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年我国原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2018年我国原油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10.02)
一、原油行业发展现状
美国能源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将主要通过油轮运输,天然气主要液化后通过 LNG 船运输。中国从美国进口石油,油轮需要从美湾出发,绕行好望角,航行距离是中东至中国的约 3 倍,对油运需求的拉动较大,中国增加从美国
能源的进口利好油运及 LNG 航运需求。2017 年美国海上原油出口量 90 万桶/天,约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 2.2%;预计 2018 年美国出口量 170万桶/天,出口增量约占 2017 年全球原油出口的 2%。从美国出口结构来看,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中,加拿大占 29%,中 国占 20%。从中国进口结构来看,2017 年中国原油进口中,中东占 43%,非洲占 14%,北美占 2.2%。
美国海上原油出口量(百万桶/天)中国海上原油进口量(百万桶/天)
2017 年美国原油出口结构 中国原油进口量及区域分布(万吨)
2012 年石油禁运导致当年伊朗原油出口量下滑约一半,但中东其他国家增加出口,中东出口量仅略有下滑。2012 年美国与欧盟实施的伊朗石油禁运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及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 年伊朗原油出口从 2011 年的 250 万桶/天下降至 130 万桶/天,2013-2015 每年维持在 110 万桶/天。2012 年尽管伊朗原油出口减少了 120 万桶/天,中东其他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都增加了原油出口,中东地区的原油出口仅下降了 50 万桶/天,为 1740 万桶/天。伊朗海上原油出口量(百万桶/天)
中东海上原油进口量(百万桶/天)
二、原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2018年的第一天,国际油价就突破了两年来新高。利好油价的主要因素呈良性发展趋势,油价稳中有进的势态极可能在2018年继续。
沙特需要更高的油价辅助阿美石油公司的上市,其他OPEC国家、俄罗斯也需要更高的油价改善紧张的经济状况。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而言,获取利润也是第一重任。
经历了三年多的博弈,美国石油生产商和OPEC的关系缓和,都表达过对油价上涨的期待,所以双方出现非理性举动的可能性极小。预测在2018年,布伦特原油年均价65美元/桶,最高价格达到75美元/桶。
1、天然气行业再升温
2017年冬天,中国出现的天然气“气荒”事件极可能引发社会对天然气行业投资的增加。
目前,有不少非能源行业企业都已开始关注天然气。例如著名科技公司富士康就在2017年斥巨资收购了IDG能源公司股份,入行天然气行业。作为最灵活的天然气进口方式,LNG产业在中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中石油、中石化等诸多油气企业,目前在国外拥有大型天然气田、LNG项目,大都处于刚刚启动或未启动阶段。天然气未来可能成为最具活力的能源产业之一。
2、石油业智能化升温
2017年,石油行业几家顶级油服公司同科技公司战略携手,引发了业内对石油业智能化发展的关注。在全球智能化浪潮四起的时代,石油行业的智能化属自然之势。
提高石油开采、运输、炼制乃至销售的自动化程度,以降低作业成本,这是在油价低迷、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时代下,传统石油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诸如无人机巡检、无人加油站、钻井机器人、数字油田等技术,目前已在石油行业有一定规模应用。随着石油企业和信息科技公司合作的步步深入,2017年石油行业可能出现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产品服务。同时,也会有更多石油企业进行这一方向上的尝试。
3、美国页岩油温和增长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速度,依旧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市场因素。因为页岩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价的上限。特朗普政府正积极推进美国本土油气资源的开发。在美国临近能源独立之际,油气产量继续提高显得势不可挡。但美国页岩油投资商也越来越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投资回报,而不是油价一涨就增产。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测2018年美国石油产量约1000万桶/日。较为激进的Rystad公司则预测,这一数字可达到1100万桶/日。
4、中国石油产量继续下降
在2015年,中国国内石油产量达到430万桶/日的历史最高峰。2016年开始出现下降,而预计在2017年将再次出现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在2018年将延续。
尽管油价有所回升,但目前来看还不足以拉动中国国内油田的大幅增产。从各大油田目前公布的战略来看,较活跃的大型油田主要以“稳油增气”为主,而一些老油田,则不可避免地出现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
5、中国油企掀出海热潮
过去十年间,中国国内的石油企业发展迅猛,技术产品日趋成熟,在国内对许多国外公司技术产品已形成替代,已具备成熟的外闯条件。2017年,三大石油、中国华信等企业,在俄罗斯、中东、南美有大型项目斩获,这将有望带动中国整个油气产业链上的企业加速外闯。
6、石油公司加速投资新能源
在2017年,BP斥资2亿美元收购欧洲最大太阳能公司四成股份,壳牌广建电动车充电站,道达尔2.4亿欧元收购可再生能源公司股份扩大光伏产业布局,埃克森美孚宣布新能源技术大进展„„
主流石油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在2018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石油公司开始效仿这一做法。从单纯的化石能源公司转型成综合性能源公司,这或是传统石油公司的未来。
7、中国页岩气实现小爆发
在2017年,涪陵、四川地区的页岩气开采进展顺利,配套技术持续成熟,已经形成页岩气开采的示范效应,有望向其它页岩气区复制其模式。
2017年,在贵州的页岩气探矿权已卖出;2018年初,湖北宜昌市也已宣布要推进页岩气开发,西南油气田更提出了未来建设5000万吨油气当量年产的目标,其中页岩气将成为产量主力。2018年,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可能迎来提速。从上述预测可以看出,2018年,在智能油田、页岩油、新能源领域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国内企业也将加速走出去。
第二篇: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已经呈现出整合、调整和提升的趋势,进入更加复杂的经营竞争格局,已进入产业、品牌、商务、文化、社会以及资源价值、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系统复合经营的深度竞争时代。传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经营、配套服务以专业细化形态继续发展;而品牌经营使服装制造商和经营商将淡化传统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模式,品牌复合运作和品牌商业模式将成为品牌运营的轨道。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型加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淘汰率明显上升,企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2)国内市场成为企业发展重点,竞争加剧
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2007年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74%、8.49%和10.6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
