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

时间:2019-05-14 21:0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

第一篇: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

2018年CPA《财务成本管理》复习笔记

目录

 第一章 总论..........................................................................................................................................2  第二章 金融资产.................................................................................................................................3  第三章 存货..........................................................................................................................................5 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7  第五章 固定资产...............................................................................................................................12  第六章 无形资产...............................................................................................................................14 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15  第八章

资产减值............................................................................................................................17  第九章 负债........................................................................................................................................19 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20 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22 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25

 第一章 总论

 概述

1、质量要求:可比性、重要性(并非要面面俱到,例如管理费用容纳百川)、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一般情况)、重置成本(盘盈入账)、可变现净值(存货期末)、现值(分期、弃置费、可回收金额、融资租入)、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之

一、融资租入账价值之一等)。

3、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不是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单独可产生现金流入流出)。

4、利得损失则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主要5项(可供出售公允变动、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非投资房地产转为投资公允与账面差额、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主体除净损益以外的权益变动、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包含营业外收入支出。

5、Tips: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时,只需备查登记,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发放时才影响。但如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则同时影响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二章 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2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含有尚未发放股利的计入应收。即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直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一并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4、处置:如题目要求计算处置时投资收益(简单方法:现金流入包含出售款和获取的股利-初始入账金额),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转出计入;如要求计算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则不能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在内。 持有至到期投资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适用于一次还本付息)。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可计提减值准备。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入“投资收益”。与实际的应收差额摊销利息调整。

4、持有至到期,如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则账面价值等于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设置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

2、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差额计入利息调整。股利要剔除在收购价外

3、后续计量:轻微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综合收益)。大的变动可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债务工具,后续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不过需要对利息收益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4、处置: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收入转出到“投资收益”。

5、Tips: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计算投资收益时,用总流入-总流出。其中总流入要减去交易费用。总流出(成本)要加上交易费用。因此,两端费用处理不同。 金融资产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可计提减值;且可恢复,但不能超过假定不计提下持续计算的摊余成本。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计提减值;计提时首先要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转到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可恢复,债务工具可直接反向操作,权益工具只能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转回。

3、一般减值准备都可以转回(包括存货),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后不得转回(原因-价值恢复可能性较小且为避免操纵利润)。 重分类 可重分类的对象:仅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相互重分类。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与非投转为投资房地产一致)。

Tips

1、需区分处置影响投资收益金额与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投资收益金额。P25。

2、计算投资收益影响金额:首先看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性)、其次看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转出的影响金额;最后看交易价差(与最近一次公允价值)的影响金额。

3、准备近期出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准备近期出售则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持股问题:如为挣取差价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则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近期不打算出售且公允价值可以获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持股比例很少且决定持有至到期,则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持股比例较大且持有至到期,则为长期股权投资。

5、认股权证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第三章 存货

 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成本、税金、运费(装卸、存储)、保险。

2、加工存货:如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缴纳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不计入成本)。如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则计入产品成本。

3、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计入成本;自然灾害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认为原因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4、企业采购的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直接全额计入“销售费用”,不视为存货。 后续计量

1、成本结转方法(4种):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减值准备:与可变现净值比较。有合同价的按照合同价;超出合同数量的,按照一般市场价比较,两者分别计提减值准备,不得相互抵消。需加工的,则视为加工完成品进行比较(不能直接视为原材料直接卖出,因为原材料本来就是用来加工产品的)。可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按存货类别合计计提。减值可回转。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情形:霉烂变质、过期无价值、生产中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及转让价值的。

3、盘亏盘盈:重置成本法盘盈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报批后冲减管理费用;盘亏的,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如为客观原因,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认为原因,净值计入管理费用。 Tips:

1、专门存货(特殊用途)一般采取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

2、自然灾害停工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季节性停工,则应当计入成本。

3、只有管理不善,进项税额才需要转出。如果为其他原因如计算错误或自然灾害,则进项税额可继续抵扣,只能转出原来的损失成本。

4、不同类别存货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新的一年重新评估减值情况时可以跨类别相互之间呢抵消。但有合同与无合同之间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扣。P42

5、盘亏的存货,在期末必须应先行处理,不得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式。

6、生产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成本,超定额的计入管理费用。存储过程中的定额损耗计入管理费用。收发计量原因产生的存货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但其进项税额可以继续抵扣,不用转出。

7、发生永久性损害的,如尚未处置,应全额计提减值。如表述为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则视为处置,不通过减值渠道,而通过营业外支出通道。

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包含:非合并方式(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计入成本,交易费用也进入成本,不区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合并方式(需要进一步区分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如没有关系的企业交易仅取得了少许股权,则视为非合并方式;如取得了合并关系,则视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企业公司制改建,按照评估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与账面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如最终控制方之前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且含有商誉的,商誉也许计入初始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价值为负时,成本确认为0并在备查簿中登记。对于或有事项,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4、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实现控制:如为“一揽子交易”则视为一次交易。如非,则首先根据比例享有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与原账面价值及新对价账面价值之和的差,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初始成本(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等);对价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个别报表不做调整,合并报表确认商誉)。小于的情况下计入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中确认)。

6、不管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发生的审计、评估等中介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与发行权益证券相关的费用冲减溢价;与发行债权相关的费用计入债权成本。非合并方式,交易费用则是计入成本的。

7、合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方式,后续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非合并方式,后续采用权益法核算。但非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合并方式在初始计量时十分相似,均采用对价的公允价值。但非同一控制合并仅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调整初始成本计入营业外收入或确认商誉,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根部不需要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

1、适用范围:“子公司”,但是投资主体且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除外。

2、分派现金(如为权益收益,根本不用管)收益:根据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3、减值:与享有被投资方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4、追加投资: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属于企业合并,而属于纯粹的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因此采用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权益法

