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
行!
与梦想坚持者同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
【面试真题】
“变来变去不是创新,没有方向不是进步,只破不立不是发展。”谈谈你的理解。【热点积累】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在面试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大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到企业的生存、个人的生活,都需要创新。比如,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我国自主研发的核能技术、高铁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进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很多传统行业依托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积极创新,焕发了新的活力;华为依靠自主创新芯片技术,在智能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态度观点题目中,只要是涉及到做事要讲究方法,都可以引申到创新上来,包括简政放权、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新的政策,都属于政府创新工作模式,有创新思维的体现。【思路点拨】
本题有三个分句,可以作为三个论点,分别展开。
1.“变来变去不是创新”强调的是创新不是简单的变来变去,而是要去进步、发展。比如教育改革,有关部门不断的更新教材,却让老师和学生摸不着头脑,打乱了教学的规律,这不是创新。相反,有的学校结合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以后马上能够在线批改,查缺补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创新值得鼓励。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发展的理念,以创新谋发展,不要一味求变,搞形式主义。
2.“没有方向不是进步”强调的是进步不是盲目地向前,而是要有坚定的目标。没有坚定的目标,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失去了舵手,很容易让轮船偏离航向,事倍功半。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里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国进步的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坚定的目标。我们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行!
与梦想坚持者同3.“只破不立不是发展”强调的是发展不仅要破旧,还要立新。我们不仅要破悲情,还要立信心;不仅要破旧思维,还要立新理念;不仅要破梗阻,还要立新规。目前,我们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不但要勇于发现问题,破除旧的、不好的做法,更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建立新的秩序。唯有破旧立新,才能发展。
第二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备考指导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愈益拉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观点以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争论就没有中断,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俨然成为一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笔者也在不断地思索,时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和非历史的统一;二者在统一过程中何者“优先”、何者“兼顾”必须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而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
一、中国的国情:探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有关理论,在一种纯粹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统计数学模式中推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式,即使推演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存在于所谓一般的、理想的或线性的经济环境中,而是存在于非常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的。所以,笔者认为,如今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一定是在二者关系在某种环境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和条件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绝对不能舍弃。中国的国情不是可有可无的外界变量,二是内在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变迁之中的,或者说二者的本质关系只有在中国具体的、变化中的国情之中、日益逼近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之中,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之中,才能实现和展开。任何脱离这一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情来谈论二者的关系,无论其数学模型如何精致、逻辑推理如何缜密,也是没有意义的,难听点说,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教条主义(或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者是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我们有十三多亿的人口,城乡、地区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巨大,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极小的人均产值,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显著的不平衡,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二重性,我们在体制上、政策上高风险的尝试性探索等等因素,都会使得任何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变得面目全非。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和政策措施时所必须高度关注的;再说一遍:这些因素不是无关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噪音”,而是我们必须实践于其中的条件、环境和背景。
二、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基础和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真分析可以得知,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指示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富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而效率无非是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获,无效率的经济过程至多是简单再生产的维持,而不可能有财富的增加。有效率就会有富裕,这具有必然性。为了富裕必须追求效率,这是追求富裕的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舍弃效率不仅违背实现富裕的规律,而且任何其他的方法和路径都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点无须多加言说,无数的经济学著述对此作过有说服力的论证。