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活跃。2007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增加了23.26%。服装零售的总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增长率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说明纺织品服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稳步增长的。2008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需求变脸,内销市场平稳走强。我国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同比增长25.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国内纺织零售额累计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9%;服装零售额累计1,999亿元,同比增长21.28%。除2月外其余月份的零售都保持了正增长且逐月扩大。8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3.96%,创下了2008年10月来的最高增速。来自全国规模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的零售数据表明,5月份以后,服装零售额增速达到25%以上,特别是10月份以后是服装业的传统旺季,服装内销增速继续攀高。
(3)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品牌和市场细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体的深度细分,深度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市场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市场细分也成为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4)加工企业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中国服装企业纷纷实施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将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该模式既可使品牌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又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该模式加速了专业加工企业与经销商的分化,促成了“职业经销商”的诞生和成长。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5)服装品牌商业发展活跃,国内外品牌商业竞争全面展开
服装品牌是整个服装行业的风向标,也是服装商业金字塔的塔尖。服装品牌的商业表现,往往带动整个行业的商业潮流;服装品牌的高商业价值,给具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通常服装加工环节,只能获得服装品牌10%~20%的商业价值;商业渠道运营,能够获得服装品牌的30%~40%的商业价值;而品牌运营,则可拥有40%~50%的商业价值。中国的服装品牌多以生产制造为主,少数基于商业流通起家的服装企业,给中国商业资本带来了新气象。目前国外一线品牌已进入中国,国际二、三线商业品牌通过开设大型自有品牌专卖店的模式抢占市场,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全面展开。
(6)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更加成熟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活动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设计由概念变成产品,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各企业的供应能力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许多公司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占据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我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三篇:我国豆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几年前,豆制品加工企业的销售额能有几千万就很了不得了,没有人认为豆制品企业的销售额会上亿。但是近几年来,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很快,到去年(2008年),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说到中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如此说。近日,针对豆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慧聪食品工业网与卫会长进行了交流。
据卫会长介绍,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所指的豆制品共有五种,包括传统的豆腐;传统的豆制品,如素鸡、素肉、腐乳等;现代豆制品,即休闲豆制品,如豆腐干等;豆浆、豆奶;干发豆制品,如腐竹,以及用于餐饮行业可直接制作菜肴的豆制品。“这些都是消费者直接食用的产品,不包括医药用、保健品用蛋白质,不包括油脂、饲料等。”
行业迅速提升
从近几年我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处于迅速提升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投豆量和销售额均有显著增长。经过全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我国上规模豆制品企业(投豆量在1800吨以上),2008年的总投豆量为28.44万吨,比2007年的23.72万吨增长了19.9%;2008年销售额为40.43亿元,比2007年的32.39亿元增长了24.8%。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2007年为13家。2.产品品种日益繁多,尤其是休闲豆腐干的生产增长很快,市场潜力巨大,部分产品和地区出现需大于求的现象。3.豆制品工业化速度加快,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如北京的“白玉”、“香香唯一”、河北“豆豆”、重庆的“奇爽”等,这些品牌迅速占据了部分大中城市的主流市场,对全国豆制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4.我国豆制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领先水平的距离不断缩小。5.相关食品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逐渐进入豆制品行业,我国豆制品生产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与国外相比的差距
就目前我国豆制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卫会长解释到:“豆浆和豆腐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唐朝传入日本,但豆浆、豆腐的工业化生产却是日本后来居上。目前与日本相比,我们的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设备因材质等方面的因素,生产成本差距很大,相同的设备,价格相差五六倍甚至十倍,这就导致了加工效果上有很大差别。如均质机,国内的设备均质效果与其相比差距很大;从原料处理,到制浆、成型等整个生产线的设备成龙配套能力不够,自动化水平低。”
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工业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影响行业发展,城乡差距也导致了豆制品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差异;另外,目前我国分散小工业的手工作坊的豆腐加工形式,不易管理,监管难度大。这些都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欢迎外资进入
