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2018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2018年修订)》(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当前深圳市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坚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特别是需要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为此,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深圳人才工作开创新的局面。结合我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我局对我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体系进行了优化完善,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试行)》(深人社规[2012]20号,以下简称《评审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发〔2011〕9号)及5项配套政策,其中包括《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试行)》。经过近7年的试行,我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评审体系,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3064人,其中,评审六次共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194人。
对比其他城市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我市海外高层人 才政策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评审标准明晰。我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标准明确,层次分明,涵盖了世界一流水平人才,国际先进、国内顶尖水平人才以及国内先进水平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中的多个层级,对各类人才定义明晰,提高了评审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评审社会化程度高。我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一直以来都坚持评审社会化的总体方针,积极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从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评审工作的公正和公开。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益增长的对各专业评审专家的需求与专家资源不足的矛盾。由于现行评审方式要求每组专家不低于9人,并且外省专家不低于80%,增加了邀请专家的困难,同时海外高层次人才日益多样化,对评审专家的专业广度和细分领域的深度都提出了更高,进一步造成评审专家资源不足。二是按照国家对人才分类评审提出的新要求,评审办法亟待根据不同专业或领域的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多维度、全方位评价人才,不唯学历和资历论人才,更加注重其业绩和贡献。三是《评审办法》在申报条件、申报次数、材料要求等具体操作方面不够清晰。
二、修订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才工作的最新要求,积极落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局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对国内外先进城市人才评审体系的分析,听取了以往评审专家和申报单位的意见,依照提升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2012年开始实行《评审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具体如下:
一是贯彻落实新政策和新要求。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鹏城孔雀计划”的意见》等法规政策,对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要求,特别是人才进行分类评审的要求,增强评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是强化评审办法的可操作性。《评审办法》总体可操作性较强,但也存在申报条件不够明晰、评审标准较为笼统的问题,不符合对细分行业领域专业评审的要求,在细化评审标准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保障评审效率和可操作性。
三是保障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进一步优化评审资源,保障广大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对建立机制剔除明显不合格的申请人者,同时避免无意义的反复、高频率申请;制定退出和惩罚制度,建立诚信申请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修订内容
(一)优化海外高层人才评审年龄。原有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规定了人才的最高年龄限制,A类为60周岁,B类为55周岁,C类为40周岁,有特别突出成就的,以上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特别突出成就”和“适当放宽”的具体标准。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以来,部分人才,尤其是具有丰富海外工作经历选择回国创业、就 业的高层次人才,可能存在符合认定标准但是超过年龄规定的情形。为解决此部分人才申报,保证依法行政,拟在修订时明确适当放宽年龄的具体标准,申请A类人才评审的申请人年龄调整为不超过65周岁,B类人才年龄调整为不超过60周岁,C类人才年龄调整为不超过45周岁。
(二)完善人才分类评审制度。《评审办法》没有体现人才的分类评价,实际操作也未分类设置不同的评价要素。在分析国内外对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申请人的专业类型,拟在修订时对申报评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将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专业领域初步分为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类、医疗卫生类、文学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工程技术及其他等类别,按照能力、业绩和贡献三大核心一级评价指标和7大二级指标,再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衍生出细化的三级指标,建立起既体现人才差异化,又体现统一性的评审指标体系。
(三)适度调整评审专家数量和市外专家占比。原《评审办法》参照孔雀团队评审办法制定,对专家组成、数量等要求非常高,实际操作中存在聘请专家等困难。原《评审办法》规定:专业评审小组人数由9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市外专家的比例不低于80%。科技创新领域的专业评审小组至少须有1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2015年之前年申请量在40人以内,2016年超过70人,2017年系统申报了115人,由于申请人数逐年攀升,申请人专业范围越来越大,对专家数量和专业细分的需求也越来越 大,原有对专家的规定需要适度调整。同时,考虑近年我市高层次人才已初具规模,并且院士、外籍院士逐年增加的实际,考虑扩大聘请专家的范围。拟适度降低专家小组总人数,将专业评审小组人数总数从不少于9人的单数调整为不少于7人的单数,且将市外专家比例不低于80%调整为不低于70%,并将原有的院士范围扩大至发达国家工程院、科学院院士。
(四)规避申请人无序频繁参评。《评审办法》没有对申请人的范围和可申报评审的次数等作出限制,近年出现评审不通过多年持续申报的个案。2016年3月,我市颁发《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发[2016]9号),海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标准翻倍,导致2017年的评审申报出现与以往不同的三类情况:一是不符合认定标准又无突出成果和业绩,且与申报层级差距较大的申请非常多;二是首次出现了证书到期后申报同层级评审;三是认定后立即申请更高层级的评审。考虑到我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以按照标准认定为主,评审为给予具有突出专业水平和业绩人才获得认定的一种补充方式,为避免重复申报或以调整人才级别为目的带来的评审资源占用、浪费问题,需明确申请人可申报的范围和次数。拟规定已经获得认定或评审通过的人才不得申报,每一位申报人最多可申报两次评审,且第二次申报评审时必须有符合评审要求的新业绩或其他相关材料。
