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写写帮整理)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
2015年3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某市智慧旅游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负责该项目的全面管理。该项目是为了提升该市旅游的管理能力、营销效力和服务水平而正式启动,项目预算为400万,建设工期为6个月。该项目为用户提供了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全域营销平台等多个系统功能。本文以该项目为例,讨论了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从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质量管理过程的输入、输出、工具和技术;结合具体的项目管理经历,介绍我是如何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本文最后总结了我在该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和不足。项目于2015年9月顺利通过了用户验收,实施至今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为深入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促进某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该市旅游局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了智慧旅游建设项目。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我公司参与了投标并顺利中标,项目预算为400万,建设工期为6个月。项目软件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以java为开发语言,采用 Spring MVC 模式开发,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项目旨在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旅游监督管理、旅游全域营销、旅游公共服务三方面的智慧化建设,提升该市旅游的管理能力、营销效力和服务水平,主要建设内容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监督管理平台,智慧旅游全域营销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共4大平台及17个相关子系统(如准确地找到游客群体和游客兴趣点等信息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一云多屏全媒体”的旅游信息发布推送系统、以该市旅游局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在线办公系统、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智慧旅游实景视频互动服务系统等)和相应的硬件集成实施。
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具有专业性强,功能多,涉及面广,建设周期性长,涉及干系人众多,实施复杂的特点。作为项目经理,我带领项目全体成员,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特别是出色的沟通管理,保证了项目如期完成。下面结合项目的具体实施,分别从制订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信息发布、绩效报告、项目干系人管理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制订质量规划
质量规划包括识别与该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在项目建设之初进行质量规划时,作为本项目的项目经理,我组织了项目质量保证工作师QA和测试经理等一起依据《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范围说明书》等相关文件,采用基准分析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制订了《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和《过程改进计划》等计划。质量计划编制任务完成后,我们召集高层经理、客户、项目管理部等相关干系人对《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等文件进行了评审。通过评审,可以从相关干系人那里获得反馈意见,以便让我们进一步对计划进行修订改正,同时也可以让大家对描述在质量计划中的相关角色、职责、活动等内容保持一致认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作准备。
二、实施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用于有计划、系统的质量活动,确保项目中的所有必须过程满足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后,质量保证组以该计划为基础,在项目组中展开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组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定期评审和审核项目工作活动及其工作产品,并通过《QA周报》、《QA审计报告》等形式,就项目是否遵守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向相关负责人反馈有关评审和审核的结果,以便使各负责人能够及时的在项目过程中对偏差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纠正措施,避免在项目管理中因为过程活动中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需求分析阶段,由于我们对某市旅游局的业务流程认识不充分,导致需求调研沟通花费的时间超过原有估算,在该里程碑偏差达到10%时,QA人员通过邮件及口头沟通的方式,及时向我提出了进度的预警,此后我和项目组成员一起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采取赶工等有效的措施,使项目进度得以控制。
三、执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项目管理组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PDCA的质量环要求,实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重点把握评审和测试关。在评审方面,我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产出物,如《用户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用例》等,都严格按照质量计划组织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相应的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予以解决。在系统测试方面,我们主要是执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另外我们通过项目周报总结和里程碑工作总结等手段,来监控项目进展中的偏差和不合格项,对于超出即定标准的偏差,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监控。通过以上这些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使得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得以保证,主要成效表现在返工率减少、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项目成本降低、同时客户满意度也得以大幅提高。
四、总结与不足
该项目在我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成员六个月的共同努力,项目于2015年9月全部上线并顺利通过了用户验收,运行至今状况良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回顾整个项目过程,项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我们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当然,在本项目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这个项目中也出现了项目需求做的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和用户的使用习惯问题,造成了一定的修改工作量。
2.质量保证措施不够全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没有很好地形成文档,导致有些问题反复出现。