1、适用范围:“联营企业”、“合营企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报表”。判断是否属于联营、合营,需要同时考虑直接持有和通过其他子公司简介持有的股权,合并报表中股权份额的确定同样如此,但在个别报表中,仅计算直接持有的股权份额。投资方如果通过风投、共同基金、信托等机构简介持有的,对该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

2、设置科目:“成本”、“损益调整”(大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3、调整初始成本:仅交易形成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需要调整初始成本;如对价大于,则视为商誉不做调整;如对价小于,则调整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也存在调整问题,处理方法一致。

4、调整利润:首先要根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部分对利润进行调整、同时还要调整内部交易。账面公允不同的调整=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构成业务的内部交易,全额确认利得损失,全额确认利润。调整时,还需注意折旧及投入时间节点对调整金额的影响p53

5、利润分配:利润冲减账面价值。计入“损益调整”

6、超额亏损:冲减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确认预计负债、账外备查登记。回复则相反。

7、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小结):“成本法”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按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和费用合计计入成本;“权益法”范围内持股比例增加,按新的持股比例继续按权益法核算,初始成本差额调整(仅指新增部分,原来部分不做调整)同样确认商誉或营业外收入。

8、处置:部分处置时,等比例的将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转入到投资收益当中。如剩余部分不再采用权益法核算,则应全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中。

9、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仅指未调整之前的数额;核算日账面价值则是调整后的数额(记至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10、仅适用于两次取得都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正负商誉确定(个别报表):如果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上既有营业外收入,又有隐形的商誉,这样是不可以的,必须反映综合结果,要么是综合的营业外收入,要么是综合的商誉。1.两次投资都产生商誉的,综合的商誉就是二个商誉之和,不调账。2.两次投资都产生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的营业外收入就是两个营业外收入之和,只是初次的营业外收入体现为留存收益,二次投资时账务处理不对原营业外收入进行调整,确认第二次的营业外收入。3.初次投资产生商誉,二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的。营业外收入大于商誉的,其差额确认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综合结果是商誉,不调账。4.初次投资产生营业外收入,二次投资产生商誉的。商誉大于营业外收入的,其差额为商誉,所以不能出现营业外收入,应该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商誉小于营业外收入的,差额为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应该按照商誉的金额冲销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5,若两次商誉之和为零.则不处理。原则总结:综合看为商誉的不作调整(除非前面确认了营业外收入,说明确认错了),综合看为营业收入的需作调整,结果按差额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上升至20%

1、成本: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调整:跟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比较,前者小的调高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3、投入部分公允与账面的差异计入“投资收益”;

4、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也转入投资收益(因为已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或25%)上升至60%

1、成本: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如为5%金融工具,则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如为后者,则是在处置时才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出。(仅此一个特殊,其他均在转换日级转出)。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或25%)下降至5%

1、成本:剩余部分的公允价值。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下降至25%

1、首先根据享有的份额与成本比较,判断是否账面价值小于享有份额。如是,则增加初始成本,并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2、其次调整以前期间的应享有的损益,参考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3、对于现在期间应享有的损益,根据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投资收益”

4、对于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不管以前期间还是现在期间,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

5、总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可简单视为从一开始便按照权益法在核算。

6、因其他股东增值导致持股比例下降转为权益法的,则新的比例*增加的净资产-减少的比例*原来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合营安排

1、总共有两方主体:合营方与参与方。两方实际上会计处理完全一样。

2、合营安排认定,关键在与共同控制。共同控制-能够控制的绝不是一方;且这种控制的组合有且只能有一组;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一方不属于共同控制。

3、合营分类:合营企业及共同经营。两者区分的实质是对净资产享有权利还是对总资产分别享有权利。

4、共同经营会计处理:拥有所有权的方式投入的视为其自有资产处理。共同购买投入的并共担负债的,按照份额确认。对于投资人与共同经营之间的交易,按照正常顺流逆流交易处理,仅确认其他参与方的损益。构成业务的全额确认利得损失。

5、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对企业拥有重大的影响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处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处理。 Tips

1、合并财务报表中计入的数是全额的,不用乘以持股比例,但考虑关联交易。个别财务报表计入的数是比例数据,需要考虑持股比例。但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如被合并方以前在最终控制方存在商誉的,同样需要将商誉计入成本中。

2、在同一控制下合并,如支付的对价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则视为被投资方对自己的投资抵消了价款,因此需要确认正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P50.3、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原因:公允价值大,意味着需扣除的成本就要大,账面价值最后都体现为成本了)

4、投资人与合营企业的关联交易,不管顺流逆流,计算利润时首先减去投入资产形成的损益,再加上该资产公允与账面的折旧差额。

5、总结:范围内的增持,均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增持的入账成本(包含“成本法”增持),仅权益法需要考虑调整确认营业外收入。

6、总结:超范围的增持,也均是以公允价值+以前部分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确认为成本。单对于权益法和金融资产,还需要考虑将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中。且最终结果为权益法的,还需要根据比例来调营业外收入。

7、总结:凡是下降成为权益法核算的,都要追溯调整,视为一开始就采用的是权益法核算。如为上升成为权益法的,则不这样处理。

8、发行权益证券手续费不会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只会抵减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9、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付出对价资产的处置损益。

10、在以公允价值投入企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时,计入成本的公允价值一定记得算上增值税。

11、权益法核算中:因存货公允价值 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影响到折旧差异进而影响到利润差异,卖出多少就要结转多少存活的成本,进而需按售出比例确认成本。因内部交易形成 的未确认损益,则相反,卖出多少则实现多少损益,利润中需扣除未实现部分的损益。前者按售出比例减,后者按剩余比例减。

