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需求应用状况与市场投资价值研究报告(2013-2018年)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需求应用状况与市场投资价值研究报告(2013-2018年)报告目录
第一章 医用激光相机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激光相机工作原理 第二节 激光相机工作过程 第三节 激光相机的结构
一、激光打印系统
二、胶片传送系统
三、信息传递与存储系统
四、控制系统
第四节 湿式激光相机 第五节 干式激光相机
第二章 2012年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分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 干式相机发展历程演进
第二节 2012年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运行格局
一、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应用情况
二、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品牌市场动态
三、干式相机已成潮流
四、全球及亚洲地区激光相机装机量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运行分析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第四节 2013-2018年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2年世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品牌企业营运状况浅析 第一节 柯达
一、企业概况
二、在华市场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分析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富士
一、企业概况
二、在华市场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分析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柯尼卡
一、企业概况
二、在华市场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分析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爱克发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一、企业概况
二、在华市场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分析
四、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章 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运行环境解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财政收支状况(年度更新)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九、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二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二、《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三、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标准
第三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章 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现状综述
一、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现状
二、干式激光相机产业特点
三、激光相机产业规模
第二节 目前市场主要产品介绍
一、富士(FUJI)
二、柯达(KODAK)
三、柯尼卡(KONICA)第三节 产品对比分析
一、激光波长
二、每小时打印量
三、最小像素
四、扫描间隔
第四节 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技术分析
一、目前市场绝大多数采用曝光、热显影技术
二、热显影打印技术的目标
第五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2007-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相关行业数据监测分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 2007-2012年中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07-2012年中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07-2012年中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统计
二、费用统计
第五节 2007-2012年中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七章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节 市场运作模式分析
第二节 直销模式分析
一、大中型医院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使用状况调查
二、从医疗机构就诊病人数看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消耗需求
三、医改为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带来商机
第三节 销售模式分析
一、招标采购
二、跨国采购
三、产品展览会
四、政府贷款和融资租赁
第四节 招投标分析
第八章 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竞争格局透析-国研中讯 第一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竞争现状
一、技术竞争
二、品牌竞争分析
三、价格竞争分析
四、医用干式和湿式激光相机竞争分析
第二节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重点市场竞争分析
一、北京
二、上海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三、广州
第三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四大竞争优势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九章 2012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优势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企业可自选)第一节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00055)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18)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章 2012年中国医用激光相机相关领域分析 第一节 X线 第二节 CT机
第三节 超声诊断仪器 第四节 介入 第五节 放疗
第十一章 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医疗设备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二、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前景分析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干式激光相机技术发展趋势
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第十二章 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周期分析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潜力分析
二、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第四节 国研中讯权威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全球及亚洲地区激光相机装机量对比分析 图表:市场激光相机主要产品对比分析
图表:2005-2012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09-2012.09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10-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 图表:2005-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单位:亿元 图表:2005-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2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1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2010-2012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从业人数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产成品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成本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费用使用统计图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权威、全面、专业、细致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主要盈利指标统计图 图表:2007-2012年我国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主要盈利指标增长趋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图表:2013-2018年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图表:略……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第二篇: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市场预测报告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市场预测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结构与原理