(五)建立了退出和惩罚机制。《评审办法》对人才退出、惩罚机制没有明确,随着我市以及各区人才优惠待遇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业务中存在申请单位或申请人弄虚作 假、套取待遇的潜在风险。结合我市拟出台的人才诚信机制建设以及退出机制等政策,为营造高层次人才真才实干、风清气正的氛围,鼓励诚信、保护先进、惩罚造假、清除伪劣,需要增加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退出和惩罚机制。拟对申请人过往学术、业绩上弄虚作假,存在道德瑕疵和过失未申报说明的,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以及由于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受到行政处罚尚未满一定时限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要求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实行包括但不限于追回奖励、称号等惩罚措施。
(六)进一步明确具体操作的问题。细化评审需要申报的具体材料和流程,对不符合实际的个别条款进行删除,规范文字表述。
第二篇: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
(2018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评审工作,根据《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发〔2011〕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 评审对象和标准
第四条 评审对象为符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试行)》所规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基本资格条件,但不能按照《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试行)》直接认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专业成就突出,对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可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
(一)年龄要求。申报人年龄应在提交材料日之前满足:申请A类人才评审的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5周岁,B类人才年龄不超过60周岁,C类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二)申报周期和时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原则上一年举行一次。每一位申报人最多可申报两次评审,且第二次申报评审时必须有符合评审要求的新业绩或其他相关材料。已经认定或评审为海外高层次A、B、C类人才的,不可参加评审。
第五条 评审标准以《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办法(试行)》中关于A、B、C类人才的界定为基准,申请人专业成就、科研成果、技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为A类人才,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顶尖水平的为B类人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为C类人才。具体标准为:
(一)A类人才。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于国际重大科技、重大基础理论、重大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和一流水平,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具有明显的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二)B类人才。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于国内重大科技、重大基础理论、重大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先进水平,拥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顶尖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三)C类人才。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于国内科技、基础理论、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具有一定的 2 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A、B、C类人才按照专业领域和技能类别,分为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类、医疗卫生类、文学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工程技术及其他等类别,评审机构将按照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不同专业领域人才分类进行人才评审。
第三章 申报程序和材料
第六条 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个人申请。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采取自愿申报方式,个人通过所在单位向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提出评审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单位审核。申请人所在单位对申请人各项条件进行审核后,登陆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网站下载《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请核准表(评审类)》(正反面打印),填写信息,加具推荐意见、盖章。
(三)主管部门审核。将《申请核准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加具推荐意见后报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申请人所在单位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直接报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
第七条 申请人应当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和完整,全部材料装订成册后按规定时限提交。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当对申请人各项条件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或委托人在所有材料、签名、盖单位公章。评审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请书》;
(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请核准表(评审类)》;
(三)国外专家提供有效护照,以及《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验原件,收复印件);
(四)港澳台专家提供《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验原件,收复印件);
(五)留学回国人员提供身份证、《深圳市留学人员资格证明》(验原件,收复印件);
(六)可证明其身份、年龄的证件(验原件,收复印件);
(七)学历、学位证书(验原件,收复印件);
(八)国内外曾任职等证明(验原件,收复印件);现用人单位与申请人的聘用合同(验原件,收复印件);
(九)荣誉及奖励等证书(验原件,收复印件);
(十)申请人拍摄的一份个人视频(时长5分钟内),简要介绍个人基本情况、研究领域、专业水平、业绩与荣誉、工作计划与目标、所处研究领域展望等,以及申请人在学术交流、团队合作与管理、人才培养、行业及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情况;
(十一)如获得发明专利,请提供发明专利证书、发明专利说明书;
(十二)如有技术未申报专利的,请申报人出具一份《技术总结报告》;
(十三)如有发表论文,请提供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出具的《论文收录引用检索证明报告》,并注明“他引”次数;
(十四)主持(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以及本人在该 4 项目中承担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十五)如有著作或出版物,请提供封面、封底及关键内容复印件;如有影视、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设计类作品的,请提供视频、音频及图片文件,同时提供获奖证明材料;
(十六)国内外任职、缴纳社保及纳税证明(验原件,收复印件);
(十七)创新创业类申请人提供其所在企业的行业地位、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等相关材料;
(十八)其他证明申请人学识、技能、职业道德、业绩及成就的材料;
