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第一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2

凉夏日-民俗风情”为主题,开发以生态文明县城、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农业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项目。

为提升彭阳旅游对外形象,经过精心调研,科学规划,确定了四条旅游线路:

线路Ⅰ是“彭阳精神”之旅一日游,即茹河生态公园感受南国风光-麦子塬品味干部“三苦”作风-崾岘水库欣赏湖光山色-阳洼生态流域展现“彭阳精神”精品佳作-陡坡梯田风光无限-白岔花海流连往返-长城塬万亩经果林憧憬美好明天-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五峰山赏花品道教奇观-茹河瀑布观峡谷激流-杨万珍“花果山”观花果胜景-城阳果品公司品美味果脯-栖风山森林公园俯瞰国家园林县城美景。

线路Ⅱ是“红色彭阳”之旅半日游,即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任山河烈士陵园-“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

线路Ⅲ是“历史文化”之旅,即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旅游区-小河湾秦汉遗址。岭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城阳宋平安寨旧城址-五峰山道教奇观-长城塬秦长城遗址-乔家渠红色民俗风情园-彭阳县文物管理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彭阳纸织画社。

线路Ⅳ是“乡村生态”之旅一日游,即挂马沟森林公园-任山河烈士陵园-回族农家乐-寨子湾流域治理-麦子塬干部“三苦作风”示范区-茹河生态公园-。石头崾岘水库-阳洼精品生态观光旅游区-“百里香”地椒茶园-白岔生态旅游观光区-长城塬万亩经果林示范点(菌草园区),为彭阳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产业品牌初步形成

一是历史文化初具规模。彭阳历史悠久。彭阳岭儿沟旧石器遗址的发现,把西海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向前整整推进了两万年,证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3万年前已有人在居住。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等英雄人物把足迹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秦长城、汉城廊、唐宋古堡、朝那古城、皇甫故里、长城古道、无量山石窟、小河湾古城遗址等明清塔寺古迹优存。是彭阳发展人文旅游产业的一大特点。

二是红色文化成效凸显。彭阳是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这里有宁夏最早的地下党支部——小园子支部。这里有宁夏唯一坚持工作到解放的地下支部——红河支部,这里有西海固地区最早的地下共产党员——赵正明同志,红军西征两次途径彭阳,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在小岔沟和乔家渠住过两个晚上,把革命火种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先后涌现出地下支部20多个,地下共产党员400余名,任山河战斗打响了解放 4

宁夏第一仗,364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地。是彭阳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

三是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已成为彭阳旅游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近年来,县政府依托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着力打造大花园、大果园,开发建设了以大沟湾、阳洼等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观光线路,成为人们品味优美自然风光、感受生态成就、体味“彭阳精神”的丰富内涵。“生态彭阳、花果之乡”的旅游品牌日益凸显,社会知名度和美意度不断提升,对彭阳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旅游项目扶持,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和旅游景点硬件配套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开发建设了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同时,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宣传推进工作成效显著。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大型节会、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 5

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县的特色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从而使彭阳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二、当前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包括百里香地椒茶、纸织画、泥塑彩绘、刺绣、根雕、黄酒、歌舞娱乐、网吧、电影、文艺演出、艺术培训、音像制品等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但彭阳旅游景点少,产品开发规模小,接待服务水平低,产业要素不配套,无论是内部旅游服务环境建设,还是外部市场开发,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核心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少、市场营销不足等。从总体来说,彭阳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近几年,我县文化系统的运行体制沿袭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管理模式,习惯于按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市场观念淡薄,自主创新不强,经营管理乏力。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统一协调,相互带动的产业意识还不强,实际工作中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及长远规划,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存 6

在单打独闯、各自为阵、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经营层次低,效益偏差,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资源的闲臵、不足和浪费等问题。目前我县传统民间艺术基本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得到开发并获取收益的还不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着“散”和“粗”的问题,缺乏“深挖”、“细研”、“出新”。