第二章 全球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全球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全球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全球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第四节 全球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最新研发动态 第五节 主要国家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章 中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情况
第一节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概况
一、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历史回顾
二、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现状 第二节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状况 第三节 北京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保有量情况
一、北京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保有量情况
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不同使用状态情况
三、进口/国产对比情况
四、新设备/二手设备对比情况
五、设备的高中低档分布情况 第四节 上海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保有量情况 第五节 成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保有量情况 第六节 重庆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保有量情况 第四章 国内外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研发进展状况
第一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仪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的应用与进展 第三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的改进
第四节 国外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应用研究技术进展
第五章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进出口分析
第六章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节 市场运作模式分析 第二节 直销模式分析
一、大中型医院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使用状况调查
二、从医疗机构就诊病人数看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消耗需求
三、医改为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带来商机 第三节 销售模式分析
一、招标采购
二、跨国采购
三、产品展览会
四、政府贷款和融资租赁 第四节 招投标分析
第七章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行业区域销售状况 第二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制造行业区域利润情况 第三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制造业区域盈亏状况 第四节 主要城市分析
一、北京
二、上海
三、广州
四、深圳
五、杭州
第八章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市场结构与品牌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品结构分析 第二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使用情况 第三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主要品牌分析 第四节 今后几年重点开发的产品
第九章 业内部分重点企业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节 富士 第二节 柯达 第三节 爱克发
第十章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会分析
第十一章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SWOT分析
第一节 当前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企业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一、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分析
二、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企业发展面临威胁分析
第十二章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展望
第一节 医用干式激光相机行业投资机会 第二节 血液制品行业投资风险展望
附录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附录2:《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附录3:在我国申请的部分医用干式激光相机专利 附录4:我国医用干式激光相机标准
第三篇: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保险业信息化现状及购买行为调查
保险公司系统建设概况
保险公司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状况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从系统构架上来说,则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达到实现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调查显示,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综合业务系统。其中,采用自己开发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有平安保险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购买成型业务系统的有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而与厂商合作开发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30多家分公司实施。另外有少数分公司在最近的系统更新时使用了尚洋公司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这些地区包括青海和深圳地区。而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分公司,系统则由高伟达公司开发。
1999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斥资500万美元建立了新系统,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力求业务再创新高。科联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的“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已交付使用。“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可以更新太平洋公司团体及个人人寿保险的业务程序,包括从草签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到索赔、理赔的整个过程。
另外,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中推广已经本地化的美国CSC提供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该套系统耗资1600多万元人民币,是泰康人寿近期信息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举措。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则由尚洋和中科软合作开发。此外,尚洋和中科软还分别开发了新华人寿的投资型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太平洋保险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状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实施了呼叫中心系统;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公司和瑞士丰泰保险公司还没有建立呼叫中心系统。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呼叫中心“95518”由方正奥德提供,于2000年开始实施并于2001年6月完成,它成为我国保险业第一条全国统一号码的服务专线电话。该系统以ISC2000多媒体呼叫中心平台为基础,由方正奥德负责搭建客户服务系统,并提供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工程实施等多项服务。该系统覆盖除青海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320个呼叫中心,遍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4500多个保险分支机构,并配备了2000多个话务员。其中,采用大型交换机的有30多个城市。
