队伍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要从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教师良好社会形象出发,自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实施绩效工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总结实施绩效工资的有效办法,着力解决好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畅通教师反映意见的渠道,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平稳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好绩效工资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分配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表彰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切实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坚信,广大人民教师必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出色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第三篇:请肩负起安全的使命
安全,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被赋予了无比沉重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生命的足迹无论拓展到哪里,人类都无法摆脱的必须面对的就是安全;人类要生存,要劳动,要创造,要拥有财富,安全是这一切的保障;它更代表着道义和责任,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它的存在。
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事故在这个世界上面目狰狞,泛滥猖獗。厂矿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机场码头、商场学校、家庭住宅等所有生产、生活的场所,总能见到事故的魔影;矿难、空难、海难等灾难性的事件总在打破世界的祥和宁静;工业伤亡、交通肇事、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社会,总让世人一筹莫展。事故的背后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
除了天灾,交通事故外,企业里发生的事故要数最多,伤亡的人数、拆散的家庭也是让人瞠目结舌。政府、企业和员工,三者作为一个利害共同体,安全生产维系着三者的利害关系,是创造大众利益的首要条件。政府对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负责;企业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创造绿色利润;员工要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负责,要及时报告及纠正不安全的状态及行为,三方各负其责,安全生产,才能实现 “企业有钱可赚,工人有活可干,政府有税可收” 三方共赢的效果。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责任上移的现象。近年来发生的大量事故显示出一个问题,在很多企业内部,企业负责人勇于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在安全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最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的应该是员工自己。可是,一些员工却认为安全责任有领导扛着,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安全责任,违章操作,违规作业,致使隐患不断,事故频发。
如何让每个人真正地负起安全责任,调动起全体员工勇于负责的积极性,是每个企业都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公司和员工逐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肩上,就是为了把安全责任逐层分解,严格控制各项事故性质及数量;但是,仅仅在形式上分解了责任,仍然是不到位的。岗位是企业中最小的最基本的责任单位,企业的安全责任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岗位相互关联共同支撑起来的。无论什么职务什么工种,只要承担了具体岗位的工作,就应该对安全负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个人做起,企业里有“我”的岗位,安全就要由“我”来负责。
很多企业都在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我们也不例外。“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员工的基本生存权、健康权、安全权,对员工表现出充分的关爱,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花费了很多精力,都是在为员工的安全考虑。然而安全管理的压力依然很大,很多时候得不到员工的积极配合,还会使大家对安全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因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走进员工的内心,员工对于很多法规、条例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没有完全形成自主承担安全责任的意识。通过宣传、培训,举办学习班,发放学习资料等方法手段,启发员工树立一种自主负责的安全意识,熟悉各种安全法规、纪律、操作规程、制度,时刻以安全事故为警戒,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二字深深刻在心底,将安全生产变成自己的责任,将生命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才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各尽其责。
重视安全,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素质。请每一位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同事,拿出主人翁的态度,主宰自己的生命,让安全作为我们的职业底线,肩负起这份使命,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我们的明天负责!
第四篇:党员思想汇报:肩负起新一代使命,扬帆远航
尊敬的党支部:
“中国强大了”是看完《沧桑巨变》后最深切的感受。确实是这样,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走来有过曲折有过坎坷,有过流血牺牲,但我们挺过来了,而且还发展的很好。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我们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像中国温州的鞋远销欧美,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就是因为温州鞋比欧洲鞋便宜四五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前几天奥巴马来了中国,跟胡总书记讨论了全球气候,能源等诸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影响力已日益突出,许多多国首脑会议没有中国根本无法进展,一是由于中国地域大人口多,再就是中国发展了,许多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这次《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奥巴马,其中奥巴马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到美国对中国崛起持完全的欢迎积极态度,中国强大了,表示中国可以更多的为世界问题分担。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对于中国的发展,包括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都虎视眈眈,他们担心中国崛起会触动现有各国在世界中的强国地位,于是国外很多媒体对中国崛起夸大事实以引起其国人警惕,对中国的问题事件口诛笔伐大加利用,但这无法阻挡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深受其害,中国的计划市场经济使其影响减到最小。现在看来美国等其他国家都能以更积极的心态与中国交流,也能更积极的看待中国崛起的事实。
不过中国比较于西方国家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日后路该如何一步步走好,更考验着中国人民,我想这里政府是关键,近几年来政府对信息公开化做的是好的,2003年非典跟今年甲流就是很明显的对比。但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官员财产不明晰、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政府解决。中国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沧桑巨变,一代代人的奋斗,一代代人的牺牲,一代代使命,一代代责任,让我们肩负起新一代使命,扬帆远航!