12、其他综合收益现在与资本公积已经平起平坐了,在题目问到对资本公积的影响数额时千万不要将其他综合收益记入。

13、总结: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区别。损益是个当期概念,只计算当年;投资收益是一个跨年(项目收益)的概念,计算整个投资期间的损益。

14、总结-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其他权益工具(可转债权益部分)。其他综合收益代替了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且最终会转入损益的内容。现在的其他资本公积仅用于核算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及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15、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据中出现“其中”,表示前一个数据是包含了后面的数据的,要注意减掉。

 第五章 固定资产

 初始计量-疑难总结

1、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了,不用再计入成本。

2、生产经营用动产(如设备)耗用的原材料,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用再作进项税额转出(因为后续生产的产品也是缴纳销项税的),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如为不动产(如厂房)耗用的,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借固定 资产,贷原材料+进项税额。且都不用计算销项税额。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不管人为还是天灾均将扣除责任及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你,盘盈则冲减成本。

4、(安全生产)专项储备:提取时,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用于安全生产设备建造时,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然后再转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同样数额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贷累积折旧),相当于把固定资产全额一次性计提了折旧并冲减了储备。后续年度该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期末余额反映在所有者权益项下

5、弃置费用:金额较大,则记入固定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后续预计处置费用增加的,同样增加固定资产成本,预计费用减少的,减少固定资产成本,当冲减额以账面剩余价值为限,不足以冲减的,记入到损益(收入)。

6、环保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尽管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但可以防止经济利益流出。

7、固定资产各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分别计提折旧。

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1、不计提折旧的情况:已足额提取的;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单独计价计入固定资产的土地(历史问题)。

2、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当尚未竣工决算的,按照预估值计提折旧。竣工后按照剩余价值和剩余期限计算折旧,以前已计提的不再调整。

3、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余额*2/使用年限每一年计算分母都不用变,最后两年一定要改为直线法;前面完全不用考虑净产值,后面两年才考虑);年数总和法(年数加总作为分母,剩余年数作为分子)。如采用双倍法或年数法,则计算折旧的年限不是会计年,而应当是可使用状态的完整12个月,切记切记。

4、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续支出,替换部件的要同时做加法和减法,大修理期间固定资产忍让照常计提折旧。费用化支出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 固定资产处置

1.持有待售:划分条件为同时满足“作出决议”、“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及“不足一年”;不再计提折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 处置费用)孰低计量;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照视为持续计算价值(持续正常计提折旧)与可回收金额孰低剂量。持有待售,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通过计提减值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

2.盘盈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因为盘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有只能是以前会计少记了,也可以防止人为调整利润。盘亏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支出。

3.永久性损坏:尚未处置的,全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零。 tips

1.建造厂房,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应当计入无形资产。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所有的摊销一类,都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借款,每期利息都计入借款余额计算利息。

3.生产用设备以后就不用再考虑任何增值税问题了,不计入成本。

4.固定资产替换下来的部件,按照其原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后再转入到营业外支出,因此,替换下来的部件与折旧一样,同样会影响到当期损益。5.安装期限短于一年的,专门借款费用不能资本化,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6.装修工程可以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并单独计提折旧。再次装修时,原来尚未摊销完毕的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再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不再计入新的装修成本中。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如能够确定到期会买,则折旧期限按照可使用年限;如无法确定,才按照租赁期限与可使用年限中较短者。8.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停止计提折旧(即使装修工程单独形成一项固定资产,原来的房子也是停止计提折旧的);大修理工程则相反,需要正常计提折旧。9.在建工程盘亏,借在建工程,贷工程物资(而非营业外支出)。已完工的,净额(既赔偿后的实际损失,但是进项税额是以全额计算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六章 无形资产

 初始计量

1.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全额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都统一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期末不符合条件的,转入当期损益,剩余的继续留在研发支出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成本。

3.企业在土地上建设自用厂房等建筑物的,土地仍然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如果建造的事用于出售的建筑物,则土地价值应当计入建筑物成本。切忌。4.外购的建筑物(即包含建筑物又包含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比例分别确认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确实无法分配的,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即建筑物成本)。

5.商誉是一种单独的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切记切记。

 后续计量

1.有寿命的,进行摊销;无使用寿命的,不摊销,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2.无形资产的净残值一般为零,除非第三方承诺寿命结束后价款购买。3.持有待售不摊销。

 tips 1.房地产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存货处理。其他企业持有以待增值的,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2.取得土地上用于建造出租用房地产的,在取得房地产的当时就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但仅在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才与建筑物同期计提折旧,相应的折旧时间要减去取得至计提之间的空档期。

3.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并非只能采用直线法摊销,应当采用最能体现其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如无法确认,才需要常用直线法。4.取得商标权,按销售收入计算费用如何处理?

5.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的处理:如用于建造自用房地产,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如用于建造对外出售房地产(其他企业一般作为固定资产),较为特殊,作为存货;但是如果尚未完工(其他企业一般作为在建工程),较为特殊,作为存货。如持有以待增值(其他企业一般作为投资型房地产),较为特殊,作为存货。

6.长期股权投资减少持股比例,只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型金融资产”,而不能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股权根本没有到期日,这个要理解。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 计量范围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或房产;持有以待增值的土地(之所以不存在待增值房地产,一方面是不被允许,另一方面是一般都会用于出租)。

2.空置建筑物、在建建筑物如具有董事会决议,即使作为投资性房地产。3.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必须拥有产权,否则不能作为(如转租)。

4.房地产,部分用于出租,部分自用的,如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则部分确认投资性 房地产;如不能,则不能确认投资性房地产。

5.房地产企业非常特殊,不存在增值类型的投资性房地产:如取得土地用于以待增值,需作为存货;如建设好的房产用于出租,则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 核算方法