另外,平安保险公司于2001年9月完成了全国客户服务专线“95511”的全国30个省市的建设,实现了其2001年通信网络全国性布局的阶段性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平安全国呼叫中心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集中式大型综合理财服务呼叫中心。目前,95511主要提供寿险、网上证券及电子商务等咨询业务。日常业务主要有呼入和呼出两大部分,呼入业务包括:投保咨询、保单查询、保全变更、理赔报案、预约服务、投诉受理;呼出业务现开通的有: 新契约回访、收费通知、客户生日问候、保单周年回访及客户留言回复等。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95511还提供自动语音系统、传真和网上电邮回复等即时服务。据了解,平安呼叫中心将用3年的时间建成以全国呼叫中心为主,区域同城中心为辅,专业化管理、商业化经营的综合理财服务中心。
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实施了呼叫中心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虽然大部分呼叫中心都由总公司统一规划,但也有少数的分公司在规划之外。比如,太平洋青岛分公司的呼叫系统由杭州三江开发,而太原分公司则采用阿尔卡特开发的系统。平安保险公司的兰州、杭州分公司则采用华为开发的系统,而其内蒙古分公司还未建立呼叫中心,但计划两年内实施。
保险公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保险公司开通了公司自己的网站,24%的保险公司计划在近期内开通。在这些已经开通了网站的保险公司中,有20.8%的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某些险种的网上销售,8.3%的保险公司正在建设中,有41.7%的公司计划实施,只有29.2%的保险公司近期没有实施网上保险的计划。
保险公司CRM系统建设状况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应用率较低,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7%的保险公司拥有客户关系管理。其中,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采用的是Turbo CRM,重庆、大连、杭州分公司以及太平洋保险公司大连分公司则采用Oracle的CRM。另外,太平洋保险太原分公司采用的是东大阿尔派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选择了与中科软合作开发的CRM系统。57% 4 的保险公司计划在近期内实施CRM,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等。另有26%的保险公司近期暂没有实施CRM的计划。
保险业近三年IT投入情况
调查显示,保险行业过去三年IT的年平均投入额为9.36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是根据国内最具代表性的9家保险公司的IT花费和预计投资得出的,它们分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公司和天安财产保险公司。2001年保险行业对IT投入的力度最大,这与保险业数据集中的趋势有关。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国内的保险公司为了加大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纷纷在业务、服务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如加快了网上保险、呼叫中心等方案的实施,由此也带动了IT投入的增长。我们认为,保险行业今后2年在IT的投入费用每年将保持在10亿元左右,从产品分布来看,小型机、存储设备的投入将维持较高比例,PC类产品的投入比例将有所下降,应用软件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从地区分布来看,华北、华南、华东仍是投入的重点,西部地区的投入有望继续增加。
产品分布
从过去三年IT投入的产品分配来看,保险行业的IT花费以小型机、PC及其服务器、网络产品为主,其次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999年保险行业的系统软件花费比例最高;PC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应用软件的投入比例有增长趋势。
区域分布
从保险行业过去三年IT投入的地区划分来看,华北、华东、华南所占比例较大。西南、西北的IT投入力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实施,保险行业也将适当调整IT投入策略。
保险公司购买行为调查
IT设备采购影响因素
在选择IT产品时,保险公司最关注的因素是售后服务,比例为34.6%;其次是品牌知名度、实用性和兼容性。对于产品价格这个影响因素,比重只有9.0%,充分体现了保险行业用户的购买行为特征。
保险公司选择系统集成商所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系统集成商时,保险行业最关注的因素是售后服务,比例达到75%;其次是品牌知名度、价格、熟悉保险业务、完整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
保险公司IT投入购买决策模式
保险公司目前的IT设备采购模式以总公司统一购买和分公司自主购买相结合,比例达到76.3%,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效率、成本和具体项目综合考虑;总公司统一购买的保险公司比例为21.1%;分公司自行购买的保险公司比例仅为2.6%。
保险业发展趋势及未来IT需求分析
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保险深度逐渐扩大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按照保险业的发展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仅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第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了质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显然,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市场集中度降低
由于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小公司不断推出一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弥补了网点和人员不足的劣势之后,向大公司所占据的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具有金融服务性质的投资链接险产品,引起了广大保户的浓厚兴趣;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网上太保”和泰康保险公司的“泰康在线”相继开通,标志着中国新生代保险公司开始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现代网络保险营销。借助新产品、新服务的优势,在一些局部市场的竞争中,小公司已开始在市场份额上超过大公司而处于领先地位。平安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在北京市已超过中国人寿而位居第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甚至已排到了第三、四位。
另外,面临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监管机构不断批准成立新的保险公司,并给予小公司特别是外资公司相对优惠的政策以便引入竞争机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新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之后,最终将形成较为分散的市场。
投资渠道多元化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之所以没有取得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利率的下调和投资方式的限制。保监会已经放宽部分保险公司持有投资基金的比例,2000年12月底保监会公布了获得证券投资基金资格的保险公司名单,共22家保险机构拿到了入市通行证,获准入市资金比例从5%到15%不等。
我们认为,保险业未来利润增长点在于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展。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政府还可能进一步加大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增强保险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这包括通过组建保险基金的形式进入股市、允许保险公司参与一级市场认购、适当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投资有长期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等。
新险种不断推出
平安保险公司于1999年10月在上海卖出了国内第一张投资链接产品保单,由此揭开了国内寿险业发展的新一页。代表着国外保险产品最新趋势和潮流的“分红保险”、“投资链接保险”、“万能寿险”形成了中国保险市场去年的第一轮热点。投资链接型产品是一种新型的组合险,它将投保人交付的保费分为“保障”和“投资”两部分,其中投资部分回报是不固定的,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相挂钩,客户与保险公司分担风险。这种产品彻底改变了传统上以固定利率为基础的寿险只具备保障和储蓄功能的做法,保险公司在减轻风险的同时,也使寿险增加了投资功能。投资链接险是寿险产品的创新,它带给我国寿险业乃至于整个金融业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寿险业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问题。
银保合作进一步加强
自中国建设银行于2000年10月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以来,各家保险公司与银行纷纷签订协议,银保合作热火朝天。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银保合作力度最大,可为保户代办信用卡,免费发放具有借记卡功能的联名卡。