(三)文化旅游产业法规政策不够完备,措施不到位。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持,目前,从我县区域经济趋势看,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从扶持发展的角度看,关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备,缺乏行之有效的促进性政策措施予以固定化、统一化,空白点较多;对现行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也不够,有些政策过于原则性,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及时到位,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迟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四)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力度偏弱。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上下衔接不畅,上下工作机构不对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服务的关系调整不够、职能转 7

变不到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象,宏观调控乏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市场机制的形成,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彭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县在编的文化队伍,普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专业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培养和提高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县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旅游产业缺乏核心吸引物,旅游产品吸引力小。旅游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垄断性、高品位旅游资源,在目标市场上替代性旅游产品比较丰富,严重影响了彭阳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七)交通制约问题突出,旅游交通成本较大。一方面,景区景点较为分散,境内交通道路等级不高,路况较差,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道路通行,另一方面,彭阳距周边核心旅游集散城市距离较远,交通耗时长,成本大。

(八)旅游资金投入匮乏,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急缺。旅游景点基础建设不足,加之接待配套设施基础薄弱,制约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县城旅游住宿条件差,档次较低,不适应未来大规模的旅游发展需求,缺少相应的娱乐、餐饮接待设施等。

(九)旅游客源市场空间距离远,市场开拓难度较大。与西北和国内其他主要客源地的空间距离较远,又没有垄断性的旅游吸引物,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同比国内其他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物力。

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一)招大引强,培育上规模上品牌的文化企业。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措施做大做强,这样既克服政府资金投资上的不足,又促进了文化艺术和旅游商品发展;二是学习借鉴外地模式,培育高雅文化。使本土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三是上下联动,形成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多方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拓宽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二)改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方法,放宽资金的注入方式。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9

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支持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企业控股,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从而促进社会资金向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流动。

(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政策环境。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本是尽快解决有关法规、政策滞后问题。既要全面审视既有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法规,清除阻碍建立和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的各种壁垒,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放宽市场准入机制,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构建全社会办文化的格局。

(五)尽快制定旅游产业优惠扶持政策。要在对旅游产业加大财政预算支持的同时,从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税收减免、融资投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六)尽快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宁夏旅游品牌。突出“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将彭阳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到大六盘山旅游区乃至西北大区级或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中,突出彭阳自身的旅游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县。

(七)坚持“培养”和“聚集”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现有的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和“聚集”两条途径,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艺术创作和旅游产品营销的人才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以规模到经营方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探索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机制。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思路,要求及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五年。文化旅游产业要按照区、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彭阳县情,认真制定适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实际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文化旅游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11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1123”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条黄金文化带(西起古城,东至沟圈),打造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文化核心区,着力发展皇甫谧中医针灸及民俗文化两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全面推动百里香地椒茶园、茹河生态园及乔家渠三个文化园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我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旅游按照

(二)总体要求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发产业、理顺体制、文化惠民、旅游富民”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一手抓旅游商品营销产业,依托我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开发地椒茶、纸织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产业,形成规模,提升效益,通过“两轮驱动”,力争使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双丰收。

(三)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皇甫谧故里、东山文化之乡、生态文明新家园”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总产值 12

达到1.6亿元的目标。文化产业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创建“五大品牌”;旅游产业达到3A级以上景区3个,3星级以上宾馆5家,发展农家乐100家,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保持在15%的增长速度。

三大目标

1、建成县、乡、村、组、户五级文化网络。县城建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影院,同时完成皇甫谧纪念馆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好县城核心文化区、12个乡镇实现“八有”目标(即:乡乡有文化站、文艺队,有电影放映队,有电视转播台,村村有文化室,有资源共享室,有农家书屋,有文化中心户的八有目标)。

2、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按照“政企分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思路,探索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县乡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竞争有序、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文化建设新体制。

3、抓重点,建成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末通过“项目带动、政府扶持、招商引资、企业自筹”的办法,投入资金2.6亿元,建成皇甫谧中医针灸产业公司和民间艺术产业总公司两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成以百里 13

香地椒茶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茶文化园;以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茹河生态文化园;以红色体验、康体养生、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乔家渠民俗风情文化园。通过“两基地”“三园区”的带动,逐步形成点面结合、总体发展的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