综上所述,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以上不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持续改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项目。
第二篇: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
论项目的质量管理
摘要:
2008年6月,本人参与了“省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建设,担任项目经理一职。系统通过数字化标签读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流通和管理效率,降低了馆员的工作强度,全面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该项目做为拟在全省范围内应用推广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受到省市及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做为建设方的项目经理,本人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科学的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公司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域的具体要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质量管理当做一项重点的工作来抓。通过建立项目质量规划、有效地展开质量保证活动、执行质量控制等措施,使得项目过程得以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有了坚实的保障,从而使得项目实施顺利进展,保证了项目的工期、成本及质量,受到用户方的高度评价。正文:
一、项目概述确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人们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愈来愈多,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也是其中之一。图书馆的职能涵盖图书的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检索等,目前都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实现,效率低下,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应用RFID技术,可以将上述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各环节的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本系统内容主要包括:图书出入库采编管理子系统、图书数字识别分类管理子系统、图书安全管理子系统、图书自助检索借还子系统等。项目主要工作是RFID标签及其读写设备的安装调试、RFID信息管理系统配套软件的规划开发和实施等。
图书馆的管理流通模式,突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强调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读者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藏阅合一。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建设情况,在图书馆各层出入口设置图书流通安全管理子系统,在各阅览室内设置RFID馆员工作站和自助服务区,方便馆员对图书的管理以及读者进行查询和借/还书处理,在图书馆书库集中区域设置RFID图书馆典藏识别分检子系统,馆员可快速查找图书、分类管理,减轻馆员的总工作量,提高图书的流通及管理效率。
项目启动后,本人被公司任命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以及项目各组干系人的配合与支持下,我与项目组全体成员一起并肩作战,通过近10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09年3月3日全面通过系统验收,项目总花费成本为98.38万元,比计划提前了15天完成项目建设。
该项目的成功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对质量的有效管理,下面分别对项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活动的展开等几个方面加以简要论述。
二、制订质量保证计划
成功的项目是在约定的时间和范围、预算的成本以及要求的质量下,达到项目干系人的希望,为此,项目的成功与否,质量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确保项目质量,是项目管理团队的重要使命。要做好质量的管理,一个完备可行的质量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质量出自计划和设计,而非出自检查,”良好的质量保证计划有助于正确的指导项目质量管理行为。
我在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同时,由项目组的专职QA(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展开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在质量管理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我与QA人员经过反复商讨,并经过与高层经理、项目组相关成员、客户等干系人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本项目的质量要求与期望,确定了本项目的质量目标:“确保规定时间内所有产品及服务通过测试验收,包括功能验收、上线安装验收、竣工验收和最终验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品质量需达到以下要求:
1、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82;
2、产品发布前缺陷密度<1.6;
3、产品发布后的缺陷密度<0.2”。随后我们根据范围说明书明确了项目的范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找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要点,并采用流程图、因果分析图等方法对其进行遂一分析,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元素,设置整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的检查点及度量指标,把满足项目质量标准的活动或者过程规划到项目的产品和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去。
为了方便QA工程师及时验证过程活动以及产品的执行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我们从项目组的实际控制检查点出发,根据CMMI3的18个过程域,将各个过程程域对应的检查项一一列出,形成《QA审计检查表》,使之成为一个对本项目的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
质量计划编制任务完成后,我们召集高层经理、客户、项目管理部等相关干系人对质量保证计划进行了评审。通过评审,可以从相关小组和个人那里获得反馈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对计划进行改正修订。同时,也可以使大家对描述在质量计划中的相关角色、职责、活动等内容保持一致认识。
三、实施质量保证
做为一项管理职能,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它包括所有有计划地系统地
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活动。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后,项目的质量小组需以该计划为基础,在项目组中展开质量保证活动,要通过质量保证活动来确保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过程和产品符合已建立的、预期的要求,并符合已制订的计划。我们在项目质量保证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照适当的规程、标准,评审和审核项目的活动及其产品。质量保证组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目标定期评审和审核项目工程活动及其工作产品,并通过《QA周报》、《QA审计报告》、《QA里程碑报告》等形式,就项目是否遵守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向项目管理者提供可见性。