(十九)申请人提交本人无犯罪以及2年内无行政拘留处罚承诺书;
(二十)用人单位证明材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登记证书、股权构成、经营业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
(二十一)以上所有材料须统一胶装成册(评审申请书置前,其他材料作为附件置后,附件要有目录),并将全部文档、扫描资料、视频、音频拷贝到U盘(务必做好标记以便识别)。
(二十二)申请人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评审组织和实施
第八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依据申请人的专业领域,聘请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国内外同行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二)国(境)外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
(三)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四)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五)在国(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
(六)在相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其他专家。
专业评审小组人数由不少于7人的单数组成,其中市外专家的比例不低于70%;科技创新领域的专业评审小组至少须有1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或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第九条 评审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材料受理。按照海外高层次人才基本资格条件的要求,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发布《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报指南》,接受申请人提交评审材料,并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核,合规审核不合格者,申请人可补交证明材料,仍然不合格者,将不得进入评审阶段。
(二)专家评审。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根据申请人所属专业领域,聘请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分类组建若干个专业评审小组。专业评审小组以通讯评审方式对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评判,评审专家将对本小组各申请人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综合素养、科研成果、发展潜力、学术贡献、经济社会影响力以及用人单 6 位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书面意见,并作出同意或不同意推荐的最终判断。得到所在专业评审小组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推荐的申请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拟定名单,未能得到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推荐的申请人视为评审未通过。
(三)公开公示。复审之后,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将依照程序将材料评审的结果反馈给各申请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综合专家评审意见,确定海外高层次人才人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经调查属实,情形足以推翻评审结果的,取消该申请人获选资格。
(四)确定人选。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做最终确定,并颁发《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
第十条 退出惩罚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格,收回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视情况终止、追回其享受的相关优惠待遇、奖励和资助:
(一)学术、业绩、成果等弄虚作假的;
(二)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的;
(三)存在严重道德瑕疵,或引起重大舆情事件的;
(四)期内受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五)其它需要取消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格的情形。
第五章 评审纪律和监督
第十一条 评审专家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格依照评审工作的有关程序和标准,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地对 申请人作出评价和判断。
评审专家不得擅自披露、使用申请人的技术或商业秘密;不得索取或接受申请人以及相关人员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宴请或其他好处。
评审专家与申请人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第十二条 申请人和推荐单位在评审过程中应当配合评审实施部门和承办机构工作,按要求提供与评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保证所提供资料、信息的真实、有效。
第十三条 评审实施部门和承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评审规则和程序,不得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泄露评审资料、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不得向评审专家施加任何影响,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投诉或举报影响评审工作科学、客观、公正、公平开展的行为。有关人员在评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予以处罚、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8年9月 1日起试行。
第三篇:在深圳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深圳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培训班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今天,科技部、人社部共同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举办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训班。在此,我仅代表科技部火炬中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盼大家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共同将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工作做得更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将火炬中心承担的“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部分工作情况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同时也介绍一下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火炬中心下一步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
中央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的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五到十年时间,计划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若干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千人计划”是我国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战略工程。