汇报人:xxx
2009年12月24
第五篇:肩负起时代使命贯彻科学发展观
肩负起时代使命
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将进一步确保十七大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10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洗礼,中国已经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生机勃勃、昂然向上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经济转轨带来了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往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正在向相对多元的社会结构演进。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或者说基本定型时期,思想观念的转型要适应社会经济的转型,但目前两者转型的步伐并不一致,思想观念的转型相对较慢,与新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新理念没有完全确立,在这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精神“断乳”期,极易产生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以对物质利益的极度追求来弥补精神领域的缺乏。这就要求加快教育的发展,加快“文化小康”的建设。“文化小康”应包括以下特征: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以及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一个民族堂堂正正地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证。
适应新形势,建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经成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的历史使命
当前,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近,《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我们的教育需思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一文中指出:当前,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实施优质教育。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彻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树立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帮助每一个学生成材。要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如果只对部分受教育者实施优质教育,而对其他受教育者实施非优质教育,就会在受教育者人群中造成失衡,教育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坚持素质教育,还要坚持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如果只着眼于培养受教育者某一方面素质,而忽视提高其多方面素质,就会在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造成失衡,并且影响其接受教育的质量。只有不断明确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实践,持续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才能具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坚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应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加强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各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成果。与此同时,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从经费投入、人事、学校管理等多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全面普及与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全面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只有坚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才能不断为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的不断进步,保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处理好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在这方面,要十分注意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率先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十分注意通过人才培养与提供智力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十分注意发挥高等院校在参与科技创新、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方面的主导与推动作用,十分注意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服务。其次,要努力促进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一是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关系,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实践表明,教育规模的扩大,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并满足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教育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保持教育发展的适当规模,又能集约化地提高教育质量。二是要正确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关系。当前要十分注意克服我区在高校与普高扩招后产生的普职比例失调的问题。职业教育的接受者多是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及其子女,办好职业教育实际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要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协调关系。进一步树立教育公平观念,将促进城乡所有儿童都切实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教育条件与教育过程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四是要正确处理国民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协调关系。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社会的进步,在职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需求日趋迫切,为此,大力加快同正在完善中的国民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最终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做好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和适度超前原则,合理规划教育发展规模,实现教育发展从数量增长到内涵发展的转变。要把握好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通过高效管理提高质量效益,在此基础上向外拓展,实现事业规模的增量。注重加强队伍,优化办学质量,铸就自身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小康”不再只是“温饱”的代名词,而演变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发展不在只是物质、利润、而是人、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从以物质层面为主的小康,到提出把教育包括在内的、越来越具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对人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教育,把教育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之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奋斗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努力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中国教育,正在肩负着新的使命走向明天。
人的发展要形成这样三点基本认识:
(1)人的发展是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生成是个复杂的生命过程,生命的意义是你自己选择的,即便最拘束的人也有生成的选择的一面,被人牵着的人,永远是被动的人,是不会创造的人。
(2)人是在各种关系和活动中交互存在的,人的生命贯穿着一个个事例的过程。
(3)研究学生的发展,就是要研究学生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将叶澜的这个思想贯穿到教学与管理中。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这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进一步提高办学的整体水平。立足现实,就是要从现行的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自然想法,积极提高教育质量。比如,目前学生和家长普遍重视考试,学校也是按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学生和家长看重分数,是很自然的想法。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积极引导学生学好学活,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好考好,用好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进取氛围。许多困难学校和困难学生就是这样起步变强的。
面向未来,就是要对学生未来负责,学校和教师不能因为单纯追求考试成绩而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在立足现实的时候,始终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始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放到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恰当地把握好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用合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效果。
今天,我们教师通过努力,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送给学生自信和人的尊严,送给学生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就是我们教师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我们的事业是今天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更是明天的事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育要改革,要发展,必须将思想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跃迁到一个新平台。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祖国的今天和明天,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