1.投资性房地产一般采用成本模式,如公允价值可以持续获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不能同时采用。成本法可以减值,要进行折旧(摊销);公允价值模式不能减值,设置“在建”、“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核算。2.成本模式下,按照账面成本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初始成本;公允模式下,按照公允价值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3.后续计量,依据“其他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 资产转换及模式转换

1.转换日的确定:“自用转投资”,一般为租赁期开始日,特殊空置建筑物为董事会决议日期。“投资转自用”,一般为达到自用状态(实际用于生产经营日期)。“投资转存货”,为租赁期满,懂事会决议出售日期,转换时存货计入“开发产品”,且按照净额计入。

2.公允价值模式只能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且要追溯调整;不能从公允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3.成本模式下设置科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公允价值模式下设置科目(投资性房地产-在建、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4.公允价值模式下,无论是投资转自用还是自用转投资,公允与账面的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仅有一个例外,自用转公允,公允大于自用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为自用转公允一般以前自用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与动产价值相差太大,如果直接转入损益,对利润影响实在太大);存货转投资同样如此。

5.特殊: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等资本性支出,仍然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建”,不会转入“在建工程”核算。费用化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成本”。6.处置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许转到“其他业务收入”中。 tips 1.公允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攻出售金融资产公允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交易型金融资产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但是并不影响当期损益。

3.租赁期到期后,收回后仍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的,在空档期也是投资性房地产。

4.公允价值模式下,处置时应当将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用以从减其他业务成本。

 第八章 资产减值

 适用范围

1.正面列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生产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与可回收金额进行比较。这些减值绝对不可以转回。2.反面列举:存货(与可变现净值比较)、金融资产(可供出售与公允价值比较、持有至到期投资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贷款和应收款-坏账准备可以转回)、建造合同(总成本与总收入比较)、除了长期股权投资外的股权投资。这些减值都可以转回。但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减值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3.必须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的三项: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4.可回收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高者。(一定是高者哦,理性经济人考量)。两者有一个高于账面,就不可能存在减值。

 现金流量预计

1.必须以资产现有状况为基础,不能包括未来可能、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或改良。

2.预测应当以经批转的财务数据之上,且一般不能超过五年(管理层认为合理可以涵盖更广),超过五年的,以后期间一般应当以稳定或下降的增长率预测(管理层证明合理的可以采用上升的增长率预测)。(变动预测五年,稳定预测需稳定)。

3.不考虑所得税现金流货筹资活动现金流,不得采用内部转移价预测现金流。现金流雨折现率对于通货膨胀,一考虑均考虑,需完全一致。

4.外币现金流现值的预测:首先按结算货币计算现金流现值,然后根据计算日当日的即期汇率兑换为记帐本位币。

 资产组减值

1.认定标准:是否独立产生现金流。

2.比价账面价值(加上分摊的商誉和总部资产)与可回收金额,减值首先抵减分摊的商誉,再按照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分摊。前提:各单项资产减值后价值不能低于以下任何情形:零;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不得低于各单项资产按正常减值后的金额。第一次未分配完的进行第二次分配。 总部资产减值

1.能够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到资产组的,单独作为一项单独资产按上述原则进行减值分摊。

2.不能按照基础分摊至资产组的,则分配到最小资产组组合。

 商誉减值

1.首先计算不包含商誉的减值金额A。

2.再计算包含商誉的减值金额。(账面净资产价值+商誉/持股比例)-可回收金额=B 3.最后计算商誉减值=(B-A)*持股比例。

 第九章 负债

 应付债券

1.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当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2.永续债不属于权益工具,而属于债券。

3.可转债:首先确定负债成分(按照债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债(面值);权益部分计入其他权益工具;与获得现金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债(利息调整)。发行费用按照权益和负债的价值等比例平分。转换时,将上述全部转出计入借方,同时贷记股本和股本溢价。4.认股权:属于特殊可转债,与债券独立,可单独作为一项权益工具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到期没有行权的,转入到资本溢价中。

5.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与债券一致,借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面值);差额计入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利息调整)。6.交易性金融负债等同样对应属于金融负债,所支付的利息和支付的交易费用都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而非“利息收入”。

 Tips 1.购入税控设备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递延收益;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借递延收益,贷管理费用。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2.资本化利息费用,一定要记住:使用实际利率计算;一定要减去存入银行的存款利息,不管是资本化金额的利息费用还是费用化金额的利息费用都要做减法。

3.车购税、耕地占用税直接计入取得资产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均应当计算销项税额。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1.关键在于付出的对价实质上是否是固定数额,固定的为金融负债,不固定的为权益工具。例如权益工具结算一般是权益工具,但如果仅作为固定对价的替代品则是金融负债。2.自身权益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固定换固定-权益;固定换非固定-债务工具)、非衍生;非衍生金融工具(以固定数量结算,权益工具;以非固定数量结算,债务工具)。 实收资本

1.股本增加途径:投资人投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转增;盈余公积转增;发放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贷股本);债务转股本;可转债行权(其他权益工具转增);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行权等。

2.库存股处理:“库存股”主要用于回购减资(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注销时(借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贷库存股) 其他权益工具

1.主要为可转债。按照负债成分面值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公司债券(面值);按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计入其他权益工具;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可转公司债券(利息调整)。行权时,借面值、利息调整、其他权益工具,贷股本、股本溢价。

2.还可以是认股权。直接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未行权的,将全额转入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

1.目前仅剩余资本(股本)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两个科目。

2.资本溢价:投资人多余的投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股票发行佣金冲减资本溢价收入。

3.其他资本公积: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服务,资产负债表日,借管理费用等,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权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联营企业增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但仍为权益法核算),投资方享有的增资后净资产份额的增加额。 其他综合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3.投资性房地产,自用(存货)转投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4.外币折算差额,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当期损益。