2、QA工程师由向项目和相关负责人反馈有关评审和审核的结果,以便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在项目过程中对偏离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和纠正措施,以此避免项目管理中因过程中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需求分析阶段,由于我们对各分校间的流程差异重视不足,且由于项目干系人众多,导致需求调研沟通花费的时间超过原有估算,情致该阶段的进度偏差较大。在该里程碑偏差达到10%以上时,QA人员通过邮件及口头沟通的形式,及时向我提出了进度的预警,此后项目组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以及赶工等及时有效的措施,使得进度得以控制。
3、识别和文档化不一致性问题,并确保其得以解决。在评审和审计过程中,质量保证组对于发现的不一致项在《QA审计报告》中给予了及时纪录,并将该纪录提交我处,由我分派问题的解决责任人,同时QA人员密切跟踪项目中不一致问题的解决情况,直到该问题得以完成。如果不一致项不能在项目组内部得到处理,质量保证组便该将其及时提交给高层经理,由高层管理者做出决断。
通过以上这些有效的质量保证活动,使得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得以保证,主要成效表现在返工率减少、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项目成本降低。
四、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组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我们知道项目质量形成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85%的质量责任在于管理不善。为了确保项目能按进度、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考虑各种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将所有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都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和控制起来。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注意贯彻预防为主和检验把关相结合的质量
控制原则,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在实施过程中,按照PDCA的的质量环要求,实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OA工程师的日常审计、开发人员间的代码互查、里程碑的工作总结以及执行有效的测试等手段,来发现项目进展中的偏差及不合格项。对于超出即定标准的偏差的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系统的关键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监控;在各个重要控制点,如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完成之时,实行阶段性审查和评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应的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予以解决。
五、总结
通过以上各项有力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的,我们的项目沿着预定的方向一步步进行,并按约定的时间、范围、成本及质量的要求完成了项目的建设任务,得到了客户的好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质量的重视及有效管理是项目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将强化质量管理,重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希望的目的。
第三篇: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沟通管理
[摘要]2015年3月,我参与了某市规划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该系统是以B /S模式架构,数据库采用了Oracle11g,GIS平台采用了ARCGIS10.0。该系统包括规划业务审批,行政办公,GIS图形分析等功能,是OA、MIS、GIS 的集成应用。项目历时10个月,最终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建设。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局、八个分局、六个直属单位全面投入运行,获得一致好评。本文结合作者实践,以该项目为例,探讨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沟通管理,包括编制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信息分发,绩效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沟通管理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和经验教训,认为沟通不畅,干系人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进展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最后总结了在项目沟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正文]某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为市政务部门及民众提供相关信息化应用服务和辅助决策性支持,增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决策准确性的背景下,于2015年3月启动的,我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为680万元。根据项目章程,任命我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项目历时10个月,于2015年12月在市局、八个分局及六个直属单位全面运行,通过了客户方验收。
该项目旨在建立一套集规划业务审批、行政办公、GIS图形分析、CAD 绘图编辑于一体的系统。其中,“一书两证”业务审批的图件、文档、表格、会议、材料信息,实现了在市局及八个分局之间的方便快捷流转,随着审批流程的流转,达到了全程带图作业,实现了图文双向查询,用户可以任意查询每个案件的业务数据、办理情况、办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必备材料信息,同时,可以在审批流程的任意一个环节调用叠加与案件相关的各种地形图、控规图、详规图、专题图、影像图以及各种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实现了业务办理与图形浏览、分析和计算的紧密结合。系统中的内网信息发布模块,分为通知公告、政策法规、舆情监测、职工工会四个栏目。内网信息发布模块,自全面运行至今,内网信息发布百余条。系统中的电子报建模块,实现了远程报建及报建文件一键录入。一方面,建设单位通过在市规划局门户网站免费下载电子报建软件,填写申请表单和上传报建材料,完成报建项目预录入并保存为磁盘文件。另一方面,窗口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磁盘报建文件一键录入系统,避免信息的繁琐输入,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审批目标。
由于该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干系人众多等特点,要保证系统按时上线,沟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采用了强矩阵型组织结构,在对公司成功案例经验总结基础上,充分运用项目沟通管理知识,结合发起人的业务需求和公司管理规程,有效保证了甲乙双方沟通顺畅,提升了干系人的满意度,项目顺利完成,获得用户方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失败的项目案例都是因为甲乙双方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在本项目中,我通过做好干系人分析,编制详细的沟通管理计划;及时全面的信息分发;制定项目绩效报告;做好项目干系人管理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沟通管理,保障项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做好干系人分析,编制详细的沟通管理计划
要实施有效的干系人管理,就要尽早识别出项目干系人。因此,项目中标后,我就参照项目章程,项目范围说明书,列出该项目的主要干系人,登记在“干系人花名册”中,花名册详细记录了干系人的姓名、职位,在项目中充当的角色,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可能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项目团队成立之后,我又带领项目组成员通过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更新了项目干系人花名册。由于项目涉及市局、八个分局还有直属单位等机构,有规模大、干系人众多的特点,我和团队根据干系人关心的不同内容,将干系人分为三组。第一组干系人有公司领导和市局的主管领导,而市局主管领导又是本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需要在项目中及时给他递送项目的进展情况,以获得他对整个项目的信任;第二组项目干系人包括各项目组负责人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是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他们关心的是项目的具体功能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定期分发阶段评审的结果。第三组项目干系人关心的是项目质量,要确保项目按质按进度正常开展,要定时召开技术评审会议。