五大品牌

1、办好“百里香”地椒茶文化旅游节。从2012年开始,每年端午节举办一次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产品展销、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地椒茶文化节。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大力宣传地椒茶文化,推动“百里香”茶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十二五”末使地椒茶文化园投资达8000万元以上,基地规模投资2万亩,建成茶文化体验园、现代化的加工销售厂房、地椒茶山庄,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真正使“地椒茶”成为我县知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2、全力打造“彭阳纸织画”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通过项目支持,政府扶持,企业自筹,力争2015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规模化、集体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纸织画文化旅游产业园一处,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使纸织画成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品牌。

3、全力打造“彭阳刺绣”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以县职业中学为依托,每年培训专业人才500名左右,通过内引外 14

联、项目带动,投资3000万元建成集基地、加工、产销为一体的刺绣文化园一处,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使彭阳刺绣发展成为知名品牌。

4、全力打造“彭阳草编”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通过项目扶持,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办法,在红河乡投资2000万元,建成彭阳县草编工艺品公司,大力发展草编工艺产品,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

5、建设“彭阳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全力打造“东山文化之乡”品牌。通过政府扶持、社会自筹、项目带动投资1亿元,在县城规划建设“彭阳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大力培育发展书画、根雕、剪纸、刺绣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

第二篇:发展资兴旅游产业的对策与建议论文

一、资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资兴市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具体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资兴自古山水灵秀,山有“九峰八面之奇”,水有“程乡水之秀”。1986年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资兴市旅游事业开始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显示出蓬勃生机。“十五”期间,资兴市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每次,国内旅游业综合收入五年累计达到18亿元。以东江湖、五岛一村等为主要旅游景点的山水园林生态游、景区风光游、农家休闲娱乐游拉动了全市餐饮、娱乐、农产品贸易、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8000人的就业。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办旅游的合力正在形成。目前,资兴风景旅游项目众多,精品旅游景点主要有:雾漫小东江、东江大坝景区、龙景景区、兜率岛景区、东江漂流、白廊五岛一村、农家休闲游、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源山寿佛庙、回龙山、程江口、汤市温泉等。2002年11月,东江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进入“最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主要特色

资兴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综合性、参与性强。它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参与性。二是分布集中,便于串线。与市外邻近的着名风景名胜旅游点炎帝陵、井冈山、南岳、桂林等容易连线推销,有利于组成旅游线路。三是特色资源较多。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雄、奇、幽、旷之特点,体现了“参与”和“娱乐”这两大现代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找到了静态观光旅游和动态参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二、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尚未做大,尤其是产业链尚未形成,效益不高。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以东江湖旅游为主,接待游客数占游客总人数的95%以上,是资兴市旅游产业的品牌项目。但是仅靠这一个品牌还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按照旅游部门制定的资兴旅游线路,均为旅游观光一日游。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只是享受水上的自然风光和水上活动项目,缺乏山与水、文化与旅游、消费与游玩之间的紧密配合。娱乐项目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大规模、高档次、内容丰富、形式高雅的文化娱乐休闲项目。

2.产业项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全市城市规划中没有明确划分旅游产业区,日常旅游活动场所分布散乱、无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随着东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东江沿江一带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在引导旅游产业向该区域转移时,旅游产业经营者有不少顾虑。据调查,唐洞市区现共有歌舞厅30余家,投资在100多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2家;投资在50万元~100万元、经营面积2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2家。由于经营者的投资大,转移后的利益短期内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全市旅游休闲产业统一规划布局的调整进程。

3.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甚至出现、色情等违法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产业要形成优势,必须上规模、有特色。而要形成规模、特色,关键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休闲旅游特色,走“以湖为心、以河为脉、以绿为本、以山为衬”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布局,按照积聚发展、规模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全市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沿江旅游产业带的详细规划,以规划来引导产业聚集,来提高城市品位。同时,要组织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订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2.整合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1)要充分利用东江湖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各景区景点的建设。重点抓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东江湖、兜率岛、黄草、白廊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加快东江湖旅游合作圈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东江漂流、雾漫小东江、五岛一村等项目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农家游为主的生态旅游,解决资兴市旅游旺淡季剪刀差和留客难问题。