与传统的营销渠道相比,银行卖保险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险种比较特殊,手续简便、操作性强,不需要保险业务员一对一地咨询、讲解;二是交费方式灵活,特别是月交和存折账户自动转账,充分体现了银行网点众多、交费方便的优势。银保合作这一在国外寿险市场大获成功的金融服务方式,已逐渐成为国内寿险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银行可由此拓展中间业务,提供多样化服务;保险公司也可借助银行网络降低营销成本,给保户更便捷的投保、交费及获取保险金的渠道。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高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电子化水平,实现联网操作。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发展需要信息交流技术的支持。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长期的人身险产品需要进行核保,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双方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效率。因此,保险业和银行业加快电子化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银行、保险之间建立代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邮政系统也将是保险公司开拓销售渠道的重要手段。中国邮政在全国各地拥有6.7万多个营业所,而且每个邮政营业所都拥有类似银行储蓄的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保户的投保和续保。
保险业发展对IT需求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新的保险公司不断涌现,企业形象宣传、品牌塑造、新险种开发和服务质量改善已成为各大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
分红险的出现加剧了对数据集中的需求
由于分红保险(投资链接)等业务的开展更强调资金运用,如果保费留在县市级网点,一旦要集中到总公司,周期会较长,不利于资金快速、高效运用,从而阻碍了目前最具潜力的投资渠道。因此,新业务的发展要求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进一步集中,这与银行的发展是一致的。数据的集中,是业务的要求、管理的要求和经营的要求,是金融行业发展的要求。
比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来将业务处理中心放在网点体系中最末端的县级或者市级,这对其发展,尤其是资金的及时运用十分不利;随着业务的发展,集中管理、统一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2001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80%以上县级 11 网点的数据将集中到地市一级,估计2~3年内数据将集中到更高层面上。因为只有数据高度集中,管理层才能迅速做出决策,从而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需求的个性化提高了保险业的服务意识
保险业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将是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所以这些地区的保险公司将把索赔、核赔系统作为今后投资的重点。比如北京、上海的许多公司都采用了易保的网上核赔系统,以提高服务质量。
调查显示,有61.5%的财险公司把机动车险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把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和消费信贷险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核心业务的比例依次为23.1%、15.4%和7.7%。
专业化经营增加了对外包服务的需求
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后,中国保险业才在真正意义上迈出了专业化经营的步子。根据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未来的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比如从原有保险公司分离出或者新成立的诸如专营火灾险的公司、专营健康险的公司、专营农业险的公司或者专营机动车险业务的新型保险公司。总之,每一个新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对IT厂商还是对系统提供商来说都是新的机会。
不仅如此,即使是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技术队伍较强的保险公司也开始将自己的某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外包出去,从而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保险业务和日常维护工作。典型的例子是平安保险公司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选择将IDC外包给Unihub,合作将使双方共同受益,保险公司因此享受到专业化的、高水准的增值服务,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应用和服务。不仅如此,选择外包服务,大量的设施和人员费用被均摊,承担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我们认为,今后保险业系统应用的大趋势是外包服务,但由于金融业在中国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厂商和系统提供商与这一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系统集成商应该在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保险业目前的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
网上保险仍然是热点
尽管目前保险电子商务还只是刚刚起步,离真正实施还面临观念、安全、认证、支付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商家都看到了网络发展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都把目光投向了Internet和电子商务。
首先,对于那些适合在网上销售的险种,该渠道大大降低了销售的成本。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保险公司外部业务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以汽车险为例,在处理每笔业务过程中能够降低成本25%~30%。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内部管理系统,从长期来讲可帮助保险公司节省约45%的运营成本。
其次,电子商务方案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网上保险绝不只是网上销售这么简单,电子商务不光是企业传统销售模式的延伸,它对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经营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平安北京分公司正在试用易保提供的网上汽车理赔和定损项目的应用系统,它包括了汽车配件报价系统,可以在总部或者二级机构进行汽车配件的价格审核,大大缩短了车险中定损和理赔两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周期。以前车险的理赔时间是以月作为单位计算的,现在减少为几天完成,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第三,网上销售带来了保险产品的革新。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传统险种,但都在力推新型的适合在网上销售的险种。目前,平安在PA18网站上推出了交通旅游险的网上专业产品,针对经常出差、13 旅游的人士,费用为100元/年,享受20万元/年的保险,包括了旅行中乘坐各种公用交通工具的保险。
第四,网上系统为保险公司内部的交流提供了信息平台。电子商务部门在确保技术支持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为公司提供一个传递内部信息的渠道,公司最新的资料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有些管理者担心把文件放到网上会不会泄密,为打消他们的顾虑,电子商务部门为公司内部每一个管理者、员工授予了不同的权限,权限越大看到的内容越多。就好像一个保险柜,拿着多把钥匙的人才能打开多只抽屉。
最后,网上投保优化了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代理机构和业务员是保险业的两个主要销售渠道,针对代理机构和业务员,平安设计了BCC模式(Business-Channel-Customers)和网上的“业务员天地”。用BCC模式构建的业务处理平台把平安、代理商和最终客户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代理机构安装由平安开发的应用软件,客户保险的申请、保单的填写在代理机构完成,代理机构再通过PA18进行网上核保的操作,最终完成保险的销售时间为5~10分钟。而采用传统的方式需要多个流程的人工传递,反复确认,通常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销售。
网络优化与数据存储将是近期保险业信息化的重点
数据量大和数据安全要求高是保险业的特点。中国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保险公司除具备核心业务系统之外,还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系统,各种类型的数据在成倍增长。随着保险公司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应用,原来分布在各区县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地市中心,数据集中到地市后,无论是从管理质量还是数据安全角度,都比数据分 14 散在县级计算机带来了优越性。但是同时,数据的增长和集中也使得保险行业的数据备份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保险业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保险产品也呈现多样化,财险和寿险之间以及寿险产品之间交叉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都对数据的集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网络升级和带宽,数据备份也成为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9·11”恐怖事件,再次显示出企业备份关键数据的重要性,而大量数据备份的急剧增加,也带动了保险公司对存储设备的投资。比如平安保险近年来对存储的需求逐步增大,去年平安在存储系统的采购投入占了整体IT投资的1/5;而在以前则只有1/9~1/8。平安保险预计去年的业务数据量会比前年至少增加50%,由于以后这种增长还会持续,平安将会考虑在华东、华北中心采用某种高可用的存储系统,也会同时考虑做存储系统的异地容灾。