5.金融资产重分类(可供-持有至到期),对于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有固定到期日的,按照实际利率确定摊销金额转入投资收益;无固定到期日的,处置时计入投资收益。

6.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中产生的利得和损益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留存收益(本身并与属于科目)

1.盈余公积:设置有“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两个科目。提取时,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贷法定(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处理,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利润分配:设置有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3.利润过程:首先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到未分配利润中(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再讲利润分配其他科目余额全数转入到未分配利润中。年底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科目均不存在余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利润,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4.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

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 收入-普通

1.销售折让退回发生在未确认收入前的,按照扣减后的金额计入收入(等同商业折扣);发生在收入确认后但是统一会计期间的,冲减当期收入;发生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冲减留存收益。

2.未确认收入的商品发出,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

3.售后回购,如回购价格确定,则收到的款项作为负债,回购款大于售款的,按实际利率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如回购价格不确定,则作销售处理。4.捆绑销售:如搭售的是自己的产品,则按公允价值分摊收入。如搭售的是其他商家产品,则赠品按账面价值计入销售费用。

5.预存话费,分月返还的,先计入预售账款,再分期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劳务

1.劳务量计量:提供劳务交易结果可以可靠估计的,采用交易百分比法(成本、劳务总量、已完成工作测量三种方法);不可以可靠估计的,按能够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劳务收入。

2.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混合:能够区分的区分,不能区分的,全额作为销售收入。

3.如安装工作是销售商品附带条件的,按照确认销售收入时确认劳务收入。(如空调、电梯)

4.会员费:仅取得会员资格的,在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除资格外还取得其他增值服务的,在收益期内分摊确认收入。

5.奖励积分:取得的销售款在商品公允价值与积分公允价值之间分摊,分别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及递延收益。在后期积分兑换时,借递延收益,贷主营业务收入。

6.递延收益:凡是当期部分无法确认而将来可以确认的收益一般都作为递延收益。会用到递延收益的业务主要有: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用于补偿未来期间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奖励积分、售后租回、商品内可区分的服务费等业务。

 售后租回

1.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一般题目会告诉),当期不确认收入,售价与账面价值差额,形成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按折旧进度分摊。2.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如下图所示

3.售后回购,回购价为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正常确认收入,;回购价不公允的(确定),如果回购价格固定,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收到的价款作为其他应付款,回购价大于售价的,在期间摊销作为财务费用,并增加其他应付款。类型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有关差额 会计处理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 无需考虑售价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售价-账面价值。

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售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售价>公允价值

——

售价-公允价值。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售价=公允价售后租回形值 成经营租赁

——

资产处置损益=售价-账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面价值

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损失不由低价资产处置损益=售价-账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租金补偿

售价<公允价值

损失将由低价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租金补偿

售价-账面价值

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面价值

确认为营业外收支。

 建造合同

1.未订立合同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等前期费用,如合同很有可能订立,则发生时先进行归集,正式订立合同后计入合同成本。2.零星收益不确认合同收入,直接冲减合同成本。

3.BOT合同收入=授予方应支付的合同价款+特许经营权(收益权)公允价值。4.预计合同损失=总成本超过总收入的差额*(1-完工率)。因为已完工部分已经配比确认损失了。

5.设置科目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即合同毛利: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归集成本);工程结算,贷工程结算,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特许权)。计算的合同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合同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差额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确认的无形资产需在经营期内直线法摊销,借主营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工程施工大于工程计算的,作为存货列式;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的,作为预收账款处理。

6.建造合同,发生亏损的当年,合同毛利一般为负值,通过负值将以前确认的毛利销掉了,因此计算当期的损失时,需要差额*(1-完工率) 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成本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

Tips:前期确认的预计负债,即使最后实际退回数量与预计值有差异,以前确认的预计负债也是要全额冲掉的。切记切记! 第十二章财务报告

 填列方法

1.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等),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2.持有期限预计超过12个月的,作为非流动。

3.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如有意图及能力展期1年以上的,作为非流动负债;无权利自主展期的,即使日后事项签订了清偿计划协议,仍然作为流动负债。4.递延所得税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因为递延期间一般超过一年。5.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重新设定收益计划,不得在以后期间转为损益  报告分部

1.根据经营分部确定报告分部,通常满足三个条件(资产、收入、利润或亏损均占到所有分部的10%及以上),但如未满足条件,但企业认为披露对使用者有用的,可以确认为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数量不得超过10个,超过10个的需要合并。

3.应披露的报告分部信息:确定分部所考虑的因素及产品劳务类型;分部利润亏损信息;分部资产负债信息。

4.应披露的其他信息:每一产品或劳务的对外交易收入;国内国外对外交易收入构成及非流动资产构成(不包括金融资产、独立账户资产、递延资产等);对客户的依赖程度。 关联方披露

1.正面列举: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才构成关联方,以及被同一方控制、共同控制;被同一方重大影响的不构成关联方。

2.反面列举:上下游供应商、融资方不构成;合营者之间不构成;仅仅因为国企共同受国家控制不构成;受同一方重大影响不构成。

3.应披露的信息:未发生关联交易的,也需披露名称、注册信息、持股结构等信息;发生关联交易的还需披露交易信息;企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Tips 1.“未确认融资费用”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即长期应付款+费用)的差额,相当于借款利息,按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列报时,作为长期应付款的递减项。

2.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活期存款利息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资产负债表样表、利润表样表、现金流量表样表

第二篇:CPA会计金融资产复习总结

《会计》 总结一C2 金融资产

一.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的主要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考核点是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量等核算问题;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确定、利息调整的确定和摊销、处置金融资产核算问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和综合题中,往往与有关考点结合涉及的跨章节内容。