通过多次团队会议,我和团队利用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等,结合项目干系人分析,制定了项目沟通计划。
二、按照沟通管理计划,做好信息分发
信息分发是向项目干系人及时地提供所需的信息,包括实施沟通管理计划以及对始料不及的信息需求的应对。按照沟通计划,实施内外有别的沟通策略,对公司外部干系人,我通过工作会议、邮件、电话等方式及时为项目干系人提供项目进展情况,以获取对项目的信任。对于公司内部的团队成员,我利用公司内部的RTX即时沟通软件作为辅助沟通手段,并于每周五召开周例会,总结上周的工作,计划下周的工作。在向外部干系人进行信息分发时,我充分注重沟通技巧。在与信息中心主任沟通时,我多采用非正式的沟通方式,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这样既可以保证将项目进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干系人,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了解干系人对项目的满意度。
三、定期发布项目的绩效报告
定期发布项目的绩效报告主要是为了定时进行工作的汇报。我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周提报工作情况汇报,包括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一方面是便于周例会进行工作总结与安排;另一方面是便于跟踪和控制项目进展情况,每两周对工作完成情况使用挣值分析,形成项目目前的状态,进展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项目干系人通过绩效报告可以获得项目在特定时间的进展、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制定绩效报告的时候,我还使用了公司绩效报告的Excel模板,模板的“总览报表”为管理高层提供了他们希望看到的规管系统每周概况信息。而“成本报表”提供了项目现金流等信息。我通过及时完成和提交绩效报告,使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随时掌握项目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四、做好项目干系人管理,提升干系人满意度
项目干系人管理就是对项目沟通进行管理,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并解决项目干系人间的问题,对公司及市局的主管领导,一定要汇报他所关注的点,如进度问题、成本使用情况,及各单位对于项目的意见和反馈,以期望达到项目重要干系人给予我最大的信任,对市局信息中心主任,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主要都是实际业务负责人,对实际业务流程方面有一定的权威,需要采用严谨的制度,宽松的工作氛围和适当的奖励方法,来提升团队的积极性。
尽管在项目初期制订了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对绩效进行跟踪报告、信息分发和项目干系人管理,但由于沟通对象是人,而且项目中涉及人员众多,难免会出现问题。比如在对外部的沟通上,主要表现在项目组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沟通能力不足,比如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就部分功能实现与分局信息中心发生冲突,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间隙对项目组人员进行了沟通技巧的培训,让他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团队内部的沟通上,由于有2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初次参与项目,对做项目不熟悉,也没有经验,而团队其他成员也各自忙着自己负责的开发任务,这两名团队成员开始消极怠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各业务负责人商议,在两周的周例会结尾,安排半小时的项目培训或召开经验交流会,如果部门的培训内容丰富或取得一定效果,则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升了团队的整体能力。经过10个月的努力,该规划审批系统终于顺利完成交付。至今,系统运行正常,受到客户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项目的圆满成功离不开项目的沟通管理。综上所述,项目沟通管理的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此次项目的实施,保证了甲乙双方沟通顺畅,提升了干系人的满意度。通过此次实践,我对项目沟通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篇: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正文部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满足它所应满足的需求,项目管理必须满足或超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一个公司企业,对国家来说都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IT项目质量更是如此, 在该项目中,我首先严格按照项目质量管理的三个主要过程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障,质量控制上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时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注重领导管理,团队建设,并采用了RUP的迭代式的开发过程,开发目标定位在CMM2的关键过程域(KPA),达到CMM2的关键过程域,来控制软件质量.项目早期,我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来指导质量管理工作,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全员参加为基础,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下面简述在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实施经验。
1、质量计划编制
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依据CMM二级要求和公司发布的系统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定了《港口煤炭货运与费收系统项目质量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详细地制定了如下内容:开发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机构、质量责任、质量检测及控制程序、质量监督和检查、现场文明开发的控制内容、项目控制点一览表等。
2、实施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定期的评估以确保能满足相应阶段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负责.软件质量保证(SQA)是CMM2级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域,它是贯穿整个软件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查活动,出现在大多数关键过程域的检查与验证的公共特性中,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
在该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公司的批准后,我按照其中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质量保证工作。
A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结对分析与强化需求评审保证需求分析的质量。结对是敏捷软件开发的一个最佳编程实践,我们创造性的将其引入到需求分析阶段,提高了需求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B系统设计、编码阶段,强调纪律与规范。我们制定了.NET编码规范,保证不同开发人员的代码风格基本一致。在设计时考虑到将来变更的可能行,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设计模块。