第四篇:中国证券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中国
中国证券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于1991年,历经短短的十年发展,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人民币。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收入就达486亿元,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加重。
国内券商的IT设备应用及系统建设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从成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千百万投资者的参与,发展十分迅速。其间,证券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技术监控、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IT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扩展。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
由于目前国内券商大都以分散式交易模式为主,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报告以证券营业部为主考察了国内证券行业的IT应用和系统建设状况,兼顾证券公司总部的IT应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全面反映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的实际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0月期间,按照变动幅度计算,西北地区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8.6%,数量增加了18家。华北地区增长了11.7%,数量增加了32家。华南地区虽然增长幅度只有8.8%,但增长的数量却是最多的,达到39家。而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因为证券交易开展较早,营业网点分布密集,竞争激烈;所以在这些地区新开设的证券营业部数量很少,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营业部数量仅增加了9家。
国内营业部的地域分布状况决定了证券行业的IT投入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华东地区的IT投入最多,西北地区最少。
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7月到2001年1月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得最 快,达到65家;而从2001年7月到2001年10月,国内证券营业部的数量不增反减,少了3家。这与2001年6月以来,沪深两市大幅滑落有关,市场的赢利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券商的佣金收入下降,许多营业部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国内证券经纪业务的“软肋”开始暴露。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再加上中国“入世”,国外券商即将涌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国内券商已开始放慢了开设营业部的速度。
券商开展的核心业务种类及收入构成
券商目前涉及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交易委托、股票承销和自营业务。
2000年国内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构成中,佣金收入占了一半以上,达到53.5%,其次是自营收入,占21.9%。可见,国内券商收入来源还主要是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为主,因而在成交萎缩的状况下,其佣金收入迅速减少,对券商的生存影响很大。国内券商普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券商对营业网点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
目前券商对于客户交易和账务信息处理的方式基本相同。其中,分散处理的比例高达82.4%,部分集中和大集中的占17.6%。目前信息处理采用大集中的 3 券商分别是:申银万国、广发证券、上海财政证券(现更名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证券、中国东方信托、长城证券、西南证券、新疆金新信托、辽宁东方证券、天同证券等。
根据调查,2002年和2003年国内券商将掀起集中交易/管理系统建设的高潮,这方面会带动未来的IT投入走出低谷。
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营业部的网络节点数是位于201~500的区间内,比例占43.43%;也就是说,国内绝大多数的营业部是中小营业部,节点数在1000以上的大型营业部占的比例是7.14%,有34.29%的营业部的节点数是在501~1000之间,属于中型营业部。节点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营业部应用终端数量的多少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证券营业部网络系统现状
券商及其下属营业部采用的业务系统是与其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不可分的。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自营、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和基金管理等项业务,其下属的证券营业部则主要从事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由行情服务和资金管理服务两部分组成。与证券经纪业务中的行情服务和资金服务相对应,证券营业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分成行情服务系统及交易服务系统。
由于国内证券行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IT应用也经历了明显的几个时期,加上IT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而造成国内证券业IT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主要设备一般2~3年就需要更新一次。因为不同厂商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可能同时在一个证券营业部内使用,导致国内证券网络系统的复杂程度十分高。
目前影响国内证券网络系统复杂程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网络协议;(2)不同的设备供应商;(3)网络设备的类型差异;(4)分布式系统平台的使用;(5)Client/Server应用;(6)网管应用;
(7)网络规模非规则递增。
行情分析软件在证
券行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应用的行情分析软件中,钱龙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占67.7%,但其市场份额较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深圳市场,下降的幅度更大。市场上新崛起的宏汇软件,功能强大,很受专业分析人士的推崇,但因为界面与人们习惯的钱龙有很大差别,所以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还不是很高。此外,像汇金、大智慧,应用也很普遍。
券商在保障交易安全中所采取的措施
证券行业由于涉及到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对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十分突出,要求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在线备份。同时,由于证券业计算机化程度较高,系统一旦出错,很难用手写方式恢复,要求备份系统能够有一套自动恢复的机制,在系统出现错误时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就能够恢复整个网络系统。
为此,券商一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1.服务器容错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其在交易时间内不允许出现宕机,因而对整个系统的实时处理数据能力和系统可靠性的要求甚至超过银行业,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目前国内券商还是以PC服务器为主的情况下,为了给营业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平台,服务器必须具备容错能力。
目前,国内许多证券公司采用Novell公司的NHAS构建行情服务器容错系 6 统,采用NCR LifeKeeper进行交易服务器系统双机集群容错,以上措施为营业部提供了一个安全级别较高的平台环境,实现了计算机系统服务器99.99%的高容错,使营业部网络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安全容错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
2.存储和备份
存储设备Compaq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其次是HP和IBM。