(2)着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旅游文化娱乐一条街、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努力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精品,用文化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把体育竞技和旅游休闲健身有效融合起来,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需求。(3)着力推进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把沿江两岸作为资兴市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积聚区。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决定产业发展水平。资兴市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多,但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要整合劳动、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针对资兴市旅游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组织和引导产业经营者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改变资兴市旅游产业在项目层次、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方面落后的局面。

4.加快旅游景区线路开发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抓好景区线路的开发建设。以东江湖为重点,突出抓好东江沿岸多功能休闲产业区、寿佛文化景区、天鹅山森林公园、程江丹霞景区、汤市温泉休闲、“古南岳”回龙山景区、高码大王寨景区、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改造升级和综合开发。加快景区景点的交通配套建设,突出抓好汤炎公路、S213线、S322线、横岭公路、程江口——永兴公路、高码——苏仙区五里牌公路等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市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东江湖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加快形成以东江湖为核心,辐射汤市温泉、炎帝陵、井冈山、汝城温泉、广东丹霞山、宜章莽山、苏仙岭、南岳衡山等景区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好鲤鱼江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形成的水域,抓好体育中心、水上娱乐等城市休闲设施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游,在东江湖核心区域打造1个~2个融垂钓、康复、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休闲中心。

5.加强旅游产业经营管理

加快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影响游客滞留资兴时间短的矛盾;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规范东江湖游运秩序,鼓励扶持燃气、电力、豪华游船,淘汰限制燃油、破旧油船;加强各旅游景点、各工作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全力提升资兴市旅游服务整体水准。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抓好东江鱼系列产品、竹木工艺品、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大力挖掘资兴旅游文化资源,尽力传播推介东江湖秀美风光,以“寿佛”文化和“古南岳”文化,呼应郴州“福文化”和炎陵“华文化”,打响资兴市“寿佛文化”品牌,提升资兴旅游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加快资兴成为旅游名市步伐。

第三篇: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规划展览馆、曲江新区规划展 览馆,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美术馆、明代城墙遗址等文化旅游项目,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定位和商业运作 模式,以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产业支撑、板块带动发展战略,秉承“不争最大,只求特色”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实现了良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最具软实力城市”等称号。

作为西安主导产业之一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曲江新区为重点区域,以打造国际一流文化产业园区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创新运作模式,整合历史 文化资源,策划推出了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产业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活力和价值得 到充分释放,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曲江新区的发展经验启示。一是追求精品,曲江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开展招标,将分散的文化遗产合为一体,全域化布局,形 成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二是集团运作,以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实施金融资本与产业链投资运营“双轮驱动”;三是保护性开发,把文物保护放在首位,全面放大文化元素;四是文、旅、商协同发展,曲江以文化旅游为牵引,全面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五是惠及民生,注重让百姓共建共享文化 发展成果,有效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第四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我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衡水湖和董仲舒是被誉为我市“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我市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打造了“大儒之乡”董仲舒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九州之首”文化资源,广泛弘扬传播“鼎立五千年,华夏第一州”的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衡水湖是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我市以衡水湖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着力打造“生态湖城、休闲之都”。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衡水湖的旅游资源,打好“水”字品牌,使衡水湖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同时,加大对深州蜜桃园、阜城万亩森林民俗生态园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力度,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叫响“九州之首”、“董子故里”品牌,充分利用宝云寺、窦氏青山、景州塔、中国景州(广川)董子园、周亚夫墓、封氏墓群、高氏墓群、庆林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以武强年画博物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老白干工业园为龙头,挖掘独特文化底蕴,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板块。充分挖掘安平“两个第一”、衡水市烈士陵园、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板块。

第五篇: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摘 要:成吉思汗文化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将提升内蒙古旅游的品牌形象。本文分析了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在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现阶段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关键字: 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陵

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1、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2、成吉思汗文化概述

