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消费者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大全)
践行宣传为主理念构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金融机构是金融消费者教育的主体力量,在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培育成长阶段、消费者金融知识基础仍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应主动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向金融消费者普及相关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提升消费者参与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一、提高对金融消费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金融消费者教育意义重大。金融消费者教育是一种预防性保护。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技能、提升金融风险意识。有效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可以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理性,降低其系统性行为偏差,增强其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接受良好金融教育的消费者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受众面,提高金融包容性,使更多的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制定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规划。金融机构要结合本机构特点,制定具体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规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各条线的工作重点、教育效果的评估方式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二)指定部门负责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机构要明确指定一个内设部门来协调实施本机构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规划,参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负责金融消费者教育的部门要与负责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部门一致。
(三)重视金融消费者教育的人才培养。金融机构要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金融消费者教育的知识培训,构建专业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人才队伍。
(四)积极配合、参与相关方面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
三、提高金融消费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要让金融消费者认识到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金融机构要帮助金融消费者认识到参与金融教育活动、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金融教育活动。同时,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使金融消费者从中获益,进一步提高其参与金融教育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针对金融消费者的知识缺陷和行为特点设计金融教育方案。金融机构可通过对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缺陷,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教育活动。组织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能力、倾向、行为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行为特点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教育活动。通过金融各种教育活动,引导金融消费者改变固有的行为特点,克服盲目自信、短视等系统性行为偏差。
(三)金融消费者教育的资料要通俗、简洁、生动。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宣传资料要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信息量适度,使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能够容易、准确地掌握。选择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最佳时机和地点。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教育时,要选择最佳时机,如金融消费者制定长期财务计划、需要或即将做出重要财务决定时(例如购买房屋、购买车辆、申请银行卡、申请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购买股票、购买养老保险等)。金融机构要选择最有利于金融消费者学习的环境(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学校、消费者的工作场所等),开展金融教育活动。
(四)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教育。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承担方面的教育,让金融消费者明白“自享收益”的同时,要“自担风险”。教育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觉性,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通过金融风险教育,引导金融消费者进行风险自评,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结合新近出现的典型风险案例,通过预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教育。
(五)重视对金融消费者投诉维权知识的普及。金融机构要通过各种金融教育活动,使金融消费者了解金融机构内部的投诉受理、处理机制(投诉电话、具体负责人等)和第三方(包括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仲裁机构、法院等)投诉受理、处理渠道以及报警途径。
四、多渠道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
(一)集中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机构可设定每年九月为“金融知识普及月”,组织开展集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在每年3·15期间,金融机构可集中开展以“维权”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告知金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维权的渠道和方式。
(二)多形式开展日常性、持续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机构要形成金融消费者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在日常销售每一款金融产品时,要主动开展金融教育活动,提高金融消费者对相关金融产品的内涵和风险的理解。积极搭建金融消费者教育平台,开设公众教育服务场所,利用免费咨询电话、网站、官方微博、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金融知识。建立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教育活动的反馈机制,重视倾听、回应市场声音,深入了解金融消费者动态,实现单向教育与互动型教育相结合。结合金融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选择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教育,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处理投诉和咨询的个案过程,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采用小奖品、免除相关金融服务费用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消费者主动参与、持续参与金融教育活动。
(三)针对不同金融消费者群体,开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金融机构要细分金融消费者教育对象,根据各细分群体的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及金融知识需求特征等因素,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和重点,使金融消费者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
(四)重视对弱势群体金融知识的普及。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金融消费者群体金融知识水平差距较大,金融机构要对微小企业、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金融服务中的弱势群体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专项活动。
五、跟踪调查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实施效果
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有效性评估。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建立标准化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对各项金融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不断改进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高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实施效果。
金融知识普及是促进金融稳定、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及其他相关部门从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统筹规划,以多种方式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使消费者更好地享受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附件
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一、什么是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是指向金融机构购买金融产品、使用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二、金融消费者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知情权】金融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或者接受的金融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公平交易权】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有获得机会均等、收费合理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自由选择权】金融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的权利。金融机构不得强行搭售其他产品。
【安全权】金融消费者享有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威胁、侵害的权利。【隐私权】金融消费者享有个人金融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三、金融机构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有哪些义务?
(一)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金融机构必须以明确的格式、内容、语言,对其提供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向金融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确保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前知晓并了解相关产品或者服务及其所含的风险。
(三)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申请,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拒绝金融消费者有关申请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并向其说明理由。
(四)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金融消费者出具交易凭证或者服务单据。
(五)金融机构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做出对金融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六)金融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金融消费者正确识别风险、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七)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对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应认真调查,弄清事实,依法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告知金融消费者处理结果。
(八)金融机构应向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报送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报送要做到全面、真实。
(九)金融机构应通过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建立的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共享平台,借鉴其他行的经验教训,完善本行相关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降低业务风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四、金融消费者权益争议如何处理?