“9·11”事件后,灾难备份的概念受到重视。对证券行业来说,即要建立券商容灾系统或灾难备份系统,也就是要建立具有灾难备份能力的存储系统。当灾难出现时,位于同城异地的备份系统能保持灾难发生日前半天的数据完整,并在灾难发生后一天内结算业务能正常运行工作,同时还要能够实现远程异地备份。
3.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软件和防病毒软件
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在其数据库服务器中存有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和个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券商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以前,营业部大多不提供上网手段。出于保证交易安全考虑,证券同银行一样,网络都是专用网,其内网在物理上是不与互联网连通的。同样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证券营业部为客户提供的交易终端都是无盘工作站。
在越来越多的营业部给投资者提供上网功能后,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为了保证证券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券商主要是利用防火墙、采用物理隔离、内部局域网、防杀病毒软件及专业网络公司维护等办法来加强证券网络的安全防护。
此外,有的券商还采用了CA身份认证技术、128位数据加密技术等确保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在系统安全方面,应用提供商大多使用防火墙,使用的产品主要有CA、盛润、PIX的checkpoint等产品,也有一些应用提供商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方面产品的种类很多,有NetScreen、Kill、nethunter、安氏、网屹、儒信、核新和金山等厂商的产品。
券商的IT设备采购流程
目前证券行业设备采购的方式为营业部自主选型和证券公司总部统一选型各占一半。其中由证券公司统一选型的都采取招标的形式,由证券公司总部选出每种设备中标的前几名厂家(一般选前2名),然后其下属的营业部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中标的设备厂商中进行挑选。但对于大的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出于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整体布局的需要,许多券商都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保持本系统内骨干设备的一致性,以方便今后系统的升级、管理以及系统的兼容性。而对于UPS等小型设备,一般由营业部自行决定,但要上报总部。
随着国内证券营业部集中程度的提升,国内证券巨头将会出现,今后统一采购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
从图7可以看出,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第一条是技术,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系统集成商能否中标;排在第二位的是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行业经验对于任何厂商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熟悉行业才能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对于吸引客户十分重要;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价格被排在最不重要的位置。因为对证券行业来说,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国内行业应用领域,系统集成商向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大都是以自己代理的产品或自己的产品为核心,而不是以满足用户真正需求为核心。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最终将会失去客户。
证券行业采购硬件设备标准
从图8可以看出,证券行业在采购硬件设备时,最先考虑的是稳定性,其次是品牌和安全性,但对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考虑得不够。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 9 来加以解释:
(1)券商对于业务的核心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业务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引发需求,才能够引导IT投入。新业务必然需要新的投入,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根据增加的业务增加新的模块,还要使原有的投资得到保护。
(2)国内从证券市场设立之初,证券经纪业务模式走的就是高成本、低服务的道路,其可以一直延续至今的理由,就在于垄断的保护和全球最高佣金超额收入的支撑体系。
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牛市长熊市短,券商在推广经纪业务的时候不怕投入高,只要营业部面积足够大,设备足够豪华,客户就会蜂拥而至,就会带来很高的成交量和回报。这反映在IT投入方面,也是追求高档,不在交易软件上做提升,优化软件结构,而是一味地追求高档配置的设备。其实,只有在软件上进行改进,增加中间件方面的投入,才可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券商的垄断和垄断的券商带来了投资的浪费和目光的短视,只重视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希望的。
可扩展性应该是仅次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非常重要的一项采购硬件设备的指标。
证券行业关注的服务内容
在给出的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三个选择项里,技术水平被列在第一位,投票率是41.9%,响应速度被列在第二位,投票率是29.0%,服务态度被列在第三位。与上面的证券行业选择系统集成商的标准联系起来,技术在证券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是应用的铺路石。
在券商最看重的服务环节中,售后维护和售前方案咨询被列在前两位。
目前,有些国内的证券应用提供商使用专用的远程维护系统,通过电话线将公司电脑与券商网络连通,这样,应用提供商的技术人员就可在远程进行操作,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影响证券业未来
需求的因素
经济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200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的水平,与2001年基本持平,大的宏观环境给证券行业的平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策因素对证券行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证监会也颁布了《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证券公司未来可以是一个集团公司,它可以从事期货、经纪、承销、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重要业务。以上政策都表明,国内的金融业将开始逐渐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今后国内证券业将受到来自银行业的巨大冲击,因为将来银行除了不能做承销和自营之外,什么业务都能做,尤其在投资银行领域会与券商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为整个证券业迎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这也将改变以往证券行业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历史,它对证券业的IT采购投入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技术、系统平台对证券业未来需求的影响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1)运行环境不统一
各证券公司营业部都有Novell和NT两种环境并存的现象。
(2)软件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不统一。
12(3)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委托方式、清算方式、通信协议、数据接口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上述诸多不统一的因素带来的后果是:
(1)业务的增加、管理、统计比较困难。
(2)对软件厂家依赖性增加,要求厂家能在各种系统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厂商实施的难度增大。
(3)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新增业务的建设周期拉长。
(4)各营业部防灾以及系统实时备份与切换难度增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券商在推广集中交易应用时困难重重。
为此,在证券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前瞻性、标准化、模块化、高效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安全性和兼容性。当然,证券信息系统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成本收益比,应该用较低的费用规划出适合该行业应用的信息系统。
在考虑技术方面,系统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考虑到今后系统扩容的需要,以及混业经营条件下与银行、保险公司系统的对接和增加新的交易品种的问题;为此,必须统一交易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和证券公司代码、股东代码和证券代码编制标准。可扩展性要求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每个模块的可扩充接口,保证系统能随时加挂各种应用模块,容纳新兴业务,券商可根据业务增长情况分阶段升级系统,达到降低整体风险,边建设边应用以及避免一次性投资过大的问题。系统设计还要考虑到兼容性,但兼容性有时与系统的性能会产生矛盾,兼容性好的产品往往在处理速度上会有所下降。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入世对国内证券业的影响