自“千人计划”实施以来,这个战略工程深深吸引了海内外的注意力,对我国人才创业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 升了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对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千人计划的实施,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之本,是转型发展之源,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特别是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引领者。从前八批千人计划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各地的高新区等地,他们吸附了天使投资、政策支持、金融资本以及更多的人才资源,所创办的企业大多已度过艰难的初创期,转型进入成长期。与国内一般地区5%-10%的创业成功率相比,他们超过90%的创业生存率表明了“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他们引领当地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国际化、高端化、集群化的规模效应。
(一)“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实施基本情况
“千人计划”实施近四年来,已有2793位专家入选,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各地、各相关领域“发光发热”。部分专家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企业研究部门或企业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千人计划”包括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两大方面,分为5类项目: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和外专千人计划项目。设立了五个申报平台,具体是:1.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 具体组织实施。2.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由科技部基础司具体组织实施;重点学科创新人才,由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3.企业和国有商业机构平台。金融创新人才,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组织实施;企业创新人才由国资委具体组织实施。4.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平台,科技部和人社部共同组织实施。5.外专千人计划平台,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实施。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应具备的申报条件是: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学位,不超过55岁;拥有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任国际知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企业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其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
创业人才作为“千人计划”的五个平台之一,自2008年下半年中央启动“千人计划”工作开始,截至2012年八月底,在已完成的前八批千人计划评审工作中,有28个省市的527名创业人才入选。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154人,北京73人,上海59人,浙江(含宁波市)59人,广东(含深圳)32人。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的人数达到272人,占总人数的51.6%。从技术领域来看:电子信息181人,生物医药161 3 人,先进制造61人,新材料56人,资源与环境18人,节能与新能源45人,其他(金融投资)5人。
第九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申报已于2012年7月结束。共收到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等24个省区市申报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430人。申报数量居前5位的是:江苏省171人,浙江省56人,北京市42人,上海市36人,湖北省32人。从专业技术领域来看:电子信息领域147人,生物医药领域139人,先进制造领域22人,新材料领域45人,资源与环境领域16人,节能与新能源领域40人,其他领域21人。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从申报情况可以看到,各省市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吸引、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但同时发现,有的地方过于注重申报人数的增长,对基本的申报条件把握欠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海外学历和经历、创立企业的时间、企业个人股份比例不符合规定等。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不仅仅对人才素质要求层次高,同时也要求精通企业管理。股份代持是一个非常集中的问题。企业注册之初,或许因为各种原因以股份代持的方式出现,但股份代持是有较大法律风险的,一个规范运营的企业是不应该出现类似的情况。知识产权问题也很常见。作为创业者,申报人的知识产权应该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通过协议或章程等法律文件进行约定,有利于企业间或与个人间在知识产权的界定 和划分,避免企业个人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特别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方是学校和院所,其法律文件的签署方必须是相应的法律行为承担方。
前八批中获得“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527人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的人数达到342人,是总人数的65%,近2/3。在近期申报人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的人数占半数以上,这与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但从具体的业务发现,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和新药研发,人才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区域内产业布局缺乏层次。为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引进效果,各地方在申报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地的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特点,加强在识人、引人和管人方面的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认识创新和创业两类不同人才。由于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的着力点不同,就好比创新人才看重的是“跳高”,而创业人才是“跳远”。创新人才注重的是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先进性,创业人才是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突出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关注技术与产业的结合。这就要求创业人才了解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同时,熟悉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市场动态。
2、各地方应按需引进人才。引智工作应结合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从地方经济和市场出发,有的放矢、有目标的开展。特别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与当地科技管理部门和产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有步骤地共同制定人才引进规 划,建立引才目录,以使区域产业布局拉开层次,将人才引智的工作有序化、持久化,避免人才和产业同质化现象出现。
3、要提升有关科技人才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人才的引进与人才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切实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建设人才发展高地。
(三)各地做法探讨与借鉴
在创业类千人引进和培育的具体做法上来看,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无锡等地一些做法值得探讨和借鉴。通过优化和提升当地的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引人、留人、育人”的良好发展机制。