二.金融资产分类

分为四类;第一类不能与后三类相互重分类,后三类不得随意相互重分类,第二类与第四类一定条件下可相互重分类。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一类)

第一.内容概述

1.包括两类(交、指定为),均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2.划分为“交”的条件(3个,满足其一即可):

a.持有目的上为近期出售或回购 b.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管理

c.属于非套期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投机工具)

3.指定条件(2个,满足其一):

a.该指定可消除或减少会计上不一致情况

b.已有书面文件正式载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评价、报告

第二.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记入二级科目“成本”;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价款中包含应收股利或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

2.后续计量: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息确认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处置日:一方面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确认投资收益;另一方面结转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债券,第二类)

第一.定义与判定

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1.意图判定(不具意图的情况,3项)

(1)持有期限不确定;

(2)非“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情

况变化时将出售

(3)发行方可以低于摊余成本金额清偿(不同于“赎回”)或投资方有权要求

发行方赎回(注:发行方可赎回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意图)

2.能力判定:(1)有足够财务资源持续支持;(2)无外部影响(如法律法规等)

第二.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价款中包含应收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涉及科目:按面值计入二级科目“成本”,考虑支付价款(即

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确认的入账金额与面值间差额计入二级科目“利息调整”)

2.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1)持有期间利息区分“分期付息”与“一次还本付息”

(2)分期付息时,分期确认票面利息进“应收利息”,“投资收益”金额对应实际利息,差额进“利息调整”

(3)一次还本付息时,确认各期利息进“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处置

(1)将尚未到期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视其金额若较大(≥10%),应立即将剩余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及以后两个完整会计不得转回(包括此后新购入债券不得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出售会计处理时差额计“投资收益

五.贷款及应收款项(第三类,次要)

第一.定义: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第二.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按发放贷款本金及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分别计入二级科目“本金”和“利息调整”。

2.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1)利息处理:确认利息时,合同利息计入“应收利息”,实际利息计入“利息收入”(比照“投资收益”),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2)提取减值准备:持有期间发生资产减值,贷“贷款损失准备”;同时将“贷款—本金”转入“贷款—已减值”;此后收到利息时,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贷记成本;确认“利息收入”时先冲减损失准备

六.可供出售金融自产(第四类)

第一.定义:指指定为第四类金融资产或除前三类以外的金融资产。(2个角度)第二.会计处理:

1.初始计量:同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交易费用一并计入初始入帐金额(如为债券,记“利息调整“)

2.后续计量:(以债券为例)持有期间利息区分票面利息、实际利息处理,差额记“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处理类似第一类,但不计入当期损益,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处置:类似第一类,相应是结转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七.金融资产减值(除第一类以外的其他三类金融资产)

第一.减值判断条件(2项)

1.债务人处于各种财务困难状况

2.对于权益性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20%)或非暂时性下跌

(加注:债务人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本身不足以说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对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也不足以说明其发生减值。需结合条件进一步判断)

第二.减值损失处理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处理(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采用实际利率折现与摊余成本比较确定减值金额

(2)单项或组合减值测试(p46)

(3)已计提减值准备相关资产价值恢复,应转回相应减值准备,但转回后资产账面价值不得超过假定未减值时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4)确认减值损失后相关利息收入要继续确认;利息收入仍采用实际利率计算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处理

(1)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要抓住“公允价值下跌≥20%或非暂时”,区分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资本公积还是作为发生减值处理)

(2)判断发生减值后,首先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损失全部转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再对现时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减值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3)已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恢复时,要区分债务工具与权益工具分别处理:

a.对债务工具价值恢复,作相反分录将原确认减值损失转入当期损益

b.对权益工具价值恢复,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计入所有者权益(即不得转回减值准备,按正常公允价值变动处理)

第三篇:CPA会计固定资产复习总结

《会计》 总结三C5 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的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计算及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涉及本章的主要是跨章节内容。其客观性题目考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折旧计算,固定资产处置以及有关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和综合题中的主要是,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固定资产的交易、债务重组中以固定资产抵债、资产减值、合并会计报表有关固定资产的抵销等。

一.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一.确认须满足固定资产特征及资产确认条件,特征(3个):

为生产、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超过一个会计;有形资产 第二.初始计量(分别取得方式处理)

总体原则:按照成本计量;成本包括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一切合理、必要支出

1.外购(注意购置后是否需要安装)

(1)外购成本包括价款、相关税费、必要运输费、装卸费及安装费用等(加注:注意看清题目,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小规模纳税人不抵扣)

(2)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一般3年)付款,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现值为基础确定(按现值确认成本与“长期应付款”间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转入成本或财务费用)

2.自行建造

(1)自营建造(3个问题,第一个重要)

a.工程物资盘盈或盘亏(报废、毁损)处理:

①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冲减或增加在建工程②此后一律计入营业外收支 b.单位或单项工程报废毁损处理:

①达状态前净损失一律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达状态后,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否则计入营业外支出;但由于非常原因(自然灾害等)所致损失,一律计入营业外收支

c.①达状态前联合负荷试车净支出计入在建工程;②形成产品其成本计入在建工程,产品销售或转库存时按实际或估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

(2)出包建造

a.其成本基本由建造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和待摊支出组成 b.待摊支出是出包建造核算中特点

某工程应分配待摊支出=该工程前三项支出加和×待摊支出分配率

3.其他方式取得

注意盘盈取得固定资产要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处理

(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处理)

4.两个特殊问题

(1)预计弃置费用处理(07新准则亮点)

按弃置费用现值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资产成本;期末按预计负债摊余成本以实际利率法贷记预计负债,同时计入成本或财务费用

(2)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准备(了解)