依据中美世贸双边协议,入世后我国在证券业方面的承诺共有4项:
(1)入世后,外资券商有资格获得各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席位。入世3年后可交易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包括新产品)。
(2)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可以从事证券发行业务,包括A股、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3)外国股权占少数的合资券商(最高不超过33.33%,入世3年后可达到49%),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4)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服务及其他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与有价证券研究和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重组等。
另外,对所有新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外资券商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在谨慎性基础上按规定授予经营许可证。从以上承诺来看,国内证券业的开放是相对慎重的,即入世后A股市场暂不对外资开放,这使中国证券市场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允许设立合资证券公司,适当引入竞争,有利于改善国内证券市场结构,促进国内券商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佣金调整对证券行业IT投入的影响
从来自国内各方面的呼声以及参考国外同业的水平,国内证券行业佣金下调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将来佣金调至2‰的话,对于靠经纪业务撑起利润半边天的中国券商来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有可能导致大批营业部关门,证券行业的IT采购也将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第五篇:中国煤层气钻机市场调查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中国煤层气钻机市场调查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2012-2016)
报告简介:
虽然目前煤层气钻机需求尚未放量,但根据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煤层气地面抽采量将由2010年的15亿立方米增长到2015年的160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速约为60%,因此该行业前景依然被看好。
观研网(Insight&Info Consulting Ltd)发行的报告书《中国煤层气钻机市场调查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2012-2016)》主要研究煤层气钻机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 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 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 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 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 测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 煤层气钻机概述 1
第一节 煤层气钻机定义 1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历程 1
第三节 煤层气钻机分类情况 2
第四节 煤层气钻机产业链分析 2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2
二、煤层气钻机产业链模型分析
3第二章 2010-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4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4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0
三、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12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行业相关政策 15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15
二、其他相关政策 16
三、出口关税政策 17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19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
第三章 中国煤层气钻机生产现状分析 22
第一节 煤层气钻机行业总体规模 22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产能概况 22
一、2009-2011年产能分析 22
二、2012-2016年产能预测 23
第三节 煤层气钻机市场容量概况 23
一、2009-2011年市场容量分析 23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24
三、2012-2016年市场容量预测 24
第四节 煤层气钻机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25
第五节 煤层气钻机产业供需情况 26
第四章 煤层气钻机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8
第一节 国内产品2008-2011年价格回顾 28
第二节 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28
第三节 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9
第四节 2012-2016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29
第五章 2011年我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第一节 我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现状 31
一、煤层气钻机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31
二、煤层气钻机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33
三、煤层气钻机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35
四、我国煤层气钻机市场走向分析 37
第二节 中国煤层气钻机产品技术分析 38
一、2011年煤层气钻机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38
二、2011年煤层气钻机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38
三、2011年煤层气钻机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40
第三节 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存在的问题 41
一、煤层气钻机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二、国内煤层气钻机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42
三、煤层气钻机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42
第四节 对中国煤层气钻机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44
一、煤层气钻机市场特点 44
二、煤层气钻机市场分析 45
三、煤层气钻机市场变化的方向 46
四、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47
五、对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的思考 48
第六章 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概况 49
第一节 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49
第二节 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50
第三节 2011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50
第七章 煤层气钻机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52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2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52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52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52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53
五、客户议价能力 53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53
一、煤层气钻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53
二、煤层气钻机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54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54
第三节 煤层气钻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56
一、2012-2016年我国煤层气钻机市场竞争趋势 56
二、2012-2016年煤层气钻机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56