内蒙古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草原东西延伸2000多公里,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草原闻名遐迩[5]。尽管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北京、河北、甘肃、宁夏等地的草原旅游已经对内蒙古草原旅游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想要获得草原旅游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升入挖掘草原的文化内涵,草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草原民族曾是欧亚大陆上最活跃的,因此也使得草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加的广泛,而蒙古族文化更成为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5]。蒙古民族以其独有的草原文化特色,构成了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保护好以成吉思汗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既是保护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成吉思汗陵区作为蒙古族伟大祖先的陵寝、蒙古民族文化最完整保存地之一,在资源优势上是独一无二的,成吉思汗陵作为征服亚欧的大帝国首领形象深入民间,在现代西方世界与韩日等国,成吉思汗这一与拿破仑等比肩的世界征服者的辉煌历史及独特的大漠风光,对他们也是很具吸引力的,根据国际旅游的基本要求,完善成陵旅游游乐设施,住宿设施,进一步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内涵,成陵无疑能成为国内外新的旅游热点之一,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蒙古民族文化旅游园区,成为国家一级旅游景区[8]。

3、旅游资源优势

3.1 该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神秘的成吉思汗传奇以及绚丽的民族风情文化上。

就鄂尔多斯而言,近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大中城市,中距离市场在京、津等华北地区, 远距离市场在华东、华南、港、澳、台地区及日本、美国等国家。

市场定位决定了鄂尔多斯以草原风光去吸引不同距离市场的客源是不可能的, 因为 在近、中距离市场周边存在许多开发成熟并具有代表性的草原风光景区;相反,成吉 思汗传奇却是对近、中、远距离游客均具有恒定的吸引力, 应是很强的优势。

3.2 鄂尔多斯最具魅力的资源不仅有雄浑的大漠风光, 还应有在这个独特自然环境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人地关系, 即该区域中所独有的人文文化景观。

这个景观以蒙古族文化为主导, 经历史上蒙汉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区域文化, 如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小调, 鄂尔多斯饮食文化等。

4、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4.1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空间分布

现在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所在区域,其他地区的开发多是零散的。虽然成吉思汗有多次西征与南征的战绩,但这些都还没有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线路。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在空间上仍然以自治区西部为主,并且缺乏深度开发。

4.2成吉思汗陵建设现状

随着草原文化的开发,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历史文化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也得到了国家的开发,它的开发建设是成吉思汗文化开发的必要步骤。

2002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投入8亿多元,完成了成陵旅游区建保护工程。目前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可控面积80平方公里。现在的成陵旅游区规划布局是在维持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基本按照2001版《成陵旅游区总体规划》、《成陵旅游区详细规划》的“三区、两道、八景”的总体格局来进行规划和资源开发的。[6]

其中“三区”即:(l)文物保护观光浏览区,该区的主要功能是文物保护和观光旅游;(2)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文物保护观光浏览区外层,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该区范围内停止农业和牧业生产活动,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植被并严格保护,实行禁区管制;(3)视觉景观控制区,在生态恢复保护区外围,面积约50平方公里该区范围内的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保持原状,逐渐向职业种草植树过渡,现有建筑物逐步还原为蒙古包外型。

“两道”即:(l)成吉思汗大道,从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到陵宫大殿,;(2)风景道,是围绕着巴音昌呼格草原及现陵园四周约18.62公里的仿石路。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入口广场门景、铁马金帐群)、游客教育中心(亚欧广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成吉思汗中心广场)、祭祀观光浏览区(牌楼、陵包、苏勒德祭坛)、蒙古民俗村、休闲渡假中心(包括大汗行宫酒店、帐篷营地)、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等。[6] 4.3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成吉思汗陵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察罕苏力德祭祀等一大批民俗文化旅游精品被开发并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鄂尔多斯婚礼表演每年在鄂尔多斯市内各旅游景点演出达 2 000余场次,观看的中外游客约 200 万人次,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的主打品牌[3]。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也已逐渐显现,民族文化得以挖掘、保护、传承,生态意识得以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鄂尔多斯市采用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科技化开发、科学化管理、立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开发形成了以成吉思汗陵祭奠、查罕苏力德祭祀等为代表的祭祀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社会游艺民俗旅游产品系列;以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那达慕大会等为代表的节庆民俗旅游产品系列。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产业前景广阔。