C安排独立的测试人员,注重测试工作。统一使用VS2005 FOR TESTER作为测试工具。测试与设计同步,测试用例与功能代码的编制同步,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构建项目团队自有知识库,发布已经暴露的缺陷解决方案,让项目团队共享,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3、实施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策划可行的质量管理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以保证绝大多数的缺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要想交付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
该项目中我们使用了因果图、控制图、直方图、趋势图等质量控制技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缺陷消除,这些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
质量控制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是随时进行的,是对产品质量结果正确性的检验。质量控制的结果要受到质量保证的审计,审计的结果又指导下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4、不足之处
由于是初次按照CMM的要求在项目中实践QA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因培训工作的不及时、不全面,导致QA实施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烦.
.度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做得还不够.仅仅有少量的度量数据,分析工作也很少.总的原因是缺少一个有效的度量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
第五篇:论项目质量管理写作要点
试题:论项目的质量管理
论项目的质量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很多个人和组织将质量作为判定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在IT业界,有很多知名公司将质量提高到了公司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质量管理。
请围绕“项目的质量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以及在项目中所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
2.请简要论述你对于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的认识。
3.简要论述你认为提升项目质量应做哪些工作。
写作要点
第—部分
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项目周期、交付的产品等,以及在项目中所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
第二部分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把质量定义为:“过程、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征”。项目质量可分为两个主要成分: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项目质量管理不仅对该项目本身的交付物进行质量管理,还要针对项目过程进行管理。
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在约定的时间和范围、预算的成本以及要求的质量下,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能够满足所要执行的需求的过程,包括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确定质量策略、目标和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凭借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措施,决定了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执行组织关于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的所有活动,使得项目可以满足其需求。它通过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和过程,以及连续的过程改进活动实施来实现质量管理系统。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识别与该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这样质量
计划编制首先由识别相关的质量标准开始,通过参照或者依据实施项目组织的质量策略、项目的范围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作为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识别出项目相关的所有质量标准而达到或者超过项目的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
·质量保证是一项管理职能,包括所有的有计划地、系统地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活动,质量保证应该贯穿于整个的项目生命期。质量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向项目管理组和执行机构的管理层提供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向客户或不参与项目工作的人员提供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QC)就是项目管理组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他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也就是说进行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质量得以完满实现的过程。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执行的全过程。
项目管理团队需要考虑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那些与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总成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做的所有工作叫做—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而后者又可分解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使项目结果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在项目结果产生之前而采取的一些活动;而评估成本是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项目的结果是否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故障成本是在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项目管理团队应该意识到项目决策能影响质量成本,在产品返工、保证的赔偿和产品召回时都会发生质量成本。反之,质量成本的估算也是指导项目决策的重要信息。然而,重要的是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明确:项目的暂时性特征使得产品质量提高上的投资,尤其是预防缺陷和评审的成本,要依赖于实施项目的组织来提供,因为这种投资的效果可能在项目结束以后才能得以体现。
第三部分
提升项目质量的基本步骤:
(1)建立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改进计划;
(2)建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范;
(3)建立对质量(过程和产品)参数的度量体系;
(4)在项目中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测量/检查,将实际情况与目标和规范进行对比以发现
质量问题,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进行监督和控制;
(5)对质量问题的出现次数和影响程度依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在上述基础上,不断循环,坚持不懈地提升项目质量。
通过上述基本步骤,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方法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