豆制品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性很强的食品,当时还是凭粮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放开,目前属于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资金时,我们欢迎外资进入,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合作。
不过目前在豆制品行业外资比较少,如果与外资合作的话,可以考虑引进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
乳业信任危机是教训
“去年的乳品危机令人遗憾,企业突破道德底线,谋取暴利;政府监管缺失。这对于我们所有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教训,应该吸取: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禁止添加非食品原料,禁止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乳品危机事件客观上推进了豆制品的消费,如当时的九阳豆浆机一再脱销;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随着人们对动植物蛋白更深的认识,营养平衡观念的提升,豆制品发发展空间会很大。”
“我们专委会就是要引导企业开发好的终端产品,吸引消费者,从而让消费者爱吃豆制品,从而以消费促进行业发展。另外,专委会还会引导豆制品生产企业正确使用原料,帮助开发新产品;调查行业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引起重视;为豆制品企业提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如我们举办的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就是一个豆制品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大联合,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谈到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大豆新国标,卫会长认为对豆制品行业来说是好事情,豆制品加工企业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国标严格了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企业风险,是好事情。“2010年的展会,比上届展位面积增加了50%,这也预示着中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大豆食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迈上新高度!”对于中国豆制品未来的发展,卫会长充满信心。
豆制品的分类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型豆制品和非发酵型豆制品。发酵型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型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他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将豆腐脑经压制、熏制、卤制、炸卤制成花样繁多的豆干。目前在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休闲豆制品是包装休闲豆干,也就是将豆腐干制成风味独特,适宜休闲、旅游需要的小包装即食食品,使豆腐干从传统的菜肴扩展到休闲、旅游食品,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堪称“第二代豆腐干”。包括“第二代豆腐干”在内的传统豆腐类产品虽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但维生素含量较少,为了弥补第二代豆干的维生素含量不足的缺陷,未来将生产的第三代休闲豆干是将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及具有某些保健功能的植物活性成分的蔬菜(如胡萝卜、洋葱、生姜等)与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大豆进行组合,用现代豆制品加工技术,研制出的新一代豆干——蔬菜营养保健豆腐干。未来5年豆干行业将会向卫生、健康、营养、绿色、方向发展。
中国休闲豆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休闲豆干生产主要集中在川渝、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在重庆、四川、湖南等地有大小休闲豆干厂500多家。据行业有关专家估计,2008年全国休闲豆干年总产量将突破35万吨,市场销售额将突破60亿,但面对我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休闲豆制品生产企业依然存在以下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落后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制约休闲豆干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豆制品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设计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出的豆制品罐头和即食豆制品行销世界各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也出现了“豆制品热”。美国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豆制品凝固机理、豆腐和豆干营养价值。除美、日两国外,英国、加拿大、西德、澳大利亚等国近年都在生产和消费大量的大豆蛋白食品。全世界大豆蛋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5%,美国一家杂志预言:“未来的十年,最成功并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和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制品。”
国际豆制品行业飞速发展,但我国近几年来休闲豆干总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年增长率却不超过5%,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全国休闲豆干企业水平参差不齐,90%的豆干生产企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生产,这些企业加工成本低、质量不稳定,依然延续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市场上没有创新型的休闲豆干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小作坊生产的豆干卫生及质量状况存有疑虑,不敢随便购买。
休闲豆干的生产集中度较低,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干生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如大豆原料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加工辅料带入安全隐患、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差、二次(交叉)污染严重、杀菌强度不高、包装落后、产品货架期短、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相对落后。2008年第2季度,上海市相关部门对上海卖场的休闲豆干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这次抽查了92种休闲豆干,经检测,合格7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80.4%,这说明休闲豆干的生产合格率还较低,大量小型豆干生产企业冲击着市场。在消费者惯性思维里小型豆干生产企业加工场所环境脏乱差、设施简陋,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条件。