5、存在问题

现阶段,由于对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缺少组织性,没有对自然环境进行应有保护,以致成吉思汗形象有所破碎,让旅游者感受到的是时间序列性和空间线路性的杂乱无章,而非完整的文化形象。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基础,是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和民族文化的有序传承。

现在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其他地区的开发多是零散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在空间上仍然以自治区西部为主,但是开发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新陵投入、建设规模虽然很大,民族特征也较为明显,但是游客在参观完之后的反馈都不是很满意。如景区许多展品,只重视外观,不重视内在;只重视实物物品,因而造成文献和古籍善本资料的严重缺乏。

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不够,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市内在部分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调,旅游形象模糊,旅游景观亟待整治,市内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少景区未能深入挖掘积淀极深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和品味,缺乏创新与设计,从产品生命周期上讲,多数旅游产品仍处于导入期,没有完整的体系。2.2 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基础硬件不完备。由于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西部,经济的欠发达导致旅游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也成为制约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关键。草原往往地处城市深处,而交通设施的不便利,造成渴望一览草原文化美景的游客无法到达,使得已开发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更快捷地展示给旅游者,因而也无法为地区经济带来有效的拉动。2.3 建设资金不足

当前,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依然缺乏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受限。成吉思汗民族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现实的旅游产品,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至今还“躲在深闺人未识”。

成吉思汗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惊天动地的一生,与鄂尔多斯结下了生死之缘。坐落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成为中外游人心往神驰的圣地。令人遗憾的是.声名远播的成吉思汗陵作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却不容乐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受到国内外游人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六要素落实不到位。就“吃”和“住”而言.旅游区既没有星级宾馆,也没有民族特色宾馆。餐饮住宿条件上不了档次,也没有特色,无法留住游客。

6、发展文化旅游的重大意义

鄂尔多斯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西部大开发为发挥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建设新兴的特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西部大开发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为建设新的特殊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开发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发展地区特色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

3.1.鄂尔多斯人民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第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

3.2.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3.4.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新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

3.5.对加快地区基础实施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鄂尔多斯地区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

7、成吉思汗旅游资源的发展构想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互相渗透融合,共同演绎了鄂尔多斯草原文明史。而今,各民族又将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创造现代文明[4]。7.1

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全面提升成吉思汗陵的文化旅游产业品位,要将蒙古民俗风情同鄂尔多斯地域人文融合起来,精心打造“蒙古族风情园 ”新品牌,不但可以使成吉思汗陵将蒙元历史文化展现给全世界,同时也可利用风情园把历史悠久、韵味独特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和蒙古族民俗文化呈现给世人,二者相辅相成,亦可推动成吉思汗陵景区向多元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快速发展,使得成陵旅游区在国内外旅游中的含金量大幅提高;蒙古族风情园大体可设计为:[4](一)美食文化村

蒙古饮食品种和生产的优雅,独特的口味,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有强烈的吸引力。美食村建设,主要是旅游展示和出售蒙古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服饰文化村

鄂尔多斯文化是蒙古宫廷文化与汉文化、藏文化通过数百年融合成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也形成了以骑马民族文化为主体,汉藏文化为辅助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鄂尔多斯服饰形成了实用的生活装和礼仪装,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色彩,也赋予了时代性,对游人颇具吸引力,有利于充分展示和推销蒙古服饰文化的璀璨绚丽[4]。(三)敖包文化村

鄂尔多斯敖包种类是蒙古各部中最多的,分为成吉思汗征夏敖包、成吉思汗陵敖包、蒙古族圣物敖包、蒙古族英雄敖包、家族敖包、家庭敖包、旅游景区敖包等众多种类。敖包村的建设,让游人尽博大精深的敖包文化,无疑将成为成陵旅游区一道靓丽的风景[4]。(四)那达慕村

鄂尔多斯那达慕,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有广泛的群众意义。活动内容丰富,在风情园里修建那达慕村,平时对游人开放,召开那达慕时用于各种比赛娱乐活动,也是一道很好的人文景观。(五)末代王府公园

