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对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部署,站位高、决心大、目标明、举措硬,连日来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常纪文认为,“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二是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三是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重大判断和部署,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原因、问题无外都是申论当中的答题要素,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们可以从申论角度来看一下,那提什么样的对策就是我们的重点:例如:“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
/ 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等等都是好对策、高分对策。
申论中的对策高分都离不开经典语句,如何获得是考生的关注重点?例如:2017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人民日报网、新华网都可以是大家对策的来源,更是高分的来源。
从十九大中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我们申论考题的首选,所以解读十九大、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考生所需要重点关注的。
更多考试资讯:http://nmg.huatu.com/
/ 2
第二篇:2018国考申论热点:十九大报告解读之扶贫、脱贫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考申论热点:十九大报告解读之扶贫、脱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既极大地改善了数千万老少边穷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更为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日,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九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扶贫攻坚的新任务与新要求。
/ 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十九大报告在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精准脱贫”的新策略,提出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既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更要全面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这是扶贫攻坚的新机制与新策略。
针对过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群众“等、靠、要”,扶贫成了养懒汉、东西部地区贫富差异大等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这是扶贫攻坚的新方法与新手段。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和耐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和贫困群众掉队”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更多考试资讯:http://nmg.huatu.com/
/ 2
第三篇: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创新引领发展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创新引领发展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要论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总书记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题及详细解析
【政策解读】
在这里习总书记主要谈到了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不仅包含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还包含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各方面。习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上都提到了创新,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更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把创新放在了第一位。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关于“创新”的话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多次考到。
【出题方向】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1、高频考点1,推荐指数★★★★:创意产业,如创意农业。
创意提升农业,思路决定出路,请根据材料4和6,就如何发展创意农业提出建议。(20分)要求:建议合理,符合实际,内容具体,有针对;不超过300字。【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
点评:创意农业,考察的在农业方面的创新。也就是互联网+农业,一种创新的模式。
2、高频考点2,推荐指数★★★★★:科技创新。
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2015年国家公务员】
点评:科技具备任性,说的就是如何让科技为人民服务,要讲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考的是科技创新。
3、高频考点3:推荐指数★★★★★:文化创新。
请围绕给定资料7中的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1000字左右。【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点评:只有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服务思路的转变,要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只有让群众“点菜”,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才能激发起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更多考试资讯:http://nmg.huatu.com/
/ 3
第四篇:2014国考申论热点:道德风尚建设
www.xiexiebang.com
2014国考申论热点:道德风尚建设
华图教育 占婧杰
2014年国考备战进行时,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将申论热点加以深入地剖析、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热点关键词』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诚实守信 敬业奉献 道德模范 思想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热点背景』
2007年9月20日,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纪念日前夕,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云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
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
第一、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第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
第三、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二、意义
第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www.xiexiebang.com
第二、公民道德建设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需要。第三、公民道德建设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需要。
第四、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五、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对策举措
第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第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第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第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第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华图教育 占婧杰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第五篇:十九大报告之生态文明建设
1.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4.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5.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6.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7.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8.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9.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10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