笔者所强调的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富裕,而是“共同”富裕,“共同”就是“公平”的体现。没有“共同”的“富裕”只能是“不共同”的富裕:部分人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极少数人的富裕,从而也是部分人的贫穷——多数人的贫穷——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这毫无疑问也是历史的规律。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公平。为此我们在政策的决定和执行上、制度建构上、运作体制上、激励机制上都要使全体人民在平等的起点上、在平等的条件下,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公平,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富裕本身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异,但富裕不是无主体的富裕,它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和存在状态却是有社会制度之别的,而“共同”则从生产关系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的特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富裕,才从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的富裕就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因此,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首先表现在二者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具体地统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之中。离开共同富裕谈论二者的关系就是抽象的、无益的。
对此还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的高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财富的增加,才能达到富裕;只有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坚持产品的“按劳分配”,才能有基本的公平、“共同”的富裕。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追求效率,而为了保持和提升、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必须追求公平;没有效率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没有公平的效率都是违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在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率宁可不要。
二是,单纯从经济制度意义上来看,我们将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单纯机械地理解为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说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或者就是服务于、服从于并以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显然这两种理解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主从关系上是有区别的,暂且不论;另一方面,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趋向是公平——全体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等,市场经济的本质趋向就是效率——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高效率地获取(创造和分配)财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就会有不同的实际表现:或者是讲究公平的效率,公平服从效率,效率是目的,公平是手段(学界大多数论述均属此类:公平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它在有限范围内能够提高效率);或者是讲求效率的公平,效率服从公平,公平是目的,效率是手段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对此学界的论述较为罕见)。笔者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总体性、决定性和统帅性,市场经济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就连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西方也在高喊“只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的口号),因此总体上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后者:效率为了公平,效率服从公平——这也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和“共富”关系的论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显然部分先富就是讲求效率的结果,而部分先富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即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共同富裕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就是乌托邦。
三、不同“经济单位”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共时具体性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现状错综复杂:历时性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共时存在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整体的生产分工链条上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的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既然任何经济单位都必须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那么就有一个具体地如何处理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二者之间“何主何从”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就是要让那些有条件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地区、行业、部门、产业、企业和人(简称为不同的“经济单位”)高效率地先富起来;而对于国家来说,这部分地先富绝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为进一步实现全体共富创造条件。不服从公平的效率即不服从全体共富的部分先富必然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其后果已经有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以为佐证。
再细致些说,效率与公平的几种关系组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抑或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等等,不但不是“一刀切”式、“一窝蜂”式的关系,而且即使对于同一个“经济单位”也是灵活的、变化的、具有策略性的。在国家发展的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的经济单位可以灵活地采用上述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在确保微观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也就是公平的量的积累来推进公平的实现。因此笔者反对那种中央一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一阵风地全国上下、各经济单位都争先恐后地惟效率马首是瞻,中央一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就一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窝蜂地都无效率地“注重”公平,等等。中央是从总体高度,根据发展中出现的关键和突出问题来明确二者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这个具体阶段的一般关系,各个“经济单位”则应该在有利于实现国家根本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关系组合。这就叫实事求是、因情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看来,任何把二者关系公式化、机械化、教条化的做法都是违背辩证法的,因而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四、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历时具体性