目前豆干生产和市场的整治和监管还不理想,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还未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打击和取缔黑加工作坊的同时,又能引导和规范休闲豆干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导致豆干小作坊大量存在,部分无证无照的黑加工作坊扰乱了豆干市场。各企业的休闲豆干品种
繁多,市场销售价格差异大,很多企业靠低价位及促销等手段竞争,市场上缺少真正的产品优化竞争力。
二、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制约豆干企业发展
近几年,豆干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水平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简陋的加工设备和器具,不能满足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很多豆干生产企业仅限于作坊式或小规模生产加工,不仅产量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同时也阻碍了工业化生产的步伐。
小作坊式的加工设备简单,性能低下,卫生环境恶劣。至少在5个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产品卫生没有保证,威胁消费者健康;产品保质期短,不能实现长距离销售;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难以满足现代人群的消费需求;缺少先进的流水线设备,生产成本过高,形成社会资源浪费;不利于废水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5个问题,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所不能解决的。因此休闲豆制品生产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专业化、品牌化是我国休闲豆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休闲豆制品未来5年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企业品牌的建设
如果在10年前谈论休闲豆干行业的品牌发展问题有点为时过早。但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原来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保质期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改变配方以及包装形式得以解决;产品质量可以通过科技革新得以提高,加上这几年休闲豆干市场份额也逐年增加,休闲豆干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小食品。所以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等概念都是休闲豆干行业应该追求的理念和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所需要的。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用质量来创造、用诚信来维护、用服务来促进、用文化来充实、用科技来提高。只有秉承这种理念,企业才能实现产品品牌化道路。比如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这几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化建设、产品技术革新、产品品质控制、新型产品研发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精力、财力,企业先后建立了品控中心、食品研究所、豆制品职业培训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奇爽”牌系列豆干占据了重庆市的终端市场的较大份额。2007年“奇爽”牌豆干被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重庆知名产品”、2008年“奇爽”牌豆干被重庆市工商局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奇爽”牌豆干在重庆消费者心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为未来“奇爽”品牌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规模化的建设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掀起的技术革新的浪潮中,豆制品行业发生了第一次变革。通过自力更生,相继创造了连续煮浆机、豆渣分离机、豆干压榨机等,生产工人告别了风箱、石头和撬棒。机器作业代替了原始的手工操作,使得豆制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2006年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投巨资在四川泸州组建了泸州奇爽食品有限公司,泸州公司占地200多亩并引进西南最大、最先进生产流水线,规模化生产已见雏形。同时该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销售分公司、销售办事处,公司拥有众多的营销精英,组建了完整的销售团队,具备强大的市场开拓力,并与全国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互惠、共赢的战略发展关系。
目前中国休闲豆制品市场,新产品琳琅满目,休闲豆制品品种达百余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休闲豆制品加工企业,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斥巨资配套建立了品控中心及食品研究所,努力开发豆制品的潜在价值,使产品口味不断更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8年5月在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批准下,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开办了重庆奇爽职业培训学校,这为公司新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技师及管理人才、为实现集团化长期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艺及新型产品的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食品的需求开始向营养、健康、安全、美味、方便等方向发展,一些营养健康、口味好、保质期长、携带方便的休闲豆干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休闲豆干全国首创散装称重的销售模式,并在重庆地区试销售两年。2005年奇爽公司在成都春季糖酒会展示奇爽散装豆干产品时出乎奇爽人的意料,得到广大经销商的喜爱,当年实现销售额翻番。从2005年到2007年奇爽公司抓住创新所带来的市场契机,对设备革新改造,并不断扩大生产,实现年销售额以80%的速度递增,一举成为西南区最大的休闲豆干企业。目前,重庆大约有几十家的豆干企业在模仿奇爽公司这一新型的休闲豆干销售模式,这说明在重庆乃至在全国的休闲豆干还存在较大的市场容量,也有力地证明了休闲豆干将朝着卫生、健康、方便这一方向发展。
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开始研制并相继推出全国首创的营养蔬菜豆干,其通过将大豆、蔬菜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制新型的植物蛋白和蔬菜的维生素复合营养食品,解决大豆蛋白与蔬菜中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的有机结合、营养优势互补,蔬菜与大豆成分相容及蛋白凝胶成型等关键技术难题。
鉴于此,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在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技术支持下,紧扣市场发展趋势,研发胡箩卜、生姜、洋葱等营养功能型蔬菜特色豆腐干,作为“第三代豆腐干”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休闲豆干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将逐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何开发豆干相关新型产品和提高产品保质期两方面,休闲豆干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将朝着营养、健康、绿色、环保、卫生、方便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品牌的建设、规模化生产、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工艺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是休闲豆干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根本点。