金融消费者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而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
(二)向金融机构的上级机构投诉;
(三)提请行业协会调解;
(四)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人民银行申诉;
(五)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金融消费者应先向金融机构或其上级机构投诉,提请行业协会调解。如果被投诉金融机构自受理之日起30日未做出答复,或者金融消费者对其处理和答复不满意的,再向金融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提起申诉。
金融消费者提出的申诉,应当包含下列内容:申诉人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被申诉金融机构的名称与详细地址等信息、申诉事由(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日期、名称、数量、金额、受损害的事实、与被申诉的金融机构交涉的情况及证明资料);申诉请求。
第三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银川中心支行 2011-09-23 17:46: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近期,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区域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近期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试行)》,现对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的意义?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对于保障个人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改进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维护地区金融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维护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础薄弱,不仅损害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且伤害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危害金融稳定。金融消费者保护已经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议题,世界各国都开始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中央银行,有必要站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的角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保障居民权利的客观要求。现实中存在侵犯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资产安全权、隐私权的现象,比如一些机构业务人员在金融产品销售过程中隐瞒风险、夸大收益,设置不合理的贷款条件,进行捆绑销售等。这些行为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将保障居民权利落到实处。
(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改进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在营销产品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兼顾消费者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才能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金融消费者?金融消费者都有哪些权利?
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金融消费者有如下权利:
(一)金融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或者接受的金融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金融消费者有权根据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的价格标准和依据、计息罚息政策、运作方式、风险程度,或者金融服务的项目、内容、收费标准和依据等信息。金融消费者有权要求金融机构对出售金融产品或者提供金融服务的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说明。
(二)金融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的权利。
(三)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有获得自愿交易、收费合理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四)金融消费者享有个人隐私和消费信息受保护的权利。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其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财产状况、消费信息、信用信息等与金融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密切相关的信息依法受保护。
(五)金融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金融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金融机构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有哪些义务?
(一)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金融机构必须以明确的格式、内容、语言,对其提供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向金融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确保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前知晓并了解相关产品或者服务及其所含的风险。
(三)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申请,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拒绝金融消费者有关申请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并向其说明理由。
(四)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金融消费者出具交易凭证或者服务单据。
(五)金融机构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做出对金融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六)金融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金融消费者正确识别风险、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七)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对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应认真调查,弄清事实,依法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告知金融消费者处理结果。
(八)金融机构应向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报送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报送要做到全面、真实。
(九)金融机构应通过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建立的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共享平台,借鉴其他行的经验教训,完善本行相关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降低业务风险,不断提升金
融服务水平。
四、金融消费者权益争议如何处理?
金融消费者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而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
(二)向金融机构的上级机构投诉;
(三)提请行业协会调解;
(四)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人民银行申诉;
(五)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金融消费者应先向金融机构或其上级机构投诉,提请行业协会调解。如果被投诉金融机构自受理之日起30日未做出答复,或者金融消费者对其处理和答复不满意的,再向金融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提起申诉。
金融消费者提出的申诉,应当包含下列内容:申诉人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被申诉金融机构的名称与详细地址等信息、申诉事由(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日期、名称、数量、金额、受损害的事实、与被申诉的金融机构交涉的情况及证明资料);申诉请求。
五、人民银行宁夏辖区各级行在保护辖区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有哪些职责?
人民银行宁夏辖区各级行对下列金融消费者申诉事项进行受理。
(一)金融消费者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的争议;
(二)金融消费者办理支付结算相关业务的争议;
(三)金融消费者办理国债相关业务的争议;
(四)与金融消费者信用记录相关的争议;
(五)金融消费者办理个人外汇相关业务的争议;
(六)其他应当由人民银行监督管理的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争议。
对下列申诉,人民银行宁夏辖区各级行不予受理:
(一)没有明确的申诉对象的;
(二)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三)法院、仲裁机构或者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受理调查和处理的;
(四)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规定的。
人民银行宁夏辖区各级行受理金融消费申诉事项后,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调查:
(一)向被申诉的金融机构进行电话询问;
(二)向被申诉的金融机构进行书面询问,要求其提交争议情况说明和相关证明材料;
(三)走访被申诉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查;
(四)向申诉人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可以通过调解、责令被申诉金融机构改正等方式处理金融消费者申诉事项。
对存在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的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约见该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二)对该金融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进行披露;
(三)对该金融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予以通报;
(四)依法进行检查监督;
(五)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六)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处理金融消费者申诉的工作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体系,按进行评价并通报。
第四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问答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问答
一、何为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在金融机构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二、何为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由谁来组织实施?