1、建立部地合作的服务平台。搭建好平台,整合好资源,这是配合中央“千人计划”实施的重中之重。2010年12月31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领导机制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在京成立,平台旨在落实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推动人才、项目、资本、金融、政策等创新资源向中关村聚合,为人才创业提供集成服务。
2、设立支持“千人计划”专项资金。为有力支持科技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上海张江推出了激励人才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10条”,从股权激励、人才特区、科技金融、财税支持和 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着力创新突破。特别是在解决创业团队补贴、人才安居、重大专项补助、国资股权投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
3、出台“千人计划”企业专门配套政策。加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整合和宣传力度十分重要。中关村推出了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13项特殊政策,包括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结汇、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税收、人才培养、兼职、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医疗、住房、配偶安置等。政策上的先行先试使中关村增强了对“千人计划”企业的吸引力。深圳有“孔雀计划”、武汉东湖有“3551计划”、无锡有“530计划”,都是专门针对人才创业的政策。
(四)关于火炬重点工作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是隶属于国家科学技术部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主要负责我国高新区、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及政策研究,承担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统计、宣传、信息、培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
新时期火炬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以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抓手,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以技术转移为突破口,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推进火炬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火炬工作新局面。
主要重点工作包括:
(一)深入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引导国家高新区跨越发展
完善并出台“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纲要”,全力提升国家高新区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从前提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激活创新动力。坚持市场导向,在加速创新资源向高新区汇聚的同时,积极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探索建立更为顺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区 域协同创新能力。积极优化高新区内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引导高新区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在国家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不断提升高新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
(二)启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范围和方式,重点向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倾斜;放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制度,支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行为。继续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指数,引导中小企业创新方向。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研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化、高新技 术企业优质化,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完善重点技术领域,扩大知识产权范围;加强宣传培训,营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监督管理,优化管理制度,开展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
(三)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完善集群发展的制度建设,制定和发布集群认定管理办法及指标评价体系,推动集群快速、持续和稳健发展,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加强对各地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加快推进工作进程,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集群试点建设工作机制,促进集群试点建设工程纳入省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完善支持集群建设的政策举措;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创新政府的组织、推进和管理方式,落实引进人才、技术、项目等政策措施;推动集群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立服务于集群发展专业孵化模式和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对集群发展的驱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能力;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和高新区建立集群试点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入;支持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合作,组建公司制新型研发机构,并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投资等方面予以配合,实现集群创新驱动发展。
(四)稳步推进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的实施,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途径,通过制度、组织和机制创新,持续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能力与活力的释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并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或国家高新区地区建设一批新型技术市场或技术转移平台;积极构建以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公共平台等为主体技术转移全程服务链,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总之,火炬中心将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实施,着力加强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服务复合型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引导国家高新区积极建设“人才特区”,完善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平台。
感谢深圳各承办单位为此次培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周到的安排!预祝此次培训班的举办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新区人才高地的建设,提升创业人才工作的服务管理水平。谢谢大家!