第四篇:2018年我国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8.10.02)
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塑料薄膜市场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薄膜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市场需求及潜力巨大,忧的是低端市场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竞争异常激烈,而高端市场对高端薄膜、传统市场对各种功能性薄膜和新兴领域对特种薄膜的需求日益增大,但鉴于加工设备、配方设计、加工工艺等的制约,难以大踏步前进。
一、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塑料薄膜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5%。近年来,塑料薄膜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容量扩张,预计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将达到1957.86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5423.31亿元。另悉,中国塑料薄膜的需求量每年将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薄膜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复合膜方向发展。
自2010年以来,中国塑料薄膜产量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产量均高于700万吨。除了2013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的增长率也一直保持上行态势。
2018年1-4月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391.32万吨,同比增长2.85%。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1454.29万吨,同比增长3.34%。
2018年中国塑料薄膜产量走势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9省市生产塑料薄膜,按产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安徽、上海、重庆。其中,浙江省排名第一位,2018年1-4月塑料薄膜产量为78.59万吨。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9省市塑料薄膜产量排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塑料薄膜处于结构性供需矛盾的状态,传统薄膜供过于求,高新薄膜则供不应求。我国塑料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在2017年突破5000亿元。
2012-2017年中国塑料薄膜行业市场规模走势
近年来,农用薄膜在塑料薄膜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速,占比将近三分之一。2017年,农用薄膜的产销缺口为43.63万吨,占产量的16.27%。农用薄膜产能严重过剩,出现这一现状是因为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农膜则占78%左右,在低档市场上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就此,国家已经提出一系列政策,农用薄膜的产品 结构升级势在必行。未来,农用薄膜高档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塑料薄膜主要用于包装行业、农业和工业,包装行业指塑料包装薄膜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品、医药用品领域等;农业一般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农业用塑料薄膜;工业一般指电容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用塑料薄膜。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有将近三分之一被应用于农业领域方面,农业是塑料薄膜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细分市场占比(单位:%)
2011-2017年,农业薄膜的产量和销量都呈增长趋势,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7.87%,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为5.82%。2017年,农用薄膜产量为268万吨,需求量为224万吨,2018年1-4月我国农用薄膜产量为60.05万吨,同比微跌0.91%。另外,2011-2017年历年产量 都高于销量,并且产销缺口呈上升趋势,2017年产销缺口为43.63万吨,农用薄膜产能严重过剩。出现这一现状是因为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2011-2017年中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量对比 2011-2017年中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销缺口情况(单位:万吨)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5省市生产农用薄膜,按产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河南、山东、云南、新疆、浙江、甘肃、四川、吉林、安徽、陕西。其中,河南省排名第一位,2018年1-4月农用薄膜产量为14.98万吨。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5省市农用薄膜产量排名
2017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农膜则占78%左右,在低档市场上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与发达国家高档产品占20%、中档农膜占50%、低档农膜占30%的水平相比,我国的农膜市场结构仍有待调整。中国农膜市场上,功能膜比重仅占30%-40%左右,而国外则达到80%以上,高档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中国农用薄膜产品结构(单位:%)
2017年发达国家农用薄膜产品结构(单位:%)
二、塑料薄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质量轻、结实耐用、不易分解是塑料薄膜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功能全面、可量化更是复合软包装薄膜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塑料包装薄膜的优势,扬长避短,对塑料进行合理有效使用。不 仅要了解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优势,也要了解和不断解决它的潜在缺陷。根据复合软包装薄膜行业的产品特点,大力提倡对包装薄膜从设计、生产、消费到废弃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的五化发展要求是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1、减量化
对包装物实行“减量化”,提倡企业及消费者“不用、少用、重复使用以及回收利用”塑料包装薄膜。减少塑料制品消耗量是解决我国包装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首要问题。