为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阿城区人民银行负责指导各金融机构开展日常工作,接受和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
四、当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向哪个部门投诉?
可向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投诉;如对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其上级行或阿城区人行投诉或申诉;还可直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五、投诉主要方式?
可采取电话投诉、来信投诉、上门投诉等形式进行。
六、金融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益: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求助权、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
知情权。有权知悉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或者接受的金融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要求金融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说明。
自由选择权。有权自主选择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对象并决定是否与其进行交易,自主决定消费方式、消费时间和地点。
公平交易权。有获得机会均等、自愿交易、收费合理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拒绝金融机构的强制交易行为。安全权。有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威胁、侵害的权利,个人身份、财产、账户、信用以及衍生信息等依法受保护。
求助权。有权请求法律援助、聘请法律工作者为自己代理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求偿权。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由此造成损失时,有权依据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合同和相关法律关系要求赔偿。
受教育权。有权接受关于金融产品的种类、特征以及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救济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受尊重权。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
监督权。有权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及批评和提出批评、建议。
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具体包括哪些领域?
货币信贷领域、征信领域、银行卡领域、票券领域、人民币流通领域、外汇领域、反洗钱领域、个人金融信息领域和其他领域。
第五篇: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先进的金融业务与消费者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形成的不对称,产生了各类金融风险,从而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我们要警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远离金融风险。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随之不断增强,例如:银行卡以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减少假钞、消费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便利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付结算工具。近年来,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银行卡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的今天,银行卡的交易结算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从而使银行卡业务的风险控制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银行柜面的管理范畴,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给银行卡防欺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难度。随着银行卡业务的拓展以及支付手段的增多,不法分子利用发卡、收单和通信等部门的管理漏洞以及持卡人的疏忽,以“繁杂多变,深度掩盖,无孔不入,横联纵合”的犯罪手段,盗取持卡人银行卡内资金从而导致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对于我们商业银行更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首先,必须承担保护持卡人隐私的义务,保证持卡人非公开的个人信息安全与机密;在向第三方披露持卡人的任何非公开的个人信息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银行卡消费者并经其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私自将银行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同时要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实现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的转换,增加银行卡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功能,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伪卡欺诈问题;其次,要提高持卡人安全用卡意识,商业银行应加大安全用卡宣传力度,多渠道向持卡人提示银行卡伪卡案件风险点,积极引导持卡人安全用卡,强化持卡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帮助持卡人树立正确的个人信息使用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提醒持卡人要有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要将其银行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银行卡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和验证码等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单位和个人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放置银行卡和身份证件(最好分开存放),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和对账单,以防不法分子拾遗、窃取,假冒持卡人身份盗用资金。消费者在设置电话银行密码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数字(如6个6等),不要使用自己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人猜中的数字作为密码,也不要使用与电子邮件或连接互联网相同的密码;可以考虑分开设置查询密码和交易密码,并定期修改;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不要轻易向任何人泄露,避免给自己带来为犯罪嫌疑人破解密码进行盗刷取现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近年来老百姓明显感觉到,银行不再是单纯的存取款,银行的金融创新增多了,金融产品丰富了。但与此同时,银行卡安全、金融产品夸大收益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如何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设和谐共赢的金融消费生态,已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逐年增大,个别从业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夸大收益,不如实履行风险披露义务,强制搭售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银行业的声誉,引发公众不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在设计与安排金融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经营风险的防范而对消费者权益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个别消费者权益的受到损害,此时,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未得到充分确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金融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买、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金融机构也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很难客观、公正和全面地提供金融信息。以目前广泛使用的贷记卡来说,银行着重宣传的是诱人的免息期,但对于最低还款额的宣传却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利息陷阱”。个人信用无形资产的受益权未得到全面体现。在近几年来,大家都发现其征信系统中的基本信息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客户在贷款审核环节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据调查许多金融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身份证和户口簿交与亲戚或朋友甚至开发商,莫名其妙地替他人背上借款。如果我们都能够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金融消费者在进行此类活动时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因信贷行为不当而影响个人信用度的现象发生。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看到,银行作为窗口服务性行业,与社会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忠诚、稳定的银行业消费者是基础,更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更应该成为银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更要明确金融消费者在民事活动中的基本权利,比如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人格尊严权、获取知识权、个人信息不受侵犯的权利、投诉举报权等。从源头上避免或者减少与金融消费者产生纠纷。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把好“病从口入”关口,应向消费者充分说明任何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特别是业务的潜在风险,并履行告知义务。使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了解产品和服务进入前得以实施。如果消费者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就可以避免,并大量减少金融机构不必要的投诉“烦恼”。这就要求我们金融机构必须履行诚信、告知、提示、保密、信息披露等义务,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得到保护。
昆仑银行吐哈分行
廖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