第四篇: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评审办法(试行)
附件5
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审工作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评审对象和组织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是指世界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对我市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核心团队。
第四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三章 申报和推荐 第五条 申报评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由带头人和若干名核心人员组成,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稳定合作2年以上,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六条 用人单位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引进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具体工作。
符合条件但尚未有承接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可以采取自荐方式直接申报。
第七条 申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须填报《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申报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评 审
第八条 初审。
(一)初审工作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工作基础、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研究方向、项目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形式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初审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评审阶段。
第九条 函审。
(一)函审工作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团队研究的专业领域,聘请不少于7名国内外同行顶尖专家组成专家组。函审内容包括:团队带头人的学术及研究水平、团队架构、创新能力、项目可行性、市场前景与潜力、引进单位的保障能力等方面。
(二)该阶段重点对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学术水平进行评判,由聘请的同行专家对通过初审的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进行函审,函审未达到半数专家同意的,不得进入下一评审阶段。
第十条 现场评审。
(一)现场评审工作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科研、技术、管理、财务投资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负责对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进行现场评审。专家小组由9名专家组成,其中市外专家所占比例不少于4名,根据实际情况可邀请外籍专家参与。
(二)现场评审围绕团队带头人及团队的架构、学术及研究水平、创新能力、项目可行性、市场前景与潜力、引进单位的保障能力等方面,采取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陈述、专家提问、口头答辩、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无记名投票等形式进行评审。现场评审后形成专家及专家小组书面评审意见。
第五章 报批和公示
第十一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函审和现场评审意见,形成推荐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名单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将名单向社会公示10天。
第十二条 公示无异议的,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计划。
第十三条 通过审批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人员由市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经确认为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可享受相关配套服务保障。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四条 签订合同与责任义务。
(一)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期限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合作协议必须就合作项目、资金使用、工作待遇、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团队成员应保证每年至少累计有6个月时间在用人单位工作。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完成约定的项目和任务后,可由原单位续聘,也可重新选择单位。
(二)用人单位与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合同。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规定,对市财政资助经费要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用人单位不准在资助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理由克扣和挪用资助经费。
(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发表、出版与本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专利等,均应标注‚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资助‛字样。
第十五条 专项经费拨付。用人单位凭项目合同及相关拨款凭证到市财政主管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市财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将资助款拨入用人单位的监管帐户。
第十六条 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与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购置、改善科研条件等,不得用于其他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无关的开支,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 检查。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工作1年后,从第2年开始,每年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撰写《工作进展报告》。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职责履行情况、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者,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整改不合格者,终止使用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团队带头人和核心人员(项目组成员)不再享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待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各项政策规定。
第十八条 期满评估验收。项目期满后,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管理等进行期满评估验收。验收合格,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将正式予以授牌。验收不合格的,应当延期一年再次进行验收评估。延期后仍然验收不合格的,取消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资格,团队带头人和核心人员(项目组成员)不再享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待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各项政策规定。专项经费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篇:2018年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稿)
2018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专项资金广东省第六批创新创业团队
配套项目申请指南
一、申请内容
第六批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配套资助。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发〔2011〕9号);
(二)《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发〔2016〕9号);
(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财规〔2013〕1号);
(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财科〔2012〕168号);
(五)《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
三、支持强度与方式
支持强度: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总额限制,按1:1比例对符合条件的第六批省创新创业团队予以配套支持。其中,已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资助的,其相应资助金额视同为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配套资助的一部分,该部分不再重复配套。
- 1 -
支持方式:无偿资助。资助资金分两期拨付,签订合同后对已下达到位的省财政首期资助资金(即省财政资助金额的60%)予以配套;团队通过广东省人才专项办公室中期考核,省专项资助资金余款(即省财政资助金额的40%)下达到位后予以配套。
四、办理条件
在深圳市或深汕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且已获得第六批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资金资助。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具有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保险登记编码的“一照四号”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单位2017完税证明复印件;
(四)申请单位2017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五)广东省第六批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经费下达文件、省创新团队资助合同书首页及盖章页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书脊注明“2018年广东省团队配套资助申报书”和团队名称。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均需加盖用人单位封面章、骑缝章。线上(申报系统)与线
- 2 -
下纸质材料必须一致。
项目申报材料中拟取得的学术、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应与省创新团队资助合同书保持一致。项目申报单位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有虚假,我委核实后将不予立项资助,并将申报单位列入我委科研诚信负面清单,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七、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二)网上填报受理时间:2018年9月17日至10月8日(截止至18:00)。
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1日。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45。
联系电话:88121039、88102204。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西厅18-28号窗口。
八、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组织现场考察—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核—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下达资金计划—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创新委签订项目合同书—拨付经费。
- 3 -
九、办理时限 成批处理。
十、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资助。
十一、收费 不收费。
十二、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按照项目合同书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原项目下达机构验收结果为本配套项目的验收结果。
声 明:
我委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申报单位代理资金申报事宜,请项目申报单位自主申报。我委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假借我委领导和工作人员名义向申报单位收取费用的,请知情者即向我委举报。
- 4 -