以上论述表面:只要为了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进行灵活地组合。改革之初,突出的问题是整体上缺乏效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部分先富的政策就是十分正确的。而当那些先富起来的部分已经足够地富,而未富起来的部分已经极端地贫,以至于先富部分已经不能够再继续保持富裕,或者蕴藏着极大的社会稳定危险的时候,就说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已经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不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导致先富和未富部分两败俱伤、前功尽弃,这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实施“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口号和措施就是必然的。但现实的历史进程不会这么机械,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时候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基本平等的:公平是目的,但必须通过有效率的手段来实现,效率虽然是手段,但当不讲求效率连生存也有问题的时候,效率就是至高无上的;但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要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而变化。
共同富裕的确首先是一个目标,但不是所谓“最终的”、与具体过程无关的“目标”。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是这个过程中追求共同富裕之各个环节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必然规定整个过程的本质;一个与共同富裕无关的社会历史过程,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固然是目的,但恐怕也不是通过任何手段就可以实现的;不通过与共同富裕有本质联系的手段,也断然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是共同富裕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深刻表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必要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达到共同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富裕即实现公平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充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以及所突现的不同问题,而决定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组合,这也是实事求是、因情而异。那种把邓小平同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教条化的做法是违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的。
总之,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上考虑,根据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无疑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其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明智之举,否则将铸成中华民族历史性的灾难。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二者保持适当的历史张力,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具体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领域、必要的“经济单位”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要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合理的、正确的。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第三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如何规避五大常见问题? 本文是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如何规避五大常见问题?希望各位考生可以通过本篇文章对事业单位面试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以后的面试中灵活应用,一举成功!今天,华图教育就来说说如何规避五大常见问题?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是通过考官与考生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行为观察,来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测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答题的内容,所以考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很多考生在面试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考官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为了更好的方便大家备考,现总结了面试中考生最常出现的五大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议,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问题一:紧张不自信。这是大部分考生在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紧张不自信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埋头答题不敢看考官、声音细小气势文弱等,这一方面是由于个人心态不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考场氛围不熟悉、对面试题目不了解,过分紧张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水平发挥,也会影响考官对考生整体的评价。所以建议考生:首先,善于心态调整,多给自己心理暗示,努力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其次,充分评估自己的优缺点,面试中扬长避短。再次,考前多做模拟练习,适应考场环境,熟悉考试题型。最后,眼神交流注意技巧,可看双眼与鼻间的三角区域。
问题二:语言不流畅。有些考生在面试答题中常常出现诸如口头语“嗯、啊、额、这个、那个„„”过多,重复语句过多、停顿时间长等问题,这些都体现了语言的不流畅。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过度紧张,使得原本熟悉的句子间歇性断片;二是平时缺乏练习,对常用的表达语句不熟悉,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建议大家可从如下三方面进行解决:首先,面试前深呼吸,尽量放松,避免过分紧张导致发挥失常;其次,多熟读常用答题句子,做到有备无患;再次,可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答题,过后听录音查找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对症下药。
问题三:内容不充实。主要表现在答题生硬套路化,只有结构框架,没有具体细节。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细化内容。针对于此,给考生两点建议:一是巧用主体分析法和层面分析法,看待问题可从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主体分析,也可结合思想、制度、操作等不同层面来分析作答;二是内容细化可从谁去做(主体)、从哪些方面做(方法)、做什么(内容)等角度去思考。
问题四:审题不清楚。审题不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重点不突出、偏题跑题、答非所问,其对面试结果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很多考生在面试中往往因为审题不仔细,草率作答,或者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而导致离题万里。所以一般建议大家:首先,在审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如综合分析的题目要抓住所需分析的核心话题,人际类的题目要审清问题和条件,应变类的题目要审清问题和身份,计划组织类的题目要审清任务和条件等等。其次,在作答方向上,要具备政府思维,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五:控场能力差。有部分考生在面试中不是输在答题内容上,而是输在情绪控制上,比如在有压力的考场环境中紧张得直哆嗦;碰到比较难的题目时眉头紧锁、抓耳挠腮、坐立不安;碰到不会的题目当场崩溃哭泣;碰到自己见过的题欣喜若狂,不加思索就草率作答。这些问题都是控场能力差的体现,这会给考官一种不成熟、不踏实的印象,所以必须加以改正。主要还是建议大家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面试,以平和心态对待,不管遇到困难还是惊喜,都应戒骄戒躁。
以上就是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如何规避五大常见问题?。华图教育希望广大考生朋友,能够认真比照自己的是否存在以上五大问题,并积极加以改进,多加练习。预祝大家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江西考德上公培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 江西考德上公培