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为例,超市用量减少了7成以上,重复使用各种购物包装的现象取得明显成效。另外,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与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层数及空隙率都做了明确规定。该标准的实施有望减少我国塑料包装制品的消耗量。
2、资源化
塑料本身就是石油资源,废弃后首先应该分类回收、尽量合理利用。采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的产品,是针对那些功能性多层薄膜废弃后无法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场合,是因为这种薄膜几乎没有回收利用 的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求薄膜在废弃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化学结构变化而引起某些性质的损失,即降解。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浪费宝贵的粮食及石油资源,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从政策角度上鼓励和提倡的是废弃物的“资源化”。重点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盟等国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视。根据欧盟委员会修订过的指导性法律,欧盟成员国应在2008-2015年间对本国包装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制包装达到15%。欧盟委员会指出,2001年仅包装垃圾再利用一项就使欧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了0.6%,这表明提高包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措施,因此必须加强传统塑料强制回收工作。
3、无害化
塑料薄膜在废弃后不应对环境造成危害,都知道回收利用是塑料实现无害化的最佳途径。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于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安全性检测的研究表明,大部分降解产物对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均无不良影响,但这些结果还只是初步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鉴定以表征降解产物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终确认其是否对环境没有危害。
4、低碳化
2009年12月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也标志着中国的低碳经济正式与国际接轨。因此,塑料薄膜的碳排放量将成为今后衡量塑料薄膜产品是否环保的一个重要标志。制造企业将不得不考虑企业的能耗问题,在产品上标注其碳消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新的产品标识,也将成为绿色产品的新坐标。而减少制造塑料所用石油资源的开采就是在推动中国政府向低碳化目标迈进。
5、安全化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及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化”问题也凸显出来。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等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可降解塑料的化学结构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如果将可降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其安全性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第五篇: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关于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6个行业已被点名,其中最突出的是钢铁煤炭,今天我们浅析一下水泥行业现状。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水泥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96万吨,同比下降4.9%。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水泥销量呈现25年来首次下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2015年,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如何化解过剩?近日,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同时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并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今年年初,媒体传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重组的新闻。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两材”的战略重组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对于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来说,水泥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在水泥区域市场,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数据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联合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励大企业按区域形成市场核心利润区,鼓励大企业之间产能互换,鼓励大企业托管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联合销售体进行联合销售。
2016年将是国企改革攻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规则。因此,2016年也将是国企重组与清退产能年,不仅是建材板块两大央企重组消息再起,整个国资重组进程也在提速。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只有严格按市场及价值规律,运用好兼并重组手段,将集中度提高到适宜水平,水泥行业发展方能取得更好更健康的长远效果。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2 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是水泥业去产能的利器。
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基本上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组,关掉很多工厂,几十家水泥厂变成几大家,高度集中,同时果断退出,果断产能出清。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全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水泥领域,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组建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从2008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53%。2007年在山东枣庄集中爆破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带动了全国淘汰落后小水泥。投资150多亿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水泥厂建设余热发电体系,配套了脱硫脱硝、袋式收尘等体系,建设无烟、无尘工厂,在发展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