三、2012-2016年煤层气钻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56
第八章 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59
第一节 2011年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59
一、2011年总体投资结构 59
二、2011年投资规模情况 59
三、2011年投资增速情况 59
四、2011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59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0
一、煤层气钻机投资项目分析 60
二、可以投资的煤层气钻机模式 63
三、2012年煤层气钻机投资机会 63
四、2012年煤层气钻机投资新方向 65
第三节 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66
一、金融危机下煤层气钻机市场的发展前景 66
二、2012年煤层气钻机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67
第九章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68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68
一、未来煤层气钻机发展分析 68
二、未来煤层气钻机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69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69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71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71
二、渠道重心下沉 7
2第十章 煤层气钻机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73
第一节 主要原材料 73
第二节 主要原材料2007—2012年7月价格及供应情况 73
第三节 2012-2016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75
第十一章 煤层气钻机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76
第一节 上游行业分析 76
一、发展现状 76
二、发展趋势预测 80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煤层气钻机行业的影响 82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煤层气钻机行业的意义 84
第二节 下游行业分析 85
一、发展现状 85
二、发展趋势预测 87
三、市场现状分析 87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煤层气钻机行业的影响 88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煤层气钻机行业的意义 88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90
第一节 当前煤层气钻机存在的问题 90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91
一、中国煤层气钻机发展方向分析 91
二、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规模 91
三、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92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93
一、市场竞争风险 93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93
三、技术风险分析 93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93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9
4第十三章 煤层气钻机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96
第一节 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96
一、企业基本概况 96
二、2009-2011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97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0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03
第二节 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有限公司 104
一、企业基本概况 104
二、2009-2010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04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6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07
第三节 宝鸡百翔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107
一、企业基本概况 107
二、2009-2010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07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10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10
第四节 宝峨(天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111
一、企业基本概况 111
二、2009-2010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11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13
第五节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14
一、企业基本概况 114
二、2009-2011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15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15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16
第六节 石家庄煤矿机械公司 116
一、企业基本概况 116
二、2009-2011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117
三、2009-2011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17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118
第十四章 煤层气钻机地区销售分析 119
第一节 中国煤层气钻机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119
第二节 煤层气钻机“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120
一、2009-2012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120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120
三、2011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121
第三节 煤层气钻机“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121
一、2009-2012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121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121
三、2011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122
第四节 煤层气钻机“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122
一、2009-2012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122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122
三、2011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123
第五节 煤层气钻机“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12
3一、2009-2012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123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123
三、2011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124
第六节 煤层气钻机“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124
一、2009-2012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124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124
三、2011年西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12
5第十五章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126
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126
一、煤层气钻机投资策略 126
二、煤层气钻机投资筹划策略 127
三、2011年煤层气钻机品牌竞争战略 127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煤层气钻机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129
一、煤层气钻机的规划 129
二、煤层气钻机的建设 130
三、煤层气钻机业成功之道 130
【出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