面试的过程对于一个人能否被录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礼仪得当,就可以为自己的整体形象加分;但如果忽视了礼仪或礼仪不当,即使水平和实力再强,也有可能与自己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在此,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多年经验向考生讲述面试考场如何言谈举止更能受考官青睐。
一、敲门礼仪
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室,都应该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以贸然闯入。下面介绍一下公务员面试考场敲门的礼仪。
敲门的指法:考生应用右手食指或者中指弯曲后敲门,不要用多个手指或者手背、手掌用力拍打。
敲门的节奏:敲三下,相当于“有人吗”、“我可以进来吗”的意思。咚咚咚之间的间隔为0.3~0.5秒,太快会让人感觉心烦,太慢会给人感觉散漫不自信。敲两下,表示自己与对方比较熟悉,相当于说“你好”、“我进来了”的意思。如果敲四下以上,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敲门的强度:力度大小应适中,要坚定并有一定力度。力度太大会让考官受到惊吓,给人以粗鲁没有教养的感觉;力度太小让人感觉你胆子太小,紧张过度。
敲门后的等待:敲门后要等待考官应答。如果没听到考官说“请进”的口令,考生应等待3秒钟再次敲门,声音适度提高一点;如果仍没有听到考官应答,则可以3秒钟后推门进入。
关门:无论考生进来之前门是开着还是关着,考生都要关门,这体现考生的修养。关门时声音不能太大,要用手扶着门柄关门。关门时要尽量避免整个背部正对考官。如果门上是碰锁,最好先旋起锁舌,关上门后,再放开,以减轻关门声对他人的干扰。然后,缓慢转身面对考官。
二、问候礼仪
考生进入考场见到考官后要主动向考官问好,以示礼貌和尊敬。一般的问候方式是行鞠躬礼并问“各位考官好,我是X号考生”。
三、鞠躬礼仪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敬。有时还用于向他人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基本动作规范
(1)行礼时,立正站好,并拢双脚,保持身体端正。(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两三步远。
(3)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右手搭在左手上)。
江西考德上公培(4)伸直腰,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具体视行礼者对受礼者的尊敬程度而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礼)或脚前1米处(30°礼)。
(二)鞠躬注意事项
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鞠躬时目光应该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看着对方。
B。鞠躬时,嘴里不能吃东西或叼着香烟。
C。鞠躬礼节在直起身时,双眼应该有礼貌地注视着对方,如果视线移向别处,即使行了鞠躬礼,也不会让人感到是诚心诚意的。
D。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目视考官,等待回应。
四、告别礼仪
当主考官示意面试结束时,应微笑起立,感谢用人单位给予自己的面试机会,然后道声“再见”,没有必要握手(除非考官主动伸手)。如果之前进入面试室时有人接待或者引导,离开时也应一并致谢告辞。
考德上公培,是一家以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主,兼顾政法干警、选调生、军转干部、教师等各类公职人员录用考试,集教育教学研究、咨询、面授、出版发行为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其他注意事项
1,抽签:上午签,回答问题要尽量详细;下午签,首先表示客套,对考官辛苦了一天表示感谢,回答问题应简洁(据说是因为思维惯性,你没说而别人说得多的,考官也会认为你已经说了),最好有创新亮点。
2,进场前不要再看复习资料,用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身边的人交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音语调,同时这么做也有助于放松,激活自己的反应力,面试的功夫积累在平时,但临场发挥很重要。
3,穿着(现在这个天气):
男生:推荐毛衣加呢子或羊绒短外套(纯属我观察后的个人意见,而且这也是考官的穿着选择),瘦的男生尤其不要穿白色衬衣加西服,显得弱不禁风,自己也会因为冷而更加紧张。
女生:稳重简洁、不能超过膝盖的呢子或羊绒中长或短外套,颜色可以选择深色,也可以选择暖色,但不能跳眼,更不能穿毛的或者皮外套(居然还真有人这么穿,象牛仔姑娘),也不能穿棉衣,建议瘦小的女生选择短外套。
4,进入考场:
走路迈步不要太大,保持正常速度,走到桌前主动与考官打招呼“各位考官好,我是*号考生”,考官请坐后说“谢谢”,坐下后两腿平放,女生两腿要并拢,演讲要起立。
5,回答问题:
之前要思考,以表示慎重,但不能太长,在30秒内想好大概的思路,主要是看清题意,以免答非所问,有时候题中的细节也很重要。
最坏的情况,既使遇到不会回答的也不要慌,表示自己在目前所学的知识中没有接触过,感觉有难度,如果有幸成为公务员,今后一定努力加以研究,充实自己。
6,各种题型:
政策理论问题:理论加实际,对待的态度(肯定、否定、辨证)。
江西考德上公培
组织计划协调问题:大步骤加细节。
矛盾关系处理问题:良好的意识加巧妙的办法。
说服能力问题:教育或演讲,先确定自己的身份,与语言口气相结
第五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商务部面试备考指导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商务部面试备考指导
商务部的面试在各个部委的面试中极具特色,以下专家主要针对商务部面试中用汉语作答的结构化面试进行考情和备考策略分析。
一、商务部往年公务员招录面试主要特点剖析
1.考试时间较长、题量较多
商务部面试通常有两到三轮,其中第一轮为统一的结构化面试,以2011年2月27日下午商务部公务员招录面试为例,面试时间每人25分钟,考题为10道题左右(不包括开场时的自我介绍),考生应全程调整好状态。
2.结构化面试中有灵活操作的成分
商务部的结构化面试并非严格意义上结构化面试,面试期间考官会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回答内容随机提问,这个是不可控的,考生一定要做好被追问的心理准备,尤其要对已提交的个人材料上的所有信息烂熟于心。
3.重视自我认知题的考核
商务部的考题中,涉及自我认知和职位认知的题目最多,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考题,这一点考生务必重视、事先精心准备。
二、备考2012年商务部公务员招录面试主要策略
1.把往年真题作为主要的训练素材
梳理往年面试真题,可以发现考过的原题重复出现概率较大,除了开场的“自我介绍”是固定的,“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报考商务部”、“是否接受驻外安排”、“家人是否同意报考商务部”等反复出现,历年真题是最好的训练素材。
2.务必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梳理
最近3年的考题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自我认知题,这类考题是必考的重点题型。以2011年2月27日下午商务部公务员招录面试为例,除了开场的自我介绍之外,十道面试题中有八道是直接或间接的自我认知题——
第三题:进入商务部,工作可能要服从组织安排,如何对待?
第四题:外派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五题:商务部、瑞士信贷银行、某著名跨国公司都给你OFFER,你选那个?
第六题:请列三条个人缺点。
第七题:你认为公务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第八题:谈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背景。
第九题:假设自己某同学在商务部工作,这个同学的优点有哪些,缺点有哪些? 第十题:自己觉得与该同学相比谁更强?
考生的背景情况、对报考职位的理解等这类考题是可以事先准备的,答题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而且事先准备的有关素材也有助于回答其他题目。考生在备考期间务必对自我个性、优缺点、主要经历、所报考职位的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答题时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3.要提前进行反复的应对追问的模拟训练
商务部的面试非常灵活,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严格的结构化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很灵活,经常穿插即兴的追问,另外还经常在面试的中后期不断追问考生的背景信息,给考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提前适应,多找人进行追问的模拟训练,增强答题过程中的快速反映能力。
总之,商务部的面试特点与其他部委比较而言差异很大,考生一定要结合商务部往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准备。专家祝报考商务部的考生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