①提取时借“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贷“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②使用时根据用途,借“固定资产”或“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

③同时,借“盈余公积—专项储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且结转金额以已提储备金额为限

二.后续计量

第一.固定资产折旧

1.折旧范围

(1)空间范围

只有3类固定资产不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 ②单独入账土地

③持有待售(加注:融资租入固产应比照自有固产计提折旧)

(2)时间范围

a.一般规定:当月增加下月开始计提,当月减少下月停止计提

b.特殊情况:

①购建固定资产达预定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先按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取得决算值后调整入账价值重新计算折旧,已提折旧不追溯处理(会计估计更正)②固定资产季节性停用、大修理、改扩建等,凡未转入“在建工程”一般仍计提折旧(除定期大修理),若转入停止计提折旧

(3)折旧方法:

注意年数总和法中若从某中间开始折旧,注意折旧的分段处理 第二.发生后续支出

1.资本化支出

(1)相关支出是否资本化依据资产确认条件判断

(2)后续支出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组成部分且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同时扣除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剔除所含折旧)(重点)

(3)装修支出处理(了解):装修支出通常在“固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核算;装修应与原固产分开单独计提折旧,以两次装修间隔为折旧年限

2.费用化支出

与固产有关修理费用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应予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加注:生产车间发生固产费用化修理费用也计入“管理费用”)

三.固产处置

第一.固产终止确认条件(2个,了解)

①处于处置状态 ②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第二.持有待售(07新准则亮点)

1.持有待售确认条件(同时满足,3个)

(1)就处置作出决议(2)已签订不可撤销转让协议(3)该转让一年内完成2.会计处理

(1)按公允价值减去预计处置费用后金额调整预计净残值(不得超过账面价值),若调整后预计净残值低于账面价值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2)划分为持有待售后不计提折旧(3)报表中应予披露

3.确认条件变动时重新划分

不再满足确认条件时应停止划分为持有待售,按“假设未划分为持有待售其账面原价考虑折旧、减值等调整后金额”与“可回收金额”孰低计量

《会计》 总结四C6 无形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的主要题型,是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核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处置无形资产的核算等问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和综合题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无形资产的交易、债务重组中涉及以无形资产抵债、会计差错的更正涉及无形资产的核算,合并报表中也可能涉及无形资产的抵销问题。

一. 确认与初始计量

第一.无形资产确认

1.特征(4个):①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②没有实物形态 ③可辨认 ④非货币性

2.典型非无形资产列举:商誉、内部产生品牌、客户关系或HR

第二.初始计量

总体原则:成本包括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各种支出(2类不包括:①为引入新产品发生广告宣传等间接费用 ②达预定用途后发生)

1.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根据不同用途不同处理,4种)

(1)一般作“无形资产”

(2)改变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作“投资性房地产”

(3)外购建筑若可分配确定土地价款单独确认无形资产;否则作“固定资产“

(4)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外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计入房屋成本作为“存货”

2.内部研究开发处理((1)研究支出一律计入“管理费用

(2)开发支出若符合资本化计入成本,不符合条件计入“管理费用”(看清题意)

(3)若研究阶段、开发阶段无法区分则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账户为“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二. 后续计量

第一.使用寿命估计

1.总体原则:区分有“限使用寿命”与“使用寿命不确定”两类无形资产,分别进行摊销和不进行摊销

2.使用寿命确定:

(1)按预计使用期限与合同或法定权利期限两者较短者为使用寿命

(2)无明确合同或法定权利期限且确实无法确定则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

(3)终了应对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复核,发生变化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第二.有限使用寿命无形资产

1.当月增加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无形资产当月停止摊销

2.残值处理

(1)一般无残值,若“有第三方承诺寿命结束购买”或“从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且寿命结束时市场存在”则认为有残值

(2)每年残值复核若高于账面价值停止摊销,至残值低于账面价值开始摊销

3.账户处理

(1)“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2)商标权摊销额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商标权”

第三.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

1.不需要摊销

2.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作资产减值处理

三. 处置

第一.出售

涉及营业税;出售损益记营业外收入(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损失)第二.出租

计“其他业务收入“,摊销结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记“营业税金及附加”

第四篇:CPA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复习总结

《会计》 总结四

C25 合并财务报表

考情分析

近三年考试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内容为抵销分录的编制等。本章属于每年必考的内容。本年教材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是合并报表增加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其他变化有: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细节变化

如果债券投资的余额大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若债券投资的余额小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贷记财务费用项目。

(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涉及“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删除

(3)合并资产负债表一节,四、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后,增加: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

(4)合并利润表一节,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删除“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反映”。

(5)合并现金流量表一节,增加: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对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与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在购买日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相互抵消,区别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6)将“专项储备”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示,并增加了专项储备恢复的分录

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第一.确定基础:是否控制 第二.是否控制的判断

1.直接控制:持股比例>50%(直接、间接、直接加间接)2.实质控制(看清题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3.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 4.不纳入合并范围:

(1)已清理整顿原子公司;(2)已破产原子公司;(3)非子公司(联、合营)

二.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分录用报表项目名称而非会计科目)第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1.存货抵销(按处理步骤/思路)第一年:

(1)假设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对集团外销售(全部实现)

抵销母收入、子成本: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子购进价格,即对外销售成本】(2)对实际未实现的予以反向抵销

借:营业成本【未实现部分存货内部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将子未实现部分存货价值调整为集团整体一致价值】

(3)确认未实现部分存货计税基础与在子账面价值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 计算方法:前抵销分录中“存货(贷)-存货(借)”为所得税资产余额,“负”表余额为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先假设上年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重复上年分录,损益改进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2)假设当年新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同上年假设全部实现处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对实际未实现部分予以反向抵销(注意存货计量方法,如“先进先出”,分别上年未实现与当年未实现计算再相加)