清代,满清政府对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鄂尔多斯部被称作伊克昭盟,下设七旗。各旗王爷府是封建王权统治的象征,荟萃了当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的精华。目前已是残缺不全,在风情园中建设微缩的七旗末代王府公园,也是一个良好的旅游看点。(六)狩猎场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拥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如果将其围护起来,一方面可以使游人观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迷人风景。同时人工放养一些野生动物和禽兽供游人狩猎娱乐 也是马背民族向游人开放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4]。7.2 7.2.1 直接利用型

直接利用型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指除增添必要的旅游设施、设备外,对原有的资源不再进行加工改造,而是保持其资源原貌,将现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 的开发模式。如民族传统的宗教活动、节事活动、传统婚俗、民俗表演活动等直接成为旅游产品。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旅游者可以领略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拥有较强的真实感,增添了旅游的体验性,这也是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最大的优点所在。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直接开发利用中,其发展重点在于加强宣传,强调特色,确保游客体验质量。节庆会展旅游的竞争力集中于活动的特色和会议的规模影响,这是保证游客的体验质量的关键。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一个安全舒适的体验环境是游客获得快乐体验的基础。目前,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区旅游项目的开展,在部分程度上就是采用的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直接利用适合于居民自发的小规模开发经营活动,既让居民获得了经济收入、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又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化。3 7.2.2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

对已失传的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按照历史记载,挖掘题材,恢复历史面貌的开发,可以让游客更好体验成吉思汗文化的历史原貌,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历史地再现民族文化。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资源在运用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时,可以根据各种文献、历史记载或者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深入挖掘成吉思汗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更新上做文章;还可以探索、开发出一种崭新的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持续旅游模式——成吉思汗民族生态博物馆,把蒙古民族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传承和研究的生态博物馆。3

就鄂尔多斯而言,可以加强以成陵为代表的祭祀民俗旅游产品、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婚庆民俗旅游产品、马文化为切入点的游牧生产民俗旅游产品、那达慕为代表的游艺节庆民俗旅游产品的产业转化,形成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民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7.2.3创新

要改变以往鄂尔多斯民俗开发中到处“蒙古包、手把肉、草原白酒喝个够”的状况,将视野扩展到鄂尔多斯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民俗旅游产品丰富度,优化民俗旅游产业结构。对鄂尔多斯市各地区民俗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各地区民俗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重点开发,从而形成产品的独特性。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民俗本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将时尚元素、科技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民俗旅游之中,增强其旅游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民俗旅游中,必须重视创意竞争策略的运用,加强挖掘文脉、提炼文脉、升华文脉的过程,创新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

6、总结

旅游业的发展与兴盛,已成为世界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迅速推出了旅游文化战略。以草原文化和沙漠资源为依托的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必然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发展旅游业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地区和民族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基础资源,以“天骄圣地”为主题,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大市的战略性跨越,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

参考文献

[1] 何雨、王玲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2] 贾铁飞 《鄂尔多斯地区旅游资源配置与旅游发展增长极问题》 [3] 张玉香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模式探索》 [4] 张燕翎 《提升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产业品味》 [5] 许海清 《以草原文化推动内蒙古特色草原旅游发展》

[6] 越圆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7] 王爱军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转化

秦 兆 祥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王爱军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模式探索

张香玉

下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中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中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 思路和对策建议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工作的通知》(宁党办发[2011]52),我县组织开展了专题......

    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国有企业的新华书店,始终不渝地为全县人民提供健康的精神粮食,为清水河县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作为文化单位,只能提一些......

    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由于文化产业明显地涵盖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三大领域,该产业的统......

    吐鲁番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文化市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动机的生成要素,是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从文化产业发展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 赵重建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理清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难题、采取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的要求,为进一步理清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难题、采取发展措施,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景区和........

    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靖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靖安县现有茶叶面积2.7万亩,其中绿茶1.4万亩,采摘面积1.2万亩;莓茶1.3万亩,野生面积8000亩、人工栽培5000亩,茶叶面积位居全州第二。2006年全县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