借:营业成本 【上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当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

(4)同上年确认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分别上年、当年产生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年余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递延资产】

所得税费用【当年递延资产】

(涉及存货跌价准备如何处理)

2.固定资产抵销(作为固定资产则不对外销售,全部未实现)

a.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将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母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子作为固定资产多计账面价值】(2)将多计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3)同存货抵销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对上年未实现再次抵销(基本重复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2)对上年多计提折旧予以再次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将当年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同第一年)

(4)对当年多集体折旧予以抵销(同第一年)(5)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

b.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借:营业外收入(母内部销售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子多计账面价值)(2)、(3)同a中 第二年:同a中

3.无形资产抵销——基本同固定资产,改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涉及减值损失如何处理)

第二.对子个别财务报表调整

1.涉及会计政策、期间的调整和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的调整。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以子账面价值基础确定成本故不存在差额调整,差额调整针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对子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调整(考虑应税合并)第一年:

(1)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2)调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第二年:

(1)再次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2)调整上年折旧、摊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3)调整本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第三.将母对子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第一年:

(1)对应享有子当年实现净利润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其中净利润调整包括对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调整和对子补提折旧摊销调整)(2)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子当年除净损益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二年:

(1)将上年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所有者权益变动、股利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2)当年的调整处理同第一年

第四.母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所有者权益项目抵销(抵销长期股权投资)每年进行一次相同方法抵销:

借:实收资本【子】

资本公积【子】

盈余公积【子】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

少数股东权益

第五.母子、子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母】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

对股东的分配【子】(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六.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1.内部应收应付账款抵销(应收应付票据、预收预款项等类似处理)第一年:

(1)母角度内部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子,含增值税】

贷:应收帐款【母】

(2)应收帐款涉及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1)再次进行上年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帐款

(2)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若本年发生坏账准备,同第一年抵销)

(3)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本年产生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同第一年抵销)

2.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

(1)将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抵销

借: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财务费用【差额】

(2)投资收益与财务费用抵销(二者有差额时去较小者)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3)应收、应付利息抵销

借:应付利息【票面利息】

贷: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第七.合并现金流量表中项目抵销

第五篇:2014年注册会计师 CPA 会计 课件视频音频讲义免费下载(范文)

2014专题一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一、注会《会计》的特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众所周知,在专业阶段的6门课程中,《会计》可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门课程,俗话说“注会是高楼,会计是基础”;在六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会计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是有关联的,特别是与审计、税法、财管均有很强的关联关系;可以说学好会计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

二、近三年题型、题量、分值表

更多

(一)单选题分析

题目形式上,2011年以前,大部分以案例形式出题,个别题目以单个的小题出现。2012年机考后全部以单个的小题出现。计算性的题目比例较高,小部分题目为文字表述题。题目文字偏少,相对难度降低。

(二)多选题分析

总体难度比往年下降,2012年机考以后多选题的选项4个,并且客观题中文字性的题目占的比重很大;最大的问题是,会做的题目没时间做了,平时多多练习。

(三)综合题分析

共设计了四个主观题,从每个主观题的题量来看,题目的篇幅由往年“长篇小说”、改为“短篇小说”或“抒情散文”;即已有一定量的削减,知识点的综合性也在降低,特别是2013年机考考的综合题考点很明确也很直接,总的来说,主观题的难度只达到往年的计算题标准。

三、教材基本内容

四、备课教材

2014年注会教材不会有太大变化,目前还是用2013年注会教材备考;预计2014年的教材增加“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的内容。

五、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二)教材是根基,必须把教材读懂、读透,通读教材; 针对有会计基础的学员,直接通读注会的教材就可以,针对第一遍的学习建议遇到不会的内容直接跳过,针对不会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然后等到第二遍学习的时候着重看一下。

第二遍的学习花费的时间就长了,包括听课件、做题目。该阶段需要将第一个阶段不懂的内容弄懂弄透,花大概2个月左右的时间。

(三)会计学习注重理解;

(四)善于总结和归纳。

(五)相关知识的储备

需要准备相关的税法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

六、巧用课件及复习备考资料 1.预习阶段(12月-02月)

更多2014最新最全注会课件(视频音频讲义),联系球球:11547981

54(1)预科班;

(2)2013年的基础班课件,如果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直接利用2013年的基础班课件预习。

2.基础阶段(04月-06月)

基础班,这个班次的学习极为重要,能不能通过考试,关键就在这里了,我们往往会提醒考生,不论时间多么紧张,基础班的课程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3.提高阶段(07月-09月)

习题班、阶段性测评班等,该班次主要对比较容易出题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辅以一定量的经典习题,帮助考生提高应试能力,考生可以听完基础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和消化,直接进入习题班的学习,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但基础比较好的考生,也可以考虑打印该班次讲义,直接消化讲义。

4.冲刺阶段(考前)

模考试题精讲班:该班次主要针对模拟试题进行讲解,帮助考生思考、制订个人的应考策略,并解决考生模拟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生应当提前独立完成模拟试题而后听课,方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5.复习备考资料

注会教材、轻松过关之

一、轻松过关之四。

七、机考应注意的问题

1.平时学习时,注意通过电脑熟悉阅读环境;找到感觉; 2.平时工作或学习注意练习打字,至少要达到60字/分钟; 3.使用东奥的模考系统提高做题的环境。

八、英文学习的加强

英文学习主要不是针对专业阶段的考试,而是针对综合阶段的考试,综合阶段考试中英文所占的分值比较高。

平时多多积累,为综合阶段做好准备。

九、复习2013年注会教材的顺序

注:先看第二十四章的第一节,再看第四章的长期股权投资。

本专题完

下载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已过,共享攒人品)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